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化学高考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的贡献为1。

12. 化合物W可用作高分子膨胀剂,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2)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反应④所需试剂,条件分别为________。

(4)G的分子式为________。

(5)W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6)写出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核磁共振氢谱为两组峰,峰面积比为1∶1)______________.(7)苯乙酸苄酯()是花香型香料,设计由苯甲醇为起始原料制备苯乙酸苄酯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1). 氯乙酸 (2). 取代反应 (3). 乙醇/浓硫酸、加热(4)。

C12H18O3(5). 羟基、醚键(6). 、(7)。

【解析】分析:A是氯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乙酸钠,氯乙酸钠与NaCN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C水解又引入1个羧基.D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E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在催化剂作用下F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将酯基均转化为醇羟基,2分子G发生羟基的脱水反应成环,据此解答.详解:(1)根据A的结构简式可知A是氯乙酸;(2)反应②中氯原子被-CN取代,属于取代反应。

(3)反应④是酯化反应,所需试剂和条件分别是乙醇/浓硫酸、加热;(4)根据G的键线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2H18O3;(5)根据W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醚键和羟基;(6)属于酯类,说明含有酯基。

核磁共振氢谱为两组峰,峰面积比为1:1,说明氢原子分为两类,各是6个氢原子,因此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或;(7)根据已知信息结合逆推法可知合成苯乙酸卞酯的路线图为。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和合成,涉及官能团的性质、有机物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合成路线设计等知识,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考查有机合成与推断、反应条件的选择、物质的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的知识。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自学能力、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考查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8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卷化学试题解析与启示

2018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卷化学试题解析与启示

2018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卷化学试题解析与启示
2018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卷化学试题的整体难度适中,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化学反应、化学平衡、离子反应等方面。

下面对试题进行逐一解析,并对解题思路和注意事项进行总结。

第1题:运用导电实验原理,可知实验所用开裂试样为金属。

第2题:水和EDTA溶液都是无色的,所以试验后溶液变为浅绿色,则溶液中含有金属离子。

第3题:钠和钾属于同一族元素,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所以化学方程式将即可确定。

第4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系数关系进行计算,需注意配位数的变化。

第5题: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氧气是反应物。

第6题:该反应是一个酸碱反应,根据反应物的酸碱性质确定物质的溶解性。

第7题:同时发生的两个反应,可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量。

总结:本次试题较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应用题型的解决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重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已知知识进行推理思考。

要熟悉常见的化学反应,并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系数关系的运算。

要注意化学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以及酸碱物质的性质。

对于化学反应的计算,要理解反应物的关系,同时注意单位换算和计算规则。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评析(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评析(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8年高考化学命题贯彻落实发展素质教育和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要求,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选取各种类型的情境素材,通过科学规范的试题设计,考查信息获取及加工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贯彻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落实了“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

1展现成果,突出贡献,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在绵延5000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取得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大批发明创造。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挖掘古代科技文献,以我国古代化学化工成果为情境命制试题,例如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26题中提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理科综合全国III卷第35题中提到“《中华本草》等中医典籍中,记载了炉甘石(碳酸锌)入药,可用于治疗皮肤炎症或表面创伤”。

试题中呈现的这些内容展示了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可以引导学生自觉传承我国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精神。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要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呈现我国化学领域最近取得的重大创新科研成果,例如理科综合全国I卷、II卷中选取了我国科学家发表在化学顶级刊物上的“一种对天然气中二氧化碳、硫化氢的高效协同去除转化装置”“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二次电池”。

这些内容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精神,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2情境真实,应用导向,聚焦学科核心素养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情境来源于生产、生活、社会及科研实际,将化学学科联系紧密的环保、医药、材料、能源等交叉学科内容作为试题素材,考查考生合理正确地使用化学原理与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既可以引导考生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又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要求。

2018年高考化学试卷分析及2019年高考备考建议

2018年高考化学试卷分析及2019年高考备考建议

2018年高考化学试卷分析及2019年高考备考建议一.2018年高考化学总体难度评测整体来看,2018年全国一卷的题目符合最新考纲的要求,综合考查了“双基”知识、化学基本原理与应用。

在试题结构方面,今年和去年基本一致,但是在难度方面,今年要比去年容易不少,总体难度为两星半。

选择题部分历年来压轴都会在13题,主要考查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今年13题考查了电解池,没有“压轴”应该有的难度。

非选择题部分的实验题考查了一个较简单的实验组装图,题目基本和广一模的题目类似,工艺流程图的题目也较为简单,之前作为中档题出现的反应原理在今年反倒是非选择题中难度较大的题目,溶解平衡在这次高考中也没有考查。

题目尽管难度不大,但是有一些细节问题仍旧需要学生留意,如12题的元素推断中“W和Z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是这道题的突破口,对元素化学的基础要求还是比较高的;13题的电解池中考查到了电势的问题,属于平时练习较少的一类考点。

选做题部分“有机化学基础”和“物质结构基础”两道题也都中规中矩,难度适中,可以看出高考命题的特点:重视学生的选择多样性。

当然,尽管今年题目难度不大,命题人都本着既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又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命题思想,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化学学科思想和能力方法也在试题中得到较好的体现。

在考查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力求突出对学生学科能力和学科素质的考查,体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

二.全国一卷化学结构特点题型题号分值作答要求难度分布选择题7 6单选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一般7-11为简单题,12题为中档题,13题为难题。

简单题注重化学和生活的练习,难题侧8 69 610 611 6要求的。

重化学思维的考查。

12 613 6必考题26 14常规题型,三道题目必须作答。

26题为实验题,27题为工艺流程图类问题,28题为化学反应原理的考查,考查主要涉及文字表述、计算、方程式书写。

201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化学试题评析

201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化学试题评析

对2018年高考理综1卷中部分化学考题的见解 2018年高考试卷的化学题比2017年有很大的改良。

但仍是有一些在命题或分析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现就理综1卷中的一些考题有机化学题除外议论以下。

一、第7题这个题暗含着以下几个解题时还需要知道或判断出的知识点1. 磷酸亚铁锂LiFePO4作为复盐是不溶于水及碱NaOH溶液的。

磷酸亚铁锂可溶于强酸。

2. Fe2+离子在HNO3作用下会被氧化成Fe3+离子。

3. Fe3+与PO43-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可以生成积淀在碱性溶液中FePO4能够被积淀下来。

4. 在水中LiOH是可溶的Li2SO4也可溶而Li2CO3不溶。

对于“Li2CO3不溶于水”的解说要用对角线规则来进行推理。

即Li-Mg间有必定的相像性二者的硫酸盐皆可溶且碳酸盐都不溶。

可是二者间也有不一样点LiOH可溶而Mg(OH)2不溶。

这个题有超纲的嫌疑。

二、第10题所谓正确的答案“标准状态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实质上也是一个不那么严格的说法。

因为“”是对理想气体而言的。

对实质气体一般应当用范德华方程式来进行计算。

此中n为气体的物质的量R为摩尔气体常数a与b为该气体的范德华常数可查得。

该选项B的文字中如加上一个“约”字变为“标准状态氩气含有的质子数约为18NA”会更严格一些。

同时也不会影响其“正确性”的判断。

三、第26题第1题第一“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后快速冷却”说法中的“快速”两个字加的不好。

要如何操作才能算是“快速”了呢只需能隔断外界空气把水冷得慢了一些了又何妨其次后一填空的答案“分液或滴液漏斗”中的“或滴液”加得也不对。

在化学实验中“分液漏斗”与“滴液漏斗”的差异是特别显然的。

所谓“滴液漏斗”指的是“即使漏斗口伸入到液面下时也要能察看到液滴滴加的快慢”。

从构造看它一定要有一个能够察看到试液滴加过程的“窗口”与医院给病人输液时的要求同样。

在输液装置中不是一定要加接一个被称为“滴壶”或叫“滴漏”、或叫“墨菲氏管”的装置吗也就是说在“滴液漏斗”中部也一定要有一个球形的空腔。

2018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卷化学试题解析与启示

2018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卷化学试题解析与启示

2018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卷化学试题解析与启示一、总体把握2018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卷化学试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重点考察了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化学平衡、溶液的性质和浓度、化学热力学等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试题涉及了基础知识综合运用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整体难度适中,考点分布较为均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下面就试题内容的解析和启示逐一进行分析。

二、试题解析与启示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对于高考来讲也是必考的内容。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也设置了不少涉及元素周期表的考点。

例如第3题要求根据元素周期表中Na元素的位置,判断该元素的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考查了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这也提醒我们,要加强对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理解,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周期规律和组成规律,这对于理解和解答相关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2. 化学反应与化学键化学反应和化学键也是高考化学试题中的重点考察内容。

2018年高考试题第6、7、8题均涉及了化学反应和化学键的内容。

其中第6题要求根据Cl2分子在紫外光作用下分解的反应方程式和反应条件,判断该反应为光解反应,考查了学生对化学反应类型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第7题要求学生根据分子式,判断所给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考查了学生对化学键性质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第8题要求根据题目所给的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判断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种类,考查了学生对物质间相互作用力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这些题目的设置提醒我们,要加强对化学反应和化学键的学习和掌握,特别是对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和化学键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3. 化学平衡4. 化学热力学化学热力学是高考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常见的考查点。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第21题要求根据燃烧反应的反应热和生成物的热化学标准生成焓,判断所给化合物的燃烧热,考查了学生对热化学反应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完整版)2018高考全国I卷化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完整版)2018高考全国I卷化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卷)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

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₂/CCl4褪色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10.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 AB.22.4 L(标准状况)氨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C.92.0 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D.1.0 mol 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N A11.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是最简单的一种。

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B.二氯代物超过两种C.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D生成1 mol C5H12至少需要2 mol H212.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

2018年高考理综化学评析

2018年高考理综化学评析

【理综化学】一、试卷整体情况分析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科目落下帷幕,纵观全国Ⅰ卷理综化学部分,总分100分,其中第Ⅰ卷选择题共7题(7~13题),分值为42分;第Ⅱ卷主观题中必做题共3题(26~28题),分值为43分,选做题共两道,每题15分,任选一道作答。

试卷知识范围对应高中化学教材模块包括必修1、必修2、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这三个必考模块,以及选修-3物质结构、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两个选考模块,重点考查了传统知识与方法。

二试卷的五个显著特点1.立德树人,传承文化,培养民族精神第13题以我国科学家近期设计的物质转化装置为背景,在考查学生电化学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以及接受、吸收和整合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还向考生展示我国当今科技成果,增强民族自信心,充分发挥考试的爱国情怀导向作用和育人功能。

2.联系实际,育人导向,凸显学科价值第7题以回收新能源汽车的废旧电池为载体,使考生关注能源问题与环保问题、增强意识;第8题考查了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糖类、油脂、蛋白质等物质,联系生活;第27题以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硫生产焦亚硫酸钠的工艺流程为线索,考查学生知识和方法的同时,渗透变废为宝的理念,此外还通过焦亚硫酸钠可作为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剂相关的信息,体现化学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等。

3.立足基础,注重综合,关注知识体系(1)选择题命题,融合多个模块内容,体现了综合性。

第10题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分别涉及到了盐类水解与胶体、原子结构、有机物结构与有机取代反应,以及物质的量在化学中的应用等,突出学科内综合,重点考查了发散式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不仅提高了干扰项的迷惑性,而且扩大了考查范围。

(2)综合题目中各小题的设问保持相对独立,保证了考查知识与能力的覆盖面,同时也减低了学生答题的紧张感。

第27题分别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解原理、电极反应式、氧化还原滴定与化学计算等,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化学反应知识,以及坚实的化学原理部分的基础知识、系统的化学思想方法和数据处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命题角度看选择题的功能
1. 选择题的功能是协调整套试卷的知识点的覆盖面,兼有给大题 补点填缝之功效,为了完善和补充大题中残留和难以贯穿的知识 点,近几年常以STSE为切入点补充相关知识考查;同时,以表格 形式对实验和实际问题进行多元化考查形式频现,也是一种补点 的方式。 2. 同时兼顾着强化和突出主干和重点知识,不避讳大题中已呈现 的更贴近生产生活实际的有实效的主干知识。 如: 2018年Ⅰ卷27题(3)进一步强化电化学知识; 2016年I卷的 11题、28题(3)问对电化学的强化考查等,综合性有所加强。
4. 课标卷命题注重电化学原理的应 用 不是几种电池那么简单,也不是只 在选择题中出现,甚至涉及与物理 知识综合
二、课标卷命题统计
1. 选择题命题素材、核心考点的统计
题号
2015
2016
2017
2018
7 化学与传统文化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生活 大 题 小 做 —
社会,科技
工艺流程
(废物回收)
反应类型、同分异 称、反应类型、 结 构 简 式 、 同 反 应 条 件 、 反
构体、化学方程式、结 构 简 式 、 同 分 分 异 构 体 、 化 应 类 型 、 同 分
合成路线
异构体、化学方 学方程式、合 异构体、化学
程式、合成路线 成路线
方程式、合成
路线
26、27、28三个大题分别是实验综合,反应原理 和工艺流程。在全国卷中这三种试题出现的顺序可能 不同,但一定有。
【27】化学反应原理题涉及的核心元素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包括:热化学、电 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 质溶液和氧化还原等内容,结合选择题 部分这些考点都是必考点。原理综合题 以某物质为背景,将多个考点组合进行 考查。
年份 2015
2016
2017
2018
以碘元素形成 原理综合考查一般 以的H2S用途为切 以N2O5的用途为切 的单质和化合 是以气体的平衡问 入点考差了盖斯 入点,考查了氧化
8 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 伏 加 德 罗 化学与传统文 有 机 物 性 质
常数

(必修2)
9 有 机 合 成 选 择 -- 有 机 物 结 构 有 机 物 结 构 与 实验操作
制备计算
与性质
性质
10 实验综 合 (表格 实 验 操 作 大 题 小 做 --- 实 阿 伏 加 德 罗 —因果关系) (综合) 验操作、装置 常数
二、课标卷命题统计
2、主观题命题素材、核心考点的统计
26 化 学 实 验 ---- 性 质 化 学 实 验 — 制 备 、化 学 实 验 — 制 化 学 实 验 — 制
实验
性质实验
备实验
备、性质实验
27 化 学 工 艺 流 程 ----- 反 应 原 理 — 化 学 化 学 工 艺 流 程 工 艺 流 程 — 焦
硼元素
用语 、 实验现象、— 实 验 条 件 、 亚 硫 酸 钠 制 备
三 段 式 计 算 、 滴 化 学 用 语 ( 化 性质
定计算
学方程式、离
子方程式)、
原因解释
28 反应原理综合:氧 化 学 工 艺 流 程 — 反 应 原 理 综 合 :反 应 原 理 综 合 :
化还原、电解质溶 化学用语、氧化 热 化 学 , 三 段 化 学 用 语 , 热
高考试卷分析
化学组
一、课标卷命题特点
1. 注重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 能力考查的抓手:数理及计算能力、 信息及加工能力、阅读及理解能力
2. 测量学控制,阶梯式设问 没有太简单的试题、大题前几 问必须送分、必有一问“出人 意料”、选做题力争“等 值” ……
3. 课标卷命题不绝对回避“陈 题” 有陈题再造、有改头换面…… 课标卷试题之间也有一定的关 联
【26】 实验综合题涉及的核心元素
实验综合分为三个专题 (1)制备及性质实验 (2)验证及探究实验 (3)配制及定量实验,侧重考查实验操作、实验流程。
试题形式一般是:前期准备+实验中心+后期处理
新课标Ⅰ卷实验综合试题命题统计
年份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科学探究)
2018 制备-性质实验
醋酸亚铬的制备
2017 纯定量实验(凯氏定氮法)
-------
2016 实验室制备NH3和NO2气体
探究NH3和NO2之间的反应(基于 实验室条件)
2015 验证(检验)H2C2O4·2H2O 晶体受热分解的产物
①证明草酸酸性比碳酸强 ②证明草酸为二元酸
解答综合实验试题的思维基点 制备实验:量多质纯,绿色安全 验证实验:控制变量,结论严谨 定量实验:排除干扰,减小误差
液、热化学、化学 还原、计算
式计算,影响 化学,三段式
反应速率与平衡
速率平衡的条 计算,速率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卤素)倒看图像

衡选择
37 物质结构
物质结构
物质结构
物质结构
38 有机综合:官能团、有 机 综 合 : 有 机 有 机 综 合 : 名 有 机 综 合 : 官
名称、结构简式、 物 基 础 知 识 、 名 称 、 反 应 类型 、能 团 、 名 称 、
• 从选择题题型呈现来看
最近四年的选择题来看,化学与传统文化在15、17两年考到 ,18年没考,估计19年要出现,至少在选择项中出现;阿伏加德 罗常数为背景的题目由于考察知识面广,选择项灵活,是全国卷 的偏爱;电化学、周期表、实验题、有机物结构与性质连续四年 出现,估计19年高考仍将有这些题型。电解质溶液在18年没考到 ,19年很可能再现。值得注意的是连续两年出现了大题小做题型 ,17年实验为背景,18年以工艺流程为背景,19年再怎么呈现呢 ?这类题型还有可能出现么?
具体 物入手考查了 题入手,而16年是 定律、三段式计 还原,盖斯定律,
内容 氧化还原、沉 在大平衡的前提下,算及平衡移动的 普通计算(不是三
淀溶解平衡、 以Cr3+在溶液中的 影响因素;增加 段式计算),平衡
热化学和速率 转化进行了考查, 了H2S溶于水得到 移动及原因。增加 平衡的三段式 正好增加滴定问题、电解质溶液的知 了老教材中的有效
11 电 化 学 --- 微 生 物 电 化 学 — 三 电化学
电池
室电渗析
有机物结构 与性质
12 元素周 期 表 、 周 电 解 质 溶 液 元 素 周 期 表 、 元 素 周 期 表 、
期律
—图像
周期律
周期律
13 电 解 质 溶 液 — 图 周 期 表 、 周 电解质溶液 电化学

期律(有机
无机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