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学霸笔记

合集下载

【学霸笔记】初中化学学霸笔记(手写版)

【学霸笔记】初中化学学霸笔记(手写版)

【学霸笔记】初中化学学霸笔记(手写版)一、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 纯物质是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如金属、非金属等。

-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如空气、海水等。

2. 原子的结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 原子按周期表排列,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

3. 分子的结构-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组成的,如H2、O2等。

- 原子通过共用或偷取电子形成化学键。

4.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包括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 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的物质组成和数量关系。

二、常见化学性质和变化1. 酸碱中和反应- 酸和碱反应会产生盐和水,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 中和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产生氧化物和还原物。

- 氧化剂是接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失去电子的物质。

3. 气体的性质和溶解度- 气体具有可压缩性、扩散性和容易发生反应的性质。

- 溶解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可用溶解度曲线表示。

三、化学能与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能- 化学能是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转化的能量。

- 化学能的转化方式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四、重要化学实验1. 酸碱滴定实验- 酸碱滴定实验是用滴定管逐滴加入酸碱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的实验。

2. 燃烧实验- 燃烧实验是将物质置于明火或加热器中,观察燃烧的现象。

3. 化学合成实验- 化学合成实验是根据化学反应原理,通过添加适当的试剂合成特定物质。

以上是初中化学学霸笔记的简要内容,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化学初三知识点归纳笔记

化学初三知识点归纳笔记

化学初三知识点归纳笔记学问点是网络课程中信息传递的根本单元, 探究学问点的表示与关联对提高网络课程的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化学初三学问点归纳笔记, 盼望大家喜爱!化学初三学问点归纳笔记一、药品的取用原那么1、运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干脆接触药品, 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留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试验室规定的用量, 假如没有说明用量, 一般取最少量, 即液体取1-2ml, 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 不要随意丢弃, 不能拿出试验室, 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试验时假设眼睛里溅进了药液, 要马上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运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马上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二、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 将药液滴入承受药液的仪器中, 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试验台或其他地方, 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穿插运用, 也不需冲洗)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 应把瓶塞拿下, 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 应使标签向着手心, 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 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运用a、取用必须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需放平稳, 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读数偏高, 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留意:量筒是一种量器, 只能用来量取液体, 不能长期存放药品, 也不能作为反响的容器。

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 不宜加热。

c、读数时, 假设仰视, 读数比实际体积低;假设俯视, 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初三化学学霸手写笔记

初三化学学霸手写笔记

初三化学学霸手写笔记
作为一款文本AI模型,我无法提供手写笔记。

但是,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初三化学学霸笔记的内容要点,供您参考:
1.基础概念和定义:记录化学中的基础概念和定义,如原子、分子、元素、化
合物、离子等。

2.元素周期表:绘制元素周期表,并标注元素的原子序数、符号和相应的物理
性质和化学性质。

3.反应方程式:记录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
应等。

4.物质的性质和分类:整理不同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如酸、碱、盐的性质和特
点,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等。

5.化学实验操作:记录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如称量、溶解、
加热、滴定等。

6.化学计算:总结和归纳化学计算中的公式和方法,如摩尔计算、溶液浓度计
算等。

7.阳离子和阴离子:记录常见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名称、化学式和特点,帮助
记忆离子的组成和性质。

8.实例分析和解题技巧:记录化学问题的解题技巧和常用的实例分析方法,帮
助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9.总结归纳:将各个章节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易于记忆和复习的
知识框架。

10.在制作笔记时,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或荧光笔进行标记和划分,以突出重
点和关键内容。

同时,可以适当插入图表、示意图和例题,以提升笔记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希望以上提示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在化学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优秀5篇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优秀5篇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优秀5篇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篇一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①液态的为溶剂,固态或气态的为溶质;②都为液态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③有水时,水一定是溶剂,其它的为溶质;④不知道量的多少时可以根据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前面的为溶质,后面的为溶剂。

3、乳浊液: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4、乳化: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5、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6、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7、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① 溶解的过程:a、扩散吸热;b、水合放热;两个过程共同决定溶解时是吸热还是放热;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③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初三化学学霸笔记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初三化学学霸笔记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初三化学学霸笔记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古代三大化学工业: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古代化学成就:商代—青铜春秋—冶铁战国—炼钢4、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其内容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组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5、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6、近代化学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也使化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7、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排了元素周期表。

8、绿色化学又叫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9、蛋壳、贝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10、孔雀石又叫铜绿,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受热分解为: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11、水H2O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形状、状态、大小改变。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生成气体、沉淀、颜色改变等现象。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的生成。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5、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毒性、酸碱性等。

6、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7、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二氧化碳可以灭火,酒精(乙醇)可作燃料,石墨可作铅笔芯。

8、胆矾又叫蓝矾:CuSO4.5H2O蓝色固体硫酸铜:CuSO4 白色固体,遇水变为蓝色固体,用以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水分。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科学1、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

苏教版初三化学学霸笔记

苏教版初三化学学霸笔记

1.用金属划分的年代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2.加热碳酸氢铵实验(1)文字表达式: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2)化学表达式:NH 4HCO 3NH 3+H 2O +CO 2 (3)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招嗅法)水:无色液体(干而冷的小烧杯)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气体(澄清石灰水)(4)实验仪器:蒸发皿、铁架台、三脚架(5)实验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消失,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小水滴生成,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Ps :①从表达式左侧开始描述,到右侧停止②描述时只能描述看到的情况,不能出现物质名称(6)碳酸氢铵保存注意点:低温、密封、避光3.氮气(1)无色无味的气体(2)化学式:N 2化学性质:很稳定(化学性质决定用途)(3)用途:医疗手术、制氮肥、灯泡填充气、粮食瓜果保护气4.铁的锈蚀实验(1)铁锈:红棕色、主要成分三氧化二铁(2)三氧化二铁①颜色:红棕色②化学式:Fe 2O 3③结构:疏松多孔(3)铁生锈是铁、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4)防锈:刷漆,涂油,镀金属、搪瓷等(5)食盐作用:加速锈蚀5.石蜡燃烧实验 (1)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2)物理变化:熔化、液化、汽化化学变化:燃烧、生成水与二氧化碳(3)火焰燃烧颜色为白色,白烟为石蜡蒸汽6.物理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即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出现可能、能、可以等字眼为性质,其余为变化)7.(1)无色气体生成白烟 KI +AgNO 3AgI +KNO 3 −−→−加热−−→−加热−−→−点燃−→−(2)无色液体生成黄色沉淀NH3+HCl NH4Cl 8.空气:氧气(21%)、二氧化碳(0.03%)、氮气(78%)、稀有气体(0.94%)、其他(0.03%) 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9.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10.红磷燃烧实验(1)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化学表达式:P +O 2P 2O 5 (2)实验目的:测定实验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仪器:燃烧匙、集气瓶、橡皮塞、止水夹、导管、烧杯、红磷、水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倒吸进入集气瓶, 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笔记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笔记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笔记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原子与元素- 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不可再分。

-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其他元素。

- 原子序数表示元素的序号,原子量表示一个原子的质量。

2. 配位数和化合价- 配位数是指一个原子或离子周围配位体的个数。

- 化合价是原子参与化合时所带电荷的数值。

3. 分子和化学式-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有电子结合形成的。

- 化学式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相对数量。

二、化学反应1. 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方程式- 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反应后得到的物质。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

2. 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多个物质结合形成一个物质。

-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为多个物质。

- 双替反应:两个物质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位置。

-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和原子的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

三、离子反应和电离方程式1. 电离和电离方程式- 电离是指物质在溶液中分解成带电离子的过程。

- 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反应。

2. 阳离子的检验- 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离子,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检验。

- 检验方法包括氢气通和沉淀法等。

四、酸和碱1. 酸的性质和酸-碱指示剂- 酸具有酸性溶液导电、酸味酸味、酸与金属发生反应等性质。

- 酸-碱指示剂可以通过颜色变化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 碱的性质和碱-酸中和反应- 碱具有碱性溶液导电、苦味、与酸中和生成盐和水等性质。

- 碱-酸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五、氧化和还原1. 氧化和还原的定义-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或氧原子的过程。

- 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或氢原子的过程。

2. 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是指能氧化其他物质的物质,自身还原。

- 还原剂是指能还原其他物质的物质,自身氧化。

六、电解和电池1. 电解的概念和电解质- 电解是指用电流将物质分解为离子的过程。

九年级化学必看知识点笔记

九年级化学必看知识点笔记

九年级化学必看知识点笔记九年级化学必看知识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_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_分子由_原子和_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②一个_分子由几个_原子和几个_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整理坚持课前预习预习是学化学的第一步,就是在上课前把要讲的内容先通读一遍,阅读时,对重要概念和定律要反复阅读,逐字逐句仔细推敲,对关键字、词、句应认真钻研,确实弄懂所读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基本知识。

分清哪些是重点,难点和关键,哪些通过自己看课本就能掌握,哪些自己看不懂、想不通,就在旁边记上记号,这样在听课时才能有的放矢,有张有弛,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取得较好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学霸笔记
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1. 原子结构
-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 元素的原子结构:电子层、核心、价电子层
- 电子排布规律:壳层结构和填充顺序
2. 元素和化合物
-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金属、非金属、类金属
- 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 化合物的定义和性质: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化合物3. 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
- 分子的定义和性质
- 共价键的形成及特点
- 分子键的极性和非极性
- 分子量与物质的量
二、化学反应
1. 反应类型
- 合成反应
- 分解反应
- 置换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
2. 饱和度和浓度
- 饱和度的概念及计算
- 浓度的定义及计算
3. 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计量
-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 化学计量关系:摩尔和摩尔比
-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三、溶液和离子反应
1. 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 溶质、溶媒和溶液的定义
- 饱和溶液和非饱和溶液
2. 离子溶液的电离
-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 强弱电解质的判断
- 离子溶液的电解和导电性
四、化学能与化学反应速率
1. 化学能和化学反应
- 热量的表示:焓变和焓变反应 - 胺基酸和燃烧反应的热量计算2. 化学反应速率
-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 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和速率常数 - 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五、常用气体和溶液
1. 气体的性质和应用
- 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的区别
- 气体通用气体方程的应用
- 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和收集
2. 溶液的浓度和溶度
- 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区别
-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 溶液中溶质的溶度和溶解度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的学霸笔记,总结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化学反应、溶液和离子反应、化学能与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常用气体和溶液等内容。

学生们可以根据这些笔记进行复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化学学习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