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缝建筑构造
变形缝的基本构造ppt课件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沉降缝的设置位置
☉同一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相差较大或荷载大小相差悬 殊及结构形式变化之处,易导致地基沉降不均匀时; ☉当建筑物各部分相邻基础的形式、宽度及埋置深度相差 较大,造成基础底部压力有很大差异,易形成不均匀沉降 时(图14-8); ☉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地基上,且难于保证均匀沉降时; ☉建筑物体形比较复杂,连接部位又比较薄弱时; ☉新建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紧相毗连时。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目录
一、变形缝的概念和分类 二、不同种类变形缝的基本要求 三、变形缝的比较 四、变形缝的细节构造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出问题
一是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 使之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来克服这些破坏应力,避免 产生破坏; 二是预先将这些变形敏感部 位的结构断开,留出一定缝 隙,以保证各部分建筑物有 足够的变形宽度而不会造成 建筑物的破损。
建筑构造变形缝

设计要点
伸缩缝应设置在建筑物的 敏感区域,如屋顶、墙体 和基础等,以减少温度变 化对建筑物的影响。
沉降缝
定义
沉降缝是为了防止建筑物因地基 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破坏,从而
在建筑物中设置的水平缝隙。
应用场景
主要应用于地质条件复杂或建筑物 荷载差异较大的区域。
设计要点
沉降缝应设置在建筑物的敏感区域 ,如屋顶、墙体和基础等,以减少 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
变形缝的分类
按功能分类
温度缝、沉降缝、伸缩缝。
按设置位置分类
外墙变形缝、内墙变形缝、楼地面变形缝、屋顶变形缝。
变形缝的作用
01
适应材料变形
由于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线膨胀系数,在温差较大的环境中,不同材料的
连接处容易产生变形,设置变形缝可以避免因变形引起的破坏。
02 03
防止不均匀沉降
建筑物各部分所受荷载不同或由于地质条件差异,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 ,设置变形缝可以将建筑物分成独立的部分,避免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 造成破坏。
建筑构造变形缝
汇报人: 2024-01-07
目录
• 变形缝概述 • 建筑构造变形缝的种类 • 建筑构造变形缝的处理方法 • 建筑构造变形缝的案例分析
01
变形缝概述
变形缝的定义
变形缝
在建筑物中为了适应材料变形、 温度变化、不均匀沉降等不利因 素,在构造上所设置的缝。
变形缝的作用
防止因变形引起的破坏,保证建 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某住宅小区的沉降缝处理
沉降缝是为了解决建筑物在不同基础 条件下,由于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问 题。在某住宅小区的设计中,沉降缝 被设置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以减少 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
变形缝—变形缝的基础知识(建筑构造)

防震缝的设置原则
•在地震设防烈度为7~9度地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设 防震缝: •(1)毗邻房屋立面高差大于6m; •(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3)房屋毗邻部分结构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砌体结构防震缝的宽度
多层 70~100mm
高层 100~150mm
框架结构防震缝的宽度
建筑高度/地震烈度
变形缝的设置原则
伸缩缝的设置原则
• 建筑物因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产生热胀冷缩,使结构构件内 部产生附加应力而变形。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 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建筑中需设置伸缩缝。
(1)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长度; (2)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 (3)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时,建筑中需设置伸缩缝。 • 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
软弱地基
湿陷性黄土地基
表:沉降缝的宽度
建筑物高度 H<5m H=5m~10m H=10m~15m 2~3层 4~5层 5层以上
沉降缝宽度/mm 30 50 70 50~80 80~120 >120 ≥30~70
防震缝的设置原则
•强烈地震对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影响或损坏是极大的,因此在 地震区建造房屋必须充分考虑地震对建筑物所造成的影响。我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明确了我国各地区建筑物抗震的基本要求。 建筑物的防震和抗震通常可从设置防震缝和对建筑进行抗震加固 两方面考虑。在地震区建造房屋,应力求体形简单,重量、刚度 对称并均匀分布,建筑物的形心和重心尽可能接近,避免在平面 和立面上的突然变化,同时最好不设变形缝,以保证结构的整体 性,加强整体刚度。
缝宽度
≤15m
≥100m
6度
7度 >15m
8度
建筑变形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变形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一、建筑变形缝设置原则1.结构原则:根据结构体系和变形特点合理设置变形缝,使建筑物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自由变形,避免发生结构破坏。
2.功能原则: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求设置变形缝,例如大跨度建筑需要设置相对较多的变形缝以抵消由于温度变化、荷载、地震等引起的变形。
3.美观原则:变形缝的位置和形式应与建筑物整体风格和外观相协调,不破坏建筑的美观性。
4.经济原则:合理设置变形缝可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成本,降低维护费用。
二、建筑变形缝的构造要求1.变形缝的位置:变形缝的位置应选择在建筑物的腹板或节点处,避免在裙房、房间和楼梯等重要功能区域设置。
2.变形缝的宽度:变形缝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尺寸、变形特征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变形缝的宽度在10-30毫米之间。
3.变形缝的形式:变形缝的形式可以分为开口缝和布置缝两种。
开口缝是指在建筑物结构中直接预留的开口,一般采用橡胶异形填料或橡胶水泥砂浆封闭。
布置缝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切割混凝土或钢材来形成的缝隙,可以采用填缝材料进行封闭。
4.变形缝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变形缝的完整性和使用寿命,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例如,在变形缝的两侧设置护板、护角和钢板等防止缝隙因外力作用而破坏。
5.变形缝的施工要求:变形缝的施工要求应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在施工过程中,应确保变形缝的整体连续性和密封性,避免产生裂缝和渗水问题。
总之,建筑变形缝的设置原则和构造要求是为了确保建筑物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安全、稳定地进行自由变形,同时满足美观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在实际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变形特点和功能需求,合理设置和保护变形缝,确保建筑物的长期稳定和安全使用。
04CJ01-1变形缝建筑构造(一)

04CJ01-1变形缝建筑构造(一)变形缝是建筑构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解决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荷载影响等原因产生的变形问题。
本文将介绍变形缝的定义、分类以及常见的建筑构造形式。
一、变形缝的定义变形缝,顾名思义,指的是为了容许建筑物由于内外因素产生的各种变形而设置的缝隙。
这些变形缝可以容许建筑构件在受到内外力的作用下自由伸长、收缩或变形,从而避免因变形而引起的损伤。
二、变形缝的分类根据变形缝的功能和位置,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结构缝(整体缝)结构缝是将建筑构件分成若干独立部分的缝隙,它们会随着外界荷载的作用而产生变形。
结构缝通常位于正交布局的结构体系中,比如大跨度楼板、桥梁等。
这些缝隙将变形缓冲在结构缝内,保证其它部分的正常使用。
2. 热缩缝热缩缝用于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建筑物体积的变化。
当温度升高时,建筑物各部分会膨胀,当温度下降时则会收缩。
为了避免温度变形产生的损害,热缩缝会安置在建筑物的预计热膨胀最大处,允许构件在温度变化时自由伸缩。
3. 风荷载缝风荷载缝常见于高层建筑或临近海岸的建筑物,它们用于缓冲强风对建筑物的影响。
强风会对建筑物产生侧向压力,建筑物需要通过风荷载缝来消纳这部分力,并改变自身的形状。
4. 隔震缝隔震缝用于减少地震引起的建筑物损坏。
地震时,地面会产生剧烈的震动,隔震缝将建筑物分成若干部分,通过补充阻尼器等装置来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减小震害。
三、常见的变形缝构造形式变形缝的构造形式根据建筑物的不同需求和使用环境而各异。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构造形式。
1. 硬质变形缝硬质变形缝通常采用混凝土、钢筋等材料构造,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和变形。
它们常用于大型桥梁、高层建筑等对结构强度要求较高的场所。
2. 橡胶变形缝橡胶变形缝采用橡胶材料制作,具有良好的防水、抗震和耐久性能。
它们常用于公路桥梁、隧道等场所,能够有效吸收震动和变形。
3. 钢板变形缝钢板变形缝由钢板和嵌入式橡胶组成。
变形缝建筑构造

变形缝建筑构造变形缝是建筑构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建筑物中起到连接和分隔不同结构物件的作用。
它可以容纳建筑物因日常使用、温度变化或结构沉降等原因而发生的形变,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变形缝的定义、种类、功能,以及在建筑构造中的重要作用。
一、变形缝的定义变形缝,又称扩缩缝、伸缩缝,是指建筑构造中为了容纳结构的形变而设置的空间或分隔构造。
它的主要作用是缓冲和分散由于建筑物自身变形引起的应力和位移,以减少对建筑物的影响。
变形缝通常由柔性材料或构件制成,如橡胶、金属板、塑料等。
二、变形缝的种类1. 垂直变形缝:垂直变形缝是建筑物中常见的一种变形缝,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中。
它可以容纳由于建筑物的垂直变形引起的应力和位移,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垂直变形缝通常设置在建筑物的外墙或内墙上。
2. 水平变形缝:水平变形缝主要用于建筑物的水平结构,如楼板和屋面。
它可以容纳由于温度变化、结构沉降等原因引起的水平位移,保证建筑物的平整和稳定。
水平变形缝通常设置在楼板和屋面的连接处。
3. 三向变形缝:三向变形缝是一种综合考虑垂直和水平变形的变形缝,它可以容纳建筑物在多个方向上的变形。
三向变形缝通常设置在建筑物的交叉部位,如拱顶、交叉梁等。
三、变形缝的功能1. 缓冲应力:由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荷载作用、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应力集中,导致结构破坏。
变形缝能够通过吸收结构的形变,缓冲应力,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
2. 分散变形: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不可避免的形变,如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膨胀和收缩。
变形缝能够分散这些变形,减少对结构的影响,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节约材料:变形缝可以减少建筑物的结构用材量,同时也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损耗和成本。
通过合理设置变形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建筑材料的使用。
四、变形缝在建筑构造中的重要作用1. 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变形缝能够容纳建筑物发生的形变,保证了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构造——变形缝

线为界分别计算建筑面积;其高低跨内部连通时,
其变形缝应计算在低跨部分的面积内。建筑物内的 变形缝应按其自然层合并在建筑物面积内计算。
二、屋面变形缝构造
(1)图13-3-4为屋面高低跨处沉降缝构造做法。
一、建筑物变形缝的作用和种类 二、变形缝的设置 三、变形缝构造
楼、地面变形构造 屋面变形构造 墙面变形构造 顶棚变形缝 地下室变形缝构造
就是把沥青用火熬为液体后,将麻丝放到 沥青里浸泡后提起,主要是塞沉降缝、变 型封缝等。
一、建筑物变形缝的作用和种类 二、变形缝的设置 三、变形缝构造
楼、地面变形构造 屋面变形构造 墙面变形构造 顶棚变形缝 地下室变形缝构造
(3)楼、地面防震缝。地震时建筑物会发生来 回晃动,使缝的宽度处于瞬间变化之中。 为防止因此造成盖板的损坏,可选用软性硬橡
遇到“超限”时应采取的附加技术措施
丌同类型的变形缝,“超限”后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是丌一样的。 (一)伸缩缝间距的“超限”可以采取的附加加强措施
1.防止或减轻砌体建筑顶层墙体的裂缝
一、建筑物变形缝的作用和种类 二、变形缝的设置 三、变形缝构造
(1)屋面应设置具有分隔缝面层的保温、隔热层,(以具 中空,通风构造者为好)。 (2)顶层屋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3)顶层及女儿墙砂浆强度等级丌低于M5;女儿墙应设 置构造柱及钢筋混凝土压顶,丏两者应正浇在一起。 (4)其他构造措施。
2.防止和减轻砌体建筑底层墙体裂缝 (1)采用嵌入窗间墙长度超过600mm的钢筋混凝土窗台板 (2)增大基础圈梁刚度等结构措施。 3.对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砌块或其他非烧结砖 (1)应采用粘结性好的砂浆或砌块与用砂浆砌筑。 (2)在砌体内增设拉结钢筋等构造措施。 4.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 对已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可采用浇灌后浇带进行分段施 工的方法,并采用微膨胀混凝土进行后浇带的施工。
建筑构造(活页式):模块8变形缝 课件

防震缝
(一)防震缝的定义 防震缝的宽度,在多层砖混结构中按设防烈度的不同取50~100mm。在多层钢 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中,建筑物的高度不超过15m时为70mm,当建筑物高度超过 15m时,缝宽见表8-4。
设置防震缝时,一般基 础不用断开,但在平面 复杂的建筑中,当建筑 各相连部分的刚度差别 很大时,必须将基础分 开。
伸缩缝
(二)伸缩缝的构造 (2)楼地板层伸缩缝构造 楼地板层伸缩缝的位置和缝宽应与墙体、屋顶变形缝一致。缝的处理应满足地面 平整、光洁、防滑、防水和防尘等要求。可用油膏、沥青麻丝、橡胶、金属等弹性材 料封缝。上铺活动盖板或橡胶、塑料板等地面材料。顶棚盖缝条只固定一侧,以保证 两侧构件能自由伸缩变形,如图8-5所示。
伸缩缝
(二)伸缩缝的构造 为减少外界环境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以及考虑建筑立面处理的要求,需对伸缩缝进 行嵌缝和盖缝处理,缝内一般填沥青麻丝、油膏、泡沫塑料等材料。当缝口较宽时, 还应用镀锌铁皮、彩色钢板、铝皮等金属调节片覆盖,如图8-4所示。
图8-4 砖墙伸缩缝截面形式 a)平缝;b)错口缝;c)企口缝
图8-5 楼地面、顶棚伸缩缝构造 a);楼面变形缝;b)地面变形缝
伸缩缝
(二)伸缩缝的构造 (3)屋顶伸缩缝构造
屋顶伸缩缝的处理应考虑屋面的防水构造 和使用功能要求。一般不上人屋面可在伸缩 缝两侧加砌矮墙,并做好泛水处理,但在盖 缝处应保证自由伸缩而不漏水,上人屋面一 般采用油膏嵌缝并做泛水。
图8-6 等高屋面伸缩缝构造 a)不上人屋面伸缩缝;b)上人屋面伸缩缝
如图8-10所示。
图8-10 屋顶沉降缝构造
防震缝
(一)防震缝的定义
在地震设防区建造房屋,应力求建筑物的体形简单, 质量、刚度对称并均匀分布,建筑物的形心和重心尽可 能接近,尽量避免在平面和立面上的突然变化。在地震 设防烈度为7--9度的地区,当建筑体形复杂或各部分的 结构刚度、高度、质量相差较大时,应在变形敏感部位 设缝,将建筑物分为若干个体形规整、结构单一的单元, 防止在地震波的作用下互相挤压、拉伸,造成变形破坏, 这种缝隙称为防震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形缝建筑构造
一、变形缝的分类及其设置条件
(一)、沉降缝:由于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而采取的措施,设置的变形缝,即沉降缝。
沉降缝应从基础断开。
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
1.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
2.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
3.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
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5.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6.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摘自《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02 4-1-20】(二)、伸缩缝:对于砌体结构乃是由于温差和砌体干缩引起砌体竖向裂缝而采取措施设置的变形缝。
对于混凝土结构乃是由于温差引起的而采取措施设置的变形缝。
砌体结构的伸缩缝设置于墙体中,基础和地梁可不设伸缩缝(即不断开)。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独立基础的排架,框架结构设置伸缩缝时,其双柱基础可不断开。
对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差引起的而采取措施设置伸缩缝,实际设计时,考虑地下室,基础可不断开。
伸缩缝设置的具体条件:
A、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注:
1 对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房屋取表数值乘以0.8的系数。
当有实践经验并采取有效措施时,可不遵守本表规定;
2 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
3 按本表设置的墙体伸缩缝,一般不能同时防止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局部裂缝;
4 层高大于5m的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单层房屋,其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1.3;
5 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
6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相重合,在进行立面处理时,必须保证缝隙的伸缩作用。
【摘自《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2-1-18】
B、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
注:
1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
2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3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
4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
5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结构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
6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
7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构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
8采用滑模类施工工艺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
9材料收缩较大、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
10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
11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
12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摘自《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3-1-42】
C、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2、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的伸缩缝的间距可适当放宽;
3、每30~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在两个月后浇灌的伸缩缝的间距可适当放宽;
4、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的伸缩缝的间距可适当放宽;
5、在建筑物长度方向采取部分预应力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可适当放宽;【摘自《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3-11-13】
(三)、防震缝:防震缝主要解决体型复杂、平立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可按实际需要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形成多个较规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
【摘自《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6-1-7】
A、多层砌体房屋和底层框架、内框架房屋的防震缝设置条件:
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B、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宜避免采用不规则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摘自《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6-1-20】
1、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70mm。
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2、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高度、刚度或层高相差较大时,可在缝两侧房屋的尽端沿全高设置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每一侧抗撞墙的数量不应少于两道,宜分别对称布置,墙肢长度可不大于一个柱距,框架和抗撞墙的内力应按设置和不设置抗撞墙两种情况分别进行分析,并按不利情况取值。
防震缝两侧抗撞墙的端柱和框架的边柱,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
二、变形缝的宽度
(一)沉降缝的宽度
房屋沉降缝的宽度
【摘自《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02 4-1-21】
(二)伸缩缝的宽度
A、多层砌体房屋和底层框架、内框架房屋伸缩缝的宽度: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3.4.6条规定:“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其伸缩缝的宽度应按防震缝宽度确定。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1.7条中第3款规定:“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应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可采用50~100mm。
”所以伸缩缝的宽度可采用50~100mm。
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B、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伸缩缝的宽度:
1、按其防震缝宽度采用。
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4.3.10条的规定:防震缝的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2、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3、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
4、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5、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三)、防震缝的宽度
防震缝的宽度按(二)具体所述。
(四)、沉降缝、伸缩缝、防震缝三者或其中两者重合的,应按其规定的最小缝宽中最大者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