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理及其生物检测方法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及作用机制研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及作用机制研究姓名:付东所在学院:中医药学院所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年级:2015级学号:2015223790一、前言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简称EEDs,又称环境激素、内分泌活性化合物、内分泌干扰化合物,所谓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系指一种外源性物质,该物质会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发生逆向健康影响,或使有机体后代的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
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则是一种可能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内分泌紊乱的物质。
如今环境污染导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开展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基础研究是科学与医学共同面对的课题。
在当今全球性环境问题中,化学污染占70%左右,其中以EEDs对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影响最广,危害最大。
EEDs表现出拟天然激素或抗天然激素的作用,通过干扰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引起中毒或在比较低的接触水平即对心、肺、肝、肾、性腺等器官产生危害,即通过内分泌系统改变人的内环境而致病.人和脊椎动物具有相同的内分泌系统,如脑垂体、甲状腺、胸腺、胰腺、性腺等.这些腺体分泌的物质仅在体内起作用,不排除体外,故称之为内分泌腺体,其分泌物称为激素,能调节生物体的成长、代谢、和正常的生理功能。
激素在体内的水平非常低,但有极大的功效,如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发生糖尿病,分泌过多则会发生低血糖。
EEDs正是通过改变激素在体内的正常水平而对人体产生影响和危害的。
与其他环境污染物相比,EEDs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以下显著特点:1.低剂量长期作用,具有慢性毒性效应;2.对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产生影响,对后代影响影响巨大;;3.与人体各系统重大疾病有密切,危害巨大;4.采用常规的方法不易被筛选和检测。
因此,开展EEDs与人类健康的基础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类型1.干扰雌激素作用的类群:1)多氯联苯类化合物(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PCBs)2)烷基酚类(Alkylphenol ,APs)3)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 Esters ,PAEs)4)二苯烷烃类(Diphenylkanes)5)双酚化合物(Biphenols,BPs)6)有机氯杀虫剂7)除草剂8)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s, PEs)、真菌雌激素9)某些重金属(铅、镍、汞)2.干扰睾酮作用的类群:1)氟他胺(Flutamide)2)利谷隆(Linuron)3)苯乙烯(Styrene)4)二硫化碳(Carbonsulfide)5)邻苯二甲酸酯(PAEs)6)林丹(lindane)7)铅3.干扰甲状腺素作用的类群:1)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Dithiocarbamate, DCs)2)多卤芳烃类(Polyhalogenocarbons,PHAHs)4.干扰内源性激素代谢酶及激素转运功能的类群:有研究表明多卤芳烃类和多溴联苯能够影响血清中甲状腺素(T3、T4)水平,并降低大鼠促甲状腺素对T3、T4的调节作用.5.干扰其他内分泌功能的类群:如铅、可卡因、二硫化碳等可以干扰儿茶酚胺的作用,升高动物或人血清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水平,植物雌激素还能刺激催乳素合成与分泌等。
水体中内分泌干扰物检测及去除

contents•引言•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方法目录•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技术•去除技术的效果评价与优化建议•结论与展望01定义来源水体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与来源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人类通过饮水、食用受污染的水产品等途径暴露于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导致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的健康问题。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生态风险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和危害目的意义报告的目的和意义02通过观察和测量生物体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反应来检测其存在。
生物测定法通常利用生物标志物、生理生化指标、行为变化等来评估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
例如,观察鱼类或水生昆虫的发育异常、繁殖障碍等行为变化,可以推断水体中是否存在内分泌干扰物。
生物测定法通过化学手段分离、鉴定和定量内分泌干扰物。
化学分析法包括色谱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法、光谱法等多种技术。
这些方法能够准确测量水体中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和浓度,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优势。
03通过超滤、纳滤、反渗透等膜技术,将内分泌干扰物与水分离。
膜分离法具有高效、环保的优点,但膜污染和成本问题是需要克服的难题。
膜分离法吸附法利用氧化剂如臭氧、氯气等,将内分泌干扰物氧化分解为低毒性或无毒性物质。
此方法处理效果稳定,但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物。
光催化法在光的作用下,利用催化剂如二氧化钛等,对内分泌干扰物进行降解。
光催化法具有绿色、高效的优点,但光源和催化剂的选择会影响处理效果。
氧化法VS生物降解法植物修复法04效果评价方法01020304去除效率评价残留物分析生态风险评估经济性分析提升去除效率开发新型去除技术强化监管与标准制定加强公众宣传与教育优化建议05检测技术进步近年来,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内分泌干扰物被成功地从水体中检测出来,为深入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检测重要性水体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存在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其检测与去除至关重要。
去除效果评估各种去除方法(如物理、化学、生物方法等)在实验室和实际应用中得到了验证,部分方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去除效果。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快速生物检测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快速生物检测技术研究的开题报
告
一、研究背景
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各种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存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是一类能够干扰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
壬基酚(NP)是EDCs的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对人类产生危害。
因此,快速、高效的壬基酚生物检测技术的开发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拟开发一种能够快速、高效检测环境中壬基酚的生物检测技术,为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
1.筛选壬基酚高效的生物指示物质。
2.建立适用于壬基酚快速生物检测的生物传感器系统。
3.优化壬基酚生物检测技术,提高分析灵敏度和准确度。
四、研究方法
1.筛选高效的生物指示物质,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确定壬基酚的最优指示物质。
2.采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建立壬基酚生物传感器系统,包括函数化生物材料的制备、生物元件修饰等步骤。
3.优化壬基酚生物检测技术,包括优化检测条件,建立标准曲线,评估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等步骤。
五、研究意义
建立快速、高效的壬基酚生物检测技术,可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同时,此项研究可为其他环境有害物质的快速生物检测技术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概述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概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是指那些能够干扰生物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的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干扰激素的合成、释放、传递和降解,从而导致生物发育和生殖过程中的异常变化。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存在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并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进行概述。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空气、水、土壤和生物体中,同时也存在于工业生产、农业、医疗和家庭用品中。
这些物质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存在的化合物,如植物雌激素、动物睾丸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另一类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有机氯农药、阻燃剂和塑化剂。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们可以干扰胚胎和婴儿的生长发育。
研究表明,曝露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中的胚胎和婴儿可能会出现生殖系统畸形、性别混乱和生育能力下降等问题。
其次,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还会对生物的生殖功能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化学物质能够干扰雌性激素的正常功能,导致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此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还可以干扰机体的代谢功能,引发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
一种是通过消化道摄入,另一种是通过皮肤吸收。
在进入生物体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会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传输到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与激素受体结合,从而影响正常的内分泌功能。
此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还可以通过影响激素合成和降解的酶活性,改变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样重要。
一些研究表明,曝露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中的野生动物,如鱼类、鸟类和爬行动物,可能会出现生殖异常和生育能力下降的现象。
这不仅对种群的维持和演化产生影响,还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针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内分泌干扰物在环境中的寻找和评估

内分泌干扰物在环境中的寻找和评估近年来,关于环境中存在的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内分泌干扰物是指那些能够干扰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的物质,包括人类和动物激素、药物、农药、化学品等。
在环境中存在的EDCs,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同时会危害人类健康。
因此,对于环境中的EDCs的寻找和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环境中寻找EDCs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一方面,EDCs 的种类非常多,来源和排放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对所有的EDCs进行寻找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环境中存在的EDCs的浓度很低,需要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够有效地寻找出EDCs。
因此,目前主要使用的是分子筛选、生物检测和化学分析等多种方法。
其中,分子筛选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EDCs 与生物内分泌受体的结合作用来筛选出目标物质。
这种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还能够快速地找到目标物质。
但是,由于生物内分泌系统非常复杂,因此分子筛选仅仅是寻找EDCs的一种手段,还需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才能够寻找到全部的EDCs。
另一种方法是生物检测。
生物检测是通过观察生物的反应来判断环境中是否存在EDCs。
其优点是能够快速地判断环境中EDCs的危害程度,但其缺点是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生物检测系统,且对实验条件要求较高。
最后是化学分析。
化学分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其可以通过对环境样品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EDCs。
值得注意的是,化学分析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化学分析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会对分析结果造成影响。
同时,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复合污染物,化学分析需要进行大量的分别分析才能够找到目标物质,难度较大。
在找到EDCs之后,需要进行评估。
EDCs的评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是决定其是否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重要依据。
EDCs的评估主要包括毒性评估和流行病学评估两个方面。
毒性评估是评估EDCs对生物体毒性的程度。
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突变性、致癌性、致畸性等方面。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

研究方法
• 鱼类卵黄蛋白原诱导实验法 • 重组基因酵母检测法 • 酵母双杂交法
鱼类卵黄蛋白原诱导实验法
• 原理: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 是存在于性成熟 卵生脊椎动物血清中的一种糖脂磷蛋白,是一种 雌性特有的血清蛋白,已被确认是大多数卵生脊 椎动物的卵黄前体物质。 • 雄性个体和幼体在大剂量的人工雌激素作用下, 以及在低剂量的类雌激素长期作用下,都能诱导 体内卵黄蛋白原的生成。卵黄蛋白原作为鱼类等 卵生动物雌激素的一种生物标志物,这种方法不 仅可以检测类雌激素物质,而且可通过其代谢检 测类雌激素物质的前体物质。
重组基因酵母检测法
• 原理:酵母细胞一般不含雌激素受体(ER )。重组基因酵 母检测法是将人类雌激素受体(hER) 的DNA 片段整合到 酵母基因组中的雌激素应答表达子(ERE) 质粒上。这个表 达质粒上还带有能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报告基Lac2Z。在 这个系统中,hER 以一种能够与ERE 结合的形式被表达。 ERE序列位于表达质粒上的一个强启动子序列之中。在结 合一个活性配体之后, 与雌激素结合的受体就会与转录因 子和其他转录成分反应来调节基因的转录, 这就引起了报 告基因Lac2Z 的表达,产生的β-半乳糖苷酶就会分泌到介 质中(图1)。在介质里, β-半乳糖苷酶使能发色的酶作用物 β-D-吡喃半乳糖苷氯酚红(CPRG, 通常为黄色) 产生代谢 变化, 变成红色, 能在540nm测吸光率。通过检测β-半乳糖 苷酶的量就可以定量检测出化学品的类雌激素活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检测方法
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检测技术与风险评价

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检测技术与风险评价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其中水资源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存在却给水质保护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如何准确检测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进行风险评价,是当今环境保护领域的两个重要方面。
一、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含义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指的是一类可影响生物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引起皮肤和肝脏的肿大、雄性化、发育减退等问题,对人体健康也会产生影响。
常见的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有草甘膦、非那雄胺、丙烯酰胺等。
二、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检测技术1、生物检测法生物检测法由于其直观性和敏感性,成为了研究水质的一种可行方法。
大名鼎鼎的“雅典娜”小白鼠就是其中一种生物检测法。
在实验室中使用这些动物,观察它们受到水中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影响的反应。
此外,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还可以通过采用细胞毒性试验、氧化还原电位和腹水鉴定等方法进行检测。
2、化学检测法与生物检测法相比,化学检测法可以更加准确地检测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
目前,常见的化学检测法有固相萃取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气质联用等。
例如,用固相萃取法提取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再通过气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准确的检测结果。
三、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风险评价1、危害评估通过对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含量进行检测,可以评估它们的危害程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同时也能更好地预估它们的危害程度。
2、暴露评估暴露评估是指尽可能准确地估计危害物质接触人类或生物的风险。
通过对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含量进行检测,可以了解人类或生物面对的危险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4、潜在风险评估潜在风险评估是一种对风险风险因素所造成的影响的评估方法。
通过对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进行检测,可以提前预测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和合理地应对。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成为了人们的焦点。
这些化合物干扰人体正常激素分泌,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生殖系统疾病。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新型污染源,本文将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是一类具有相似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农药使用、塑料制品等多种渠道。
这些化合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激素分泌产生干扰作用。
研究表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导致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生殖系统疾病,以及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等问题。
为了探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毒性,毒理学研究成为了关键。
该领域的研究包括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等方法,以检测这些化合物对生物体的损害。
在动物实验中,科学家通过给予受试动物不同剂量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观察其生理、生化及组织学等方面的变化。
体外实验则利用人体细胞或组织培养物,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细胞生长、凋亡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这些研究为评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风险提供了重要依据。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及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
这些化合物与人体激素分子结构相似,能够与激素受体结合并激活或抑制其功能,进而影响激素调节的生理过程。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还可能影响细胞增殖、凋亡及分化等过程,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仍面临许多挑战。
未来研究需要深入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作用靶点以及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
还需要加强流行病学调查,以揭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我们需要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
只有通过深入探究这些污染物的毒性和作用机制,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它们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这将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保护公众健康和维护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扰体内内稳态调节 、繁殖 、发育行为以及相关激素的 合成、分泌 、转 运、结合 、作 用或 消 除 的 外 源 因 子 (USEPA ) ; ②可以改变内分泌系统结构或功能 ,在生 物的个体 、后代、种群或亚种群水平造成有害效应的 外源性化学物质或混合物 (USEPA -EDSTAC) ; ③对 生物体或其后代具有不良健康效应 ,会导致内分泌 功能变化的外源性物质 ( EEC) 。这几个定义所涉及 的化合物种类和作用机制很宽 ,而我们目前的认知
第 2卷 第 3期
李 剑等.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理及其生物检测方法
2010年 6月
性 [ 3 ] 。甲状腺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它 分泌的多种激素对机体的生长发育 、器官分化 、基 础代谢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 4 ] 。研究发现 ,一些环 境污染物包括重金属 、农药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 POPs)等 ,会影响甲状腺功能 ,如导致甲状腺肿 大 ,抑制甲状腺对碘的吸收 ,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 , 降低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等 [ 5 ] 。这类环境污染 物通称为甲状腺激素干扰物 。此外 ,还有能够干扰 内分泌系统其他功能的环境化合物 ,如具有干扰孕 激素活性的五氯酚 ;干扰维甲酸活性的氯酚类化合 物 ;干扰儿茶酚胺活性的铅 、可卡因 、去甲可卡因 、 二硫化碳等 ;干扰促卵泡激素 ( FSH ) 、促黄体生成 激素 (LH )的二硫化碳 、铅等 [ 6 ] 。
收稿日期 : 2009 - 10 - 21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0778180) ;中国科学院知 识创新工程重要项目群项目 ( KZCXZ- YW - Q02 - 05) 。 作者简介 : 李剑 ( 1980—) ,女 ,讲师 ,博士 ,主要从事水生态毒 理学研究工作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环境激素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化 合物两大类 。天然激素是指人体或生物体正常分 泌的激素类物质 ,该类物质主要通过污水和污泥排 放进入环境 。以目前研究较多的环境雌激素为例 , 动物和人体内正常分泌的雌激素一般包括雌二醇 ( Estrogen) 、雌酮 ( Estrone)和雌三醇 ( Estriol) ,其中 以雌二醇活性最强 ,会导致水生生物雌性化 ;还包 括一些植物性雌激素和真菌性雌激素 。植物性雌 激素 ( Phytoestrogens)是一组在植物中天然存在 ,本 身或其代谢产物能够与 ER 结合 ,诱导产生弱雌激 素作用的非甾体结构的植物化合物 [ 7 ] ; 真菌性雌 激素 (M ycoestrogens)是由环境中的霉菌毒素产生 , 进入人体内也能够与 ER 结合 ,诱导 ER 依赖的基 因转录 ,从而产生类雌激素效应 [ 1 ] 。人工合成的 类雌激素化合物也可分为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及环 境化学污染物两大类 。人工合成雌激素通常用作 药物 ,如口服避孕药和一些用于促进家畜生长的激 素药物 ,环境中常有检出的包括乙烯雌酚 (DES) 、 乙烷雌酚 、炔雌醇等 。具有雌激素干扰活性的环境 化学污染物与上述其他几类物质相比 ,具有结构复 杂 、种类繁多的特点 。目前已证实的具有雌激素干 扰活性的化合物有六七十种 ,其中农药及其代谢物 约占 60% ,以杀虫剂居多 ,部分杀菌剂 、除草剂也 具有雌激素干扰活性 [ 8, 9 ] 。除了农药外 ,常见的环 境雌激素干扰化合物还有 :环境中的卤代芳烃或卤 代环烃 ,如二 英 ,多氯联苯 ;去污剂或洗涤剂中的 表面活性剂 ,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APEs)等 ;酚类 化合物 ,如壬基酚 、辛基酚 、双酚 A、双酚 F等 。此 外 ,一些重金属如铅 、汞 、有机锡等均具有不同程度 的雌激素干扰作用 [ 、林丹和铅等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 (DCs)和多卤芳 烃类
干扰甲状腺功 能 、甲状腺 素 代 谢酶及血浆甲状 腺素的转运
多卤芳烃 、多溴联苯均能大大降低血 清 T3、T4水平 ,并降低大鼠促甲状腺 素对 T3、T4的调节作用
干扰其他内分泌 功能
— 18 —
水平却十分有限 ,当前关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 究重点是环境激素 ,或称环境荷尔蒙 (OECD ) 。
根据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内分泌腺及其相关 激素的影响 ,可分为雌激素干扰物 、雄激素干扰物 、 甲状腺激素干扰物 、孕激素干扰物 、糖皮质激素干 扰物 、胰岛素干扰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干扰物 、生长 激素干扰物等 [ 1 ] 。雌激素干扰物是目前研究较多 的一类化合物 ,它是指环境化学物具有与雌激素类 似的结构 ,能够与雌激素受体 ( ER )相互作用 ,进入 人体后能够模拟或干扰天然雌激素的生理和生化 作用 [ 2 ] 。雄激素干扰物具有类似体内雄激素或抗 体内雄激素的作用 ,如烯菌酮 、DDE 等 ,可与雄激 素竞争性结合雄激素受体 (AR ) , 抑制雄激素活
Action M echan ism s and B ioa ssays of Env ironm en ta l Endocr ine D isrupting Chem ica ls
L I J ian, MA M ei, WANG Zi2jian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 ental Aquatic Chem istry, Research Center for Eco2Environm 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
环境激素通过模拟天然激素对生物体产生作 用 ,例如 PCDD / Fs、PCB s、PAH s、OCPs以及邻苯 二甲酸酯等具有与体内激素类似的结构 [ 10 - 12 ] ,可 以与这些受体之间产生相互作用 ,引起一系列生物 学效应 ,如免疫抑制 、内分泌干扰 、致癌和发育毒性 等 。目前环境研究关注的激素受体主要包括雌激 素受体 ( ER ) 、雄激素受体 (AR ) 、甲状腺素受体 ( TR ) 、维甲酸受体 (RAR , RXR ) 、过氧化物酶激活 受体 ( PPAR )和芳烃受体 (A hR ) [ 13 ]等 。环境类激 素与这些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 ,干扰正常的内分泌 系统 功 能 。有 研 究 表 明 , DDT 及 其 代 谢 产 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理及其生物检测方法
李 剑 , 马 梅 , 王子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实验室 ,北京 100085)
摘 要 :环境污染物的内分泌干扰问题近年来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大量研究工作集中于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理及 其生物检测方法的研究 。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类型及其主要作用机理进行了概括总 结 ;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体外生物检测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给予了评述 ;并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检测技术在环境中的应 用进行了探讨 ;指出有关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作用机理研究的成果能直接导致新的生物检测方法的发展 ,丰富了环境内分泌 干扰物的检测技术类型 。 关键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 作用机理 ; 生物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 : X83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4 - 6732 (2010)- 03 - 0018 - 06
第 2卷 第 3期 2010年 6月
·监测技术 ·
环 境 监 控 与 预 警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Forewarning
Vol. 2, No. 3 June 2010
doi: 10. 3969 / j. issn. 1674 - 6732. 2010. 03. 005
(o, p ′- DDT或 p , p ′- DDE ) 能 够 同 AR 结 合 , 双 酚 A、3 -羟基 - 苯基苯酚和 4 -羟基 - 苯基苯酚等 表现为雄激素的竞争性抑制剂 [ 14, 15 ] ;硫丹 、灭蚁灵 等能够通过单氧化酶作用 ,调节雄激素的代谢 [ 16 ] ; 许多 POPs以及其他环境污染物在较低浓度下就 能够影响鸟类 、鱼类甚至人类血清中正常的甲状腺 激素水平 ,诱导甲状腺组织病变 [ 17 ] ; TCB PA、一些 羟基多氯联苯 、多溴联苯类化合物能够直接与 TR 结合 [ 18 ] ;五氯酚和壬基酚能够抑制孕酮与孕激素 受体 的 结 合 , 表 现 为 孕 激 素 抑 制 剂 [ 19 ] ; TBPA 对 ERR有很强的结合能力 ,因此认为 BPA 的内分泌 干扰作用可能与 ERR 有关 [ 20 ] 。表 1 是不同污染 物与不同受体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 。
一些释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能够干扰人类和动 物激素调节的生理过程 ,改变内分泌与生殖系统的正 常功能 ,对人类生存和繁衍构成巨大威胁 ,这类化合 物称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 用方式之一是模拟或拮抗激素与受体的结合 ,产生内 分泌干扰效应 ,因此围绕激素受体的检测方法成为检 测内分泌干扰效应的重要手段和诊断指标 。
表 1 不同类型污染物的主要内分泌干扰效应
内分秘干扰类别
主要污染物
干扰雌激素
干扰睾酮 干扰甲状腺素
多氯联苯化合物 ( PCB s) 、烷基酚类 、 邻苯二甲 酸 酯 类 ( PAEs) 、二 苯 烷 烃 ( diphenylkanes) 、双酚化合物 ( biphe2 nols, BPs) 、有机氯杀虫剂 ,以及除草 剂 、植物雌激素 ( PEs) 、真菌雌激素 、 某些金属类 (如铅 、镍 )等
ABSTRAC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challenging issue on endocrine disrup tion induced by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great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researches, which fouced on the action mechanism s and bioassays of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 ting chem icals ( EDCs). Based on these research results, the different kinds of EDCs and their mainly action mechanism s were reviewed. In this review, the new ly p rogress in bioassays (mainly in vitro bioassays) of EDCs were discussed. And their usages for testing environmental EDCs were analyz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study on action mecha2 nism s of EDCs may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bioassays which can be used for testing more kinds of EDCs. KEY WO RD S: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 ting chem ical; action mechanism; bioass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