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农村生活感受乡土文化活动案例

走进农村生活感受乡土文化活动案例
走进农村生活感受乡土文化活动案例

“走进农村生活感受乡土文化”活动案例

灌南县镇中小学付红红()

封功波()

一、课题确定的背景

灌南县镇中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位于县城中心,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是一所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公立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对于现今农村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是比较了解的,例如:拖拉机、收割机、打稻机、碾米机、粉碎机(俗称小钢磨)等等,学生们能经常见到,习以为常。但是,他们对于几十年前的农具及生产用具却一无所知。因此,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走进农村生活,找寻先辈足迹,感受乡土文化。

二、活动课题的确定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具有历史意义的农村生产,生活用具,让学生走进农村,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体验历史变迁的痕迹,感悟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乡土文化,我确定“了解农物”为实验研究性课题。此课题的研究重在让学生了解农物产生发展的种类与特点。这就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中几个特点:1、回归生活世界;2、立足实际;3、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围绕这几个特点,我结合课题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出发点,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调动多方面的知识,进行探究与讨论,在广泛的参与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互动的形式共同完成。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初步了解农民生产、生活用具的产生、发展的种类与特点。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从生活中

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个性品质。

四、活动形式

1、组织形式

(1)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相结合;

(2)邀请家长参加活动

2、实践形式。

(1)调查访问;(2)研究和劳动;(3)小组合作和交流;(4)规划、整理和反思。

五、活动准备阶段

1、讨论确定研究的内容

因为“农物”这个课题的研究范围比较大,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围绕主题,积极讨论发言,确定他们要研究的几个内容:

(1)初步认识打着深深时代烙印的生产用具;

(2)初步认识蕴含丰富文化底蕴的生活用品(用具);

(3)了解农物的分类及使用方法。

2、自主选择、组成小队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组成了研究小组,每一小组还自选出一名值得信赖的组长。

六、活动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制定活动计划

课题确定后,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应该从哪几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呢?经过激励的讨论,决定把全班分成两个小组。第一组,由大家推选出值得依赖的、能力比较强的李政担任组长。第二组,由周子淳担任组长,周子淳性格活泼,脑筋又灵活,适应能力又强。主要采用调查、访问、收集整理的形式,到农村去,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在农民的指导下完成,对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可以自己动手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实践。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切实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切实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我镇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时,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重视,而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应受到关注。下面我来谈谈如何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一、强化目标责任,提高农村文化建设重视程度 强化目标责任意识,旨在抓好农村文化建设的工作落实,为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强化目标责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农村文化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并且把农民对文化需求的“满意度”作为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制 定有关《考核细则》。 二、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总体上与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差距较大的现实状况,应加大“文化资金”的投入。一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投资保障机制,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单列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活动经费支出,确保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二是将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加大对镇村级文化设施的投入。

(三)抓好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村实用技 能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育已经成为农民最为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应从农民的需求出发,加大教育培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农村实用技能。针对农民的需求,抓好形势政策、科学文化和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同时,要针对当前还有不少农民信仰缺乏、精神空虚、封建迷信、色情、赌博等不良现象,强化主流文化的教育培训,抓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农村风貌。 关于建设乡村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议 在常路镇西下庄村有一支民间文化团体,组织人李万成给他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金皇山艺术团”,每年的庙会和新年前后他们都会四处为农民演出。所排节目有舞狮子、豫剧、小品、相声、唱歌等,深受农民欢迎。但是最令老李发愁的是排练没有活动场所,演出服装道具缺乏,演员报酬几乎没有。老李很想找赞助单位,但是苦于没有门路。艺术团已经成立四五年了,演出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我们文化生活的变迁修订稿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我们文化生活的变迁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我们文化生活的变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着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的就是改革开放。 我们知道,从七八年末到90年代初,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使全国城市和农村的整体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于此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那一代人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因此在农村来说,他的文化发展当时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仅仅有看大戏、听说书等一些。 从九十年代开始,在改革开放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带领下,大多数的农村经济便开始了长期迅猛的发展,不少农民的物质生活也上了一个台阶,在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村文化的发展,改善了农民们原有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欣喜的看到,自九十年代后期到现在,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大部分的农村家庭都有彩色电视,各个城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多媒体的网络传播也迅速的发展普及。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不可忽视的是,改革,不但让民众单纯的解决了温饱,对于文化的普及,各级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东方书报亭,到各个社区的活动中心,从露天电影到露天舞会,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为的就是让人们的生活过得舒坦,过得开心,过得丰富。而现如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日子也是过的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姿多彩。文化领域在改革开放30年中,无论风雨都是向多元文化发展的。文化,在改革开放30年来,像我们的经济发展一样,它是比较顺畅的回归到了自然的地位。 三十年的改革,三十年的变迁,我们有理由相信,改革的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利!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研究综述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研究综述 摘要:综合学术界的研究,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存在着供给不足与供给无效并存、“被迫性”需求、需求表达不足、供给不均等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供给结构、供给制度、供给体制、供给机制等方面的缺陷所造成的;价值供给既要坚守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又要注重意识形态自律,同时还应让民间信仰正本清源;多元主体供给模式的构建,离不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良性互动、社会力量的充分激活和农民主体地位的切实维护;应坚持需求导向,完善需求表达机制、文化参与机制和可持续保障机制;供给质量的考评涉及目标导向、基本原则、考评体系、考评机制等内容,供给质量的提升要注重文化消费需求与对文化消费生态分布的把握。随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对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研究应逐步转移到如何提高供给效能和确保供给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视野中的民间文艺表演团体研究”阶段性成果;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胡守勇,男,湖北利川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是农村地区构建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的核心环节。加强对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理论研究,对于解决农村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问题,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学术界对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本研究①在中国知网cNKI网站的“期刊”中,以“公共文化”+“供给”为主题,时间截止到XX年底,搜索得到的记录为215条,各年度的统计数见表1: 从上述列表可以看出,学术界对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研究,基本上是与中央对公共文化建设的布局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相一致的,研究数量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学术界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研究已经从顶层设计转向重点环节,从全国层面的总体研究转向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重点研究。本研究从五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期能对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方面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并成为后期相关研究的资料基础。 供给现状的实证考察 近年来,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对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真实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一是供给不足与供给无效并存。农村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 研报告正式版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农村要进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基本工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为群众提供健康而又丰富多采的精神食粮,既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更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如何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全县文化立县建设的整体规划,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发展村级经济、整治村

容村貌等同步建设,整体推进,这是我们当前必须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县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保护价的上调,惠农政策的出台,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一定改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目前,我县农村文化活动形式主要以广播电视为主,以报刊杂志、网络传播、群众文化、广场文化为补充,呈现出现代化、多样化的趋势。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随着农村文化建设纳入“xxx”规划,国家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加大投入,着力加强文体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加大投入,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日渐完善。 近年来,我县把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积极争取项目投入,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7个,乡镇体育中心3个,村文化活动室、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79个,农家书屋82个,村体育场23个;每个村配套有图书、音响出版物XX余册,电脑、投影仪等文化设备齐全;XX 年投资500余万元实施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响”和“户户通”工程,建成“村村通”工程364处,为万个农户安装了卫星接收设备,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县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夯实基础,公共文化服务络逐步完善。

一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投入使用。XX年投资350万元,在锦屏、新窑、九功、柏树、黄寨、铜城、黄花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7个,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平方米,为二层砖混结构楼房,一层设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室;二层设图书阅览室、科普宣传及电教室、办公室。XX年省文化厅分三批给我县锦屏、新窑、九功、柏树、黄寨、铜城、黄花、木林8个乡镇文化站配备了价值10万元的音响、投影仪、电脑、电视、桌椅等文化设备,已全部安装到位。二是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利用3年时间,在全县建成农家书屋79个,给每个农家书屋配备了图书1400多种,1500多册,音像制品70多种,150多张,实现了村级农家书屋全覆盖,切实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三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运行良好。XX年投资102万元建成了崇信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个,村级服务点79个,为县级支中心配备了电脑、液晶电视、打印机、传真机、投影仪、移动播放器等价值68万元的设备,为每个村级服务点配备了投影仪、碟机、音箱等价值34万元的设备,实现了我县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四是“村村响”、户户通和村村通长通久通。XX年底全面完成了农村广播“村村响”、广播电视“户户通”、“村

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9c4122446.html,)/总结报告/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 告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对此我对家乡的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一、基本情况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 下面是我对XX年前的家百分比的调查及XX年我家乡的家电普及百分比。 XX年前我家乡电器 种类电视机vcd/dvd电磁炉冰箱 比例70%30%3%5%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调查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调查 调查人:高维蔚 卫帅弟 郑玉芬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全世界的惊叹。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更多地开始追求精神生活,追求本土文化。 文化,作为现代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国家发展的风向标,对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还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败。 作为深切关注中国发展的税务系本科生,本着对中国农村发展现状的深切关注,我们完成了这份调查报告。希望我们有限的数据和经济知识能为大家全新地呈示并且展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现状。 二、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 了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 2.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此次调查对象为吉林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为了更好的细分目标群体,我们将其又分为农村学生,乡镇学生和城市学生。再对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分为来自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三个档次。 3.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750

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377份,有效回收率50.3%。有效回收问卷中来自农村的有141份,乡镇的有108份,城市的有128份。来自农村的141份中有50份属于东北地区,77份属于中西部地区,15份属于沿海地区。 4.调查时间 问卷发放时间:2012年1月13号至2012年2月26号。三、调查内容统计及分析 在我们统计的141份来自农村的有效问卷中,我们详细地统计了以下问题的数据 我们将问题分为基本生活娱乐文化服务和求知型文化服务两大类。 首先我们分析基本生活娱乐文化服务: 1.居住地是否有广播。 沿海地区能受到广播的比例最大为92.86%; 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为72.37%和76%。 2.居住地是否有有线电视。 东北地区和沿海地区有线电视覆盖率均为100%; 中西部地区有线电视覆盖率只有90.78%。 3.居住地是否有数字电影。 沿海地区的农村数字电影覆盖情况为三个地区中最高的地区,达28.57%。其次为东北地区,为18%。最后为中西部地区,为,14.47%

关于农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级行政管理专业冉浩学号:2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用了4周时间,对家乡的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能够代表家乡农村面貌。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时间: 4月1号至 5月1号 2.调查地点:岳池县断桥乡庆龙村及附近几个村庄:金虎村,青龙村,石桥村。 3.调查人:冉浩

4.调查方式:和朋友一起,我对自己所在的庆龙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经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她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及经过问卷的方式了解。 5.调查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她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她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而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 见 1

2

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 施意见 (鲁办发[]33号12月6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1号)精神,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任务,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全 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 3

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充分认识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有步骤地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 富多彩,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二、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 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富有山东特色的先进文化,推动我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城乡、区域文 化协调发展,坚持把建设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统筹规划、加大投入、 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改进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 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为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二)目标任务。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相适应,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 4

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作者: ————————————————————————————————日期:

社会学调查报告 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姓名 院系 学号

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背景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闲暇时间,对家乡的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1.调查时间:2013年9月末至2013年11月初 2.调查地点: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青堆镇广文村、山嘴村、宫岭村、核房村 3.调查人:沈立鹏、李佳伟、纵雪楠、王雅静 4.调查方式:由我进行实地调查和资料整理,我的合伙调查人进行数据统计,我对自己所在的广文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及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 5.调查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

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 下面是我对1993年左右的的家点百分比的调查及2013年我家乡的家电普及百分比。 1993年家电普及情况

关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顺民意、惠民生、得民心的德政工程,对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为重要。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保定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通过大力实施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截止2014年,保定市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323个、村文化活动室4557个、村文化广场1645个,农家书屋574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点5094个,顺利实现了山区县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的目标,圆满完成了每村每月一场电影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市直艺术团体每年送戏下乡1500余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农村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 二、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 (一)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健全农村基层重要的文化设施网络和活动阵地。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及村文化室是农村基层重要的文化设施网络和活动阵地。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

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农村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坚持以政府 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形成较为完备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文化职能,提升服务水平。将其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和其职能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 目免费向群众提供。 2.完善提升农家书屋。农家书屋工程是农村文化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是为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响电子产品阅读视试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是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一项基础工程。要建立出版物农家书屋更新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争取每年为已建成书屋更新一定数量的出版物,逐步提高农家书屋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配置比例,方便农民群众阅读。 3.确保“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的实施。农村电影放 映工程是农村文化惠民的必备工作,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电影放映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居住在全国县级以下地区的广大农民群众。1998年,国家广电总局和文化部开始“2131”农村放映工程(“21”指21世纪初,“31”指“三个一”:每一个行政村每一月放一场电影)。要

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一: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目前,党中央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了要培养新型农民的目标,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了解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我利用寒假这段时间,对我家乡邻近的几个村庄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体现一点点参考价值。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XX年XX月XX号。 地点:XX省XX市 方式: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邻居进行个别访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人群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统计。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

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下象棋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近年来随着广场舞的传播,我们村 以及邻近的几个村庄流行起了打腰鼓和跳集体舞,这种歌舞的娱乐方式更是起到了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的作用。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2%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6%左右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doc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 告 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有了一定发展,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许多问题。 1、数量少。我市农村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由于体制等原因导致乡镇文化馆站编制少、人员少,每个乡镇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农村“五户”中的文化活动中心户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乡(镇)、村开运动会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2、年龄大。在农村,懂乐器,通曲艺的文化人多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宣传需要而培养出的文艺才能。现在他们的平均年龄在55周岁以上,由于身体和工作等原因的限制,进行文化活动的时间很少。 3、素质低。民间文艺团队不少,但缺少高水平的群众文艺创作优秀人才。乡镇文化站没有财政编制,导致许多“老文化”不在岗或不专职,既不专业更不专心,部分专业人员既不爱岗更不敬业。现有的文艺团体均是自发形成,经费自给自足,演

员忙时务农闲时演出。这些人最高学历往往只是高中,他们的文艺专长大都是靠自悟形成的,而且,都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精”、“专”、“博”。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传”、“帮”、“带”。文化站管理人员不能集中精力从事文化工作的现象也非常突出,各乡镇(街道)名义上都配备了文化站管理人员,但有的在编不在岗,有的身兼数职,无暇从事文化工作,或被抽出包点,或变成“杂役”,一年到头,抓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各项突击任务。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因“三权”下放而鞭长莫及。 4、经常性差。有的村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扭秧歌,唱唱歌等,没有形成规模;有的村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麻将、上网,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5、主动性弱。由于年龄等原因,演员们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往往都是在许多爱好者多次邀请下才参加。有的文艺骨干,在为文艺团体服务中,不是推辞做不好,就是要报酬,从事这种文艺活动在他们看来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娱乐,而是经济上的收入,积极性不高;文化站“三权”下放乡镇,文广站的管理由以条管理变为以块管理后,对农村文化工作开展十分不利。乡镇文化干部只注重办好镇里交办的工作,文化部门布置的文化工作被束之高阁,从而形成农村文化工作管理上的错位,党的文化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难以落实到基层。 6、影响面小。即使组织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也仅限于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查问卷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问卷 请您认真阅读问卷中的每一道题目,如实填写。您的回答对于我们得出正确结论非常重要。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与配合,谢谢! 请在选中选项上打勾。选项中的“其他”选项可根据自身情况填写。 调查村庄:区/县街办/乡镇村 调查日期:2012年月日 填表人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①男②女 2.您的年龄: ①20岁以下②21—30岁③31—40岁④40-50岁⑤50岁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①小学及以下②初中③高中或中专④大专及以上 4.您的月收入大概为: ①1000元以下②1000—1500元③1500—2000元④2000元以上 5.您平均每月用于文化方面的开支(包括购买书报、看电影、上网、参加培训等支出项目)为:①不足10元②10—50元③51—100元④ 100元以上 填表人所在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1.您村拥有哪些文化设施(可多选)? ①文化活动室②农家书屋③阅报栏④网络场所⑤文化健身广场 2.您平时利用较多的文化设施是(可多选): ①文化活动室②农家书屋③阅报栏④网络场所⑤文化健身广场⑥其他 3.您村经常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吗? ①经常开展②很少开展③只在某些节日开展④从未开展过 4.你会参加村里组织的文化活动吗? ①有活动就会参加②经常参加③偶尔会参加④从来不参加 5.您参加的文化活动一般都是哪些单位组织的(可多选): ①街道(乡镇)政府②村委会③村民自发④企业⑤其他 6.您村的群众文化组织有(可多选): ①自乐班②锣鼓队③合唱团④舞蹈队⑤书画协会

7.您村农家书屋的开放情况: ①经常开放②偶尔开放③遇到检查时开放④雨天或晚上开放 8.您对农家书屋配备的图书: ①满意②比较满意③不太满意④不满意⑤没有农家书屋或没有去过 9.您阅读书刊或上网,主要目的是(可多选): ①学习技术②娱乐休闲③孩子教育④学习政策法律等知识⑤其他 10.你感兴趣的文化下乡活动是(可多选): ①放电影②送戏③送书④科普讲座⑤文艺演出 11.您比较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是(可多选): ①看电视②听广播③读书看报④上网⑤棋牌⑥看电影⑦节庆时当地开展的欢庆活动⑧戏曲、歌舞等文艺演出⑨其他(比如卡拉OK、宗教活动) 12.您对文化的需求:①很强烈②比较强烈③一般④没有需要 13.您认为目前自己的文化需求是否得到满足:①满足②基本满足③不能满足 14.您对您村公共文化活动开展情况是否满意? ①满意②比较满意③不太满意④不满意 15.您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是否满意? ①满意②比较满意③不太满意④不满意 16.您觉得当前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最大困难是什么? ①缺乏组织领导②缺乏资金③农民不齐心④不知道如何搞⑤其他 17.您对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可多选): ①完善文化设施②加强农村文化骨干培养③经常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 ④扶持村民自编自演具有乡土特色的文艺节目 ⑤其他 谢谢您的参与,您的回答将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帮助,祝生活愉快!

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

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 作者:常钦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8年第4期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文化价值正在释放。春来百花开,时下各地的油菜花节、梨花节 等节庆活动如火如荼,不少人走进乡村田园,不光是图吃喝游玩,更愿意扭秧歌、听大戏、干 农活,体会不一样的乡土生活,农村的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越来越有吸引力。 现在农村富裕了,农民对文化生活需求更高了。今年春节返乡,家乡一个镇里8个村,就 有5 个村上演“村晚”,有的为村里的好媳妇、文明户等现场颁奖,有的把乡村“压箱底”的 稀有剧种搬上舞台,这种村民自编自演的文化形式,满足了农村文化需求,也在潜移默化中影 响着乡村文化生态,成为乡风文明的载体。 乡村承载乡愁,是许多人的心灵故乡。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乡村文化短板日 益突出。有的地方搞撤村并居,一个个村庄在消失。有的追求GDP不惜代价,经济发展起来, 文化却荒芜了,一些老艺人、老匠人手头的手艺、民俗无人传承。有的把乡村文化建设简单等 同于文化墙,浮于表面,忽视对村民的文化培训和激发内生动力。有的村小楼建起来,环境美了,却没有富脑袋,歪风邪气长期存在,干群关系紧张,这样的乡风民风与美丽乡村格格不入。 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不能任由文化载体衰落凋敝。望得见山水、 记得住乡愁,不是一味地去孤守空心化村庄,也不是追求乡村和城市一个样,而是要尊重不同 城市和乡村的不同文化,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城市反哺农村,不是无度开发农村资源,而是要让透支的农村休养生息,留得住青山绿水,建设符合农村 实际的美丽乡村。 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要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当前首要任务是“摸清家底”,做好传统 村落归纳梳理、登记造册等工作,采取行动进行创造性继承和保护,让真正有历史、有价值的 东西留下来。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推进乡镇文化站、文化广场、体育健身设施等惠 民工程建设,举办书画展、体育赛事等丰富的农村文化活动,变文化下乡为文化在乡。 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要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农民是农村的主人,培育文明乡风,要尊 重农民的意愿。各地农村千差万别,乡村文化建设不能一个模式“齐步走”,要因地制宜,在 开发中传承,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切入。坚持扶志和扶智相结合,推进农 村移风易俗,坚决对“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说“不”,培育好乡风民约、家规家 风等文化基因,开展“文明户”“好儿媳”“好公婆”等文明评比,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美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家园,乡土人情、村规民约,延续乡土文化的根脉,要让它们真正 活起来。

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21感受文化影响课件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课时感受文化影响

同一个故事,不同国家版本 日本版: 日本的一家公司要招聘10名员工,过一段严格的面试, 公司从三百多应征者中选出了10位佼佼者。放榜这天,一个叫水原的青年看见榜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悲痛欲死,回到家中便要切腹自杀,幸好亲人及时抢救,水原没有死成。 正当水原悲伤之时,从公司却传来好消息:水原的成绩原是名列前矛的,只是由于电脑的错误导致了水原的落选。 正当水原一家人欣喜若望之时,从公司又传来消息: 水原被公司除了名。原因很简单,公司老板说:如此小的挫折都受不了,这样的人在公司是不成什么大事的。

美国版: ……放榜这天,一个叫汤姆的青年看见榜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悲痛欲死,回到家中便要举枪自尽,幸好亲人及时抢救,汤姆没有死成。 正当汤姆悲伤之时,从公司却传来好消息:汤姆的成绩原是名列前矛的,只是由于电脑的错误导致了汤姆的落选。 正当汤姆一家人欣喜若望之时,美国各大州的之知名律师都来到汤姆的家中,他们千方百计的鼓动汤姆到法院告这家公司,声称需支付巨额的精神赔偿,并自告奋勇的充当汤姆的律师。

同一个故事,不同国家版本 同一个故事,不同国家版本 德国版 放榜这天,一个叫萧恩的青年看见榜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悲痛欲死,回到家中便要跳河自杀,幸好亲人及时抢救,萧恩没有死成。 正当萧恩悲伤之时,从公司却传来好消息:萧恩的成绩原是名列前矛的,只是由于电脑的错误导致了萧恩的落选。正当萧恩欣喜若望之时, 萧恩的父母却坚决反对自己的儿子进入这家公司。 他们的理由不容置疑:这家公司作业效率如此差劲,进入这家公司对儿子的成绩毫无益处。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研究》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研究》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的发展。本项目团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走访山东省部分行政村进行调研,探析山东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存在的问题,找出制约山东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改进建议,为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献上绵薄之力。 关键词:山东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体系的发展。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极大提高,但是由于城乡二元化结构等因素导致公共文化资源集中于城市,城市比农村形成了更为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党的十九大以来实施了一系列旨在缩小城乡之间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差距的政策和措施,为了繁荣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产业,必须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化,坚持创新性的转变与发展。 二、山东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建设的成就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制定,省政府按照中共中央的规定和指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的建设,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覆盖面,提升5403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农村文化站覆盖率。据山东省文化厅xx年公布数据显示,全省农村文化站达标率为80%以上。

据山东省新闻广电总局xx年公布数据显示,全省行政村共建成7.2农家书屋为了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实施,山东省在各市、各县区已经建立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村镇已基本建立起农家书屋、乡村文化站、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山东省已基本完成行政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任务。根据xx年山东省统计局公布的文化、文物事业基本情况显示,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总体数量增加,部分机构数量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总体趋势为增加。山东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的数量自xx年以来并未发生太大变化,由于农家书屋、文化馆、文化站在各县区和乡镇已经实现基本覆盖,所以在数量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动,为了提升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不少地区增加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工作人员。随着《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落实和实施,山东省各地市、县区博物馆和剧院的数量逐年增加,山东省各地区博物馆数量由xx的194个增加到xx年的485个,公共文化机构在各地市、县区、乡镇数量的增加,标志着山东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覆盖范围扩大,山东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完善山东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的建议 (一)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大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对农村文化站和文化活动中心进行全面升级和改造。为满足村民对公共文化设施的需求,基层政府应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农村公共图书馆和公共文

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情况的调查

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情况的调查 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情况调查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有了大的变化,各种文化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掌握现阶段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所存在的问题,本小组以“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情况调查”为主题,采用多种调查方法,精心组织成员深入调查了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情况。调查发现,伴随着现代科技文明的发展和居民物质生活的提高,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多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关键词:居民;业余生活;文化;现状正文: 总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可见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对民族的团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小组在认真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之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个人兴趣,于 2009 年7 至 8 月组织深入调查了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样本选取与调查方法为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情况,本小组根据成员的籍贯,分别选取了以下十一个地区作为调查样本进行调查(样本后括号注有调查人姓名): 湖北省宜昌市安徽省阜阳市山西省忻州北京市昌平区四川省南充市福建省福清市甘肃省酒泉市云南省玉溪市安徽省六安市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昌平区所选取的样本分布全国九个省市,有农村也有城市,有东南沿海也有西北地区,能比较全面的反映我国居民当下业余生活的真实面貌。 首先,各成员采用走访交谈、问卷调查、查阅文件资料等方式,各自了解到了具有说服力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小组组织召开讨论会,认真分析了各成员采集到的原始资料,综合整理总结,得出了最后的调查结果。 二、当前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情况与分析根据各成员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各地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又由于我国各地区地理、经济、文化存在着差异,各地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各不相同。下面从两个角度将当前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进行简述与比较: (一)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要类别 1. 现代文化活动现代文化生活主要有以下几类: (1)看电视、电影、听歌(2)上网(3)歌舞厅唱歌跳舞(4)逛街购物(5)打球、游泳等体育活动随着现代科技文明的高速发展,新兴业余文化活动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并快速进入千家万户。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自从 1995 年全面开展因特网业务以来,由于的大力支持,中国因特网发展极其迅速。加之这几年经济水平的提高:在城市,网吧、酒吧、咖啡厅、歌舞厅等业余活动场所十分兴盛;在农村,电话、电视电路基本覆盖全国农村,网络线路也正在迅速普及,并有一些城市常见的业余活动场所在农村出现。这一类文化活动为广大居民所喜爱,尤为年轻人所青睐。 2.传统文化活动传统文化生活主要有以下几类: (1)串门聊天(2)逛庙会等地方文艺活动(3)下棋、打牌(4)看书、看报(5)钓鱼(6)听京剧和其他地方戏种(7)散步虽然有着现代文明的冲击,但在一些民间文化底蕴丰厚的地区,传统文化活动照样是当下居民业余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