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以问题教学为导向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分析

以问题教学为导向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分析高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阶段。
近年来,以问题教学为导向的地理教学策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地理知识。
以问题教学为导向的地理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
本文将从问题教学的理论基础、实施过程以及效果评价等方面对以问题教学为导向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一、问题教学的理论基础1.认知理论基础以问题教学为导向的地理教学策略源于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建构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积极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来建构知识结构。
教学应该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
2.学习者中心理论基础以问题教学为导向的地理教学策略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地位,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兴趣,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以及学习方式。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风格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和探究,实现具有意义的学习。
二、以问题教学为导向的高中地理教学实施过程1.问题设计问题是以问题教学为导向的地理教学的核心。
问题的设计应当具有启发性、探究性和引导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问题设计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问题的设计还应该有层次性,让学生能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深入地理知识。
最重要的是,问题设计应当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学习活动以问题教学为导向的地理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活动性,要求学生以问题为引导,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在问题教学中,可以引入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多种学习活动形式,帮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024年基于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以人教版《地理1》为例》范文

《基于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以人教版《地理1》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以人教版《地理1》为例,设计一个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地理教学案例,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地理1》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国际视野和人文关怀。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教学内容以人教版《地理1》中的“人口”章节为例,设计教学案例。
(二)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一天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人口地理。
提出“什么是人口?”以及“人口地理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的问题,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自主学习与讨论(15分钟)教师发放课前准备好的相关阅读材料,如“世界人口分布图”、“中国人口统计数据”等。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探讨人口的定义、人口的数量与增长等问题。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讨论,提出问题并尝试回答。
3. 问题探究与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世界各地区人口分布有何规律?”“我国的人口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何?”等。
教师利用图表、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知识要点。
4. 小组合作学习与展示(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探究题目(如:分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特征及发展趋势)。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绘制图表等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的任务是探讨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还要求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教学设计将围绕“城市与环境”主题,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深入理解地理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
经过一年的地理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问题式教学的应用尚不熟悉。
此外,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合作能力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并加以引导。
通过本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在问题式教学的模式下,提高地理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与环境的关系,掌握城市环境问题的基本类型及其产生原因;(2)掌握地理研究方法,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城市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3)提高地图阅读、图表分析、空间想象等地理技能;(4)培养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并提出问题;(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研究方法,如观察、调查、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和探究能力;(4)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3)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为解决现实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4)通过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
问题式教学促进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的策略

问题式教学促进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的策略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问题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问题式教学的优势、策略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详细探讨如何利用问题式教学促进高中地理的深度学习。
一、问题式教学的优势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教学方式。
相比传统的直接讲解,问题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问题式教学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问题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的,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问题式教学更注重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而不仅是死记硬背。
1. 设计引人入胜的问题问题式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学习。
为了促进地理深度学习,教师需要设计引人入胜的问题,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这些问题可以涉及到地理事件、地理现象、地理理论等各个方面。
可以提出“为什么某些地区干旱频发?”、“城市化对环境有什么影响?”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研究相关知识。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除了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各种疑问和困惑,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解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创设多种学习情境问题式教学可以通过创设多种学习情境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高中地理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高中地理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探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教学任务主要包括分析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不足、知识点掌握不牢、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其空间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我国普通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在学习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这部分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帮助他们发现地理学习的乐趣,提高地理学习的效果。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如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2)提高地图阅读能力,学会使用各类地图(如自然地图、人文地图等)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和分析。
(3)学会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如GIS、RS等)进行地理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展示。
(4)培养空间思维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尺度对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
(5)提高地理问题解决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法,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地理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4)注重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如预习、复习、总结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热爱地理、探索地理奥秘的热情。
(2)通过地理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其关注现实、关爱环境的意识。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摘要:问题解决教学是一个适应新的课程理念并蓬勃发展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能力。
地理课程是一门集综合性、创造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科学课程,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问题解决教学策略高中地理教学应用引言人类时刻与所生存的环境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并在与环境的交流中逐渐进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这就意味着地理学科要与时俱进,而最关键的是创新和创造能力。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有效地体现了这一点,通过开放性的问题使得学生在解决课堂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由讨论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创新能力。
1.新课标高中地理课程与“问题解决”教学的契合问题解决教学和新课程地理基本理念的吻合体现在价值观、学生观、教师观等方面。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而非主体者,要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这就体现了新课表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
“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并进行创新。
这与新课程地理的价值趋向是一致的。
地理课程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问题,因此地理课程给问题解决教学提供了平台。
2.“问题解决”教学应用于新课标高中地理的必要性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内容与新课标高中地理课程同样作为高中必修课程,还存在很多的不同,通过对两者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两者均从“人地关系”入手,但单从章节知识的组织上可以看出普通高级中学地理较偏重对地理环境知识点的描述,新课标必修版的地理体系则更体现出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探究。
新课标的地理课程体系更加深入贯彻了创新性。
再者,新课标高中地理与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在选修的范围上也存在差异,新课标高中地理课程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为“问题解决”教学过程提供了支撑点。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地理学科是高中基础课程之一。
随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高中地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以此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问题及对策策略研究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地理教师应积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找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实践活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性格特点不同,他们的接受能力与知识水平也存在着差异。
但是,不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不均衡现象。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没有考虑学生的想法。
虽然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但是学生接受的知识很少,这样等于做了很多无用功,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由于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比较少,而地理是离不开实践的。
学生因为缺少实践而对地理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学习上提不起兴趣,这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对地理学科不重视,学生不感兴趣。
在现今考试制度的影响下,很多学校和家长放松了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以为是小科目就不用管了,只把注意力放在了所谓的“主科”上。
外界的环境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学校和家长这种态度对于学生来讲就是一种误导。
很多学生抱着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心态,不主动去学习。
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厌恶和逆反情绪。
3、课堂有效互动匮乏,缺少学习氛围。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去发现和认识地理知识,也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空间与时间,有效课堂互动较少,课堂氛围沉闷,由于教学环境的限制,学生接触的地理知识大多是书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解释,这样学生很难形成热爱学习的氛围,没有一个大环境的影响,想要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

问题 解 决 教 学 策 略 在 高 中地 理 教 学 中 的应 用 与 探 讨
纪 建 武
( 泗 洪 县 洪 翔 中学 , 江苏 泗 洪 摘 要 : 问 题 决 教 学 是 一 个适 应 新 的课 程 理 念 并 蓬 勃 2 2 3 9 0 0 )
发 展 的 教 学模 式 , 旨在 培 养 学 生 的 问题 意识 和 解决 能 力 。 地 理 课程是 一门集综合性、 创 造性 、 实 用 性 于 一 体 的科 学 课 程 , 问
题 解 决教 学 策 略 在 提 高学 生 的 综合 素 质 中具 有 重 要 的 作 用 。 本 文 就 问题 解 决教 学策 略 在 地 理教 学 中的 应 用 进 行 了探 讨 。 关键词 : 问题 解 决教 学策 略 高 中地 理 教 学 应 用
引 言
问题 为 开 始 . 以有 效 解决 问题 为 终 结 。 在 整 个 过 程 中 要不 断 地 引导学生勇敢 、 主动 、 积极地提 出各种相关 问题 , 并 激 励 他 们 深人地去探究去思考去质疑, 最 终 找 到 解 决 问题 的 途 径 , 从 而 学 会 全 面 综 合 地 思 考 问题 , 多角度多方位地寻找方法 , 提 高综 合 能力 和 创 新 能 力 。
4 . 1 充分预习, 提 出问题 。
在 问题 式 教 学 模 式 的实 施 过 程 中 ,课 前 预 习是 一 个 非 常 必要的环节。 在 对新 知 识 的 学 习 过 程 中 , 学 生 对 于 知识 点 大 多 比较 陌 生 。 而 做 好课 前 预 习 . 能加 强 对 于 对 于 新 知识 点 的提 前 接触与认知 . 从而为教学工作做好铺垫。在此过程中 , 还 应 引 导 学 生 积 极 发 现 预 习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并 引 导 学 生 带 着 问 题 学 习 新 知识 , 有 效 提升 学 生 学 习 的 针 对性 与实 效 性 。 如在学 习“ 自然 界 的水 资 源 循 环 ” 相 关 内容 时 。 可 引 导 学 生 提出“ 海洋水 、 陆地水 、 大 气 水 等 不 同 水 资 源 形 式 的 循 环 过 程” 、 “ 水 资 源循 环 对 我 们 人 类 的 生 活 生 产 会 产 生 怎 样 的影 响 ” 等 问题 , 并 让学 生 带 着 这 些 问 题 去 学 习 , 并 在 提 升学 生 学 习针 对 性 的 同时 . 强 化 学 生 对 于所 学 核 心 知 识 的 理解 与认 知 。 4 . 2 课 堂 互动 , 解决 问题 。 在 问题 式 教 学模 式 的 具体 实施 过 程 中 ,注重 教 师 与学 生 之 间 的有 效 互 动 ,通 过 构 建 高 效 的 师 生 交 流 平 台来 强 化 教 学 效果。 为此 , 在 教 学 过程 中 , 教 师应 根 据 教 材 内 容 , 鼓 励 学 生 以 自主探 究 、协 作 探 究 的 形 式 加 强 对 于 重 点 课 题 的 深 入 学 习 与 探究。 如在学习“ 热 力环 流 ” 相关 内 容后 , 教 师 可提 出 : “ 热 力 环 流 是 如 何形 成 的 ? ” “ 暖 锋 与 冷 锋 天 气有 何不 同? ” 等问题 , 并 引 导 学 生 就 这些 问题 展 开 探 究 ,从 而 在 强 化 学 生 团体 合 作 的 同 时 有 效 扩 展 学生 的知 识 面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探讨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可有效地针对学生存在的难题进行解决。
针对高中地理的有关知识和具体应用,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讨论,进而解决问题能够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有利于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问题解决高中地理地理知识灵活应用
每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只有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才能制定正确适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而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是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思考、总结和教师的讲解等来进行知识的传递和运用的。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最多,学生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思考、分析、推断等学习数学知识。
但是问题解决教学策略不只针对数学问题,还可以应用到其他学科的教学。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可有效地针对学生存在的难题进行解决。
针对高中地理的有关知识和具体应用,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讨论,进而解决问题能够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有利于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一、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对
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1.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通过自主地思考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地理知识方面的问题,使学生更加娴熟地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
无论关于什么的学习都需要学生主动接受知识,才能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高考压力下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进行检测。
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正确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可以有效地检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使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从而对以后的教学进行调整,将学生没有掌握的地理知识进行重新讲解。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还可以有效地解决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学生的学习误区,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更容易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的目的是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现代高中教育更多的是填鸭式教学,学生因为面临高考的压力,存在着死记硬背、只记重点等问题,难以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而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在于与现实社会的紧密联系,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更好地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将地理知识引用到现实生活中。
二、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中应该如何运用。
1.为学生营造出有利于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行的环境。
学习本来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由于面临高考的压力,我国很多高中生将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并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积极、轻松并且快乐地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将原本学生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地学习。
在讲解自然灾害方面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同学畅所欲言,说出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的不同自然灾害,造成的原因,对其中的人为因素赢进行怎样的改正才能尽量避免和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2.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
只有通过独立思考过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掌握和运用。
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问题,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以及教师的讲解和知识的补充、延伸等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成长,更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讲解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影响的时候,可以联系我国东、中、西经济发展程度,分析影响区域发展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再让同学讨论我国东、中、西部的交通运输布局以及对各区域发展的影响。
3.将地理知识转化为生活中具体案例。
知识源于生活。
将地理知识转化为生活中具体案例,有利于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而不再只是为了高考而进行的被动的学习。
让知识真正地运用到生活中去。
在讲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时候可以将本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和废弃物的排放等,提出解决和改善环境的方法,进而得出只有可持续发展才能解决人与环境的矛盾。
4.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需要教师的指导。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在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时候要掌握具体的进度,并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和提示,让学生在问题误区中走出来,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学生的自信,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进行学习。
在讲解气候类型的时候可以对所在地区气候形成的原因、气候对该地区的影响等讲解清楚,对造成该地区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分析清楚,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不会造成学习误区。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是对地理教学不足之处的有效补充,通过学生主动地思考、讨论、总结以及教师的补充和讲解,可以让高中地理教学更好地贴近生活,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地理现象和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以及运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 孙颖.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新课程(教研). 2010(03)
[2] 李长松.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 青年文学家. 2010(02)
[3] 时静.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j]. 学周刊. 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