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箔镶贴工艺

金箔镶贴工艺
金箔镶贴工艺

金箔镶贴工艺

1、清洁

首先必须用砂纸抛磨用木,木胶,胶合板制成的框以清除所有薄木条或突出部分。用涂

木灰泥填充所有孔或缺陷。

2、准备

2.1、准备好灰泥胶并用一把刷子将其涂到框上。几个小时后,待灰泥表面干燥时,必

须用砂纸再次抛磨并用彩色清漆涂盖。第一层清漆的颜色可以根据自己想要的效果而定:黄色用于贴较亮的金箔,土色用于古典效果,白色和灰色用于银箔。

2.2、在后续阶段中涂在产品上作于底子的清漆层可以替代灰泥层。催化的聚脂清漆(用40-50%的催化剂和10-20%的聚氨脂稀释的稀释剂),可以用喷枪来喷涂。根据您所想要的效

果,它可以是不同的颜色。涂层工艺结束后,让木器干燥约两个小时。

3、抛磨

当准备工序完成后,应抛光灰泥或清漆的任何瑕疵或灰泥滴液。

4、上胶

现在,木器已准备好上胶,我们使用的是白色水溶性贴金胶水。用一把刷子均匀地涂在或喷在要贴金的部分。注意不要有滴液。胶在涂后的粘性可保持半小时到十二小时(贴金箔

最好在一个小时以后进行)。为了不失去粘性,不要在多灰尘的环境里工作。并且不要用手碰

触已处理好的表面。

5、贴金

胶一干,就开始贴金。根据要覆盖的面积,将金箔轻轻拿起,小心地将它放在框上并用

一个专用棉垫将其压下。确保金箔的覆盖面要比框表面稍大。角,曲线,扭曲和其它部分用后续附加金箔来完成贴面。

6、固定

多余的原料应用一块较软的羊毛刷擦除。这样也可以将金箔适当地固定到木器和它的装

饰物上。

7、涂古色漆

古色漆可以涂在贴金箔物体上增强效果。根据所使用的仿古漆的类型,可以获得不同的

效果。古色漆干燥所要求的时间根据古色漆的类型,温度和大气湿度而变化。

木器干燥所需的时间越长,处理就越安全。一旦一木器用这些古色漆处理,它就无需进一步的保护,事实上,古色漆可以防止刮痕和喷出物。

地面铺地毯

A、施工准备

(一)材料

1、地毯:阻燃地毯。

2、地毯胶粘剂、地毯接缝胶带、麻布条。

3、地毯木卡条(倒刺板)、铝压条(倒刺板)、锑条、铜压边条。

4、施工工具:张紧器、裁边机、切割刀、裁剪剪刀、漆刷、熨斗、弹线粉袋、扁铲、

锺子等。

B、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清理基层、裁剪地毯、钉卡条、压条、接缝处理、铺接工艺、修整、清理。

1、清理基层

(1)铺设地毯的基层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

(2)基层表面必须平整,无凹坑、麻面、裂缝,并保持清洁干净。若有油污,须用丙酮或松节油擦洗干净,高低不平处应预先用水泥砂浆填嵌平整。

2、裁剪地毯

(1)根据房间尺寸和形状,用裁边机从长卷上裁下地毯。

(2)每段地毯和长度要比房间长度长约20mm,宽度要以裁出地毯边缘后的尺寸计算,

弹线裁剪边缘部分。要注意地毯纹理的铺设方向是否与设计一致。

3、钉木卡条和门口压条

(1)采用木卡条(倒刺板)固定地毯时,应沿房间四周靠墙脚1~2cm处,将卡条固定

于基层上。

(2)在门口处,为不使地毯被踢起和边缘受损,达到美观的效果,常用铝合金卡条、

锑条固定。卡条、锑条内有倒刺扣牢地毯。锑条的长边与地面固定,待铺上地毯后,将短边打下,紧压住地毯面层。

(3)卡条和压条可用钉条、螺丝、射钉固定在基层上。

4、接缝处理

(1)地毯是背面接缝。接缝是将地毯翻过来,使两条缝平接,用线缝后,刷白胶,贴

上牛皮胶纸,缝线应较结实,针脚不必太密。(2)胶带粘结法即先将胶带按地面上的弹线铺好,两端固定,将两侧地毯的边缘压

在胶带上,然后用电熨斗在胶带的无胶面上熨烫,使胶质熔解,随着电熨斗的移动,用扁铲在接缝处辗压平实,使之牢固地连在一起。

(3)用电铲修葺地毯接口处正面不齐的绒毛。

5、铺接工艺

(1)用张紧器或膝撑将地毯在纵横方向逐段推移伸展,使之拉紧,平伏地平,以保证

地毯在使用过程中遇至一定的推力而不隆起。张力器底部有许多小刺,可将地毯卡紧而推移,推力应适当,过大易将地毯撕破,过小则推移不平,推移应逐步进行。

(2)用张紧器张紧后,地毯四周应挂在卡条上或铝合金条上固定。

6、修整、清理

地毯完全铺好后,用搪刀裁去多余部分,并用扁铲将边缘塞入卡条和墙壁之间的缝中,

用吸尘器吸去灰尘等。

C、施工注意事项

(1)凡能被雨水淋湿、有地下水侵蚀的地面,特别潮湿的地面,不能铺设地毯。(2)在墙边的踢脚处以及室内柱子和其它突出物处,地毯的多余部分应剪掉,再精细

修整边缘,使之吻合服贴。

(3)地毯拼缝应尽量小,不应使缝线露出,要求在接缝时用张力器将地毯张平服贴后

再进行接缝。接缝处要考虑地毯上花纹、图案的衔接,否则会影响装饰质量。

(4)铺完后,地毯应达到毯面平整服贴,图案连续、协调,不显接缝,不易滑动,墙

边、门口处连接牢靠,毯面无脏污、损伤。

D、质量标准

Ⅰ主控项目

地毯的品种、规格、颜色、花色、胶料和辅料及其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地

毯产品标准的规定。

地毯表面应平服、拼缝处粘贴牢固、严密平整、图案吻合。

Ⅱ一般项目

地毯表面不应起鼓、起皱、翘边、卷边、显拼缝、露线和无毛边,绒毛顺光一致,毯面干净,无污染和损伤。

地毯同其他面层连接处、收口处和墙边、柱子周围应顺直、压紧。

不锈钢踢脚安装

a、施工工艺施工准备→固定木楔安装→防腐剂刷涂→踢脚板木基板安装→不锈钢踢脚板安装

b、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1)、木踢脚板基层板应在木地板刨光后在安装,以保证踢脚板的表面平整。

2)、在墙内安装踢脚板基板的位置,每隔400mm 打入木楔。安装前,先按设计标高将控

制线弹到墙面,使木踢脚板上口与标高控制线重合。

3)、木踢脚板与地面转角处安装木压条或安装圆角成品木条。

4)、木踢脚板基板接缝处应做陪榫或斜坡压槎,在90°转角处做成45°斜角接槎。

5)、木踢脚板背面刷水柏油防腐剂。安装时,木踢脚板基板要与立墙贴紧,上口要平直,

钉接要牢固,用气动打钉枪直接钉在木楔,若用明打钉接,钉帽要砸扁,并冲入板内2-3mm,钉子的长度是板厚度的 2.0-2.5 倍,且间距不宜大于1.5m。

6)、不锈钢饰面工作待室内一切施工完毕后进行。表面保护膜竣工前撕毁,亚光不锈钢

饰面板与基层板胶结时,应间隔胶结,间隔距<300mm,接口处应采用压条压平整。

c、质量要求

1)、木踢脚板基层板应钉牢墙角,表面平直,安装牢固,不应发生翘曲或呈波浪形等情况。

2)、采用气动打钉枪固定木踢脚板基层板,若采用明钉固定时钉帽必须打扁并打入板中

2-3mm,钉时不得在板面留下伤痕。板上口应平整。拉通线检查时,偏差不得大于3mm,接搓

平整,误差不得大于1mm。

3)、木踢脚板基层板接缝处做斜边压搓胶粘法,墙面明、阳角处宜做45°斜边平整粘接

接缝,不能搭接。木踢脚基层板与地坪必须垂直一致。

4)、木踢脚基层板含水率应按不同地区的自然含水率加以控制,一般不应大于18%,相

互胶粘接缝的木材含水率相差不应大于 1.5%。

5)、不锈钢饰面板板缝、接口处高差不大于0.5mm,平整不大于0.5mm、接缝宽度不大

于1mm。

PVC 地板施工方案

A、现场要求

1、地面水分含量在4.5%以下,若为底层地面应先做防水处理;

2、环境温度在10~35℃,相对湿度不得大于80%,通风或空气流动条件好,并且室内其

它各项工程已基本完成,不得有上下交叉作业;

3、施工现场配备照明装置;

4、每300M2 设有一处接地点。B、施工准备

1、熟悉设计图纸并勘察施工现场;

2、结合实际情况及建设单位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3、各种施工材料、设备、工具准备齐全,确保无误;

4、材料送达工地后,报送业主确定。

C、施工步骤

1、清理地面,清除地面浮尘;

2、定位铺设基准线;

3、铺拉接地导网(铜泊);

4、涂刷导电胶;

5、铺贴PVC 地板;

6、滚压PVC 地板;

7、开4mm 宽焊接槽;

8、焊接地板缝隙;

9、静电接地。

生漆贴金箔工艺流程

生漆贴金箔工艺流程 真正的金箔是用真金打造而成,大小在10CM*10CM左右,它非常的薄,用手无法拿起,买来的金箔夹在毛边纸中,要配以专用的镊子夹起。大概一两金子可以制成接近平铺篮球场大小的金箔,制作金箔的工艺本身就是一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金箔有几种,根据不同的含金量而有所不同,含金量高的偏黄,低的则偏红。市面上也有假冒的金箔,我们称为铜箔,即用铜来冒充金,鉴别方法是:真金的颜色沉着,柔和,铜箔的颜色较之刺眼,颜色不纯正。如果你没有通过肉眼鉴别的经验?有一种很简单的方法就是:任意抽取一张,用打火机烧一下,真金是不怕火炼的。至于有网友说的金箔壁纸,我也见过,不是真正意义的金箔。 在装修中金箔可见于欧式的风格(比如洛可可和巴洛克),也可以见于传统中式风格或日式风格的房间。金箔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的佛像基本都是表面饰以金箔。在古代的家具,屏风上你可以广泛看到有金箔的影子,当然金箔的应用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多说了。本人毕业于纯艺术院校,现在做室内设计。在校期间曾从事传统漆艺的创作,期间大量使用金箔。现在就着重谈一下金箔的施工工艺。 1.首先要把装饰金箔的表面处理平滑,不可有灰尘等污垢 2.在要贴金箔的表面薄涂生漆。这里不得不谈一下什么是生漆,生漆又称国漆或大漆。是从漆树上采得,完全是纯天然的,这种漆现在非常罕见了,生漆的干燥时间长,此漆容易使人过敏,但干燥后对人身体绝无任何伤害,我国出土的汉代用来装食物的器皿基本都是生漆制作,现代的日本仍然很好的保留了这样的优

秀工艺,如果你去日本会发现他们餐桌上使用的器皿很多是生漆所制。当然在我国,现在很多贴金箔的已经不再使用生漆而用胶水来代替(这样省事),我并不反对新生事物,本人也是20来岁的人,但是胶水是化学合成的,它的耐久性差,时间稍长(1-2年)金箔可能会起皱,剥落。况且胶水化学合成,对人体可能存在潜在的危害。更关键的是生漆浑厚有力,和金箔结合得浑然一体,可以将金箔之美充分表现。我曾经看明清精品家具展,这些家具最少的也有100多年历史了,很多家具装饰有金箔,玉石,罗钿等,贴饰的金箔依然璀璨如新,美轮美奂。我在装修中采用金箔装饰手法不算酒店什么的,光别墅就至少15家,业主赞不绝口。其间一位业主问我:“我家也请了专业装潢公司,也贴金箔,为什么你们可以贴出这样的效果?”其中的诀窍就在这里。用胶水贴的金箔,显的死板,僵硬,效果平淡不够浑厚,有浮的感觉。你可以用两块小板,一个用生漆来贴,一个用胶水来贴,两者的差距不言自明。本人推荐用生漆,但是生漆不易买到(可以在红木家具厂,漆器厂买到),加之工人如果不懂生漆工艺?那么只好用胶水来代替了。 3.用上好的生宣纸或毛边纸,要薄一点,吸水性要好,以安徽产的为佳,把表面的漆液吸去,如果是用的胶水那么一定要用生宣纸来吸去胶水。把生宣贴在涂过漆液或胶水的表面,同时用纯棉布(要质地柔软的)包裹棉花拍打,使宣纸充分接触表面,然后把宣纸用镊子揭去,用新的一张宣纸再吸。这样反复3-4遍。注意:被贴表面的每一个部分都要用宣纸这样吸。若被贴的表面是不规则的,如欧式的柱子,雕像等,可将宣纸卷成笔状,像美术商店卖的擦笔,把笔头用刀削成不同的形状(尖的,圆的),那么有些凹进去的地方也不是问题了。 4.当被贴表面胶水或漆液被吸的只剩下很薄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贴金箔了。把金

贴金箔的施工工艺

真正的金箔是用真金打造而成,大小在10CM*10CM左右,它非常的薄,用手无法拿起,买来的金箔夹在毛边纸中,要配以专用的镊子夹起。大概一两金子可以制成接近平铺篮球场大小的金箔,制作金箔的工艺本身就是一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金箔有几种,根据不同的含金量而有所不同,含金量高的偏黄,低的则偏红。市面上也有假冒的金箔,我们称为铜箔,即用铜来冒充金,鉴别方法是:真金的颜色沉着,柔和,铜箔的颜色较之刺眼,颜色不纯正。如果你没有通过肉眼鉴别的经验?有一种很简单的方法就是:任意抽取一张,用打火机烧一下,真金是不怕火炼的。至于有网友说的金箔壁纸,我也见过,不是真正意义的金箔。 在装修中金箔可见于欧式的风格(比如洛可可和巴洛克),也可以见于传统中式风格或日式风格的房间。金箔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的佛像基本都是表面饰以金箔。在古代的家具,屏风上你可以广泛看到有金箔的影子,当然金箔的应用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多说了。本人毕业于纯艺术院校,现在做室内设计。在校期间曾从事传统漆艺的创作,期间大量使用金箔。现在就着重谈一下金箔的施工工艺。 1.首先要把装饰金箔的表面处理平滑,不可有灰尘等污垢 2.在要贴金箔的表面薄涂生漆。——————这里不得不谈一下什么是生漆,生漆又称国漆或大漆。是从漆树上采得,完全是纯天然的,这种漆现在非常罕见了,生漆的干燥时间长,此漆容易使人过敏,但干燥后对人身体绝无任何伤害,我国出土的汉代用来装食物的器皿基本都是生漆制作,现代的日本仍然很好的保留了这样的优秀工艺,如果你去日本会发现他们餐桌上使用的器皿很多是生漆所制。当然在我国,现在很多贴金箔的已经不再使用生漆而用胶水来代替(这样省事),我并不反对新生事物,本人也是20来岁的人,但是胶水是化学合成的,它的耐久性差,时间稍长(1-2年)金箔可能会起皱,剥落。况且胶水化学合成,对人体可能存在潜在的危害。更关键的是生漆浑厚有力,和金箔结合得浑然一体,可以将金箔之美充分表现。我曾经看明清精品家具展,这些家具最少的也有100多年历史了,很多家具装饰有金箔,玉石,罗钿等,贴饰的金箔依然璀璨如新,美轮美奂。我在装修中采用金箔装饰手法不算酒店什么的,光别墅就至少15家,业主赞不绝口。其间一位业主问我:“我家也请了专业装潢公司,也贴金箔,为什么你们可以贴出这样的效果?”其中的诀窍就在这里。用胶水贴的金箔,显的死板,僵硬,效果平淡不够浑厚,有浮的感觉。你可以用两块小板,一个用生漆来贴,一个用胶水来贴,两者的差距不言自明。本人推荐用生漆,但是生漆不易买到(可以在红木家具厂,漆器厂买到),加之工人如果不懂生漆工艺?那么只好用胶水来代替了。 3.用上好的生宣纸或毛边纸,要薄一点,吸水性要好,以安徽产的为佳,把表面的漆液吸去,如果是用的胶水那么一定要用生宣纸来吸去胶水。把生宣贴在涂过漆液或胶水的表面,同时用纯棉布(要质地柔软的)包裹棉花拍打,使宣纸充分接触表面,然后把宣纸用镊子揭去,用新的一张宣纸再吸。这样反复3-4遍。注意:被贴表面的每一个部分都要用宣纸这样吸。若被贴的表面是不规则的,如欧式的柱子,雕像等,可将宣纸卷成笔状,像美术商店卖的擦笔,把笔头用刀削成不同的形状(尖的,圆的),那么有些凹进去的地方也不是问题了。 4.当被贴表面胶水或漆液被吸的只剩下很薄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贴金箔了。把金箔连同毛边纸用镊子夹起,把金箔的一面贴在物体表面,手法一定要轻,金箔粘在物体表面,可以用嘴轻轻的吹一下,使金箔平展。这样一张接一张的贴上去。最好贴的时候有2个人分工,一个人贴,一个人同时用纯棉布(要质地柔软的)包裹棉花轻轻拍打已经贴上去的金箔,不断的拍打,金箔会很服贴的和物体结合,平滑,就像镀上去一样,对于凹的地方,把棉布或棉花做成适合的形状来拍打就可以了,在结合柔软的羊毛笔刷来回轻扫。 5.待全部干燥以后表面可以上一层明油。如果是胶水贴的表面涂保护胶。也见过有在表面

金箔纸的施工工艺介绍

金箔纸的施工工艺介绍 描述:在装修中金箔可见于欧式的风格(比如洛可可和巴洛克),也可以见于传统中式风格或日式风格的房间。金箔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的佛像基本都是表面饰以金箔。 在装修中金箔可见于欧式的风格(比如洛可可和巴洛克),也可以见于传统中式风格或日式风格的房间。金箔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的佛像基本都是表面饰以金箔。在古代的家具,屏风上你可以广泛看到有金箔的影子,当然金箔的应用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多说了。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金箔的施工工艺。 1.首先要把装饰金箔的表面处理平滑,不可有灰尘等污垢。 2.在要贴金箔的表面薄涂生漆。 3.用上好的生宣纸或毛边纸,要薄一点,吸水性要好,以安徽产的为佳,把表面的漆液吸去,如果是用的胶水那么一定要用生宣纸来吸去胶水。把生宣贴在涂过漆液或胶水的表面,同时用纯棉布(要质地柔软的)包裹棉花拍打,使宣纸充分接触表面,然后把宣纸用镊子揭去,用新的一张宣纸再吸。这样反复3-4遍。注意:被贴表面的每一个部分都要用宣纸这样吸。若被贴的表面是不规则的,如欧式的柱

子,雕像等,可将宣纸卷成笔状,像美术商店卖的擦笔,把笔头用刀削成不同的形状(尖的,圆的),那么有些凹进去的地方也不是问题了。 4.当被贴表面胶水或漆液被吸的只剩下很薄的时候就可以开始 贴金箔了。把金箔连同毛边纸用镊子夹起,把金箔的一面贴在物体表面,手法一定要轻,金箔粘在物体表面,可以用嘴轻轻的吹一下,使金箔平展。这样一张接一张的贴上去。最好贴的时候有2个人分工,一个人贴,一个人同时用纯棉布(要质地柔软的)包裹棉花轻轻拍打已经贴上去的金箔,不断的拍打,金箔会很服贴的和物体结合,平滑,就像镀上去一样,对于凹的地方,把棉布或棉花做成适合的形状来拍打就可以了,在结合柔软的羊毛笔刷来回轻扫。 5.待全部干燥以后表面可以上一层明油。如果是胶水贴的表面涂保护胶。也见过有在表面涂(喷)透明漆的

金箔的施工工艺(全)

金箔的施工工艺 金箔是我国特有的手工艺产品,江浙两省产之。金箔除用于古建筑外,还用于工艺美术制品和农村的老式家具,如花式床、花式橱、梳妆台和圆件等。 金箔有98与74之分,前者又名大赤金。每10张为一贴,每10 贴为一把,每10 把为一具,即每一具为1000 张。库金质量最好,色泽经久不变,适用于外檐彩画用金。大赤金质量较次,耐候性稍差,经风吹日晒易于变色。金箔的规格有:100X 100mm、50x 50mm、93.3 x 93.3mm、83.3X 83.3mm等多种。它是由金银制成,是珍贵的贴金材料。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贴金材料是铜箔或银箔,铜箔是黄方,铝光是白方,是以铜、铝材料压制成象竹衣一样薄膜,涂装在金脚上,然后涂上广漆渐渐转色,色如黄金,光亮夺目,可与金箔媲美,但它是假金而不是真金。贴金有两种操作方法:一是古建筑法,二是农村传统做法。 1. 古建筑贴金操作程序: 刷金胶油-贴金-扣油-罩油 2. 操作要点 2.1 刷金胶油: 金胶油是由浓光油加酌量“糊粉”(定儿粉经炒后除潮为名糊粉)配成,专作贴金底油之用。以筷子笔(用筷子削成)蘸金胶油涂布于贴金处,油质要好,涂布宽窄要整齐,厚薄要均匀、不流挂、不皱皮。彩画贴金宜涂两道金胶油,框线、云盘线、三花寿带、挂落、套环等

贴金,均涂一道金胶油。 2.2 贴金 当金胶油将干未干时,将金箔撕成或剪成需要尺寸,以金夹子(竹片制成)夹起金箔,轻轻粘贴于金胶油上,再以棉花揉压平伏。如遇花活,可用“金肘子” (用柔软羊毛制成的羊毛刷子,也可用大羊毛笔剪成平头形)肘金,即在花活的线脚凹陷处,细心地将金箔粘贴密室。 2.3 扣油 金贴好后,用油拴扣原色油一道(金上下不着油,称之扣油)。如金线不直时,可用色油找直(镶直),称为“齐金”。 2.4 罩油 扣油干后,通刷一遍清油(金上着油,谓之罩油)。清油罩与不罩,以设计要求为准。 3. 传统贴金操作程序 基层处理T做金脚T贴金T盖金T盖金漆 4. 传统贴金操作要点 4.1 基层处理 先将要贴金的花板、线脚等部位用漆灰嵌补密实、平整,砂磨光滑,除净灰尘,用细嫩豆腐或生血料加色涂刷一遍,用旧棉絮收净(贴金是最后一道装饰工艺,其它不贴金的部位早已成活完好)。

贴金箔常见问题及攻克贴金工艺办法

贴金箔常见问题及攻克贴金工艺办法 金箔发明与应用在我国已有1700多年历史,贴金工艺在古代主要为皇家建筑,寺庙服务,并不为普通老百姓所熟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享受高贵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因此,金箔传统应用得以转化为现代城市贴金装饰。贴金已经走进了人民的家居生活,如天花、欧式线条、家具、家居摆件等,无不用到金箔,一片一片的金箔让各类装饰风格更蕴涵富贵、阳光之意,让人心旷神怡。 装修对于很多业主来说,既熟悉也有爱把自家装扮。对于金箔装饰了,并不为广大家庭所知。华箔行作为深圳金箔创始单位,成立于1995年,立足深圳,广纳百川。传播金箔装饰是我们永远的责任。贴金工艺技术在业界是最具有发言权和权威性。下面我们就对装饰贴金箔会出现哪些问题进行分析解读。 首先,从常用的金箔材料说起,有98金箔(规格 9.33*9.33cm),银箔(11*11cm),铜箔(14*14cm),铝箔(14*14cm),台湾仿金箔(9*9cm),香槟金箔(9*9cm),香槟银箔(9*9cm),褶皱金箔(9*9cm)等。 其次,常见的金箔效果有平面效果、(折皱)褶皱效果、透底效果、仿古效果等,具体选用哪种效果,当然要根据室内整

体装饰风格来定。 一、下面就主要讲装修贴金箔会出现什么问题 1、贴金效果不够光滑 不够光滑主要表现在,比如用手摸起来比较刺手,有颗粒感和凹凸不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1)贴金部位底坯或者底漆没有做到位,底坯凹凸不平,沙眼颗粒较多,在做底漆之前一定要把底坯披灰平滑,填补沙眼,去除颗粒,做底漆的时候空气灰尘大的话,每做一道底漆后应用砂纸打磨; (2)扫箔的时候没有清理干净碎箔,这样喷金箔保护漆后,碎箔就会夹在光油里,摸起来就比较刺手。 2、贴金效果中有刷印或者流坠 刷印是因为胶水浓度稍浓,底坯比较光滑,这样用刷子打胶水就容易出现刷痕。流坠现象主要是胶水打多了,流坠没有及时用刷子收好,贴箔后就容易出现流坠现象。 3、金箔氧化发黑 首先,要说的是纯金箔不会出现氧化发黑现象,当然纯金箔的价格也高。出现氧化发黑现象为仿金箔,也就是常见的铜箔。铜箔性能不稳定,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很容易氧化发黑。因此,如何延缓铜箔氧化,延长寿命是重中之重。首先是贴铜箔之前,底坯一定要干透,封闭底漆要足够厚; 其次,贴好铜箔之后,要及时上金箔保护漆,这样对

寺庙工程施工方案

2.5本工程重点和难点 本工程重点是保证质量优良,层高、开间、进深及门窗洞口尺寸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施工,屋面防水做到不渗不漏;墙面抹灰不空不裂,线脚整齐,阴阳角方正,严格控制相同标高的门口;门窗周边发泡胶必须饱满密实;杜绝冷桥现象的发生;屋面瓦必须牢固、平整、排水通畅;地面平整、不空不裂、颜色均匀一致。仿古建筑造型施工的协调(比例失调会造成整体造型的)、仿古构件施工的复杂性和油漆彩绘色彩协调均匀等一系列工艺性施工难题。 本工程难点是仿古工程工艺施工:在仿古工程工艺施工过程中技术员及管理人员现场指导施工,严格保证工程质量,并且确保仿古建筑工程的风格和古典风味,塑造出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欣赏价值的景观古典建筑。 5.1施工段划分及施工程序 5.1.1、施工顺序:总的原则按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饰的顺序施工。 5.1.2、工艺流程: 基础阶段:建筑定位机械挖土打桩人工挖土打垫层填土基础钢筋(或地下室筏形基础)基础模板基础砼拆模养护回填土基础梁垫层基础梁钢筋基础梁模板基础梁砼拆模养护回填土 主体阶段:轴线复测柱绑筋柱支模柱砼拆模养护仿古构件模板仿古构件钢筋仿古构件砼仿古构件拆模养护梁、板支模梁、板绑筋梁、板砼一层仿古构件安装一层斜屋面板模板一层斜屋面板钢筋一层斜屋面板钢筋砼一层斜屋面板拆模养护二层柱钢筋二层柱模板二层柱砼二层梁板模板砼二层梁板钢筋二层梁板砼二层梁板拆模养护二层仿古构件安装二层斜屋面板模板二层斜屋面板钢筋二层斜屋面砼二层斜屋面板拆模养护砌筑… 装饰阶段:塑钢窗安装木古式门窗制作木古式门窗安装内墙抹灰外墙打底粘挤塑板外墙面层梁柱抹灰抹灰面地仗油漆着色彩绘施工室内地

烫金工艺的操作方法和工序

烫金工艺的操作方法和工序 印刷领域面向的客户群来自各行各业,需要和要求也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一天印刷市场,有一客户要求在300套(个)白色搪瓷快餐杯上面(有标识和 文字)进行烫金处理(注:客户很固执,不同意网版直接印金,他说印金不亮 丽不上档次)。面对客户的强烈要求和要活又急、数量不多的小宗烫金业务, 笔者真是感到有些棘手,无所适从。推掉此活有辱门面和和气(注:客户是慕 名而来)上海宏景,接手此活还真是有些作难!只能留下几个做试验,并向客 户说明,由于没有曲面烫金机(设备),只能利用土法来操作,效果是否理想 地图印刷,很难说,只能先试一试,成品出来后如果满意就做,不满意请他们 再另找高人。客户含笑点头表示赞同。 众所周知,烫金属于烫印范畴。烫印就是将电化铝与基材接触,凭借热量 和压力的作用将胶粘剂熔融,把电化铝烫印到纸张、木材、塑料或其它材料表 面形成的一种特殊装饰效果。胶粘剂之所以能转印电化铝,是因为电化铝最外 层由胶层构成。电化铝(又名烫金箔爱色丽,俗称烫金纸)作为现代烫金装潢 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在烫金业务及工艺中大显身手。若把烫金和网版印金、贴 金进行嫁接组合替代烫金,用在白色搪瓷快餐杯上,效果会如何呢?笔者经过 大胆尝试(实践),发觉效果很好。电子监管码下面就操作方法和工序逐一进行阐述出版,以供业内同仁参考。 选取280~300目丝网,按常规制版方法将所需印图文制成网版,要求版上 的图文必须清晰,线条充实光滑,边缘无毛无刺按需印刷,字体饱满。将调金 油与铜金粉再加入少量玻璃金光黄油墨(天津产),另加适量DMP-130高效添 加剂,以保证所配印料(金墨)的性质和颜色稳定(注:此时的印料与电化铝 颜色相近),彻底搅拌均匀后即可使用。 具体工序为: 制版→印刷→贴电化铝→轻压→加热→干燥8h→揭去电化铝→补偿罩印→成品 要点: (1)印刷时,最好选用65A90°角的刮刀书刊印刷,并倾斜45°~55°,手动 刮印。 (2)在自制的“内腔支撑式”曲面印刷器上印刷,因为搪瓷快餐杯“带把”,无法进行外径支撑滚印。 (3)印一个贴一个(事先裁好的电化铝箔要大于图文),贴一个处理一个(注:用软橡皮条或海绵块在已贴电化铝的图文部位轻轻刮按辅压)。 (4)间隔1h左右上海光华,再用可调温电烘枪逐个加温,热烘约6~10h,放 置8~10h,待底部印料干透后揭去电化铝,所印图文部位就呈现出清晰亮丽的 电化铝图文(注:此时电化铝转移已实现)。此法既满足了客户要求胶印,又 提升了印品档次,还可用于对陶瓷杯、不锈钢快餐杯的小批量美化装饰(但不 适于透明玻璃杯)。(5)使用电化铝烫印时要选用生产日期接近的,放置半 年以上或更长时间的效果不理想,电化铝选取18#或单张纯金箔为佳,最好是 日本2#金属箔。 注意:①为了防止电化铝转移不完全而影响整体图案的美观包装容器,在 贴电化铝后擀刮辅压时的压力要均匀,这样方能确保电化铝箔层的完整转移。 ②在搪瓷杯完成图文印刷后,马上贴附电化铝,时间不要太长,因为印料的干 燥程度会直接影响到电化铝的转移效果。 最后一道工序是补偿加固罩印。选用200目丝网喷绘机,取UV-MI-20N金

绘画创作中金箔材料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c4279660.html, 绘画创作中金箔材料的运用 作者:杨义莹林奥博陈润琳裴越王馨莹 来源:《理论与创新》2019年第02期 【摘要】在艺术绘画创作中,金箔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其本身自带光芒的特点吸引了海内外无数艺术家以金箔为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本文分析了金箔在国内外绘画艺术中的运用,梳理了其工艺特征,从色彩、工艺、图案等方面探讨了金箔绘画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金箔材料;绘画;艺术风格 金箔,顾名思义是将金进行压延而成的薄片。最旱发现制作金箔的地区是出现在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在中国制作金箔这种技术是源于东晋,之后发展到南朝时期变得相对成熟。由于黄金自身性质稳定以及观赏性强的特点,用黄金制成的金箔具有广泛的用途,尤其是在艺术绘画领域中的应用。 一、金箔材料在欧洲绘画艺术中的应用 谈起金箔在艺术史中的应用发展,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奥地利最伟大的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黄金”系列。克里姆特出生于19世纪中后期奥地利的一个艺术之家,尤其父亲是一名黄金雕刻师。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艺术氛围,使得克里姆特成为一个全能派,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少令人惊叹的写实画作和抽象画作。但把写实和抽象两种表现手法毫无违和感的结合起来,更是克里姆特使金箔元索流行起来的重要原因,如《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I》中 写实部分的脸和手与几何图形花纹相结合。 在印象派盛行的时代,克里姆特集结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成立了一个旨在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优秀艺术品介绍到维也纳的“分离派”。克里姆特独树一帜的风格受到众多好评,分离派不仅获得了群众支持也得到了官方的支持,这也为克里姆特的一系列“黄金作品”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契机,让金箔画作为更多人所知。 在作品特色方面,克里姆特作为“维也纳分离派”的第一任主席,他打破一贯传统写实的风格和当时印象派盛行的绘画形式,用自己的创作方式将金箔画带人了艺术殿堂,以黄金般绚丽辉煌的色彩和一维平面相结合的效果,表现出强烈而华丽风格,以示与传统绘画“分离”。 1907年,《吻》这幅黄金之吻可以称得上是克里姆特将金箔与艺术结合起来的画作中最 著名的一幅作品。剖开寓意和绘画内容来看,画面上大面积的“黄色颜料”是克里姆特将金箔和青铜色油漆结合使用的一种技术。人物衣服上螺旋式的图案是用金箔装饰,十分富有张力。当然在画面背景星星点点的部分,是用金色、银色镶嵌铂金片而成,同时画面上还有以各种铜和珊瑚为元索的装饰,使它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件工艺性和观赏性极强的艺术品。

贴金工艺流程贴金培训资料如何贴金箔

传统贴金工艺 金箔是我国特有的手工艺品。金箔广泛运用于仿古建筑、现代建筑、金字牌匾。如佛像贴金、雕塑贴金,雕梁画栋贴金、装饰用贴金等。 金箔有98与74之分,前者又名库金,后者又名大赤金。每10张为一贴,每10贴为一把,每10把为一具,即每一具为1000张。库金质量最好,色泽经久不变,适用于外檐彩画用金。大赤金质量较次,耐候性稍差,经风吹日晒易于变色。金箔的规格有:100×100mm、50×50mm、93.3×93.3mm、83.3×83.3mm等多种。它是由金银制成,是珍贵的贴金材料。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贴金材料是铜箔或铝箔,铜箔是黄方,铝箔是白方,是以铜、铝材料压制成象竹衣一样薄膜,涂装在金脚上,然后涂上广漆渐渐转色,色如黄金,光亮夺目,可与金箔媲美,但它是假金而不是真金。 贴金有两种操作方法:一是古建筑作法,二是农村传统作法。 1.古建筑贴金操作程序:刷金胶油→贴金→扣油→罩油 2.操作要点 2.1 刷金胶油:金胶油是由浓光油加酌量"糊粉"(定儿粉经炒后除潮为名糊粉)配成,专作贴金底油之用。以筷子笔(用筷子削成)蘸金胶油涂布于贴金处,油质要好,涂布宽狭要整齐,厚薄要均匀、不流挂、不皱皮。彩画贴金宜涂两道金胶油,框线、云盘线、三花寿带、挂落、套环等贴金,均涂一道金胶油。 2.2 贴金:当金胶油将干未干时,将金箔撕成或剪成需要尺寸,以金夹子(竹片制成)夹起金箔,轻轻粘贴于金胶油上,再以棉花揉压平伏。如遇花活,可用"金肘子(用柔软羊毛制成的羊毛刷子,也可用大羊毛笔剪成平头形)肘金,即在花活的线脚凹陷处,细心地将金箔粘贴密实。 2.3 扣油:金贴好后,用油拴扣原色油一道(金上不着油,称之扣油)。如金钱不直时,可用色油找直(镶直),称为"齐金"。 2.4 罩油:扣油干后,通刷一遍清油(金上着油,谓之罩油)。清油罩不与不罩,以设计要求为准。

设计部陶瓷彩雕生产工艺流程1部份

设计部陶瓷彩雕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图是设计部和加工厂沟通的基础,设计部必须提供:①雕刻路径(AI)格式(雕刻用)②雕刻工艺说明图(雕刻用)③雕刻图(撕膜用),④喷绘图(分割图最大尺寸:165CmX240Cm),⑤产品铺贴图(包装用),⑥(标签客户要求)⑦特殊工艺还必要提供一份工艺说明图等7份图并保存为JPG格式。 1、雕刻图:(CDR文件或者足够清晰度为100以上分辨率的黑白jpg图),1 次雕刻深度0.6MM,{注意2次雕刻深度0.4MM-0.8MM},黑色代表深雕, 红色代表浅雕,黄色代表磨砂,白色代表留砖面。 雕刻图具体要求: 在CDR里,轮廓线节点越少越好,线条尽可能平滑流畅,雕刻的点/线不能小于2mm;在PS里,雕刻面是填充100%的实色色块,边缘平滑流畅,若用路径描边的话必须用画笔里面的毛笔效果描边,雕刻的点/线不能小于2mm,太碎太小的点必须删掉,不然会制造工艺麻烦。 a)若存在2次雕刻的图,红色黑色之间的衔接必须是明确的线条或大块面, 不能存在碎点,这样工艺达不到; b)若雕刻图是大面积雕刻下去,那么凸出来的线条/面必须至少在3mm以上, 否则会被雕走。 2、铺贴效果图:出彩图(A4纸300分辨率jpg格式),必须标注明产品的名称 或编号,尺寸,分割线。 3、雕刻说明图/工艺说明书:必须以(黑色/红色/黄色/白色)的雕刻图来说明(A4 纸300分辨率jpg格式),特殊工艺的还须用其他颜色标注表达,设计师必须尽量提供充足的信息明确表达需要加工厂制作的内容: ①用砖要求:砖号、色号、数量、尺寸(一般用mm)、分割、铺贴纹路方向(横

纹/竖纹/原砖方向)。 ②喷砂要求:区域(有颜色是雕刻,白色是留砖面,黄色磨砂)、雕刻深度(一 般颜色表示:白色注明是留砖面,黄色是磨砂,黑色0.5mm或者0.6mm、红色0.3mm或者0.4mm,特殊加深用于镶嵌工艺的,用其它颜色色块表示并注明所需(深度2mm))。 ③上色要求:印颜色——素雕(不上色)、金漆、银漆、黑、白、清漆等。 ④后续工艺:比如彩印、水刀、灌水晶、镶嵌、贴金箔等。 4.专色白的制作:(具体操作见彩雕专色白操作2部份)a.除白砖外的其它材质都必须要做白底输出,喷墨部必须打白底。b.非白砖:整体打砂的,设计部无需做专色白,但喷墨部在喷墨一定要喷白底。 5打标签要求:本色要求打标签(用不干胶纸),其他客户无须打标签,其他客户只打铺贴图彩图。 打包装箱装砖数量如下: 普拉提//洞石//仿古砖//木纹砖//600X600mm 5片/箱, 全抛釉600X600mm 4片/箱, 白砖600X600mm 5片/箱, 白砖800X800mm 3片/箱, 全抛釉800X800mm 2片/箱, 微晶石800X800mm/2片/箱, 仿古砖800X800mm/3片/箱。

南京金箔

方山——中国金箔的发祥地 人类对黄金和白银很早就有所认识并加以运用,有资料表明,早在公元前12000年,埃及人已认识了黄金,用金箔的历史,最早也始于埃及。中国金箔据史载有2000多年历史。最早起源于南京。南京有“中国金箔故乡”之称。众所周知,长江三角洲自古就是人类居住的最佳区域,因此,南京曾有“六朝古都”的美称。宫廷建设少不了用金箔。金箔的大量出现与六朝时的佛道教盛行有极大的关联,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众多的庙宇和佛像对金箔的需求,使得南京本土的金箔规模产业化有了先天的条件。金箔在中国的历史也非常悠久,根据考古发现,在三星堆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商代的金箔,其中殷墟出土的金箔厚度仅0.01毫米左右。秦始皇第一祖陵中各种文物、墓壁上均发现了金箔裹贴过的痕迹,湖南长沙马王堆的汉墓,出土有“金箔”或金箔贴在纸上搓成金丝线织成的服装……尽管那时“金箔”已经非常薄了,但仍然与现在的手工金箔不可同日而语。根据科学测算,现在的金箔在艺人们手下经过千万次捶打,厚度仅为0.1微米,943张金箔厚仅0.1毫米,一万张金箔重仅178.125克,一克黄金捶打出来的金箔面积为0.47平方米。其工人之辛劳、打制技艺之精可见一斑。 江宁成为我国生产金箔的发源地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在明清时期,这里就为宫廷提供金箔。我国大量运用金箔有史料可考的是在东晋时期。相传东晋时期道教祖师葛玄在南京江宁的方山炼丹时,无意中打造出了金箔,从此,金箔工艺在方山一带广为流传。过去,在花园乡一带,几乎家家都有小作坊,许多人家祖祖辈辈都以打箔为生。 江宁金箔,薄如蝉翼,轻如鸿毛,色泽均匀,质地柔软,成色稳定,无皱折,无沙眼,名扬全国,享誉海内外。天安门、故宫等古典建筑上的金碧辉煌的装饰;西藏布达拉宫、山东孔庙、杭州灵隐寺等名寺古庙里金光灿灿的诸佛众像;高级工艺品、家具、瓷器、真金银线织物、建筑装饰材料、金字招牌、高级中成药的配方和裹金等也都用江宁金箔做原料. 工人们将含金量99.96%的纯金,经过化条.拍叶、落开子、炕炕、做捻子、打了细、出具、切箔等10多道工序精细加工,使大小不等的金条,变成整齐划一、薄如蝉翼的金箔。把一克24K金锤打成十万分之一毫米薄的金箔半个平方米。 切箔更为精细。年青妇女手拈一羽鹅毛,轻吹口气,将“薄如蝉翼,轻如鸿毛”的金箔摊放在切箔板上,用切箔器切割后,一张一张地将切割好的金箔包装起来。切箔工艺也是一门绝技,每一位工人最少要经过一年半的培训练功才能成熟。她们口中吹出来的风能成一条线,一张只有0.001微米薄的金箔在她们手下飘动自如,服服贴贴。切成功的金箔,连针尖大的沙眼都不能有。 中国金箔城 目前,世界上生产真金箔重点只有四五个分布点:中国、日本、德国、泰国、意大利,总产量都差不多,日本是中国明朝年间由中国传过去的。经国务院授权,中国黄金协会正式命名南京市江宁区为“中国金箔城”,这是继山东招远定名“中国金都”、河南灵宝定名“中国金城”、贵州黔西南定名“中国金州”后的又一城市殊荣。

鎏铜或鎏金工艺

火镀金,金涂或黄涂 第一道工序是预处理。必须将整器处理干净,不能残留一点污垢和油渍。 处理时先用钢锉将镀件上的小疙瘩及凸部锉掉;其次用细砂布将整个镀面打细,并用磨铜炭蘸水磨光至出现镜面效果;最后,用清水将炭末冲洗干净,整个镀面要全部挂上水。冲洗干净后,切忌裸手触摸镀面。 预处理后,第二道工序是熔炼金汞合剂,(行话“杀金”或“煞金”)将金块打成金叶,剪成金丝。 用铁丝将金块捆牢,放在炉火上烘烤,金块变红后取出,晾凉。拆去铁丝,将金块放在铁砧上,用开锤锤打,先用圆厚刃一端从金块中间横着向一端锤打,打到头后,再以中间向另一端锤打,然后用开锤平顶将其锤平,直至金块变成暗红色有了硬性时停止,行话叫打了一“火”。 再用铁丝将打过一“火”的金块捆紧放在炉火上烘烤,刚一变红即取出,继续锤打,方法如前。横向锤打到一定程度可竖着锤打,至少打五六“火”,直至将金块锤打成似厚纸一样薄的金叶为止。这时的金叶表面已变成暗黑色,用硝酸将其“咬”掉,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呈现金黄色。 用剪刀将金叶剪成金丝,约一毫米宽即可,当然,剪得越细越好用。金丝长短不限。剪后,用手将其揉成一团,但不要揉得太紧,金丝团中间要有空隙,备用。 将金丝团放在坩埚里,在炉上加热,坩埚烧红后金丝团也慢慢烧红了。按金汞1比7的重量比将汞倒人坩埚中。因金的比重比汞的大,金丝沉在汞中。用长铁钳夹着烧红的木炭棒在坩埚里搅拌,金丝团很快熔入汞中,成为银白色的金汞合剂。因形似泥状,习惯称之为“金泥”,立即将坩埚从炉中夹出。将金泥倒人盛清水的搪瓷盆中(瓷盆亦可,但不要倒人铁盆中)冷却。“金泥”凉后,甩手捏成堆块,放人瓷盘中,备用。 “金泥”做好后,进入第三道工序,“抹金”。 在工作台面上铺上洁净的高丽纸,将预处理好的镀件平放在高丽纸上,鎏金一侧的图案向上。将硝酸和“金泥”分别置于小瓷盘中,放在工作台旁。用鎏金棍秃头小铲蘸上硝酸,再抠块“金泥”,再蘸些硝酸,随后在图案上一片紧挨一片地涂抹,一侧图案抹好后再涂抹另一侧。注意绝不能涂抹在图案外。“金泥”与银面附着力很强,抹好后银面变白,但厚薄不均,有“金泥”疙瘩。用棕栓毛蘸少许硝酸,把残留的“金泥”疙瘩刷掉,使“金泥”层均匀。随后用开水将“金泥”层上的硝酸冲洗干净。然后把镀件浸泡在盛清水的搪瓷盆中(木盆亦可)。 随之而来的是第四道工序,“烤黄”。[也叫开金] 备好白木炭火,烧至红亮无烟,用长铁钳夹着抹上金泥镀件放在火上方烘烤,一边烘烤一边转动镀件,用鬃刷子在鎏金层上面摁躐三四遍。摁躐时不要把鎏金层烤得太热。鎏金层慢慢地开始发亮,像汪着一层水银(汞的俗称),行话叫“水银烤开了”。这时,用脱脂棉在鎏金层上擦一遍,把可能残存的金泥疙瘩擦下来,使鎏好的金层平细。擦好后就不要再触摸了。继续烘烤,水银不断蒸发,慢慢地金泥层局部地方由白色变成了暗黄色且不断扩大。等鎏金

金箔介绍

金箔 简介 【药名】金箔 【拼音】JINBO 【英文名】Native gold 【来源】为用黄金锤成的纸状薄片。 【功效】镇心,安神,解毒。 【主治】治惊痫,癫狂,心悸,疮毒。 【性味归经】 辛苦,平。①《本草汇言》:“味辛,气寒,有毒。”②《本经逢原》:“无毒。”③《本草求真》:“辛,平。” 入心、肝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②《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厥阴经。”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一般多作丸药挂衣。外用:研末撒。 【用药忌宜】阳虚气陷、下利清冷者忌服。 【别名】金薄(《药性论》)。自然金又名:生金(陶弘景)。 【处方名】赤金箔 【拉丁名】自然金Native gold 【考证】出自《本草蒙筌》 人们对黄金的赞美中常常也在无形中体现了黄金的特殊工艺,如:“金枝玉叶”、“金碧辉煌”,所描述的就是黄金工艺的一个重要品种——金箔。 金箔是用黄金锤成的薄片。黄金由于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一两(31.25克)纯金可锤成万分之一毫米厚、面积为16.2平方米的金箔。即一克黄金可以打制成约0.5平方米的纯金箔,厚度为0.12um。金箔标准规格为9.33*9.33cm,其它常用规格格还有8*8cm,10.9*10.9cm,4.5*1.5cm,2.75*2.75cm。 黄金性质稳定,永久不变色、抗氧化、防潮湿、耐腐蚀、防变霉、防虫咬、防辐射,用黄金制成的金箔具有广泛的用途。古法制金箔是先将金提纯,再经千锤百炼的敲打,成为面积2.5平方厘米的金叶,然后夹在用煤油熏炼成的乌金纸里,再经6-8小时的手工锤打,使金叶成箔,面积相当于金叶的四十倍左右,再裁成方形即成。金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工艺品,源于东晋,成熟于南朝,流行于宋、齐、梁、陈,今南京龙潭地区(江宁)是金箔的发源地,相传至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北京东陵慈禧陵墓铭文,就是典型的金箔制品。 传统工艺制作金箔,是以含金量为99.99%的金条为主要原料,经化涤、锤打、切箔等十多道工序的特殊加工,使其呈现色泽金黄,光亮柔软,轻如鸿毛,薄如蝉翼,厚度不足0.12微米。 类别 金箔有“红金”、“黄金”之别,晚清以来,又有“库金箔”、“苏大赤”、“田赤金”诸多称谓。“库金箔”颜色发红,金的成色最好,张子也最大,约三寸见方。“苏大赤”颜色正黄,成色较差,张子约二寸八分见方。颜色浅而发白的叫“田赤金”,颜色如金而实际上是用银来熏成的叫“选金箔”。四川三星堆、金沙出土的商代金箔工艺品极具代表性,如金箔老虎、金箔凤凰、金箔蛙饰、金箔鱼形饰等。 如何区分金箔是否是真金的

一件实木家具的制造过程

一件实木家具的制造过程 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实木家具产生包括设计,原材料的准备,木工制作、油漆涂饰到最后产品包装入库等诸多环节和步骤。每一步都要做到精细化和专业化,这样制作的作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时才会那般精美绝伦,令人爱不释手。 让我们来到西奥多·亚历山大(Theodore Alexander)的生产工厂来一起见证家具的产生。

设计 家具的生产都离不开西奥多·亚历山大(Theodore Alexander)设计师的设计图,对于家具而言,这是一份详尽的制造指南。 从外形,内部结构,尺寸,细部的角度,材质的种类都一一注释的清清楚楚。西奥多·亚历山大(Theodore Alexander)工厂的生产部门需要根据这份制造指南进行生产。

拼板 实木类的产品,首先会进行大板的开料,配板及拼板。这在西奥多·亚历山大(Theodore Alexander)是一道必做的工序,作用在于打破木材原有的结构,以改变其内应力,减少成品的变形几率。这道工序极为重要,直接关系着后续产品结构的稳定性。

塑型 拼板完成检验合格后,会进入成型的工序,完成后木材需要自然放置一定的时长以进行养生,也就是说给这个木材放假了。休假结束后,进入到下一个工序,砂光(即打磨)。这个工艺要进行很多次,会穿插在很多工序之中。 接下来是根据这个家具图纸精切定长并塑型了,完成后是钻孔,以便后续各部件进行组装连接。这两道工序对尺寸的要求非常精确,因为一旦发生尺寸的错误,这个工件就没办法用来制作这件家具,只能改做他用或者报废。

组装 上面工序完成验收合格后,工匠们就开始组装半成品,这期间会进行首件和批量抽样复尺检查。

金银提纯生产工艺流程图

1、金的性质 金为化学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IB族元素,原子序数79,相对原子质量196.967。 纯金为金黄色,其颜色随其中杂质的种类和数量而改变,如银和铂可使金的颜色变浅,铜能使金的颜色变深。金被碎成粉末或碾成金箔时,其颜色可呈青紫色、红色、紫色乃至深褐色至黑色。 所有金属中,金的延展性最好,一克纯金可拉成长达3500米以上的细丝,可碾成厚度为0.23*10-3毫米的金箔。但当金中含有铅、铋、碲、镉、锑、砷、锡等杂质时,其机械性能明显下降,如金中含0.01%的铅时,性变脆;金中含铋达0.05%时,甚至可用手搓碎。 金的密度随温度略有变化,常温时金的密度为19.29-19.37克/厘米3。金锭中由于含有一定量的气体,其密度略有降低,经延压后金的密度增大。 金的挥发性极小,在熔炼金的温度下(1100-13000C)金的挥发损失小,一般为0.01%-0.025%。金的挥发损失与炉料中挥发性杂质的含量及周围的气氛有关,如熔炼锑或汞含量达5%的合金时,金的挥发损失可达0.2%;在煤气中蒸发金的损失量为空气中的6倍;在一氧化碳中蒸发金的损失量为空气中的2倍。金在熔

炼时的挥发损失是由于金有很强的吸气性引起的。金在熔炼状态时可吸收相当于自身体积37-46倍的氢,或33-48倍的氧。当改变冶金炉气氛时,熔融金属所吸收的大量气体(如氧、氢或一氧化碳)会随气氛的改变或金属的冷凝而析出,出现类似沸腾现象,其中较小的金属珠(尤其是直径小于0.001毫米的金属珠)会随气体的喷出而被强烈的气流带走,从而造成金的飞溅损失。 金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金的导电性能仅次于银和铜,在金属中居第三位。金的导电率为银的76.7%,金的热导率为银的74%。 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自然界仅与碲生成天然化合物-碲化金,在低温或高温时均不被氧直接氧化,而以自然金的形态存在。 常温下,金与单独的无机酸(如硝酸、盐酸或硫酸)均不起作用,但溶于王水(一份硝酸和三份盐酸的混酸)、液氯及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氰化物溶液中。此外,金还溶于硝酸与硫酸的混合酸、碱金属硫化物、酸性硫脲液、硫代硫酸盐溶液、多硫化铵溶液,碱金属氯化物或溴化物存在的铬酸、硒酸、碲酸与硫酸的混合酸及任何能产生新生氯的混合溶液中。 碱对金无明显的腐蚀作用。

泥金彩漆惊艳十里红妆

泥金彩漆惊艳十里红妆 相传,南宋高宗赵构被金兵追杀,逃到宁海一个小村落,幸有当地村姑相救才躲过一劫。为了报答救命之恩,赵构下旨:“浙东女子尽封王!”此后,宁海女子出嫁时凤冠霞帔,嫁妆雕龙刻凤、涂朱贴金,极尽奢华,送亲队伍绵延数里,犹如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故称“十里红妆”。 传说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不过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收藏的上千件红妆器物却实实在在地向人们展示着前人的智慧 和技艺。尤其是那些历经数百年历史而朱颜不改、金彩依旧的泥金彩漆器物,其造型之独特,色彩之艳丽,工艺之精湛,时至今日仍令观者惊叹不已。 命运多舛,一波三折 泥金彩漆是宁波传统“三金一嵌”(朱金漆木雕、泥金彩漆、金银彩绣、骨木镶嵌)民间传统工艺之一。宁波地处浙东沿海,开埠甚早,历来经济发达,百姓生活富庶,对日用器物的外表装饰非常讲究。为使器物外表绚丽多彩,在器物表面堆塑、贴金、彩绘的泥金彩漆工艺成为首选。自南宋以来,十里红妆这一婚嫁习俗在宁海一带蔚然成风。为了显示家底富有,男女双方在婚嫁上大做文章,相互攀比,即使普通百姓也要倾其所有置办嫁妆,使得泥金彩漆工艺在婚嫁

家具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和展示。“早在明朝宣德年间,宁波泥金彩漆就已闻名中外。”著名民俗专家、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馆长何晓道自豪地说。鸦片战争后,宁波成为“五口通商”港口之一,外国商人纷纷涌入,他们对极具地方传统特色的泥金彩漆工艺品极其喜爱,纷纷购买,使得这种民间工艺品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当时宁波泥金彩漆从业艺人达500余人,泥金彩漆工艺达到辉煌的鼎盛时期。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列强入侵,连年战祸使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泥金彩漆工艺与其他各行各业一样,受到了极大地摧残,一度濒临断种。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泥金彩漆才重获发展的生机。1963年,宁波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曹厚德从宁波市油漆工艺厂抽调一批青年技术骨干,对泥金彩漆这一传统工艺品正式实行系统性挖掘和开发,并尝试制作大、中型泥金彩漆家具。在1964年广州春季交易会上,宁波市政府展出的泥金彩漆工艺品一炮走红,订单接踵而来,沉寂多年的泥金彩漆工艺品再次惊艳世人眼前。 做“加法”与做“减法” 李光昭是当年从宁波市油漆工艺厂抽调的技术骨干之一,今年已经74岁高龄的他精神矍铄,说话中气十足。从周一到周六,每天早上9点半他都会准时来到位于太湖路的工作室,向新收的3位徒弟传道授艺。“我是解放后泥金彩漆的第一批传承人,与泥金彩漆打了50多年的交道。”李光

金箔制作流程

金箔制作流程 金箔是用黄金锤成的薄片。金箔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品,我国制作金箔的历史悠久,四川三星堆、金沙出土金箔饰物,河南安阳殷墟也有金箔出土。殷墟出土的金箔厚度仅 0.0 1 ± 0.001 毫米。山东临淄郎家庄一号东周墓出土的金箔上压印有蟠龙纹。湖南长沙马王堆的汉墓出土的有用金箔或金粉屑绘贴的服装。过去有人认为金箔工艺源于东晋,成熟于南朝,流行于宋、齐、梁、陈各朝,今南京龙潭地区(江宁),是金箔的发源地,还认为金箔的发明者为一名炼丹家,即西晋句容人葛洪,由此推断金箔的起源与炼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近期考古证实这种分析有误,我国利用金箔已有 4000 年历史了,如四川三星堆、金沙出土的金箔饰物和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金箔,其时代远早于东晋。黄金性质稳定,永久不变色、抗氧化、防潮湿、耐腐蚀、防变霉、防虫咬、防辐射,用黄金制作的金箔具有广泛的用途。古法制金箔是先将金提纯,再经千锤百炼的敲打,成为面积 2.5 平方厘米的金叶,然后夹在用煤油熏煤炼成的乌金纸里,再经过 6 - 8 小时的手工锤打,使金叶成箔,面积相当于金叶的四十倍左右,再裁成方形即成。北京东陵慈禧陵墓铭文,就是典型的金箔制品。 江宁成为我国生产金箔的发源地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过去,在花园乡一带,几乎家家都有小作坊,许多人家祖祖辈辈都以打箔为生。在明清时期,这里就为宫廷提供金箔。工人们将含金量99.96%的纯金,经过化条.拍叶、落开子、炕炕、做捻子、打了细、出具、切箔等10多道工序精细加工,使大小不等的金条,变成整齐划一、薄如蝉翼的金箔。把一克24K金锤打成十万分之一毫米薄的金箔半个平方米。 切箔更为精细。年青妇女手拈一羽鹅毛,轻吹口气,将“薄如蝉翼,轻如鸿毛”的金箔摊放在切箔板上,用切箔器切割后,一张一张地将切割好的金箔包装起来。切箔工艺也是一门绝技,每一位工人最少要经过一年半的培训练功才能成熟。她们口中吹出来的风能成一条线,一张只有0.001微米薄的金箔在她们手下飘动自如,服服贴贴。切成功的金箔,连针尖大的沙眼都不能有。 金箔,薄如蝉翼,轻如鸿毛,色泽均匀,质地柔软,成色稳定,无皱折,无沙眼,名扬全国,享誉海内外。天安门、故宫等古典建筑上的金碧辉煌的装饰;西藏布达拉宫、山东孔庙、杭州灵隐寺等名寺古庙里金光灿灿的诸佛众像;高级工艺品、家具、瓷器、真金银线织物、建筑装饰材料、金字招牌、高级中成药的配方和裹金等也都用金箔做原料。 世界上生产真金箔重点只有四五个分布点:中国、日本、德国、泰国、意大利,总产量都差不多,日本是中国明朝年间由中国传过去的。随着现代化生产工艺的发展,金箔制作部分走上了工业化轨道,拓宽了金箔的新用途.金箔制作工艺如下: 先将金块打成薄片,再由两位金箔工人各自举着7斤重的锤子,轮流用力锤打,至少要锤打25000多下,方能锤打成"薄如蝉翼、软似绸缎、轻如鸿毛"的金箔。据测算,一克24K黄金锤打成金箔,展开的面积有半个多平方;锤打18K金箔,面积有1个多平方。其工人之辛劳、工艺之精绝可见一斑。 尤其是金箔技艺最核心的乌金纸秘方,更是世界独一无二的。锻制金箔时,要用乌金纸包好金片,通过几万次锻打制成15厘米见方、0.12微米厚的金箔。这就要求乌金纸耐冲击、耐高温、薄而不破。由乌金纸保证了金箔质量,而这一秘方,全世界也只有两个人掌握。 与金箔相比,金线虽只是金箔的附加产品,其制作工艺远比金箔复杂,而且面临失传的危险。金线是将金箔贴在特殊的纸张上,用雨花石或玛瑙石抛光后切成丝,再将其捻成圆的金线。从做纸、做粉到终成金线,前后一共有12道工艺,才能将金箔搓成直径不到1毫米的细纱,一名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