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八年级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一、中国近代史部分1.鸦片战争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结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结果:签订《瑷珲条约》《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3.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目的: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措施: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兴办新式学校。

作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甲午中日战争根本原因: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结果: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5.戊戌变法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失败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6.辛亥革命意义: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结果: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统治结束。

7.五四运动意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8.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国共合作: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

北伐胜利:推动了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

9.抗日战争开始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

全民族抗战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

胜利根本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10.解放战争胜利根本原因:人民群众的支持。

二、中国现代史部分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一五计划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基础薄弱。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重工业项目建成,川藏、青藏公路通车,武汉3.长江大桥建成等。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三大改造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人教版多则价谦,万物皆然,唯独知识例外。

知识越丰富,则价值就越昂贵。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人教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1第五课奋发图强艰苦创业“铁人”王进喜1、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十年(1956年—1966年)1956年9月中共八大会议的召开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良好开端。

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十年:从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

渴望繁荣富强的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意气风发地活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众多先进代表。

他们被誉为“共和国的脊梁”。

3、石油大会战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继发现大庆油田之后,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在东北大地展开。

石油会战的成功,打破了“中国贫油”的悲观论调,中国石油终于能够基本自给。

4、王进喜的主要事迹王进喜是为我国石油工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庆人”的优秀代表,是新中国工业战线的先进典型。

5、王进喜主要事迹的影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石油工人。

6、王进喜的名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两弹元勋”邓稼先1、我国为什么研制原子弹和氢弹?1959年6月,为了增强国防实力,打破国际上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在苏联政府中止合作协议的情况下,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制造原子弹。

2、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两弹成功爆炸的意两弹成功的爆炸,表明我国已具备核防御力量,这不仅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自信心。

4、邓稼先的主要事迹作为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邓稼先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兢兢业业,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成功试制和爆炸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历史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o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的开启。

o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决定在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1.抗美援朝o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o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土地改革o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o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一五计划o1953年底,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o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三大改造o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o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o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整理

一、战国时期
1、战国时期的时间: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2、中国历史上有六国: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

3、战国时期的重要文学:《论语》、《墨子》、《孟子》等。

4、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孔子、孟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
子等。

二、秦朝建立
1、秦朝的开国皇帝:嬴政。

2、秦朝的政治改革:采取统一政策,实行一统天下,统一诸侯,兴
修郡县,注重修筑陆地和水利工程,建立了汉制、秤称、钱称,建立了历法、度量衡制度等。

3、秦朝的统一造诣:设置九郡十六地,设立国家机构,设置国家机关,建立中央集权政府,统一流通货币,统一文字,统一衡度,统一法律,统一称谓,统一礼制等。

三、汉代
1、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

2、汉朝的政治改革:恢复百家争鸣,实行分封制,统一货币,改革
户口制度,实行把握地方的制度,统一流通货币,统一文字,统一衡度,
统一法律,统一称谓,统一礼制等。

3、汉朝的文化贡献:演绎《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历史
著作,李斯的《孝经》、佚名的《仪礼》等儒家思想作品,班固的《汉书》等等。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一、明清社会的变化与发展1.明清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网罗天下的官营企业•工业生产的开始和发展2.社会习俗与风俗的变化•社会礼仪方面的变化•婚姻和家庭制度的变化•饮食方面的变化及文化传承3.思想文化的发展•儒家学术重要性的提升•妇女思想文化的变化•艺术与文学方面的发展二、近代中国的开局与变革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政治与历史背景•对内改革的尝试•外来势力的威胁和挑战2.鸦片战争与中外关系的变化•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发展•中外贸易关系和国际地位的变化•改革与新思潮的兴起3.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新设与变化•政权更替与政治制度的变化•政治体系的重建•维新运动与新政实施三、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起义•外强内弱的中华帝国•旧民主与新思潮之间的转换•全国规模的革命起义2.辛亥革命的时代意义•辛亥革命造成的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转型的贡献•辛亥革命对振兴民族的影响3.新中国的诞生•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与社会变革•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角色•苏联和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立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中国的命运将走向何方•近代中日战争的成因•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与原因•战争进程中的水土不服和民族感情2.抗日战争的胜利与英雄•抗日战争的发展与胶着状态•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胜利价值•中国抗战英雄的特点与成就3.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抗战对民族精神的鼓舞和历史意义•从国际影响到东亚地位的提升•抗日战争对中国未来政治、社会和经济的打下基础五、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巩固1.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和平民主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从抗战到解放战争和平进程的演变2.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的历史进程•党的由来、宗旨和基本举措•革命后期,新民主主义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变迁3.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和党的指导思想•改革和开放政策的重大决策•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绿色科技的推进结束语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已经结束。

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一、成立1949.10.11、筹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内容:(通过-选举-决定-建立)①通过“共同纲领”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席③决定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2、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3、意义(1)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注意理解)①对国家的影响: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②对人民的影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外(国际):①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二、巩固1、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代表:1951、阿沛阿旺晋美(2)意义: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大陆统一,民族团结。

2、抗美援朝(1)必要性(原因):美国入侵朝鲜和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安全(2)时间:1950.10mdash;mdash;1953.7(3)司令员和军队:彭德怀和中国人民志愿军(4)意义:①巩固了新中国政权②志愿军战士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③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④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安定的周边环境;3、土地改革(1)必要性(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时间:1950mdash;mdash;1952底(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土改)(3)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4)意义(祥见课本13页)①对地主和农民的影响:消灭地主,农民成为土地主人;②巩固人民政权③推动了农村和农业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成功的探索1、“一五计划”(1953mdash;mdash;1957)(1)必要性及目的(背景、原因):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很低;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必考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必考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必考知识点一、协议关键信息1、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与重要事件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范围:1949 年新中国成立至今重要事件:开国大典、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等2、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成就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索历程:“一五”计划、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成就: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两弹一星”等3、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开放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等现代化建设成果: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提高等4、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重要外交事件: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等二、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与重要事件11 新中国的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111 土地改革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112 抗美援朝1950 年10 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成就12 “一五”计划1953 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1. 鸦片战争(1840 - 1842年)- 原因。

-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的利益。

- 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

- 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太平天国运动(1851 - 1864年)- 兴起: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 发展: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 纲领。

- 内容:主张“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按照“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 评价: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但是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 内容: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如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等。

- 评价:这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践。

- 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 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1. 洋务运动(19世纪60 - 90年代)-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 代表人物:中央以奕为代表,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 内容。

- 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政治下册知识点小结
1、集体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有着共同的目标,(2)在行动上相互支持,(3)心理上相互依存,(4)情感上荣辱与共。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②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3、怎样理解“团结就是力量”?
①集体的团结能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②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③依靠团结的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

4、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利益。

③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5、如何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①我们要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

②在集体生活中,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③我们反对那些为追求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6、怎样为集体添光彩?
为集体添光彩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①首先要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②更应该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③当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④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利益的最高表现。

7、为什么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怎样维护?
①国家荣誉是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体现。

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②维护国家的荣誉主要表现为对祖国的关心、热爱和忠诚,对民族的自尊和自信。

维护国家利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决不能为满足个人或局部的私利而丧失国格和人格,丧失民族气节,做出有损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

8、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原因是什么?
①党和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方针和政策;②全国人民的辛勤劳动。

9、青少年为什么要参与社会生活?
①能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②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③能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10、中学生应怎样参与社会生活?
①参与社会生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参加社会公益宣传、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等。

②参与社会生活就要正确地认识社会,辩证地分析问题;就要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就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

③一方面要紧随社会生活的主旋律,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抗拒外在的压力和诱惑,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做一个理智的社会成员。

11、怎样认识从众心理?
①从众心理对社会和个人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②一方面从众心理可以使人们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另一方面盲目从众容易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

③我们只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力,才能克服盲目从众,抵制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

12、为什么要谦让?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让是形成和谐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

13、谦让的表现有哪些?
①谦让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不唯我独尊、盛气凌人;
②谦让突出地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能自觉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先人后己,把好处和方便留给别人;
③谦让还表现在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不妨主动谦让。

14、分享的意义:
①把自己的欢乐与人分享,你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人分享,你会有新的提高和收获;把自己的生活感悟与人分享,你会得到信任和友情。

②社会是一个合作体系,合作就需要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智慧和劳动成果。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只有通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条件。

15、怎样助人?
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和方法:①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②注意自身安全;③注意维护他人自尊。

16、怎样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青少年怎样为社会做贡献?)
(1)要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
(2)要积极为社会做贡献,表现在: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②关心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事;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7、认为大自然美在哪里?
①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②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③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18、感受大自然之美有何意义?
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19、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有哪些?
①自然物种在减少;②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③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20、导致大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是什么?物种的减少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影响?
①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②人为因素,特别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影响: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必然会危及人类自身。

21、环境问题及危害是什么?
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危害:①威胁生态平衡;②危害人类健康;③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如何关爱大自然?(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②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③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④运用法律武器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2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有什么意义?(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然界的生物?)
保护了生物多样性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身。

24、为什么要善待大自然?
①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摇篮,是我们共同的家园;②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善待我们。

25、怎样善待大自然?
①善待大自然就要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就要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③就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26、善待大自然的意义?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善待自然就等于善待人类自己。

在善待大自然的过程中,我们会感受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与大自然成为朋友的无限乐趣。

27、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从自身做起美化自然,保护环境?
①美化自然,就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树造林;②美化自然,还要保护好自然景观。

28、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是怎么组成的?
我国已形成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

29、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①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③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④依靠群众保护环境。

30、怎样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做贡献?(青少年应怎样自觉履行保护环境义务,主动为保护环境作贡献?)
①提高环保意识。

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和污染环境可耻”的观念;②增强法制观念。

积极学习环保法律知识;严格依法律己,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运用法律同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③落实环保行动。

(A)要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B)要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