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与道路快速化改造工程规划关系研究及实践
轨道交通线路拆解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轨道交通线路拆解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摘要】轨道交通线路拆解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对于优化城市交通系统、提高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轨道交通线路拆解方案的理论基础,探讨了其方法与技术。
然后通过国内外案例分析,总结了不同地区的实践效果。
结合实践结果,探讨了轨道交通线路拆解的未来发展方向。
从实践意义、启示和未来研究方向三个维度进行了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促进城市交通发展和智能交通建设。
【关键词】轨道交通线路拆解、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理论基础、方法与技术、案例分析、实践效果、未来发展方向、实践意义、启示、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轨道交通线路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张,一些老化、低效或者不再适应城市发展需求的线路也开始出现。
这些线路存在着运载能力低、运行效率不高、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
对于轨道交通线路拆解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老化、低效线路的拆解,可以提升整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拆解后重新规划线路布局,还可以更好地适应城市快速变化的发展需求。
研究轨道交通线路拆解方案不仅可以提升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还可以促进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发展。
1.2 研究目的轨道交通线路拆解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其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讨轨道交通线路拆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通过对轨道交通线路拆解实践的深入研究,可以了解拆解对城市交通发展、空间利用、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影响,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2. 分析轨道交通线路拆解的经济效益:研究轨道交通线路拆解方案的实践效果,评估其对交通运营成本、资源利用效率、城市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3. 探讨轨道交通线路拆解的可行性和实施策略: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轨道交通线路拆解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提出可行的拆解方案和实施策略,为相关城市的拆解工作提供指导。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架线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架线综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线路敷设方式划分,可以分为地下线、地面线和高架线。
高架线是轨道交通的一种重要形式,发展至今已得到人们的认可。
高架线简介1)高架线定义高架线即轨道交通车辆运行在连续的、带状的高架桥上的轨道交通系统。
图1-1 高架线2)高架线组成高架线包括高架区间和高架车站两部分,是永久城市建筑。
其中,高架车站又分为站厅层、站台层、出入口等部分,高架区间则由上部结构(桥面系、梁)和下部结构(基础、墩柱)组成。
3)高架线要求高架线除必须满足安全、经济、使用功能、施工便捷、养护维修方便等要求外,还需满足一些特殊要求:高架线要与城市景观相协调,并尽量降低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噪音对沿线居民的影响。
(原来的两幅高架站图片都太难看了,台湾那张甚至看不出是高架站来)高架线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高架线的优势显著,可以节约大量的建设投资,避免不良地质的影响,但也存在振动、噪声、景观等问题。
下面就对高架线路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高架线的优势1)建设成本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费用耗资巨大,尤其是地下部分,工程复杂、工程量大,投资较高。
相对地下线的巨额建设费用,高架线的工程建设成本较低,据统计,地下线路和高架线路的土建工程造价之比一般约为6:2.5。
2)建设速度快由于高架线是在地面上建设,建设条件好,工程量小,加之承重梁等主体构件可以工厂模块化建造,因此同漫长的地下隧道施工相比,其建造速度要快得多,据初步估算,在拆迁不制约工程实施的前提下,高架线比地下线节省约一半的工程建设时间,更适应大城市发展的迫切需要。
3)运营费用低由于位于地上,高架线在通风、昼间照明、排水提升设备等方面,可节省大量的能源和运营维修管理费用。
据统计,对于同一种轨道交通制式,一座高架车站的运营费用较地下车站节省约700万元/年。
选择高架线对于减轻运营财政补贴、实现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4)工程风险小在工程实施风险和难度工程事故率方面,地下线与高架线的比例一般情况下约为25:1,高架线远比地下线安全[i]。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布局与优化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布局与优化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的交通工具,广泛被城市居民所接受和依赖。
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布局与优化研究,对于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布局的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布局的核心目标是满足居民出行需求,并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性能。
在进行线路布局时,需考虑以下原则:1.人口密度与线路连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应满足人口密集区的交通需求,将人口密集区与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相互连接,方便居民出行和换乘。
2.交通流量与线路容量城市轨道交通布局应考虑不同城市区域的交通流量,以及不同线路的容量。
在交通量大的区域,应设置更多的线路,以保证乘客的出行需求。
同时,要提高线路容量,确保顺畅的运营。
3.地域特点与线路形态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如山区、水域、高地等。
在线路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地域特点,选择合适的线路形态,以适应不同地域的交通需求。
4.环境保护与线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在线路布局时,应尽量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并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城市生态的影响。
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优化的方法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优化,是指对已有线路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线路的运营效率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优化方法:1.换乘优化换乘是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的常见需求,优化换乘方案可以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和换乘时间。
通过合理设置线路的接驳站点和换乘线路,可以实现高效的换乘体验。
2.运行时刻调整根据不同时间段的交通需求,调整线路的运行时刻,以提高线路的运行效率。
比如,在高峰时段增加列车班次,以减少乘客的等候时间。
3.线路延伸和改造根据城市扩张的需要,对已有线路进行延伸和改造,使线路更好地服务于新兴区域。
通过线路的延伸,可以将更多的人口和资源纳入城市轨道交通的覆盖范围。
4.智能化调度系统引入智能化调度系统,对线路的运营进行监控和管理,以实现更加高效的运营。
北京市轨道交通S1_线车站参数化设计实践研究

建完工后才最终定案。
这种设计阶段上的不一致会导致设计周期缩短,施工周期压缩,甚至需要对完工的站体部分进行改造和适配[3]。
为了适应高架车站的设计进度,提高设计精度,改善建成后的建筑品质,在北京市轨道交通S1线(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车站的设计过程中采用Grasshopper 软件对建筑造型、站台结构进行全参数化设计,对非标准化车站开展标准化、适应性设计。
通过模型指导施工、下料,以实现快速、高精度的车站建成效果[2]。
1 设计条件分析1.1 工程概况北京市轨道交通S1线(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是北京市第一条采用磁浮制式的轨道交通线,也是门头沟地区与中心城市的快速联系通道。
原工程自石门营站至慈寿寺站,正线全长19.869 km,其中地下线2.969 km,过渡段0.200 km,高架线16.700 km,全线设站12座,其中高架站10座,地下站2座。
全线换乘站共4座,在苹果园站与既有M1线换乘,在田村站与规划M3线和L6线换乘,在五路居站与M6线换乘,在慈寿寺站与M6线和M10线换乘。
石龙路站、苹果园站、慈寿寺站位于规划交通枢纽内与公交站接驳(见图1)。
最终上报国家发改委并实施的为其中的西段工程,工程自石门营站至苹果园站,正线长10.165 km,全部为高架线,设站8座,分别为石门营站、小园站、矿务局站、上岸村站、石龙路站、四道桥站、金安桥站、苹果园站,车站运营后正式定名为石厂站、小园站、栗园庄站、上岸站、桥户营站、四道桥站、金安桥站、苹果园站,为避免混淆,下文站名仍采用设计阶段的站名。
北京地铁S1线于2011年2月立项,S1线西段于2015年4月20日开工建设,车站造型在2016年4月最终确定,2017年5月车站外装完成,同年12月30日开通运营。
1.2 车站设计前置条件S1线西段的八座车站均为高架车站,除金安桥站、苹果园站为换乘车站,其余六座车站均为标准高架站。
中低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全线各站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复性,同时车站设计工作经常面临着不同阶段方案变化大、设计周期短、前置条件苛刻等问题。
城市快速路与轨道交通的优化规划与配合

城市快速路与轨道交通的优化规划与配合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状况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为了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改善人们的出行体验,各地政府不断加大投入,试图通过优化规划和配合来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其中,城市快速路和轨道交通是两个重要的交通建设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城市快速路和轨道交通的优化规划和配合,以期为城市交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借鉴。
一、城市快速路的优化规划城市快速路是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提供快速、安全、便捷的交通服务,使城市重点区域之间的交通连接更加畅通。
但是,随着交通的规模化发展,城市快速路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拥堵、事故率高、车流量大等。
因此,需要对城市快速路进行优化规划,以实现更好的运行效率。
1.考虑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共同需求在城市快速路的规划中,需要考虑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共同需求。
一方面,快速路必须满足公众出行的需要,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解决日益增加的交通需求,降低拥堵程度。
另一方面,快速路的建设和改造也需要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划,不能破坏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与城市特色相适应,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2.合理规划路线与长度城市快速路的规划路线和长度必须要合理,考虑到城市交通发展的整体性,同时遵循现代城市发展的规律。
在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城市规划、交通环境、道路平衡、周边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路径上的选择。
规划方案必须能够同时解决现阶段和未来交通的需求,而不是针对现有交通瓶颈而寻求解决方案。
3.强化智能交通系统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出行需求,城市快速路的优化规划中还需要加强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
通过实施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现通行效率的提高,减少交通拥堵,促进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
而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也可以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提高城市公交运行的安全性。
4.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城市快速路的同时,需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快速路建设时,需要选用环保型材料,加强空气质量和噪音控制,采用节能和减排的措施,实现快速路和城市的和谐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设计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设计方案嘿,咱们来聊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设计方案这事儿。
不知道您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天早上为了上班或者上学,在拥挤的公交里被挤得像沙丁鱼罐头,心里盼着要是有条便捷的轨道交通线路该多好。
我就有过!有一回,我着急去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结果公交堵在路上,那叫一个心急如焚啊!从那以后,我就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特别上心。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与设计,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这就好比是给城市这个大身体搭建一套高效的血管系统。
首先得考虑城市的整体布局,就像我们布置自己的房间一样,得清楚哪里放床,哪里放书桌。
比如说商业区,那肯定是人流量巨大的地方,轨道交通线路就得像触角一样伸过去,把人们快速地输送过来输送过去。
还有学校、医院、住宅区这些地方,都得照顾到。
线路的走向也很有讲究。
得尽量走直线,这样能节省时间和成本。
但有时候吧,又得绕个弯,避开一些重要的建筑或者地质复杂的区域。
这就好比我们走路,有时候为了避开一个大水坑,就得绕一下道。
站点的设置更是关键。
不能太密集,不然列车老是停,速度上不去;也不能太稀疏,不然大家走老远才能坐到车,不方便。
站点还得考虑周边的人口密度和出行需求。
像那种大型的居民区,或者是就业集中的园区,都得多设几个站点。
另外,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也得设计得巧妙。
要让大家换乘的时候能够方便快捷,不用跑老远,还得标识清晰,不然在那迷宫一样的地铁站里迷路可就麻烦啦。
再来说说轨道的类型。
有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等。
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地铁适合大运量、长距离的运输;轻轨则相对灵活一些;有轨电车呢,在一些特定区域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在规划设计的时候,还得考虑未来的发展。
城市是不断变化的,人口会增加,新的区域会崛起。
所以线路得有一定的前瞻性,预留一些扩展的空间。
比如说,我所在的城市,之前规划的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当时觉得已经很不错了。
可没过几年,城市发展太快,周边新盖了好多小区和写字楼,原来的线路就显得不够用了。
城市快速路改造高架桥工程方案

城市快速路改造高架桥工程方案1. 引言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并提高通行效率,快速路改造工程成为许多城市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快速路改造中,建设高架桥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它能够有效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并且不占用地面空间。
本文将介绍城市快速路改造高架桥工程的方案及关键技术。
2. 工程概述2.1 目标本工程的目标是在城市快速路上建设高架桥,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并改善交通流量分布情况。
通过高架桥建设,预计能够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通行效率,提升城市交通发展水平。
2.2 工程范围本工程的范围包括城市快速路上的一段路段,全长约2公里。
高架桥将覆盖该路段,并连接周边道路和交通枢纽。
3. 工程设计3.1 高架桥类型选择根据项目需求和现场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钢筋混凝土箱梁高架桥作为本工程的设计方案。
该桥型具有建造周期短、承载能力强、造价相对较低等优点,适合于快速路改造项目。
3.2 结构设计高架桥采用了多跨连续梁结构,通过合理的跨径设计和桥墩配置,能够在不占用地面空间的情况下,提供较大的通行能力。
桥梁主要承载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梁,具有较好的刚性和承载能力。
3.3 施工方法由于城市快速路的交通密度较大,施工期间需尽可能减少对交通的干扰。
因此,我们采用了夜间施工的方式,通过合理组织施工队伍和严格控制施工时间,以最小的影响实施施工工作。
4. 关键技术4.1 桥梁设计技术在桥梁设计方面,我们将采用先进的CAD技术和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桥梁的力学计算和结构设计。
通过优化结构参数,提高桥梁的受力性能和稳定性。
4.2 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以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同时,我们将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4.3 桥梁监测技术为保证高架桥的安全运行,我们将在工程完工后安装桥梁监测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桥梁的变形、振动等情况,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以保证桥梁的安全运行。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方案研究的必要性及研究内容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方案研究的必要性及研究内容探讨汪胜【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前期研究过程中应与城市规划密切配合并充分互动,否则将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方案难以稳定、工程投资激增,或工程建成后乘客使用不方便、客流与运输能力不匹配等问题。
结合多年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前期规划设计及后期实施阶段工作的经验体会,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方案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内容,以达到切实稳定工程方案、明确规划条件、落实用地控制的目的,试图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系统性的工作思路。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should coordinate closely and interact fully with city planning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research, otherwise, it may lead to some problem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such as instability of scheme, surge of project investment, inconvenience to passengers after the project is completed, passengerflow not matching transportation capacity and etc. This dissertation, with reference to years of experiences in pre-planning, design and post-implementation phase of urban rail transit,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cont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planning scheme research inorder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f practical stability of engineering scheme, clarifying planning requirements and implementation of land use control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a systematical concept to solve these problems.【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方案;方案研究;用地控制;规划调整【作者】汪胜【作者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9.5;U212随着国内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为解决日益突出的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或开发区等新城及外围组团与主城中心的交通联系问题,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方兴未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与道路快速化改造工程规划关系研究及实践
发表时间:2019-07-22T13:54:04.3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任祥
[导读] 摘要:截至2018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共有35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85条,运营线路总长约5761.4公里,在建线路总长约7611公里。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10
摘要:截至2018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共有35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85条,运营线路总长约5761.4公里,在建线路总长约7611公里。
规划、在建线路规模稳步增长,年度完成建设投资额创历史新高。
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建设浪潮下,对城市轨道交通配套市政道路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合理规划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与道路工程规划关系,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前期研究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道路快速化改造;规划关系
一、前言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之一。
广州市的交通对承担公共交通骨干、带动沿线开发、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其中轨道交通14号线连接从化市与广州市中心,其路由主要沿新广从路布设,而新广从路也因地铁14号线的修建重新将快速化改造工程提上日程,两项目的结合实施将从多个维度解决广州以北地区的出行便捷条件。
二、概况
轨道交通14号线功能定位为服务于从化市与中心区的快速联系,线路全长约54.4km,共设13座车站,其中6座地下站,7座高架车站。
十四号线有41.4km走廊沿新广从路敷设,其中高架段(太和-邓村段)长约31.5km,涉及7座车站及8段区间。
图1轨道交通十四号线一期工程线路走向示意图
图2轨道交通十四号线一期工程配线图
新广从路现状为双向六车道,宽30m(远期红线宽60m)。
拟实施快速化改造,改造主要内容为标准段拓宽、优化人行天桥设置(适当取消灯控)、主要交叉口节点采用分离式立交。
图2新广从路远期实施跨线桥段横断面图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规划中的新广从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结合轨道交通14号线共用走廊,对轨道交通线沿新广从路路中高架、路侧高架以及路侧地下敷设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三、规划方案研究
1、路中高架方案
轨道交通与道路中心进行拟合后,轨道交通线路基本沿道路中心线布设,轨道交通桥梁占用道路中央绿化带布置。
图3-1新广从路与轨道交通高架桥横断面关系图(标准段)
图3-2新广从路与轨道交通高架桥横断面关系图(立交段)
图3-3路中典型高架车站横剖面图两项目高架重叠段长约31.5km,路中方案可最大限度节省土地资源。
轨道交通14号线为中心城区至外围区域的快线,且采用快慢线运营模式,线路标准高于城市快速路;路中实施交通综合体,必然带来结构的复杂、施工困难。
借鉴广州3号线北延段研究与华南路的关系最终导致线路下地的经验,应在既有条件下进行路中路侧的比选。
2、路侧高架方案
根据快速化道路的规划,远期规划道路宽60米,交叉口节点高架断面采用“双向6条高架车道+桥下6条地面车道”的模式。
轨道交通布置于快速路西侧,60m红线范围外,实现轨道交通工程与道路快速化改造工程脱开,互不干扰。
图3-4路中越行车站横剖面图
图3-5路侧典型高架车站横剖面图
图3-6路侧越行车站横剖面图采用路侧方案时,14号线与新广从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两者基本都可以做到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但在工程实施上有一定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拆迁量较大,协调比较困难。
2)轨道交通布置于规划红线60米以西30米内,需征地约82.8公顷,工程的投资增加比较大且实施有难度,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3)根据《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第三章设施保护章节第十二条要求:地面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结构外边线外侧30米内作为轨道交通的保护范围。
由于轨道交通结构边线外侧距离规划给定的30米走廊边界线只剩15米,因此,路侧方案在规划给定的西侧30米范围内还需向西增加15米才能满足轨道交通保护要求。
4)沿线房屋都是沿道路两侧建设,修建轨道交通时对环境影响比较大,通过环评审查有一定的难度;
3、综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