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基础(修改版)

合集下载

医疗心脏起搏器维修手册

医疗心脏起搏器维修手册

医疗心脏起搏器维修手册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1.2 目的和重要性
1.3 阅读指导
2. 心脏起搏器概述
2.1 定义和原理
2.2 分类和功能
2.3 维修需求概述
3. 维修流程
3.1 维修准备
3.1.1 工具和设备
3.1.2 工作环境
3.2 故障诊断
3.2.1 症状分析
3.2.2 检查和测试
3.3 维修操作
3.3.1 部件更换
3.3.2 调试和测试
3.4 维修记录和报告
3.4.1 记录维修过程
3.4.2 维修报告撰写
4. 常见故障与维修解决方案 4.1 电池问题
4.1.1 电池电量不足
4.1.2 电池连接问题
4.2 程序错误
4.2.1 频率设置错误
4.2.2 模式选择错误
4.3 电极失效
4.3.1 电极脱落
4.3.2 电极损坏
5. 维修注意事项
5.1 安全操作
5.2 规范流程
5.3 保养建议
6. 维修案例分析
6.1 案例一:电池更换
6.2 案例二:程序重置
6.3 案例三:电极更换
7. 结论
7.1 总结维修经验
7.2 未来展望
8. 参考文献
注意:本手册仅用于医疗心脏起搏器的维修指导,任何人在维修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伦理,确保操作安全和患者利益最大化。

心脏起搏基础

心脏起搏基础

避免电磁波干扰
避免靠近发射电磁波的设 备,如手机和微波炉。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起搏器功能是否 正常,并咨询医生有关起 搏器使用的任何问题。
心脏起搏器的进步,心脏起搏器将会越来越小、更智能化。它们可能 与其他医疗设备集成,提供更精确和个体化的治疗。未来还可能出现无线充 电和远程监测等创新功能。
心脏起搏基础
在本节中,我们将探讨心脏起搏器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心脏起搏信号的传导 过程。了解不同类型和分类的心脏起搏器,以及其适应症和禁忌症。探讨心 脏起搏器的植入手术和术后管理,并介绍使用注意事项。最后,我们将展望 心脏起搏器的发展趋势和未来。
心脏起搏器定义和作用
1 什么是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通过发送电信号来调控心脏的节律。它可以帮助恢复 或维持心脏的正常心率。
三腔起搏器
三腔起搏器有三个起搏电 极,可以同时刺激心房和 心室。这种起搏器适用于 需要协调心房和心室收缩 的患者。
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心脏起搏器适用于心律失常、心房颤动、 传导阻滞等疾病患者。
禁忌症
禁忌症包括感染、无法维持起搏电极位置 的情况、严重的心肌功能不全等。
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手术和术后管理
1 植入手术
2 术后管理
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通常在手术室进行, 需要局部麻醉。医生会在胸部埋入起搏 器,并将电极插入心脏。
术后需要定期随访和检查起搏器的功能 和电池状态。患者还需要遵循医生的建 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心脏起搏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避免磁场干扰
心脏起搏器对磁场敏感, 应避免靠近强磁场的设备, 如MRI扫描机。
收缩。
3
心脏收缩
心脏收到起搏信号后,心脏肌肉开 始收缩,从而产生正常的心跳。

起搏器基础知识

起搏器基础知识
估,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并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02
起搏器工作原理
心脏电生理基础
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心电图基础
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 性,其电生理活动依赖于离子通道和 离子流的平衡。
心电图是记录心脏电活动随时间变化 的图形,反映心脏激动的电学特性。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 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等,负责 心脏电信号的传导。
防控措施
为降低感染风险,应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包括术前皮肤准 备、术中使用抗生素、术后伤口定期清洁和换药等。
导线脱位、断裂或故障识别和处理
01
导线脱位
起搏器导线脱位可能导致起搏功能失效,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头晕等症
状。通过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需要重新调整导线位置。
02
导线断裂
导线断裂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起搏器无法正常工作。患
数据传输
01
通过远程监测技术,将起搏器工作数据实时传输至医疗中心进
行分析。
及时预警
02
当起搏器出现故障或患者心律异常时,远程监测系统可及时发
出预警。
方便患者
03
减少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定期随访内容及注意事项
随访时间
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每年进行一次随 访。
在导线植入和固定后,需 测试起搏器的感知、起搏 和阻抗等功能,确保起搏 器正常工作。
脉冲发生器植入位置选择
皮下囊袋制作
在锁骨下或腹部等位置制作皮下囊袋,大小适中,以容纳脉冲发生 器。
脉冲发生器植入
将脉冲发生器植入皮下囊袋中,并与导线连接。注意检查连接是否 牢固,防止发生脱位或短路等现象。

起搏器基础及护理ppt课件

起搏器基础及护理ppt课件

起搏治疗的历史
体外试验及应用阶段
1819年 Aldini (Italy) 电刺激死者停跳的心脏,引起跳动 1929年 Conld 电脉冲刺激心脏,可使心脏随频率跳动 1932年 Hyman / Hyman Machine Artificial pacemaker, 7.2 Kg;由于 二次大战,未用于临床 1952年 Zoll 将经胸壁起搏应用于临床
起搏治疗的历史
1958年 第一台永久起搏器植入人体 1967年 VVI 起搏器问世 1977年 DDD起搏器问世 1982年 频率应答起搏器问世
起搏器系统
病人 导线 起搏器 程控仪
9
脉冲发生器的外观
脉冲发生器的内部构造
连接部分 混合电路
钛金属外壳 锂碘电池
脉冲发生器分类
见。为预防囊袋出血,应注意切口敷料渗 血情况,局部用盐袋压迫4~6 h。术前停 用抗凝药物,术中彻底止血,如囊袋隆起, 局部皮肤青紫,有波动感,可能发生囊袋 血肿,应及时处理。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5 人工心脏起搏器综合征
见于心室起搏的患者,由 于房室收缩不同步,心排 出量减少,脉搏减弱,患 者可出现心悸、乏力、胸 闷、胸痛。一般通过调整 起搏器工作状态、药物对 症治疗后症状即消失。
避免使磁铁靠近起搏器,包括磁疗健身器 械。 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应远离电台发射站、 电视发射台、转播车、发射机、雷达、马达 、内燃机、高压电场、变压器、发电厂的发 电车间、电弧焊接等强磁场和强电场。
医疗检查对起搏器影响
心脏起搏新进展
无导线超声心脏 起搏
生物学起搏
美敦力无导线起搏系统
• 无导线起搏系统Leadless Pacemaker
项目测试 严密监测心律、 心率、呼吸及血压的变化 观察患者手术中有无疼痛等不适情况,并

心脏起搏器基本知识及技能

心脏起搏器基本知识及技能
敏度和阻抗等参数。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心电图表 现,调整起搏器工作模式(如 DDD、VVI等)及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原则及技巧分享
个体化原则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心电图表 现及医生建议,制定合适的参
数设置方案。
安全性优先
在确保起搏器工作安全的前提 下,尽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和预后效果。
逐步调整
在参数设置过程中,应逐步调整并 观察患者反应及心电图变化,避免 一次性大幅度调整导致不良后果。
康复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 ,促进切口愈合和肢体功能恢
复。
生活指导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04 心脏起搏器功能调试与参 数设置技巧
基本功能调试方法
01
02
03
04
确保起搏器程控仪与起搏器型 号匹配,并正确连接。
在无菌操作下进行起搏器植入 ,避免术后感染。
通过程控仪对起搏器进行初步 测试,包括起搏阈值、感知灵
经静脉穿刺,将电极导线植入心 脏相应部位。
在胸部合适位置制作起搏器囊袋, 将起搏器固定在囊袋内。
测试起搏器功能
测试起搏器感知、起搏阈值等功 能,确保起搏器工作正常。
麻醉与消毒
采用局部麻醉,对手术部位进行 消毒处理。
缝合手术切口
缝合手术切口,加压包扎,防止 出血和感染。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
远程监测
建立健康档案
利用远程监测技术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测, 及时发现并处理起搏器相关问题。
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记录起搏器植入前后 的病情变化、治疗方案及随访结果等信息, 为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05 心脏起搏器故障排除与维 护保养方法

起搏器基础

起搏器基础

起搏参数
• 1.起搏频率(Pacing Rates ) • 起搏器连续发放脉冲的频率。一般为
40~120次/分,通常取60~80次/分为基本频 率 • 2.起搏阈值(Output) • 引起心脏有效收缩的最低电脉冲强度。 心室起搏要求电流3~5mA,电压3~6V。 • 3.感知灵敏度(Sensitivity ) • 起搏器感知P波或R波的能力。心室感知 灵敏度一般为1~3mV。
8.备好备用电池,注意临时起搏器的低电压 报警,及时更换。
临时起搏器的护理
更换电池方法: 有医师在场 时机选择:患者自主心率较快时 起搏依赖:先将起搏频率逐渐减慢,观察自主心
律能否出现,再迅速更换
常 见 故 障—无起搏脉冲
表现:心率小于起搏器设置频率时,无起搏心律 出现
常 见 故 障—无起搏脉冲
心电图特点:起搏信号后紧跟一个QRS波;QRS波宽大畸形>0.12s ,
其形态取决于心室起搏的部位;T波方向与QRS波主波相反。
正常起搏
正常感知
R-S=S-S
四、起搏心电图—— AAI起搏心电图
AAI型心脏起搏器也是一种单腔心脏起搏器,称心房同步型起搏器。 是将电极导线置入右心房内。由于起搏是从心房内开始的,符合正常 的房室起搏顺序,因此是一种生理性起搏图形(P′波);房室传导好 时,起搏的P′波后跟随一个下传QRS波。
手术时患者神志清楚,在上胸部(左侧或右侧)切 开一个小口做一个囊袋,将起搏器的脉冲发生器放 在这个囊袋里。然后,还要做一个静脉穿刺,以便 将导线经过静脉血管送入心脏。经过体外调试以后, 将脉冲发生器和导线连接,缝合切口,只需要缝45针。整个手术过程大约只需要0.5-1个小时。
四、起搏心电图
单腔起搏器 心室感知心室起搏

心脏起搏器基础(修改版)

心脏起搏器基础(修改版)

起搏频率变化
低限频率 = ?
43
滞后频率
• 可在感知自身搏动后使频率降到设定的低限频率以下, 鼓励自身心跳出现
低限频率 = 60 ppm
滞后频率 =50 ppm
心室起搏
心室起搏
心室感知
心室起搏
44
单腔频率滞后
• 感知事件之后发生的低于低限频率的人为设定频率
低限频率 70 ppm
滞后频率 50 ppm
NBG代码
I 起搏心腔
V:心室
II 感知心腔
V:心室
III 对感知的反

IV 频率调节
T:触发
O:无
V 多部位起搏
V:心室
A:心房
A:心房
I:抑制
R:频率调整 A:心房
D:双(A+V) D:双(A+V) D:双(T+I)
D:双(A+V)
O:无
O:无
O:无
O:无
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 2002; 25:260–264.
单腔起搏器 : VVI,AAI,VVIR,AAIR 双腔起搏器 : DDD,DDDR
认识起搏心电图的本质
任何起搏心电图,虽然表现千变万化,但实质是
病人的心律
“不变”的起搏程序
被加工于
时间间期 特殊功能 参数设置
融合成
起搏心电图
对“不变”的起搏程序的掌握是很好的分析起搏心电图的基础。
判读起搏心电图的目的
45
睡眠功能
• 睡眠功能模拟心脏的正常的昼夜节律的变化,适应夜间 新陈代谢需要。减少不必要的起搏频率,增加窦性心律
低限 频率
30分钟
30分钟 低限 频率

起搏器基础知识PPT课件

起搏器基础知识PPT课件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8 bpm
20
Pacemaker Basics / by Yang Yu, February 23, 2012
适应证小结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 - 有症状的窦缓 - 窦房结变时性功能不全 - 药物(必须使用的)引起的窦缓,有症状
• 房室传导阻滞: - 有症状的一度 - 有症状的二度II - 三度
DDD起搏
DDD, 60 ppm
52
Pacemaker Basics / by Yang Yu, February 23, 2012
内容导读
心脏解剖及传导系统 起搏器适应证 起搏系统构成 起搏器的NBG编码
起搏器植入
起搏器随访
54
Pacemaker Basics / by Yang Yu, February 23, 2012
60
Pacemaker Basics / by Yang Yu, February 23, 2012
穿刺鞘(撕开鞘)
61
Pacemaker Basics / by Yang Yu, February 23, 2012
起搏器基础知识
百多力(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杨羽
11
Pacemaker Basics / by Yang Yu, February 23, 2012
Pacemaker Basics / by Yang Yu, February 23, 2012
内容导读
心脏解剖及传导系统 起搏器适应证 起搏系统构成 起搏器的NBG编码 起搏器植入 起搏器随访
手术通常1~2个小时
56
Pacemaker Basics / by Yang Yu, February 23, 20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确定起搏功能、感知功能正常 • 优化起搏参数设置 • 分析起搏故障原因
分析起搏心电图的步骤
感知:过感知或感知不良?
起搏:无夺获或无输出?
临床上最习惯的方式, 也是最推荐的切入角.
时间间期:是否与之有关?(不应期或起搏间期)
结论
组成起搏心电图的主要信号与特征
• 脉冲信号—钉样信号(双极起搏电极时不明显) • 起搏夺获波—跟随脉冲后出现
– DDI/R – VDD ……
自身P波
起搏夺获的QRS波 (心室)脉冲
1
2
3
4
5
6
7
自身 QRS 波—— 1 假性融合波 —— 2、3 真性融合波 —— 4、5、6 起搏夺获波 —— 7
起搏心电图分析步骤
• 识别图上的信号
– 起搏脉冲;起搏夺获波;自身激动波;
• 信号之间的关系(脉冲后)
– AP后有夺获的P波 & 自身P波?
单腔起搏器 : VVI,AAI,VVIR,AAIR 双腔起搏器 : DDD,DDDR
认识起搏心电图的本质
任何起搏心电图,虽然表现千变万化加工于
时间间期 特殊功能 参数设置
融合成
起搏心电图
对“不变”的起搏程序的掌握是很好的分析起搏心电图的基础。
判读起搏心电图的目的
– (单腔)前一个心室信号(VP或自身QRS波) 到VP是否=起搏频率间期?
– (双腔)前一个心房信号(AP或自身P波)到 VP是否=AV间期?
起搏夺获的P波
自身激动的P波
心房脉冲
室早
心室脉冲
起搏夺获的QRS波
DDD / 60 / 120 / 310
起搏模式:DDD
起搏频率:60ppm
PVARPPA延V/S长AV至:410500mmss/120ms
起搏故障心电图分析
• 如果前一个信号到脉冲长于起搏频率间期——过 感知
• 如果前一个信号到脉冲短于起搏频率间期——感 知不良
• 如果不应期外的脉冲后没有夺获波——起搏不良 • 如果没有脉冲发放…… • 起搏器功能——有关吗?
– 单腔滞后、噪声转换 – 双腔VSP、MS(模式转换)……
感知不良
---有心脏的除极存在于起搏器的不应期外,而 未被起搏器所“看见”
AT/AF管 理
• MS/BFS • NCAP • APP/ARS/PM
OP • CAFR • Reactive ATP
特殊功能
• RDR • 大电池 • MRI
诊断功能
• Cardiac Compass
• AT/AF Observation
• Optival • Therapy Guide
42
| MDT Confidential
心 180
排 160
血 量
140
随 120
运 100
动 80
的 60
增 40
加 20
%0
60 bpm
心肌收缩 房室顺序 频率适应
150 bpm
双腔起搏的四种形式
• AS/VS 心房感知/心室感知
双腔起搏的四种形式
• AS/VP 心房感知/心室起搏
VAT工作模式
双腔起搏的四种形式
• AP/VS 心房起搏/心室感知
– 心房:P波 – 心室:宽大畸形的QRS波 • 自身激动波形 – 心房:正常P波;房早、房扑、房颤波 – 心室:正常QRS波;室早、室速、室颤波 • 融合波 – 真性融合波 – 假性融合波
起搏心电图的模式
• 单腔起搏器
– AAI/R – VVI/R
• 双腔起搏器
– DDD/R
• AP-VP、AP-VS、AS-VP、AS-VS
良或其他干扰时
心室安全起搏(VSP)
• 原理:从心房电活动传导到心室的时间(自身的PR间期)通常长于 110ms,因此在110ms内的感知事件通常为“噪音”所致
• 在一个心房起搏事件后,会开启一个110ms的心室安全起搏窗口,除 了此窗口的前部分(约28ms)是空白期外,若起搏器感知到心室事件, 起搏器就会在此窗口结束处,即第110ms发放一个心室起搏脉冲
SR SR
SR SR
噪声转换
频率适应性起搏
15 0
10 0
50 0 加速度计感知器
Hybrid
频率适应性起 搏 固定频率起搏
正常心率
醒来
睡眠
坐起
走路
跑步
Battery
日常活动
体动感知器 (压电晶体)
Hybrid
Battery
休息 35
心输出量如何增加?
房室顺序收缩、心肌收缩力和 频率适应对心脏排血量的影响
• 夺获的P波,紧跟AP; • 自身P波,距离AP的间期不规则;
– VP后有夺获的QRS波 & 自身QRS波?
• 夺获的QRS波,紧跟VP,宽大畸形; • 自身QRS波,距离VP的间期不规则,与非起搏时的
形态相同
起搏心电图分析步骤
• 信号之间的关系(脉冲前)
– 前一个心房信号(AP或自身P波)到AP是否= 起搏频率间期?
1986年 摩洛哥第一台植入式起搏器的发明者、植入医生 以及植入患者共同被授予 电生理奖
起搏器的历史、发展和未来
• 1960-80s,频率应答和双腔心脏起搏器 • 1980s,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 1999,心脏再同步起搏器(CRT) • 2000s,远程监控管理系统(CareLink) • 2010s,抗核磁共振起搏器(SureScan) • 将来,无导线心脏起搏器(Leadless PM)
VVI/60 VRP=330ms
过感知
---非心脏除极的电信号被起搏器所“看见”;
VVI/70
起搏不良(无夺获)
---在心脏不应期外的起搏脉冲刺激不能夺获心脏除极的现象;
VVI/60
噪声干扰问题
噪声转换
– 连续的相对不应期感知将引起以低限频率或传 感器驱动的频率起搏
LRLI
起搏模式:VVI,60 min-1
150ms,上限跟踪频率 120bpm
51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PMT)
• PMT是一种起搏器介导的折返性心动过速,是双腔起搏器 所特有的术后并发症
• 发生条件:由逆传的心房事件被起搏器所感知,并触发心 室脉冲所致。前传支为起搏器介导,逆传支为自身房室结
• 触发PMT的前提为房室失同步,常见的诱因为: • 室性早搏(最常见) • 心房失夺获(阈下夺获) • 心房感知不良 • 心房过感知
52
PMT的特点
• 因为丧失房室同步引起 • AS-VP工作模式 • 频率稳定,多限定在上限跟踪频率 • AV间期延长或正常
53
PMTI
• 起搏器的PMT干预功能:检测连续的AS-VP 工作模式, 测定 VP- AS间期 ,若测得的VA<400ms, 起搏器将在第 9个VP之后将PVARP 延长到 400ms
*Sweeney M, Hellkamp A, Ellenbogen K, et al. Adverse effect of ventricular pacing on heart failure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among
56
patients with normal baseline QRS duration in a clinical trial of pacemaker therapy for sinus node dysfunction. Circulation.
起搏频率变化
低限频率 = ?
43
滞后频率
• 可在感知自身搏动后使频率降到设定的低限频率以下, 鼓励自身心跳出现
低限频率 = 60 ppm
滞后频率 =50 ppm
心室起搏
心室起搏
心室感知
心室起搏
44
单腔频率滞后
• 感知事件之后发生的低于低限频率的人为设定频率
低限频率 70 ppm
滞后频率 50 ppm
起搏后房室间期PAV 28ms空白期
心室起搏脉冲发放
110ms心室安全起搏窗口
49
心室安全起搏(VSP)心电图
特征:1.AV间期小于程控值 2.连续两个心室脉冲间期短于程控值
50
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PMT)
• 男性,83岁 • 因完全性AVB植入DDD起搏器 • 出院4日后因反复心悸门诊检查 • 出院时起搏参数:DDDR,低限60bpm,SAV 120ms,PAV
心室起搏
心室起搏
2003年
全自动化起搏器诞生!
自动化完成心房阈值管理
ACM(Atrial Capture Managment) 其实心室阈值管理(VCM)从1995年就已诞生……
所以,我们先看下心室阈值管理
除了自动化,还有什么?
• Longevity 如何延长起搏器的寿命 • When to Pace 避免不必要的右心室起搏 • Where to Pace 避免右室心尖部起搏 • How to Pace 必要时BiV起搏
Risk of AF Relative to DDDR Patient With
Cum%VP=0
Within 95% confidence
Cumulative % Ventricular Pacing
Within 95% Confidence
Cumulative % Ventricular Pacing
45
睡眠功能
• 睡眠功能模拟心脏的正常的昼夜节律的变化,适应夜间 新陈代谢需要。减少不必要的起搏频率,增加窦性心律
低限 频率
30分钟
30分钟 低限 频率
频率
睡眠频率
时间
清醒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