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结构表达微观差异与翻译策略

合集下载

英语翻译词类转换

英语翻译词类转换

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意合
形合与意合主要指句与句之间起连接作用的 成分是否保留的问题. 成分是否保留的问题 If I had known it would come to this, I would have acted differently.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早知如此, 早知如此 何必当初?) It was quite late when we got back, nearly seven o’clock in the evening. (我们到家已经很晚 快晚上七点了 我们到家已经很晚,快晚上七点了 我们到家已经很晚 快晚上七点了.)
reference
1. 这么多非洲人在忍饥挨饿,而一些政客却陶醉 这么多非洲人在忍饥挨饿,
在世界表面上的富足之中。这真实荒唐。 在世界表面上的富足之中。这真实荒唐。
1. 雷德太太一家人从我第一次住在她们家里
开始,就一直对我很关切。我们既是邻居, 开始,就一直对我很关切。我们既是邻居, 又是相识多年的老朋友,来往始终未断。 又是相识多年的老朋友,来往始终未断。 2. 从山顶远眺 这儿风景绝佳 遐迩闻名 从山顶远眺,这儿风景绝佳 遐迩闻名. 这儿风景绝佳,遐迩闻名
三、英语静态,汉语动态 英语静态 汉语动态
The very sight of you makes me nervous. (一看见你就让我感觉不自在。) 一看见你就让我感觉不自在。 一看见你就让我感觉不自在 The quick arrival of the engineers sent by them and their careful examination of all facilities brought about the very speedy restoration of the factory’s production. (他们派来的工程师迅速到达,并检查了所 他们派来的工程师迅速到达, 他们派来的工程师迅速到达 有的设备, 有的设备,工厂很快恢复了生产 。 )

英汉思维差异在语篇层次上的翻译策略

英汉思维差异在语篇层次上的翻译策略

英汉思维差异在语篇层次上的翻译策略作者:乔淑霞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36期摘要:思维和语言紧密相关。

英民族和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英汉在篇章的结构安排上有很大差异。

因此,在英汉语篇的互译过程中,必须采取必要的调整手段,使之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关键词:思维差异语篇层次翻译策略一、引言对于思维在翻译中的作用,Peter Newmark[1]就曾指出,从思维、意义、语言的关系研究翻译是翻译研究的趋势之一。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思维的工具。

在一切的语言活动中,思维必定参与其中。

在翻译活动中,译者要涉及两种语言,译者的思维需要在两种语言中频繁切换。

因此,有学者提出“翻译是译语的再思维”[2]。

但是思维具有民族性,即各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其思维方式必然存在与其他民族不同的地方,继而产生语言形式上的差异,形成不同民族之间交往的障碍,给翻译实践带来许多困难,但从语篇层次上就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和策略的研究还略显不足。

本文从英汉语言形式所折射的思维差异入手,探索英汉语篇互译的恰当策略。

二、思维差异在语篇层次上的翻译策略思维的差异势必会导致英汉民族在语篇层次上形成不同的语篇结构。

所谓语篇结构,是某一特定文化中组句成篇的特定方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相对稳定的语言使用习惯,是文化因素在语言运用过程中长期积淀的结果。

在进行翻译活动时,唯一能作用于翻译主体和客体的就是思维。

思维是语言转换的基础,这就决定了英汉语篇的互译必然受到思维的限制。

因此,鉴于思维差异,在英汉语篇翻译实践中应做出如下调整。

(一)调整语篇切入点汉民族重曲线思维,汉语语篇的往往开头不会直抒胸臆,而是先进行一定的论述及铺垫,在语篇中或末尾处表达看法、判断或推论;英民族重直线思维,因此英语语篇往往开门见山,亮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Aristotle could have avoided the mistake of thinking that women have fewer teeth than man, by the simple device of asking Mrs.Aristotle to keep her mouth open while he counted.这个语篇体现了英民族的思维方式:开篇即点出主题,即亚里士多德本来可以避免这样的错误,接着说明他的错误想法是什么,最后提出避免其错误想法的方法。

英汉语言句法结构上的差异及翻译策略

英汉语言句法结构上的差异及翻译策略

da. )nr wr m l dm ns r , ( h hadsm hs( Tee e t p sa oati s 2 ee e n ee s i e g n o
lw, c t rd a l 1 h ry pn n le y rse :t e rd o s at e l 3g te ge ie a d gf n c p es s h e e l1 s '  ̄ W r s rd a r ,te w i e s w i n w,t e bu  ̄ l a e s f e h ht w r a ht a s o e i e e es h le a s bu n i d te g e n a re s e ead.w i ee a d le a i dg a re ge n a m rl s on h s hl h r e n
t r r a e dm p s() kdlea i nn y he e e wr l . Il e k b f e a e 3 to i g ̄ t b i g Q ,h o yaypit , n d t asr nadzn i t Sn Dns a e ol m eio c e oe e g t n  ̄ ya n e
思路有如流水 , 顺势而下 , 浪连绵 , 波 界线难 分。而相应 的英 语句子把原来的一句话调整 为三个独立的主谓句 , 结构严谨 , 关 系清楚 , 旬界分 明。
三、 英汉句型翻译策略
( 形合和意合的转换 一)
被省略。例如 : o wr ge w i ̄lm . a y e ina on c e但强调动 作的 h e v tT o
也不 同。作主语 时,他 ” 主格 “e,我 ” “”作 宾语 时 , “ 用 h”“ 用 I;
“ 用宾格“l1 “ 用“ e; 他” }l’ 我” r ”作定语 时 ,他” i’ 1, n “ 用所 有格“i 。 I ” 1 s

归化、异化与句法结构差异在英汉翻译中的体现与运用

归化、异化与句法结构差异在英汉翻译中的体现与运用
意义的逻辑关系来实现语篇内部的连接。 英语民族 注重理性和逻辑思维强 调形式分析和规则制约重 形合双语民族注重感性和辨证思维' 习惯概括综合, 不强求形式分析和逻辑推理重意 合。 也就是说蒺语 以挂钩在主渭两个主干成分的左右, 呈现层次繁复 I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 0 J l 06 的‘{ 结构” 汉语运用大量的动词集合 ‘揽≈ 书 。 鼬 t 问 顺序——排开, 呈现平歹 式的 “ 竹节结构” 障艳: 2 0 ,J种特J 07) 4 ̄ 在句法上表现为英语长句多结 构

1 — 40
p ne e ta y h u . e ‘ n e a n o r
然 。 比如:
5 … .t tp o o r g n o a a d t o . o se n b a d o d l n o g gi i g d wn t e d k r a ,s e t h g wa ,wi ld n o h a ,b o d i n ih y r l t h
i h , h s y p c sO i rh n l h 译文城 尼斯不同于世界上别的任何地方元 论 d m- i g o d a a e n e t e a 你在何时抵达, 它给你的第一印象郜是非常奇特的。 译文你 登上—艘“ 贡德拉” ( 喊尼斯特有的一种 原文中的 “O…ta 表示因果关系, S ht ” 在译成汉 平底船悯 滑入漆黑的夜色中。 船行驶在宽阔的水 语时通过语意抛 《 衔接 连词表达出来l. 面上, t J 四周一片寂静, 两岸忽明忽暗的城堡似魅影般 句子显 得更加 简练 、 。 达意 若 隐若 观 3 . 2静态与 动态 3 句法与逻 辑 4 英语是一种静惫睫的语言结构。 受主谓 — 致原 英语中, 句子各部分的顺序主要由句法决定凭 则的限制广 个简 单句或分句只能有—个谓语动词, 发生的事件可能后 , 后发生的事件也许先说也 可 而句中其他动词意义必须借助其相应 的名词形式 以结果在前原因在后。 而汉语中各部分的顸序由逻 或介词等词类来表达。汉语是一种动态陡的函言结 辑决定' 寸 J 一—交代清楚。 炭 译汉时l 注 搠 问r 回 在 耍 构’ 司 动i使用 自 简假 子表达动作意义常直接用 意逻辑关系。 由、 J 6 t p o t o h l t r a d b sl ft e To se u ft e gi e t n ut o h e 动词 来实现。在英译汉时常常采用变‘ ” 动” 为“ 的 争 手段 将英语中的名词或介词等转换成汉语中相应 s t I一 — a e e l n a e i h o g I i r T t r w a) a d jd d w t te ln a0 h - r h 的动词腿 化译 文的动态色彩 。 ju yf m Min ome o l … r a 3. .1英语 动厨 胜名诃 2 动 词 译文= 从米兰一路 已疲 惫不 堪走 出灯火 英语中许多名词由动词派生而来, 带有明显的 辉煌、 人声鼎沸的车站, 动作意义。 在英译汉叫. 可将该名词转换成相应的动 4结论 词。E女: 匕【 1 以上就英汉两种语言在微观句法结构方面的 2 -Th s n d fu ri a n t e wo l s 差异作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e mo twa e l ar v li h r i d 以指导翻译实践活动提 a Ve ie t nc. 高翻译质量, 使译文更加符合月 标语读者的习惯表 译文威 尼斯是世界上我到过的城市中最美妙 达方式』 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足 当然这 兀 面自对 方 l 勺 的 目的地 了。 比远远不能真正反映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 更为详 3 2英 语介词转 译成动词 2 参考文 献 英语介词是封闭词类但 也包含动作意义。 在英 译汉时往往选用相应的动词味表达。比如: lX 炙昌. ll l ̄ 刘润青语 言与文化I Ml北京: 外语教学

英汉翻译中的语言特征差异及翻译策略研究

英汉翻译中的语言特征差异及翻译策略研究

英汉翻译中的语言特征差异及翻译策略研究
郭宇欣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
【年(卷),期】2024()1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含义、语句表述各方面均有差异表现。

在英语学习期间,加强英汉翻译学习,分析其中的语言特征差异,是保证英汉翻译效果的关键措施。

文章从词汇、句式两个方面阐述了英汉翻译中英汉语言特征差异;词汇差异主要表
现在:词汇结构、词汇时态两个方面;句式差异集中体现在语序差异、语法差异两个
方面;针对英汉语言实际存在的特征差异问题,相应给出翻译方法;借助具体的翻译实践,探讨消除语言特征差异的具体方法,以此保证翻译质量。

【总页数】4页(P35-38)
【作者】郭宇欣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英汉翻译中的语言差异:浅谈考研英语卷翻译题型技巧
2.英汉翻译中存在的语言
文化差异问题探析3.文化差异背景下的语言学习与跨语言交际中的英汉翻译4.探
究英汉翻译中存在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英文委婉语的差异与翻译分析

中英文委婉语的差异与翻译分析

中英文委婉语的差异与翻译分析一、引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各国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合作已经越来越频繁,但由于语言差异性带来的翻译问题,往往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大障碍。

特别是在表达感情、传递信息以及处理敏感话题时,人们往往会使用委婉语来缓和语气、保护面子、避免冲突等。

中英文的语言都存在大量婉转的表达方式,其运用、阐释对促进有效的交流和增强文化的了解至关重要。

尽管从外表上看,中英委婉语可能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社会习惯和人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存在着差异和隐含含义的解读变化。

因此,中英委婉语翻译探究对改善中英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委婉语的内涵和在沟通中的意义委婉语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强调在交流中使用含蓄、委婉或间接的措辞,以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

中国语言学家陈望道在著作《修辞学发凡》中解释委婉语一词为“说话时不直白本意只用婉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通过使用语义模糊的词语,或者通过比喻、借代、借喻等修辞手法,描述一些听起来刺耳、不文雅的事物,或者代替禁忌语,克服这些概念给人们带来的不愉快、尴尬或者掩盖事实真相,起到美化粉饰的作用[1]”。

“委婉语”在英文中写作“euphemism”,衍生于希腊语;前缀“eu-”意指“good”,中文解释为“好”,词根“-phem” 意指“speech”即“言语表达”,从词的构成也能看出,英文委婉语与中文委婉语的出发点是大致相同的。

中文委婉语和英文委婉语都常使用含蓄、委婉的词语来表达,例如,使用委婉的形容词或副词来修饰某个事物或情况,以减轻直接表达的冲击或负面情绪。

另外,还会通过转折和缓和的表达方式来降低语气的强烈度,例如,使用转折词语或短语来减弱表达的直接性,如“或许”“有点”等,英文中有“kind of”“a bit”。

中文委婉语和英文委婉语常使用比喻和暗示的手法来传递信息或表达观点,以避免直接表达,通过借用隐喻、象征或类比等方式,达到间接表达的目的,也会使用虚化的语气,以降低表达的冲突性和直接性,例如,使用虚拟语气、条件句或假设语气来表达观点或建议,中英委婉语还常通过避免直接提及敏感话题来达到缓和语气的目的,通过转移话题、拐弯抹角地表达,或使用含糊或模糊的词语来避免直接触及敏感问题。

论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

论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

论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交流的扩大,英语笔译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从语音、语法、词汇和文化角度探讨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一、语音差异英汉语音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对英语笔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例如,“r”音在汉语中并不存在,当汉语口音较重的译者翻译英语时,容易将“r”音省略或发错。

此外,英语中的元音多而且变化多端,而汉语只有五个元音,且不具备元音变化的复杂性,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中根据语言差异进行音译或意译。

翻译策略:1.注意区分英汉语音差异,保证语音表达准确。

2.根据语言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音译或意译。

英语和汉语的语法存在很大的不同,译者需要根据句子结构、语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翻译。

英语语法灵活多变,汉语语法较为固定,表达方式单一。

因此,有些英语句子在汉语中翻译时需要进行结构调整,以使其符合汉语的语法规则。

1.注意区分英汉语法差异,掌握英语和汉语的语言风格和语法特点。

2.根据语言差异进行必要的结构调整和语言转换。

三、词汇差异英汉语言的词汇差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词汇量的差异,英语单词极其丰富且具有多义性,而汉语单词种类相对较少;二是词汇使用的差异,英语具有更为广泛的使用场合和搭配方式,而汉语则有着更为严格的表达方式。

1.了解英汉语言的词汇差异并保证准确理解文章意思。

2.在翻译中根据上下文和文章意图找到与之相应的翻译词。

四、文化差异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习惯用语、语言表达形式等方面。

由于英语是国际性语言,因此它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英语笔译时,译者需要了解英语使用国的文化背景和语境,避免在翻译中产生不同的文化水平和表达方式。

1.了解英语使用国的文化背景和语境,避免产生文化误解。

2.在翻译中选择与文化背景和语境相符的表达方式。

总之,作为翻译者,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了解英汉语言的差异,以便在英语笔译中找到最合适的翻译策略。

浅论英汉语法结构差异及其翻译

浅论英汉语法结构差异及其翻译

浅论英汉语法结构差异及其翻译作者:白晓红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9期摘 ; 要: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发展,在国外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汉语热”,而英语早就成为了当代人必备的技能,但中国人学习汉语很容易学习英语就困难许多,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也很坎坷。

就中国学生来说,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会经常犯一些错误,比如总是用说汉语的说法去说英语。

而汉语的思想和英语的完全不一样。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无论是词汇还是语法结构都有许多差异之处,针对此差异,笔者提出了在英汉互译实践中应注意的语法结构问题及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英汉;语法结构;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7-0089-01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就是接受语言复制出与原语信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首先是就意义而言了,其次是就风格而言。

”这就暗示了由于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原文和译文只能做到相对对等。

因而,我们在英汉、汉英翻译中,要透彻理解英汉语言文化上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无论是在语言类型上还是在民族文化背景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不仅有利于学习,也有助于翻译。

人们可以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在进行翻译时能够有意识地注意不同语言各自的表现方法,以顺应这些差异,防止表达错误,避免运用失当,从而达到提高翻译水平的目的。

一、英汉语法结构的差异(一)英汉语态的差异语言的语态通常分为两种,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被动语态,这是汉英语法结构不同之一。

英语比较喜欢用被动语态,汉语虽然也有"被"、"由"之类的词表示动作是被动的,但这种表达远没有英语的被动语态那么常见,因此,英语中的被动在汉译中往往成了主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汉语中的被动语态通常情况下都会有一个“被”字,或者有这种意思的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语言结构表达微观差异与翻译策略
英语和汉语在语序分类中存在不同,下面是搜集的一篇探究英
汉语言结构表达微观差异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前言
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说话方式和习惯上会存
在着很大差异。

比如大家在交谈中很自然地会跟随自己母语的说话方式,他们通常不会考虑如何说,而是脱口而出。

与此同时,在听到对方说话时也习惯按照母语的的思维方式来接收并分析信息。

因此,非本族语者即使懂得如何使用非本族语的语法,能够发
音准确,掌握了相当丰富的词汇量,在同本族语者交谈时也会产生障碍,从而影响有效的交流。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
英语思维方式是直观,理性,逻辑性强。

汉语的思维方式的特
点则在于整体把握,重视内在的联系。

一、两者之间的宏观差异
英语和汉语在语序分类中存在不同。

英语属于印欧语言,是一种曲折语;而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是一种分析语。

由于语系分属不同,在思维的表现方式上也体现出不同。

代词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要比汉语的高。

而且,常用被动语态句子,对于介词的使用也是十分灵活的。

而与英语相比,汉语的特点是句子短,没有主句的句子出现较多等。

知道英语和汉语的源头不同,本质不同,对我们更好地分析这两种语言的异同有很大的帮助,并可指导我们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2].
二、两者在结构表达上的微观差异
(一)称赞和回答
作为一种十分普遍的言语交际行为--称赞语(pliment),无论在世界上哪个国家或地区,它所具有的社会功能都是一致的。

它可以用来打招呼、鼓励、表示祝贺、致谢,甚至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维护人际关系的社会功能等等。

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用称赞来达到奉承目的的人也大有人在。

(二)告别
会话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是着名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
斯(P.Griee)提出的。

这是一条指导人们进行会话活动的原则。

这在
人们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其主要价值在于能够揭示人们在交际中是否违反了合作的原则,从而让人们根据语境及背景知识,做到在说话时表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表达的含义。

而出于礼貌上的顾虑,说话双方有时是不遵守合作原则的。

(三)两者在叙事论理的方式上的不同
“中国人做事习惯从整体到局部,先考虑全局,再考虑具体细节。

而西方人在做事时,则会直奔主题,从细节入手,这种思维方式是解析式的思维方式。

西方人见长于分析和逻辑推理,思维模式呈线式,而东方见长于整体式,他们富于想象和依靠直觉,因此可以讲是一种圆式思维模式。


归根结底,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上找到答案。

个人主义精神是西方人所崇尚的,他们为人处世是由内而外地看待问题,阐述问题。

三、通过分析两者的差异进而提高翻译策略
(一)调整句子的长短度及其结构
在翻译中,共有两种方式。

他们分别是分译和合译。

例如:我们在翻译时可以把英语的一个长句转译为汉语的几个短句,也可以把汉语中的多个短语合译成英语中的一个较长的复合句。

如:TomtogetherwithhisparentshasbeeninParisfortwoyearsandtheyli vedandworkedtherehappily.
汤姆和家人在巴黎两年了。

他们在生活和工作的很开心。

(二)调整句子重心
在语言表达中,英语的思维习惯把中心思想放在开头说明,更加直截了当,然后再添加其他次要成分;而汉语的思维方式往往是习惯先用委婉语义进行铺垫,然后再说出中心内容。

这是英汉句子在翻译的过程中的一个明显区别。

如果不注意这点,在翻译中势必会影响译文的流畅度。

英语的开门见山和直奔主题,对重要信息的表述,经常放在句首。

汉语语序则大多是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来叙述。

汉语更注重语言哲学和文化传统。

这 * 语言结构和应用 * 是根深蒂固的。

四、结论
所以两者在结构上存在着诸多差异。

因此,想要在翻译中能够地道地表达出说话人的意思,译者一方面需要了解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能透彻分析出两者本质的差别;另一方面要掌握两者的结构差异,树立好两种语言结构的转换意识。

英汉翻译只有在译者掌握了英汉语言结构的差异,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提高。

* :
[1]李静.语言冗余与英汉翻译[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01:129-135.
[2]汤瑷宁.试论英语语言文化教学过程中的英汉文化差异[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xx,01:91-94.
[3]郑金霞.英语学习中的英汉语言差异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xx,10:57-59.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