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地球仪与经纬度
地球与地球仪之经纬线

西经
东经
1.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完成(1)~ (5)题。
(1)图中M点在O点的___正__北___方向,N点在O点的 __东__北____方向。
(2)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 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B )
A.回到M点 B.在M点的正东方 C.在M点的正西方 D.在M点东南方
0o
150o 160o 170o 180o 170o 160o 150o
0o
(东经) 以西为东经
(西经) 以东为西经
165° 180° 165°
150°
150°
135°
135°
120°
120°
105°
105°
90°
北极
90°
75°
75°
60°
60°
45°
45°
西经
30°
30°
15° 0° 15°
东经
★
北极
地轴
H
φD
南极
思考:某地北极星的仰角(H)与当地的地理纬度(φ)存 在什么关系?
某地的地理纬度(φ )=当地观测北极星的仰角(H)
重要的纬线
赤道 南、北极点 南、北纬30 ° 南、北纬60 ° 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高中低纬的划分 五带的划分
90° 高纬度
60°
北寒带
北极
66°34′N 北极圈
中纬度 30°
低纬度
0°
北温带 热带
23°26′N 北回归线
赤道
低纬度 30°
23°26′S 南回归线
中纬度 60°
高纬度 90°
南温带 南寒带
66°34′S 南极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主要介绍了地球仪的基本构成和经纬线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仪的作用和经纬线的划分。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球的概念和地图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地球仪和经纬线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经纬度的计算方法还没有接触过,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练习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2.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和划分方法。
3.理解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能够使用地球仪和经纬度进行简单的地理定位。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仪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2.经纬线的特点和划分方法。
3.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地球仪和经纬线的特点。
2.使用实例和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地球仪和经纬线的理解。
3.采用讲解法和练习法,教授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球仪模型,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示例图,用于讲解和练习。
3.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和拓展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仪的作用和重要性。
提出问题:“地球仪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球仪的图片和实例,介绍地球仪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解释经纬线的划分和特点,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经纬线的分布。
3.操练(10分钟)利用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示例图,讲解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特定的经纬度位置,加深对经纬度的理解。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地球仪和经纬度示例图,进行简单的地理定位。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地球仪和经纬度的掌握。
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 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 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共42张PPT)

5、东、西半球的划分 划分标准:西经20度、东经160度
20°W和160°E的经线圈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西半球
东半球
160°E
20°W
160°E
阅读课本P6—P7页内容,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1.想一想:将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填入后面表格的空 格线上。 (1)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2)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 个半球? (4)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 纬线有什么不同?
南北半球的俯视图
三、经线和经度
N
W E 60° 45° 30° 15° 0°15° 30° 45° 60°
本
线
初 子
午
S
1、经线和定义
经线:在地球仪上, 连接南北两极并同 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叫做经线。也叫子 午线。
2、经线的特点 指示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长度:所有经线等长
形状:半圆,正对的经线 组成经线圈,每个经线圈 均可平分地球
全部等长 _南__北__方向
自学互研
学习活动一 认识地球仪
【自主探究】 观察地球仪,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1.说一说:什么是地球仪? 地球仪是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了 的地球模型。 2.指一指:地球仪上都有些什么? 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北极、南极、经线、纬线。
一、地球仪的构成 1、地轴 指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 注意: ①地轴是真实存在的吗?
N
2、纬线的特点
指示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形状:除极点外,每条纬 线都自成闭合的圆圈,也 称为纬线圈。
关系: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长度:各条纬线长度不等,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为一
地球大小、形状;地球仪;纬线与纬度、经线与经度;经纬网的作用(78张ppt)

地球知识
四、经纬网
4、经纬网的应用
两点间的航线问题 图中甲乙两点间 的最短距离?
甲 乙
球面上两点距离规律: 大圆的劣弧最短。
地球知识
四、经纬网
4、经纬网的应用
两点间的航线问题
以下三种情况的最短航线?
①同一经线上的两点 ②两地经度相差180° ③同一纬线上的两点
地球知识
四、经纬网
地球知识
4、经纬网的应用
B
40°
165°
A
地球知识
150°
四、经纬网
4、经纬网的应用
确定位置 ①求A、B的经纬度
②A、B分别位于哪 个半球? (东西、南北)
③A、B分别位于哪 个温度带?
地球知识
0°
BN
A
180°
四、经纬网
4、经纬网的应用
确定位置 ①地理坐标 ②半球位置 ③温度带 ④纬度带
地球知识
四、经纬网
4、经纬网的应用
两 组 平 行 线 相 互 垂 直
地球知识
四、经纬网
3、几种投影 圆锥投影经纬网形状特点
经线:相交于一点的射线束 纬线:同心圆弧
地球知识
四、经纬网
4、经纬网的应用
确定位置
①求A、B的经纬度
135°
②A、B分别位于哪
40°
个半球?(东西、南北)
③A、B分别位于哪 个温度带?
④A、B分别位于哪 个纬度带?
有阳光直射 无极昼极夜
无阳光直射 无极昼极夜
北温带
热赤道带
南温带
23°26′
0°
23°26′
无阳光直射有极昼极夜
南寒带
66°34′
三、经线和纬线 经度和纬度 地球知识
《地球仪和经纬网》PPT-模板

5.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该最大值出现在什么地区?
最大值90°,纬线缩为一点
南北极点
6.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0°~30°低纬度, 30°~60°中纬度,60°~90°高纬度
7、沿着哪一条纬线可把地球平均分成两半球?分别叫 什么半球?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3.纬度从赤道开始,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围是多少?
有什么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 0°~90° 从赤道向两极度数逐渐增大
4.纬度相同的纬线有几条?各用什么符号表示?有没有不做
标注的纬线?
两条 N和S
有0°纬线(赤道)
北纬 “N”
南纬 “S”
N N
N 北半球
N
南半球 S S
北纬: 从0度(赤道)开 始,越往北度数 越大,最大数值 为90度(北极)
西经:W
。 。 。 。 。 。 。 。 。 。 。 。 。。
90
东经:E
小结
长短相等是半圆, 大家相聚在极点。 条条经线都相同, 南北方向它来定。 度数西加字母W, 度数东增E就留。 东西半球分界线, 二妞六姨分两半。 小小为东大大西, 度数符号要牢记。
自主学习
请说出台风“梅花”的经纬度位置。 11.7°N,135°E
东西半球划分界线是: 20°W和160°__E__,在图中用不同颜色描 一遍;东半球主要有 亚 洲、 欧 洲和 非 洲、大洋 洲; 西半球主要有 北美 洲、南美洲。
判断东西半球的秘诀: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小于20度 在东半球,大于160度在西半球)
1.经度最大为_1_8_0_°_,经线可以有_无__数__条。 2.一架飞机从北京(116°E)起飞,沿此经线一直向北飞,方向 不变,能不能回到北京? 不能。当飞机飞到北极上空时再向前飞,方向就变成向南了。
地球仪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

地球仪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
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它的表面被划分为经度和纬度,以便于我们在地球上进行定位和导航。
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是地球地理特征的体现,下面将详细介绍它们的分布规律。
一、经度的分布规律经度是指从地球上的某一点到通过该点的子午线的角度或弧长。
地球上的经度是按照子午线划分的,从0度开始,向东经度逐渐增大,最大为180度,然后从180度开始向西经度逐渐增大,最大为360度。
经度的分布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经度在赤道附近分布较密集,赤道是地球上纬度最大的地带,经度线在赤道上的间距较小,这是因为地球的周长最大,需要更多的经线进行划分。
2. 经度向两极逐渐稀疏,地球的两极是纬度最小的地带,经度线在两极地区的间距较大,这是因为地球在两极地区的周长最小,所以经线的数量相对较少。
3. 经度线在东西方向上均匀分布,地球的东西两侧分布了大量的经线,这是为了方便人们进行时区的划分和定位。
二、纬度的分布规律纬度是指从地球上的某一点到通过该点的纬线的角度或弧长。
地球上的纬度是按照纬线划分的,赤道为0度,向两极逐渐增大,最大为90度。
纬度的分布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纬度在赤道附近分布较密集,赤道是地球上纬度最大的地带,纬线在赤道上的间距较小,这是因为地球的周长最大,需要更多的纬线进行划分。
2. 纬度向两极逐渐稀疏,地球的两极是纬度最小的地带,纬线在两极地区的间距较大,这是因为地球在两极地区的周长最小,所以纬线的数量相对较少。
3. 纬线在南北方向上均匀分布,地球的南北两侧分布了大量的纬线,这是为了方便人们进行地理位置的定位和天文观测。
纬度和经度的分布规律反映了地球的地理特征和形态,它们的分布使得我们可以在地球上准确定位和导航。
经纬度的使用不仅在地理学和导航领域有重要意义,还在气象、地震、环境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是地球地理特征的体现,它们的分布使得我们可以在地球上进行定位和导航。
地球、地球仪与经纬度

C
习题训练:
• 读图(1):A 地在南北半球的__北___半球 ,东 西 半
球的__东__半球,地理坐标是_____2_0_º_N___9__0ºE
2. 读图(2):A 地在南北半球的_____南半球 ,东 西 半
球的__西__半球,地理坐标是____2_0__º_S__6__0_ºW
判读方位
台州市中心处北纬28度, 东经122度
我国常见城市的经纬度
01
各处都相等: 111千米/1°
1°纬度间距离:
1°经度间距离:
赤道上:111千米/1° 从赤道向两极逐
渐递减,60°纬线长 度是赤道的一半。
经纬网特点
都是等腰梯形(极点的 是等腰三角形)
例:某人从路桥中 学出发,向西、向南、 向东、向北各走 500KM,他是否回 到了路桥中学?
下面四幅图中A在B的方向排列正确的是: 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
B B.西北、西北、西南、东北 C.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
N
A B
N
A
(10°E,20°S
A
45°
B
B
85°
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75°W,50°N
40°
)
80°
120°
50°N
A
40°
160°
140°
判读面积
右图中画斜线的四块假想地,面积最大的是
经西←增递西向
A
向 东递 增 → 东经
北纬 ↑ 向北递 增
B
C
向北递增 ↓南 纬
经线与纬线的特征对比:
方向 长度 形状
半球划分
度数划分
经 南北 长度 线 方向 相等
部编七上地球仪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地球仪概念?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 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 球仪。
2.地球仪的表示方法和作用?
(1)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 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 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
状及名称等。 关于经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地球仪的表示方法和作用? 赤道的纬度为0°,是纬度的起始线。
经线与经度
•1、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 南、北极并垂直于 纬线的弧线,叫经 线,也叫子午线。
方向
长度
经 线
形状
的
特 相互关系
点
指示南北方向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半圆形
所有的经线均相交与 南、北极点。两条相 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 圈,且每个经线圈均 能平分地球
特 点
-
定义 形状
纬线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 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 圈
东、向西逐渐增大
B.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 西、向东逐渐增大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 向南逐渐增大,极点的纬度为180°
D.以0°经线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 向南逐渐增大,极点的纬度为90°
6.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是( D) A.20°E和160°W组成的经线圈
在地球仪上,人们把假象的穿过地心的自转轴叫地轴。
(地球仪的(表)示方4法)和作用相? 互关系:所有的纬线相互平行
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E、W、N、S
D.
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 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 制作成地球模型,这就 是地球仪。
• 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借助地球仪,可以知道地球的基本 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 的分布,能直观演示地球的自转与 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形成等 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