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酶制剂的特点及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饲用酶制剂的选择与应用技巧

饲用酶制剂的选择与应用技巧
酶对 底 物进 行分 解 时有较 强 的专 一性 。不 同的 日粮类 型 、 动物 品 种 、 长 阶段 等对 酶 的需 求 不 同 , 生 同时也 影 响着酶 的分 解效 率 。饲料 复合 酶 的设计 和
选 择 可从 以下几 方 面进行 考虑 。
工 等 特性 ) 的分 析 。 我们 可通 过体 外 的模 拟试验 来
0 0. 5

15 .

25 . 3
肠道 后 段食 糜 养分 供 应 的数 量 与 质 量发 生 变 化 , 可
以改变肠 道微 生态 环境 的平 衡 。肠 道 的优 化不 仅 可
时 间/ h
图 1 3种 木 聚 糖 酶 水 解 小 麦 效 果
以降低动 物 的维持 需要 ,还 可提 高肠 道 的健康 水 平
方法 , 不能 真正 反 映产 品的性 能 , 并 更不 能科 学地 指
导酶 制剂 在饲 料 中的使 用 。
在生 产 中 ,我 们 对单 酶 的评 估首 先是 对 酶活 特 性( : 如 温度 、H、 温性 、 酸 性 、 际底 物 、 p 耐 耐 实 饲料 加
3 饲 用 复合 酶 的选择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 _l _∥
分 的消 化 利用 率 。酶 制 剂 还可 以降 低 不 同来 源 、 不 同批 次 间 原 料 间 营 养 价 值 的变 异 ,尤 其 是 降低 能
量 价 值 的变 异 ,从 而 提 高 饲 料 配 方 营养 价 值 的 稳
估 主要 通过 对酶 活特 性及 其稳 定性 的评 估 。 酶 活特 性 分 析与 酶 活性 的测 定 是 不 同 的概 念 。
物 体 内效 果 的发挥 。在 实验 室条 件下 ,酶 的活性 变

α淀粉酶在畜禽生产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进展

α淀粉酶在畜禽生产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进展

α-淀粉酶在畜禽生产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进展摘要随着近代酶技术及生物技术的发展,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酶制剂已能大规模地工业化生产,并被应用于饲料工业中,许多实验和实际应用结果都表明,饲用酶制剂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能有效地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促进动物生长和防治动物疾病的发生,与抗生素和激素类物质相比,具有卓越的安全性,引起了全球范围内饲料行业的高度重视。

饲用酶种类繁多,淀粉酶作为其中的一种,在畜禽生产中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本文主要介绍淀粉酶的组成、基本性质以及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α-淀粉酶畜禽生产作用机理应用进展正文:1、α-淀粉酶的简介1.1 α-淀粉酶的定义淀粉酶是一类能分解淀粉糖苷键的酶的总称,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是利用最早、用途最广、工业产量最大的酶制剂品种。

按照水解淀粉酶的方式,淀粉酶主要可分为四大类:α-淀粉酶(α-amylase)、β-淀粉酶(β-amylase)、葡萄糖淀粉酶(glucoamylase)和异淀粉酶(isoamylase)。

[1]其中,α-淀粉酶(α-1,4-葡聚糖-4-葡聚糖苷酶,EC3.2.1.1)多是胞外酶,其作用于淀粉时可从分子内部随机地切开淀粉链的α-1,4糖苷键,而生成糊精和还原糖,产物的末端残基碳原子构型为α-构型,故称α-淀粉酶。

[2]-[3]1.2 α-淀粉酶的分类和结构依α-淀粉酶产物不同可将它们分为糖化型和液化型两种:液化型α-淀粉酶,能将淀粉酶快速液化,其终产物为寡聚糖和糊精:糖化型α-淀粉酶有较强的酶切活性,在水解可溶性淀粉时,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而产生寡聚糖,麦芽糖直至葡萄糖。

按照其使用条件可以分为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耐酸耐碱型。

按产生菌不同又可以分为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淀粉酶。

[4]研究表明所有α-淀粉酶均为分子量在50ku左右的单体,由经典的三个区域(A、B、C)组成:中心区域A由一个(β/α)8圆筒构成;区域B由一个小的β-折叠突出于β3和α3之间构成;而C-末端球型区域C则由一个Greek-key 基序组成,为该酶的活性部位,负责正确识别底物并与之结合。

养猪场酶制剂的应用

养猪场酶制剂的应用

重 治 轻 防 仔 猪 腹 泻 的 确 是 当前 养 猪 业 中的 一 大 难 题 .发 病 的原 因是 多方面的。 中, 冷 、 湿 、 其 寒 潮 不卫 生 氨 气 浓 度 高 等 环 境应 激 问 题 . 以及 奶 水 质 量 差 .是 哺 乳 仔 猪 腹 泻 的 最 主 要 原
长 添加 剂 应 用 中 出现 的 问 题 如 环境 污 染 、 生 抗 药 性 、 物 残 留 、 副 作 用 产 药 毒 等 .既有 较 好 应 用 效 果 又保 证 了安 全
粉 多糖 酶后 .使 饲 料 中 非 淀 粉 多 糖分 解 . 低 了 消化 道 内 的黏 度 . 降 黏度 的下
养猪场酶制剂 的应 用
张 恩香 杨 智 鄢 波 吴 芝 德 陈德 志
为 12 ~ :0.当 采 用 人 工 授 精 时 公 : l3 5
母 比例 可 增 至 12 0 13 0 : ~ :0 0 23 抗 生 素 效 果 好 .胡 乱 添 加 不 得 . 了 有 的疫 病 目前 尚无 有 效 的 疫 苗 可 预 防 . 别是一 些 细菌性 传染 病 , 特 用 药 物 预 防 有 良好 效 果 .但 必 须 要 针 对 性 强 . 许 多 养 殖 户 为 了控 制 疾 病 的 有 发 生 .在 没有 弄 清抗 生 素 作 用 机 制 的
3 . 营养与 8粮 6
L E T c ~ o LR |D s R o29 | s o K DP U T YN U T Y l V A 5
度 得 到 推 广 . 少 公 猪 的 饲 养 头 数 而 减 ‘ 低 饲 养 成 本 . 可 减 少 疾 病 的 传 降 还
播 . 克 服 体 格 差 异 造 成 的 配 种 困 难 猪 场 采 用 本 交 时 公 母 比例 一 般

酶制剂的分类及常用种类

酶制剂的分类及常用种类

酶制剂的分类及常用种类酶制剂是指从生物中提取的具有酶特性的一类物质,主要作用是催化食品加工过程中各种化学反应,改进食品加工方法。

中国生物试剂网提供的酶制剂种类包括过氧化氢酶粉末、α-葡萄糖苷酶、胆固醇酯酶、尿酸酶、辅酶A、抑肽酶、胰凝乳蛋白酶、乙酰胆碱酯酶、弹性蛋白酶、胆固醇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肠激酶、胆红素氧化酶、嘌呤核苷磷酸化酶、葡萄糖氧化酶、凝血酶、心肌黄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己糖激酶、辣根过氧化物酶、葡萄糖 -6-磷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核糖核酸酶、黄嘌呤氧化酶、溶菌酶等。

一、酶制剂是什么?1.酶制剂,是指从生物中提取的具有酶特性的一类物质,主要酶制剂作用是催化食品加工过程中各种化学反应,改进食品加工方法。

2.我国已批准的有木瓜蛋白酶、α—淀粉酶制剂、精制果胶酶、β—葡萄糖酶等6种。

酶制剂来源于生物,一般地说较为安全,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3.酶制剂是一类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提取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在适宜条件(pH和温度)下具有活性。

二、酶制剂的生产工艺生产酶制剂的微生物有丝状真菌、酵母、细菌3大类群,主要是用好酶制剂气菌。

三、酶制剂的分类1.从形态上分类,可以将酶制剂分为固体酶制剂和液体酶制剂。

2.按酶制剂在应用领域上的分类a:用于工业生产上作为催化剂的工业酶制剂,如-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葡萄糖异构酶、青霉素酰化酶、天冬氨酸酶、富马酸酶等;b:用于饲料中提高动物消化率的酶制剂,又称饲料酶制剂; 用于食品生产加工的酶制剂,又称为食品酶制剂; 用于临床检测的诊断酶制剂; 用于化学分析的酶分析制剂; 用作药物的药物酶制剂; 用于洗涤剂的洗涤酶制剂等。

3.按酶的来源不同分类按酶的来源不同,可将酶制剂分为植物酶制剂、动物酶制剂和微生物酶制剂。

4.按酶生产加工方法的不同分类针对应用的需要,可将酶分为游离酶制剂、固定化酶制剂、酶试纸、酶电极等。

5.按酶的组成成分分类根据酶制剂中所含酶种类的多少可分为单一酶制剂 (只含有一种酶,如淀粉)和复合酶制剂。

益生素、酶制剂在饲料添加剂中的作用

益生素、酶制剂在饲料添加剂中的作用

益生素、酶制剂在饲料添加剂中的作用本文为大家介绍益生素、酶制剂之饲料添加剂作用的原理,供养殖户参考学习。

1.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使肠内菌群保持正常
抑制和阻止肠内有害菌的发生,使有益菌增加,恢复维持健康的肠内菌群。

主要的抑制病原大肠菌、梭状芽胞杆菌、沙门氏菌、β溶血性类细菌等的繁殖。

2.产生消化酶,合成维生素
可以产生淀粉酶和蛋白酶等消化酶以及维生素B群,另外维生素A的合成也已被证实。

3.增强免疫作用
通过刺激肠道内免疫系细胞,增加局部抗体的形成,从而增力。

巨噬细胞活性。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可使肝脏内大量蓄集有增强免疫作用的维生素A。

4.产生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对几种潜在的病原微生物均有损害作用,它是由一些特殊的物质在一些基质上形成的。

5.优化生态环境
网友介绍,益生素、酶制剂在动物肠道代谢过程中,分解了不易被动物吸收利用的粗蛋白质、植酸酶及抗营养因子,明显防治了蝇蛆的滋生,有效切断了氨气、臭气的来源,使动物粪便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得到了有效降低,改善了饲养环境,降低了氨气对人体的侵害,预
防了畜禽呼吸道及肠道疾病的发生。

酶制剂——植酸酶

酶制剂——植酸酶

酶制剂——植酸酶早在1915年,Anderson提出天然植酸磷利用率不同于化学分离纯化产品的一个可能原因是饲料成分中存在水解植酸磷为无机磷的酶——植酸酶,并对植酸酶的来源、理化特性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从而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发酵工程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采用DNA重组技术使微生物产生植酸酶活性大幅度提高,大大降低了植酸酶生产成本,从而使之得到广泛应用。

植酸酶现已成为饲料酶制剂研究的一个热点,尤其在一些畜禽饲养密度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芬兰、荷兰、法国、瑞士等。

许多科学家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很感兴趣,欧洲、北美和其它地区对此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1994年欧共体、美国、芬兰、丹麦、德国等国的生产企业均前后推出各种植酸酶制剂,并利用DNA重组技术获得生产植酸酶的工程菌,为广泛应用植酸酶提供了可能。

一、植酸酶结构及性质植酸酶,又称为肌醇六磷酸水解酶,是一种可使植酸磷复合物中的磷变成可利用磷的酸性磷酸酯酶。

植酸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也存在于微生物(细菌、真菌和酵母)。

目前分离出的植酸酶主要有两种:3-植酸酶(EC 3.1.3.8)和6-植酸酶(EC 3.1.3.26),前者最先水解的是肌醇3号碳原子位置的磷酸根,主要存在于动物和微生物;后者最先水解的是6号碳原子的磷酸根,主要存在于植物组织。

因此,动物胃肠道可能有三种来源的植酸酶,但主要来源于饲料本身以及来源于微生物合成。

大量高浓度的植酸酶主要存在于无花果曲霉和黑曲霉与小麦麸的培养物中。

因此饲料植酸酶的生产目前主要使用微生物曲霉菌株。

霉菌植酸酶分子量一般在60 ~ 100KDal之间,曲霉植酸酶分子量较大。

如土曲霉为214Kdal,无花果曲霉为85 ~ 100KDal,黑曲霉为200KDal。

细菌植酸酶分子量一般较小,如大肠杆菌为42Kdal,枯草杆菌为38KDal。

霉菌植酸酶通常有一个最适pH,在4.2 ~ 5.5范围内。

饲料用酶

饲料用酶

饲用酶制剂的作用饲用酶制剂是一类新型的活性饲料添加剂,其主要功能因子为蛋白酶、淀粉酶等消化性酶,以及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等非消化性酶。

在饲料中添加后,能明显提高动物的消化率和饲料转化率;提高日增重,降低料肉比;增加动物营养摄入,缩短生长周期;扩大粗饲料的使用量,降低饲料成本;减少动物疾病发生和环境污染。

饲用酶制剂的发展概况饲用酶制剂的商业化应用在国外只有20年的历史,英国90年代酶制剂在鸡饲料的添加率几乎等于零,在国内,中国珠海溢多利公司1992年推出溢多酶,开始了饲用酶商业化应用。

目前,饲用酶达20多种,除植酸酶有单一产品外,其余饲用酶制剂大多是包含多种酶的复合制剂。

应用较多的有:1、以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为主的复合酶;2、以β-葡糖酶为主的复合酶;3、以淀粉酶和蛋白酶为主的复合酶;4、以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糖化酶、葡聚糖酶和果胶酶为主的复合酶。

全球饲用酶制剂行业数据统计对象主要包括饲用复合酶和饲用植酸酶。

全球饲用酶制剂行业数据统计对象主要包括饲用复合酶和饲用植酸酶。

饲用复合酶方面,2011年全球饲用复合酶制剂总产销量为21.92万吨;饲用植酸酶方面,2011全球饲用植酸酶总产销量为12.88万吨。

据BOABC统计,2011年中国饲用酶制剂总产量达到9.85万吨,产值达到16.4亿元,其中饲用复合酶总产量4.96万吨,饲用植酸酶总产量4.89万吨。

饲用酶制剂生产企业目前在中国销售饲用酶制剂的国外公司有近10家,主要有丹尼斯克、芬兰、德国AB酶制剂、安迪苏、帝斯曼、奥特奇、巴斯夫、建明等,国内饲用酶制剂企业有近30余家,主要有新华扬、挑战集团、北京昕大洋、夏盛集团、湖南尤特尔、江阴爱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珠海溢多利有限公司、广东肇庆华芬饲料酶有限公司等。

BOABC观点未来随着酶制剂产品技术的提高,饲用酶制剂的应用效果将愈加明显,同时随着饲料中非常规饲料添加比例的提高和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饲用酶制剂产品在饲料中的添加量将越来越高。

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植酸酶是一种新型的、可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的重要酶制剂。

它对提高饲料中磷利用率,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以及减轻高磷粪便对环境水域的磷污染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现状及工业化生产方法,讨论了其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方向。

植酸酶是一种水解酶,它能将植酸磷(六磷酸肌醇)降解为肌醇和无机磷酸。

此酶分两类:3-植酸酶和6-植酸酶。

植酸酶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

磷在植物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植酸磷,由于植酸磷不能被单胃动物直接利用,从而造成磷源浪费和形成高磷粪便污染环境。

另外,植酸磷还是一种抗营养因子,它在动物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过程中会与多种金属离子如Zn2+、Ca2+、Cu2+、Fe2+等以及蛋白质螯合成不溶性复合物,降低了动物对这些营养物质的利用。

因此,开展饲用植酸酶的研究,对提高畜禽业生产效益及降低磷对环境的污染有重要意义。

1 植酸酶的来源及酶学性质早在1907年Suzuki等就在谷粮中发现了具有植酸酶活性的磷酸酶。

第一个纯化的植酸来源于麸皮,研究发现它虽具有植酸酶活性,但植酸并不是它特异性底物。

来源于植物的植酸酶均属于6-植酸酶,最适pH 范围在5.0~7.5,在单胃动物酸性的胃环境中不起作用。

60年代末植酸酶的研究转向最适pH为酸性、酶含量较高的微生物来源的植酸酶。

许多微生物都能产生植酸酶,尤其在曲霉属中。

1968年Shien等从68个土样中对2000个菌株进行考察发现,在所用的22株黑霉菌中有21株能产生植酸酶。

第一个被分离纯化的植酸酶来源于Aspergillus terreus NO.9A-1,它的最适pH为4.5,最适反应温度为70℃,此酶在pH1.2~9.0均能稳定维持活性。

从此以后,陆续从十几种微生物中分离得到植酸酶,其中来源于A.ficcum NR-RL3135(A.niger var.awamori)的植酸酶phyA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在酸性的条件下有较高酶活性,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饲用植酸梅,其酶学性质的研究也较为深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酶制剂的特点及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 饲用酶制剂的应用效果现已毋庸置经,它既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提高畜禽及鱼类的生产性能,又能减少畜禽摄泄物中的氮、磷的摄泄量,保护水体和土壤免受污染,因而饲用酶制剂作为一类高效、无毒副作用和环保型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在 21 世纪将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根据国内外多年研究和应用实践,我们认为在饲料中使用酶制剂有以下几点原因: 1、改变肠道内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降低食糜粘度 2、破坏细胞壁,使营养物质更易被动物消化酶消化 3、去除抗营养因子 4、补充内源酶的不足,如幼龄动物及应激状态下 5、更利于特定营养在动物在小肠内的吸收 6、提高谷物加工副产品的营养价值 7、降低排泄物的水分含量 8、减少营养物质的浪费,提高消化率 9、影响胃肠道内微生物的构成,平衡肠道菌群

尽管酶制剂的作用已经为人们所认识,但是由于酶制剂生产的特殊性,比如使用不同的菌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固体发酵或者液体发酵),同一种发酵方式中的不同生产条件和对生产条件控制的能力的差异以及最终产品的测定条件的巨大差异都给广大酶制剂的用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很难从表观上去简单判别哪种酶制剂产品是适合自己的。那么,抛开产品的差异,我们在决定饲料中使用酶制剂种类时至少应考虑以下的因素:

1、首先要考虑到是饲料的组成,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 谷物及蛋白饲料原料的种类 • 谷物及蛋白饲料原料的配比 • 谷物及蛋白饲料原料中抗营养因子的水平(根据来源、天气和土壤情况而不同) 2、考虑到因素是动物本身的因素,特别是日龄因素和品种。 一般来说,可推荐下面的组合 • 使用木聚糖酶在阿拉伯木聚糖丰富的饲料中 • 使用 β- 葡聚糖酶在 β- 葡聚糖丰富的饲料中 • 使用淀粉酶在淀粉含量高的饲料中 尽管原则上应该是这样,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营养师仍然会有很大的疑虑,究竟该选择什么样的酶制剂和酶制剂的组合,才能最好的发挥酶制剂的功能,降低饲料企业的成本压力,提高饲料的品质,是现在大家比较困惑的问题。

一、不同酶制剂及其底物特点 酶作用的一个主要就是特点是底物专一性,所以在介绍酶制剂之前应该对其所作用的底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目前国内饲料酶制剂主要包括消化非淀粉多糖的外源酶、淀粉酶、蛋白酶等内源酶。在本节中将分别阐述以上酶制剂的作用和特点和其相应底物的特点,主要有: • 非淀粉多糖酶 • 淀粉酶 • 蛋白酶

1.非淀粉多糖酶 小麦、玉米、豆粕、杂粕等是目前饲料行业中常用到的饲料原料,但在考虑谷物饲料和蛋白饲料的营养价值时应注意到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别,主要包括蛋白及碳水化合物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异以及内源性酶活上的差异。谷物的组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种类、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要适当地评价谷物饲料的品质,需要对碳水化合物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碳水化合物含有很多易消化的营养物质,如淀粉和糖,但同时也有一些不能被消化的成份,甚至有些是具有抗营养作用。图 1 是碳水化合物的不同组分的示意图

1.1 非淀粉多糖( NSP ) 植物性原料的主要组成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蛋白质和木质素。非淀粉多糖( None Starch polysaccharides NSP )是目前常用的原料中数量非常大的组分,并且其半纤维组分的存在(木聚糖、阿拉伯聚糖、葡聚糖、乳糖和甘露聚糖)是 NSP 具有很多抗营养作用的主要原因。 这些抗营养作用严重地影响了这些原料的使用,在小麦、裸麦、大麦和所用的加工副产品以及中,阿拉伯木聚( Arabinoxylans AX )是最主要的抗营养因子。在大麦和燕麦中,抗营养因子主要由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组成。表 1 显示了几种谷物饲料及蛋白原料中的 NSP 的组成。 阿拉伯木聚糖 β-葡聚糖 纤维素 甘露聚糖 半乳糖 糖醛酸 总NSP

小麦 8.1 0.8 2.0 很少 0.3 0.2 11.4 大麦 7.9 4.3 3.9 0.2 0.3 0.2 16.7 裸麦 8.9 2.0 1.5 0.3 0.3 0.2 13.2 黑小麦 10.8 1.7 2.5 0.62 0.5 0.2 16.3 高梁 2.1 0.2 2.2 0.1 0.15 痕量 4.8 玉米 5.2 痕量 2.0 0.2 0.6 痕量 8.1 大米 0.2 0.1 0.3 痕量 0.1 0.1 0.8 米麸 8.5 痕量 11.2 0.4 1.2 0.4 21.8 麦麸 21.9 0.4 10.7 0.4 0.8 1.1 35.3

来源:Choct , 1997 从表1 ,我们知道 NSP 是麸质类原料的最重要组分(占小麦麸的 35.3% ,米麸的 21.8%)。阿拉伯木聚糖在小麦和裸麦中含量也非常丰富(8.1% 和 10.8%),其他谷物如大麦,燕麦和玉米中也有相当数量的阿拉伯木聚糖(7.9% , 8.9% , 5.2%)。其面提到过大麦中也含有相当多的β-葡聚糖(4.3%)。为了更好的了解木聚糖酶和葡聚糖酶的应用,我们将着重讲述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的结构以及其抗营养的作用。 1.1阿拉伯木聚糖 阿拉伯木聚糖是NSP中最主要的成份。图2 以平面的形式体现了阿拉伯木聚糖的空间结构。

阿拉伯木聚糖是由木糖分子由β-( 1,4 )键连接而成的骨架结构。这一木糖分子的线性长链结构是它的基础骨架。由于来源不同,其直链上还可能连接着不同的组分形成的线性支链。

A :由阿拉伯糖分子形成的支链是最常见到支链结构 化学键:与木糖的 3 号碳原子形成糖苷键,最长见的化学键,也可能与 2 号碳原子形成糖苷键 单体(常见) / 二聚体,或三聚体(少见) B :由葡糖醛酸形成的支链(和他们的甲基酯) 化学键:与木糖的 2 号碳原子 C: 由乙酰基团形成的支链 化学键:与木糖的 2 和 3 号碳原子 D :由酚酸形成的支链 例如:阿魏酸和香豆酸 化学键:与阿拉伯木聚糖的阿拉伯糖残基形成酯键,不与木糖分子直接相连

从上述情况我们知道,阿拉伯木聚糖的结构复杂性包括其简单的线性木糖骨架以及其他支链结构的附着。形成这些结构特点的原因包括天气、品种等多种因素。支链的数量和特点决定了木聚糖酶是否可以发挥其作用。因此,在考虑使用木聚糖酶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阿拉伯木聚糖的复杂性。

1.2 阿拉伯木聚糖抗营养作用 1)增加粘度 在配方中高含量的吸附阿拉伯木聚糖最为人知的就是它提高了食糜的粘性。主要是因为它强大的吸水能力,一般说来它可吸附10倍于其重量的水份。 粘性的增加使得饲料与消化酶以及胆盐的混合非常困难,另外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也受到很大影响,同时还通常伴随着微生物活动的增加,并且有理由相信,这也是导致高含量阿拉伯木聚糖日粮饲喂动物其生长性能变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这些微生物和其宿主之间会竞争营养物质。肠道微生物还可以转运对脂肪消化起重要作用的胆盐。另外引起肠道形态的变化也是 AX 重要的抗营养作用,这会降低肠道的吸收能力。最后,AX 的吸水能力还会导致排泄物的粘性和水分增加。

2)屏蔽营养物质 AX 第二个重要的抗营养作用是其作为细胞壁成份形成一层包被,将大量可被很好利用的营养物质如淀粉和蛋白质包裹起来,或者是支链结构与营养物质形成化学键(例如,阿魏酸的凝胶功能)。这些被包裹的营养将不能被动物肠道充分利用。

1.3 木聚糖酶 木聚糖酶是目前使用的最多的一种饲料用酶,从来源上讲有真菌性的木聚糖酶和细菌性的木聚糖酶,从作用方式来看,又包括外切性木聚糖酶和内切性木聚糖酶。

就目前市场出现的木聚糖酶而言,绝大部分都是通过真菌发酵而产生的木聚糖酶,发酵菌种包括木霉属、黑曲霉和米曲霉等。到目前为止还只有比利时 Nutrex 公司是利用枯草芽孢杆菌(细菌)为发酵菌种生产木聚糖酶( Nutrase )。

从酶的生产方式来说,又可分为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这两种发酵方法在很多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液体发酵生产酶制剂 固体发酵生产酶制剂 耗能 高 低 单位发酵体积酶产量 低 高 菌种类型 细菌、酵母 霉菌等真菌 原料 原料单一、精细 原料多样、粗放 酶系 单一化、标准化 复杂、不易控制 生产稳定性 强、自动化程度高 难以控制、人为影响大 设备、技术投资 巨大、技术含量高 少、操作简单 机械化程度 高 基本为手工操作

木聚糖酶有多种活性,图3 是最重要的木聚糖酶的作用位点。 1.4 内切和外切木聚糖酶 内源性 1,4- β - 木聚糖酶可将木糖聚合物分解成短链。这一内切活性会很快将食糜粘性降低并释放被包裹的营养物质。因此,这种酶是消除 AX 抗营养作用的最重要的酶。外切性木聚糖酶只能在 AX 的末端发挥作用,对降低粘性只能很微弱的作用,不仅如此,有研究表明,产生大量的木糖单体对动物的生产性能有很大的副作用。

1.5 底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自然界的AX有很多不同的化学性质,这些区别对多聚糖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影响。很多的AX都是不可溶性的。 很多研究表明商业性的木聚糖复合酶制剂在降解可溶和不可溶性的 AX 的程度上有很大的不同。 Courtin 等( 2000 )年总结了 10 种木聚糖酶在降解可溶和不可溶 AX 上的区别。他们发现与其他类型的木聚糖酶比较,由芽孢杆菌发酵产生的木聚糖酶在降解不可溶性的 AX 上有很大的活性,可把不可溶性的 AX 溶解并最终降解。由于不同原料中都含有大量的 AX ,因此细菌性木聚糖酶在降解不可溶性木聚糖上的优势使其在应用中有了更多的优势。 影响内切木聚糖酶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因素是 AX 的结构复杂性。主要是大量支链结构的存在影响了酶和底物充分的接触。有些木聚糖酶对支链的空间结构的识别能力很差,这也使得不同的木聚糖酶效率在复杂底物存在时的显著差异。 支链降解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提高了木聚糖酶对 AX 的可降解性,并且还可以分解支链成份与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