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熔挤出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热熔挤出过程中对对乙酰氨基酚药物形态的实验研究

李翱 等·热熔挤出过程中对乙酰氨基酚药物形态的实验研究2020年 第46卷·7·作者简介:李翱(1975-),女,工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聚合物加工设备及工艺、聚合物加工过程数值模拟。
收稿日期:2020-07-130 前言APAP 是常见的解热镇痛药,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改善APAP 溶解性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关键因素[1]。
PEO 是一种结晶型聚合物,因其具有较好的水溶性、低毒性且易加工成型等特点常作为药用辅料。
热熔挤出技术(HME )在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且整个过程可以连续化生产,没有溶剂参与,多用于生产口服固体剂量,以满足在口服药物递送过程中提高药物活性组分(API )生物利用度和药物释放特性等方面的迫切需求。
药物HME 的基本步骤与传统塑料HME 步骤相似,但却需额外考虑API 的溶解、聚合物辅料的熔化及加速API 溶解的混合过程等重要问题。
HME 过程中API 在熔融聚合物辅料中的溶解速率主要受设备、工艺、物料参数等影响,然而目前制药领域的学者,主要集中研究通过HME 技术选择药物与载体、选取配方等方面,而机械设备加工领域的研究较为少见[2]。
Morott [3]通过HME 制备枸橼酸西地那非制剂探究不同螺杆构型和聚合物载体对掩味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由于API 物理状态的改变,螺杆构型对制剂的掩味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
最终的ODT 配方具有良好的掩味性能,在胃介质中释放85%以上的药物。
Zedong Dong [4]等比较了用HME 和溶剂法(CP )制备的醋酸琥珀羟丙甲纤维素固体分散体中化合物A 的固态性质。
得出结论,CP 产物比HME 产物更多孔,比表面积更大。
CP 产物的溶出曲线较快,但本征溶出速率比HME 慢且HME 产物更稳定。
Huiju Liu [5]等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在低于吲哚美辛(INM )熔点的温度下将INM 溶解在EPO 中,研究了INM 溶解到熔融辅料中的演变过程与该药物的熔融焓演化。
中药制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2、新型给药系统的应用
新型给药系统是现代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中药制剂的研发提供了新的 机遇。其中,纳米给药系统具有靶向性好、生物利用度高、安全性高等优点, 为中药制剂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已有研究将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剂中应用, 成功制备出具有稳定药效的纳米中药制剂。此外,口腔黏膜给药系统、鼻腔给 药系统等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为中药制剂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方 向。
此外,药效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为中药制剂的疗效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然而, 中药制剂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缺乏系统性的质量控制标准,新型制剂的 开发不足,以及药效学评价体系尚未完善等问题。
展望未来
未来中药制剂研究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和机遇。首先,应注重建立全面的质量控 制标准,通过制定严格的原料药材质量标准、制备工艺参数和成品质量检测方 法,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稳定性。其次,积极开发新型中药制剂,如纳米制剂、 微球制剂等,以满足临床需求,提高中药制剂的疗效和生物利用度。
4、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制剂具有多成分、多靶点、整体 调节等优势。近年来,对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例如,有研究通 过对经典名方进行剂型改革和质量控制研究,成功研制出具有稳定药效和安全 性的中药复方制剂。此外,对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为揭示其作用机制和开发新药提供了支持。
中药制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摘要
03 研究进展 05 结论
目录பைடு நூலகம்
02 引言 04 展望未来 06 参考内容
摘要
中药制剂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在质量控制和功效评估等方面仍 有不足。本次演示对中药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和挑战。通过对各种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质量控制技术和功效评估的总结, 分析了中药制剂的优缺点。展望未来,中药制剂研究应注重质量控制标准的制 定、新型制剂的开发和药效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中药制剂新技术及应用

中药制剂新技术及应用中药制剂新技术及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制剂领域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
下面将从提高中药制剂质量及疗效、增加中药生物利用度、改善中药制剂稳定性和制剂工艺优化等方面,介绍一些中药制剂的新技术及应用。
首先,提高中药制剂质量及疗效是中药制剂新技术的重要方向之一。
传统中药制剂采用简单的炮制工艺,存在炮制时间长、成分不均匀等问题。
因此,精细化炮制技术的应用成为提高中药制剂质量的重要手段。
精细化炮制技术包括微波炮制、超声波炮制、纳米炮制等。
这些新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炮制时间和温度,提高炮制效率和均匀度,从而增强中药制剂的质量及疗效。
其次,增加中药生物利用度是中药制剂新技术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中药的生物利用度往往较低,部分成分难以吸收利用。
为了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一些新技术被应用于中药制剂研发中。
其中,载体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将中药活性成分包裹在载体中,可以提高其溶解度和稳定性,增加生物利用度。
此外,还有酯酶抑制剂技术、微小肽技术等。
再次,改善中药制剂稳定性也是中药制剂新技术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
中药制剂往往容易受到光、氧、湿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活性成分的降解和变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药制剂的新技术应用相继出现。
其中,纳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改善中。
纳米技术通过将中药活性成分粉碎至纳米级别,使其分散均匀,增加稳定性和溶解度,从而增强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最后,制剂工艺优化也是中药制剂新技术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
传统中药制剂加工过程繁琐、效率低下,存在大量浪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新技术被用于中药制剂工艺的优化。
例如Spray drying(喷雾干燥)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ology(超临界流体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能够提高制剂工艺的效率,减少浪费,降低制剂成本。
综上所述,中药制剂新技术及应用主要包括提高中药制剂质量及疗效、增加中药生物利用度、改善中药制剂稳定性和制剂工艺优化等方面。
热熔挤出技术提高水飞蓟素溶出度的初步研究[1]
![热熔挤出技术提高水飞蓟素溶出度的初步研究[1]](https://img.taocdn.com/s3/m/37f22c4d852458fb770b562c.png)
结果可见 ,药物的吸热峰在物理混合物 、固体分 散体和挤出物中均消失 ,仅留下泊洛沙姆的吸热峰 。 3 体外溶出度
挤出物中药物溶出更迅速 ,10 min 即完全溶出 , 优于熔融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 ,结果见图 3 。
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 ,但与之相比 ,由于其强烈的混 合与剪切作用 ,使得药物更加均匀地分散在载体中 , 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了药物的溶出度 。Hülsmann 等[2] 曾用该技术使难溶性甾体类药物 17β2雌二醇半 水和物的溶出度提高了 30 倍 ,证实了这种技术在制
备速释制剂方面的独特优势 。本实验以水飞蓟素为 难溶性药物模型 ,以泊洛沙姆 188 作为水溶性载体 , 研究热熔挤出技术在提高药物溶出度方面的效果 , 并与常规熔融法作对比 ,报道如下 。
图 3 水飞蓟素 、物理混合物 、固体分散体和挤出物 在水中的累积溶出曲线 ( n = 6)
讨 论
1 热熔挤出技术原理 热熔挤出技术是通过单Π双螺杆挤出机来实现
的 ,操作时 ,将药物和辅料 (速释制剂选用亲水性辅 料) 加入到一个逐段控温的机筒中 ,物料在螺杆的推 进下前移 ,于一定的区段熔融或软化 ,熔体在剪切元 件的作用下充分混合 ,均匀分散 ,最后以一定的压力 和速度从机头模孔流出 ,形成挤出物 (extrudate) ,挤 出物经冷却 、切粒或粉碎后 ,再制成不同的剂型 。整 个过程在 1~10 min 内完成 ,可连续生产 ,而且不使 用有机溶剂 ,非常适宜于工业化推广 。该技术不仅 适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 ,而且在制备缓控 释[6 ,7] 及透皮吸收制剂[8 ,9] 方面也有很好效果 。
热熔造粒技术提高恩格列净溶出速度的研究

[2] [3]
[12]
[13] [14]
[恩格列净溶出速度的研究
余慧 1,2,彭俊清 2,陈浩 2,王红莲 2,余露山 1*(1.浙江大学药学院,杭州
317024)
310058; 2.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临海
摘要:目的
采用热熔造粒技术提高恩格列净的体外溶出速度。方法
通过流变学研究确定优化处方采用 2.5%微粉 硅胶作为填充剂和 2%PVA 作为增黏剂, 进一步利 用中国药典规定的黏附性检查方法进行验证,结 果显示本品初黏力良好 [14],黏着力符合中国药典 2015 年版标准。笔者同时还应用了大拇指黏性法 和反复揭帖于自身上臂皮肤的感官试验证实了本 品黏附性能良好。总之,本研究证实了流变学参 数是筛选凝胶贴膏处方的有用工具,它充分克服 了依赖非生理性介质如不锈钢板 ( 球 ) 的黏附性测 定方法 [15],具有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简单方便 等优点,相信会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
作者简介 :余慧,女,硕士生,工程师 教授
·904·
Tel: (0576)85016040
E-mail: yuhui@
*
通信作者:余露山,男,博士,副
Tel: (0571)88208407
E-mail: yuls@
Chin J Mod Appl Pharm, 2016 July, Vol.33 No.7
[6]
[7]
33(11): 1252-1255. LI X P, ZHONG Y W, WU Z, et al. Effect of gel matrixes and enhancers on the permeability of Lappaconite hydrobromide through human skin [J]. Herb Med(医药导报). 2008, 27(7): 745-748. GAO Y, LI Y F, LIU L, et al. Hydrophilic matrix sustained release tablets of Lappaconite hydrobromide: preparation and release in vitro [J]. Chin J Mod Appl Pharm(中国现代应用药 学), 2013, 30(7): 740-744. LIU S P. Research and clinic application of cataplasm [J]. Mod Prev Med(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16): 3188-3189. ONUKI Y, NISHIKAWA M, MORISHITA M, et al. Development of photocrosslinked polyacrylic acid hydrogel as an adhesive for dermatological patches: involvement of formulation factors in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J]. Int J Pharm, 2008, 349(1/2): 47-52. HO Y K, DODOU K. Rheological studies on pressuresensitive silicone adhesives and drug-in-adhesive layers as a means to characterise adhesive performance [J]. Int J Pharm, 2007, 333(1/2): 24-33. WANG J, ZHANG H Q, AN D Y, et al. Rhe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cataplasm bases composed of cross-linked partially neutralized polyacrylate hydrogel [J]. AAPS Pharm Sci Tech, 2014, 15(5): 1149-1154. VENKATRAMAN S, GALE R. Skin adhesives and skin adhesion. 1.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J]. Biomaterials, 1998, 19(13): 1119-1136. 中国药典. 四部[S]. 2015. ZHANG S J, LIU L, GUO J B, et al. Preparation of TCM cataplasms of cross-linked hydrogel matrix [J]. Mod Chin Med(中国现代中药), 2015, 17(6): 587-589. WOLFF H M, IRSAN, DODOU K. Investigations on the viscoelastic performance of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in drug-in-adhesive type transdermal films [J]. Pharm Res, 2014, 31(8): 2186-2202. 收稿日期: 2016-01-03
中药行业中的药物溶出与释放研究

中药行业中的药物溶出与释放研究药物溶出与释放是中药行业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药物制剂的质量和疗效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药行业中药物溶出与释放研究的意义、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研究意义药物溶出与释放是中药制剂中药物发挥药效的基础过程。
了解药物在体外的溶出和释放特性,可以为药物研发和生产提供指导,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同时,药物溶出与释放还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密切相关,对于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1. 发散式溶出试验:通过模拟人体体液环境,测定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溶出度,进而评估药物的释放速率和程度。
2. 离体释放试验:将药物制剂与模拟体液接触,测定药物的释放量和释放速率。
3. 磁流变、拉伸等物理测试:通过测量药物制剂的物理性质变化,间接推测药物的释放特性。
4. 药物动力学研究:通过建立体内-体外关联模型,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溶出和释放过程。
5. 其他新兴技术:如纳米技术、微型流体技术等,在药物溶出与释放研究中逐渐得到应用。
三、研究进展1. 药物溶出与释放机理研究:目前,对于中药制剂的药物溶出和释放机理研究较为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入探索。
2. 协同释放研究:中药制剂中往往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因此研究药物之间的协同释放关系,可以更好地发挥中药疗效。
3. 控释系统研究:中药制剂中常常采用现代控释技术,如微球、纳米粒等,研究这些控释系统的优化和应用,对中药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4. 评价标准的建立:中药行业中药物溶出与释放研究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建立相关标准对于规范和推动研究具备重要的意义。
5.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型技术如3D打印、纳米技术等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也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四、总结药物溶出与释放研究在中药行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可以深入了解药物的溶出与释放特性,为药物研发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进一步加强药物溶出与释放机理的研究,探索协同释放和控释系统的应用,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以及引入新兴技术,将促进中药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热熔挤出制粒工艺

热熔挤出制粒工艺热熔挤出制粒工艺是一种常用的颗粒制备技术,通过熔融挤出和切割,将熔融的物料制成颗粒状,广泛应用于塑料、化工、食品、医药等行业。
本文将从工艺原理、设备与操作、优缺点等方面对热熔挤出制粒工艺进行详细介绍。
一、工艺原理热熔挤出制粒工艺是利用高温高压下的物料熔融性质,通过挤出机将熔融物料挤出成型,并通过切割装置将其切割成颗粒状。
整个制粒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物料加料→物料熔融→物料挤出→颗粒切割→颗粒冷却→颗粒收集。
二、设备与操作热熔挤出制粒的关键设备是挤出机和切割装置。
挤出机由料斗、螺杆、筒体和模具组成。
物料通过料斗进入挤出机,随着螺杆的旋转,物料被推进到筒体中,并在高温高压下熔化。
熔融物料由模具挤出成型,然后通过切割装置将其切割成所需长度的颗粒。
在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物料,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料。
然后将物料放入料斗中,启动挤出机,根据物料的特性调整挤出机的温度、压力和转速等参数。
待挤出机达到一定工作状态后,开始挤出制粒,同时调整切割装置的切割速度和长度,以获得理想的颗粒形状和尺寸。
最后,将挤出的颗粒经过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并通过收集装置进行收集。
三、优缺点分析热熔挤出制粒工艺具有以下优点:1. 适用范围广:热熔挤出制粒工艺适用于各种熔融性物料,包括塑料、橡胶、化工原料等。
2. 产品形状多样:通过更换模具,可以制备出各种形状的颗粒,例如圆柱形、球形、片状等。
3. 生产效率高:热熔挤出制粒工艺可以实现连续生产,生产效率高,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4. 产品质量稳定:由于挤出机和切割装置的精密控制,制粒过程中颗粒的形状和尺寸分布相对稳定。
然而,热熔挤出制粒工艺也存在一些缺点:1. 能耗较高:由于制粒过程需要高温高压,因此能耗较大,对设备和能源的要求较高。
2. 对物料的要求高:热熔挤出制粒工艺对物料的熔融性和流动性要求较高,不适用于一些难熔融的物料。
3. 设备投资较大:热熔挤出制粒工艺需要专用的挤出机和切割装置,设备投资较大。
热熔挤出和熔融沉积成型技术制备布洛芬缓释制剂及其体外评价

热熔挤出和熔融沉积成型技术制备布洛芬缓释制剂及其体外评价本课题首先研究了乙基纤维素(EC)的熔融加工性能和塑化配方。
在此基础上,采用热熔挤出法(HME)制备布洛芬(IBP)缓释颗粒,采用熔融沉积成型法(FDM)制备IBP缓释片,研究处方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和释药行为。
本文可为HME和FDM技术在缓释制剂领域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第一部分以扭矩、模口膨胀率和机械性质为指标,研究七种增塑剂对EC熔融加工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三乙酸甘油酯(GTA)、癸二酸二丁酯(DBS)、维生素E醋酸酯(VEA)、柠檬酸三乙酯(TEC)、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均能降低EC热熔混合过程中的扭矩。
其中,VEA、GTA、DBS和DBP则对挤出条的模口膨胀率无明显影响(膨胀率约为95%)。
增塑剂均能提高挤出物的延展性和极限强度。
其中,GTA效果最明显,DBS效果最差。
通过熔融挤出操作过程和溶解度参数的计算,进一步评价EC和增塑剂的相容性。
结果表明:挤出过程未发现两相分离情况,挤出物外观均一完整。
增塑剂和EC的Δδt均小于7 MPa1/2,相容性良好。
第二部分采用HME法制备IBP缓释颗粒,考察增塑剂、致孔剂和大小对挤出性能和释药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以VEA为增塑剂,用量为20%时,挤出操作性能最佳。
以HPMC为致孔剂,用量为40%,大小为Φ2.O×2.0时,缓释颗粒24 h释药完全(Q24h>95%)。
进一步以挤出温度、转速和混合时间为因素,以扭矩为指标,采用响应面设计法优化HME工艺参数。
优化的IBP缓释颗粒具有良好的24 h体外释药行为(一级释药方程),释放机制为扩散和骨架溶蚀相结合。
第三部分采用FDM法制备含内部网格结构的IBP缓释片,考察处方、工艺和模型对外观和释药行为的影响。
优化处方为:含药量为20%,致孔剂为HPMC,用量为25%;优化打印参数为:打印温度为178 °℃,打印速度为45 mm/s,层高为0.2 mm;优化模型为:填充密度25%和壁厚0.8 mm的网格圆柱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 1674-926X(2013)01-022-04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hot-melt extrusion technology applied i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roduct/LI Xiao-fang, LUO Li-jia, SHU Yu, LUO Dan, RAN Mao-lian, YU Ling, WEN Yi-jing//(Pharmacy Colleg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Standardiz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of Ministry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Breeding Base,Chengdu 610075,China)
[Key words] Hot-melt extrusion technology;solid dispersion;solubility;Chinese medicine extract powder;moisture absorption
热熔挤出技术(hot melt extrusion technology, HME)又称熔融挤出技术(melt extrusion technology),该技术最初应用于塑料行业,在塑 料工业中的应用已超过了一个世纪,在医疗器械制 造中的应用也有几十年。近年来,热熔挤出技术在 制药行业中的应用正逐步增加。熔融挤压法是将药 物、聚合物和其它功能性辅料粉末,在熔融状态混 匀,经旋转螺杆推动通过一定孔径的筛孔挤出,挤 出物在室温中迅速固化,在此过程中,多组分物料 粒径不断减小,同时彼此间进行空间位置的对称交 换和渗透,从而使难溶性药物以分子形式分散在聚 合物载体上,最终达到分子水平的混合,由入口处 的多相状态转变为出口处的单相状态,并在出口处
[基金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12ZA042) [作者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
实验室 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 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四川 成都 610075 [作者简介] 李小芳,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药新剂 型、新技术研究 Tel:028-61800231 Email:lixiaofang918@ [收稿日期] 2012-12-12
通过模孔对其赋型,单相物的性质是各组分性质的 总和。目前随着不溶性药物的增多,该技术越来越 多的应用于制造药物的固体分散体以达到增加药物 溶出度和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除此之外,热熔 挤出技术还应用于口服药物传递系统,可用于制备 速释、缓释靶向制剂等,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1~5]。
1 应用于提高药物溶出度
HME除用于制备难溶性药物的固体分散体之 外,利用不同的载体,还可制备速释或缓释制剂。 高显峰等[12]的研究结果中显示,利用羟丙基纤维素 骨架材料的控制作用,制成了符合零级释放的控 释制剂。王君君等 选 [14] 用不同的亲水性载体,采用 HME技术,制备吲哚美辛速释胶囊,比较其与物 理混合物胶囊及原料药胶囊的药物溶出速率,结果 与相应的物理混合物胶囊及原料药胶囊相比,用 热熔挤出技术制备的速释胶囊吲哚美辛的溶出速率 快。另有研究[15]采用热熔挤出法,选用聚氧化乙烯 (PEO)、乙基纤维素(EC)、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 为载体制备了布洛芬缓释制剂,并比较其释药速 率。在三种载体中添加不同辅料,比较对药物释放 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三种载体制备的热熔挤出 制剂,均对药物有缓释作用,其中药物从EC载体 中释放最慢。在不同载体系统中添加相同辅料微晶 纤维素(MCC)时,对药物的释放有不同调节作用, 在PEO和HPMC系统中,药物12 h时释放度提高近 20%,且HPMC/MCC载体系统可达到较理想的药 物释放;但MCC对EC系统的药物释放影响不大。在 同一PEO载体系统中添加不同辅料时对释药速率产 生的影响也不同。 1.2 应用于增加中药制剂的溶出度
和S630为药物的载体,制备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 利用差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和红外 光谱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状态,并进行体外溶出度 研究,采用beagle 犬为实验动物进行生物利用度的 研究,结果显示,以Eudragit EPO 和PVP/ VA 为药 物载体情况下药物是以固态溶液的形式存在于固体 分散体中,而HPMC 的体系则仅仅是以无定形的状 态分散于载体之中,溶出度实验表明利用热熔挤出 方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的释放速率均高于相 应比例的物理混合物和原料药,生物利用度实验也 证明了同样的结果。李慧等[13]应用HME技术,以 共聚维酮(S630) (PVP,N-乙烯基-2吡咯烷酮和醋酸 乙烯酯以质量比为60:40的比例合成的水溶性共聚 物)、PEG6000、丙烯酸树脂Ⅳ为亲水性载体辅料, 制备联苯双酯(bifen- -date,DDB)固体分散体,比 较不同载体挤出物的差示扫描量热图谱和累积溶出 曲线,结果显示,采用HME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可 以显著提高DDB的溶出度。
·60·
中药与临床 Pharmacy and Clinic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2013;4(1)
·综述进展·
热熔挤出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李小芳,罗丽佳,舒予,罗丹,冉茂莲,余琳,文怡静
[摘要] 本文对热熔挤出技术的特点、热熔挤出技术在制备难溶性药物的固体分散体以提高其溶出度,制备速释、缓
释制剂等方面的应用与优势进行了综述。并对该技术应用于降低易吸湿药物的吸湿性,尤其用于中药浸膏粉的防潮,提
高制剂中药物的溶出度进行了探讨,以期解决中药浸膏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的吸湿、结块、发黏等问题。
[关键词] 热熔挤出技术;固体分散体;溶出度;中药浸膏粉;熔挤出技术在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和生 物利用度方面有显著的优势。目前,国外已经有大 量文献报道了该技术在药物制剂方面的应用。虽 然该技术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目前国内已有 相关报道。王勤等[10]用布洛芬原料药与丙烯酸树脂 Eudragit EPO,以1:1.5(w/w)混合,采用热熔挤出法 制备布洛芬固体分散体;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粉末 X射线衍射法分析布洛芬在Eudragit EPO中的分散 状态,结果显示,固体分散体中布洛芬的特征吸收 峰消失,表明药物原有的晶体结构被抑制,布洛芬 以无定形或分子状态存在;溶出度考察结果显示, 在磷酸缓冲液中,固体分散体的溶解速度大于物理 混合物和布洛芬片,并指出固体分散体有明显的掩 味效果。黄健等[11]以soluplus为载体,采用热熔挤出 技术制备普罗布考固体分散体,并评价其平衡溶解 度、溶出度及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表明,普 罗布考:SoluPlus比例为1:3(w/w)的固体分散体,在 30 min时的体外累积溶出率为97%;差示扫描量热和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药物主要以分子状态分散 于固体分散体中;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普罗 布考固体分散体的Cmax和口服生物利用度是原药的 3.26倍和3.02倍。高显峰等[12]以丙烯酸树脂Ⅳ号,醋 酸羟丙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聚乙烯吡咯烷酮共聚 物、高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为载体,制备不同载体的 硝苯地平固体分散体,考察其在不同介质中的累积 溶出度,结果显示,热熔技术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均 显著提高了硝苯地平的溶出度。在郑昕等[7]的研究 中,采用热熔挤出技术,以HPMC 、Eudragit EPO
[Abstract] Hot-melt extrus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test processing techniques in producing solid dispersion to improve the dissolution rates and solubilities of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s, and process the sustained-release and quick-release pharmaceuticals.This paper reviews the advantag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ique, and the effect of the technology on reducing the hygroscopic of the easily absorbed moisture medicines especially for the Chinese medicine extract powder. And this technology can be appli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such as moisture, caking and tacky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and storage of Chinese medicine extract powder.
除了应用于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之外, 热熔挤出技术还可用于增加难溶性中药活性成分的 溶出度。陈凤珍等 利 [16] 用熔融挤出技术制备难溶性
·62·
中药与临床 Pharmacy and Clinic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2013;4(1)
药物穿心莲内酯的固体分散体,结果表明,以泊洛 沙姆-188为载体,载体-药物比例为 4∶1,熔融挤出 法制备的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溶出度较原药提高 2 倍,比穿心莲片提高1倍。杨睿等[17]以难溶性水飞 蓟素为模型药物,以泊洛沙姆-188为亲水性载体, 采用热熔挤出技术和熔融法分别制备挤出物和固体 分散体,比较两者的差示扫描量热(DSC)图谱和累积 溶出曲线。结果表明挤出物是分散程度较高的固体 分散体,DSC图谱中药物的吸热峰均消失,载体泊 洛沙姆-188的吸热峰向低温方向移动,热熔挤出物 中的移行程度大于熔融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药物 在90 min时从热熔挤出物中溶出90.63%,而在熔融 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的溶出量为71.06%。表明热 熔挤出技术可提高水飞蓟素的溶出度,且效果优于 熔融法。林瑶等[18]分别以泊洛沙姆-188、聚乙二醇 6000 为亲水性载体,与安宫牛黄丸处方中栀子、黄 芩、黄连、郁金提取物粉末按1:4比例混合均匀,采 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固体分散体。比较两者差示扫 描量热图谱和累积溶出曲线。溶出结果显示,两种 固体分散体中难溶性成分黄芩苷 20 min 累积溶出度 均达到 90%以上,溶出速率显著优于物理混合物。 热熔挤出技术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溶解度 差、溶出速率较慢成分的累积溶出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