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合集下载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生命教育是对于生命的本质、意义和价值进行教育,教育学生如何尊重和珍惜生命,如何关爱自己和他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和生命在地球上的共生关系。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渗透,从而让学生得到更深层次的教育和启发,下面是具体措施:1. 体验生命的神奇和奇妙之处在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生命的种种表现来感受生命的神奇和奇妙之处。

比如,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了解细胞呼吸和分裂的过程,了解 DNA 携带遗传信息的方式等等。

这些实验和观察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和运作。

2. 强调生命的平等和尊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倡导尊重生命的理念,强调生命的平等和尊重。

例如,在学习动物和植物的时候,可以强调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不应该因为其大小、形状、品种等因素而被轻视或者忽略。

3. 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和生命在生物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生命与环境的共生关系,了解环境保护对于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态保护活动,例如加入环境保护组织、关注环保信息、开展环保志愿服务等等。

4. 探究生命的发展和演变在生物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发展和演变,了解生命演化中的适应、竞争和协作等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生命进化的规律。

这样的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让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渗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热爱生命,同时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保护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生命教育是一种针对人类生命本质贯穿生命教育的教学理念,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意识的人。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已经渗透到许多重要领域,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生命教育的教育价值生命教育的最大价值在于它能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本质及生态环境,使学生能够从更广泛的角度对待自然和生态问题。

对于高中生来说,生命教育还能够帮助他们学会化繁为简、学会用情感代替逻辑思维,这些能力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1.教材内容渗透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生命教育内容,例如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等。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呈现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的行为对生命的影响,培养学生环保和爱护生命的意识。

2.教学方法渗透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渗透到课堂中。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生动的实验、互动式的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并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态环境。

3.课外活动渗透高中生物课外活动中,可以通过组织生态考察、观察动物行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命的神奇之处,并培养出对生命的敬仰之情。

1. 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关注生命的进化和生态环境等问题,可以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发展历程、理解生物界不同生命之间的联系。

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有关自然和生态问题的正确观念。

2. 建立学生的生命价值观高中阶段是人生较重要的成长时期,学生经历的变化较多,自我认知也更加深入。

生命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生命价值观,认识到人类与生命的自然界的关系,培养保护生命、爱护自然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生命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通过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调研,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养成自主创新的习惯。

这样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将生命教育与高中生物教学相结合,才能构建出更加丰富、全面、深入的高中生物教育体系。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物科学的进步,生命教育已经成为高中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命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使他们深刻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提升他们的生命素养,引导他们积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而生物教学作为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和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也能够接受生命教育的熏陶和影响。

本文将从生命教育的概念、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和渗透生命教育的具体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命教育的概念生命教育是一种培养生命意识,弘扬生命价值观,提升生命素养的教育活动。

它关注生命的本质、生物多样性、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人的自身修养和品质提升。

生命教育旨在使人们认识到生命的宝贵,珍惜和尊重一切生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物教学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设计,使生命教育的理念和内容贯穿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接受和感受到生命教育的熏陶和影响。

具体而言,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生物教学应当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使他们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深刻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从而激发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之情。

通过学习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知识,学生可以逐渐认识到生命在地球上的不可替代性,从而形成珍惜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自然保护意识生物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自然保护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了解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引导他们积极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珍贵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生物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通过生物伦理学和生物道德教育,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爱心,使他们能够尊重他人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珍惜生命,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生命教育是高中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生物知识的传授和生命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成为了教师和学生们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

生物教学课程应该注重生命教育的渗透。

生物是研究生命的科学,而生命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生命。

在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命的起源、生物的繁衍、生物的进化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奥秘和生命的价值。

比如在教学中通过生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如何由细胞来实现的,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不可思议和伟大。

还可以通过教学案例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生命的魅力和生命的神奇,增强对生命的赞美和珍惜之情。

学校和教师应该在课外活动中加强生命教育。

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科普活动和生物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的奥秘和神奇。

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动植物园、博物馆,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生物,感受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和植物实验,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生机。

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生命敬畏和生命热爱,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强生命教育的推广和实施。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注重生命教育的渗透,加强教师在生命教育方面的培训和引导,完善相关的生命教育课程和教材,加强生命教育的评价和考核,提升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只有在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生命教育才能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得到有效的渗透和实施。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近年来,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面涵盖生物学知识、实践活动以及人文关怀的教育形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生命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将生命教育进行深度渗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储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人文关怀能力。

生命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储备。

生物学是关于生命的科学,而生命教育就是以生物学为基础展开的教育。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生命教育的渗透,可以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学习细胞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的分裂和有性生殖过程。

在学习遗传学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基因对个体的影响,并且了解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物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果。

生命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生命教育不仅仅是生物学知识的灌输,更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命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生态学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和相互关系,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和乐趣。

在学习进化论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自主设计和开展实验,从中理解自然选择和物种适应的原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

生命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生命是宝贵的,而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懂得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生命教育的渗透,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学习人体生殖和性教育的时候,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让他们从小就建立正确的性观念和道德观念。

在学习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意识。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一、生命教育的概念和意义生命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认识生命的基本特征、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生命的重要价值,促进学生维护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能力和意识的一种教育活动。

生命教育包括生命伦理教育、生态教育、生物科学教育和人生观教育等内容。

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尊重,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和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命,加强生命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1.生命伦理教育生命伦理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生物教学,可以向学生传达关于生命伦理的知识和观念。

高中生物课程中的生物伦理、遗传伦理、生命伦理等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尊严和平等,学习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保护生命,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通过生物伦理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命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2.生态教育生态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生物教学也是生态教育的重要平台。

高中生物课程中的生态学知识,可以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尊重自然、珍爱生态环境,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意识。

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可以教育学生了解生物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重视。

3.生物科学教育三、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高中生物课程应该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生物伦理、生态学、生物科学和人生观教育等。

通过灵活而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也了解相关的生命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生命教育意识和水平。

2. 强调生命教育价值通过丰富的生物实验、观察和研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神奇和宝贵,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让学生明白生命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生命教育意识和生命教育观念。

高中生物教学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包括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保护生命、关爱生命等。

通过生物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和态度,增强学生的生命责任感和生命价值观。

在高中生物课堂渗透生命教育之我见

在高中生物课堂渗透生命教育之我见

在高中生物课堂渗透生命教育之我见我认为在高中生物课堂渗透生命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生命敬畏之心。

生命的奇妙与伟大常常会在生物课堂中展现出来,我们可以通过讲解生物的生命周期、遗传规律、生态系统等内容,教育学生生命的不可思议之处。

我们也可以通过生物实验、观察动植物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奇妙,引发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只有当学生真正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和宝贵时,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要在生物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还需要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现在的社会,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在这一点上,生物课堂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学生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知识,让他们了解到每一个物种都是地球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我们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比如生物保护讲座、野外观察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到生物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关爱之情,让他们愿意为生物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教学实践中,我也一直努力将生命教育渗透到高中生物课堂中。

我曾经组织学生到动物园参观、到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物的多彩和生命的伟大。

我也经常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引发他们关于生命保护的思考。

我也鼓励学生进行一些生物科研方面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参与到生命的探索和保护中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要在高中生物课堂渗透生命教育,需要从培养生命敬畏心、关爱心和责任感入手,通过教育和实践,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和美好,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保护之情。

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真正让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得到有效的传播和实践,让每一个学生在生物课堂上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意义。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教育者和学生一起努力,让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000字】。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生物学作为高中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物学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态环境的关怀和对健康生活的认识。

这就需要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渗透,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灌输,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情怀。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置上。

在生物学课程中,不仅要重视生命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更要贯穿生命的演化、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生命伦理等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对生态环境的关怀和珍惜的情感,提高对生命伦理的认知和思考。

在生物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动植物的适应性结构和功能,从中体会生命的智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性;可以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珍惜,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还可以学习生物技术与生命伦理,引导学生对生物科技的利与弊进行思考,形成健康的生命观念和世界观。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生物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生命教育可以通过生物实验、科学探究等方式进行具体呈现。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现象,还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意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还需要注重学校和家庭的配合。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生物教育需要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和课程设置,给予教师充分的教学支持和指导,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家庭是学生性格和价值观养成的重要场所,家长需要和学校一起关注学生的生命教育,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督促。

只有学校和家庭齐心协力,才能使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得以有效渗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万州二中冉龙文【摘要】。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生命观生命教育报载,某重点高中一年级数名女生,刚入学因不服从学校不准留长发的规定,而集体服毒,幸亏发现较早、抢救及时,才把这些花季少女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每每看到这一则则触目惊心的消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都心如刀绞。

据有关部门统计:世界上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青少年因自杀而失去生命,自杀已成为当代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首因。

看来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必须提到学校教育工作的议程,且已是刻不容缓。

教育应关注人的发展,关注社会的文明进步,应遵循社会客观发展的规律和人自身发展的需求来引导人追求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完善,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生命教育‟在现时代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

一。

生命教育的提出和历史背景西方国家很早就开始了针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比如教育学生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珍惜自己的人生。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从生命教育近四十年的实践历程来看,它首先是从人们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开始的,然而人生命的全部不仅仅是生物的躯体,自然的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和动物区别开的是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等西方国家规定在中小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与死,以理解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而使人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

在国内,长期以来,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青少年对“生死”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

每年除了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外,还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40多学生。

中华生死学会理事长杨荆生博士指出,青少年自杀是一种可以避免的社会问题。

关键在于引导。

“生命教育”需要尽快进入素质教育。

一些人特别是青少年对自己的生命、对他人的生命不尊重、不珍惜,使得生命教育显得迫在眉睫。

二.生命教育: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责无旁贷,中学生一天里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里渡过的;学校教育区别于媒体、社区及家庭等教育途径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计划性和目的性。

因此学校的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渠道,而生物教学是一种最经常、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而生存是发展的前提,如果人的生命终结了,还何谈人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教育是一种体现人的生命价值、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的教育。

综上所述,生物教学理应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责任。

三.什么是生命教育对于生命教育的定义,河南大学的刘济良教授在全面考察了国内部分学者的重要观点后提出,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此外,著名哲学家黄克剑在与教育学者张文质对话时,也提出了教育的三个价值向度: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

应以生命治学问,以生命统摄教育,以生命成全每一个具体、健全的生命为旨归的新的教育理念作为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

因此,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

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生命教育,就是有关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的教育。

四.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呢?笔者认为:1、关于人类自身的生命教育1.1生物课堂中利用模拟实验,讲清讲透生命的孕育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的珍贵生命的孕育知识比较复杂,学生又看不见摸不着,因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利用模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理解透了生命孕育知识学生才可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的珍贵。

例如:生物的生殖——减数分裂,这是理解生命如何延续的关键一节,理解了它也就理解了生命孕育的本质,懂得了生命的珍贵,在上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用模拟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生命信息如何传递的。

首先教师要选择三对男同学和三对女同学(每对最好体型特征想像的,代表姊妹染色单体),然后每对中抽出一个同学组成一个“精原细胞”,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背靠背用胳膊勾起来,代表一条同源染色体,男同学代表来自父本的,女同学不代表来自母本的,教师在一旁讲解,当讲到染色体进行复制时,“精原细胞”中的每个同学就寻找事先安排好的“姊妹染色单体”,“姊妹染色体单体”要面对面抱在一起,当教师讲到同源染色本分离并自由组合时,每条“染色体”中的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同,并分别到不同的“初级精母细胞”内,以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完成,以后的过程以此类推,采用这种模拟实验的方法,可以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生命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同时,教师还要在其中作出假设,加入姊妹染色单体在分离时没分开,那么会怎么样?这种多了一条染色单体或少了一条染色单体的细胞会发育成一个健康的个体吗?那么你应该怎么样珍惜自已健康的活泼的生命呢?1.2生物课堂中接合生物教学事例开展身体健康教育现行教材中关于身体健康的教学内容相当丰富。

教材中“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一切就是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好内容。

我们知道,癌症的形成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由原癌基因的激活转变为癌基因;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日常生活中许多方面都与癌症引发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长期吸烟,烟中的有毒物质(煤焦油、尼古丁等)对人体的呼吸、消化、循环、神经、皮肤等系统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肺癌等疾病。

又如,地方性的一些饮食(腌菜,霉千张等),在腌制4—9天时间内,亚硝酸盐的含量会达到较高的水平,10天后亚销酸盐这些致癌物质的含量又会下降,到20天会基本消除。

所以,对等传统食品还是需要科学知识的指导,尽量少接触这些食品还是没错的。

在“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一节中,讲述了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和相互转化关系,介绍了饮食卫生的知识,以及由于饮食不当可能造成的低血糖、脂肪肝、肥胖等病症。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讲述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合理的饮食搭配方案。

在学生初步了解食物营养、饮食习惯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不要盲目从所谓社会时尚而节食减肥,因为人本对脂肪的的需求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长期不摄入脂类物质,人体中重要的结构成分将无法合成,对青春期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同时也应教育学生注意不要暴食暴饮,以免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最好是一日三餐有规律,做到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在讲述“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时,还可以介绍一些科学用脑的知识,介绍大脑疲劳的原因和解除方法。

通过读、看、听、写、思的转换、使大脑皮层各部分得到交替休息,或转变学习的内容等方式,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区,消除大脑疲劳,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穿插有关纪念日,如“世界卫生日”、“中国学生营养日”、“爱牙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保健意识。

1.3生物课堂中接合生物教学事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即通过心理的自我调节,使自身的心理活动达到良好的平衡状态。

实际上,生活中的诸多因素都能影响到这个平衡状态,如遗传因素、心理品质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

特别是青少年正处于转型的敏感期,外界因素及内在感受很容易造成他们心理上的波动。

长期以来,由于学校教育过于强调升学率,致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如不及时引导,极易造成学生心理偏差。

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如果能挖掘出课本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适时地、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会使学生在身心两面得到均衡的发展。

教师可以结合个体发育和遗传学的知识,使学生意识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一个受精卵,每一个人都有着共同的起点,都有着共同的结构和功能基础——细胞,细胞的组成物质都大致相同,包括人脑中的神经细胞结构和数目也相差无几,所以们每个人起点基本相同的,所以每个最初形成时智力差异并不很大。

以此打消一些学生觉得自已天生不及他人的自卑心理。

同时也要强调虽然我们继承了各自父母的遗传物质,但性状的表现要受基因和环境的共同作为,而我们人类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同路人要努力去适应环境,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体。

通过这些生物学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调整好心态,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

中学生的情绪是有波动的,他们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或者垂头丧气、无精打采,有时彼此之间只因为一句话不合心就怒不可遏、拔拳相向。

在讲述生命活动调节内容时,可以适时地指出人的绪会和激素的分泌有关,例如甲状腺激素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当人发怒时肾上腺素会增高。

女性在月经期间由于性激素的作用导致情绪变化等。

同时指出,一个人应该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平衡,形成良好、稳定、健康的情绪。

中学生的情感很丰富,也很脆弱,连续几年持续增长的自杀率,让人触目惊心,学生在青春期由于情绪起伏较大,有时很难自控,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

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习气氛轻松随意,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适时地做些游戏,讲些小故事等,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放松心情。

心理学家认为,教师应是创造谅解和宽容的气氛,治疗学生各种心理创伤,激发他们的自律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专家。

教师性格的稳定平和、积极乐观,不仅能帮助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理问题,还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现成的、有着健全人格的榜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我塑造和成熟,有利于预防和减少学生的心理失衡。

作为生物学教师,更应该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上下功夫,配合班主住了解不同学生的人性,针对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如对性格外向、容易冲动的学生的错误,可进行有说服务力的严肃批评,促使他们约束急躁任性的行为,但不宜激怒他们;对性格内向感情压抑的学生,,则应给予更多的关怀照顾,不宜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们,应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多给他们表现自已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1.4生物课堂中开展合作性实验,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宽容体谅他人生命教育不仅让学生认识自己、珍惜自已,还得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生命、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体谅他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