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机械通气模式及方式
常见的机械通气模式医学PPT

• 若充分发挥PEEP的治疗作用,而使其副作用减少或控制在 合理范围内,则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临床治疗。
精品课件
24
迷你诊室
• 问题:一位70岁的老年女性患者有多年的充血性心力衰
竭病史,已机械通气6天。之前的三次SBT试验均失败。但 今天,SBT试验第45分钟,患者的基本状况如下: RR - 24 次/分 BP - 138/86mmHg 脉搏 - 98次/分 VT – 300ml (6ml/kg) 患者没有出现呼吸急促,没有在试验期间过 度使用辅助呼吸肌。
,故PSV可应用于撤机过程;
精品课件
18
PSV的应用
• 有一定呼吸能力的呼吸衰竭患者
• 机械通气的撤离过程
• 改善呼吸衰竭
• 改善肺泡的陷闭和肺顺应性
• 改善呼吸道和肺泡的引流
精品课件
19
PSV缺点
• 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必须由患者触发,无自主呼吸或呼吸 微弱者不适用。呼吸肌极度疲劳者不适用。
• 有一定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呼吸机性能不同,同样的压力 支持强度达到的效果不同。
精品课件
3
A/C模式
辅助通气(AV):依靠患者的吸气努力触发实现通气, 当存在自主呼吸时,气道内轻微的压力降低或少量气流触 发呼吸机,按预设的潮气量(定容)或吸气压力(定压) 将气体输送给病人,呼吸功由病人和呼吸机共同完成。呼 吸频率和I:E随自主呼吸变化,即控制模式同步化。
• AV适用于呼吸中枢驱动稳定的病人,病人的自主呼吸易与
• 监测有一定的范围:不能对呼吸力学精确监测,必须换成 A/C模式,或加用特殊的监测装置。
• 对漏气的敏感性高
• 对压力的不适当变化敏感
精品课件
20
PSV撤机步骤
常见的机械通气模式

容量控制通气(VCV)
• 当患者没有自主呼吸时,患者总的呼吸频率=设置的背景 频率。当患者有自主呼吸时,患者总的呼吸频率≥背景频 率,但是患者的呼吸是由患者自己触发的。
• 潮气量和吸气流量决定吸气时间。 • 为了获得较低平均气道压,避免气体陷闭和PEEPi的发生
,应给与足够呼气时间。
• f :呼吸频率(b/min) • VT :潮气量(ml) • Vmax:吸气峰流速(l/min) • 流速波形,平台时间 • V-TRIG:触发灵敏度 • FiO2 :吸入氧浓度(%) • PEEP :呼气末正压(cmH2O)
• 潮气量是变化的。 • 有自主呼吸的病人,通过触发灵敏度触发呼吸机送气。 • 吸气过程呼吸机所功占绝大部分,病人做功很少。
• f : 呼吸频率(b/min) • PI: 吸气压力 • TI: 吸气时间 • V-TRIG:触发灵敏度 • FiO2 :吸入氧浓度(%) • 压力上升时间
• PEEP :呼气末正压(cmH2O)
•分为A/C-VCV和A/C—PCV两种
容量控制通气(VCV)
• 以控制送气时的潮气量为目的,呼吸机以预设通气容量来 管理通气,即呼吸机送气达预设容量后停止送气,依靠肺 、胸廓的弹性回缩力被动呼气。
• 气道压力是变化的。 • 有自主呼吸的病人,通过触发灵敏度触发呼吸机送气。 • 吸气过程几乎由呼吸机做功,病人所做的功很少。
辅助通气(AV):依靠患者的吸气努力触发实现通气, 当存在自主呼吸时,气道内轻微的压力降低或少量气流触 发呼吸机,按预设的潮气量(定容)或吸气压力(定压) 将气体输送给病人,呼吸功由病人和呼吸机共同完成。呼 吸频率和I:E随自主呼吸变化,即控制模式同步化。
• AV适用于呼吸中枢驱动稳定的病人,病人的自主呼吸易与 呼吸机同步,通气时可减少或避免应用镇静剂,保留自主 呼吸可避免呼吸肌萎缩,有利于改善机械通气对血流动力 学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撤机过程。
常用机械通气模式及方式

控制方式(为基本通气模式的通气控制方式,不能单独运用)容量控制(VC)预置潮气量(VT)水平进行通气优点:可保证通气量。
缺点:易引起气压伤,压力控制(PC)预置送气压力水平进行通气优点:可控制PIP,防止气压伤。
缺点:通气量受肺的顺应性影响,可能出现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综合VC和PC的优点而开发出的一种新的控制通气方式PRVC控制方式能持续监测病人的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自动调节气道压力及流速,以最低的PIP,达到预设的目标潮气量。
基本通气模式1.控制通气(CMV、IPPV):呼吸机完全替代自主呼吸的通气方式,无视自主呼吸。
2.同步(辅助)控制通气(ACMV、A/C):自主呼吸触发呼吸机送气后,呼吸机按预置参数送气;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频率低于预置频率,呼吸机则以预置参数通气。
需设置触发灵敏度。
3.间歇指令通气(IMV)按预置频率给予CMV,实际IMV的频率与预置相同,间隙期间允许自主呼吸存在。
4.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每一次送气在同步触发窗内由自主呼吸触发,若在同步触发窗内无触发,呼吸机按预置参数送气,间隙期允许自主呼吸。
需设置触发灵敏度。
支持模式(要有自主呼吸)持续气道正压(CPAP)在自主呼吸基础上,气道压在吸气相和呼气相都保持在同一正压水平双相气道正压(BIPAP)在自主呼吸基础上,为一种双水平CPAP的通气模式,设置吸气压较高、呼气压较低压力支持模式(PSV)在自主呼吸基础上,对每次呼吸的气道压进行调节,使其达到预置气道压容量支持模式(VSV)在自主呼吸基础上,对每次呼吸的通气量进行调节,使其达到预置通气量注:基本通气模式常常和支持模式叠加应用,达到最佳效果。
机械通气常见模式的应用与观察

无创通气
S/T(自主呼吸/时间控制) 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 PCV(压力控制通气模式) AVAPS(平均容量保证压力支持)
16
S/T 模 式 吸气压(IPAP) :多数从8cmH2O起慢慢增加,直至能达到 满意潮气量时的最低IPAP。 呼气压(EPAP) : 4cmH2O开始,设置水平的高低主要依据 肺泡膨胀和PEEPi的高低。
24
观察呼吸机 3、观察通气量
影响通气量的原因有气囊漏气、各管道衔接不紧、 气源不足,以及病人烦躁、呛咳、辅助呼吸时自主 呼吸缓慢而微弱、人机对抗等。
25
4、观察气道压力
观察呼吸机
呼吸机发生气道压力高的报警,原因包括:痰多粘稠、呛咳、 气管痉挛、气道异物堵塞或套囊堵塞气管等,设置气道压力 报警上限值过低。患者痰多,加强吸痰护理,痰粘稠,要注 意湿化等,哮喘急性加重患者使用抗炎平喘药。
13
通气模式
压力支持通气(PSV):患者自主吸气触发呼吸机以预设的压力(PS)进行通气支持。 特点:配合病人吸气流速需要,减少呼吸肌用力。可增加潮气量,减慢呼吸频率。 人—机协调好,防止呼吸肌萎缩,有利于撤机。 缺点:压力支持水平需恰当,否则不能保证适当通气量,中枢神经受抑制者不宜应用。
14
无创机械通气常见模式的应用
19
P CV 此模式的特点是呼吸机按照所设定的参数进行强制通气, 患者或机器触发均可。类似于有创呼吸机的A/C模式。此 模式与S/T模式设置的参数一样,一般只用于紧急情况。
20
A V A PS 平均容量保证压力支持模式 吸气压力可自动根据每一次的呼吸进行变更,以确 保固定的潮气量 改善患者通气效果与舒适度 通过保障平均潮气量来提高安全性
12
常用机械通气模式及方式

常用机械通气模式及方式机械通气是一种通过人工手段提供辅助或完全代替患者自主呼吸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参数的变化,有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和方式可以选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机械通气模式和方式。
一、自主呼吸模式1.辅助控制通气(ACV):也称为同步间歇强制通气(SIMV),是最常用的模式之一、在该模式下,机器按设定的频率进行通气,但患者仍然可以主动呼吸。
当患者自主呼吸时,机器会检测到并同步提供通气。
这个模式适用于一些需要适应性辅助通气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
2.压力支持通气(PSV):在该通气模式下,机器通过感应患者的吸气努力而提供一定的压力支持。
患者可以自主控制吸气和呼气时间和频率。
这个模式适用于一些需要较少机械干扰的患者。
3.自主通气(spontaneous ventilation):该模式下患者完全由自己控制呼吸,机器只提供氧气或其他辅助治疗,但不干预患者的呼吸。
这个模式适用于那些仅需辅助治疗的患者,如需要输送氧气的患者。
二、控制通气模式1.控制通气(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VCV):在该模式下,机器按预设潮气量进行通气,以维持一定的正压水平。
呼气结束后,机器提供一定时间的暂停,然后再进行下一次通气。
这个模式适用于一些需要精确控制潮气量和呼气末正压的患者。
2.压力控制通气(PCV):在该模式下,机器按预设的吸气压力进行通气。
吸气时间由患者呼吸驱动完成,而不是机器控制。
这个模式适用于一些需要精确控制吸气压力的患者。
三、非控制通气模式1.同步间歇复发通气(SIMV):在该模式下,机器按设定的频率进行通气,但患者可以主动呼吸,并且机器会检测到并同步提供通气。
与ACV 相比,SIMV提供的通气量更少,适用于一些需要逐渐减少辅助通气量的患者。
2.高频通气(HFOV):在该模式下,机器以较高的频率(通常超过150次/分钟)进行小潮气量的通气,以减少肺泡塌陷和肺损伤。
常用机械通气模式及运用

其他报警设定
除了高压和低压报警外,还可以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呼吸机的功能设定 其他类型的报警,如潮气量不足报警 、呼吸频率异常报警等。这些报警的 设定应根据患者的通气需求和呼吸机 的性能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及时发 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04 临床应用场景分析
急性呼吸衰竭治疗策略
辅助/控制通气(A/C)
呼吸频率(RR)设置
呼吸频率的设置需考虑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和通气需求。 成人通常设置为12-20次/分,儿童为20-30次/分,新生儿 为30-60次/分。
吸呼比(I
E)设置:吸呼比是指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的比值。一般情 况下,吸呼比设置为1:1.5至1:2之间,以保证足够的呼气时 间,防止气体在肺内滞留。
03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与 防治
深入探讨了机械通气过程中可能出现 的并发症,如气压伤、呼吸机相关性 肺炎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 治疗方案。
新型通气技术展望
A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通过监测患者的神经呼吸信号,实现呼吸机与 患者呼吸中枢的同步,提高通气效率和舒适度 。
高频振荡通气
利用高频振荡产生的小潮气量、高频率的 通气方式,有效改善氧合和通气效率,特 别适用于ARDS等严重肺部疾病患者。
B
C
无创通气技术
通过鼻罩、口鼻面罩等无创接口实现机械通 气,减少有创通气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
智能化通气技术
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通 气参数的自动调整和优化,提高机械通气的 精准性和便捷性。
D
谢谢聆听
呼吸机以高频、小潮气量的方式进行通气,适用于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的病人。
体外膜肺氧合(ECMO)
通过体外循环技术,将血液引出体外进行氧合和二氧化碳排除后再回输体内,适用于严重心肺功能衰 竭的病人。
机械通气常用模式临床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机械通气的科研进展和未来展 望
近年来,机械通气领域取得了诸多新的研究进展,如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和个 体化的通气调整。未来,机械通气技术将更加精确和个性化,为患者提供更 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压力支持通气模式 (PSV)
该模式在患者自主呼吸时提供 一定程度的支持。患者的吸气 和呼气由自身触发,可以减轻 呼吸负担,并促进患者脱机。
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 严重呼吸衰竭 - 大手术后 - 严重创伤
禁忌症
- 严重减压症 - 无法建立有效人工气道 - 临终患者
机械通气的监测和调整
1
调整
机械通气常用模式临床医 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机械通气是一种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的技术,用于辅助或代替患者自主呼 吸。本文将介绍机械通气的常用模式,适应症和禁忌症,监测和调整方法, 以及相关的并发症和风险。
机械通气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通气是一种通过呼吸机或人工气道向患者提供通气支持的方法。它可以 帮助患者维持适当的气体交换,改善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排除,减轻呼吸 负担,促进康复。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气体交换情况,调整通 气参数,如潮气量、呼饱和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补液
确保患者的液体平衡和血流动力学稳定。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和风险
机械通气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包括气道损伤,肺实质损伤,肺气肿,呼 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肺栓塞。风险的最小化需要合理的机械通气策略和严密的 监测。
机械通气的常用模式
定时控制通气模式 (VCV)
该模式通过设置每分钟通气量 和吸气时间来控制患者的呼吸。 它常用于支持患者的呼吸,适 用于需要稳定呼吸模式的患者。
压力控制通气模式 (PCV)
该模式通过设置最大吸气压力 和呼气时间限制来控制患者的 呼吸。它适用于需要限制气道 压力的患者,如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ARDS)。
机械通气技术及操作规程(标准版)

机械通气技术及操作规程机械通气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能使过去认为无法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但不正确的机械通气不但不能起到抢救患者的目的,反而会加速患者的死亡。
机械通气分无创和有创,无创通气是指应用鼻或面罩以及鼻囊管或口接管连接呼吸机的一种通气方法。
有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人工呼吸道与呼吸机相连的通气方法。
一、常用通气模式机械呼吸输送的各种方式称之为通气模式。
常用通气模式有控制通气(CV)、辅助控制通气(A/CV)、间歇指令通气(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
其他通气模式有指令每分钟通气(MMV)、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V)、容量大的支持通气(VSV)、容量保障压力支持通气(VAPS)。
二、常用机械通气参数的设置1. 潮气量(VT)潮气量一般为10~15mL/kg,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常设在低限8~10mL/kg;ARDS患者、肺水肿、肺不张等顺应性差者可设在12~15mL/kg。
2. 呼吸频率(F)新生儿30~40次/min,婴儿28~30次/min,年长儿16~25次/min,成人12~20次/min。
3.吸/呼比值(I/E)一般设为1:1.5~1:2.0。
明显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时,I/E设定为1:1~1:15;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设为1:1.5~1:2.0或者1:2.0以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I/E不超过1:1.5。
4. 吸气流速(V1)只有定容型呼吸机才可直接设置V1,成人为40~100L/min,平均为60L/min。
5. 吸氧浓度(FiO2)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给予低浓度吸氧,一般不大于40%;重度缺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给予高浓度吸氧,氧浓度>60%,但注意不能超过3日。
6. 呼气末正压(PEEP)一般设置5~12cm H2O,不能大于15cmH2O。
7. 触发灵敏度(S)只用于有自主呼吸的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方式(为基本通气模式的通气控制方式,不能单独运用)容量控制(VC)
预置潮气量(VT)水平进行通气
优点:可保证通气量。
缺点:易引起气压伤,
压力控制(PC)
预置送气压力水平进行通气
优点:可控制PIP,防止气压伤。
缺点:通气量受肺的顺应性影响,可能出现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
综合VC和PC的优点而开发出的一种新的控制通气方式
PRVC控制方式能持续监测病人的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自动调节气道压力及流速,以最低的PIP,达到预设的目标潮气量。
基本通气模式
1.控制通气(CMV、IPPV):
呼吸机完全替代自主呼吸的通气方式,无视自主呼吸。
2.同步(辅助)控制通气(ACMV、A/C):
自主呼吸触发呼吸机送气后,呼吸机按预置参数送气;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频率低于预置频率,呼吸机则以预置参数通气。
需设置触发灵敏度。
3.间歇指令通气(IMV)
按预置频率给予CMV,实际IMV的频率与预置相同,间隙期间允许自主呼吸存在。
4.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每一次送气在同步触发窗内由自主呼吸触发,若在同步触发窗内无触发,呼吸机按预置参数送气,间隙期允许自主呼吸。
需设置触发灵敏度。
支持模式(要有自主呼吸)
持续气道正压(CPAP)
在自主呼吸基础上,气道压在吸气相和呼气相都保持在同一正压水平
双相气道正压(BIPAP)
在自主呼吸基础上,为一种双水平CPAP的通气模式,设置吸气压较高、呼气压较低
压力支持模式(PSV)
在自主呼吸基础上,对每次呼吸的气道压进行调节,使其达到预置气道压
容量支持模式(VSV)
在自主呼吸基础上,对每次呼吸的通气量进行调节,使其达到预置通气量
注:基本通气模式常常和支持模式叠加应用,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