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推动力

合集下载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哥⽩尼提出⽇⼼说 哥⽩尼是⽂艺复兴时期波兰著名的天⽂学家,是太阳中⼼说的创始⼈。

他的太阳中⼼说的创⽴,从根本上纠正了地球中⼼说,揭穿了宗教神学伪造的谎⾔,对社会⾰命起了巨⼤的推动作⽤。

哥⽩尼 1473年,哥⽩尼出⽣于波兰托伦城的⼀个商⼈家庭。

由于⽗母早丧,他从⼩就由当教⼠的舅舅抚养。

18岁时来到当时波兰的⾸都克拉科夫,在克拉科夫⼤学学习。

由于受到意⼤利⽂艺复兴思想的影响,哥⽩尼在那⾥接受了⼈⽂主义的思想,同时对天⽂学和数学发⽣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天⽂仪器观测天象。

哥⽩尼⼤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舅舅为了让哥⽩尼继承⾃⼰的⾐钵,在天主教会任职,就送他到意⼤利留学,学习教会法律。

1495年,哥⽩尼来到⽂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利,到波伦亚⼤学学习教会法。

然⽽,哥⽩尼的兴趣却在天⽂学上,他利⽤⼀切闲暇时间刻苦攻读天⽂学与数学著作,并坚持观测天象。

后来,哥⽩尼⼜先后进⼊帕多⽡⼤学和法拉腊⼤学学习医学、教会法,但他仍不改初衷,坚持天⽂学的研究。

在意⼤利,哥⽩尼结交了⼀批天⽂学家,他们经常交换对天体结构的认识。

加上哥⽩尼⾃⼰的观测研究,他开始对盛⾏于欧洲已⼀千年之久的“地球中⼼说”产⽣了怀疑。

“地球中⼼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多德提出来的,公元2世纪罗马天⽂学家托勒密⼜加以推演论证,使它进⼀步系统化了。

地⼼说认为地球静⽌不动地居于有限的宇宙中⼼,⽇⽉星⾠都围绕地球运转。

教会借助这种理论,说上帝创造了地球,并让它居于宇宙中⼼,⽇⽉星⾠都是上帝创造出来⽤于点缀宇宙的装饰品。

这个理论被教会奉为⾦科⽟律,⽤来统治、愚弄⼈民,为他们⾃⼰服务。

1506年哥⽩尼回到祖国,在弗罗恩堡⼤教堂担任教⼠。

从此,他获得了⼀定的物质保障与充裕的时间,来从事他所热爱的科学研究⼯作。

为了研究⽅便,哥⽩尼特意选择了教堂围墙上的箭楼作宿舍兼⼯作室,在⾥⾯设置了⼀个⼩⼩的天⽂台,⽤⾃制的简陋仪器,开始了长达30年的天体观测。

正是在这⾥,他写下了震惊世界的巨著《天体运⾏论》,其中选⽤的27个观测事例,就有25个是他在这个箭楼上观测记录的。

哥白尼日心说的作文立意

哥白尼日心说的作文立意

哥白尼日心说的作文立意
哎呦,聊起哥白尼那日心说嘛,这可真得说几句了。

这日心说,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它可是天文学上的一大革命啊。

咱们得明白,过去人们都是觉得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啥都得围着它转,那时候这叫地心说。

可哥白尼呢,他不一样,他琢磨来琢磨去,觉得太阳才是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得绕着太阳转。

这想法在当时可是挺大胆的,跟主流思想完全不符,那挨了多少白眼,多少冷嘲热讽啊。

可哥白尼不怕,他坚信自己的理论是对的。

他可不是凭空瞎说,而是通过观察和计算,得出这个结论的。

这精神,咱们得佩服。

这日心说一出,整个天文学界都震动了。

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但不管怎么说,它都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后来,伽利略、开普勒这些大科学家,都是在日心说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才有了更多的发现。

所以啊,哥白尼这日心说,虽然当时挺受争议的,但它确实是天文学上的一大步。

咱们得承认,有时候,真理就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

这日心说,就是哥白尼给咱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哥白尼在物理方面的主要贡献及结论成果

哥白尼在物理方面的主要贡献及结论成果

哥白尼在物理方面的主要贡献及结论成果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医生,也是现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著作《天体运行论》(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被认为是天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天文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哥白尼的主要贡献包括对日心说的提出和对行星运动规律的总结,这些成就对整个物理学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1. 提出日心说哥白尼在他的《天体运行论》中首次提出了日心说,这是他在物理学领域的一项重大贡献。

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所有其他天体都围绕地球运转。

然而,哥白尼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地球以及其他行星则围绕着太阳运转。

这一理论的提出颠覆了古代的宇宙观念,对后来的天文学和物理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对行星运动规律的总结除了日心说之外,哥白尼还对行星运动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他观察到行星在天空中的运动规律,提出了行星运动的椭圆轨道和等速率假说。

这些总结对后来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以及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产生了重大影响,奠定了现代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基础。

哥白尼对物理学的贡献不仅停留在日心说和行星运动规律的总结上,他的研究工作还对整个现代科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日心说不仅振动了当时的天文学界,也激发了后人对宇宙的深入探索和认识。

他的行星运动规律总结为后来牛顿的引力定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对于整个物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总结和回顾哥白尼在物理方面的主要贡献时,我们不仅要看到他的日心说和对行星运动规律的总结,更要理解他这位伟大科学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创新精神。

哥白尼的工作不仅仅是对宇宙的解释,更是对人类认识世界和自我的一次深刻的触动。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科学爱好者,我对哥白尼的贡献深感敬佩。

他勇于挑战当时的权威观点,提出了新的理论,并通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为后人的科学探索指引了方向。

哥白尼日心说对宇宙观念的影响

哥白尼日心说对宇宙观念的影响

哥白尼日心说对宇宙观念的影响哥白尼日心说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从根本上颠覆了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传统的天文观念。

这一理论的提出对人类宇宙观念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不仅引起了科学界的巨大争议,也对人们的哲学、宗教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哥白尼以前,欧洲人普遍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则围绕地球旋转。

这一观念源于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经过中世纪的发展和天主教教义的影响,地心说成为了欧洲社会不可动摇的信仰。

然而,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提出了日心说,即地球并非宇宙的中心,而是围绕太阳运行。

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宗教界和一部分科学界的代表坚决反对这一理论,因为它与天主教教义中的宇宙观念相悖。

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违背了教义中上帝创造的宇宙秩序。

哥白尼本人也深受指责,他的观点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并被迫撤回一些观点以避免受到严厉惩罚。

然而,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仍然引起了其他科学家的兴趣,并逐渐获得了认可。

伽利略与哥白尼的理论基础上进行了实验和观测,进一步证明了地球的运行方式。

随后,科学家们开始使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并发现了大量的证据支持日心说。

这使得哥白尼日心说逐渐成为了官方的科学观点,并对欧洲的宇宙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不仅对科学界产生了影响,也对人们的哲学观念产生了重要的改变。

以地心说为基础的观念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类与天体存在某种特殊关系。

然而,哥白尼日心说将地球视为一个普通的行星,这打破了人们与宇宙的特殊联系。

这对于人类自身在宇宙中的定位产生了挑战,使人们开始反思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

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也对宗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尽管该理论与天主教教义相冲突,但并没有完全否定上帝的存在。

相反,它使宗教界开始思考上帝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哥白尼认为上帝创造了一个按照一定规律运行的宇宙,这与旧有的观念不同,但却没有否定上帝的存在。

这一观点促使宗教界对于宇宙、自然、上帝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为什么哥白尼日心说会遭到抨击

为什么哥白尼日心说会遭到抨击

为什么哥白尼日心说会遭到抨击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总会有人牺牲,毕竟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以“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以及天圆地方等各类天文知识。

然而,在十五、十六世纪的欧洲,正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二百年间,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4世纪之前的欧洲,是由很多四分五裂的小城邦组成的。

后来,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兴起,特别是采矿和冶金业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兴的大城市,小城邦有了联合起来组成国家的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邦的融合,也带动了文化、科学的大发展。

然而,当时的欧洲是“政教合一”,罗马教廷控制了许多国家,《圣经》被宣布为至高无上的真理,凡是违背圣经的学说,都被斥为“异端邪说”,凡是反对神权统治的人,全都被处以火刑。

在当时的欧洲,世俗权力还是很难和教会相抗衡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世俗权力和教会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慢慢有了一些新的学说的产生,抨击到了教会的学说。

其中“日心说”就是当时影响巨大的一大新理念,我们都知道“日心说”是由哥白尼提出的。

1492年,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和他的同伴绕地球一周,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使人们开始真正认识地球。

虽然麦哲伦环绕地球一圈,是一件事实,但是在教会面前,这完全就是异端学说。

就在这样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1473年2月19日哥白尼在维斯卡河畔的托伦城诞生了。

根据欧洲史记载,他的父亲是个当议员的富商,他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

哥白尼10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死了,他被送到舅舅务卡施大主教家中抚养。

务卡施对哥白尼的影响非常大,他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他和当时波兰进步的知识界来往极为密切,并与意大利卓越的革命家、人文主义者菲利普·布奥纳克西是挚友。

在哥白尼念中学的时候,务卡施就带着他参加人文主义者的聚会。

后来,哥白尼按照舅舅的安排,到克拉科夫大学去学习天文和数学。

当时,波兰已经产生了一些有名的天文学家,如马尔卿·克洛尔,他于1450年写成《亚尔峰斯星象表订正》一书,并在许多国家授课。

哥白尼的日心说及其影响

哥白尼的日心说及其影响

哥白尼的日心说及其影响1543年的一天,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出版了一部名为《天体运行论》的巨著,引起了当时天文学界的巨大轰动。

在这部作品中,哥白尼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观点: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地球和其他行星则围绕太阳旋转。

这一理论被称为日心说,与当时普遍接受的地心说相反。

哥白尼的日心说不仅推翻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也颠覆了早期基督教对宇宙的理解,对西方科学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哥白尼的日心说,是一项革命性的理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在传统的地心说中,地球被认为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星体则围绕地球旋转。

这一理论最早由古希腊学者提出,后来被阿拉伯天文学家继承和发扬,并传入西欧。

地心说虽然已成为当时天文学的主流理论,但它无法解释许多星体运动的规律,并且很难解释日食、月食等现象。

哥白尼反对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

在日心说中,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及其他行星绕太阳运动。

这一理论不仅解释了许多之前无法解释的运动规律,而且还能估算出行星之间的距离和大小。

此外,哥白尼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测方法和仪器,使天文学的观测和测量更加精确。

然而,哥白尼的日心说并没有立即得到广泛认可。

当时的天文学家和学者仍然坚信地心说是正确的,并认为日心说是违背自然常识的胡说。

但哥白尼的理论却在后来的发展中得到了肯定。

伽利略、开普勒等天文学家在哥白尼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最终证明了日心说的正确性。

哥白尼的日心说对西方思想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推翻了古代哲学家和基督教的理论,而且还反映出人类对宇宙的不断探索和探究的精神。

日心说的提出,也为科学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后来的数百年中,科学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理论和新的发现,例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这些都受到哥白尼日心说的启发和影响。

此外,日心说还对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影响。

在哥白尼的时代,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的时期,人们开始对古代知识进行研究和再现。

关于日心说的从众的作文素材

关于日心说的从众的作文素材

关于日心说的从众的作文素材段落一,哥白尼的日心说。

哥白尼啊,这哥们儿可真是个天才!他提出了日心说,说太阳
才是宇宙的中心,这想法在当时可是相当超前啊。

那时候的人们都
习惯地心说了,但哥白尼就是敢想敢做,打破了常规。

这种独立思
考的精神,真的让人佩服。

段落二,社会上的反响。

当时日心说一出,社会上的反应可大了去了。

有的人觉得这是
瞎扯,有的人觉得这是挑战权威,反正大多数人都不敢站出来支持。

但也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敢站出来为真理发声,即使知道这样会引
来很多麻烦。

这种敢于挑战传统的勇气,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段落三,文学里的日心说。

在文学作品里,日心说经常被用来象征那种敢于挑战旧有观念、追求新知的精神。

那些“日心说者”们,就像文学作品里的英雄一样,他们的勇气和智慧被大家传颂。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也能看到
日心说在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影响。

段落四,现代启示。

现在啊,我们每天都得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观点。

这时候,
保持独立思考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我们不能被那些流行的观点给迷
惑了,得有自己的判断力。

日心说的故事就告诉我们,只有敢于挑战、敢于追求真理,才能在时代的大潮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所以啊,咱们也得像哥白尼那样,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

哥白尼日心说的故事

哥白尼日心说的故事

哥白尼日心说的故事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一句名言:“如果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个支点,我就能移动地球。

”1543年,70岁的哥白尼出版了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

这位把他一生的精力都献给天体运行研究的老人终于在他临终之际推动了地球,实现了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

在哥白尼生活的时代,欧洲正处于中世纪宗教统治的黑暗之中。

人们相信的是《圣经》中的“地心说”,认为自己生活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哥白尼却用自己的“日心说”,将那中世纪的黑暗撕开了一条裂缝。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生于波兰托龙城的圣阿娜巷一个商人家庭。

他十几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

他和哥哥姐姐被送到舅舅家。

他的舅舅早年曾留学意大利,博学多才,思想开明,提倡研究实际问题。

这些都给年轻的哥白尼以很好的影响。

哥白尼18岁时和哥哥一起离开家乡,到当时波兰首都克拉科夫去上大学。

克拉科夫位于东西欧的交叉路口,当时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哥白尼画像哥白尼身处这样一个文化的中心,利用难得的学习机会,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他除了学完学校规定的全部课程,还在著名教授布鲁楚斯基指导下,开始深入地钻研天文学和数学。

他开始学习使用天文仪器进行观测,并且选择了天文学研究为自己终生奋斗的道路。

哥白尼在克拉科夫大学毕业后,为了寻求知识,继续深造,他便和哥哥一起越过白雪皑皑的欧洲最高峰—阿尔卑斯山,来到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摇篮—意大利。

哥白尼像活泼的鱼儿游向了广阔的大海,在这里尽情汲取知识的营养。

1506年,33岁的哥白尼学成归国。

回国之后,哥白尼虽然担任宗教职务,但时天文学的热爱,使他把主要精力都投入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他在教堂顶上的一个箭楼里设置了一些天文观测仪器,建成了一个小天文台。

在这里,他跟星星对话,他听月亮唱歌。

他忘记了自己,遨游于茫茫无际的宇宙之中……正是通过实践观侧的数据,哥白尼确立他的太阳中心说理论。

在当时严酷的宗教神学的统治之下,哥白尼几经犹像,终于将他的《天体运行论》在德国出版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推动力初阳学院综合理科111 钱照怀 11990111摘要:文艺复兴以后,科学观点的第一次重要改变,是尼古拉·哥白尼完成的———即提出日心说。

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立的学说,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

日心说认为太阳处于太阳系的中心,固定不动,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座圆周运动。

关键字:日心说、文艺复兴、简单化、质疑、探索一.日心说的艰难提出1.日心说提出的背景日心说普遍认为有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在1543年发表的《天体运行论》中提出。

当时的人们普遍信奉天主教,坚信托勒密的地心说理论;另一方面,坚实的大地是运动的这一点在古代是令人非常难以接受的。

事实上,直到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并以此发现了一些可以支持日心说的新的天文现象后,日心说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些天文现象主要是指:木卫体系的发现直接说明了地球不是唯一中心,金星满盈的发现也暴露了托勒密体系的错误。

然而,由于哥白尼的日心说所得的数据和托勒密体系的数据都不能与第谷的观测相吻合,因此日心说此时仍不具优势。

直至开普勒以椭圆轨道取代圆形轨道修正了日心说之后,日心说在于地心说的竞争中才取得了真正的胜利。

2.日心说的观点哥白尼为阐述自己关于天体运动学说的基本思想撰写题为《短论》的论文。

他规定地球有三种运动:一种是在地轴上的周日自转运动;一种是环绕太阳的周年运动;一种是用以解释二分岁差的地轴的回转运动。

人们看到的行星向前和向后运动,是由于地球运动引起的。

地球的运动足以解释人们在空中见到的各种现象;哥白尼用以支持他的学说的论据,主要属于数学性质。

他认为一个科学学说是从某些假说引伸出来的一组观念。

他认为真正的假说或者定理必须能够做到下面两件事情:它们必须能够说明天体所观测到的运动。

它们必须不能违背毕达哥拉斯关于天体运动是圆周的和均匀的论断。

当时有许多反对的观点,但是用当时的知识进行了反驳。

3.地心说难以撼动的地位地心说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其中,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行星在本轮上运动,而本轮又沿均轮绕地运行。

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

再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

当时大多人们信奉基督教,而地心说以地球为中心的思想正符合基督教徒的信仰。

同时为了巩固基督教的地位,托勒密等利用与宗教结合的政治权利激励打压新科学的产生。

二.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外在推动力1.文艺复兴时期的特定及对新思想产生的影响文艺复兴是一场发生在14世纪中期至16世纪末的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

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起源于14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其后遍及西欧整个地区。

人文主义者以“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

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

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他们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反对宗教的专横统治和封建等级制度,主张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要求现世幸福和人间欢乐,提倡科学文化知识。

所以,人文主义的理念,其重点是“人”,是“人”的本能的发挥,是“人”追求真、善、美的动力。

文艺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人的觉醒,在于人们把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

重视人的价值,要求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性潜力,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提倡积极冒险精神。

重视现世生活,藐视关于来世或天堂的虚无飘渺的神话,因而追求物质幸福及肉欲上的满足,反对宗教禁欲主义。

在文学艺术上要求表达人的感情,反对虚伪和矫揉造作。

其次文艺复兴打破了宗教神秘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有力地推动和影响了宗教改革运动,并为这个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再者文艺复兴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封建特权。

在中世纪,封建特权是天经地义,门第观念根深蒂固。

文艺复兴则使这些东西在衡量人的天平上丧失了过去的重量。

此外,文艺复兴破除了迷信,解放了思想,恢复了理性、尊严和思索的价值。

虽然文艺复兴在哲学上成就不大,但是它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开创了探索人和现实世界的新风气。

人们坚信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头脑,相信实验和经验才是可靠的知识来源。

这种求是态度、这种思维方式、这种科学方法为17、18及19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当时的社会现状对于新兴思想的迫切需要古典时代的西方,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生物学等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到了中世纪,自然科学却陷入绝境。

自然经济的小生产既没有物质条件,也不需要去进行科学研究,封建等级秩序也限制了人们探索客观世界的主动精神。

同时,在天主教“神本”学说的浸染下,人们恪守神学伦理的清规戒律,将未来寄托在来世的“天国”,对客观自然现象既无多少兴趣,也缺乏自主思考的权利。

在此情况下,自然科学沦为神学的恭顺的奴仆,其固有的生命活力在宗教的灵光之下窒息殆尽。

而哥白尼由于深受人文主义影响,并且致力于天象的研究,最终成为了这一“科学革命”的先驱。

在哥白尼之前,又有许多科学家逐渐冲破神学传统的藩篱,将目光投射到广阔而复杂的客观物质世界,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实验与思考,掀起了划时代的“科学革命”。

不少医学家就用于向传统观念和神权挑战,开辟了新的天地。

而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指出,“自然科学借以宣布独立”的重要依托物“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这一著作问世后,“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

另一方面,这也是一场动摇神权统治基础的思想革命。

3.多方阻力下的百折不挠哥白尼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在用科学的观察否定了天主教会毫无《圣经》根据却又影响深广的旧有知识时必定需要莫大的勇气。

他在《导言》里是这样写的:“如果真有一种科学能够使人心灵高贵,脱离时间的污秽,这种科学一定是天文学。

因为人类果真见到天主管理下的宇宙所有的庄严秩序时,必然会感到一种动力促使人趋向于规范的生活,去实行各种道德,可以从万物中看出来造物主确实是真美善之源。

”此外,在哲学和天文学都享有盛誉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地球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

更具有针对性的是托勒密的天文学著作经阿拉伯学者之手而重为欧洲所知之后,又在欧洲保持了长时间的影响力,至少延续到16世纪,是哥白尼的另一大阻碍。

三.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内在推动力1.哥白尼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哥白尼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喜欢观察天象,自小就显露出了对天文学的强烈爱好。

后来,哥白尼在为《天球运行论》作的序言《先给至圣之主,教皇保罗三世》中提到在传统的行星天文学的基本思想中,一定寻在一个根本性的错误。

这是收益有一位在技术上胜任的天文学家处于其研究的内在理由而拒绝历史悠久的科学传统,正是对这个技术性错误的内行的了解启动了哥白尼革命。

从此处对哥白尼基于科学的严谨、敢于质疑的态度可见一斑。

2. 理性的思考利用数学工具对感性经验材料进行分析和整理, 从而建构出反映事物的客观本质规律,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活动。

但问题是: 在哥白尼革命之前, 尤其是以托勒密为代表的拯救现象的天文学研究传统, 也在大规模地利用数学, 从而对观察材料进行分析, 而这并非是天文学上的革命。

由此可见, 科学认识活动并非以认识工具的数学化形式作为唯一的标准。

哥白尼和托勒密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认识论差异。

这种差异最终影响科学革命的发生。

所以,揭示近代科学革命的认识论本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事实上, 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曾写道:在数学家( 托勒密) 所谓研究探索的过程中, 他们不是忽视了一些必不可少的细节, 就是塞进了毫不相干的东西,而他自己是在遵守确定的原则之基础上来使用数学的,也就是说,以前的数学家在天文学研究中有滥用数学之嫌,而在某种确定原则之上的使用就是适度地使用数学。

在天文学研究历史中, 就有拯救现象传统和物理学传统两种方法论立场。

其中后者认为,一种天文学理论不仅是符合天文学现象的数学体系,而且在物理上也是合理的和可解释的,这是一种实在体系。

显然,托勒密的方法属于拯救现象传统,而哥白尼所谓确定原则的方法是力图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也就是强调数学体系和物理实在体系的真正一致。

3.敏锐的观察力哥白尼的观测工作在克拉科夫大学时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他曾利用学校的“捕星器”和“三弧仪”观测过月食,研究过浩翰无边的星空。

1497年3月9日,哥白尼和玛利亚一起进行了一次著名的观测。

那天晚上,夜色清朗,繁星闪烁,一弯新月浮游太空。

他们站在圣约瑟夫教堂的塔楼上,观测“金牛座”的亮星“毕宿五”,看它怎样被逐渐移近的娥眉月所掩没。

当“毕宿五”和月亮相接而还有一些缝隙的时候,“毕宿五”很快就隐没起来了。

他们精确地测定了“毕宿五”隐没的时间,计算出确凿不移的数据,证明那一些缝隙都是月亮亏食的部分,“毕宿五”是被月亮本身的阴影所掩没的,月球的体积并没有缩小。

就这样,哥白尼把托勒密的地心说打开了一个缺口。

这一切都不得不归功于哥白尼一直持有的质疑一切的态度和敏锐的观察力。

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是文艺复兴中真正的开山之作,不仅象征着新兴思想的诞生,更是一场新纪元的开辟,哥白尼对此的贡献就更不用多说。

从这个过程中,从日心说的萌芽到提出再到《天体运行论》的发表,一路上充满坎坷艰辛,却始终都有人一路追随。

不过终究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日心说任然存在以下不足:太阳并非宇宙中心,而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并非是引力的中心;天空中看到的任何运动,不全是地球运动引起的;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运行轨道是椭圆而不是圆,不做圆周运动。

参考文献:1.《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02期人的发现和限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共同本质2.《哥白尼革命---西方思想发展总的行星天文学》3.《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对近代科学起源的影响》4.浅析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关系_看科学史的意义5.《自然科学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