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充电器测试标准CB认证测试及认证流程

手机充电器测试标准CB认证测试及认证流程
手机充电器测试标准CB认证测试及认证流程

手机充电器检测标准手机充电器CB认证测试标准及认证流程

?rh : 湿度h : 时间cycle : 反复?Hs : 手机

?ESD : Electric Static Discharge

?P/S : Power Supply

移动电源成品检验标准

移动电源检验标准 一、目的: 通过对批次的检验保证获得合格的产品。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移动电源产品的检验 三、内容: 1.抽样方案:依据,IL=II,AQL CR=0、Maj.=、Min.= 2.缺陷定义: CR(Critical):致命缺陷,对产品使用、维修或有关人员会造成危害或不安全的缺陷,抵触安全规格要求的; MAJ(Major):不构成致命缺陷的,但可能造成故障,或对单位产品预定的目的使用性能会有严重的降低的缺陷,或妨碍到某些主要的功能的缺陷; MIN(Minor):不构成致命缺陷或严重缺陷,只对产品的有效使用或使用性能有轻微的影响的。 3.检验项目及标准: 区域定义: A区:正面部分 B区:侧面部分 C区:底面及电池室等其他使用者可见部分 检验环境要求: 相对温度:25℃±10℃ 相对湿度:45%~85% 光照条件:在正常灯光照射下,光源300~500Lux,距物品1米以上 视距:眼睛与物品距离40~50cm 视角:水平垂直±45° 目视时间:物品之每一面注视3~5秒 包装检验:

外观检验

性能检验

四.可靠性试验: 移动电源在环境温度为20℃±5℃条件下,以5H率放电至终止电压时所应提供的电量,用C5表示。单位为安时(AH)或毫安时(MAH) 采用下列制式之一进行充电: 4.2.1在环境温度20℃±5℃条件下,以充电,当移动电源电压达到充电限制电压时,改为恒压充电,直到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最长充电时间不大于8H,停止充电。此充电制式为检测的仲裁充电制式。 4.2.2在环境温度20℃±5℃条件下,以1C5A充电,当移动电源电压达到充电限制电压时,改为恒压充电,直到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最长充电时间不大于3H,停止充电。 荷电保护能力 移动电源按规定充电结束后,在环温度为20℃±5℃条件下将移动电源开路搁置28天,再以电流进行放电至终止电压,其放电时间应不低于256MIN. 持续充电 移动电源按规定充电结束后,然后保持充电限制电压持续充电28天,应不起火,不爆炸。 循环使用寿命 4.5.1移动电源循环使用寿命应在环境温度20℃±5℃条件下进行。 4.5.2以充电,当移动电源电压达到限制电压时,改为恒压充电,直到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停止充电,搁置~1H,然后以放电至终止电压,放电结束后。搁置~1H,再进行下一轮充放电循环,直至三次放电电容小于标称容量的75%,则认为寿命终止,移动电源的循环使用寿命不低于300次。 环境适应性

新产品测试流程图

新产品内部测试工作程序 1 目的 内部测试是公司为分析、评价、验证新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其作用是通过对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对产品的性能指标、环境适应性以及产品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找出其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原则上未经测试课测试的产品和程序不能出厂。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新产品的内部测试工作。 3 职责 新产品内部测试工作由测试课承担并负责实施。 4 工作程序 内部测试工作流程图见附图 4.1提出测试任务 测试申请由产品经理或研发提出,需填写《产品内部测试申请表》(见表1)。测试课按测试申请表完成测试任务,测试申请表勾选的技术资料需一并提供。 4.2 提供测试项目 产品经理或研发提供测试项目和测试要求及指标,研发需提供自测报告。 4.3 测试方案设计 根据产品开发目标、目的和指标,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企业产品标准(技术条件)及其他有关背景资料,进行测试方案设计,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大项: a) 明确测试目的 b)确定测试项目及要求 c) 安排测试顺序 d) 确定测试条件 e)确定测试方法及参数测试方法 f)确定测试设备和试验测试仪器 g) 确定数据处理方法

4.4实施测试 按测试计划进行测试,若与计划项目有变化则在报告中说明。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应详细做好测试记录。 4.5 测试数据的分析处理 测试完成后,测试人员应给出测试结论。 4.6测试结论试验报告的编写 按测试报告模板编写测试报告。 4.6.1 测试结论 测试结论是将样机内部测试数据与测试规格对照后所得出的合格与否结论,测试结论应明确地表明样机各项指标达标项和未达标项并将指标不合格项逐条列出。包括: a) 反映产品外观、结构等质量状况的测试结果 b) 反映产品性能指标等内在质量测试结果 c) 产品在极限的情况下的适应性和自我保护性能 4.7测试报告审批 测试报告需经测试课人员确认,测试课课长审核,然后给到产品经理审批,依据样机内部测试情况,做出样机是否通过内部测试决定,并发布测试报告。 4.8注意事项 4.8.1 以验证产品的设计质量为目标,从公司现有条件及经济性、实用性考虑选取测试项目。 4.8.2 采用的测试条件尽可能模拟现场使用条件,现场试验可以是用户使用的实际情况反映,也可以在生产装配现场进行。 4.8.3 选择的测试数量要得到保证。 4.8.4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对测试方案和计划作周密而实际的安排,对测试工具与测试仪器也应有一定的精确度要求。 4.8.5可靠性试验原则上选择功能试验和环境试验合格后的产品进行,样机进行可靠性试验后,应对失效或接近失效的元器件进行更换,并经检验才能对样机处理。 4.8.6 测试课在测试过程中缺少测试仪器和资料的由测试申请人提供。 附图内部测试工作流程图

电池寿命验证测试手册

电池寿命验证测试手册INEEL/EXT-04-01986 Advance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Battery Technology Life Verification Test Manual February 2005 Idaho National Laboratory Idaho Falls, ID 83415 Operated by Battelle Energy Alliance, LLC FreedomCAR & Vehicle Technologies Program Li-ion电池寿命验证测试手册 INEEL/EXT-04-01986 先进技术发展计划 Lithium-Ion 电池 电池寿命验证测试手册 Harold Haskins (USABC) Vince Battaglia (LBNL) Jon Christophersen (INEEL) Ira Bloom (ANL) Gary Hunt (INEEL) Ed Thomas (SNL)

February 2005 Idaho National Laboratory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Department Idaho Falls, Idaho 83415 Prepared for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newable Energy Under DOE Idaho Operations Office Contract DE-AC07-99ID13727 2 Li-ion电池寿命验证测试手册 目录 寿命测试条款的术语 缩略语 1.前言 1.1 FreedomCAR电池寿命目标 1.2 电池技术寿命验证目标 1.3 电池寿命测试矩阵设计方法 1.4 参考性能测试方法 1.5 寿命测试数据分析方法 1.6 手册的组织 2. 寿命测试实验要求 2.1 技术特性要求 2.2核心寿命测试矩阵设计要求 2.3 核心寿命测试矩阵设计和验证 2. 3.1初始设计阶段 2.3.2 最终设计阶段 2.3.3 最终验证阶段

产品保质期测试验证操作指引修订稿

产品保质期测试验证操 作指引

产品保质期测试验证操作指引 1目的 规范我司新产品保质期的确定,保证食品于货架期内的有效食用质素及卫生安全. 2范围 轻工业部规定除外的我司所有新产品的保质期制定 3职责 3.1生产部–严格按照产品工艺制作并提供新产品保质期测试所需样本. 3.2品管部 3.2.1负责新产品测式样本的抽取及标识,同时按保质期测试之相应贮存条件进 行存放并作好记录. 3.2.2 负责新产品测试样品的微生物及理化相关项目检测并作好记录. 3.2.3 负责新产品测试样品的定期感官判定并作好记录. 3.2.4 根据新产品项目检测及感官判定结果制定其相应保质期限. 4工作程序 4.1微生物及理化相关检测 4.1.1检测项目: 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葡,沙门,志贺氏,油脂产品的酸价,过氧化 值等 4.1.2测试方法: 食品保质期加速测试方法(ASLT) 4.1.3. ASLT测试原理: 4.1.3.1利用化学动力学来量化外来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和光照等对变质 反应的影响力。通过控制食品处于一个或多个外在因素高于正常水平的环境中,变质的速度将加快或加速,在短于正常时间内就可判定产品是否变质。 因为影响变质的外在因素是可以量化的,而加速的程度也可以计算得到,因此可以推算到产品在正常储存条件下实际的储存期。 4.1.3.2在给定的条件下,产品质量的衰退与时间成反比例。温差为10°C的两 个任意温度下的储存期的比率Q10=温度为T时的储存期 / 温度为(T+10°C)时的储存期,对储存期有极大的影响,通常来说,罐头食品的Q10为~4,脱水产品为~10;冷冻产品为3~40。

电动车电池循环寿命快速等效测试方法

电动车电池循环寿命快速等效测试方法 王传庆 钱学海 (南京震寰金辉胶体蓄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6) 摘要:经过大量试验对比,找到一个能等效于DB311202 1997和JB/10262(机械部行业标准)的快速寿命试验方法,文中给出测试方法及等效系数。 关键词:电动车;循环寿命:测试方法 中图分类号:TM912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847(2002)01-0027-02 A fast equivalent testing method for evaluating cycle life of EV batteries W ANG Chuan qing and QIAN Xue hai (Nanjing Zhenghuan&Jinhui Gelled Electrolyte Sci-Tech Co.,Ltd.,Nanjing,Jiangsu210001,China) Abstract:Based on a great many experiments and comparisons we found a fast testing method for evaluating cycle life of EV batteries,which is corresponding to the require ment prescribed in domestic standards DB31/ 202-1997and JB/10262.The testing method and equivalent coefficient are also presented. Keywords:E V battery;cycle life;testing method 容量和循环寿命是电动车蓄电池的两个最主要的指标。测电池的容量比较简单、快捷,而循环寿命测试则很麻烦,最快也要3~4个月。我们请教了国内知名专家,他们回答目前尚无模拟的带破坏性的快速测试办法,要了解比较准确的循环寿命只有一次次的实做。据悉,南京大陆鸽、苏州小羚羊等全国上规模的电动车公司都采用这种长时间实做的办法。他们为了对自己的产品负责,不敢掉以轻心,要求在试验室里用5A放电,再以小电流充电,或模拟实际骑行的放电状况,一天做2~3次循环,同时专派电动自行车试车员天天骑行。选择一种电池至少要半年。至于中选后的电池批次间的质量波动,特别是循环寿命的波动,只有在电动车售出去让用户鉴别了,待发现问题已经造成很恶劣的影响。 我们是专门生产胶体铅酸蓄电池的,由于市场的需要,公司在小型密封免维护电池方面,以动力型的6 DZ M 10、6 DZM 14为主。南京大陆鸽电动自行车目前60%~70%的电池是用我公司金辉牌胶体蓄电池6 DZMJ 10型。我公司对电池 收稿日期:2001-08-15的循环寿命清楚、超前掌握、尤显重要。因为每研制一种新的电池配方,或者新的胶体电解质配方,要测循环寿命;选择合作厂的半成品电池(未加胶体电解质的)需要了解它加硫酸和胶体电解质各自的循环寿命;确定配方大批量生产时,必须掌握每个批量产品的随机质量,特别是循环寿命。因此,电动车厂需要掌握快速测试所购电池的循环寿命,我们电池生产厂家更需要掌握运用快速循环寿命的方法。这些情况,迫使我们寻求到一种类似一次次实做的、快速带破坏性的试验,能在7~10d测出该种电池的循环寿命的方法。 我们在对比试验的基础上,经过大量试验,寻找到一个能等效于DB31/202 1997和JB/10262 2001(机械部行业标准)的快速寿命试验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等效。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 1 测试方法 1 1 试验电池 应符合DB31/20 2 1997或机械部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电池其他指标符合标准要求。试验电池2只或1只,置于室温水浴中。 1 2 试验电池的额定容量按2小时率计。如6-DZM 10(市场上通称为12V 12Ah)。6 DZ M 电动车电池循环寿命快速等效测试方法交流与探讨 蓄电池!2002年 第1期27

新产品测试流程

新产品部测试工作程序 1 目的 部测试是公司为分析、评价、验证新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其作用是通过对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对产品的性能指标、环境适应性以及产品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找出其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原则上未经测试课测试的产品和程序不能出厂。 2 适用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新产品的部测试工作。 3 职责 新产品部测试工作由测试课承担并负责实施。 4 工作程序 部测试工作流程图见附图 4.1提出测试任务 测试申请由产品经理或研发提出,需填写《产品部测试申请表》(见表1)。测试课按测试申请表完成测试任务,测试申请表勾选的技术资料需一并提供。 4.2 提供测试项目 产品经理或研发提供测试项目和测试要求及指标,研发需提供自测报告。 4.3 测试方案设计 根据产品开发目标、目的和指标,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企业产品标准(技术条件)及其他有关背景资料,进行测试方案设计,其主要容应包括以下几大项: a) 明确测试目的 b)确定测试项目及要求 c) 安排测试顺序 d) 确定测试条件 e)确定测试方法及参数测试方法 f)确定测试设备和试验测试仪器 g) 确定数据处理方法

4.4实施测试 按测试计划进行测试,若与计划项目有变化则在报告中说明。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应详细做好测试记录。 4.5 测试数据的分析处理 测试完成后,测试人员应给出测试结论。 4.6测试结论试验报告的编写 按测试报告模板编写测试报告。 4.6.1 测试结论 测试结论是将样机部测试数据与测试规格对照后所得出的合格与否结论,测试结论应明确地表明样机各项指标达标项和未达标项并将指标不合格项逐条列出。包括: a) 反映产品外观、结构等质量状况的测试结果 b) 反映产品性能指标等在质量测试结果 c) 产品在极限的情况下的适应性和自我保护性能 4.7测试报告审批 测试报告需经测试课人员确认,测试课课长审核,然后给到产品经理审批,依据样机部测试情况,做出样机是否通过部测试决定,并发布测试报告。 4.8注意事项 4.8.1 以验证产品的设计质量为目标,从公司现有条件及经济性、实用性考虑选取测试项目。 4.8.2 采用的测试条件尽可能模拟现场使用条件,现场试验可以是用户使用的实际情况反映,也可以在生产装配现场进行。 4.8.3 选择的测试数量要得到保证。 4.8.4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对测试方案和计划作周密而实际的安排,对测试工具与测试仪器也应有一定的精确度要求。 4.8.5可靠性试验原则上选择功能试验和环境试验合格后的产品进行,样机进行可靠性试验后,应对失效或接近失效的元器件进行更换,并经检验才能对样机处理。 4.8.6 测试课在测试过程中缺少测试仪器和资料的由测试申请人提供。 附图部测试工作流程图

成品检验控制程序

成品检验控制程序 1 目的 加强成品质量管理,规范成品出货检验流程,保证出货品的产品品质 2 范围 适用于入库前完成品、外发加工成品检验 3 原则 程序流畅,责任明确,全面细致,真实准确 4 作业控制 4.1 成品检验的内容 4.1.1 包装检验:核查包装内产品、防护措施、包装材料、储运标识等 4.1.2 入库检验:核对待检品,做好检验准备、允收批处理货拒收处理 4.1.3 出货检验:安排出货检验,核对出库单内容、数量等 4.2 检验前作业 4.2.1 生产部门开立“入库单”送交仓库品管 4.2.2 检验前需核对设备器具是否仍在有效校准/检定周期内 4.3 检验作业 4.3.1 检验人员必须接受过专业上岗训练 4.3.2 检验须依照成品检验标准执行 4.3.3 检验结果须填入成品检验报告 4.3.4 检验结果未获得当班班长确认,产品不得流入下一工序 4.4 检验后处理 4.4.1 成品检验合格的入库作业 4.4.1.1 验收合格后,由品管员填《成品检验报告》 4.4.1.2 在“入库单”上确认合格,办理入库作业 4.4.2 成品验退作业 4.4.2.1 验退时,仓库主管依据成品检验报告上的判定将验退原因记载于“入库单”上。检验不合格品,按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4.4.2.2 送验部门在收到退货通知后两天内,取回处置,并填写“异常处理单” 4.4.2.3 退货批须保持批的完整性,不得混批后送检 4.4.3 成品报废作业 4.4.3.1 进判定为报废品、无使用价值时,由相关部门填写“报废申请单” 4.4.3.2 主管审核同意后,转仓储办理出售或丢弃 4.4.3.3 仓储部寻找合适供应商出售报废或予以丢弃 4.5 来料包装检验 4.5.1 所有来料的外包装应完好无缺,没有受潮、受挤压变形 4.5.2 所有来料的外包装应注明有供应商名称及P/N。对照A VL检查供货商是否在A VL记录中,P/N是否正确,若有不同之处或无法判断供应商及有关内容,则将缺陷记录于MR单4.5.3 若外包装有损坏或受潮,应检查受损部位的物料有无发生破损、变形、受潮等现象。一旦发现问题,报告有关工程师处理 4.6 外观要求 外观要求及缺陷的判定,如下表所示

产品可靠性测试操作步骤

产品可靠性测试操作规范 为保证产品在各种使用过程、在不同的使用环境、受到不同的环境影响而确保其能正常工作,保证其在较长时间内无故障工作,同时也满足客户的要求。现要求按以下步骤进行可靠性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以《可靠性测试报表》的形式体现。 本试验由品质部进行,产品部协助。 一、来料阶段须进行的可靠性测试项目: 1.附着力测试 目的:提供产品表面涂层(喷油、丝印、移印、电镀)粘附强度及试验标准 适用范围:所有含表面涂层的产品 样品数量:3PCS 试验条件:界刀、3M810胶纸 试验程序:A.用界刀在表面涂层划相距1/16英寸11条平行直线,再划11条与其垂直的平行线(每一条应深至油漆的底层) B.用胶带贴于上面,并用手指压平,保证充分接触90+-30秒,然后以45度角往反方向均匀 迅速拉起 C.同一位置执行上述操作10次 D.测试完毕后检查,涂层脱落面积应小于规定范围 E.将测试结果记录于《可靠性测试报表》 2.耐磨性测试 目的:提供产品表面涂层的耐磨擦性能及试验标准 适用范围:所有含表面涂层的产品 样品数量:3PCS 试验条件:专用橡皮、负载 试验程序:A.用专用的日本砂质橡皮(橡皮型号:LER902K),施加500g的载荷,以40至60次每分钟的速度,以20mm左右的行程,在样品表面来回磨擦100个循环 B.测试完毕后检查,产品表面涂层应不露底 C.将测试结果记录于《可靠性测试报表》 3.耐醇性测试

目的:提供产品表面涂层的耐磨性及抵抗酒精性能及试验标准 适用范围;所有含表面涂层的产品 样品数量:3PCS 试验条件:纯棉布、酒精浓度>99%的酒精、砝码 试验程序:A.用纯棉布蘸满无水酒精,包在专用的500g砝码头上(包上棉布后的砝码测试头面积约为1CM 平方),以40至60次每分钟的速度,20mm左右的行程,在样品表面来回擦试100次 B.测试完毕后检查,产品表面涂层应不露底 C.将测试结果记录于《可靠性测试报表》 4.硬度测试 目的:提供产品表面涂层在正常使用、贮存或运输过程中抵抗外界物品刮伤的试验标准 适用范围:适用于含表面涂层的产品 样品数量:3PCS 试验条件:专用三菱牌2H铅笔、硬度测试仪 试验程序:A. 用2H铅笔(三菱牌),将笔芯削成圆柱形并在400目砂纸上磨平后,装在专用的铅笔硬度测试仪上( 施加在笔尖上的载荷为1Kg,铅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推动铅笔向 前滑动约5mm长,共划5条,再用橡皮擦将铅笔痕擦拭干净。 B.测试完毕后检查,应无划痕 C.将测试结果记录于《可靠性测试报表》 二、半成品阶段须进行的可靠性测试项目: 老化寿命测试: 目的:提供产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能及试验标准 适用范围:半成品 样品数量:20PCS以上 试验条件:常温常湿条件下,连续工作48小时 试验程序:A.于测试前先对产品的外观、功能进行检查并记录 B-1.音乐播放测试: B-1-1. 选取5台进行音乐播放:将样品在开机正常工作状态下,且音量调最大带负载情况下 连续工作48小时

手机充电器可靠性测试标准

手机充电器可靠性测试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手机充电器需要满足的可靠性能要求,以及其试验方法及质量评定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在新产品开发及生产和出货过程中充电器样品的确认、周期性质量监控、出货可靠性能检测标准。 1.1.每个实验项目试验品数量:5PCS 1.2.项目前应对试验品做外观检查和功能测试,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检查结果应记录于可靠性试验记录表。 2.检测项目与要求 2.1 常规性能指标 2.1.1 线充摇摆试验 a)测试区域:插头。 b)测试条件:摇摆试验机 c)测试要求: 1)吊重100g,角度±60°,25次/分,1000次,试验后无断线及短路异常。 2.1.2盐雾测试 a)测试区域:插脚/USB母座 b)测试条件:1.实验溶液:浓度为5%的Nacl溶液,PH值6.5-7.2;

2.实验箱温度:35±1℃,压力桶温度:47±1℃; 3.喷雾压力:1.0±0.01kg/cm2 ; 4.喷雾时间:12H。 c)测试结果:试验完后,被测试物体表面不可有腐蚀及生锈现象,具体判定标准见《盐雾实验标准》 2.1.3拉力测试 a)测试区域:插头 b)测试条件:1.0kg持续时间1分钟,无断线。 c)测试结果:充电器不可有断路等电性能不良。 2.1.4 接口插拔测试 a)测试区域:插头。 b)测试条件:USB母座 c)测试要求: 1)插拔力8-35N,无负荷状态下15次/分1000次。 2)试验后检查充电器母座的外观和功能,无接触不良现象。 2..1.5高温贮存试验 a)测试区域:成品充电器。 b)测试条件:恒温试验机。 c)测试要求:

1)温度60℃±2℃中放置8小时后无异常现象(常温下2小时后测试)。 2.1.6 低温储存试验 a)测试区域:成品充电器。 b)测试条件:恒温试验机。 c)测试要求: 1)温度-20℃±2℃中放置8小时后无异常现象(常温下2小时后测试)。 2.1.6 跌落测试 a)测试区域:成品充电器 b)测试条件:跌落架 c)测试要求: 1)从75cm的高处向水泥面自然落下6次,无结构损坏、功能异常现象 2.1.7恒温恒湿 a)测试区域:成品充电器 b)测试条件:恒温湿试验机。 c)测试要求: 1)温度40℃±2℃,适度90-95%,中放置12小时后无异常现象(常温下2小时后测试)。 2.1.8老化测试 a)测试区域:成品充电器

华为锂离子电池测试规范

锂离子电池测试规范 目录 1范围: (3) 2简介: (3) 3关键词: (3) 锂离子电芯、电池 (3) 4规范性引用文件: (3) 5定义和术语: (4) 5.1电芯 (4) 5.2电池 (4) 5.3标称电压 (4) 5.4充电限制电压 (4) 5.5终止电压 (4) 5.6额定电压: (5) 5.7标准充电: (5) 5.8快速充电: (5) 5.9基准电流 (5) 5.10截止电流 (5) 5.11额定容量 (5) 5.12剩余容量 (5) 5.13恢复容量 (5) 5.14鼓胀 (6) 5.15泄漏 (6)

5.16泄压 (6) 5.17发热 (6) 5.18起火、燃烧 (6) 5.19破裂 (6) 5.20爆炸 (6) 6测试条件及设备 (6) 6.1测试条件: (6) 6.2测试设备: (7) 6.2.1测试仪表及设备的精度要求 (7) 6.2.2测试设备 (7) 7锂离子电芯电池测试原则: (8) 7.1抽样数量及规则 (8) 7.2判定规则 (8) 7.3验证原则 (8) 7.4协商原则 (9) 8电芯样品信息,测试项目和要求: (9) 8.1电芯样品信息: (9) 8.2电芯测试项目和要求: (9) 8.2.1外观: (9) 8.2.2外形尺寸: (9) 8.2.3电芯电性能: (9) 8.2.4电芯安全性能: (10) 8.2.5用X-Ray观察: (12) 8.2.6SEM和EDS分析: (13) 9电池样品信息,测试项目和要求: (13) 9.1电池样品信息: (13) 9.2封装形式: (13) 9.3标签: (13) 9.4外观及尺寸: (14) 9.4.1外观: (14) 9.4.2尺寸: (14) 9.4.3FPC弯折测试 (14) 9.5电池电性能: (14) 9.5.1电压: (14) 9.5.2内阻: (15) 9.5.3额定容量: (15) 9.5.4高倍率放电容量: (15) 9.5.5平台: (15) 9.5.6高温性能: (15) 9.5.7低温性能: (15) 9.6安全性能: (16) 9.6.1保护板要求 (16) 9.6.2BREAK要求:要求过LPS测试8A60S (17)

产品部工作规范及流程图

产品部工作规及工作流程 一、 产品团队组成 二、 产品周期流程 三、 产品设计流程 3.1 产品立项 产品小组开会讨论产品立项: 3.1.1 讨论产品需求并分析产品主要功能点。 3.1.2 讨论并拟定产品交互体验与产品视觉体验。 3.1.3 工作周期计划。 3.2 产品设计 使用Axure RP 对产品实现高保真的原型设计。 产品界面、功能不出现遗漏。 产品 立项 原型设计 原型确认 UI 设计 UI 确认 前端开发 前端确认 设计 周期 开发周期 测试周期 PRD 编写 产品经理 前端开发 UI 设计 测试 产品上线 阶段跟踪

原型交互体验应满足贴近真实产品90%的效果。 3.3 产品原型确认 3.3.1产品原型是否满足需求功能。 3.3.2产品原型交互体验评测。 3.3.3产品原型交互体验改进措施。 3.3.4讨论对产品UI设计。 3.4 产品UI设计与确认 3.4.1UI与产品原型是否相符 3.4.2视觉效果是否满意 3.5 产品前端设计与确认 3.5.1前端与原型保持一致性。。 3.5.2前端与UI保持一致性。 3.5.3前端不足改进措施。 3.6 产品PRD编写 通过产品原型图例对产品进行功能性描述。 四、产品开发进度跟踪流程 4.1产品开发沟通会议 4.1.1讲演产品:使用产品原型与PRD文档对产品进行讲演。 4.1.2需求沟通:对需求进行讨论。 4.2提交资料准备开发 产品部与技术部开完产品开发沟通会后,将前端文件(HTML),原型(Axure RP),开发需求文档(PRD)等文件提交到技术部。 4.3产品开发追踪 五、产品测试流程(参照产品测试规) 5.1产品测试 根据产品PRD文档与产品测试用例对产品进行功能点测试。 使用压力测试、兼容性测试等手段对产品进行性能测试。 5.2产品验收 产品通过功能测试及性能测试,测试人员给出总结报告,对该产品能否

进货检验流程规范

进货检验流程规范 1、目的 通过监控所有进料质量,确保采购的原辅材料质量符合本公司的品质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检测部对到货原辅材料执行进货检验时的基本流程。 3、职责 3.1商务部负责进货产品的送检工作。 3.2仓库负责对进厂各种物料的品名、数量及外包装的验收工作,按贮存标准分类保管及各种物资入库、出库的搬运装卸工作。 3.3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采购物料的材料技术规格书及检测标准的制定。3.4产品检测部负责检测作业指导书,检测仪器操作规范的编制、采购物资的检验和验证,对质量异常问题进行会签确认并追踪。 3.5品管部负责进货检验流程的制定并监督流程执行的有效性。负责异常物料的供应商改善反馈及后续追踪确认。 4、管理内容 4.1流程图 [ 原辅料检验流程图] (附件一)。 4.2进料点收 4.2.1供应商送货时先由仓库保管员进行收货,若于收货前发现品名、数

量、重量与实物不符,物料不经IQC(原料检验员)直接由仓库保管员负责处理。 4.2.2点收合格后,对于需要产品检测部IQC 人员检测的物料由仓管人员将货物移至待检区并发起一份《产品请检单》,把随货所附的产品合格证或产品检验单一并交付并通知IQC 人员进行检验工作。 4.2.3所有到货的原辅材料及设备零部件,仓库库管员在收货后,都要要求请购部分填写一份《来料检验报告单》,确认所请购的物料要求是否符合使 用要求。 4.3物料检验流程 4.3.1IQC 检验人员接到仓库的请检信息后,首先去仓库核对物料,核对内容包括随货所附产品合格证或产品检验单和物料外包装上的批次号、供应商信息、客户信息等。核对无误后实施抽样检验。依据《产品检测中心抽样规定》与《各类原辅材料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所规定的项目和要求执行检验。 4.3.2物料检验完成后,IQC 检验人员应填写《原料检验报告单》,把物料的检测结果,依据该物料的[ 材料检验标准]判定为合格或不合格,确认完成的检测结果签字后以打印或邮件形式发往商务部、生产技术部、品管部、及公司领导各一份。 4.3.3对于产品检测部判定为合格的物料,由IQC 人员在《原料检验报告单》直接盖合格章。对于判定为不合格的物料,由产品检测部人员发起一

移动电源测试规范

移动电源产品测试验证状态 项目名称: 产品型号: 产品阶段: □ 初样阶段 □ 正样阶段 □ 试产阶段 □ 量产阶段 测试验证时间及验证状态: 验证开始时间: 验证结束时间: 产品最新验证状态图:(例如) 移动电源产品最新验证图 60% 20%20% 测试Pass 测试Fail 未完成测试项目 验证中出现的严重问题: 总测试项目 5 测试合格项目 3 测试不合格项目 1 未完成的测试项目 1

移动电源测试规范 1:目的: 规范移动电源的测试,包括测试项目、测试条件、测试方法以及判定 标准。 2:使用范围: 适用于欣旺达研发中心研发一部所有的移动电源项目的测试。 3:参考标准: 《移动电源通用规范》 《EN55022-2006》 《GB-18287-2000》 《GJB4477-2002》 《EN61000-4-2》 《IEC61000-4-2》 《IEEE1725-2006》 《UL1642安全标准》

测试仪器、测试工具、测试环境:测试仪器: 仪器序号 仪器仪表 备注仪器名称仪器型号 1 直流电源Agilent E3634A 2 直流电源Agilent U8032A 3 万用表Agilent 34401A 4 万用表Fluke 187 5 直流电阻负载Chorma63640 6 温度采集仪Fluke Hydra Series 7 示波器Tektronix MSO3054 8 电流放大器TCP0150 9 静电测试仪 NS61000-2K 10 恒温恒湿箱 11 老化柜恒翼能老化柜 测试工具: 实验室所有的测试工具。 测试环境: 测试实验室、环境实验室。

成品检验工作流程

1. 目的 规范成品出货检验流程,防止不合格出货,及时发现、纠正产品质量隐患,保证产品质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加工、制造的各类产品的成品出货前的检验。 3. QA检验流程/职责和工作要求

出貨檢驗管理程序二 3.7 入庫作業:FQC依OQC判定OK的產品辦理入庫作業,倉庫收到FQC提供的【移交(入庫)單】按照【倉儲 管理程序】辦理之。 3.8 轉倉作業:OQC依生管開立之【轉倉通知單】對待轉倉之產品進行一一核對,經核對無誤后 在【轉倉通知單】上簽名確認並返還倉儲進行下一步作業。 3.9 出貨安排:業務依據客戶需求發出【出貨通知單】知會相關部門,進行出貨安排。 3.10 倉庫作業: 3.10.1 倉庫收到業務的【出貨通知單】時,進SOR系統打出【出貨單】給成倉人員進行備貨。 3.10.2 成倉人員依據業務提供的【出貨通知單】及【出貨單】執行【成品出貨管理規範】作業。 3.11 出貨OQA判定: 3.11.1 OQA出貨前抽檢是依業務提供【出貨通知單】及倉庫提供的【出貨單】進行相關檢驗作 業。另,生管需轉倉部分亦需經品保OQA人員確認簽核后方可進行轉倉作業。 3.11.2 出貨前主要是針對產品的外箱的標示及尾數箱部分做檢驗確認。 3.11.3 依【出貨通知單】上所列之內容對產品外箱標簽之品名規格、料號、客戶等一一核對, 檢查尾數箱是否用藍色膠帶封口,在抽檢過的外箱上作蓋章或簽名確認(相同料號產品出貨未達10箱則 全檢外標示)。 3.11.4 尾數及備品:50pcs以下的成品部分在出貨時,OQA須全檢包裝和產品品質,並將檢查過 的尾數箱用藍色膠帶封口。 3.11.5 判定: a.檢驗合格:出貨前檢驗合格,OQA則會簽【出貨單】可予以出貨。客人 需要出貨之【___檢驗報告】,則由OQA填寫的【___檢驗報告】,並與【出貨單】一起交給成品出貨人員, 隨貨送到客戶端。 b.檢驗不合格:抽檢不合格依【不合格品管理程序】進行相關 作業。 3.12 報表歸檔:【___檢驗報告】經上級簽核后,由品保OQA進行整理歸檔。 3.13 OQA例行檢驗項目:HSF抽測:OQA採取隨機抽樣送測方法每半個月按類型(Wire Harness、 Cable & PCB、Molding Cable等)挑選有代表性的產品各1pcs送於總廠HSF測試專員,分別對該產品的全部組成零部件做測試並告知測試專員,此款產品的客戶料號報告裏的內容包含測試產品料號、測試值、測試時間、測試人等以便日后追溯,測試報告再傳回玖興品保歸檔。 3.14 針對判定特採處理方法詳見【特採管理規範】。 4 參考文件:【___出貨檢驗規範】【出貨檢驗規範】【成品出貨管理規範】【倉儲管理程序】【工程圖面】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特採管理規範】 5 表單:【___檢驗報告】【出貨檢驗日報表】【出貨通知單】【移交(入庫)單】【出貨單】【出貨抽樣計 劃表】【轉倉通知單】 6 流程圖:

产品测试流程

仪器研发部 产品测试管理流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 1目的: 测试是尽可能通过不同的测试手段对产品进行试验,以发现可能由设计、工艺、元器件品质、零部件配合而引起的产品问题或潜在问题,在产品投放市场之前解决已发现的问题点。

对产品开发在测试验证阶段的测试类型、测试流程、测试项目确定的原则以及测试所涉及到各人员所承担的职责进行规范,以有效提高测试效率、保证产品的质量。 2范围: 适用于广州达元食品安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产品开发、设计更改、工程变更等需进行产品验证的测试项目。 3 职责权限 研发部 3.1.1研发部是产品测试的归口部门,负责产品开发中的产品测试计划、测试规范等的制定; 3.1.2研发部主管负责所有阶段的测试过程及输出确认,对测试记录、结果及测试报告进行审批; 3.1.3产品开发项目负责人负责测试过程的日常管理;产品测试计划及测试后缺陷改进的审核确认;对测 试记录、结果及测试报告进行审核; 3.1.4测试工程师负责编写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执行并记录测试过程和结果;编写测试报告。 市场部负责样品客户要求的传递,及客户测试、试用的跟踪和信息反馈。 仪器生产部负责样机试制生产工艺流程的制订;作业指导书编制;工装治具的设计制作;生产过程确认等; 品质部负责样机试制检验文件编制;样机零(部)件检验及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计划部负责样机生产、采购计划制定及物料的采购、入库、发放等; 生产部负责样机试制的生产。 4 程序和要求 产品测试的分类 4.1.1结构件测试:对产品的运动、受力、电气结构件进行的性能、环境测试,可以是单体零件的测试, 也可以是几个零件装配成部件测试。 4.1.2硬件测试:对产品的电子线路板的电性能、环境测试。 4.1.3软件测试:对产品的软件的功能项/ 功能点进行的测试。 4.1.4成品测试:对产品总成进行的产品功能和性能测试及环境测试。 4.1.5其它测试:对与技术预研、产品开发、生产流程、质量控制、物料选型等相关的各种测试 测试流程和要求 4.2.1测试需求 测试人员应对产品开发需求进行分析,发现需求中不完善的,不足的,不严密的地方,识别出测试的对象: 1) 需求的范围:产品有多少个功能项; 2) 需求的度量:每个功能项的特性和特性参数; 3) 各功能项及特性和特性参数间的相互关联; 测试需求应与产品开发方案一同进行评审。 4.2.2测试计划 4.2.2.1 产品开发“设计任务书”编制时,开发项目负责人应根据分析确定的测试需求,明确产品开发计

产品测试流程规范

产品测试流程规范 文档历史记录 *变化状态:C――创建,A——增加,M——修改,D——删除 目录 1目的 (2) 2适用范围 (3) 3相关定义 (3) 4工作内容 (3)

4.1产品开发过程 (3) 4.2产品策划阶段 (3) 4.3方案阶段 (4) 4.4设计阶段 (4) 4.5工程验证(EV)阶段 (4) 4.6设计验证(DV)阶段 (4) 4.7量产验证(PV)阶段 (5) 4.8生命周期管理阶段 (5) 5相关文件 (6) 6流程图 (7) 1目的 通过对研发产品测试过程作进行规范管理,防止错误发生,以确保研发质量以及测试过程的顺利进行,减少客户投诉,提高工作效率。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研发产品的测试工作。 3相关定义 1)EVT: Engineer Verification Test,工程样品验证测试。主要验证原理的可行性。偏向于功 能、参数测试。 2)DVT: Design Verification Test,设计样品验证测试。主要验证设计的实现程度。测试性 能、参数及安全。 3)PVT: Process Verification Test,批量样品验证测试。主要验证设计的可制造性、整机功 能测试。 4)PRD: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产品需求文档。 5)EPS:Engineering Product Specification,产品概要设计。 4工作内容 4.1产品开发过程 产品开发过程包括产品策划、产品方案、产品设计、工程验证(EV)阶段、设计验证(DV)阶段、量试验证(PV)阶段,产品管理阶段还包括产品发布及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参见《新产品开发控制程序》4.1) 4.2产品策划阶段 产品开发阶段,利用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成立跨部门项目小组,系统工程师开始进入项目组。(参见《新产品开发控制程序》4.2) TR1:产品概念技术评审点。

动力电池剩余寿命测试

剩余寿命测试 动力电池的耐久性与其剩余寿命息息相关,它体现了动力电池系统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特别是在极限工况条件下的耐受能力。当前对于动力电池耐久性管理研究侧重于对单一应力或复合多应力作用下的动力电池寿命预测与健康状态评估,从而对可预见的电池故障和失效进行预警或干预。 一方面,在电动汽车的实际应用中,动力电池的寿命通常要求达到10~15年的时间,但相关测试必须满足成本和时间最小化要求。另一方面,考虑到动力电池在实际应用中外界因素复杂多变,且不同应力水平下电池的寿命衰减轨迹也不同,动力电池的剩余寿命测试还应实现对混合应力的解耦,其中混合应力包括充放电倍率、截止电压、SOC区间、温度等。研究表明,借助剩余寿命测试获取动力电池的寿命衰退规律和不同老化状态下的特性,是实现动力电池及系统剩余寿命预测与耐久性快速评价的可行方案。 综上,本书介绍了一套包括不同倍率、不同温度、不同SOC区间和不同下截止电压放电测试在内的剩余寿命测

试方案,该实验的部分测试结果将用于支撑第6章的剩余寿命预测研究。测试步骤具体如下: 方案1:不同倍率的剩余寿命测试(见图2-24) 图2-24 不同倍率的剩余寿命测试 ①以0.5C恒流充电至上截止电压,再恒压充电至截止电流0.05C。 ②静置5min。

③分别以1C、2C、3.5C放电至下截止电压,再以0.5C 放电至截止电压。 ④静置5min,返回步骤①。 ⑤每100个循环进行一次常规电性能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 方案2:不同温度的剩余寿命测试 将环境模拟设备温度分别设为10℃、25℃和40℃,重复方案1。 方案3:不同SOC区间的剩余寿命测试(见图2-25) ①以0.5C恒流充电至SOC区间上截止点,若是100%SOC情况,则需再恒压充电至截止电流0.05C。 ②静置5min。 ③分别在0~100%、10%~90%、50%~100%、25%~75%、0~50%、80%~100%、40%~60%、0~20%、90%~100%、20%~30%10个SOC区间和5个不同ΔSOC放电;放电电流均为1C。 ④静置5min,返回步骤①。 ⑤每100个循环进行一次常规电性能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

移动电源测试规范

移动电源测试规范

1.目的: 为保证深圳安科科技有限公司所生产移动电源质量及新开发产品性能验证,确保设计能满足合同及顾客的要求,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特制定本测试规范.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深圳市安科科技有限公司所有研发阶段及客户送样移动电源产品相关测试. 3.职责: 3.1技术部 技术部负责编制并且监督执行产品设计验证、设计确认工作。负责处理车间生产制造过程中发生的产品测试问题。 3.2品质部:品质部协助进行设计过程中所需的检验,测量和试验工作。 3.3采购部:负责测试过程中的配套采购。 4.名词解释: 4.1 移动电源:一种为各类手机及数码产品提供充电的后备供电产品。 4.2 新产品:指在本公司没有进行合格批量生产的所有产品都称之为新产品。 5.测试条件: 5.1本测试报告除另有规定外,各项试验均应在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以下称标准条件)进行: 温度:15℃~35℃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86kPa~106kPa

6. 测试项目: 6.1充电测试: 1. 测试定义: 测试充电状态下的各种指标 2. 测试设备: 直流电源、模拟电池 3. 测试条件: 标准条件、输入 4.5V- 5.5V/2A(依据相关产品设计参数设置) 4. 测试数量:2-5个 6.2 负载效应: 1. 测试定义: 测试电池负载效应 2. 测试设备: 直流负载仪 3. 测试条件: 标准条件 4. 测试数量: 2-5个 ) 6.3 动态负载: 1. 测试定义: 测试电池动态放电性能 2. 测试设备: 直流负载仪 3. 测试条件: 标准条件、放电电流由 100mA到产品最大放电电流输出;(动态时间 100ms) 4. 测试数量: 2-5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