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第三章盛唐时期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崇尚风骨

∙盛唐人提倡风骨、追求风骨都是以建安为标榜的。但

是,事实上他们所追求的风骨,与建安风骨有明显的

区别。从感情浓烈、壮大这一点说,他们与建安是相

同的。壮思是风骨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这点他们是

相同的。但是建安风骨是在感情浓烈、壮大之中,带

着悲凉或悲壮的情调,而盛唐,除了个别诗人(如高

适前期)略带一点悲壮之外,却只有壮大、明朗,而

没有悲凉。

∙盛唐风骨与建安风骨是风骨这种美学要求发展过程中

的两种表现形式,是同中有异的。

∙第二节追求兴象玲珑的诗境

∙兴象的两个来源:其一,创作实践中已经普遍地创造

了完美的情景交融的诗的意境,是从实践中概括出来

的。其二,是从传统的文学批评中“兴”与象两个概

念演变来的。

∙兴:感情兴发;思想意义的寄托;

∙第三节追求自然的美

∙第四章转折时期文学思想(上)

∙绪论

∙如果我们考察一下盛唐与中唐的诗歌,我们便可以看

到十分明显的差别。前者更富理想色彩,而后者更带

生活倾向;前者更多的带着才气写诗的痕迹,后者更

多的是功力;在诗的精神风韵上,仿佛由少年情怀而

中年情怀。

∙第一节写实倾向及其理论主张

∙最早表现出写实倾向的是《箧中集》的作家们。其中

包括:沈千运、王季友、于?、孟云卿、张彪、赵微

明、元季川,收诗二十四首。

∙最能反映这种倾向的是元结和杜甫。如果说元结写实

中寄寓讽喻的话,那么杜甫则是把写实与抒情天衣无

缝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不管杜甫是自觉还是不自

觉,他的功利的文学观是完全融化在他的抒情里了,

浓烈的感情冲淡了说教,把功利目的隐藏起来了。

∙第二节追求写实的方法

∙叙事手法。因为要写时事,往往叙述事件的经过,写

经过的所见所闻。

∙对于物象的极其细致的观察,并且把这种观察传神的

表现出来。

∙第三节重技巧和追求形式的没的诗歌思想

∙第四节集大成的诗歌思想

∙自题材而言,杜之所写,主要是时事,是战乱与生民

疾苦。此外,他也写日常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写闲适

情趣。

∙写作方法上,杜甫兼备众体,接受的影响包括:风骚、

汉乐府、汉民歌、六朝人。初唐诗人。

∙第五章转折时期文学思想(下)

∙第一节盛唐余韵与战乱写实

∙第二节追求宁静淡泊的诗境

∙他们之中大量的是表现为生活情趣的闲适与冷淡。既

没有盛唐诗人那种强烈的功名心,又没有杜甫那种强

烈的家国之思,没有他那种以国家生民为念的执着深

沉的感情。他们对于人生的态度,比之于盛唐诗人,

实在是要淡漠得多了。

∙第三节崇尚高情、丽辞、远韵与理论上对诗歌艺术形式、艺术技巧的探讨

∙散文方面过于强调思想内容,其所强调的内容其实与

现实生活并未结合起来;诗歌方面强调艺术技巧与艺

术特征,则又把思想内容忽略了。两者虽属两个极端,

而其脱离当时的现实生活则是一样的。

∙一、崇尚高情、丽辞、远韵

∙大历初贞元中的诗人们追求“情在言外”,

“旨冥句中”,“文外之旨”,是诗歌思想的

一个重要发展。皎然的贡献是提出了“情在言

外”,把诗的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抓住了。

要求情在言外,就要求诗中有可以反复体会的

情思韵味。这个观点,是殷璠“远调”说的进

一步更明确的发展,也开了后来司空图味外味

说的先河。

∙二、对诗境的理论探讨

∙《诗格》之意境说,实为我国古代对诗歌意境

进行探讨的最早的明确的理论表述。从殷璠的

“兴象”说,到《诗格》的意境说,是一种理

论发展。这种理论发展,是一个逐渐明确理论

范畴并认识其特质的过程。把兴与象的统一体

表述为一种境界,这就使得主观情思与物色境

界之无间融合具象化了。此后之意境理论,大

抵在次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皎然涉及到诗境中的情景关系和取境两个方面

的问题。情景关系,他似已认识到写景乃为抒

情;取境方面,他似已认识到创造完整意境的

问题了。后者是他比《诗格》更进一步的地方。

∙此时诗格意境理论之出现,又多方面之因素。

其最主要者,当为诗格创作实践具体经验之积

累。其次,对于意境的初期认识提供了建立意

境理论的良好基础。第三,用“境”、“意

境”“物境”“情境”这些术语来表述“意境”

这个概念,来源有二,一是来自道家,二是来

自佛家。

∙三、作诗法的研究

∙琐屑。

∙四、所谓辨体

∙皎然论风格值得注意的是,他模模糊糊地接触到了艺

术辩证法的一些问题。

∙大历初至贞元中的这二十几年,随着创作失去了盛唐

那种昂扬的精神面貌、风骨、乞丐与那种浑然一体的

兴象韵味,而转入对宁静、闲适而又冷落与寂寞的生

活情趣的追求,转入对清丽、纤弱的美的追求,在理

论上也相应地主张崇尚高情、丽辞、远韵,着眼于对

诗歌艺术形式、艺术技巧的探讨。

∙原因似可举出两点:一是作家们精神面貌的变化;二

是文学发展自身的总结的需要。

∙第六章中唐文学思想——上篇文体文风改革的思潮和理论建树∙第一节散文文体演变中所反映的文学思想的辩证发展过程

∙中国散文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的指导思想,就是

重功利的文学思想。先秦时期的散文中,文体

的发展完全服从于实用的需要,而不根于艺术

上的追求。

∙骈文的出现有两个原因:一是功利的目的,另

一则似为对技巧的追求。骈文发展中摆脱散文

发展中重功利文学思想传统的,转向形式的、

技巧的探讨于追求的倾向,却是表现出来了。

可以说,散文发展中的文学思想的转变从此开

始。从此,这一思想倾向就迅速发展下去,和

诗歌发展中正在逐步出现的重感情、重文采、

重声律的倾向合为一体,开始了后人所称的文

学的自觉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