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手术室护理专科分组管理模式对提高手术护理质量的可行性研究

手术室护理专科分组管理模式对提高手术护理质量的可行性研究
管理十分必要 。
职称 高 、 、 中 低进行护 士 的搭 配 , 按照 1 :2 :3的比例进行 分
配 。每组 专科 组设 1名组 长 , 要求 由职 称 中级 以上 、 学历 专科 以上 的业 务骨干护士 担任 l 3 j 。 122 培 训管理 .. 每个专科 的组长负责各 专科组 的所有 工作 , 职责包 括 : 专科组 内常规 培训 以及 手术室 护理新技 术学 习 : 手 术室仪 器设 备 的使 用 、 保养 以及维修 情况 ; 了解手 术 医生 个人 动态 习惯 ; 为专科组 内人员整理各类 资料 。不定期 派各专科组 组长外 出进修学 习 , 将学 习内容反馈 到专科组 内成 员 。不断 并
专科分组手术 护理 中各专科组人 员相对 固定 , 期轮换 , 定 有 利 于护士掌握 与提高手术 室的基础理 论和操作技 能 l 6 l 专科 。对
有 关知识 的强化学 习 , 以使 护士能主动地 、 可 有针对性地 去学习
新 的知识 ; 医士 与护 士的搭 配相对固定 , 利于建立手术医生的 有 手 术习惯备案 , 及时记 录以供所 有人共享 , 使护士能快速 了解 每 位 手术医生 的习惯 与特 点 , 尽快 的达到配合熟练 的程度 , 大大的 提高 了手 术室 内的手术 护理质量 , 高手术 医生对 护士 的满 意 提 度、 患者对手术及护理 的满意度 , 可以明显的缩短手术时间 [8 7] -。 综上所 述 , 手术 室护理专科 分组管 理模式 可 以有效 的提 高
[ 中图分类 号 】 4 R7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 编号 】 0 5 0 1 2 1 0 — 6 — 2 2 9 — 6 6( 0 2) 4 1 9 0
1 . 考核 指标 5 3 1

责任分组管理对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可行性研究

责任分组管理对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可行性研究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THINDUSTRY[作者简介]苏艳霞(1983-),女,山东临沂人,本科,护师,主要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

[通讯作者]刘晓玲(1977-),女,山东临沂人,本科,医师,主要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E-mail:153****************。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的救治起到重要的作用;手术治疗不仅需要医生有精湛的医术,同时医护人员的配合程度等对手术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近几年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手术室管理质量也成为关注的重点。

责任分组管理是一种较新型模式的管理手段,通过标准对人员进行分组,划定责任范围,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层级人员进行相关操作,不仅对人员起到充分的利用,也大大提高效率。

该文主要研究责任分组管理对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可行性,研究时间2018年1—10月,手术室护士44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手术室护士44名,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22名;对照组护理人员年龄21~50岁,平均(34.71±3.61)岁;男性与女性比例1:21;护士10名,护师8名,主管护师3名,主任护师1名。

研究组护理人员年龄22~51岁,平均(34.66±3.29)岁;男性与女性比例1:21;护士DOI:10.16659/ki.1672-5654.2020.06.097责任分组管理对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可行性研究苏艳霞1,刘晓玲2,刘瑞文31.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济宁272000;2.山东省沂南县苏村中心卫生院,山东临沂276300;3.济宁医学院,山东济宁272000[摘要]目的研究责任分组管理对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可行性。

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1—10月,手术室护士44名,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护理人员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开展责任分组管理,两组护理人员手术室护理各项能力指标评分比较,医生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

手术室护理专科分组的实施效果及体会张敏

手术室护理专科分组的实施效果及体会张敏
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 25( 3) : 64 ~ 66.
( 本文编辑: 刘仁立 曹 希)
当代护士 2013 年 2 月中旬刊
·185·
组成,老、中、青搭配,利于传、帮、带。其中主管护师 1 ~ 2 名,1 年轮转; 工作 3 ~ 5 年的 4 ~ 6 名,6 个月轮转; 工作 2 ~ 3 年的 1 ~ 2 名,3 个月轮转; 新参加工作的,2 个月轮转。对新入科的护 士按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进行基本操作技术培训, 并先安排在手术难度较低的专科,如妇科,再根据实际情况轮换 到相对复杂的专科,使其尽快掌握各专科手术的配合方法,从而 解决夜班手术配合问题。 1. 2. 1. 4 轮转组员职责 ①完成本专科常规手术的配合,熟悉 本专科手术医生的手术方式和个人习惯,掌握手术步骤及配合要 点。②掌握各种特殊器械和仪器的使用与保养,及特殊体位的摆 放。做好手术患者管理及消毒隔离工作。③加强业务学习,参与 新手术项目、疑难及复杂手术的开展,完成专科手术笔记。 1. 2. 2 专科考核 手术室实行护士长 - 专科组长 - 组员三级 管理模式。有护士长和专科组长共同建立专科考核标准,采用 评分细则进行量化评分,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理论考核由护 士长负责,以专科知识、手术配合步骤、手术物品准备及院感知 识。操作技能考核由专科组长负责,包括手术体位的安置、手术 过程的配合、特殊设备的使用等。考核方法为每月一次,参与考 核人员为 55 人,操作技能考核为随机抽考,理论考核每月定期。 1. 3 效果评价 随机选择本院外科手术医生 50 名,自制不记 名调查问卷,调查专科护理分组前后的医护配合质量评价,内容 包括准备手术物品情况、术中配合熟练程度、特殊器械使用情况 及手术期间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情况。共发放问卷调查表 50 份, 回收有效问卷 50 份,有效率 100% 。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3.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 料采用 χ2 进行检验。P < 0. 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分组前后医护配合满意度比较( 表 1)

手术室护理专科分组的实施效果及体会

手术室护理专科分组的实施效果及体会

手术室护理专科分组的实施效果及体会目的进一步探究分析专科护理分组在手术护理过程中所起到的效果。

方法2013年开始在我院手术室实施专科分组护理方式,根据其手术室护理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效评价。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由手术室相关医生评定专科护理分组前后护理质量状况。

结果根据手术室医生对专科分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得知,分组后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分组前,医生对分组后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手术配合、无菌操作等方面满意程度显著提高(P<0.05)。

结论手术室实行专科分组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水平及医生的护理满意程度,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标签:手术室护理专科分组;实施效果;体会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外科技术也随之发挥在那,手术室护理人员专科化分组已经成为了必然发展方向,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促进手术室护理人员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另外,传统的手术室护理人员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手术室工作的要求。

《我国护理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促进护理专业化发展,增强护理质量及服务效益,是当前我国护理工作重点思考问题,并把手术室护理纳入到优先发展的五类专科护理人才培养计划中。

为了顺应外科手术专业化发展,手术室护理人员专业化已经成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院从2013年其实施专业手术护理分组管理方式到现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院属于二级级医院,共有10间手术室,年平均手术量约为6852台。

在职手术室护理人员共31名,其中主管护师12名,护师12名,护士7名。

2 方法2.1设置护理专科组2.1.1分组方法按照本院实施收拾的数量级特征,结合手术学科理论知识,我院设置了4个手术室护理专科组:普外/脑外/泌外科组、骨科/胸外科/妇科组、五官科/产科/肾内科组、微创内镜组,每个专科组配置一个相对应的手术室。

2.1.2 成员构成手术术设置护士长1名,副护士长1名,带教老师3名。

按照每个专业具体的手术情况,每个专科组设立组长1名,长期固定的护理人员1~2名,流动护理人员6~7名;对专业组长必须严格规定,必须是大专及以上的学历,2年以上的手术室护理经验[1]。

专科分组排班模式与层级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专科分组排班模式与层级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sa d r fh n g me tno e ainro , n rv u lyo e io ea ien riga ds i s ar u tn ado ema a e n p rt o ms a di o eq ai f r— p rt u sn n kla c ryo t t i o mp t p v l we poeso a us a a dn rigs i d n v l n g me tno eaigro . rfsin l ret m n usn hfmo ea dl e n e t e ma a e n p rt o ms i n
a dlv l n g me t f u sn u e vs ni p rt gro . t o s T epoe so a u s a r mpe n e e ma a e n rigs p rio no ea i o ms Meh d h rfs in l ret m weei l— on n n e
试 点 ,2 0 年全院包括手术室 、综合 IU、急诊室 、全 专 2人 ;护士分 5个层级 ,其 中护士长 1 ,高级责任 09 C 人 面实行 护 士层 级管 理 。手术 室根 据专 业 的特点 ,将 专 护士 A ( 专科组 长 )4 ,高级责任护 士 B( 人 专科组员 ) 科 分组 排 班加 进层 级管 理 中 ,以及 结 合本 专业 核心 能 4 ,初级 责任护士 ( 人 轮转护士 )1 ,助理护士 ( 4人 培
Ho p tl Ja g n 5 9 0 ,C i a s i , in me 2 0 0 h n a
【 bt c 】 Obet e oivsi tte eh dadef t o poes nl us a n us g hfmoe A s at r j ci T et a to n f cs f rfsi a n ree m adn ri i d v n g eh m e o t nst

专业护理小组模式在眼科手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专业护理小组模式在眼科手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专业护理小组模式在眼科手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20-11-04T11:10:12.103Z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2期作者:褚海琳[导读] 探讨专业护理小组模式在眼科手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2017年1月开始实施专业小组管理模式。

结果:专业分组后护理质量管理目标明确,充分发挥潜能,对本组专业有更深层次认识;褚海琳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 300000【摘要】目的:探讨专业护理小组模式在眼科手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2017年1月开始实施专业小组管理模式。

结果:专业分组后护理质量管理目标明确,充分发挥潜能,对本组专业有更深层次认识;结论:组长负责制的专业护理小组管理模式是适应护理人才培养、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手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室质量管理方法。

关键词:专业护理小组眼科手术效果观察手术室专科护士是指在手术护理方面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以及专业水平的相关手术室护理人员[1]。

将手术室护士分层级分组培训,设立不同层级护理岗位,给与不同的工作权限,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岗位职责技术要求与护士的分层次管理有机结合,建立新型的责、权、利统一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提高动作效率,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2]。

根据护士角色多样性,在手术室建立完整的科学架构,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从2012年起我院手术室实施专业护理小组质量管理模式,配合责任制组长负责制,重组和细化工作岗位、职责与流程,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手术室共10个手术间,配有23名护理人员,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9名,护士5名,助理护士2名。

划分5个专业组:眼前节组、眼后节组、教学组、信息组、器械管理组。

每组各设组长1名,实行责任制管理。

1.2 方法1.2.1 2012年1至12月实施管理方法,根据护士职称、年资、学历、工作能力、经验等选出5名责任组长(N3),每组配备高级责任护士(N2)1-2名,初级责任护士(N1)2-3名,助理护士(N0)在各组之间轮转。

亚专科分组管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效能的影响

亚专科分组管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效能的影响

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3):265-268.[2]张虹,代丽丽.玻璃体视网膜术后高眼压预警及有效护理干预[J].中国临床研究,2018,31(4):136-138.[3]张秀丽,杨星,高宁.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疼痛评估及原因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9,27(5):429-431.[4]马张芳,张宛侠,刘淑贤.人性化延伸护理在视网膜脱离患者日间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刊,2018,53(7):793-797.[5]周同英.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舒适护理干预对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12):2500-2502.[6]刘超,陶黎明,梁坤,等.肝细胞生长因子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8,53(7):1021-1025.[7]杨家翼,贺涛,邢怡桥.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高眼压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9,27(2):129-133.[8]石蕊,谢安明,李迪,等.糖尿病合并视网膜脱离术后高眼压的处理及危险因素探讨[J].国际眼科杂志,2019,19(7):1095-1100.[9]任天航,王红霞.玻璃体视网膜术后高眼压预警机制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70(4):63-65.[10]王艳.27G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20,34(4):180-182.[11]黄云镜,卢雱,周静.视网膜脱落术后特殊体位护理效果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2):147-153.本文编辑:李㊀梅㊀㊀2020-12-22收稿亚专科分组管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效能的影响熊国新,孙宁琳,徐㊀燕(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㊀江苏盐城224000)ʌ摘㊀要ɔ目的:探讨亚专科分组管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效能的影响㊂方法:将2019年5月1日 11月30日59名手术室护士作为管理前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将2019年12月1日 2020年5月31日同组手术室护士作为管理后组,采用亚专科分组管理模式㊂比较亚专科分组管理对护士工作能力及手术室护理管理效能的影响㊂结果:管理后组护士在病志书写㊁器械管理㊁消毒隔离㊁健康教育㊁专业技术㊁基础护理㊁器械配合能力㊁巡回配合能力等方面评分均高于管理前组(P<0.01);管理后组护士术前药品准备㊁术前器械准备㊁无菌操作技术㊁静脉穿刺㊁体位安置㊁器械清洗㊁留置导管等工作达标率均高于管理前组(P<0.05);管理后组护理人员对手术医生手术习惯了解程度优于管理前组(P<0.05);管理后组手术医生㊁护士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均高于管理前组(P<0.05);管理后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管理前组(P<0.05)㊂结论:亚专科分组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能力㊁护理管理效能,提升护士对手术医生手术习惯的了解度和临床满意度㊂ʌ关键词ɔ亚专科分组管理;手术室;护理管理效能中图分类号:R192.6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1.06.064㊀㊀文章编号:1006-7256(2021)06-0157-03㊀㊀手术室是医院抢救及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其存在患者周转速度快㊁护理工作繁杂㊁护理人员不足等问题,极易发生疏漏及管理盲区,影响手术室管理及护理质量㊂护理工作的核心为护理质量,其也是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点㊂护理质量会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因此,改进管理理念㊁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成为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1-2]㊂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手术的发展,外科技术逐渐向复杂化㊁精准化㊁专科化方向发展,手术科室亚专科分支逐渐细化,且手术医生多专注于某一项技术的精细操作,手术护士是手术医生最密切的合作者,是手术医生的技术助理及配合者㊂为了顺应临床专科发展需求,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培养高度专业的手术护士势在必行[3]㊂本研究在护理专科化管理基础上,应用亚专科分组管理模式对手术护士进行管理,分析其对护理管理质量及护理能力的影响,旨在提高临床护理管理效能及手术护士护理技术㊂现报告如下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将2019年5月1日 11月30日59名手术室护士作为管理前组,将2019年12月1日 2020年5月31日同组手术室护士作为管理后组㊂纳入标准:①均为我院手术室护士;②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③参与研究期间均在岗㊂排除标准:①进修㊁实习护士;②参与研究期间请假1周以上或离职者㊂男2名㊁女57名,年龄26 36(23.54ʃ1.01)岁㊂均签署我院伦理委员会出具的知情同意书㊂1.2㊀方法1.2.1㊀建立亚专科组㊀手术室面向普外㊁妇科㊁胸外科㊁心外科㊁神经外科㊁骨科㊁泌尿外科等科室,设置13个亚专科组长,各组成员3 5名㊂专科护士配合组长完成各项工作㊂1.2.2㊀明确职责要求㊀获得手术室专科技术培训的护士才可担任亚专科组长,且确保其专科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有严谨工作态度及高度责任心㊂专科组长负责亚专科的管理㊁科研㊁教学及临床工作,亚专科组长负责制定本专业领域的操作规范及流程,掌握专科新业务㊁新技术及专科发展动态,还需负责专科器械设备的管理工作,承担新手术及疑难手术的配合工作㊂要求专科组护士能配合科室开展的各项技术㊁手术751齐鲁护理杂志2021年3月第27卷第6期及业务,熟悉医生的手术习惯,辅助组长工作并负责专科临床带教,积极完成本职工作㊂1.2.3㊀培训及考核㊀鼓励专科护士多参与学术交流,可由专业知识能力较强的专科护士进行培训授课,提高整体专科技术水平㊂邀请相关专业手术组的主任或专科组长在小组内进行培训㊁授课,包括术前药品准备㊁术前器械准备㊁无菌操作技术㊁静脉穿刺㊁体位安置㊁器械清洗㊁留置导管技能培训㊂亚专科组长对专科护士进行病志书写㊁器械管理㊁消毒隔离㊁健康教育㊁专业技术㊁基础护理㊁器械配合能力㊁巡回配合能力方面培训㊂编订各亚专科手术配合流程,根据微创手术发展及外来器械的影响调整配合方案,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并由各亚专科组长进行培训㊂1.2.4㊀护理质量管理㊀实施三级垂直管理,由护士长监督㊁管理手术室整体工作,由亚专科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管理㊁培训,由组长根据手术需求进行弹性排班,实施人性化管理,定期对组内成员进行考核㊁培训,提高组内成员护理技能水平㊂1.2.5㊀完善岗位说明书㊀亚专科组长岗位13个,要求N2级以上且有5年以上护理经验者担任㊂岗位职责:①在护士长带领下,对各专科进行科研㊁教学及临床管理工作;②协助护士长参与科室行政管理,在各科室与手术室间传递信息并承担授课任务;③负责安全管理,制定亚专科管理制度,规范各亚专科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隐患并给予改进措施;④履行小组职责,协助科室手术质量控制;⑤制定临床工作指南并实时更新;⑥参与专科疑难㊁特殊㊁重大手术的配合工作,制定手术配合方案,对组内成员进行培训管理;⑦组织并参加本专科培训及学术会议,掌握专科新理念㊁新知识并及时与组内成员分享;⑧不断完善各类人员的带教㊁考核及培训方案,组织制定并落实专科考核标准及轮转手册;⑨协助后勤护士长完成专科仪器的管理工作,积极做好更新换代,及时了解科室发展动态㊂专科护士岗位:N2级㊁有手术室5年以上工作经验者担任㊂岗位职责:①在亚专科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完成科研㊁教学及临床工作;②协助组长及负责人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隐患并落实改进;③参与疑难㊁特殊㊁重大手术配合,积累护理经验;④掌握专科新手术及新技术并协商专科负责人指导其他护士护理工作;⑤熟练掌握专科器材的使用方式并指导年轻医生操作;⑥协助亚专科组长制定临床工作指南并实时更新㊁完善;⑦协助亚专科组长完成临床教学工作并完善新进人员的考核㊁培训及带教方案,协助组长完成讲堂授课;⑧协助亚专科组长推进各项专科工作及科研工作的开展;⑨积极参与学术活动,了解科室发展动态㊂1.3㊀观察指标㊀①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管理前后手术护士实践技能水平,包括病志书写㊁器械管理㊁消毒隔离㊁健康教育㊁专业技术㊁基础护理㊁器械配合能力㊁巡回配合能力,各条目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实践技能水平越高㊂②参考‘手术室护理技术手册“评估管理前后手术工作达标率,包括生命体征检测㊁吸氧㊁仪器摆放㊁术前药品准备㊁术前器械准备㊁无菌操作技术㊁静脉穿刺㊁体位安置㊁药品摆放㊁器械清洗㊁留置导管,1分为达标,0分为不达标,达标率(%)=达标例数/总例数ˑ100%㊂③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记录手术护士对手术医生手术习惯的了解程度,让护士根据自身掌握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分为十分了解㊁了解㊁不了解,了解程度(%)=(十分了解例数+了解例数)/总例数ˑ100%㊂④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管理前后手术医生㊁护士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选取同期我院手术室28名医生,分析其对护士护理满意度,手术医生对护理满意度主要体现在手术护士能否做好术前准备㊁术中配合及术后处理工作;护士为相互评估,主要包括护士能否完成上级管理人员交代的任务,在术中能否做到随机应变配合医生,在术后对患者的护理等;抽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管理前45例,管理后51例,患者对手术护士护理能力的评估主要从护理工作㊁术前交流及操作㊁术中告知等方面执行,3个量表均为100分,80 100分为非常满意㊁60 79分为一般满意㊁ɤ59分为不满意,得分越高表明手术医生㊁护士㊁患者满意度越高㊂⑤抽取管理前后在我院进行的手术各1125台,记录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器械准备不足㊁病理标本错漏㊁意外机械伤㊁信息登记错误㊂1.4㊀统计学方法㊀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㊂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ʃs表示,行t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果2.1㊀管理前后两组护理人员实践技能水平比较㊀见表1㊂2.2㊀管理前后两组手术工作达标率比较㊀见表2㊂2.3㊀管理前后两组护理人员对手术医生手术习惯了解程度比较㊀见表3㊂表1㊀管理前后两组护理人员实践技能水平比较(分,xʃs)组别㊀n病志书写器械管理消毒隔离健康教育专业技术基础护理器械配合能力巡回配合能力管理前组㊀5973.26ʃ5.1474.16ʃ5.2976.59ʃ5.2378.14ʃ5.2275.48ʃ5.1174.59ʃ4.6175.64ʃ3.2574.19ʃ5.22管理后组㊀5989.64ʃ5.2893.54ʃ1.2890.14ʃ2.4791.24ʃ3.6189.58ʃ5.6491.64ʃ5.3389.47ʃ4.6894.15ʃ2.67t值17.07427.35117.99515.85414.23118.58418.64426.149P值<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表2㊀管理前后两组手术工作达标率比较[名(%)]组别n术前药品准备术前器械准备无菌操作技术生命体征监测吸氧静脉穿刺体位安置仪器摆放器械清洗留置导管管理前组5947(79.66)46(77.97)43(72.88)54(91.53)47(79.66)47(79.66)48(81.36)53(89.83)48(81.36)47(79.66)管理后组5956(94.91)56(94.92)55(93.22)58(98.31)55(93.22)56(94.92)57(96.61)55(93.22)57(96.61)58(98.31)t值6.1867.2307.2881.5803.5434.8885.5330.1095.5338.645P值0.0130.0070.0070.2090.0600.0270.0190.7410.0190.003851齐鲁护理杂志2021年3月第27卷第6期表3㊀管理前后两组护理人员对手术医生手术习惯了解程度比较[名(%)]组别㊀n十分了解了解不了解了解程度(%)管理前组㊀599(15.25)15(25.42)35(59.32)40.68管理后组㊀5939(66.10)14(23.73)6(10.17)89.83χ2值31.434P值<0.0012.4㊀管理前后两组手术医生㊁护士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㊀见表4㊂表4㊀管理前后两组手术医生㊁护士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名(%)]对象㊀㊀管理前组n满意度管理后组n满意度手术医生2820(71.43)2827(96.43)∗手术护士5950(84.75)5957(96.61)∗手术患者4537(62.71)5150(84.75)∗㊀注:与同组管理前比较,∗P<0.052.5㊀干预前后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㊀见表5㊂表5㊀干预前后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台次(%)]组别手术量(台次)器械准备不足病理标本错漏意外机械伤信息登记错误合计管理前组11257(0.62)3(0.27)2(0.18)5(0.44)17(1.51)管理后组11252(0.18)1(0.09)1(0.09)2(1.78)6(0.53)t值5.315P值0.0213㊀讨论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㊁精密医疗器械逐渐在临床手术中广泛应用,虽然其可在一定程上提高手术成功率,但其管理㊁学习及使用也为护理人员带来一定难度㊂若护理人员对手术器械了解不充分,则会降低与医生在术中的配合能力,影响手术治疗效果[4-5]㊂手术室亚专科管理体系是以亚专科组长为主导,组内成员积极配合完成各项科研㊁教学及临床工作,且专科护士全面协助专科组长工作,丰富其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并提高手术配合度[6]㊂本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后护士在病志书写㊁器械管理㊁消毒隔离㊁健康教育㊁专业技术㊁基础护理㊁器械配合能力㊁巡回配合能力方面实践技能均高于管理前(P<0.01),提示应用亚专科分组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实践技能水平及手术工作达标率,分析原因可能是在亚专科管理工作中,以临床工作为核心,做好专科配合,在遇到特殊㊁重大及疑难手术时,组长及成员制定手术配合方案并参与,能有效积累手术经验;同时专科护士辅助组长,担任巡回护士,能有效确保择期手术专业性㊂另外,加强护士对医生手术习惯的了解,能提高手术配合度,进一步提高护理实践技能;设立专科护士,并在亚专科组长带领下进行带教,能有效提高本专科护士的护理技能水平[7-9]㊂本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后组护士在术前药品准备㊁术前器械准备㊁无菌操作技术㊁静脉穿刺㊁体位安置㊁器械清洗㊁留置导管等工作达标率高于管理前组(P<0.05),在开展新手术及新技术时由组长带各亚专科护士参与培训及学习,掌握新技能及知识,且由组长对组内护士进行术前准备工作及手术器械的使用培训,能提高组内成员对护理工作的完成度,利于手术顺利进行[10-11]㊂管理后手术医生㊁护士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管理前(P<0.05),提示应用亚专科分组管理工作能有效提高各方对专科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㊂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管理前(P<0.05),提示应用亚专科分组管理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原因可能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亚专科组长鼓励组内成员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并邀请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讲座培训,丰富了专科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使其及时参与新手术㊁新技巧的学习,并参加学术学习了解科室发展动态,能有效降低工作中的失误率,提高护理质量[12-13]㊂综上所述,亚专科分组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满意,可提高护理技能㊁护理管理质量及手术配合度,但在临床实践中,可能受到专科护士数量不足的影响,无法确保所有专科护士带教所有轮转人员,有待进一步研究㊂参考文献[1]㊀刘丽丽,赵铮.责任分组管理对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6):933-935.[2]张建.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z1):163.[3]钟爱玲,戴红霞,常后婵,等.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6,37(23):3641-3642.[4]赵永青,胡梦强,李瑞博,等.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策略对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7):1670-1672.[5]PulidoRW,KesterB,SchwarzkopfR.Effectsofinterventionandteamcultureonoperatingroomtrffc[J].QualManagHealthC,2017,26(2):103-107.[6]吴卓,陈汉波,张新建,等.手术室骨科亚专科分组的医护一体化模式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8,33(16):39-41,44.[7]王英丽,蒲霞,王惠珍,等.20个省份手术室开展护理亚专业组管理的现状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9):1055-1059.[8]姚军梅,王金梅,陈安楠,等.三级质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实践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3):3851-3854.[9]洪增超,洪革,安彩虹,等.责任制护理管理在手术室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8,33(6):719.[10]温小晓.护理质量控制在介入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1):364.[11]王凯,丁涟沭,阎莉,等.亚专科多元化护理岗位管理模式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的构建与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9,18(10):50-55.[12]徐梅,蒲霞,王惠珍,等.手术室亚专科护理岗位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临床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10):1371-1374.[13]任莹.层级管理对手术室管理效能和护理质量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5):574-576.本文编辑:李㊀梅㊀㊀2020-12-02收稿951齐鲁护理杂志2021年3月第27卷第6期。

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在腔镜肾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

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在腔镜肾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

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在腔镜肾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腔镜肾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肾癌和肾脏疾病的常见手术方式。

而在手术后的护理工作中,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的应用也愈发凸显其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在腔镜肾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

我们将介绍腔镜肾切除术的相关知识。

腔镜肾切除术是通过腹壁小孔进行手术操作,实施较小创伤,病人恢复快,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时间较短。

通过对患者的腹膜腔造影术,结合患者自身疾病特点,医生可以准确定位肾脏病变,进而通过腔镜手术针对性地进行外科治疗。

在腔镜肾切除术后,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的护理和康复工作,这就需要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的协助与配合。

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中的护士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能够在术后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在腔镜肾切除术后的护理工作中,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的应用能够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价值。

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在腔镜肾切除术后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腔镜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

术后的恢复期同样需要一系列的护理工作来保障患者的康复,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中的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术后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定期进行康复评估,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指导和护理指导,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在腔镜肾切除术后的应用还可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腔镜肾切除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在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和意外情况,如出血、感染、尿路感染等。

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中的护士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和应急处理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术后的异常情况,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在腔镜肾切除术后的应用还可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手术室专业护理分组中的护士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还能够和医生、其他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从而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手术室的26名护士作为对照组,护理管理中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手术室的24名护士作为研究组,护理管理中实施分组护理管理模式。

实施3个月后比较两组护理质量。

并分别在两组护理管理模式实施期间随机抽取50台手术,调查50名手术医师和50例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手术医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分组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更为理想,能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手術医师及患者满意度,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group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in operating room nursing management.Methods Twenty - six nurses in the operating room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and the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was implemented in nursing management.Twenty - four nurses in the operating room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group from July 2016 to July 2017,and the group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was implemented in nursing management.After 3 months of implementation,the nursing quality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Fifty operation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in two groups,and the satisfaction of 50 surgeons and 50 patients was investigated.Results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surge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operating room,the effect of implementing group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is more ideal,which can improve the nursing quality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surgeons and patients,and it is worthy of in-depth study and promotion.[Key words]Operating room nursing management;Group nursing management mode;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mode手术室是医院内一个特殊的科室,具有患者病情严重、护理技术要求高、护理风险大等特点,其护理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手术疗效[1-3]。

而且,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时间相对集中,机体操作培训机会少,导致较多护士在专科手术配合上技术欠缺,且这一现象不能单靠护士长的能力和管理进行改善[4-5]。

这就需要加强手术室的分组护理管理,明确不同区域护理人员工作职责,使其有条不紊履行不同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以提升护理质量。

本研究为深入探讨分组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调查分析了我院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及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工作实施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手术室的26名护士作为对照组,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手术室的24名护士作为研究组,两组配合手术专科均包括妇科、产科、胃肠外科、泌尿外科等。

研究组中,年龄20~40岁,平均(26.8±3.5)岁;护士18例,护师5例,副主任护师1例。

对照组中,年龄19~41岁,平均(26.5±3.2)岁;护士19例,护师6例,副主任护师1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分别在两组实施期间随机抽取50台手术,包括50名手术医师和50例患者。

两组护士、手术医师及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主要由护士长按照手术级别安排不同年资护士配合手术,并管理手术护理质量。

研究组则实施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①成立专业护理小组:将护理管理小组按照负责的手术专科及护理部特点分成4个小组,即腹腔镜组、泌尿外科组、妇产科组、胃肠外科组。

每组包括1名组长,5名组员,明确组长及小组成员职责。

②质量控制管理:腹腔镜组及时进行宫腔镜、腹腔镜相关知识培训考核、组织相关腹腔镜手术配合流程指引、制定质量标准、实习护士带教管理等。

泌尿外科组加强泌尿外科手术相关知识培训,并组织相关泌尿外科手术配合流程指引、制定质量标准、督查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工作等。

妇产科组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加强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并进行妇产科相关疾病知识培训、组织相关手术配合流程指引、制定质量标准、督查消毒隔离工作落实情况、管理及保养仪器设备等。

胃肠外科组:认真管理病區,并进行手术相关知识考核培训、组织相关手术配合流程指引、制定质量标准、对病区管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等。

③评价方法:实施3个月后考核工作情况,评价护理管理质量,包括理论知识、仪器设备、消毒隔离、巡回配合、司械配合。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①两组均在实施3个月后统一评估护理质量,护理质量量表参考党爱林等[6],并改进,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仪器设备、消毒隔离、巡回配合、司械配合,各项满分均为20分,共100分。

得分越高,情况越好。

②分别在两组实施期间随机抽取50台手术,以自制问卷调查手术医师满意度,以100分为满分,0~65分为不满意,66~95分为满意,96~100分为非常满意。

③分别在两组实施期间随机抽取50台手术,以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以100分为满分,0~59分为不满意,60~89分为一般满意,90~100分为满意。

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手术医师总满意度的比较研究组手术医师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患者总满意度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现阶段,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医学服务模式的转变,加上受外科专业细化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需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专业化建设[7-9]。

以往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主要由护士长按照手术级别安排不同年资护士配合手术,并管理手术护理质量,但未充分重视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手术操作培训等,极易引发技术风险[10-11]。

分组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强调按照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等合理划分护理范围,并加强护理人员手术护理知识及配合技能培训,以改善护理质量[12]。

而且,分组护理管理模式能避免出现较多护理不良反应,提升手术护理安全性[13]。

手术室护理工作较为特殊,一旦护理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专业技术不熟练、专业知识掌握不足,极易诱发技术风险。

此外,术前准备不当,药品、抢救仪器等准备未处于应急状态,手术体位安置不当,也会影响抢救效果,引发医疗纠纷[14-15]。

而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促使护理小组妥善准备手术相关器械、物品、抢救仪器等,防止因手术物品准备不全,导致手术风险增加。

此外,还能促使年轻护士尽快学习和掌握专业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切实保障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手术安全性。

本研究中,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分组护理管理模式,能改善护理质量。

此外,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还能促使护理人员不断提升手术配合能力,制定合理手术配合流程,做好手术备物等,也能掌握每位主治医师的手术习惯、流程及用物等,密切配合医师,确保手术用物供给,有利于改善医护关系,提升手术医师对护理配合的满意度。

本研究中,研究组手术医师的总满意度,患者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组护理管理模式还需加强护患沟通,及时了解并尽量满足患者需求,有利于提升其满意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