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佐·皮亚诺的建筑理念

合集下载

伦佐·皮亚诺:建筑师不能全听业主的,要懂得反抗

伦佐·皮亚诺:建筑师不能全听业主的,要懂得反抗

伦佐·皮亚诺:建筑师不能全听业主的,要懂得反抗来源:建筑vs艺术vs音乐(ArchArtMusic)81岁高龄的伦佐·皮亚诺在TED演讲(2018年)场所精神——建筑师有清楚的社会职责,也永远是社会组织的一部分。

自古以来,有些人负责打猎,有些人负责盖出遮风挡雨之处。

建筑师从过去至今,都像是鲁滨逊……必须取得一个地点、理解气候、气氛与场所精神。

你必须掌握场所精神,才能在那里建构出漂亮、实用的房子。

——建筑位于边缘,介于艺术与人类学之间,社会与科学之间,科技与历史之间。

有时,记忆也在建筑中占有一席之地。

建筑关乎幻想与象征、语意及说故事的艺术。

建筑是这一切的有趣组合,有时是人性的,有时是物质的。

代表建筑纽约时报大厦,美国纽约,2008贝耶勒博物馆,瑞士巴塞尔,1998关西国际机场,日本大阪,1994梅尼尔收藏博物馆,美国德州休斯敦,1987IBM巡回展,在欧洲20个地点展出,1984-1986蓬皮杜中心,法国巴黎,19771纽约时报大楼NEW YORK TIMES BUILDING美国纽约,2008纽约是我所知最有气氛的城市纽约是个非常复杂的城市,文化层次丰富,虽然垃圾很多。

纽约是我所知最有气氛的城市,光线变化快速,原因在于它是位于海中央的半岛,有大量的风、阳光和雨水。

往上发展的城市能获得来自四面八方的光,而到了夜晚,所有建筑物转变为红色,纽约时报大楼也是如此;这栋大楼运用了365,000根小陶瓷棒,反映光线的能力很好。

在日落时分,纽约红通通的,但下雨天则变成蓝色;纽约有时冷,有时热,这是个有心情的城市,建筑物会随着天气变化。

曼哈顿风很大,因此天空晴朗,光线令人惊讶。

然而下雨后,一切变得灰扑扑,如果云很低,那么大楼就和阳光一样不见了。

在纽约,尤其是笔直的大道旁,你会觉得身处封闭的环境,因为你的视线角度被缩小了。

你视线最远之处,就是望向天空。

纽约最棒的景象就是室内场景,天空就在天花板的位置……纽约时报大楼的皮层能在环境中呼吸,这不仅是种比喻,更传达出有力的论据,因为我们采用低含铅量的玻璃,透明度更高。

伦佐_皮亚诺的建筑技术观

伦佐_皮亚诺的建筑技术观

伦佐 皮亚诺的建筑技术观刘慧萍摘 要:从材料、结构体系、细部构造和配套设施四个方面,分析了伦佐 皮亚诺作品中的技术表达方式,指出其作品充分反映了皮亚诺 全面技术观 的建筑理念。

关键词:技术,材料,结构体系,细部构造,配套设施中图分类号:T U 86文献标识码:A从锋芒毕露而又充满讽刺意味的巴黎蓬皮杜中心到美妙绝伦的日本关西机场候机楼,作为当今世界最非凡和最具时代特点的建筑大师之一,从蓬皮杜文化中心开始,皮亚诺就与 高技术 联系在了一起。

毋庸置疑,皮亚诺一直十分重视建筑中的技术因素,随着其技术观的不断成熟,其作品更是突出表现了 全面技术模式 的特征。

面对当今建筑形式趋同的境况,他执着地在大量设计作品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施工工艺,并把技术与环境、历史等因素结合。

皮亚诺对技术的使用驾轻就熟,他突破了技术的本来使命,完成了许多成功的设计作品。

我们不得不惊叹于他对建筑技术因素的独特理解与诠释, 皮亚诺对技术的掌握是真正艺术大师的水平,用技术但不为技术所制,把技术和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对材料有极高的悟性,对材料的利用有艺术家般的灵感,作品体现的人情味是罕见的 ,这是普利茨克奖评委会主席布朗对皮亚诺的评价。

1 材料中的技术表达皮亚诺善于采用新技术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将材料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皮亚诺所惯用的材料来看,绝大多数建筑都是以钢材、玻璃、钢筋混凝土、石材、木材为主,尤其对玻璃、木材、赤陶砖更是情有独钟,而且每种材料,皮亚诺都会把它用到极致,许多材料的使用是极富创造性的,例如玻璃在悉尼 极光地带 的使用,皮亚诺探索了许多做法,采用含铁量很低的玻璃,不含一点绿色,将玻璃的边缘、拱肩等处熔结为白色,而将框架隐藏在玻璃后面,由于各种各样的熔结图案形式透光量不同,他将透光量的变化范围严格控制在20%~100%之间,玻璃在变化曲线形式和光的作用下,便呈现多样的光学效果。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图景,当窗户反射的光较强时,透明玻璃凸出在周围熔结玻璃之上,反之则熔结玻璃浮在透明玻璃之上(见图1)。

伦佐·皮亚诺的建筑理念

伦佐·皮亚诺的建筑理念

伦佐皮亚诺的建筑理念
古霞
【期刊名称】《工程与建设》
【年(卷),期】2011(25)1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技派建筑大师伦佐·皮亚诺的建筑思想的分析,阐述了 "技术模式"三方面的属性:首先从技术的自然属性出发,着眼于生态人居环境的创造,用技术去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挑战,有效地利用能源,美化城市环境,进而使得建筑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次阐述了技术具有文化属性一面,即:技术与地域文化的结合,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尽一致,所以选择的技术路线也是千差万别的;最后从技术的艺术属性出发,阐释了以多种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建筑艺术形式,具有比以往任何传统建筑更大的可塑性.
【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古霞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5;TU-85
【相关文献】
1.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伦佐·皮亚诺(上) [J], 陈苏柳;刘松茯
2.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伦佐·皮亚诺(下) [J], 陈苏柳;刘松茯
3.从技术到艺术——托马斯·赫尔佐格和伦佐·皮亚诺建筑技术观的比较 [J], 傅佳锋;
管凯雄
4.诺伦佐·皮亚诺建筑师工作室 [J], 无
5."超级街区"的全生命周期设计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和goa大象设计杭州天目里设计团队访谈 [J], 戴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伦左·皮亚诺

伦左·皮亚诺

新大都的设计是先产生了外部造型,然后在几乎没有关系的情况下设计内部空间。

但是皮亚诺和他的工作小组对建筑室内空间的设计是如此绝妙而让人兴奋——空间序列引人入胜,引导着参观者从建筑底层一直欣赏到对角线的顶部,以至于这个建筑的外部造型就像是源于室内的。

人们自下而上地在建筑中体验着所有一切。

当走出倾斜的屋顶时,突然强烈感受到余老城的距离拉近了。

这不禁让人以为这个功能空间序列才是这个建筑的初衷,而外形只是随之得出的副产品而已。

建筑栩栩如生的造型、它和环境天衣无缝的结合直观的空间序列,看上去都是那么顺理成章,如同行云流水,这也正是这个设计的最成功之处。

无论新大都是否改变了它的周边环境,也不管它是否成为周边地区的社交中心,毫无疑问的是,它是阿姆斯特丹的一个新的标志。

在阿姆斯特丹的大部分水域中你都可以看到它酷似轮船但又不拘泥于轮船的造型,领略到它的巨大和它的神秘。

当火车缓缓驶入或开出中央车站时,可以清晰地看到它高大的“船头”。

站在屋顶广场之上,你可以俯瞰旧城。

这种风景或许在其他国家是很普通的,但是地势平坦的荷兰,这是了不起的新作。

——摘自伦左·皮亚诺的作品与思想/《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编著-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大师系列)ISBN 7-5083-3806-5。

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师是谁?

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师是谁?

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师是谁?在世界建筑史上,有众多的建筑师名字被提及。

但是,其中谁是最著名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因为每位建筑师所涉及到的领域和领域内的建筑作品都有所不同。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根据建筑师的建筑风格、作品等要素,从多个方面来展示几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建筑大师。

1.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谈到建筑师的大师,首先想到的便是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作为现代建筑师的奠基人,赖特不仅仅是一位建筑师,他还是一位作家、设计师和教育家。

他的一生创造了数百个建筑项目,包括自然公园、博物馆、教堂等等。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坦尼西山庄”和“吉娜家族教堂”。

坦尼西山庄自然与现代建筑相融合,能够体现出赖特的早期设计理念;吉娜家族教堂则充分体现了赖特恢弘而独特的空间感,呈现出他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这两座建筑都成为了现代建筑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代表作。

2. 托马斯·李布斯金德与赖特不同,托马斯·李布斯金德是一位当代建筑师,他代表的建筑风格被称为“生命力建筑学”。

其代表作品包括“提纳姆夫人艺术博物馆”、伦敦的住宅大楼“戴克·豪瑟”等等。

李布斯金德的作品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思维模式,通过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利用,融合了建筑和自然的关系。

他用现代技术和建筑元素,打造出有生命力的建筑。

他的风格尽管与赖特不同,却也成为了当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代表。

3. 伦佐·皮亚诺伦佐·皮亚诺是一位意大利建筑师,被誉为“西西里的教父级人物”。

他的作品中最有名的便是位于意大利巴勒莫的“帕拉蒂诺皇家宫殿”。

这座建筑是在国王威廉二世的命令下建成的,是一座意大利文艺复兴与阿拉伯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建筑。

皮亚诺注重建筑的轮廓和比例,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融合。

同时,他也运用大量的拱形和穹顶,以及丰富的雕刻,使得他的建筑作品匠心独具。

4. 理查德·罗杰斯理查德·罗杰斯是当代英国著名的建筑师,其作品以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设计著称。

伦佐·皮亚诺 高技派建筑大师

伦佐·皮亚诺 高技派建筑大师

2 01 7. O1 7 5
H 、 一 I . - I I I -, a ' v i l I n  ̄I , IJ I p- 一 一≤
图4吉 巴 欧文 化 中心
图5吉 巴欧 文化 中 心与 棚屋
实 现 了 建 筑 和 环 境 的 完 美 融 合 ,并 以 筑 是 建 立 在 真 正 自然 之 上 的 第 二 自然 ,
诚 恳 的态度 关注 建筑 的可 居住 性 与可 应该充 分重视建筑 的可持续性。 这就 意 持续 发展性 。 味着建筑 师们应该理 解 自然 , 把握好 生
场等 类别。
节点的关注。
黎乃至法国的标志性建筑。 ( 图2)
至 此 开 始 ,皮亚 诺 的 建筑 设计 为他
1 9 6 4 年 ,皮 亚诺 从 意 大利 米 兰建 筑
工 程 学 院 毕业 ,先 后 受 雇于 路 易斯 ・ 康 赢 得 了 世 界 性 声 誉 。 1 9 7 7 年 ,皮 亚 诺 工作 室 、伦 敦 的马 考斯 基工 作 室 ,其 后 与 彼得 ・雷斯 合 作成 立 了设计 事务 所 , 伦佐 ・ 皮 亚诺于 1 9 3 7 年9 月1 4日 出 生在意 大利 热那 亚的一 个建筑 商 世家 , 在 意 大利 热 那 亚 建 立 了 自己 的工 作 室 。 虽 然 皮 亚诺 深 受诸 多 建筑 大 师 的影 响 , 1 9 8 0 年 正 式 更 名 为伦 佐 ・ 皮 亚 诺 建 筑 工 作 室 。他 在 日本 大 阪湾 的一座 人 工 岛
图3关西 机场 鸟 瞰 图
德 ・ 罗杰 斯 合 作 设计 了 享誉 国际 的 巴黎蓬 弗 朗 哥 ・阿 尔 伯 尼 的 工 作 室 工 作 , 他 建 筑 师理 查 德 ・罗杰 斯 的合 作 。 两 人~ 名 家名 作\ 薯 葛l - r p I _ 矗 昌 ●, ●●● ●● ●●● ●● ●●● ●●● ●● ●● ●● ●●● ●● ●●● ●● ●●● 皮杜 艺术 中心。此外 ,皮亚诺 的建筑 设计 努 力汲 取 知 ●● 识 养●●● 分 ,造 就 了他 对● ● 潜 在 拍●●● 即合 ,并 于 1 9 7 1 年联 手 赢得 了 巴黎 蓬 ●● ●●● ●● ● 作 品还 涵 盖 了学 校 建筑 、办 公 大 厦 以 及机 问 题 的 敏 锐 洞 察 力 及 对 材 料 和 细 部 皮 杜 艺 术 中 心项 目 ,该建 筑 后 来成 为 巴

伦佐·皮亚诺 高技派大师的诗意建筑

伦佐·皮亚诺 高技派大师的诗意建筑

伦佐·皮亚诺高技派大师的诗意建筑四十年前惊世骇俗的设计师大名鼎鼎,如雷贯耳,而当它刚刚落成之时,那些裸露在外的金属管道惊世骇俗,在优雅的巴黎街头是如此触目惊心,立即成为当时巴黎市民攻击的对象。

是新锐时尚还是建筑丑八怪?巴黎媒体也为此争论不休。

这些稀奇古怪的体验让第一次接触这个怪物的观众们感到害怕,他们认为这是对美丽的巴黎的亵渎,因而强烈要求拆除它。

令人感到迷惑的是,人们容易冲动,也容易顺从。

很陕,他们就对蓬皮杜艺术中心裸露的器官没有什么意见了,相反,他们甚至害怕失去它――新巴黎的象征。

和埃菲尔铁塔以及贝聿铭的卢浮宫金字塔引发的轩然大波一样,蓬皮杜艺术中心最终也这场口水战暴得大名,成功晋级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现代建筑之一。

它的设计师,当时还是名不见经传的青年人伦佐・皮亚诺和他的英国搭档查德-罗格斯,也因此项目一炮而红,迅速成为建筑世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渐渐件件――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作品展”开幕式上,亲临现场的伦佐・皮亚诺在演讲中一开场就提到了自己的成名作蓬皮杜,他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前身是电厂,这让我感到很亲切,当我们于1970年代来到废弃的蓬皮杜时,那里原来也是一座电厂,里面什么也没有,在当时我们也有一个清晰的想法也就是说文化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享受的,我们要把文化展现给每个人。

”皮亚诺的建筑设计就体现了一种可以享受的文化,如果你以为皮亚诺只会标新立异那就大错特错了,他毕生追求的,不是浮夸,而是无限接近于诗的精准和自由。

向前涌动的波浪伦佐・皮亚诺1937年9月14日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一个建筑商的家庭,他的祖父、父亲、四位叔伯父和一个兄弟都是建筑商。

从小,他就在建筑工地上长大,眼看着房子就这么一幢幢地建了起来,在这行业中的耳濡目染让他对建筑师这个行当有了人生最初的憧憬。

有一次,他到他父亲那里,父亲问他:“你为什么想当建筑师?你可以当建筑商啊,建筑商就像个小上帝似的,当建筑师干吗?”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父亲。

经典建筑分析: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意大利热那亚)

经典建筑分析: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意大利热那亚)

建筑环境与景观
阶梯型的跌落式结构使整栋建筑与地形接触紧密。
建筑环境与景观
同时,倾斜的屋顶设计既减少了山的轮廓线与建筑轮廓 线的冲突,又保证了充足的采光,且提供了宽阔的视野。
建筑材料应用
玻璃与木材的交响曲
该建筑整个构造由细 皮亚诺对材料有着特殊的敏感,经他的手使用的材料 钢柱支撑,木板层叠 而成的木梁构成屋面 的框架,墙壁清一色 都被发挥到了材料性能的极致。皮亚诺善于就地取材, 的全是玻璃板,木材 营造出亲和温馨的效 果,玻璃制造出轻盈 物尽其用,同时源于自然,融于自然也是他的原则, 通透的感觉,两种材 料交相辉映,完美的 搭配在一起 而这些在这个建筑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验室工作间
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
意大利热那亚,Vensima,1991
建筑形态与建筑空间
建筑外观与形态
实验室工作间位于热那亚,建造于一个远 离城镇且偏僻的山腰上,建筑随着台阶状 的山地逐级攀升,拥有一个斜向下的玻璃 屋顶
建筑的东北侧有一个与建筑平 行爬升的索道,西南侧随着海 拔的增高而层层递进,皮亚诺 本人将这个形态想象为“蝴蝶 的一只翅膀”
右图展示了建筑固定楼板 的方法:钢件相互连接并 连接到支撑钢柱上,木制 工作室使用细长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柱支撑屋顶,使用木 材做梁,四周的玻璃 没有使用玻璃框,因 此建筑的构造看上去 十分简明
的楼板搭在接头处
建筑形态与建筑空间
建筑建造过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验室工作间的建造过程大致为: 整平土地、铺设钢梁、铺设地板、安装立柱、安装梁 柱的结合构建、安装梁、安装玻璃隔断、安装玻璃的 支撑龙骨、安装玻璃、安装遮阳装置
建筑形态与建筑空间
建筑功能区的划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自然 属性 出发 , 眼 于生 态 人 居 环 境 的创 造 , 技 着 用 术去 解决 人类 面 临 的生 态 挑 战 , 效 的利 用 能 源 , 有 美 化城 市 环 境 , 而 使 得 建 筑 能 够 与 自然 和 谐 相 处 。 进 ② 阐述 了技 术具 有 文 化 属 性 一 面 , 术 与 地 域 文 化 技 的结合 , 同地 区 的文 化 背 景 不 尽 一 致 , 以选 择 的 不 所 技 术路 线也 是千 差万 别 的 。③ 从 技术 的艺 术属 性 出 发, 阐释 了以多 种技 术 为 基 础 的现 代 建 筑 艺术 形 式 ,
理念 之一 。
收 稿 日期 :0 0 1—1 修 改 日期 :0 0l—5 2 1— 10 ; 2 1 一11
刻起 , 桁架 的 动势就 会 引领 你继 续 向前移 动 。沿途 中每 一 根肋杆 都 清晰 可见 , 它们 是 使得 如此 巨大 的空
间得 以连贯 的基 本元 素 。所有 这些 因素结合 到 一起 ,
出 发 , 眼 于 生 态人 居 环境 的 创 造 , 技 术 去 解 决人 类 面 I 生 态 挑 战 , 效 地 利 用 能 源 , 化 城 市 环 境 , 而 使 得 建 筑 能 够 与 自 着 用 临的 有 美 进
然和谐相处 ; 次阐述 了技术 具有 文化属性 一面 , : 其 即 技术 与地域 文化的结合 , 同地 区的文化背 景不尽 一致 , 以选择 的技术 路 不 所 线也是千差万别 的; 最后从技术 的艺术属性 出发 , 阐释了以多种技术 为基础 的现 代建筑艺术 形式 , 有 比以往任何传 统建筑更 大 具
伦 佐 ・ 亚 诺 的建 筑 理 念 皮
古 霞
( 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 艺术 学院 , 安徽 合肥

200) 3 0 9
要 : 章 通 过 对 高 技 派 建 筑 大 师 伦 佐 ・皮 亚 诺 的 建 筑 思 想 的 分 析 , 述 了 “ 术 模 式 ” 方 面 的 属 性 : 文 阐 技 三 首先 从 技 术 的 自然 属 性
式 是适 用技 术及 全 面技术 的综合 体现 , 即选 择 合适 的
技 术路 线 , 寻求具 体 的整 合 途 径 , 以多 种 技 术 加 以综 合利 用 、 继承 、 造和 创新 。 改
伦佐 ・ 亚诺 的“ 皮 技术 模 式 ” 性 l ] ① 从 技 术 属 1: {
变化 , 人感 觉建 筑在 大海 中 自由地 游 憩 。在设计 中 让 处于 对无 形 因素 的考 虑 , 即注 重 光 、 空气 和 声音 的效 果 。其屋 顶形 式 是 由“ 空气 ” 种无 形 的 因素决定 的 。 这
和生 命感 。
日本关 西 国际 机场 ( 1 , 图 ) 以其 仿 生 的建 筑 形态 和结构 体 系给人 留下 了深 刻 的印 象 。远 望 去 建 筑好
像 是一 头 “ 意 间 冲 上小 岛 的深 海 巨鲸 ” 无 。流 线 的不
锈 钢屋 顶在 阳光 的 照耀 下 微 微 泛 光 随 着 光 影 的不 断
的可 塑性 。
关键 词: 筑理念 ; 术 ; 建 技 自然 ; 化 ; 文 艺术 中 图分 类 号 : 0 ; TU-5 TU 5 8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5 8 (0 10 —0 10 1 7—7 1 2 1 ) 10 4 —3
当今 社会 , 科技 已经 成 为影 响社 会一 切领 域 的 高 重 要 因素 。当代西 方 许 多 建 筑 师 已经 敏 锐地 抓住 了
生 态设 计 原 则 的 重 要 手 段 之 一 。伦 佐 ・ 亚 诺 善 皮
于将 生 物 形 态及 其 内部 结 构 体 系运 用 到 建 筑 中来 , 从 而为 新 建 筑 带 来 紧 密 秩 序 和 勃 勃 生 机 。建 筑 中 的一 些 结 构 片段 , 是 设 计 成 为 建 筑 物 中暴 露 出来 总 的元 素 , 给人 一 种 有 生 物 组 织 结 构 所 带 来 的骨 骼 感
因为 它遵 循 了风 在 建 筑 中循 环 的 自然 路 径 、 气 回 空
转 , 同在 软管 中的水 流 , 结 构 正是 因循 这 条 曲线 如 而 构 成 的 。组 成这 一 有机 的建 筑构 件有 仿生 的形 态 , 并
具 有实 际 功能 。来 到建 筑 的近前 , 先 映入 眼帘 的便 首
全面 的“ 术模 式 ” 技 为其 突 出特 征 。从 建 筑 作 品 中可 以看 到他 对现 代技 术与 传统 技术 、 代材 料 与传 统材 现 料 的充 分 运用 和发 挥 。“ 术 模 式 ” 技 的概 念 是 从 技 术 的多重 属性 的角 度 出发加 以界定 的 ; 是经 过科 学思 维 方 法 的分析 与论 证 进 行 合 理 的 整 合 。全 面 的 技 术模
是 那类 似恐 龙尾 巴 的有 悬 臂 制 成 的屋 檐 , 入 内部 , 进
具有比以往任何传统建筑更大的可塑性 。
通 过一 道桥一
1 技 术 的 自然 属 性
追求 自然 属性 是 伦 佐 ・ 亚 诺 一 直 追 求 的设 计 皮
1 1 仿 生 学的应 用 .
仿 生 技 术是 生 态 建 筑 的一 个 重 要 领 域 , 是 遵 也 循 与 自然 环 境 结 合 与 协 作 , 量 减 少 人 工 层 次 这 一 尽
这 一时代 特 征 , 设计 创作 中充 分 表现 高科 技为 其设 在 计理 念 。伦佐 ・ 亚诺 就是 其 中的代表 之一 , 被称 皮 也 为高 技派 的代 表人 物之 一 。他 的作 品 以表现 全新 的 、
整个 结构 看起 来 就像 一个 有机 生命 体 。
作者简 介 : 古
霞 ( 93 , , 16 一)女 广东梅县人 , 合肥工 业大学讲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