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考试题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考试题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考试题

琼中县人民医院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考试题

科别:卡号: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4分)

1.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自年6月1日起实施。

2.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二、是非题(是√非×)(每题4分)

1. 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

2. 医务人员接触到患者的唾液、泪液、汗液和尿液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以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

3. 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后放入医疗废物收集箱。()

4.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

5.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三、选择题(每题4分)

1. 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A.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

B.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C.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D.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2.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A.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B.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C.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D.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3.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A.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B.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

C.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D.以上都是。

4.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类型:()

A.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

C.CD4细胞计数低者;

D.以上都是。

5.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

A.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B.暴露方式;

C.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

D.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

四、简答题(每题10分)

1.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所称体液不包括哪些?

2.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几级?

3.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哪几种类型。?

4.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如何实施局部处理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管理规定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管理规定 一、基本预防控制措施 坚持标准预防和安全操作是避免职业暴露医院感染的基本保证,明确自身的免疫状况和暴露源的感染情况将为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赢得宝贵的时间。 (一)标准预防 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均应视其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①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②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安全操作 1.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须戴手套,有可能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2.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 3.科室设置锐器盒应以方便随时丢弃为原则,禁止将锐利器具直 接传递给他人、禁止回套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禁止折毁锐利器具、禁止使用过的头皮针插入瓶盖等。 4.医务人员如有伤口、皮炎等,不应参加血源性传播疾病病人的直接护理工作。 (三)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医务人员健康体检时应将血源性疾病的免疫情况,如乙肝三对半、丙肝抗体、梅毒抗体等作为必检项目,同时重视自身的预防接种。 (三)重视对高危险人群的传染病筛查 由于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需经过初筛、确证等检验程序,所需时间较长,因此在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下,应对以下高危人群尽早进行艾滋病项目检查:(1)静脉毒瘾者。(2)同性恋、双性恋或异性性乱者。(3)性病患者。(4)暗娼、嫖客,尤其与境外人员有过性关系者。 (5)艾滋病患者的配偶、亲属或其他性伴侣。(6)入境的外国人和港澳台人员。(7)艾滋病门诊、咨询部门的医务人员,以及与HIV有关的检验人员。(8)涉外部门,如旅游部门、宾馆的服二、报告 (一)职业暴露发生后,当事人应尽快报告科室负责人(科主任或护士长);务员和司机等。 (二)按照《医务人员锐器伤登记表》和《医务人员其他职业暴露登记表》进行登记,由科室负责人签字后由职业暴露当事人尽快送交医院感染管理科、通知医务处、防保科. 三、评估及处理 (一)医务科立即评估职业暴露情况并指导治疗。 (二)首先确定暴露源是否具有传染性(乙肝、丙肝、HIV、梅毒等)及职业暴露当事人免疫情况,如未进行检测须立即抽取患者及职业暴露当事人血液进行检查,但抽取患者血液应遵循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 (三)根据暴露源及职业暴露当事人情况,医务科按照附件3、附件4在24个小时内提出处置建议,其他疾病的处置建议参照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原则。 四、随访 (一)追踪和随访:防保科负责督促职业暴露当事人按时进行疫苗接种和化验,并负责追踪确认化验结果和服用药物,配合医生进行定期监测随访. (二)医院有关知情人应为职业暴露当事人严格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职业暴露当事人的情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基本预防控制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基本 预防控制措施 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如实验室技术员、医生、护士、保洁员等,在从事疾病防治工作及有关工作中,意外地被感染者或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而导致有被疾病感染可能性的情况。 一、适用对象 适用于我院可能接触各类感染性病人以及各种感染性物质的所有人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技师、药师等科室工作人员,以及在我院进修学习的学员和保洁员等。 二、预防控制原则 坚持标准预防和安全操作是避免职业暴露医院感染的基本保证,诊疗操作前明确自身免疫状况和暴露源感染情况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避免职业暴露和锐器损伤的主要基础,防护重点是避免与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体液等直接接触。 三、安全操作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一次性乳胶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必须戴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必须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应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线、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合,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的注射器、输液器等,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HIV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图

HIV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图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洗粘膜。 2.轻轻挤压伤口旁端,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冲洗后,用75%乙醇或%碘伏进行消毒,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报告医院领导,填写报告卡,到疾控中心就诊咨询由本单位专人和/或当地疾控预防控制机构完成:暴露的级别:一级、二级、三级暴露源类型: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 在充分了解利弊的基础上,在暴露后尽快由被暴露者自愿选择按基本用药程序或强化用药程序使用预防性药物。 医疗机构应在暴露发生后抽血留底,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HIV 本底检测,并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做好相关人员的咨询和心理支持。 机构对暴露情况进行登记按要求汇总上报 登记与上报随访与咨询预防性用药评估与分级马上报告专人负责严格保密报告医院领导,填写报告卡,到疾控中心就诊咨询由本单位专人和/或当地疾控预防控制机构完成:暴露的级别:一级、二级、三级暴露源类型: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机构对暴露情况进行登记按要求汇总上报医疗机构应在暴露发生后抽血留底,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HIV本底检测,并于第4周、

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做好相关人员的咨询和心理支持。在充分了解利弊的基础上,在暴露后尽快由被暴露者自愿选择按基本用药程序或强化用药程序使用预防性药物。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

医院感染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得诊疗与护理损伤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得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得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得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得诊疗与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得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得锐器应当直接放状入耐刺、防渗漏得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得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得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得针头、刀片等锐器。 沈北维康医院 院感部

二、处理流程 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与流动水清洗污染得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得血液,再用肥皂液与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得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得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得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到医院感染部报告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保证在24小时内并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得化验检查及疫苗接种。 3、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在上级医院及专家得指导下,应当对其暴露得级别得暴露源得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与确定,并做出相应处置。 沈北维康医院院感部 医务人员意外职业暴露报告卡

职业暴露与防护试题

职业暴露与防护试题(58题) 一、单项选择(10题) 二、多项选择(15题) 三、填空题 (18题) 四、判断题(13题) 五、简答题(2题) 一、单项选择(10题) 1、职业暴露的原因有(D) A 针刺 B 切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2、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控理念是什么?(B) A 一般预防 B 标准预防 C 接触隔离 D 以上都对 3、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D) A 同性恋者??? B 性滥交者? ? C 静脉吸毒者?? D 医护人员 4、以下哪项不是艾滋病毒的传播方式?(C) A 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 性接触 C 日常生活接触 D 母婴传播 5、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 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那种做法是错误的(D) A 戴手套 B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C 戴防护眼镜 D 戴纱布口罩 6、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D)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 针头用后立即套回针套,以防扎伤别人 7、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下列哪项确定为三级暴露(C) A 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 B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C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D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8、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以下属 于轻度的是(A) A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 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 症状、CD4计数低者 C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D 上述都不对 9、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以下 属于重度的是(B) A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 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 症状、CD4计数低者 C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D 上述都不对 10、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多久应用最好(D) A 72小时内 B 36小时内 C 24小时内 D 4小时内 二、多项选择(15题) 1、体液包括:(ABCDE) A 胸腔液 B 羊水 C 心包液 D 阴道分泌物 E 脑脊液 2、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 (ABCDE) A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B 暴露方式 C 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 D 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 E 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 3、下列哪些情况属于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ABCD) A 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 B 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

医院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院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鉴于目前我区艾滋病流行的趋势,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力度,为了有效防止医务人员、实验室及消毒供应等工作人员有从事HIV/AIDS诊断、治疗、护理、检验、消毒、管理等工作中,暴露于含有HIV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情况,我院特制定以下有关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处理预案: 一、成立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处理小组: 应急处理小组职责: 1、负责制定中心内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细则和职业暴露应急处理预案: 2、负责检查监督艾滋病医疗救治过程中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3、组织有关人员对中心内HIV职业暴露及时进行暴露级别、暴露源头的评估; 4、负责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和相应药物预防措施的实施; 二、医务人员安全防护措施和要求: 1、直接接触和可能接触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粘膜和不完整的皮肤时,应戴手套。在接触每位病人后应更换手套; 2、当处理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可能溅出时,特别在进行气管内插管、支气管镜及内窥镜检查或手术时应戴口罩和防护眼镜。一般接触病人不需戴口罩和防护眼镜; 3、对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施行手术时或衣服有可能被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应穿隔离衣; 4、检查完病人和每次接触病人或接触病人污染的物品后都要洗手,即使戴手套亦应在流水下或肥皂流水冲洗。医护人员如有皮肤破损应用防水绷带包扎; 5、病人污染的针头和其它一次性物品一律放入专用污物回收桶内,由消毒:供应科负责统一处理; 6、使用后的医疗器械(不能销毁的),应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及时消毒处理(浸泡、擦试、熏蒸、高压等); 三、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程序: 1、如在艾滋病诊疗过程中出现职业暴露,如皮肤污染、针刺和切割伤、眼睛溅入液体、衣物污染、实验室重大损失或泼溅、严重损伤和暴露时,应在第一时间内以最快速度通知中心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小组成员; 2、中心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小组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暴露后的评估,及时采取应急预防措施,在同一时间内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暴露后的处理;根据评估结果,力争暴露后最短时间内(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开始预防性用药和暴露后的定期检测; 3、出现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措施; (1)皮肤污染;皮肤污染部位用流水和肥皂或液体肥皂冲洗,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和擦试(70%乙醇或碘酊); (2)针刺和切割伤:尽量从损伤远端向前挤出损伤处世哲学的血液,立即用流水和肥皂冲洗伤口,使用70%乙醇、碘酊或皮肤消毒剂消毒;(3)眼镜溅入液体:必须迅速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避免揉擦眼睛,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控制及防护制度

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控制制度 1、医务人员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及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用肥皂和清水清洗伤口或用洗必泰、碘伏消毒伤口。 2、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并明确病原以确立需要接受HIV、HBV、HC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确保在第六周、第三个月、第六个月、第十二个月接受跟踪检测。应常规对毒性的症状和表现进行监测,采取预防措施,保护他人,直到跟踪检测全部完成。 3、以文书的形式对事故进行详细记录,其内容包括锐器刺伤的名称、型号、事故发生的地点,并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处理进程,跟踪调查结果,详实记载。存档保存。 4、若病原不明确或病原已确诊为HIV、HBV、HCV均依据卫生部制定的条例采取预防措施,若病原是HIV,被刺伤者应在2小时内采取措施,若病原是丙肝咨询专家采取有效措施。 5、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10毫克、5毫克、5毫克(0、1、6间隔)。 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护制度 一、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版)》及《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如下:

1、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工作服,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衣、专用防护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2、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严格禁止针头回套操作,以防刺伤。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4、凡新来医院的医、护、技人员,必须检测肝功及乙肝五项,化验结果全部阴性者接种乙肝疫苗。 5、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储存、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须的防护用品,垃圾回收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和胶皮手套,穿工作服,回收物品后和下班前要注意清洁双手、沐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防止其健康受到损害。 6、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7、医务人员对病人的排泄物、血液、体液无论是否被污染或接触非完整皮肤和粘膜都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 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传播的隔离、空气传播的隔离和飞沫传播的隔离。 二、医院感染应按照标准防护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1、基本防护(一级防护)

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试题与答案(借鉴相关)

《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试题科室: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单选,每题3分) 1、艾滋病是( ) A、一种肿瘤 B一种血液病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D性病 2、当HI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 )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 3、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是根据( ) A、临床表现 B、经确认HIV抗体阳性 C、具有高危行为 4、下列哪个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 A、性接触 B、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C、蚊虫叮咬 D、母婴垂直传播数 5、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 ) A、消化系统 B、免疫系统 C、循环系统 D、骨胳系统

6、HlV不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杀灭( ) A、37度,10%漂白粉处理30分钟 B、56度,30分钟 C、焚烧 D、温室,3天 7、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 )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8、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 ) A、1—2年 B、2—3年 C、3—4年 D、7—10年 9、职业暴露的原因有:( ) A.针刺 B.切割 C.直接接触 D.以上都对 10、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 A.一般预防 B.标准预防 C.直接接触 D.以上都对 11、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 A.戴手套 B.戴具有防渗透性的口罩 C.戴防护眼镜 D.不用戴手套 12、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

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吸毒者 D.医护人员 13、世界艾滋病日是每年的何月何日?( ) A. 6月1日 B. 8月1日 C. 12月1日 D. 11月1日 14、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 ) A.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理 C.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 15、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多久应用最好( ) A.72小时内 B.36小时内 C.24小时内 D.4小时内 二、多选题(单选,每题3分) 1、体液包括:() A.胸腔液 B.羊水 C.心包液 D.阴道分泌物 E.脑脊液 2、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

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处理

第十一章 HIV职业暴露的处理 一、HIV职业暴露的定义及风险评估 HIV职业暴露是指卫生保健人员在职业工作中与HIV感染者的血液、组织、体液或HIV污染的医疗器械及设备等接触而具有感染HIV 的危险。确定具有传染性的暴露源包括血液、体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脑脊液、关节液、胸水、腹水、心包积液、羊水也具有传染性,但其引起感染的危险程度尚不明确。粪便、鼻分泌物、唾液、痰液、汗液、泪液、尿液及呕吐物通常认为不具有传染性。 发生职业暴露的途径有:针刺伤、不完整皮肤或黏膜接触暴露源。如暴露源为血液,经针刺暴露感染HIV的风险约0.3%,经黏膜暴露为0.09%,经不完整皮肤暴露的危险度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比黏膜暴露低。以下因素会增加感染风险:深度针刺伤(尤其是空心针)、暴露量大(晚期AIDS患者或未经治疗,体内病毒载量高)、污染器械直接刺破血管等。 二、HIV职业暴露后局部处理 发生HIV暴露后,要及时进行局部污染皮肤或黏膜的处理:轻柔挤压伤处,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和包扎处理。 三、职业暴露危险评估及预防用药

发生HIV暴露后要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如感染风险较高,一般需要暴露后药物预防,如感染风险较低,则应权衡感染风险和用药不良反应后慎重做出决定。具体处理原则和预防用药方案分别参见表11-1与表11-2。在发生HIV暴露后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在2小时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基本用药方案和强化用药方案的疗程均为28天。 表11-1. 发生HIV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暴露途径暴露程度 暴露源 HIV阳性 (低传染性) # HIV阳性 (高传染性) $ HIV感染状态不明暴露源不明 皮肤损伤暴露 暴露量较 少(二级暴 露) 基本用药强化用药 通常不进行预防; 如暴露源来源于 HIV高危者则采取 基本用药方案预 防 通常不进行预防; 对于有可能暴露 于HIV感染者时 采取基本用药方 案预防 暴露量较 多(三级暴 露) 强化用药强化用药 通常不进行预防; 如暴露源来源于 HIV高危者则采取 基本用药方案预 防 通常不进行预防; 对于有可能暴露 于HIV感染者时 采取基本用药方 案预防 不完整皮肤或黏膜暴露 暴露量较 少(一级暴 露) 基本用药基本用药 通常不进行预防 用药 通常不进行预防 用药 暴露量较 多(二级暴 露) 基本用药强化用药 通常不进行预防; 对于暴露源存在 HIV感染风险时采 取基本用药方案 预防 通常不进行预防; 对于有可能暴露 于HIV感染者时 采取基本用药方 案预防 注:# HIV阳性(低传染性):无症状,低病毒载量(﹤1500copies/ml); $ HIV阳性(高传染性):有症状性,艾滋病期,急性血清转换,高病毒载量;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考试试卷及标准答案

标准防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考试试卷科室: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48分): 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E ) A化学性职业暴露B感染性职业暴露 C 放射性职业暴露D其她职业暴露 E 以上均就是 2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最多的人群就是( A ) A护士 B 医生 C 技术员 D 保洁人员 3、标准预防的原则就是( C ) A保护病人 B 保护医务人员 C 二者都就是 D 二者都不就是 4、暴露情况可按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与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其中重度就是指:(B ) A、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 CD4计数正常者。 B、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C、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D、不能确定暴露源就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5、预防锐器损伤应采取的措施有( B ) A减少锐器使用B及时处理使用后的锐器 C 不携带锐器走动 D医务人员进行疫苗注射 6、预防性用药的原则:(D ) A、最好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4小时内开始 B、最迟不得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24小时服药 C、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该实施预防性用药 D、以上原则均适 7、医务人员发与职业暴露应采取的措施包括:( D ) A 紧急局部处理 B 报告 C 填写登记表 D 以上均就是 8、标准预防,就是针对所有的患者,在未诊断之前采用的普遍预防措施,以降低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病原体传播的危险性。其主要内容有:(D ) A、洗手与手消毒 B、手套、帽子、口罩及防护眼镜、穿长工作服 C、用过的针头、刀片或其她尖锐器械应立即放入有标签的利器盒内,用过的 针头不需要再套针帽。 D、以上均 9、关于戴手套说法不正确的就是:( D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制度及流程 一、定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二、意外职业接触后的应急处理:(挤、冲、消、报)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粘膜。 2.如有伤口,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边挤边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 扎伤口;被接触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并于2 小时内报告感控办,进行抽血做本底检测。 三、评价源患者: 1根据现有信息评估被传染的风险,包括源患者的液体类型(例如血液,可见体液,其他潜在的传染性液体或组织和浓缩的病毒)和职业接触类型(即经皮伤害、经粘膜或破损皮肤)。 2对已知源患者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病毒检测。 3对于未知源患者,要评估接触者被乙、丙、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 四、评估接触者,采取预防性措施: 1.暴露于乙肝患者的接触者: 1.1未接种疫苗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1.2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抗体,无需处理; 1.3以前接种过疫苗无抗体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 1.4在最后一剂疫苗接种1?2月之后进行病毒抗体追踪检测; 2.暴露于丙肝患者的接触者:没有推荐采用接触后的预防措施,接触4?6个月之后进行丙型肝炎抗体和丙氨酸转氨酶基线检测和追踪检测。 3.暴露于梅毒患者的接触者:可预防性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次,每周1次,连续2?3周。暴露当天查TP,暴露后三个月追踪TP。 4.暴露于HIV 阳性的接触者:立即评估暴露级别,如果存在用药指证,尽快于接触后4 小时内预防性用药,最迟不得超过24 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实施预防性用药。

艾滋病职业暴露试题

全省卫生系统医院感染管理岗位技能竞赛 理论测试试题 艾滋病职业暴露试题 一、单项选择(10题) 1、职业暴露的原因有(D) A 针刺 B 切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2、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什么原则(B) A 一般预防 B 标准预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3、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D) A 同性恋者 B 性乱交者 C 静脉吸毒者 D 医护人员 4、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C) A 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 性接触 C 日常生活接触 D 母婴传播 5、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 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那种做法是错误的(D) A 戴手套 B 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C 戴防护眼镜 D 不用戴手套 6、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D)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 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 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 7、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C) A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 长 B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 短 C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 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D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8、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以下属 于轻度的是(A) A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 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C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D 上述都不对 9、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以下 属于重度的是(B) A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 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C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D 上述都不对 10、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多久应用最好(D) A 72小时内 B 36小时内 C 24小时内 D 4小时内 二、多项选择(10题) 1、体液包括:(ABCDE)

医院职业暴露与防护

医院职业暴露与防护 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如实验室技术员、医生、护士、保洁员等,在从事疾病防治工作及有关工作中,意外地被感染者或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而导致有被疾病感染可能性的情况。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毒、肝炎病毒等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所以做好防护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今天小编主要讲解了医院职业暴露与防护。 一、适用对象 适用于医院可能接触各类感染性病人以及各种感染性物质的所有人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技师、药师等科室工作人员,以及在我院进修学习的学员和保洁员等。 二、预防控制原则

坚持标准预防和安全操作是避免职业暴露医院感染的基本保证,诊疗操作前明确自身免疫状况和暴露源感染情况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避免职业暴露和锐器损伤的主要基础,防护重点是避免与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体液等直接接触。 三、安全操作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一次性乳胶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必须戴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必须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应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线、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制度及流程 一、定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她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二、意外职业接触后的应急处理:(挤、冲、消、报) 1、用肥皂液与流动水冲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粘膜。 2、如有伤口,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边挤边再用肥皂水与流动水进行冲洗。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并于2小时内报告感控办,进行抽血做本底检测。 三、评价源患者: 1根据现有信息评估被传染的风险,包括源患者的液体类型(例如血液,可见体液,其她潜在的传染性液体或组织与浓缩的病毒)与职业接触类型(即经皮伤害、经粘膜或破损皮肤)。 2对已知源患者进行乙肝、丙肝、梅毒与艾滋病病毒检测。 3对于未知源患者,要评估接触者被乙、丙、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 四、评估接触者,采取预防性措施: 1、暴露于乙肝患者的接触者: 1、1未接种疫苗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与接种乙肝疫苗; 1、2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抗体,无需处理; 1、3以前接种过疫苗无抗体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 1、4 在最后一剂疫苗接种1~2月之后进行病毒抗体追踪检测; 2、暴露于丙肝患者的接触者:没有推荐采用接触后的预防措施,接触4~6个月之后进行丙型肝炎抗体与丙氨酸转氨酶基线检测与追踪检测。 3、暴露于梅毒患者的接触者:可预防性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次,每周1次,连续2~3周。暴露当天查TP,暴露后三个月追踪TP。 4、暴露于HIV阳性的接触者:立即评估暴露级别,如果存在用药指证,尽快于接触后4小时内预防性用药,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实施预

职业暴露与防护习题(58题)

精心整理 职业暴露与防护试题(58题) 一、单项选择(10题) 二、多项选择(15题) 三、填空题(18题) 四、判断题(13题) 五、简答题(2题) 一、单项选择(10题) 1、职业暴露的原因有(D) A针刺B切割C直接接触D以上都对 2、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控理念是什么?(B) A一般预防B标准预防C接触隔离D以上都对 3、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D) A同性恋者???B性滥交者??C静脉吸毒者??D医护人员 4、以下哪项不是艾滋病毒的传播方式?(C)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B性接触C日常生活接触D母婴传播 5、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 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那种做法是错误的(D) A戴手套B防渗透性能的口罩C戴防护眼镜D戴纱布口罩 6、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D) A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针头用后立即套回针套,以防扎伤别人 7、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下列哪项确定为三级暴露(C) A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 B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C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D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8、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以下属于轻度的是(A)A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 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 症状、CD4计数低者 C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D上述都不对 9、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以下 属于重度的是(B) A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 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 症状、CD4计数低者 C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D上述都不对 10、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多久应用最好(D) A72小时内B36小时内C24小时内D4小时内

(完整word版)院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管理制度 为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肝炎病毒及其它血源性疾病,特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制度。 一、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实验、护理工作中意外被乙肝、 丙肝、艾滋病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粘膜,或者是被污染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2、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盖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锐器盒中,以防刺伤。 5、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者手消毒。 6、在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面罩、防护眼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7、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医疗垃圾袋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8、所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均医疗废物处理。 二、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一)、紧急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0%的酒精或者0.5%碘伏 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二)、报告方法

艾滋病职业暴露规范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本指导原则所称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第三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本指导原则的规定,加强医务人员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工作。 第二章预防 第四条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第五条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

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第六条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第七条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头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第三章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第八条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闰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一)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三)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第九条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第十条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序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完整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后应急工作预案、流程。 一、职业暴露的概念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某种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二、应急管理小组 组长:彭鹏 副组长:代作进 成员:周瑞雪罗兰代丽刘静杨燕 三、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 (一)医护人员应当遵守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接触时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 (二)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三)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感染性物质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感染性物质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隔离衣。

(四)医务人员在处理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受伤;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 (五)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感染性物质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六)禁止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复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四、各部门职责与工作流程 (一)医护办、院感科、负责组织职业暴露后的评估及预防性用药。 (二)医护办:负责检查、落实临床各部门有关预防职业暴露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三)检验科:负责落实职业暴露后的检测工作。 (四)药事办:负责落实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的保管和发放。 (五)后勤保障部:负责落实职业暴露后临床有关防护用品与物质准备。 (六)院感办: 1、立即及时查找原因,总结经验,制定防护措施。 2、接到职业暴露报告后,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服药、定期随访”的原则,进行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检测确认工作。 3、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做出初步的危险性评估,指导被暴露者进行伤口消毒处理。 4、收集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基本资料和标本结果,做好登记,便于调查分析,随访复查。 5、做好被暴露者的心理辅导工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预防性服药等,必要时负责与上级疾控中心取得联系, 2

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

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 一、什么是护理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工作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周围存在着生物、物理、化学及社会心理因素。在为病人的护理活动中,经常暴露(置于、显露)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如:接触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各种导管等,还有各种理化损伤因子,如:光、热、电磁辐射等及工作压力的影响,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即职业暴露。 自有医疗护理事业后,就有职业暴露,如古代的神农尝百草,因中毒而死亡,白求恩大夫手术中感染破伤风,2003年SARS流行中医生护士感染SARS 而牺牲,2005年12月14日安徽省三医院神经外科34岁护士长丁艾梅身患重病坚持工作,以身殉职等。 二、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环境的危险因素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客观存在的各种物质条件的总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由空气、土壤、水、阳光各种植物等组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物质体系,包括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受到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医务人员暴露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 (二)护理职业暴露环境危险因素 构成护理职业暴露环境的危险因素有: 1、生物危险因素:主要指细菌、病毒等。细菌主要有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常见的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菌。 细菌可广泛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血液、尿液、粪便、积液、脓液等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也可存在病人的衣物及用过的器具中。 病毒常见的有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冠状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消化道及血液中。 细菌与病毒可通过病人的呼吸道、排泄物及血液污染环境,医务人员受到感染。 2、化学因素 主要有消毒剂、麻醉剂、化疗药品,如氯制剂、醛类、细胞毒类化疗药等。 3、物理因素 主要有噪声、高温、光、电离辐射。如:X线、非电离辐射、微波、超声波、紫外线等以及锐器切割伤、针刺伤等。 4、运动功能性因素 护理工作中由于负重过度,搬病人、用物。用力不当,不正确的弯腰,造成肌肉骨骼损伤。超时静立、走动,引起静脉曲张等。 5、社会心理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