化学离子反应学霸笔记
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课堂笔记

化学笔记(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b、强碱:KOH、NaOH、Ba(OH)2。
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 等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d、单质:H2、Na、I2等e、氧化物:Na2O、Fe2O3等注: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不能拆开写。
例:NaHCO3溶液和稀盐酸反应:HSO4- 是强酸的酸式酸根,要拆开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的实质就是通过反应使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浓度明显减小的过程。
离子反应的特点:离子反应总是向着某种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条件之一:有沉淀生成(难溶物质)条件之二:有挥发性物质生成(放出气体)条件之三:有难电离物质生成(弱酸、弱碱、H2O)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1.符合反应的客观事实。
如铁与稀盐酸反应:2.物质可否拆写成离子形式?3.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原理。
如铝和盐酸反应:4.阴、阳离子配比。
如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5.定性中有定量,如“足量”、“少量”等。
例:1、少量烧碱滴入Ca(HCO3)2溶液Ca2++HCO3-+OH-==CaCO3↓+H2O。
2、足量烧碱滴入Ca(HCO3)2溶液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离子反应读背知识点

离子反应读背知识点1、物质导电的原因探究(1)物质导电的原因:具有能自由移动、带电荷的粒子。
(2)化合物(以NaCl为例)导电的原因。
结论:化合物能导电的状态为溶液或熔融状态。
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2)非电解质3、判断电解质的思维流程4、电解质的电离(1)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表示方法)①含义: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
②书写要求:左边写电解质的化学式,右边写电离出的离子。
③实例:HCl===H ++Cl -;NaCl===Na ++Cl -; Ba(OH)2===Ba 2++2OH -。
5、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6、电离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1)符合客观事实,不能随意书写离子符号,要注意正确标注离子所带的电荷及其数目。
(2)质量守恒,即电离方程式左右两侧元素的种类、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相等。
(3)电荷守恒,即电离方程式左右两侧的正负电荷数相等,溶液呈电中性。
7、从电离角度理解电解质的分类和酸、碱、盐的分类 (1)电解质的分类(2)酸的分类酸根据电离程度⎩⎪⎨⎪⎧强酸:HNO 3、H 2SO 4、HCl 、HBr 、HI 、HClO 4弱酸:H 2CO 3、H 3PO 4、H 2SO 3、CH 3COOH 等 酸根据电离出氢离子的个数⎩⎪⎨⎪⎧一元酸:如HCl 、HNO 3二元酸:如H 2SO 4、H 2CO 3三元酸:如H 3PO 4(3)碱的分类碱根据电离程度⎩⎪⎨⎪⎧强碱:NaOH 、KOH 、Ca (OH )2、Ba (OH )2弱碱:Cu (OH )2、Fe (OH )3、Mg (OH )2等(4)盐的分类盐根据电离出的离子⎩⎪⎨⎪⎧正盐:如Na 2CO 3、Na 2SO 4酸式盐:如NaHSO 4、NaHCO 3碱式盐:如Cu 2(OH )2CO 38、离子反应(1)概念: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知识点归纳

离子反应知识点归纳一、离子反应的概念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的反应。
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 沉淀如:Ba²⁺ + SO₄²⁻ = BaSO₄↓2. 气体如:2H⁺ + CO₃²⁻ = H₂O + CO₂↑3. 弱电解质如:H⁺ + OH⁻ = H₂O4.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Fe + 2H⁺= Fe²⁺ + H₂↑三、离子方程式1.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 书写步骤:(1)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2)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4)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3. 意义:(1)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
(2)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四、离子共存1. 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常见的情况有:(1)沉淀(2)气体(3)弱电解质(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 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1)无色溶液:排除有色离子,如Cu²⁺(蓝色)、Fe²⁺(浅绿色)、Fe³⁺(黄色)等。
(2)酸性溶液:含有大量 H⁺。
(3)碱性溶液:含有大量 OH⁻。
五、离子检验1.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1)Cl⁻: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2)SO₄²⁻:先加盐酸酸化,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3)CO₃²⁻: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 离子检验的原则: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排除干扰。
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第1篇: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知识点梳理一、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也就是说,反应物中有离子或生成物中有离子的反应,均为离子反应。
由于中学阶段涉及的问题多数是指水溶液中的变化,所以水溶液中电解质间的相互反应便成了离子反应的常见问题。
但须注意的是,凡是离子化合物,就含有离子,有时固体状态的物质之间(如实验室判氨)或固体与气体之间(如碱石灰与*化*)发生的反应,也可以是离子反应,只是通常不书写类似这样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即复分解反应的三个条件(有难电离、难溶及易挥发物质生成)和氧化还原反应(比如置换反应等)。
二、离子共存问题水溶液中所有能反应或相互促进水解的离子都不能大量共存(注意不能完全共存,而是大量共存)。
一般规则是:1、凡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盐的离子(熟记常见的难溶、微溶盐);2、与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生成水或弱)*及*式弱*根离子:1氧族有:oh-、s2-、hs-、so32-、hso3-2氮族有:h2po4-、hpo42-、po43-3卤族有:f-、clo-4碳族有:ch3coo-、co32-、hco3-、sio32-5含金属*根离子:alo2-3、与o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nh4+和hs-、hso3-、hco3-、h2po4-、hpo42-等弱*的*式*根离子以及弱碱的简单阳离子(比如:cu2+、al3+、fe3+、fe2+、mg2+等等)4、能相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1常见还原*较强的离子有:fe2+、s2-、i-、so32-。
2氧化*较强的离子有:fe3+、clo-、mno4-、cr2o72-、no3-、此外,s2o32-与h+也不能共存(发生歧化反应)。
例1:下列各组离子:①i-、clo-、no3-、h+②+、nh4+、hco3-、oh-3so32-、so42-、cl-、oh-④fe3+、cu2+、so42-、cl-⑤h+、+、alo2-、hso3-⑥ca2+、na+、so42-、co32-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①b、③④c、②⑤d、①④[解题分析]本题全面考查离子共存知识,在题给的六组离子中,第①组clo-与h+、i-不能大量共存,第②组中nh4+与oh-、hco3-与oh-不能大量共存,第③④组中各离子可以共存,第⑤组h+与alo2-、hso3-不能大量共存,第⑥组中ca2+与co32-甚至so42-不能大量共存。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学习笔记全国高中化学学习一等奖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学习笔记全国高中
化学学习一等奖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研究笔记
概述
本文档是关于离子反应第一课时的研究笔记,主要涵盖了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离子的定义以及离子反应的方程式。
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
离子反应是化学反应中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
在离子反应中,化学物质的离子之间发生电荷的重新组合。
离子的定义
离子是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电的稳定实体。
离子根据带电的原子数量分为单价离子和多价离子。
离子反应的方程式
离子反应的方程式用来描述离子之间的反应过程。
一个离子方程式由离子的化学式(带电符号)和反应条件(方程式上方的指示性条件)组成。
总结
离子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通过离子的重新组合实现电荷的转移。
了解离子的定义和离子反应的方程式对于理解化学反应机理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笔记涵盖了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并介绍了离子的定义以及离子反应的方程式。
通过深入研究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离子反应在化学领域的重要性。
以上为《离子反应第一课时》研究笔记的内容,希望对大家的研究和理解有所帮助。
(字数:150)。
《离子反应》考点梳理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5)
但本身能导电
【解析】11种物质中稀硫酸和氯水属于混合物。HCl溶于 水可电离出H+、Cl-,能导电,属于电解质,但熔融状态下不 存在自由移动离子,不导电。CaCO3是难溶性电解质。NH3、 CO2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不是它们本身发生了电离,而 是它们与水分别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NH3·H2O和 H2CO3,故它们属于非电解质。铜、金属钠和液氯属于单质, 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铜、钠为金属能导电。
【解析】本题可采用“定1法”逐一分析各个选项来确定 答案。
选项A,可设1molNaOH和无限多的CO2反应,1molOH可与0.5mol CO2反应生成0.5mol CO32-和水 ,而0.5mol CO32还可继续与0.5mol CO2、水反应生成1mol HCO3- ,故其离子 方程式应为CO2+OH-= HCO3-。
【解析】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①生成难溶的 物质;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③生成有挥发性的 物质(气体)等。B项生成Fe(OH)2沉淀;C项生 成CO2气体;D项生成水。
【答案】A
考点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关键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是:“拆”,要“拆”的合理。 ①熟记可“拆”的强酸、强碱和易溶盐。下列溶解性口 诀可帮助记忆。 钾钠铵盐硝酸盐 都能溶于水中 盐酸除了阴亚汞 硫酸难溶是钡铅 碳酸磷酸亚硫酸 可溶只有钾钠铵 溶碱钡加铵钾钠 ②不能拆写成离子的物质:难溶的物质、弱酸、弱碱、 水(难电离的)、气体单质、氧化物。
【答案】D
【解析】A项没有配平,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 C项中氢氧化铜难溶于水,在离子方程式中应保留 化学式;D项不符合反应发生的实际情况,每有 1mol Ba2+与SO4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同时又 2molOH-与H+反应生成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是: Ba2++2OH-+SO42-+2H+=BaSO4 +2H2O
离子反应笔记整理

离子反应笔记整理
一、离子反应的定义
离子反应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解质发生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在一定的条件下,离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沉淀、气体、水或其它化合物,从而使离子的浓度发生变化的一种反应。
二、离子反应的类型
酸碱反应:酸碱溶液混合,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互作用,生成新的物质。
络合反应:络合剂与金属离子发生相互作用,生成络合物。
双水解反应:弱酸根离子和弱碱阳离子相互作用,生成气体、沉淀或水。
三、离子反应的规律
同种物质相互反应时,其反应规律为:强酸+强碱=弱酸+弱碱;强酸+弱碱=强酸+弱碱;弱酸+弱碱=强酸+强碱。
不同物质相互反应时,其反应规律为:氧化性强物质+还原性强物质=还原性较弱物质+氧化性较弱物质。
离子反应总是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四、离子反应的应用
在化学实验中,离子反应可以用来检测溶液中离子的存在和含量。
在工业生产中,离子反应可以用来制备新的物质,如酸碱中和制备盐和水。
在环保领域,离子反应可以用来处理废水、废气等污染物。
在医疗领域,离子反应可以用来制备药物和治疗疾病。
五、离子反应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离子反应时,要注意安全问题,如避免产生有毒气体或腐蚀性物质。
在进行离子反应时,要注意实验仪器的清洗和干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在进行离子反应时,要注意实验温度和浓度的控制,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产物。
离子反应专题复习总结(全)高中化学知识点

离子反应专题复习总结(全)概念: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1.离子反应的类型及其发生的条件(1)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又叫离子互换反应,其反应条件是:产生深沉、产生气体或产生难电离的物质如:BaSO4+H2SO4═BaSO4↓+2H2ONa2CO3+2HCl═2NaCl+CO2↑+2H2ONH4Cl+NaOH═NH3·H2O+NaCl这些反应的共同特点是:反应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因此离子互换反应一般是朝着溶液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
但有少数例外,如:CaCO3+CO2+H2O═Ca(HCO3)21.离子反应的类型及其发生的条件(1)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又叫离子互换反应,其反应条件是:产生深沉、产生气体或产生难电离的物质如:BaSO4+H2SO4═BaSO4↓+2H2ONa2CO3+2HCl═2NaCl+CO2↑+2H2ONH4Cl+NaOH═NH3·H2O+NaCl这些反应的共同特点是:反应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因此离子互换反应一般是朝着溶液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
但有少数例外,如:CaCO3+CO2+H2O═Ca(HCO3)2(1)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又叫离子互换反应,其反应条件是:产生深沉、产生气体或产生难电离的物质如:BaSO4+H2SO4═BaSO4↓+2H2ONa2CO3+2HCl═2NaCl+CO2↑+2H2ONH4Cl+NaOH═NH3·H2O+NaCl这些反应的共同特点是:反应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因此离子互换反应一般是朝着溶液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
但有少数例外,如:CaCO3+CO2+H2O═Ca(HCO3)2BaSO4+H2SO4═BaSO4↓+2H2ONa2CO3+2HCl═2NaCl+CO2↑+2H2ONH4Cl+NaOH═NH3·H2O+NaCl这些反应的共同特点是:反应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因此离子互换反应一般是朝着溶液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离子反应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水)
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自动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一种过程 (电离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不同)
(能电离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但物质能否导电与物质当前状态是否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有关。
比如BaSO4熔融状态能导电,但固态的BaSO4不能导电)
注意:①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
如:NaCl固体
②碱和盐固态的时候不导电,但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不溶于水的碱和盐也是电解质
③ SO2、NH3 溶于水,且溶液能导电,但电离出导电粒子的是它们与水作用的产物
H2SO3 NH3·H2O,而不是物质本身能导电,所以水溶液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④强电解质:强酸(除了盐酸、硫酸、硝酸,其余都为弱酸)、强碱和大部分盐(中学阶段几乎所有盐)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高频考点:醋酸、碳酸、氨水。
注意氨水为混合物,其电解质部分为NH3•H2O。
氨水中有H2O,NH3,NH3•H2O,NH4+,OH-)
离子方程式
①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要点:
看反应物状态是否正确,能否拆分成离子形式看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即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离子方程式两边是否配平,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质量是否守恒
②可拆:只有强酸、强碱和易溶性盐
不可拆:单质、氧化物、弱电解质、固体、生成的沉淀或气体、浓硫酸。
要写成化学式(注意:浓HCl浓HNO3可拆)
③微溶性物质如果作生成物,一律视为沉淀,写化学式,标“↓”符号;如果作为反应物,
若是澄清溶液应改写成离子符号,若是悬浊液应写成化学式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红》
P35 Na2SO4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石灰乳中加入Na2CO3溶液
④反应条件: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有弱电解质生成(水、弱酸、弱碱);能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
符合四个其一,就能反应。
四个都不满足,则离子就能大量共存
⑤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时,首先观察题干中的隐含条件,如酸性、碱性、无色(有色离子:
Fe2+、Fe3+、Cu2+、MnO4-、Cr2O7 2-),然后判断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
注意:盐酸是HCl水溶液,是混合物。
HCl是纯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