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问题教案

工程问题教案
工程问题教案

工程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假设法”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分数工程应用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知道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掌握工程问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景引入

师:今天,我们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先让我们看一个修路队修路的情况。出示:有一个修路队修路的情况:

(1)修一条300米的公路,甲队修10周完成,平均每周修多少米?

(2)修一条300米的公路,甲队每周修30米,多少周能完成?

师:默读题目,并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指名口答,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式的?根据回答,教师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追问:要求工作时间,需要知道什么?(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

图片引入:为了建设新农村,各地都在进行乡村公路的建设。王庄村也准备新修一条公路。现在有2个工程队准备应聘参加这条公路的建设。(出示课件)他们单独修完这条公路所用的时间是甲队10周完成,乙队要15周完成。

师:如果让你选择工程队,你怎样选择?还可以怎么选择?

学生可能会回答,甲,也可能选择乙,合修。(对学生的选择作追问,为什么选择甲)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入:为了加快工程进度,王庒村选择了两队合作的方式进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分析题目信息:

王庄村要修一条公路,甲队10周完成,乙队15周完成。如果两队同时从公路两端修,几周可以完成?

师:(观察题目,要求合修的时间,需要知道什么?(教师指着数量关系

生:需要知道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

师:可这里工作总量,也就是公路全长并没有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怎么解决?

预设:如果学生说单位1,教师肯定他的想法,

师:还可以假设公路全长是多少?(预设:如果单位不太合适,说明修公路,这里用千米更好一些。)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00米,150米,60米,30米,1等。

师:现在,你们假设了这么多数据。那好,就用你选择一个公路的全长试一试解决这道题吧。

2、辨析各种解法。

(1)学生用假设法解决,老师巡视,发现学生的各种方法,并抽不同假设的同学板书自己的方法。

(2)小组交流: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方法,看看其他同学的方法能给你什么启示?(3)全班展示并评价各种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预设:A:假设全长300米,300÷(300÷15+300÷10)=6(周)

B:假设全长150米,150÷(150÷15+150÷10)=6(周)

C:假设全长60米60÷(60÷15+60÷10)=6(周

D:假设全长为单位1,1÷(1/15+1/10)=6周

师:黑板上有是几个同学的解法,我们来听听他们解决的思路是什么。

对于假设具体的数据的解法,重点分析第一种,让学生说出具体的数量关系。(如果学生说不太清楚,指导说甲队的工效,乙队的工效,怎样求的合修的时间。)师:哪些同学是假设的300米的,假设60米的呢举手看一看

对用分率进行解的方法,老师作重点追问,他的想法跟大家不一样,让他自己说说想法。提问:

这里的1指什么,1/10,1/15指什么,1/10+1/15各代表什么?为何用1÷?请学生结合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的关系说说。(同桌说说这种解法的思路)对有同学用1÷10=1/10,说明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10就能表示出1÷10的关系。今后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直接写1/10。

3、分析工程问题的特点

评价:除了假设300米,60米和单位1的,其他同学你假设的多少,得到的结果又是多少呢?

引发思考: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你们各自假设的公路全长不同,但答案都是6周,为什么呢?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和小组同学进行讨论。

全班交流:你有些什么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一下。

预设:公路全长增加,两个队每天修的米数也在增加,因此,结果都是6周。

运用了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

公路全长与两个队单独修的时间的比是不变的。

如果说因为他们每个队的工效在变化,就追问,工效在变化,但他们所修的公路全长也在变化。

两个队每天修的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没变,(用前面的数据验证这一说法。)

引导小结:他们单独修的时间不变,无论假设公路全长是多少,两个队每天修的始终占全长的1/10和1/15。对这条公路的全长而言,他们每天修路的米数在变化,但他们每天修这条路的几分之几没有变。

比较这几种解法,哪种解法更简便一些?

4、即时练习

象合修一段路的问题,在工作中会经常遇到。大家看

出示:一件工作,甲要4小时完成,乙要时6小完成。如果两人合作,几小时可以完成这件工作?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5、揭示课题

像这样的如:做一项工作、修一条公路这样的做工问题我们把它叫做“工程问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6、小结反思: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解决的工程问题,你觉得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解决?

根据全班的讨论,得出解决工程问题可以用假设法,利用具体的数量关系进行解决,也可利用分数方法进行解决。

三、巩固反馈,同类拓展。

1、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将两道题放在一起)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展示学生用具体数量和用分数方法解决的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特点。根据交流,强调:相遇问题也可根据工程问题的思考方法进行解决。

2、同类拓展。

一批布,可单独做上衣20件,单独做裤子可做30件。如果将上衣和裤子配套做,可做多少套?

(1)(20+30)÷2(2)300÷(300÷20+300÷30)

(3)1÷(1/20+1/30)(4)300÷(1/20+1/30)重点指导错误原因。

学生选择后,说说学生选择的理由。及思路。

老师小结练习情况:数学的许多知识是相通的。就象工程问题的思考方法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其他许多类似的数学问题。

3\提升,补充

1、回到例题。

刚才,我们仔细研究了例题,发现有许多合作的方案。老师出示各种合作方案,学生只列式,不计算。

(1)如果甲,乙两队合作两周,修这条公路的几分之几?

(2)甲,乙两队合作几周,就可以完成这条公路的2/3?

(3)如果丙队30周完成,现在三个队一起合作,几周可以修完这条公路?

,并独立列式不计算,全班展示,反馈。

五、小结

说说今天你的收获?

延伸:今天,我们在工作总量也就是公路全长不知道的情况下,通过假设的公路全长,很好的解决了工程问题,如果,我们假设甲队或乙队的工作效率,得出的时间会不会和我们今天得出的结果一样呢?同学们下来可以试一试,也可以看看书上第90页上的内容。

基础工程教案

Foundation Engineering 基础工程 教案 课程归属:交通学院 教学课时:28学时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教案作者:程国勇 基础工程教案(No. 01)

课题:绪论、线性弹性地基模型、非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地基的柔度矩阵和刚度矩阵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发展方向,说明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掌握三种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及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并了解它们的柔度矩阵。 二、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三种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及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 难点: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的柔度矩阵。 三、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三种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及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及它们的柔度矩阵。 讨论:何谓地基模型。 研究:三种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及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的柔度矩阵。 四、教学过程 1.讲解文克勒地基模型。(15min) 2.讲解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15min) 3.讲解分层地基模型。(10min) 4.讲解非线性弹性地基模型。(20min) 5.讲解地基的柔度矩阵和刚度矩阵的概念。(10min) 6.讲解三种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及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的柔度 矩阵。(20min) 五、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最常用、最简单的线弹性地基模型有哪几种? 基础工程教案(No. 02) 基础工程教案(No. 02)

课题:地基模型概述、地基模型参数的确定、地基模型的选择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不同的地基模型,了解合理的选择地基模型对基础设计的 重要性。 掌握地基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掌握地基模型的选择原则。 二、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地基模型参数的确定,地基模型的选择原则。 难点:握地基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三、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地基模型参数的确定,地基模型的选择原则。 讨论:非线性弹性地基模型的参数及其确定方法。 研究:几种曲线的线性变换及参数确定法。 四、教学过程 1. 概述选择地基模型对基础设计的重要性(10min) 2. 讲解文克勒地基模型中基床系数k的确定。(15min) 3.讲解几种曲线的线性变换及参数确定法(双曲线、指数曲线)。 (15min) 4.举例分析计算参数。(10min) 5.讲解进行地基模型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20min) 6.讲解地基模型的选择原则。(20min) 五、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非线性弹性地基模型的参数及其确定方法? 计算题:计算地基的基床系数。 基础工程教案(No. 03)

压强(教案)

压强 马龙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二)教具 演示用:压力小桌,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2个,细砂、沙槽, 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1个(以上器材两人一组)。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请同学们看投影图,猜一猜两人对雪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下去了,另一个人没有陷下去? 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 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板书课题:第十四章压强第一节压强)。 二、进行新课 1.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三人各画一图(有意识地请能正确画出的同学,以便借此讲解压力的概念)。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可走到学生中去,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2.学生停笔后,先讲评下面学生作图情况,然后评讲黑板上画的图,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请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启发学生回答出: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压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3.教师重复一遍学生的回答(板书: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4.学生分组做课本图压力小桌的实验,并讲述压强的概念。 (1)介绍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要观察的现象。 首先照图甲做,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然后照乙图做,比较与甲图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相同),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最后请同学们回答图下面的图注中提出的问题,并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照图甲那样,放上一个砝码和放上两个砝码,想一想塑料泡沫受到的压力相等吗? 塑料泡沫的受力面积相等吗?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实验后由学生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还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3)讲述压强的概念 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物理学中引入压强的概念(板书:压强)。 讲述: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应取相同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板书这一定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告诉学生,物理上用p表示压强,用F表示压力,用S表示受力面积。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压强公式: (4)讲述压强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米2”,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板书: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又叫帕斯卡)。该单位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帕斯卡是法国科学家,为了纪念他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他的名字作为压强单位的名称。 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学习目的 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 是直接为土木工程实际问题服务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土木工程材料》是研究土木工程用材料结构、性能、标准及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并且研究如何选用和组配复合材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材料内部组成、结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合理选用和组配新型复合材料的能力。 2、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砂石材料、水泥、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其关系;掌握矿质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熟悉石灰、沥青及钢材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技术要求; (3)了解各种外加剂的性能;了解部分新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及发展趋向; (4)了解石灰、水泥凝结硬化原理;沥青混凝土强度理论;集料的级配理论;沥青乳化机理。 (5)了解土木工程中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制品及应用、了解建筑功能材料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 应学完《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力学》、《工程地质》等课程,以便同学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过去学过的知识。它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二、本课程学习和考核的内容 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土木工程材料发展概况,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明确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重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概况。 难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 (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时) 教学内容: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 教学目标:了解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掌握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掌握材料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重点: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难点:材料的物理性质。 (二)天然石料(2学时) 教学内容:岩石的组成与分类、岩石的力学性能与测试方法、常用石料品种

土木工程施工

一.回填的质量保证措施 1.注意回填料标准。除淤泥、粉砂、杂土、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腐植土、过湿土和大于20cm石块外,其他均可回填。但结构的侧、顶板必须采用粘土回填,厚度不小于1.0m。 2.清空基坑内的杂物,并注意排水。顶板防水保护层和地下管线结构达到强度要求后,开始回填基坑。回填前,将基坑内排水、杂物清理干净,符合回填的虚土压实,并经隐检合格后方可回填。 3.确定回填土的参数。各类回填土使用前,分别取样测定,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和压实度等参数。回填土为粘性土和砂质土时,在最佳含水量时填筑,如含水量偏大应翻松、晾干或加干土拌均;如含水量偏低,可洒水湿润,并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重型压实机械碾压。回填料为碎石类土时,回填或碾压前宜洒水湿润。不同类土回填,按土类分层填铺。 4.分层、水平夯实。基坑回填分层、水平夯实;隧道结构两侧水平、对称同时回填;基坑回填标高不一致时,从低处逐层填压。基坑分段回填接茬处,已填土坡挖宽度不小于1m,高度不大于0.5m的台阶。 5.采用合适机械。基坑回填时机械或机具不得碰撞结构以及防水保护层。结构顶板50cm范围内以及管线周围采用人工使用小型机具夯填,夯与夯之间重叠不小于1/3夯底宽度。采用机械碾压时,要薄填、慢行、先轻后重、反复碾压,碾压时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 6.同步检测回填土密度。基坑回填碾压过程中,取样检查回填土密度。机械碾压时,每层填土按基坑长度50m(且不大于1000㎡)取一组;人工夯实时,每层填土按基坑长25m(且不大于500㎡)取一组;取样点不少于6个。 7.注意特殊作业情况下的措施采取。基坑雨季回填时,应集中力量,分段施工,工序紧凑,取、运、填、平、压各环节紧跟作业。雨季施工,雨前要及时压完已填土层并将表面压平后,做成一定坡势。雨中不得填筑非透水性土壤。 8.确认周围场地安全。当地下水位满足要求以及回填土适合回填的时候,要确定周围是否又工地正在施工,不可在危险的情况下进行基坑的回填。 9.注意。基坑不宜冬季回填。如必须施工时,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除按常规施工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每层铺土厚度比常温施工减少20%~25%,并适当增加压实密实度。 b、冻土块填料含量不大于15%,粒径不大于150mm;均匀铺填、逐层压实。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工程设计高程1m范围内不得回填冻土块。 c、基坑回填前,清除回填面上积雪和保温材料。 d、集中力量,分段施工,取、运、填、平、压各工序连续作业。 e、基面压实后立即覆盖保温,必要时可撒盐水。 f、加强测试,严格控制填料含水量。 要注意土的含水量和土的密实系数。控制好。要分层夯实后在回填。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质量检查员培训教案) 一.执行标准和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执行的规范有: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验收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的基本规定 (一)收集相关的地质资料和临近房屋和其他公共设施的调查资料 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均与地下土层接触,地质资料极为重要。基础工程的施工又影响临近房屋和其他公共设施,对这些设施的结构状况的掌握,有利于基础工程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同时又可使这些设施得到保护。以往,由于对地质资料不详或对临近建筑物、公共设施没有充分重视而造成的基础工程质量事故或临近建筑物和设施的破坏事故,履有发生。施工前掌握必要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是有必要的。因此,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的基本规定一章中提出了“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前,必须具备完备的地质勘察资料及工程附近管线、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公共设施的构造情况,必要时应作施工勘察和调查,以确保工程质量及临近建筑的安全。施工勘察要点按本规范附录A执行。 (二)工程实际地质情况的确认 对每项工程而言,建(构)筑物均应进行施工验槽。

在什么情况下应进行专门的施工勘察? 1.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详勘阶段难以查清时; 2.开挖基槽发现土质、土层结构与勘察资料不符时; 3.施工中边坡失稳,需查明原因,进行观察处理时; 4.施工中,地基土受扰动,需查明其性状及工程性质时; 5.为地基处理,需进一步提供勘察资料时; 6.建(构)筑物有特殊要求,或在施工时出现新的岩土工程地质问题时。 (三)工程施工 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专业资质,并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验制度。 (四)工程检测 从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及见证试验的单位必须具备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和计量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检验、检测内容: 1.原材料见证检验;

教案《工程结构》试题及参考答案.doc

《工程结构》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影响有腹筋梁斜截面抗剪能力的主要因素是(D )。 I.剪跨比Ⅱ.混凝土强度 Ⅲ.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Ⅳ.箍筋数量及强度 A.I、Ⅱ、ⅣB.I、Ⅲ、Ⅳ C.I、Ⅱ、ⅢD.I、Ⅱ、Ⅲ、Ⅳ 2.一对称配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两端固定,由于混凝土收缩(未受荷载)(.B)。 A.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钢筋中产生拉应力 B.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钢筋中产生压应力 C.混凝土中产生压应力,钢筋中产生拉应力 D.混凝土中产生压应力,钢筋中产生压应力 3.无腹筋梁斜截面的破坏形态主要有斜压破坏、剪压破坏和斜拉破坏三种。这三种破坏的性质是(A )。 A.都属于脆性破坏 B.都属于延性破坏 C.斜压破坏和斜拉破坏属于脆性破坏,剪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D.斜拉破坏属于脆性破坏,斜压破坏和弯剪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4.其他条件相同,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与平均裂缝间距、裂缝宽度(指构件表面处)的关系 是(A)。 A.保护层越厚,平均裂缝间距越大,裂缝宽度也越大 B.保护层越厚,平均裂缝间距越小,但裂缝宽度越大 C.保护层厚度对平均裂缝间距没有影响,但保护层越厚,裂缝宽度越大 5.根据预应力度对加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分类时,当(A)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A.λ=0 B.1﹥λ﹥0 C.λ≥1 6.提高梁斜截面抗剪强度最有效的措施是( C )。 A.提高混凝土标号B.加大截面高度 C.加大截面宽度 7.钢筋混凝土粱的受拉区边缘达到下述(D )时,受拉区开始出现裂缝。 A.混凝土实际的抗拉强度B.混凝土的抗拉标准强度 C.混凝土的抗拉设计强度D.混凝土弯曲时的极限拉应变值 8.当混凝土双向受力时,它的抗压强度随另一方向压应力的增大而( A )。 A.增加B.减小C.不变 9.混凝土保护层是具有足够厚度的混凝土层,取( C )至构件截面边缘的净距。 A.钢筋中心B.钢筋内表面C.钢筋外表面 10.受扭构件的配筋方式可为( B )。 A.仅配置抗扭箍筋 B.配置抗扭箍筋和抗扭纵筋 C.仅配置抗扭纵筋 D.仅配置与裂缝方向垂直的45°方向的螺旋状钢筋

土木工程施工试题库-2混凝土工程

土木工程施工题库 (大学等三校教材第二版) 混凝土工程 一.是非题 A.钢筋工程 1.施工现场钢筋代换时,相同级别的钢筋只要代换后截面积不减少就可以满足要求。 2.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构件非预应力筋在规定的区段有接头受压钢筋面积不宜超过50%。 3.结构施工图中的钢筋长度均为钢筋中心线长度。 4.钢筋下料长度为施工图标注尺寸,对于光面钢筋还要加上弯钩增加长度。 5.钢筋冷拉后表面不应发生裂纹或局部颈缩现象,且拉伸和冷弯试验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6.交叉钢筋网片利用电弧焊以代替人工绑扎是生产机械化和提高工效的有效措施。 7.钢筋和预埋件电弧焊部位外观不得有裂纹、咬边、凹陷、焊瘤、夹渣和气等缺陷。 8.电渣压力焊和闪光对焊比套筒连接、绑扎搭接节约钢筋,且受力合理,在钢筋工程中应优先采用。 9.钢筋下料时其中心线长度与外包尺寸的差值称为“量度差值”。 10.钢筋闪光对焊和电渣压力焊接头要求轴线弯折不大于4o,轴线偏移不大于0.1d亦不大于2mm。 11.钢筋骨架应满足设计要求的型号、直径、根数和间距正确,且钢筋的力学性能合格就达到验收合格的要求。 12.钢筋混凝土板中配有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时,分布钢筋应布置在受力钢筋的外侧。 B.模板工程 13.当梁的跨度≥4m时,应使梁底模中部略为起拱,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14.拆模程序一般应是先支先拆,后支后拆,非承重先拆,承重的后拆。 15.跨度较大的梁模板下立柱支撑拆除的顺序是先拆两端后拆跨中。 16.混凝土剪力墙模板主要承受的荷载主要是垂直力和水平力。 17.普通混凝土梁模板主要承受的荷载主要是垂直力和水平力。 18.重大和复杂的模板系统拆除要事先制定拆除案。 19.重大和复杂的模板系统必须要事先经过设计。 20.重大结构的模板系统可以不需设计只要有经验的工人安装就可以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 21.非承重模板只要不会损坏混凝土表面即可拆除。 22.承重模板必须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才可拆除。 C.混凝土工程 23.考虑到施工现场砂、料有一定的含水量,应把砼实验室配合比中的水灰比调小一些。 24.混凝土能凝结硬化获得强度是由于水泥水化反应的结果,适宜的用水量和浇水养护保持湿度是保证混凝土硬化 的唯一条件。 25.混凝土结构施工缝是指先浇筑的混凝土和后浇筑的混凝土结合面,而不是指一道缝。 26.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若采用柱梁板同时浇筑工艺时,必须在柱浇筑后1~1.5h,才可浇筑上面的梁板结构。 27.混凝土施工缝宜留在结构受拉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28.对混凝土拌和物运输的基本要混凝土不离析、保证规定坍落度、在混凝土初凝前有充分时间进行浇筑施工。 专业资料

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从课标要求来看,教学活动的重心是地表形态的变化的原因分析,并能让学生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一是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二是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外力对地表形态骨架进行再塑造,我们所见到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通过对千姿百态的地形成因的“设问”入题,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的来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然后从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内力作用于地表形态两个方面加以展开,最后教材把人类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外力作用,通过活动内容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教材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安排教学内容,可以较好的促进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的形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昨晚朦胧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从哈尔滨乘坐飞机飞往海南三亚。飞机在云层上飞行,我顺窗俯视,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先后我看到了略微起伏的东北平原,烟波浩渺的渤海湾,接着又看到山东半岛,飞越长江、东南丘陵,越过琼州海峡抵达三亚。整个旅行过程中,领略了平原、海湾、半岛、河流、丘陵和海峡等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突然心有疑问,这些地形地貌是怎么形成的?这些地形地貌是否以后就不变了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学习本节课内容。 【板书】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首先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生朗读,教师解读)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时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3、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4、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5、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列表比较,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力来源与表现形式;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成因; 3、通过对地质构造示意图的阅读分析,学会简单的地质构造类型的判断和构造地貌的分 析; 4、以流水和风力作用为例,结合实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5、进行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板块构造学说发展的认识,培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地质构造实践意义的学习,培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的意思; 3、通过对一些内外力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图片的学习,培养欣赏美、鉴赏美得能力; 4、通过对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树立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

路基路面工程授课教案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授课教案 课程编号:B03058 课程名称:路基路面工程/ 课程总学时/学分:64/4 (其中理论64学时,实验0学时,课程设计2周)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 一、课程地位 《路基路面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工程性较强,既要认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工程实践。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路基路面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路基路面设计的基本能力。课程的任务,在于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路基路面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路基路面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程培风等,路基路面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2] 万德臣,路基路面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 邓学均,路基路面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4]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 [5] 014-199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年 [6] D40-2002,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 三、课时分配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核定办法 1. 考核方式:笔试 2. 成绩核定办法:期终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20﹪;课程设计占20﹪; 五、授课方案 第一章绪论 1. 教学内容: (1)道路工程发展概况 介绍我国在公路自然区划、土的工程分类、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高路堤修筑技术与支挡结构、软土地基稳定技术、岩石路基爆破技术、沥青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 路面结构、柔性路面设计结构与方法、刚性路面设计结构与方法、半刚性路面结构、路面使用性能与表面特性及路面养护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2)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 介绍路基路面工程的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能等特点。 (3)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

基础工程教案 第一章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概述 任何建筑物都建造在一定的地层上,建筑物的全部荷载都由它下面的地层来承担。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建筑物与地基接触的部分称为基础。桥梁上部结构为桥跨结构,而下部结构包括桥墩、桥台及其基础。基础工程包括建筑物的地基与基础的设计与施工。 地基与基础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将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与安全,地基与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变形也应在允许范围之内。根据地层变化情况、上部结构的要求、荷载特点和施工技术水平,可采用不同类型的地基和基础。 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未经人工处理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如果天然地层土质过于软弱或存在不良工程地质问题,需要经过人工加固或处理后才能修筑基础,这种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基础根据埋置深度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通常将埋置深度较浅(一般在数米以内),且施工简单的基础称为浅基础;若浅层土质不良,需将基础置于较深的良好土层上,且施工较复杂时称为深基础。基础埋置在土层内深度虽较浅,但在水下部分较深,如深水中桥墩基础,称为深水基础,在设计和施工中有些问题需要作为深基础考虑。桥梁及各种人工构造物常用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当需设置深基础时常采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而我国公路桥梁应用最多的深基础是桩基础。目前我国公路建筑物基础大多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少部分用钢结构。在石料丰富的地区,就地取材,也常用石砌基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抢修、建临时便桥)采用木结构。 工程实践表明:建筑物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的优劣,对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和正常使用起着根本的作用。基础工程是隐蔽工程,如有缺陷,较难发现,也较难弥补和修复,而这些缺陷往往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物的使用甚至安全。基础工程的进度,经常控制整个建筑物的施工进度。基础工程的造价,通常在整个建筑物造价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或深水中修建基础更是如此。因此,对基础工程必须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第二节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所需的资料及计算荷载的确定 地基与基础的设计方案、计算中有关参数的选用,都需要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上部结构型式、荷载特性、材料情况及施工要求等因素全面考虑。施工方案和方法也应该结合设计要求、现场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技术设备、施工季节、气候和水文等情况来研究确定。因此,应在事前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必要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资料。本节对桥梁基础工程所需资料及计算荷载确定原则作简要介绍。 一、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需要的资料 桥梁的地基与基础在设计及施工开始之前,除了应掌握有关全桥的资料,包括上部结构形式、跨径、荷载、墩台结构等及国家颁发的桥梁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外,还应注意地质、

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教案-车辆

第1篇热加工成型 第1章铸造成形 1.授课时数:4学时 2.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铸造成形的工艺基础、基本概念、特点,铸件的结构工艺性和铸造工艺设计。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金属液态成形的工艺基础,砂型铸造及特种铸造方法,铸件的结构设计方法。 4.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 5.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金属液态成形的工艺基础; (2)掌握砂型铸造方法; (3)掌握铸件的结构设计方法; (4)学会绘制铸造工艺图。 §金属液态成形工艺基础 1.教学内容: 本节主要讨论合金的流动性和充型能力,铸件的凝固与收缩,铸件的内应力、变形和 裂纹,铸件的常见缺陷及分析。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流动性、充型能力、凝固与收缩、缩孔与缩松、铸件的内应力、变形和裂纹等基本概念,以及影响流动性和充型能力的因素以及减小内应力,变形和裂纹的措施。 3.教学要求: 了解影响液态成形工艺的因素,提高合金流动性及充型能力。正确选择凝固方式,减小应力,变形和防止裂纹,提高铸件质量。 4.基本知识点: (1)合金的流动性和充型能力 ①流动性和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②充型能力及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 a.浇注条件 b.铸型 (2)铸件的凝固与收缩 ①铸件的凝固方式 a.逐层凝固 b.糊状凝固 c.中间凝固 ②铸件合金的收缩

a.液态收缩 b.凝固收缩 c.固态收缩 ③缩孔与缩松 a.缩孔与缩松的形成 b.缩孔与缩松的防止 (3)铸件内应力、变形与裂纹 ①铸件内应力 a.热应力的形成 b.机械应力的形成 c.减小应力的措施 ②铸件的变形 ③铸件的裂纹 ④合金的吸气性和氧化性 ⑤铸件的常见缺陷分析 a.孔眼 b.表面缺陷 c.形状尺寸不合格 d.裂纹 e.其他 §砂型铸造 1.教学内容: 讨论砂型铸造方法和砂型铸造工艺设计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手工造型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合理进行铸造工艺设计。 3.教学要求: 了解造型与造芯方法,熟悉手工造芯的基本方法。 4.基本知识点: (1)砂型铸造工艺过程 (2)造型与造芯方法 常用手工造型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3)铸造工艺设计 ①浇注位置的选择; a.铸件的重要加工面应朝下或位于侧面 b.铸件的大平面应朝下 c.面积较大的薄壁部分置于铸型下部或使其处于垂直或倾斜位置 d.对于容易产生缩孔的铸件,应将厚大部分放在分型面附近上部或侧面 ②铸件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a.应尽可能使铸件的全部或大部分置于同一砂箱中 b.应使铸件的加工面和加工基准面处于同一砂箱中 c.应尽量减少分型面的数量,尽可能选平直面的分型面 d.应尽量减少型芯和活块的数量,以简化制模、造型和合型等工序

土木工程施工计划书

目录 1. 编制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1.1. 文件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1.2. 本工程中采用的有关规范标准图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施工部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1. 流水段划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2. 施工顺序和组织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3. 工艺流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3. 施工方案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3.1. 主要项目施工方法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3.2. 主要施工机械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4. 施工进度计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4.1 总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4.2 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5.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5.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5.2 施工平面布置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6.准备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6.1. 生产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6.2. 技术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6.3. 主要材料和构件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7.主要管理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7.1. 质量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7.2. 安全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7.3. 节约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7.4. 冬期施工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7.5. 文明施工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分:3 总学时:54 适用专业:非机械类各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工程图学是研究工程与产品信息表达、交流与传递的学问。工程图形是工程与产品信息的载体,是工程界表达、交流的语言。 在工程设计中,工程图形作为构思、设计与制造中工程与产品信息的定义、表达和传递的主要媒介;在科学研究中,图形作为直观表达实验数据,反映科学规律,对于人们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掌握问题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表达、交流信息,形象思维的过程中,图形的形象性、直观性和简洁性,是人们认识规律、探索未知的重要工具。 本课程理论严谨、实践性强,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对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工程和创新意识有重要作用。是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同时,它又是学生学习后读课程不可缺少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培养使用投影的方法用二维平面图形表达三维空间形状的能力。 (3)培养绘制(徒手绘图、尺规绘图和计算机绘图)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 (4)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构思能力。 (5)培养工程意识,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的意识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画法几何、制图基础、机械图和计算机绘图四部分,基本要求如下: (一)画法几何部分 学习用正投影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投影的基本知识 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投影法的分类。 2、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1)熟练掌握点、直线、平面在第一分角中的正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2)熟练掌握直线上的点和平面内的点、线的作图方法。 (3)了解一般位置直线对投影面倾角的作图方法。 (4)了解两条直线相交、平行、交叉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3、立体的投影 (1)熟练掌握棱柱和棱锥的多面正投影图作图方法和立体表面定点。 (2)熟练掌握正圆柱、正圆锥、圆球的多面正投影图作图方法和立体表面定点。 (3)掌握基本体被特殊位置平面切割后截交线的作图方法。 (4)了解基本立体表面相交时交线的作图方法。 (二)制图基础部分 1、制图基本知识 (1)了解并遵守《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2)掌握徒手绘图、尺规绘图的步骤和方法。

基础工程教案

Foundation Engineering 基础工程 教案 课程归属:交通学院 教学课时:28学时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教案作者:程国勇 基础工程教案(No. 01) 课题:绪论、线性弹性地基模型、非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地基的柔度矩阵和刚度矩阵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发展方向,说明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掌握三种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及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并了解它们的柔度矩阵。 二、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三种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及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

难点: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的柔度矩阵。 三、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三种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及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及它们的柔度矩阵。 讨论:何谓地基模型。 研究:三种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及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的柔度矩阵。 四、教学过程 1.讲解文克勒地基模型。(15min) 2.讲解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15min) 3.讲解分层地基模型。(10min) 4.讲解非线性弹性地基模型。(20min) 5.讲解地基的柔度矩阵和刚度矩阵的概念。(10min) 6.讲解三种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及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的柔度矩阵。(20min) 五、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最常用、最简单的线弹性地基模型有哪几种? 基础工程教案(No. 02) 基础工程教案(No. 02) 课题:地基模型概述、地基模型参数的确定、地基模型的选择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不同的地基模型,了解合理的选择地基模型对基础设计的重要性。 掌握地基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掌握地基模型的选择原则。 二、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地基模型参数的确定,地基模型的选择原则。 难点:握地基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三、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地基模型参数的确定,地基模型的选择原则。 讨论:非线性弹性地基模型的参数及其确定方法。 研究:几种曲线的线性变换及参数确定法。

基础工程教案(建筑工程方向)

基础工程教案 课程代码:03121520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Foundation Engineering 学时/学分:40学时/2.5学分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方向 一、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天然 地基浅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等基础工程的设计、施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和软弱地基处理工程技术的能力,为解决生产实践的地基基础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与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工程地质等课程有着 密切的关系。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赵名华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第二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 [2]陈希哲土力学地基基础(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3]张明义基础工程(第一版)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4]凌治平基础工程(第一版)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 1.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2.成绩核定办法:卷面考试占60%,课程设计20%,平时作业20%。 五、授课方案 第七章浅基础设计(10学时)

1. 教学内容(2学时) 第一节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浅基础的类型 第三节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2. 教学要求 (1) 掌握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2) 熟悉浅基础的类型(无筋扩展基础、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 (3) 了解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规定 3.教学重点 重点: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4.教学策略 5.习题

土木工程制图教案

教案 2014 -2015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制图课程编号: 学院、专业、年级: 任课教师: 教师所在单位:

课程简介 土木工程制图是一门研究建筑图样的识图方法和绘制技巧的专业基础课,是工程技术人员表达设计意图、交流技术思想,指导施工等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该课程是工程土建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本课,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图示、图解、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绘图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和画法。了解工程图的形成方法及表达内容。能够正确使用绘图工具,有较熟练的绘图技能,并要求能识读和绘制本专业的一般建筑工程图,并了解其它专业施工图。所绘图样应符合制图国家标准,具有较好的图面质量。 本课程是《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相应的课程设计才能顺利完成。

土木工程制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卢传贤) 第1讲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与技术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使学生掌握有关工程图纸幅面和图框格式、比例、字体、图线以及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 2、使学生掌握常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逐步学会运用仪器绘图的技能,掌握常用几何图形的作图方法;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使所绘图样图面整洁,达到作图准确、图线分明,字体工整,符合标准规定。 二、重点及难点 重点:关工程图纸幅面和图框格式、比例、字体、图线以及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 难点: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中有关尺寸标注方法的内容,常用几何图形的作图原理与方法。 三、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时间安排及板书设计 1、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课内外结合的方法,主要为多媒体加板书方式,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2、方法手段:采用文字教材,习题集和教学课件三种方式,以讲授为主,辅以举例。 3、时间安排: 制图标准、字体、图纸幅面、图线--------------------------(40分钟)尺寸的标注形式--------------------------------------------(20分钟)手工绘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几何作图---- -----------------(30分钟) 四、教学小结、复习思考题及作业题、课外学习任务及要求 1、小结: 在开始正式讲解教材内容前,让学生先看一套工程图纸,使其对图纸有一个直观整体的感受,这样方便后续章节的学习; 在制图基本知识与技术的讲解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图纸规范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施工试题库-2混凝土工程

土木工程施工题库 (重庆大学等三校教材第二版) 混凝土工程 一.是非题 A.钢筋工程 1.施工现场钢筋代换时,相同级别的钢筋只要代换后截面积不减少就可以满足要求。 2.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构件内非预应力筋在规定的区段内有接头受压钢筋面积不宜超过50%。 3.结构施工图中的钢筋长度均为钢筋中心线长度。 4.钢筋下料长度为施工图标注尺寸,对于光面钢筋还要加上弯钩增加长度。 5.钢筋冷拉后表面不应发生裂纹或局部颈缩现象,且拉伸和冷弯试验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6.交叉钢筋网片利用电弧焊以代替人工绑扎是生产机械化和提高工效的有效措施。 7.钢筋和预埋件电弧焊部位外观不得有裂纹、咬边、凹陷、焊瘤、夹渣和气孔等缺陷。 8.电渣压力焊和闪光对焊比套筒连接、绑扎搭接节约钢筋,且受力合理,在钢筋工程中应优先采用。 9.钢筋下料时其中心线长度与外包尺寸的差值称为“量度差值”。 10.钢筋闪光对焊和电渣压力焊接头要求轴线弯折不大于4o,轴线偏移不大于0.1d亦不大于2mm。 11.钢筋骨架应满足设计要求的型号、直径、根数和间距正确,且钢筋的力学性能合格就达到验收合格的要求。 12.钢筋混凝土板中配有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时,分布钢筋应布置在受力钢筋的外侧。 B.模板工程 13.当梁的跨度≥4m时,应使梁底模中部略为起拱,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14.拆模程序一般应是先支先拆,后支后拆,非承重先拆,承重的后拆。 15.跨度较大的梁模板下立柱支撑拆除的顺序是先拆两端后拆跨中。 16.混凝土剪力墙模板主要承受的荷载主要是垂直力和水平力。 17.普通混凝土梁模板主要承受的荷载主要是垂直力和水平力。 18.重大和复杂的模板系统拆除要事先制定拆除方案。 19.重大和复杂的模板系统必须要事先经过设计。 20.重大结构的模板系统可以不需设计只要有经验的工人安装就可以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 21.非承重模板只要不会损坏混凝土表面即可拆除。 22.承重模板必须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才可拆除。 C.混凝土工程 23.考虑到施工现场砂、石料有一定的含水量,应把砼实验室配合比中的水灰比调小一些。 24.混凝土能凝结硬化获得强度是由于水泥水化反应的结果,适宜的用水量和浇水养护保持湿度是保证混凝土硬化 的唯一条件。 25.混凝土结构施工缝是指先浇筑的混凝土和后浇筑的混凝土结合面,而不是指一道缝。 26.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若采用柱梁板同时浇筑工艺时,必须在柱浇筑后1~1.5h,才可浇筑上面的梁板结构。 27.混凝土施工缝宜留在结构受拉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