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三单元第3课喜悦与收获教学设计

最新第三单元第3课喜悦与收获教学设计
最新第三单元第3课喜悦与收获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富有活力的运动会

1

2

第三课喜悦与收获

3

课题:喜悦与收获

4

课型:欣赏·评述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年级:初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

7

8

一、教学目标

9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运动会比赛场景和颁奖活动图片的欣赏,让学生10

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奖杯奖牌的构成及其设计理念。

11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动会主题中的优秀奖牌、奖杯作品赏析,让学生

了解奖牌、奖杯的创意设计和制作工艺,初步养成创意设计和制作技术意识。

12

13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践制作以及,了解工艺设计制作的基本14

方法和要求,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团体协作的意识,增强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

15

16

1、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认识奖牌、奖杯的设计构成、设计理念以17

及所传达出来的设计精神。

2、教学难点:通过教师评述,学生探究,理解设计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18

19

并通过一定的手法将其进行表现。

20

三、教学方法

21

本课教学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22

通过播放各大体育赛事的颁奖过程,让学生直观体验奖牌、奖杯之于比赛的意23

义。并通过北京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等重大体育赛事的奖牌、奖杯设计创意24

和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设计创意在主题运动比赛中的实际应用,理解运动文25

化的精神,认识奖牌、奖杯的设计制作方法;然后结合校园运动会,挖掘校园26

文化和学校运动会的精神内涵,寻找和设计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艺术元素,描

述自己的创意思路;并在教学的最后阶段,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能利用

27

28

周围的废旧材料让学生有意识地为校园运动会设计并制作一枚奖牌或奖杯,培29

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0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领、赏析、描述、实践等活动,让学生31

体验到设计和制作的乐趣,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32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文字及其材料,图片ppt多媒体课件

33

34

2、学生准备: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运动会奖牌获奖杯的资料,卡纸、废置将35

状物、彩笔、胶带等工具材料。

五、教学过程

36

37

(一)课前准备

38

安排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了解教材中所涉及的39

设计作品及其设计理念等。

40

(二)导入教学

41

1、播放中国网球运动员李娜获奖视频,分享李娜获奖的瞬间。

2、请同学们尝试着描述得奖时的心情、状态,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同时PPT

42

43

展示奥斯卡及金熊奖。

44

(学生描述,教师鼓励)

45

揭示课题《喜悦与收获》(板书)

46

(三)新课教学

47

1、播放世界杯总决赛获奖片段,并展示大力神杯的奖杯形象。

48

提问:大力神杯由哪几部分组成,有什么样的造型特点?

49

学生回答。

50

教师小结:由杯身和杯座组成(同时展示百花奖、金鸡奖、奥斯卡奖杯设

计)。

51

52

从基座上延伸出的几条曲线呈螺旋状向上伸展,一直连接到顶部的地球造53

型。作为雕像主体的两名运动员的形态设计充分展现那令人激动万分的胜利瞬54

55

2、图片展示北京奥运会奖牌。

56

提问:奖牌由哪几部分构成?北京奥运会奖牌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

学生回答。

57

58

教师小结:

59

奖牌一般由绶带和牌面两部分构成。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北京奥运会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

60

61

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北京奥运会奖牌中国特色浓厚,和谐地62

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崇高的荣誉和礼赞。

63

3、欣赏历届奥运会的奖牌,了解奖牌的设计思路。

64

提问:为什么历届奥运会奖牌的造型设计各不相同?

65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

66

67

奖牌的设计与国家、民族、地域有着一定的关系,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68

(四)实践设计并展示

69

1、以小组为单位,为我们的校园运动会设计奖牌和奖杯,并说明设计意图。

70

2、可将第一课“凝练的视觉符号”的优秀运动会标志作为奖牌的正面主题71

图形,将第二课“亲切的使者”学习活动中设计的优秀运动会吉祥物形象作为72

奖牌的背面主体图形。

73

3、选择适合的材料制作并进行相应的造型装饰和美化。

74

4、奖牌。奖杯制作大小以方便装饰为宜,并不拘于其标准规格。

5、装饰美化可采用绘制、粘贴等表现手法。

75

76

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教师评价,生生互评。

77

(五)知识拓展与延伸

78

在课后按照奖杯奖牌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橡皮泥、卡纸、颜料等79

材料将设计方案用实物进行呈现。

80

(六)教学总结

奖杯奖牌代表着喜悦与收获,更代表着新的征程,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

81

82

我想同学们既了解到了如何去设计一件奖牌、一座奖杯,我更期待同学们用积83

极热情的心态去探索那些未知的世界。

六、教学反思

84

85

本课教学知识点较少,教材以图片展示为主,学生提前阅读形成视觉上的86

直观感受。

87

通过视频导入到课程内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88

控制课堂节奏,此阶段继续引导学生对此类设计的兴趣。

89

案例展示,强化视觉的直观性。

学生相互讨论,提升参与感,师生互动,以探究方式推进课堂教学。

90

91

通过对奖牌设计多样性原因的探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92

通过课堂练习加强对奖杯奖牌设计的理解,教师对每组的展示与回答进行93

评价并鼓励,同时要求学生继续完善设计作品。

94

强化设计思维,并通过动手操作将设计想法进行实物表现,增加趣味性和95

爱劳动的行为习惯。

96

鼓励作业效果及课堂表现,总结下课。

97

七、板书设计

98

3、喜悦与收获

神杯:杯身、杯座99

100

奖牌:绶带、牌面

热门-《收获的季节》教案

《收获的季节》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内容,重在观察、表现秋天。“万美之中秋为最”。秋天是多彩的,各种缤纷的色彩带给人不同的视觉及心理感受。教材通过各种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向学生展示了秋天多姿多彩的美丽。 教材选择中国当代画家的作品为主,版画有李焕民、张祯麒、周胜华的作品,油画有赵以雄的作品,国画有张辛稼、萧金钟、黄独峰等的作品。还有许多秋天美丽的自然景物的摄影作品。这些图片为学生观察、感受秋天提供了很好的视觉资源,使学生从多角度感受秋天。特别是从自然、生活等角度引导学生感受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本课设计2课时,分别是纯绘画和剪贴画。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秋天植物的生长规律以及色彩的特点,创作一幅“收获的季节“。并运用秋天大自然所特有的植物树叶、树皮、种子等材料进行造型表现,学习综合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主体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其认知水平,动手能力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强一些,思想活跃,想法甚至会异想天开,但未必不好,能够有自我约束的能力,纪律方面相对好管理,但是还是会有个别学生(尤其

是男孩子)比较难管。另外本课中涉及的斑斓色彩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现在的学生很少能够真正接近自然,对于田野中的劳作都很少了解,《收获的季节》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的同时感受辛勤劳作的后收获成果的不容易。 三、设计思路 据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课教学从收获的季节――秋天入手,用名家名作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和收获劳动果实的喜悦。同时让学生畅谈对收获的季节的认识,而秋天的色彩能够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心理情感。此外通过秋天所特有的植物树叶、树皮、种子等材料进行造型表现,培养学生创新创作能力。一切围绕《美术课程标准》的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开展设计,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并根据学生需要和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四、教学目标 结合“综合?探索”领域的要求――融“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为一体,并构建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的联系,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欣赏表现秋天的美术作品,了解多样 的美术表现形式 2.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来表达自己 对秋天的认识,提高绘画表现和动手制作能力。

第三课 《喜悦与收获》教学设计

第三课《喜悦与收获》教学设计 兰考县考城镇第一初中陈大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运动会比赛场景和颁奖活动图片的欣赏,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了解奖杯奖牌的构成及其设计理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动会主题中的优秀奖牌、奖杯作品赏析,让学生了解奖牌、奖杯的创意设计和制作工艺,初步养成创意设计和制作技术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践制作,了解工艺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培养学生严谨、耐心、协作的意识,增强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认识奖牌、奖杯的设计构成、设计理念以及所传达出来的设计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教师评述,学生探究,理解设计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并通过一定的手法将其进行表现。 三、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播放各大体育赛事的颁奖过程,让学生直观体验奖牌、奖杯之于比赛的意义。并通过北京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等重大体育赛事的奖牌、奖杯设计创意和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设计创意在主题运动比赛中的实际应用,理解运动文化的精神,认识奖牌、奖杯的设计制作方法;然后结合校园运动会,挖掘校园文化和学校运动会的精神内涵,寻找和设计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艺术元素,描述自己的创意思路;并在教学的最后阶段,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能利用周围的废旧材料让学生有意识地为校园运动会设计并制作一枚奖牌或奖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领、赏析、描述、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设计和制作的乐趣,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喜悦与收获》 年级 七年级 下册 执教 周品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1.课前准备 安排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了解教材中所涉及的设计作品及其设计理念等; 本课教学知识点较少,教材以图片展示为主,学生提前阅读形成视觉上的直观感受。2.教学导入 播放中国网球运动员李娜获奖视频,分享李娜获奖的瞬间。 请同学们尝试着描述得奖时的心情、状态,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同时PPT展示奥斯卡及金熊奖。(学生描述,教师鼓励)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含单元备课)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含单元备课) 三测量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了一些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以后学习测量长度、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比较丰富,这就为分米和千米以及吨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能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活动,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这些都为进一步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5.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 细测量的好习惯。 教学建议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两大特点:一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注意灵活

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组织学生测量硬币、教材的厚度,测量课桌的长、宽;利用多媒体显示公路路标,距离是1千米的两地,质量是1吨的物体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 2.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 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是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让学生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1吨的质量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清、感受深,而“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又比较强,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尽量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凭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对1毫米、1分米、1千米和1吨进行充分的感知,形成正确的表象。 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估测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也是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所以教师要注意结合这部分内容,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组织学生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使之逐步养成估测的习惯,达到提高学生估测能力的目的。 课时安排 1 毫米的认识...................................................... 1课时 2 分米的认识...................................................... 1课时 3 千米的认识...................................................... 1课时 4 米与千米的单位换算.............................................. 1课时 5 吨的认识........................................................ 1课时 6 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 1课时 1 毫米的认识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毫米的认识。(教材第21、第22页)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收获的秋天》

幼儿园新课程标准教材 教学设计(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教育 / 幼儿园活动设计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小班主题活动《收获的秋天》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教案中的内容,提升自我能力、提升个人素质、提升德智体美劳等作用,本幼儿教育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主题说明: 根据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要有效地将儿童的发展纳入社会发展需要,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在设计组织主题活动时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从中寻找制定主题网络的线索和依据。秋天丰富而多彩,她是个丰收的季节,是个充满喜悦的季节,是个处处都蕴涵着教育契机的季节。 随着天气的变化,逐渐进入了秋季。气温的下降和树叶的飘落将秋季的季节特征显现了出来,而这些变化非常易于引起孩子们的兴趣。秋天到了,幼儿身边的环境发生了很多细微的变化,幼儿的生活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在这个主题活动里,我们将和孩子们一起关注这些变化。 主题目标: 1、引导小朋友认识秋天的天气特征,对比秋天的衣服和夏天的有什么不同。 2、使小朋友知道秋天树叶会变黄,会从树上飘落。

3、与小朋友一同探索、认识秋天可以吃到的水果。 飘到地上睡个觉(语言) 活动目标: 1、愿意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念念儿歌,体验与同伴们做游戏的乐趣。 2、知道秋天到了,树叶会慢慢地飘落。 活动准备:大树和落叶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老师出示大树,和宝宝一起欣赏树叶飘落的情景。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是夏天还是秋天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师:秋天到了,我们小朋友有了变化,要穿很多衣服。树上的叶子也有了变化了,一起来看看树叶宝宝有了什么样子的变化呢? 出示大树,撒落叶 师:你刚刚看到离开树妈妈的树叶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飘落的树叶的颜色,可以把落叶拿给幼儿欣赏)引导幼儿说出落叶颜色是黄色。 师:树叶宝宝怎么了?(掉下来了)

互帮互助收获快乐教案

互帮互助,收获快乐 设计理念: 一年级的学生在集体学习、生活的时间短,不懂的怎么互相帮助,不会与人合作。针对这一现象,教师有责任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指导他们学会关心别人,学会辨别什么事真正的帮助,怎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提供利索能及的帮助,体会互相帮助的好处,感受在互帮互助的集体中生活、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伙伴,感受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幸福体验,培养他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教学目标: 1.学会关心别人,会辨别什么是真正的帮助,能用正确、恰当的方式去主动关心他人,能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提供利索能及的帮助。 2.了解并体会互帮互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思想意识。 3.感受在互帮互助的集体中生活、学习的快乐,培养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能用正确、恰当的方式去主动关心他人,能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提供利索能及的帮助。 教学难点:感受在互帮互助中生活、学习的快乐,培养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课前准备: 1.“互帮互助”小故事。 2.调查身边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主题 1.出示照片,请当事人复述事情经过。 2.教师随机采访:当时你们没说什么吗?你为什么说谢谢?为什么笑了? 3.学生交流感受:同学们,现在你知道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了吧?你想说点什么?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帮助别人会让别人快乐,自己也会收获快乐) 4.揭示课题《互帮互助,收获快乐》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最常见的互帮互助小事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就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同时,感受到帮助别人或得到帮助能够收获快乐,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体会互帮互助的好处 1.读案例,有体会: (1)阅读《小刺猬和小山羊》。 (2)讨论:小刺猬是怎样吃到苹果的呢? (3)说说对互相帮助的理解。 (4)小结:有很多事情,大家互相帮助,才能做得更好,帮助别人会获得一份真正的友谊。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体会,帮助别人会获得一份真正的友谊) 2.看视频,有思考: (1)大胆设想:如果姐姐没有帮助弟弟会怎么样? (2)说说对互相帮助的理解。 (3)小结:你帮助了他人,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帮助你,甚至是在生命遭遇危险的时候,互相帮助能拯救生命。

小学《收获的季节》教学设计方案及反思

小学《收获的季节》教学设计方案及反思 小学《收获的季节》教学设计方案及反思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篇课文是本单元最后一个主题活动,丁丁和伯父从家乡出发,游览首都北京、长城、人民英雄纪念碑之后,从北京返回家乡。从北方到南方,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变化,预示着秋季在南北方的显著不同。本主题活动通过认识南北方秋天的差异,找寻南国秋景,收获秋天等环节,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探究自然、了解秋天生活、认识秋天的劳动和收获。主要体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了解季节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亲近大自然,喜欢在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对大自然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等内容。 根据教材内容,这课书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设计为:美丽的秋天,第二课时设计为:秋天的果实。我的教学设计是第二课时,在教学中,让孩子们将自己了解的、收集的秋天的果实带进课堂,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欣赏。这样的设计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触及学生的真情实感,有利于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生活,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学会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资料和知识的能力,并能借助多媒体和网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秋天的果实,探究果实的形状和颜色。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常识。 3、懂得如何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收集信息、交流信息、分享信息。 4、培养学生文明交往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欣赏秋天的美,体验秋天带来的快乐。 2、感受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尊重付出劳动的人。 3、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科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班学生大部分是南方人,没有感受过北方秋天的气候,所以学生只能通过图片和收集到的资料去理解。虽然有些学生是北方人,但他(她)们也没有真正体验到秋季(正在上学)的气候。而学生对南国秋景非常清楚,能真正感受到秋天是一个美丽而丰收的季节。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的思维处在表象、直观阶段。喜欢在玩中学、乐中学。因此在本课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动手、亲身体验等多种形式,了解秋天的自然现象、秋天的收获情况,感受秋天收获的喜悦和快乐,感受大自然的美,对大自然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针对低年级儿童年龄特征,这节课主要采用观察法、实物展示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三单元第3课喜悦与收获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富有活力的运动会 第三课喜悦与收获 课题:喜悦与收获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教师:谢玲玲 年级:初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运动会比赛场景和颁奖活动图片的欣赏,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奖杯奖牌的构成及其设计理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动会主题中的优秀奖牌、奖杯作品赏析,让学生了解奖牌、奖杯的创意设计和制作工艺,初步养成创意设计和制作技术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践制作以及,了解工艺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团体协作的意识,增强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认识奖牌、奖杯的设计构成、设计理念以及所传达出来的设计精神。 2、教学难点:通过教师评述,学生探究,理解设计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并通过一定的手法将其进行表现。 三、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播放各大体育赛事的颁奖过程,让学生直观体验奖牌、奖杯之于比赛的意义。并通过北京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等重大体育赛事的奖牌、奖杯设计创意和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设计创意在主题运动比赛中的实际应用,理解运动文化的精神,认识奖牌、奖杯的设计制作方法;然后结合校园运动会,挖掘校园文化和学校运动会的精神内涵,寻找和设计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艺术元素,描述自己的创意思路;并在教学的最后阶段,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能利用周围的废旧材料让学生有意识地为校园运动会设计并制作一枚奖牌或奖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领、赏析、描述、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设计和制作的乐趣,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文字及其材料,图片ppt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运动会奖牌获奖杯的资料,卡纸、废置将状物、彩笔、胶带等工具材料。 五、教学过程

【K12学习】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喜悦与收获》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喜悦与 收获》教学设计 名师公开课《喜悦与收获》教学设计 湖南长沙麓山实验国际学校周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运动会比赛场景和颁奖活动图片的欣赏,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了解奖杯奖牌的构成及其设计理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动会主题中的优秀奖牌、奖杯作品赏析,让学生了解奖牌、奖杯的创意设计和制作工艺,初步养成创意设计和制作技术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践制作,了解工艺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培养学生严谨、耐心、协作的意识,增强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认识奖牌、奖杯的设计构成、设计理念以及所传达出来的设计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教师评述,学生探究,理解设计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并通过一定的手法将其进行表现。 三、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在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播放各大体育赛事的颁奖过程,让学生直观体验奖牌、奖杯之于比赛的意义。并通过北京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等重大体育赛事的奖牌、奖杯设计创意和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设计创意在主题运动比赛中的实际应用,理解运动文化的精神,认识奖牌、奖杯的设计制作方法;然后结合校园运动会,挖掘校园文化和学校运动会的精神内涵,寻找和设计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艺术元素,描述自己的创意思路;并在教学的最后阶段,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能利用周围的废旧材料让学生有意识地为校园运动会设计并制作一枚奖牌或奖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领、赏析、描述、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设计和制作的乐趣,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二年级秋天的收获教案

《秋天的收获》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身边常见的秋天的收获物,了解这些常见的收获物的特征,并能用不同的标准正确分类。 2、体验丰收的喜悦,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 3、能积极参与课堂,会与人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重点:掌握一些常见的秋天的收获的特征,能用不同的标准为这些收获物分类 学习难点:会分辨哪些是秋天的收获物。 学习过程: 一、交流分享秋天的收获物,认识秋天的收获物,了解收获物的特征! 教师:同学们,你们收集到秋天的收获物了吗? 那好,既然同学们带了这么多的收获物,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的丰收会! 1、学生先小组内展示分享自己带来的收获物。 2、集体交流分享! 分享的内容:(教师大屏幕出示) 从收获物的颜色、形状、味道、用途等方面进行交流! 3、认识更多的秋天的收获物 教师出示课件(从秋天的水果、干果、蔬菜、粮食、水产五个方面来展示。)

二、巩固练习 游戏《猜猜看》。 如果把眼睛蒙上,用什么办法可以猜出秋天的收获物呢? 闻、摸、尝等方法。 1、先指名到前面来猜,集体订正。 2、学生小组内玩猜猜看的游戏,每人一次。 三、分类游戏 教师:同学们,如果为这些秋天的收获物分一分类的话,都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划分呢?(分类标准有:从颜色、味道、形状、大小、软硬、属于哪种果实等来分类。) 1、学生小组内分类 2、集体交流分类方法。 四、当堂训练 1、找错 课件出示秋天的大礼包,里面有各种秋天的收获物,找出不是的。 2、智慧大冒险 课件出示:第一步说出一个秋天的水产品、第二说出两种秋天的干果、第三说出三种秋天的水果、第四说出四种秋天的蔬菜、第五说出五种秋天的粮食。 3、猜谜语 壳儿硬,壳儿脆,四个姐妹隔墙睡,从小到大背靠背,盖的一床疙瘩被。——核桃

一年级上册1秋天教学设计

1《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中的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6个生字。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阅读方法。 3.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能读熟、读懂本文,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秋天的美,能够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树叶、生字卡片。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了,是秋季!你感到什么变化了吗?(生说) 师:对啊!秋姑娘带着一身清凉走来了,她将替我们赶走夏的燥热,迎来一个收获的季节。那谁能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生说) 2.开课:呀!真美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看看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把秋天的美表达出来的。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请伸出你的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来书空,齐读课题:秋天。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教师示范读,生听准读音。 2.认识自然段。 师:一篇课文往往是由几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是一种段的表现形式,在第1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也就是两个字的位置,这样的段就叫做自然段。 3.自由读,圈画生字。 现在我们找找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然后再按照自然段读一读,把课后要求我们会认和会写的生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4.检查生字词 (1)读带拼音的字。 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相信大家已经都认识他们了,现在它们跳到屏幕上了,大家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自己练习读、指名读) (2)读去拼音的字。 摘掉拼音帽子,你还认识它们吗?(开火车读) (3)读带拼音的词。 生字宝宝找到了好朋友,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么?(游戏)(4)读去拼音的词。 现在拼音宝宝和它们的词语朋友分手了,请你再读一读。(齐读) 1

《喜悦与收获》教案

《喜悦与收获》教案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欣赏·评述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运动会比赛情景和颁奖活动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理解“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运动的竞赛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动主题中的优秀奖牌、奖杯作品赏析,让学生了解奖牌、奖杯的创意设计与制作工艺,培养初步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技术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制作,了解工艺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培养学生严谨、耐心、工整、精细的制作态度。 【教学重点】 欣赏奖牌、奖杯、学习并了解奖牌奖杯的文化内涵、形状、材质、图案、挂绳等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奖牌、奖杯会设计并制作奖牌、奖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及其艺术创意文字资料,世界杯足球赛“大力神”奖杯图片及其艺术创意文字资料,学校校园文化相关图文资料,学校运动会相关图文资料,有关设计方案案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奖牌的由来》,了解奖牌的由来,感受胜利的喜悦。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互动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出课堂重点。) 二、新课讲授 (一)教授讲解奖牌、奖杯的设计思路,了解奖牌、奖杯造型特点。 1.引导学生谈一谈如果自己得奖了会有什么样的心情、状态,自己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2.欣赏奥运会奖牌《奥运会奖牌设计》。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提问: (1)北京奥运会奖牌的设计思路。 (2)奖杯与奖牌的设计理念。

学生:与国家、民族、地域有着一定的关系…… 3.认识奖杯:出示奖杯的图片(奥运会、电影节、金球奖等等。) 世界杯足球赛中颁发给冠军的大力神杯以及电影界里的奥斯卡小金人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奖杯,被视为这个领域里的最高荣誉象征。由于奖杯多为杯状,也因此而得名,但也有些其他的奖励品不是采用杯状的,它们可能采用盘状、人像、雕塑或其他的形状(分类介绍)。 了解各种奖杯的造型特点,了解奖牌、奖杯文化内涵。 奖牌奖杯形状、材质、图案、挂绳等设计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解奖牌、奖杯的形状特点,学生突破教学重点。) (二)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1.以小组为单位,为学校运动会设计一款有特色的奖杯,并说明设计意图。 2.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设计制作,教师指导,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三、课堂小结 (一)展评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制作的奖牌、奖杯作品。 1.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业最有创意?能够代表运动会的奖杯出现在颁奖台上。 2.给作业不够理想的小组提出建议。 (二)拓展知识 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整理出例如:大力神杯、温网等知名奖杯的设计思路,深入了解奖杯设计。 播放视频《成功背后的汗水与努力》,了解荣誉背后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展评学生作品,教师点评,肯定学生创意,鼓励学生课后大胆设计制作。)

中班秋天的收获教案

中班秋天的收获教案 覃琼业 一、教学目标: 1、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2、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3、通过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 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三、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资料调查秋天收获些什么;搜集一些关于爱惜粮食的诗歌或谚语;准备一些秋季的果实。 2、老师准备:一些秋季的果实。 五、教学过程: 一)、分享收获的喜悦。

1、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姐姐带着礼物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知不知道她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礼物?⑴分小组讨论后,选派代表发言。⑵谁能说一说这些东西的大小、形状。说对了老师奖励一个让他品尝。 2、师:刚才你们品尝的食物好吃吗?这些都是秋季收获的果实。秋季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二)、认识秋天的果实 1、问: 师:你看到了哪些秋天的果实? 师:你知道秋天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吗?老师告诉你们,还有:苹果、柿子、荔枝、芒果、枣子、菠萝、石榴、蜜柚等。有些果实我们这里没有,是从外地运来的。如:苹果、芒果、菠萝等。你有没有亲自采摘过这些果实?讲一讲自己知道的秋天的果实和采摘的喜悦。 师:没采摘过的同学,以后有机会也让爸爸、妈妈带你去采摘,感受一下秋天收获的喜悦。 2、辨析 师:刚才同学们还说到了一些不是秋天收获的果实,我们一起来分辨一下在下面这些果实中,哪些不是在秋季成熟的果实。 3、师出示:西瓜、桃子、春笋、荔枝、苹果、栗子、核桃、柚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和生活中的观察,了解秋天的特点。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2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小,认知能力不强,所以通过本节课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了解秋天的特征,等的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加热爱生活。 3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导入 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那么现在是什么季节?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秋天那美丽的景色。 (板书课题)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活动2【讲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看音节,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画生字。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学生标序号) 按自然段再来读一读,把课后我们要认识的、要会写的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3、读带拼音词语。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相信大家都认识他们了吧?现在它们来到屏幕上了。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自己练习读一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4、现在拼音宝宝和它们的词语朋友分手了,请你再读一读。(指名读,同桌互查) 5、摘掉拼音帽子,你还认识他们吗?(指名读) 6、下面,让我们把生字送回课文中,自由读一读,看谁能把课文读的更通顺,更流利。 活动3【活动】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老师请三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谁来读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 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那么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呢? (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田野)板书 2、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如果换成“天气冷了”行不行?为什么?你试着填上合适的词。“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理解“一片片”叠词的使用。 读的时候语速慢些。叶子是慢慢从树上“落”下来,读的时候也的慢点。 3、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抬头看看外面的蓝天,没有那么多云,看起来真的是又蓝又高。那么……那么……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秋天,大雁要飞到南方去--过冬,大雁是怎么飞的呢?“一会儿……一会儿……”在很短的时间里做不同的事情,所以读的时候语速要快点。(指导读) 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也说一句话吗?师生合作读。 4、秋天的天空是又蓝又高。那么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呢?第三自然段。 “田野里,棉花白了,高粱红了,稻子黄了,丰收的季节到了。” 在这段里,老师发现了好多表示颜色的词,你找到了吗?用笔圈起来。这些词在读得时候可以读得重一点,庄稼成熟了,丰收的季节到了。你高不高兴啊?那就读出喜悦的心情吧! (看图背诵) 秋天到了,我们身边的事物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你发现了吗? 5、秋天是这么美丽,充满了收获的喜悦,让我们美美的把课文完整的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借助板书,引导背诵) 活动4【活动】四、总结全文。 你喜欢秋天吗?看到这么美丽的秋天的景色你想说点什么?这个星期天,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秋天的美丽,你们说好吗? 活动5【作业】五、作业 小练笔:写一写美丽的夏天

喜悦与收获说课稿

喜悦与收获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实验中学白莉,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取自人教版2012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第三单元第三课《喜悦与收获》。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材内容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对教材的分析我主要从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和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 1、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喜悦与收获》一课在教参上把它界定于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的“欣赏.评述”领域,但是我觉得的如果把它延展开的话,它更接近于“设计.应用”的范畴。作为《富有活力的运动会》主题单元的第三课,是对前面运动会主题视觉元素内容的延展和拓展。 2、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经过一个半学期的练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虽然只是“蜻蜓点水”,但是我认为本课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依据教材内容的分析,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方法。 二、教学目标与方法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运动会比赛场景和颁奖活动图片的欣赏,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了解奖杯奖牌的构成及其设计理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动会主题中的优秀奖牌、奖杯作品赏析,让学生了解奖牌、奖杯的创意设计和制作工艺,初步养成创意设计和制作技术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践制作,了解工艺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培养学生严谨、耐心、协作的意识,增强荣誉感。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认识奖牌、奖杯的设计构成、设计理念以及所传达出来的设计精神。 依据:让学生了解艺术创意设计在奖杯与奖牌中的应用,认识奖牌奖杯设计制作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教师评述,学生探究,理解设计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并通过一定的手法将其进行表现。 依据:多数学生设计思维匮乏,表现方式单一,所以在此设置为难点的突破。 为了解决重点、难点,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3、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赏析,描述,创意,实践,作品展示与多种评价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设计制作运动会奖杯,参与此项活动的乐趣和收获。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设计出更好的招贴画,我对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1.课前预习熟悉内容 本课教学知识点较少,教材以图片展示为主,学生提前阅读形成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一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1)

《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中的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6个生字。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阅读方法。 3.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能读熟、读懂本文,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秋天的美,能够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树叶、生字卡片。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了,是秋季!你感到什么变化了吗?(生说)师:对啊!秋姑娘带着一身清凉走来了,她将替我们赶走夏的燥热,迎来一个收获的季节。那谁能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生说) 2.开课:呀!真美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看看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把秋天的美表达出来的。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请伸出你的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来书空,齐读课题:秋天。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教师示范读,生听准读音。 2.认识自然段。 师:一篇课文往往是由几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是一种段的表现形式,在第1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也就是两个字的位置,这样的段就叫做自然段。 3.自由读,圈画生字。 现在我们找找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然后再按照自然段读一读,把课后要求我们会认和会写的生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4.检查生字词 (1)读带拼音的字。 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相信大家已经都认识他们了,现在它们跳到屏幕上了,大家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自己练习读、指名读) (2)读去拼音的字。 摘掉拼音帽子,你还认识它们吗?(开火车读)

《收获的季节》教学设计

收获的季节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 生:知道,有四个季节(春、夏、季、冬) 师:那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 生:我最喜欢春天。 我最喜欢夏天。 我最喜欢秋天。 我最喜欢冬天。 师:哦,看来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季节,那你们想知道老师喜欢什么季节吗? 生:想。 师:老师最喜欢的是秋天,(板书:秋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秋天玩一下好吗? 生:好! 师:但是玩之前,为了小朋友们的身体健康,穿衣服是很重要的,那你们觉得秋天该怎样穿衣服好呢? 生:穿长袖衣服或两三件衣服。 师:为什么要这样穿呀?穿短袖不行吗? 生:不行,因为秋天天气比较凉,穿短袖衣服容易感冒。 师:小朋友,真棒!是呀!秋天天气转凉,(板书:天气转凉),我们一定要注意多穿件衣服,以免着凉感冒。那现在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现在老师先带你们去北京香山去玩一下,看看北方的秋天是怎样的。(出示课件:北京香山风景图) 师:刚才老师听到小朋友们边看边不停地发出赞叹声,你们觉得北京香山好玩吗? 生:好玩。 师:那你们来说一说好在哪儿? 生:北京香山风景非常美! 师:是呀,北方的秋天真美呀!可是你们不知道,大雁们却不喜欢待在北方,它们一到了秋天就会飞回我们南方,请看,(出示课件:大雁南飞图)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北方的秋天比南方秋天的冷。 师:你懂的知识可真多!北方的秋天虽然很美,可是比我们南方冷多了,大雁们不喜欢冷的地方,因为就像人怕冷一样,有些鸟儿也怕过冬,特别是北方的寒冷。它们一到了秋季就飞往南方,到了第二年春天又飞回北方,这种随季节变化而迁徒、变更栖居地的鸟类,叫候鸟。所以大雁是什么鸟呀? 生:是候鸟。 师:刚才我们去北方的秋天玩了一下,现在我去我们南方的秋天玩一下好吗? 生:好! 师:课前老师曾布置小朋友们去找秋天,你们找到秋天了吗?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喜悦与收获》说课稿

3.《喜悦与收获》说课稿 一、说教材 《喜悦与收获》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的第三单元的第三课,属于美术课程中的“欣赏.评述”领域,作为《富有活力的运动会》主题单元的第三课,是对前面运动会主题视觉元素内容的延展和拓展。 二、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经过一个半学期的练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虽然只是“蜻蜓点水”,但是我认为本课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依据教材内容的分析,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与方法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运动会比赛场景和颁奖活动图片的欣赏,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了解奖杯奖牌的构成及其设计理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动会主题中的优秀奖牌、奖杯作品赏析,让学生了解奖牌、奖杯的创意设计和制作工艺,初步养成创意设计和制作技术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践制作,了解工艺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培养学生严谨、耐心、协作的意识,增强荣誉感。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认识奖牌、奖杯的设计构成、设计理念以及所传达出来的设计精神。 依据:让学生了解艺术创意设计在奖杯与奖牌中的应用,认识奖牌奖杯设计制作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教师评述,学生探究,理解设计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并通过一定的手法将其进行表现。 依据:多数学生设计思维匮乏,表现方式单一,所以在此设置为难点的突破。 为了解决重点、难点,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3、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赏析,描述,创意,实践,作品展示与多种评价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设计制作运动会奖杯,参与此项活动的乐趣和收获。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设计出更好的招贴画,我对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四、说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熟悉内容 本课教学知识点较少,教材以图片展示为主,学生提前阅读形成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采取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播放各种获奖者的状态让学生描述感受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引导学生进入第二个环节。 3.初步认识、了解奖牌奖杯 在此环节我主要解决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奖牌的构成及设计理念,第二个部分是奖杯的构成及它的设计理念,这里可以穿插入它的历史和制作材质,第三个部分是手工奖杯的制作过称。其中奖杯的组成元素及设计理念作为重点突出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

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寓言故事,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产生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寓言故事的良好习惯。 3.扩充阅读空间广泛阅读,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产生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寓言故事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论寓言,激发情感 1.引发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最近读了什么寓言故事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快来给老师讲一讲。 学生代表讲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 2.小结过渡:从同学们津津乐道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读寓言故事书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所以,我们要多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

让课外阅读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 (课件出示1)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板书:小故事大道理) 二、阅读寓言,交流道理 1.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刻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寓言故事大全——《中国古代寓言大全》吧!(板书:《中国古代寓言大全》) 2.翻开《中国古代寓言》,我们会读到许多既可笑又发人深省的故事。让我们来读读下面的故事。(课件出示) 有一个人到别人家里做客,看到他家灶上的烟囱砌得很直,旁边还堆着许多柴草。客人劝告主人:“你要把那个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会失火的!”主人装作没有听见。 过了几天,这家果然失火了,街坊邻居一起帮忙,终于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设宴,答谢街坊邻居,唯独没有邀请那位曾经提醒过的客人。假如这位主人早听了那位客人的建议,他家的房子根本不会失火,也就不必破费请客了。 3.这则寓言的题目你知道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小组读文,讨论交流寓意。 这则寓言的题目是《曲突徙薪》,告诉我们: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消除产生事故的因素。(板书:《曲突徙薪》) 三、图文结合,阅读交流 (一)交流《伊索寓言》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 读的乐趣。“兴趣是的老师。”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升 阅读水平的保证。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 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另外,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感受秋天的美,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 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直至熟读成诵。低年级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本设计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多种方法学习独立识字,掌握汉字的基 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2.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3.大雁图片。(教师) 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能够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表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 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 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 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 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解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 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能够协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 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理解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