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之心室安全起搏管理
心脏起搏器术护理常规

心脏起搏器术护理常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分为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和临时心脏起搏。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通过在皮下植入心脏起搏器,产生电脉冲经过起搏电极导线传送至心脏,刺激心脏激动和收缩,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
临时心脏起搏是将电极导线经外周静脉送至右心室心内膜,将临时起搏器置于体外,发放脉冲电流来刺激心脏起搏,一般应用时间不超过1个月。
心脏起搏器是由脉冲发生器和起搏电极导线组成的医用电子仪器。
永久性起搏器根据电极导线植入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和三腔起搏器。
单腔起搏器将一根电极导线放置于一个心腔,如右心室或右心房。
双腔起搏器将两根电极导线分别置于心房和心室进行房室顺序起搏治疗。
三腔起搏器电极导线的放置方法,根据治疗目的不同分为双房+右室、右房+双室两种。
双房+右室主要用于治疗房室传导阻滞合并阵发性房颤,右房+双室主要用于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以协调房室和(或)室间活动,改善心功能。
永久性起搏器手术适应证包括房室传导阻滞、慢性双束支和三束支阻滞、急性心肌梗死、窦房结功能不全、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心动过速起搏、血管迷走性晕厥、肥厚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心脏移植患者。
临时心脏起搏手术适应证主要是用于需紧急心脏起搏、病情可能恢复的患者。
禁忌症包括重度主动脉反流、周身性感染性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和败血症、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手术前需要进行常规心脏介入术前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型、血小板和出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X线检查等。
手术需要准备常规心血管介入物品、起搏器、电极导线等器械和物品。
2.术中护理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
2)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保持手术场所清洁和无菌。
3)给予患者必要的镇痛和镇静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情绪。
4)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进行吸痰和吸氧。
3.术后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起搏器心室阈值自动管理功能相关的心电学特点课件

起搏器心室阈值的自动管理功 能简介
为了解决心室阈值变化带来的问题,现代起搏器具备自动管理功能。
该功能可以根据心室阈值的实时变化,自动调整起搏器发出的电脉冲的强度, 以确保正常的心律维持。
触发自动管理功能的条件
自动管理功能通常会在以下条件触发:
1 定期检查
起搏器会定期检查心室阈 值的变化情况,并根据需 要进行调整。
起搏器心室阈值自动管理 功能相关的心电学特点课 件
本课件将介绍心室起搏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心电学特点方面的应用。通过使 用自动管理功能来控制心室阈值的变化,提高起搏器的效能和患者的生活质 量。
心室起搏器简介
心室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体内的医疗设备,用于维持心脏的正常心律。 通过发出电脉冲,心室起搏器可以刺激心脏的肌肉,使其收缩,并恢复正常 的心律。
安全性
通过自动管理功能,起搏器可以根据心室阈值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避免不必要的电刺激误 触发。
总结和展望
起搏器心室阈值的自动管理功能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改进自动管理功能的准确性和可转为站立位 时,心室阈值可能会发生 变化,触发自动管理功能 进行调整。
3 运动
体力活动可以引起心室阈 值的变化,起搏器会通过 自动管理功能进行相应调 整。
自动管理功能对心电学特点的影响
稳定性
自动管理功能可以提高心室阈值的稳定性,确保起搏器的效能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便利性
患者无需频繁接受心室阈值的调整,减少了对医疗机构的访问次数,提高了生活质量。
心室阈值的定义及意义
心室阈值是指起搏器需要发出的电脉冲能够成功刺激心脏肌肉收缩的最低电流强度。 心室阈值的稳定性对于起搏器的效能和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心脏起搏器使用指南

心脏起搏器使用指南心脏起搏器,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用于治疗心脏疾病和心脏节律异常。
它可以通过发放电脉冲来使心脏保持正常的心律,从而提供必要的心脏支持。
本文将介绍心脏起搏器的使用指南,帮助患者正确、安全地使用心脏起搏器。
一、使用前的准备在使用心脏起搏器之前,患者需要接受医生的评估和建议。
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使用心脏起搏器,并选择合适的型号和参数。
在接受手术植入心脏起搏器之前,患者需要进行必要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
二、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手术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是一种小型手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手术一般在手术室进行,使用局部麻醉。
患者需要保持平静,遵守医生的指导。
术后,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康复建议,并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三、术后注意事项1. 术后休息:植入心脏起搏器后,患者应该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合理的活动建议。
2. 定期复诊: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定期复诊,以确保心脏起搏器的功能良好并及时调整参数。
3. 注意观察:患者在使用心脏起搏器期间应注意观察自身的症状变化,特别是心律异常等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并寻求帮助。
4. 注意保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强磁场和电磁波的影响,定期检查并更换心脏起搏器电池。
遇到异常情况或需要更换电池时,应及时就诊。
四、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对心脏起搏器有一些特殊要求:1. 移动型设备:患者在使用移动型设备时,应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对心脏起搏器的干扰。
例如,将手机保持在左耳进行通话。
2. 磁场干扰:避免进入强磁场环境,如MRI室、安检门等。
3. 体育锻炼:根据医生的指导,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4. 避免碰撞:患者在从事高风险活动时,应避免对心脏起搏器位置造成碰撞或外力冲击。
五、应急处理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患者需要掌握应急处理方法:1. 突然晕厥或心悸:找安全地方坐下,保持呼吸平稳,松开紧身衣物,保持冷静并尽快就医。
起搏器部分常见特殊功能简介

上限频率文氏阻滞
上限频率2:1阻滞
模式转换功能
定义:发生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起搏器A-V通道出 现文氏型阻滞或2∶1~3∶1阻滞不足以将心室频率 降至上限频率范围以内时,起搏器将关闭A-V通道, 不再跟踪心房频率进行起搏,自动地转换为VVI、 VDI或DDI模式,直至心房频率恢复正常,称为正转 换。当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终止后,其起搏模式又 从VVI、VDI或DDI模式自动地转换为DDD模式, 称为反转换。。
其中R1-P间期0.28s小于心室后心房不应期(0.30s),未被心房电极所感知,R2P间期0.33s大于心室后心房不应期(0.30s),被心房电极感知后触发心室起搏并 诱发了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其起搏周期0.63s,频率95次/min,R9搏动心室 后心房不应期自动地延长至0.40s,该搏动后的逆行P-波落在心室后心房不应期 内而未被心房电极所感知,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自行终止,R6搏动为提前出现 宽大畸形QRS-T波群,为室性早搏,但其起始部有心室起搏脉冲重叠。
上限频率功能
功能目的:防止发生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时的心室 跟踪,产生过快的心室率。 心电图表现: 1、如果PP间期大于总心房不应期,起搏器会发生文氏 现象,即PV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脱落一个QRS波群。 2、如果PP间期小于总心房不应期,会有 P波落入不应 期,不被感知不能下传,出现2:1房室阻滞。
模式转换心电图
自动模式转换前
自动模式转换后
PMT(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自动终止 功能
(1)确认PMT:当心室连续起搏的频率达到PMT 的识别频率时(通常设置为100次/min),起搏器若 连续检测到8个恒定的V-P—间期<400ms的搏动, 即确认为发生了PMT并启动终止程序。 (2)终止程序:在第9个搏动将心室后心房不应期 自动延长到400ms,使逆行P—波落在心房感知器不 应期内而不能触发心室起搏,PMT即可自行终止或 者抑制一次心室脉冲发放。
心脏起搏器护理范文

心脏起搏器护理范文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可以控制心脏节律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治疗心室停搏或者心室快速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
对于患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来说,护理工作非常重要,能够保障心脏起搏器的正常运行并预防可能的并发症。
以下是心脏起搏器护理的一些建议:1.定期复诊检查:患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检查,通常为每6个月至1年一次。
在复诊时医生会对心脏起搏器进行功能检查,包括检查心脏起搏器的电池电量、心脏起搏器的工作情况、心电图等,检查结果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心脏起搏器的故障或异常情况。
2.避免持续压力:患者需要避免过度用力、承受过大压力或者从事剧烈运动。
过度用力或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心脏起搏器的移位或释放电流过大,从而对心脏造成不利影响。
3.避免磁场干扰:磁场干扰可能会对心脏起搏器的正常功能造成影响,因此患者需要避免接触大型磁铁、强磁性物品或者安检门等可能产生磁场的场所。
另外,如果患者需要进行磁共振检查,需要事先告知医生自己患有心脏起搏器,以免对心脏起搏器造成损坏。
4.注意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可能会对心脏起搏器的工作产生干扰,因此患者需要避免长时间接触强电磁辐射的设备,如手机、电脑、微波炉等。
5.注意保持清洁:患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需要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并避免碰触红肿、出血等异常情况。
如果发现伤口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诊治。
6.注意肢体活动:患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需要避免抬举有起搏器的一侧手臂过高,以免导致心脏起搏器的移位。
此外,患者需要避免持久压迫心脏起搏器的部位。
8.定期更换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通常需要在电池耗尽之后进行更换,一般为每5至10年一次。
定期更换心脏起搏器有助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心脏起搏器原理及手术护理

17
4.2.植入式心脏起搏器
单腔 起搏
双腔 起搏
三腔 起搏
将电极导线从头 静脉、锁骨下静 脉或颈内静脉跨 三尖瓣送入右心 室内嵌入肌小梁 中,脉冲发生器 多埋藏 在胸壁 胸大肌前皮下组 织中 。
❖ 运动指导:术肢忌过度外展,6周内避免举大于2.5kg重物
❖ 随访指导:植入后1、3、6月一次,以后三月至半年随访 一次,接近使用年限时一年一次
26
.
27
一般将心房起搏 电极置于右心房, 心室起搏电极置 于右心室
18
如行双房起搏 电极放置在冠 状窦内,如行 心脏再同步 (双心室), 左室电极经过 冠状窦放置在 左室侧壁冠状 静脉处。
单腔起搏
19
双腔起搏
20
三腔起搏
21
5.心脏起搏器治疗护理
护理措施
5.1 术前护理
5.2
术中护理
5.3
术后护理
5.4
* = 起搏
11
1.4工作原理
脉冲发生器定时发放一定 频率的脉冲电流,通过导 线和电极传输到电极所接 触的心肌(心房或心室) ,使局部心肌细胞受外来 电刺激产生兴奋,并通过 细胞间的缝隙连接或闰盘 连接向周围心肌传导,导 致整个心房或心室兴奋并 进而产生收缩活动。
12
2.功能类型
1.心室按需(VVI)型起搏器 2.心房按需(AAI)型起搏器 3.双腔起搏器(DDD) 4.频率自适应(R)起搏器
健康指导
22
5.1术前护理
❖ 心理护理 ❖ 相关检查 ❖ 皮肤准备 ❖ 抗生素皮试,防感染 ❖ 术前3天停抗凝药 ❖ 建立静脉通道 ❖ 训练平卧位床上排泄
起搏器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起搏器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起搏器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疾病的医疗设备,它可以通过电信号来控制心脏的节律,保持心脏正常的跳动。
为了确保起搏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一些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1. 定期检查:起搏器需要定期检查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医生会根据情况制定具体的检查计划,包括每年或每半年进行一次详细检查,并在必要时进行更频繁的检查。
2. 避免强电磁场:强电磁场可能会干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因此,在使用某些电子设备时需要特别注意,如手机、微波炉、金属探测器等。
避免长时间接触这些设备并与医生讨论可能存在的风险。
3. 注意药物: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因此,在使用任何新药之前都应该咨询医生,并告诉他们您已经有一个起搏器。
4. 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心率加速,从而干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因此,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需要特别注意,并在必要时咨询医生。
5. 注意疼痛:有时,起搏器可能会导致疼痛或不适感。
如果您感觉到任何不适,请立即联系医生。
6. 避免磁共振成像:起搏器中的金属部件可能会对磁共振成像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避免进行这种检查。
如果您需要进行这种检查,请告诉您的医生您有一个起搏器。
7. 注意身体位置:某些身体位置可能会导致起搏器工作不正常,如手臂上方或胸部压力过大。
因此,在睡觉、穿衣、使用背包等情况下需要特别注意。
8. 调整设置:如果您感到心脏跳动不规律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请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调整设置。
总之,起搏器是一种重要的治疗心脏疾病的设备,但它需要一些额外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请与您的医生保持联系,并按他们的建议进行操作和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护理及健康指导

小结
• 1.起搏器植入术成功与否与术者的手术技巧、熟练程度有 密切的关系
• 2.术前认真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严密观察,能有效的预 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心脏事 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No Image
3.2 避免右侧卧位,防电极脱位 3.3 协助术侧上肢活动,防肩关节僵硬,肢体末端水肿,避
免患肢上举或外展动作。协助健侧肢体每日活动3次,防 血栓形成 4. 术后短期运用抗菌素(1-3天),次日伤口换药,7-8天后 即可拆线,如无特殊情况拆线后可出院 5. 测体温每日4次,连续3天
术后并发症
1.感染 起搏器和或导线囊袋感染
• 1.ICD埋藏式自动除颤起搏器治疗恶性室性 心律
• 2. InSync用于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扩张性 心肌病(三腔起搏器)
双心室起搏治疗心衰
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
• 设备(手术间 人员 仪器) • 麻醉(0.5%-1%利多卡因局麻,2mg/kg较适宜) • 埋置技术 *静脉选择:头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颈
术前准备
④术前可进食,术前1日保持充足睡眠 ⑤术后需平卧24-72h,取得病人合作 • 3.一般准备 ①完善各项检查 血常规、血型、凝血4项、乙肝 、心超、胸片、体重、术日晨心电图、生命体征 ②根据选择穿刺部位的不同进行不同手术部位的 皮肤准备:备皮、酒精清洁皮肤 ③抗生素皮试,建立静脉通路 ④患者洗澡,换干净衣服,更换床单位
永久起搏器
心内膜起搏 心外膜起搏 心肌起搏
生理性起搏 非生理性起搏
单腔起搏器 双腔起搏器 三腔起搏器 四腔起搏器
四腔起搏器 (双房双室),可治疗或预防反复发作的房性心律失常,纠正左 室心电机械不同步和左心AV同步不良,得到明显而持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搏器之心室安全起搏管理
目前在临床应用中,几乎所有的双腔心脏起搏器均设有心室安全起搏(VSP)功能。
双腔心脏起搏器的心房起搏信号发出后,先后进入心房后心室空白期、交叉感知窗(CDW)、正常感知窗。
心室线路在CDW内感知到心室自身激动(QRS波)或心外干扰信号,起搏器于心房脉冲(AP)后100~120 ms处发放心室脉冲(VP),保证心室起搏安全的程序称VSP(图1),心电图表现可见房室间期(AVI)较正常PR间期短,称为非生理性AVI(NPAVI)。
图1 VSP示意图
设置VSP主要目的
防止心室线路感知其他电信号(如肌电信号、电磁信号等),从而抑制VP发放造成心室停搏,以此保证患者安全。
心电图表现
(1)AVI缩短
心电图显示前后两个脉冲信号,前面为AP,后面为VSP脉冲,AVI缩短至100~120 ms。
因厂家不同AVI略有差别,St.Jude起搏器为120 ms,Medtronic、Vitatron起搏器为110 ms,Biotronik起搏器为100 ms,有时VSP可交替出现。
(2)短AVI伴心室起搏QRS波群
若确定起搏器于交叉感知或感知心外干扰信号,可触发短AVI伴心室起搏QRS波群。
(3)心室激动消失
若起搏器感知心室自身QRS波,所发放的VP信号因落于自身心搏QRS内或紧随其后,此时心室肌处于有效不应期,不会引起心室激动(图2)。
图2 心房感知功能低下引起VSP
(4)心房感知功能低下或自身QRS波提早出现
VSP的诱发因素
(1)与心房相关的原因
①心房感知不良:心房未能感知自身心房波,AP仍然发放,由自身心房激动下传,产生的心室波若落于CDW内则可引发VSP(图2、图4);
②心房导线脱位至心室,心房起搏脉冲刺激除极,心室产生QRS波,QRS波可落于CDW引起VSP。
(2)与心室相关的原因
单极心室感知灵敏度过高、心室空白期过短、心室导线绝缘层破裂可感知异常电信号,心室导线头端移位与心房导线接近,可感知心房电信号。
(3)心律失常
①室性或交界性搏动:室性期前收缩(通常为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交界性搏动(交界性期前收缩、加速的交界性心律)落于CDW内,被心室感知可引发VSP(图3)。
图3 室性期前收缩诱发的VSP
②心房颤动:若起搏器无自动模式转换功能或心房感知功能低下,AP仍然发放,心室QRS 波落于CDW内,可引发VSP(图4)。
图4 心房颤动时的VSP
(4)DVI工作模式
双腔心脏起搏器被程序控制为DVI工作模式时,因心房无感知功能,自身P波后仍可有心房起搏脉冲出现,此心房起搏脉冲可能因落于心房肌不应期而未再除极心房,自身P波下传产生的QRS波群可落于心房起搏脉冲后的心室CDW,从而引发VSP。
(5)其他
如房室导线反接。
发生VSP的处理方法
VSP是起搏器的保护性反应,并不提示起搏器故障,应针对引起VSP的因素进行处理。
(1)控制心律失常
通过药物控制室性期前收缩,可减少VSP的出现。
(2)调整起搏器参数
提高心房感知灵敏度,适当延长心室空白期或降低心室感知灵敏度,可消除VSP。
(3)改变工作方式
心房颤动发生时,起搏器工作模式被程序控制为VVI方式,可避免VSP。
双腔心脏起搏器DVI 工作模式被程序控制为DDD模式,可减少VSP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