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缺血分级ppt课件
下肢缺血讲义(1)

下肢缺血讲义(1)
下肢缺血讲义
一、下肢缺血的定义和症状
下肢缺血是指血液通过动脉供应下肢时发生障碍,导致没有足够的血流供应到下肢,从而引起下肢的疼痛、肌肉疲劳、无力等症状。
该疾病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如影响行走能力、进行活动等等。
二、下肢缺血的原因
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动脉闭塞,导致血流障碍,从而使下肢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
常见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外伤、手术后并发症、动脉瘤等等。
三、下肢缺血的诊断及治疗
1.临床检查:医生可能会进行检查,以检测下肢缺血的存在。
这些检查包括脉搏检查、测量肢体的血压、踝臂指数检查等等。
2.影像学检查:医生还可能会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以便确定下肢缺血的位置和程度。
这些检查包括血管造影、超声检查、CT扫描等等。
3.治疗方法:治疗方案取决于下肢缺血的位置和程度。
一些简单的方法包括改变生活方式(例如戒烟、锻炼和减轻体重)和控制其他可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如高血压和高胆固醇)。
更严重的情况可能会需要手术治疗,如动脉搭桥手术、栓塞清除术等等。
四、预防措施
1.改变生活方式。
戒烟、适当的运动、保持健康的饮食与体重,可以降低患动脉硬化的风险,进而预防下肢缺血的发生。
2.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尤其是脉搏和心脏检查有助于预防和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3.及早治疗。
当发现腿部出现疼痛、无力、肿胀等一系列症状时,应及早去医院接受相关检查和治疗,以便确诊和及时治疗。
总之,下肢缺血是一种严重的病症,由于其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因此应该重视预防和治疗,以保证身体的健康。
内科学_各论_症状:急性下肢缺血_课件模板

在我国 ,引起下肢动脉缺血症的主要 原因是动脉硬化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又 称伯格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 人口的老龄化 ,动脉硬化的发病数逐年增 加。加之此类患者多数伴有糖尿病 ,使得 下肢动脉缺血进展更快 ,病情更复杂。另 外 ,由于吸烟人数的增加 ,吸烟者的年轻 化、女性化等
内科学症状部分:急性下肢缺血>>>
内科学各论症状部分 急性下肢缺血 内容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急性下肢缺血>>>
身体部位: 下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内科学症状部分:急性下肢缺血>>>
科室: 血管外科。
内科学症状部分:急性下肢缺血>>>
简介: 下肢动脉缺血常见疾病有动脉硬化性闭塞 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管炎、动脉损 其中以前两种最常见。
内科学症状部分:急性下肢缺血>>>
病因: 因素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率也呈上 升趋势 ,女性患者也较以前有明显的增加。
内科学症状部分:急性下肢缺血>>>
诊断:
在本病诊断时, 还须特别注意以下几 个问题,以便和几个疾病鉴别开来:
①间歇性跛行须与非血管性下肢疼痛 造成的跛行(如神经源性跛行) 区分开来。
②对于突发下肢发凉、麻木、静息痛 等急性下肢缺血患者,跛行病史是动脉血 栓形成和动脉栓塞鉴别的主要依据。
④雷诺病(征) :好发于青
内科学症状部分:急性下肢缺血>>>
诊断:
年女性,常因寒冷或情绪变化激发手指皮 肤色泽的典型改变,多为双侧对称性。少 数患者可发生于下肢或四肢。非发作期, 患指(趾) 颜色正常。
下肢缺血分级PPT课件

第5页/共6页
谢谢您的观看!
第6页/共6页
久性神经不可 麻痹
严重
逆损伤
第1页/共6页
慢性下肢缺血的Fontaine和Rutherford分级
Fontaine Rutherford
临床表现
客观指标
0
0
无症状,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 运动平板试验/加强试验结果正常
的闭塞性病变
Ⅰ
1
轻度间歇性跛行
可完成平板试验,试验后踝动脉压力 在50mmHg以上,但较正常值至少低
25mmHg
2
中度间歇性跛行
症状位于1和3之间
3
重度间歇性跛行
Ⅱ
4
缺血性静息痛
不能完成平板试验,试验后踝动脉压 力在50mmHg以下
静息踝动脉压力在40mmHg以下,踝 或中足血流容积描记曲线平坦或几乎 无搏动
趾动脉压在30mmHg以下
ⅢLeabharlann 5轻微组织缺失,难治性溃疡,局 静息踝动脉压力在60mmHg以下,踝
及髂总动脉 – 单侧髂外动脉闭塞,未累及髂内动脉和股总动脉
起始 • C级:
– 双侧髂总动脉闭塞 – 双侧髂外动脉狭窄,累计3-10cm,未累及髂总动
脉 – 双侧髂外动脉闭塞,未累及髂内动脉和股总动脉
起始 – 严重钙化的髂外动脉闭塞,与髂内动脉和股总动
脉位置无关 • D级:
– 肾下腹主动脉闭塞 – 包括腹主动脉和双髂动脉的多发弥漫性病变 – 累计单侧髂总动脉,髂外动脉和股总动脉的弥漫
• C级:
– 多发狭窄或闭塞,累计长度<15cm – 2次腔内治疗后复发的狭窄或闭塞
• D级:
– 慢性的股总动脉或股浅动脉闭塞(>20cm,累及 腘动脉)
下肢缺血讲义ppt课件

王姗
2019
-
1
下肢缺血
急性动脉阻塞(ALI)
慢性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CLI)
2019
-
2
下肢缺血
病
因
腘动脉压迫综合征 糖尿病 动脉分层 放射性血管损伤
动脉硬化性阻塞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动脉囊性外膜病 动脉瘤 动脉损伤
医源性:
非医源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9
2019
ABI < 0.5,重度缺血-静息痛 ABI = 0~0.25,濒临截肢-下肢溃疡
8
3.
动脉造影:可清楚显示动脉病变的部位、程度和范 围,以及侧支循环情况。
4. 红外线热像图 :患者显示患肢缺血部位辉度较暗, 出现异常"冷区"。
2019
-
9
鉴别诊断
血管性下肢疼痛-真间歇性跛行 非血管性下肢疼痛-假间歇性跛行
-
3
临床表现:5 P 特点
Pain-疼痛
Pallor-苍白
Paresthesia-感觉异常
Paralysis-麻痹
Pulselessness-无脉
2019 4
)
发病率高(心血管疾病中有75%患CLI) 截肢率高(美国CLI患者15万/年) 手术失败率高(30%) 溶栓失败率高(39%) 手术死亡率高
CLI,8-12% CLI合并肾衰,13% CLI合并DM,高4.7倍
2019 5
下肢缺血
临床分期
1 2 3 4 期: 期: 期: 期: 无症状期 间歇性跛行 静息疼 溃疡形成 坏疽
6
2019
诊
齐鲁医学下肢缺血讲义.pptx

11
动脉旁路移植术 适应征与血栓内膜剥 除术相同。一般应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人 工血管
– 在闭塞动脉的近、远端,行旁路移植(见 下图),使动脉血流经移植的血管,供给 远端肢体。
– 移植材料,以自体大隐静脉最好。
2021/7/27 星期二
12
图2-117 动脉旁路移植
2021/7/27 星期二
13
截肢术 趾(指)端已有坏疽,感染已 被控制
– 待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间界线清楚后,可 沿分界线行截趾(指)术。
– 若肢体有比较广泛的坏死,合并毒血症或 有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经各种治疗均无 改善,可考虑行截肢术。
2021/7/27 星期二
14
药物治疗
(治疗以手术为主,药物治疗仅占 10-15%)
手术失败者 手术部分失败者 不愿手术者 不能耐受手术者 ( 年老,体弱,严重心脑合并症 )
2021/7/27 星期二
8
鉴别诊断
血管性下肢疼痛-真间歇性跛行 非血管性下肢疼痛-假间歇性跛行
–骨骼病变 –肌肉病变 –神经病变-椎管狭窄,髓核疝出,脊髓
肿瘤
2021/7/27 星期二
9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为主) 动脉内膜剥脱术 动脉取拴术 人工血管架桥术 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 截肢(趾)术
2021/7/27 星期二
15
药物治疗
尿激酶:首剂 25 万U,4000 U/min 4hr,2000 U/min 36hr 链激酶:第 1 天首剂 50 万U,50 万U 维持 8 小时
第 2 天总量 80 万U,第 3-7 天 60 万U, 同时肝素200U/kg/day
2021/7/27 星期二
16
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法安明,克赛,诺易 平
下肢缺血的护理PPT课件

运动护理
运动方式: 选择合适的 运动方式, 如散步、慢 跑、游泳等
运动强度: 根据个人情 况,选择适 当的运动强 度,避免过 度运动
运动时间: 每次运动时 间不宜过长, 以30-60分 钟为宜
运动频率: 每周至少进 行3-5次运 动,以保持 良好的运动 习惯
运动注意事 项:运动前 热身,运动 后拉伸,避 免运动损伤
下肢缺血的护理PPT课件
x
目录
01. 下肢缺血的概述 02. 下肢缺血的护理措施 03. 下肢缺血的康复指导 04. 下肢缺血的预防措施
下肢缺血的概述
病因和症状
病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 形成、血管炎等
症状:疼痛、麻木、发冷、 皮肤苍白、肌肉萎缩等
诊断和治疗方法
诊断方法:临床症状、体格检查、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预防感染:保持 患者皮肤清洁, 预防褥疮等皮肤 感染
饮食指导:建议 患者多吃富含纤 维的食物,如蔬 菜、水果等
运动指导:鼓励 患者进行适当的 运动,如散步、 游泳等
心理支持:关心 患者心理状况, 给予心理支持和 疏导
下肢缺血的护理措施
饮食护理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 控制食盐摄入,避免水肿 增加维生素C和E的摄入,提高血管弹性 避免刺激性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增强抵抗力
肢缺血风险
健康教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适当运 动等
01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及时发现并控制高 血压、高血脂、糖 尿病等危险因素
02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 一姿势,如久坐、 久站等
03
04
加强下肢锻炼,如 散步、游泳、瑜伽 等,以促进血液循 环
内科学_各论_症状:小腿以下缺血_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小腿以下缺血>>>
谢谢!
病因:
上常见的股骨髁上骨折时,由于腘后部腓 肠肌收缩造成骨折远侧端向后位移以致引 起腘动脉损伤成为众所关注的问题。此外, 外伤性膝关节脱位、髁部粉碎性骨折及对 腘窝部的钝器伤亦是临床上常见的另一组 原因。对医源性因素亦应提高警惕,尤其 是对股骨髁部骨折处理时的误伤临床上亦 非鲜见。
内科学症状部分:小腿以下缺血>>>
诊断: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内科学症状部分:小腿以下缺血>>>
检查项目: 一般摄片、普通透视、骨显像。
内科学症状部分:小腿以下缺血>>>
相关症状:
胫前黑斑 大动脉供血障碍 皮肤过敏 血管过敏性炎症 四肢远端麻木、疼痛或异样感 日光照射引起皮肤过敏。
内科学症状部分:小腿以下缺血>>>
相关疾病: 腘动脉损伤。
内科学各论症状部分 小腿以下缺血 内容课件模板
科学症状部分:小腿以下缺血>>>
身体部位: 下肢。
内科学症状部分:小腿以下缺血>>>
科室: 骨科。
内科学症状部分:小腿以下缺血>>>
简介: 腘动脉损伤临床表现以小腿以下缺血及足 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为主。
内科学症状部分:小腿以下缺血>>>
病因:
III 下肢缺血

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1、慢性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好发于某些大、中型动脉,如腹主动脉、髂动脉、股、腘动脉等。
病变动脉内膜增厚、增生及血脂浸润,形成粥样斑块,并可伴有钙化,导致动脉管腔狭窄、形成血栓和管腔闭塞等,使肢体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
这种疾病称之为动脉硬化闭塞症。
其病理特点是:①病变血管内膜增生、粥样斑块形成,动脉中层强力纤维往往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动脉外膜可保持完整。
②病变常呈节段性、多好发于动脉分叉起始部的后壁及动脉主干弯曲或受压的部位。
③动脉狭窄常成缓慢进行性发展,导致远端肢体组织成慢性缺血状态,而当粥样斑块破溃或脱落,基底粗糙造成血小板及纤维蛋白物质的停滞粘附,产生血栓使动脉管腔闭塞,甚至血栓可向动脉上、下端蔓延,使肢体缺血加重甚至造成急性缺血坏死。
[诊断]1. 发病年龄:中、老年多见,多为50~70岁之间。
2. 多合并有全身性动脉硬化,如:心、脑血管硬化闭塞性疾病。
3.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主要分为4期:①轻微主诉期:患肢轻度凉、麻,活动后易疲劳。
此时患肢侧支循环较好,患肢缺血症状轻。
②间歇性跛行期:这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特征性症状,即活动后患肢出现疲乏无力、痉挛、疼痛等症状,休息1-5分钟后症状迅速缓解或消失,可以继续行走,而在行走相同距离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
间歇性跛行性疼痛一般认为是缺血后肌肉代谢产物的积储所致。
③静息痛期:由于动脉狭窄或闭塞严重、侧支循环不足,使患肢在休息时也感到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
当平卧时由于流体动力学关系,肢体动脉灌注压降低,患肢缺血症状更为严重。
患者常需站立或抱足而坐,彻夜难眠。
④组织溃疡、坏死期:肢体慢性缺血、组织营养不良基础上可以发生经久不愈的缺血性溃疡或干性坏疽,合并感染时可有湿坏疽。
4、临床体征:①缺血肢体皮肤苍白、温度降低、皮肤变薄、汗毛脱落,指甲增厚、感觉迟钝等,甚至有缺血性溃疡、坏疽。
②肢体远端动脉(如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中度间歇性跛行
症状位于1和3之间
3
重度间歇性跛行
Ⅱ
4
缺血性静息痛
不能完成平板试验,试验后踝动脉压 力在50mmHg以下
静息踝动脉压力在40mmHg以下,踝 或中足血流容积描记曲线平坦或几乎 无搏动
趾动脉压在30mmHg以下
Ⅲ
5
轻微组织缺失,难治性溃疡,局 静息踝动脉压力在60mmHg以下,踝
限性坏疽并伴有弥散足部缺血 或中足血流容积描记曲线平坦或几乎
急性下肢缺血分级
分级
特征
检查
多普勒特点
感觉缺失
运动缺失
动脉
静脉
I
不会立即威胁 无
无
肢体
II a 如果及时治疗, 轻度(趾) 无 肢体可以挽救 或没有
一般没有 信号
II b 如果迅速治疗, 足部以上, 轻度,中 通常没有
可以挽救
多有静息 度
信号
痛
III
面临截肢或永 多部位的 多部位的 无信号 无信号
久性神经不可 麻痹
无搏动趾动脉压在40mmHg以下
6
中足以上水平主要组织缺失,无 同5
法挽救的足部功能丧失
下肢缺血分级
慢性下肢缺血-主髂动脉病变的TASC分级(2007)
• A级: – 单侧或双侧的髂总动脉狭窄 – 单侧或双侧的髂外动脉短段狭窄<3cm
• B级: – 短段的肾下主动脉狭窄 <3cm – 单侧髂总动脉闭塞 – 单发或多发的髂外动脉狭窄,累计3-10cm,未累 及髂总动脉 – 单侧髂外动脉闭塞,未累及髂内动脉和股总动脉 起始
• C级: – 双侧髂总动脉闭塞 – 双侧髂外动脉狭窄,累计3-10cm,未累及髂总动 脉 – 双侧髂外动脉闭塞,未累及髂内动脉和股总动脉 起始 – 严重钙化的髂外动脉闭塞,与髂内动脉和股总动 脉位置无关
• D级: – 肾下腹主动脉闭塞 – 包括腹主动脉和双髂动脉的多发弥漫性病变 – 累计单侧髂总动脉,髂外动脉和股总动脉的弥漫 性狭窄 – 单侧的髂外动脉和股总动脉闭塞 – 双侧髂外动脉闭塞 – 腹主动脉瘤合并单侧髂动脉狭窄不适合支架而需 要开腹手术
• D级:
– 慢性的股总动脉或股浅动脉闭塞(>20cm,累及 腘动脉)
– 慢性的腘动脉和三分叉近端的完全闭塞
下肢缺血分级
慢性下肢缺血-腘动脉以下病变的TASC分级(2001)
A
胫动脉或腘动脉单发狭窄,长度<1cm
B
胫动脉或腘动脉多发局灶性狭窄,每段长度<1cm
胫动脉三分叉部位1-2处局灶性狭窄,每段长度<1cm
下肢(2007)
• A级:
– 单发狭窄<10cm – 单发闭塞<5cm
• B级:
– 多发病变,每个<5cm – 单发病变<15cm,且不累及膝下腘动脉 – 单发或多发病变,同时合并胫动脉闭塞 – 重度钙化性闭塞<5cm – 单纯腘动脉狭窄
• C级:
– 多发狭窄或闭塞,累计长度<15cm – 2次腔内治疗后复发的狭窄或闭塞
与股腘动脉PTA相关的胫、腘动脉短段狭窄
C
狭窄段在1-4cm
胫动脉或腘动脉闭塞,长度1-2cm
胫动脉三分叉部位广泛性狭窄
D
胫动脉或腘动脉闭塞,长度>2cm
胫、腘动脉弥漫性病变
下肢缺血分级
严重
逆损伤
下肢缺血分级
慢性下肢缺血的Fontaine和Rutherford分级
Fontaine Rutherford
临床表现
客观指标
0
0
无症状,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 运动平板试验/加强试验结果正常
的闭塞性病变
Ⅰ
1
轻度间歇性跛行
可完成平板试验,试验后踝动脉压力 在50mmHg以上,但较正常值至少低
25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