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如何构建有“气场”的教学课堂

浅谈语文教师如何构建有“气场”的教学课堂
浅谈语文教师如何构建有“气场”的教学课堂

浅谈语文教师如何构建有“气场”的教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0-03-20T10:43:36.817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月作者:李真璞[导读]

李真璞湖北省当阳市东门小学湖北当阳 444100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2-084-01 “气场”,是人们常用的一个词汇,究竟是什么意思,至今众说纷纭,而且在道教、佛教以及中医学、物理学等领域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人们常说的“气场”,一般是指一个人的气质对周围人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一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个人魅力,包括外貌、性格、语言、品味、气质、修养、学识、能力等方面的内涵。教师的“气场”,指由教师人格魅力与教育教学能力所引发的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场”。一名有“气场”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无论言谈举止、风度气质,还是思想精神,都是学生的标杆,都能随时随地吸引并感化学生,让学生完全浸入其中,感同身受,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教师的“气场”越大,力量就越强,影响就越广。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着力构建有“气场”的教学课堂,要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用扎实过硬的教学功底构建有“气场”的教学课堂。

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和一笔好字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一个有“气场”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必定“能说会道”,教学语言丰富。如果一个老师能声情并茂地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语言幽默风趣,学生一定会喜欢倾听这位老师讲的课。语文教师驾驭语言的能力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播的有效手段,更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语言可以唤起人的各种情绪,所以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好自己的语言优势,营造语文课堂氛围,尤其要发挥自己的诵读水平,把握好诵读的声音、语调、语气、节奏等方面的分寸,做到字正腔圆、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成为“腹内有诗书,笔下有华章”的饱学之士。教学时引经据典,驰骋古今,妙语连珠,让口语表达成为学生学习母语活生生的教科书,以引领学生的言语表达,启迪学生的言语生长。这样自然就会形成一种语言的磁场,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这样的语文教师必定是有“气场”的。同样如此,教师超强的书写水平和能力,也是构建有“气场”教学课堂的重要因素。汉字不仅仅是汉语书写的符号,它还承载着文化,因为文化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魂魄,它存在于我们的血液中,滋养着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必须强化学生的汉字书写意识,提高汉字书写能力。这是语文老师最重要的责任。书写如展示一个人的外貌,字如其人。字写得好不好,似乎代表了一个语文教师的外貌形象,书写本来就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能写得一手好板书,字形美观大气,板书布局合理,字迹工整规范,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富有欣赏价值,让人赏心悦目,就会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赞许,这样的语文教师定会魅力大增,课堂气场的力量就越强。

二、用大胆创新的教学智慧构建有“气场”的教学课堂。

教学创新是一种智慧,更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打造有趣、高效、和谐课堂的不竭动力。一个有气场的语文教师,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大胆创新,巧妙设疑,以诱发学生的思维。一般来说,好的设疑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感悟语境、理解文意。怎样做到巧妙设疑呢?我觉得要在“点上”设疑,即在关键处、衔接处、转化处设疑,要在学生容易忽略、不经意或耐人寻味处设疑,这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比如,在教学《掌声》时,课文中共出现两次掌声,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两次掌声意义有何不一样。于是,我问道:这两次掌声包含的意思是一样的吗?要求学生结合语境进行理解。经过讨论,学生感受到了“第一次掌声”表达了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和支持,“第二次掌声”则表达了同学们对英子的肯定和表扬。我又问道:假设英子是你们的同班同学,你们能用自己的掌声分别拍出两次掌声不同的情感吗?学生一听,个个劲头十足,加入到两次掌声的体验中来,身临其境的感受了一次本文的主题:关爱身边的人。由此看来,巧妙设疑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而且能调节课堂气氛,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让教师充满“气场”。一个有智慧、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还能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做到收放自如。所谓“放”即对语文课本知识的引申和拓展。引申和拓展可以是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也可能是对作者创作背景的深入了解,还可能是对相关知识的课外延伸。比如,在教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时就延伸拓展了《宋史?司马光传》里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让学生对司马光的其他品质有所了解。适度的文本延伸,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放”是为了加强文本的理解,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光放不收不行,一味地“放”只会让学生的思绪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驰骋,虽然课堂气氛活跃,但最终会落个“偏题”,教学任务也无法完成。收放的“绳索”要一直攥在语文教师的手上,把学生思绪放出去后,要适时地又将话题再拉回,将学生的思绪和注意力收回到文本,收回到课堂上来。只有“收放”自如,一张一弛,这样的课堂才能吸引住学生,这样的语文教师也才是有气场的语文教师。

三、用端庄稳重的教师形象构建有“气场”的教学课堂。

教师形象一般是指教师在讲台上的站位、站姿和讲课时的肢体语言及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如果在讲台上站位适当,姿态端庄稳重,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有助于课堂互动,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生活中我们在拍合照时大家都知道“C位”,“C”代表center,就是中间的位置,站在C位代表了地位较高,也更容易被别人看见。老师课堂教学站位也大有讲究,老师的站位和移动,会成为影响学生注意力的焦点,也有利于师生互动,通过目光、语音、语调的有机结合,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气场”,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素质。那么课堂上,老师应该站在哪儿呢?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要“站稳三尺讲台”,通常要站在讲台中央。讲解过程中除了口头语言有轻有重、轻重缓急外,还要辅以必要的肢体语言,当重点内容出示于黑板或投放到设备上时,教师身体应尽可能接近内容,以侧身位站立,头部面向学生,并借助手势指向知识点,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当与部分学生交流时,教师要走进学生中去。这样,部分学生被“圈”进教师的“视力范围”,可能会使学生们异常的积极,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但也要注意不宜时间过长冷落其他同学。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要远离讲台而融入“学生堆”中,随时了解小组的讨论情况,甚至参与学生们的讨论。在参与某个小组研究活动时,教师应俯下身子使自己的视线与学生视线处于同一平面,使老师和学生处于同等地位,以不打扰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优。让孩子看多媒体屏幕时,教师要站在大屏幕两侧或第一桌两边,为的就是不影响学生看大屏幕的视线。板书时,很多教师习惯背对学生进行板书,这样的话教师会将板书遮住,不利于使学生看到板书的形成过程,应当侧身书写便于学生直观感受。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时,教师可以站在学生身侧,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同时有利于教师适时、适度地介入。这些规范的教学行为都是构建有“气场”教学课堂的重要因素。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用语的艺术

讲究教学语言艺术提高课堂实效 雷店镇程咀小学段生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专业语言。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教师讲究教学语言艺术,能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觉得学习不是一种精神负担,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课堂教学自然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讲究语言艺术。 幽默风趣。莎士比亚说,幽默是智慧的闪现。教师若能重现‘闪现’,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其效果远胜于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在教学中教师合理利用语音语义条件,变通语言材料,适当运用一些妙趣横生,寓教于乐的幽默语言,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触发学生的兴奋感,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和教益。 亲切自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互动。在教学活动中,老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靠教师的教学语言衔接起来。教学语言应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在教学时,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架子,走下三尺讲台,走近学生,和他们亲密接触,亲切交谈。亲切自然的语言能使师生感情贴近,创造和谐融洽的气氛,使学生身心放松,态度积极,主动与老师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俗易懂。教学语言要有针对性,应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做到深入浅出,把深刻深奥的内容用浅显明白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语言深入深出使学生觉得深奥莫测,难以接受;浅入深出有故弄玄虚之嫌,其结果是教师不说学生还明白,教师越说学生越糊涂;浅入浅出流于肤浅,学生不能学到真知,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准确精炼。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工具,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应用丰富多彩的词汇,句式恰如其分地进行语言表达,话要说到点子上。“立片言可以明百意。”语言表达要确切,简练,耐人寻味。叙事,描景,状物,抒情,议论等都应讲究语言表达艺术,要让学生通过倾听教师对文本知识的讲述,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观其色的心领神会的最佳学习状态。 善于启发。高效课堂教学应摒弃教师一言堂或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应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谢新生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谢新生 发表时间:2015-11-19T11:30:47.337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11月总第189期供稿作者:谢新生[导读]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广场中学只有课备得越充分,教师对课堂的调控才会越灵活,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才会越深刻。谢新生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广场中学733006 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怎样评判一节课质量的高低呢?我认为就是上一堂“好课”,就是一堂有精气神的课,能照顾到每一类学生的课,能让学生轻松收获知识的课,说到底就是一堂有质量的课。下面我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备课 为了上好一堂课,教师要认真备课,这是教学常规。没有课前的充分备课,就不会有课上的灵活自如。只有课备得越充分,教师对课堂的调控才会越灵活,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才会越深刻。 备课不只是为了熟悉教学内容,而是有效合理地加工处理教学内容。要根据前后内容的联系和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 1.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的编排体系,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 2.细节上应认真推敲。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教材,合理组合、整体优化,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都要做到深入浅出剖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堂教学越得心应手。 二、上课 1.调控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可以预设,但课堂教学如果一味地按照预设环节进行,不考虑动态的变化,那么必定落入僵化、机械、沉闷的泥潭。因为,课堂教学中有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一旦出现与预设环节有冲突的问题,老师就要及时采取巧妙的应急措施,调控课堂教学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纵深推进。所以,教学流程进度必须纳入鲜活的学情,灵活的因素,随机进行调控。 2.活化教学方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都可以预设,但不一定要恪守,随着课堂教学流程推进,要灵活选择。首先,教法选择。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事先预设的教法,只能作为备案,走进课堂。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不能无视学生所呈现的动态信息,来选择教学方法。而教学的方法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次,学法的选用。虽然在备课时对学情、学法作了细致的考虑,但很难穷尽课堂的万千变化。学生的学法会在其充分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灵活地创造,我们要积极地接纳与吸收。让学生在探究中去思考、去发现、去解决。 3.语言简洁清楚、幽默风趣。简洁清楚是指中心突出,不讲废话。另外,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意识地穿插几个与课堂情景相关的笑话,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提问恰当。(1)问题要有方向性。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2)问题的难度要适中。问题不宜太难或太易,难易之间要有一定的坡度。最后,问题要有启发性。问题要能触及知识的本质,能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思考。 5.练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抓好技能训练,而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上应该做到,大部分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则无须讲,尽量减少举手、口答等无谓形式。另外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只作适当的点拔、引导、辅导即可,把时间留给学生才能实现有效的技能训练。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技能训练:(1)限时训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个训练题作出限时,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分层训练。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方面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设计好相应的练习,要有优等生需要的难题,中等生需要的中难度题,后进生需要的基础题。还要重视对后进生的辅导、偏爱后进生,给他们树立信心与希望。(3)增减练习的数量。根据学生理解掌握新知的情况与练习时间的长短,增减练习的数量。若发现练习效果差,就减少练习题目,放弃部分已经准备的练习题目,对正在进行的练习题认真剖析,以便强化理解本节课的新知识。另外,教师还要具备现场编题能力,课堂练习时能零时编出类似题目做强化练习,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6.善用多媒体。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利用得好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反之,不但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反而使课堂教学质量大大降低。有的教师在课件制作上费了很多精力,但效果平平,也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可以替代常规的教学手段。但我个人认为多媒体就是一块会说会动的高级“黑板”而已,只要能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冗繁的内容精简化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黑板仍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多媒体设备属于辅助工具。有些学校把多媒体屏幕安装在黑板中间来凸显重要性,教师没地方板书,一节课下来知识点都翻过去了没留下任课痕迹。其次,多媒体有必要就用,没必要就不用,要有取舍。最后,课件制作不要面面俱到,一个课件的幻灯片甚至可以只做几页,有用就行。有的课件动则几十页甚至上百页,其实不需要把所有的知识点用幻灯片一页一页的做出来,然后像放电影一样一页一页的放完了事,学生看完电影能记住剧情,要是看完幻灯片能记住知识点,那就真不需要老师了。 三、作业 作业布置要精而少,要有针对性。有些老师喜欢搞题海战术,其实,大量的作业既不利于教师之间的团结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有些老师互相埋怨,谁谁谁的作业布置得太多,学生根本没时间学我的课等等。然而在大量的作业面前,优等生浅尝辄止,中等生投机取巧,后进生望洋兴叹。当然教师的检查也只能流于形式。反之,各科作业都少一点,学生才有时间认真做、还能更深入的思考,教师检查也轻松仔细,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抓好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抓好课堂教学质量 周林张庚灵 (山东农业大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落实好《纲要》精神,是高校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而要真正落实好《纲要》精神,首先需要高校冷静分析自身教学与教学管理现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明确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攻方向,选准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最佳突破口,抓住影响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部位和环节,真正把教学改革引向深入,把教学发展纳入科学发展轨道。 一、抓好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核心目标和任务,实现和完成这一核心目标与任务的关键,在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教学内容上讲,高校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等,从组织形式上讲,又包括课堂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等。但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 (一)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只有抓住了课堂教学才是抓住了关键和根本课堂教学在高校教学活动中占有主体地位,是高校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的最主要组织形式。高校课堂教学承担着80%以上的教学任务,高校的理论教学基本上是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完成的,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的很多内容也往往采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并且与课堂理论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课堂教学在高校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目前高校最适宜、最有效、最经济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之所以长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在推动教育平民化、大众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教育公平等方面有着先

天的优越性,在目前的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背景下,还没有哪种形式能够取代课堂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日益凸显,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备受社会关注的今天,课堂教学在提高高校办学效益、教学效益、学习效益方面,在保障教学质量和教育公平方面显现出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堂教学地位和作用决定了课堂教学对高校教学质量有着根本性的影响,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只有抓住了课堂教学才是抓住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只有从课堂教学入手才能实现根本突破,取得更大成效 课堂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决定了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最前沿和主阵地。课堂教学集中展示着一所学校教学发展的活力,教学改革的成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改革、教学管理改革,甚至学校的体制和机制改革,都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课堂教学同时也是最亟待改革的教学部位和环节。分析当前高校教学与教学管理现状,暴露问题最多、最突出的地方是课堂教学。比如在投入上,存在领导、教师对课堂教学精力投入不足的问题;在宏观调控上,存在课外活动冲击课堂教学的问题;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存在重认知目标轻情感目标,重知识传授轻学习能力培养的问题;在管理体制机制上,存在机制不活,不能有效的调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的问题;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以教定学,以本为本,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以教为中心,以灌输为主,缺乏人文关怀,缺少沟通与交流,课堂气氛沉闷的问题;在学生学习上,存在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有效引导和指导,学生厌学现象严重的问题;在教学秩序上,存在逃课现象严重的问题;在教学评价上,存在重数量评价轻质量评价,重终结评价轻过程评价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制约着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堂教学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课堂教学的现状,客观地要求高校只有把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眼光聚焦到提高课堂教学上,把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关于“有效课堂教学”,何为“有效”?我的理解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发生着悄然变化。课堂有效教学也成为课改路上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所有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些探索: 一、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预习是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量小,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怎样让更多的学生自觉地养成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并不断提高预习的有效性呢?我们教师必须先从思想上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千万不要小看预习,如果课前预习充分的话,学生在课堂上会有出色的表现。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初次尝试的过程,对知识有着极大的新鲜感,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自主性。要知道,预习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缺少的。与此同时,教师要让学生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作用,因为他们是实施预习的主人。平时,我在班上经常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可以让我们提前学到更多的知识,为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提供更丰富的资源;通过预习,

可以提高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明确预习的重要性之后,我们还必须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一定要做到少而精,要有所侧重。低年级的预习应以生字为主,课文为辅。预习包括:读、标、查三项。 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做到字字入目,不加字,不减字,不重复,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次,直到达标为止。为了保证质量,我要求学生每项至少读五遍,多者不限,还可以变换形式读,给爸爸妈妈读、哥哥姐姐读、对着镜子读等等,不仅达到了读的目标,而且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标:就是先交给符号,标出文章每个自然段的序号;标出文中的生字;标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标出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自己并尝试解答。 查:预习生字时,利用教材和各种工具书预习生字的相关知识,比如说结构、部首、笔顺、字义、组词等等。 提高预习有效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检查、激励。通常,我总会在孩子们预习的基础上让他们自主交流。每到这个时候,你可以听到五彩缤纷、个性飞扬的对话,有的说:老师,我想来当回小老师,领大家读读生字;老师,我想给大家说说某个词的意思;老师,我会用这个字组词;老师,我要提醒大家哪个字容易读错;也有的说:老师,我很喜欢哪一段课文,想读给大家听听……孩子们在这种轻松自由的交流中,不仅收获了学习方法,而且体验到了预习带来的成功的愉悦,

浅谈如何实施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实施高效课堂 吉安十三中张小莉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一、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一些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少讲,甚至不讲,有的教师则一味追求课堂上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俏等教学过程表面上的“唯美主义”。特别是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更是让人觉得如此。特别是一节课里面需要老师讲得也不敢讲了,什么东西都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总结。针对这一现象有关专家提出我们老师有上课时该出手就要出手,也就是说一些重要的知识需要老师总结的,还是需要我们老师来讲。学生只有深刻领会了基础知识,才能灵活运用。于是我们老师就变得无所适从,到底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一节课到底讲多长时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那么,如何来判断一节课堂是否是高效的呢?依我之见,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90% 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口语表达是否正确,等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另外还要看老师,老师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还要四看教师的学案备课。教师是否遵循了模式,是否使用导学案上课,是否充分使用和调动了小组,是否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是否注重学习方法,关注学习过程,严禁教师上课“对答案”,严禁用标准答案囚禁学生的思维。总之,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二、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 1、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课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即备课,所课备课一备教材,二备学生,三备学法。备教材就要钻研教材,本节课需要学生学会哪些知识,具备哪些能力,有什么发展前景,这些都是老师提前要预想到的。老师的文化知识、培养能力、对待人生的态度等都影响着学生。原来有一种说法是“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有人说这种说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因为学生的思想、知识也是时刻在变化的。于是有人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变成一个永不干枯的泉水。”也就是说老师要时时刻刻在学习。所以说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 2、课堂上要做到有课堂形式、课堂流程和课堂气氛。 课堂形式: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③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④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

课堂教学设计完整.docx

课堂教学设计表章节名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4— 65 页《认识分数》 学科数学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时数1 设计者彭锦荣所属学校晓阳中心小学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已学过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认识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 几。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认识它的 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节课认识这样的几分之一。教材首先创设小猴分桃的 现实情境,根据 4 只小猴平均分 4 个桃,提出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 几的问题,学生通过具体的感知及已有的经验,理解把 4 个桃看作一个整体, 这样的一份表示这盘桃的 4 分之 1。教材又安排了“想一想”把 4 个桃平均分成 2 份,提出每份是这些桃的几分之几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想想做做”着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刚学习的几分之一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育技术标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ETC·S)3~6 年级 B 级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充分感知整体“1”的意义;明确用分数表示一个物体的几分之

几与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内在联系;经历、感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数思想方法;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用几分之一表示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分数。 过程和方法: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亲历构建分数“几 分之一”实际概念的探索过程,亲尝收获快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感受“认识分数”的生活价值和数学价值。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1.认识了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分,用分数表示其中一份 或几份的数。 2.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对具体、形象事物兴趣浓厚,对生活充满亲切感,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较弱。 初始能力:1. 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 2.能比较熟练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3.具有初步小组讨论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信息素养: 1. 懂得简单的信息知识。 2.具有初步的对具体的信息获取、处理、加工、表达、评价等的能力。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初中语文各种课型模式初探

初中语文各种课型模式初探

初中语文各种课型模式初探(修改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中学语文的课型教学,这是对语文教学“备课”和“上课”的进一步规范。 一、课型特征最能反映中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 1、课型及课型的分类 课的类型简称课型。它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一般是根据教学任务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课型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活动方式的不同、师生双方作用的不同等来对课型进行命名。按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课主要可以划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课型的分类,因基点选择不同而有所区别。以中学语文的新授课为例,按内容的不同可分为:阅读课、口语交际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写作课。其中,阅读课按师生教学活动的特征可再分为:讲读课、半独立阅读课、自读课;按文章的体裁又可分为:古诗词阅读课、说明文阅读课、记叙文阅读课等。 2、课型与教学模式的关系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策略体系。教学模式的构建和运用要依据和反应课型的特征,使教学活动更贴近教学规律。课型是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但课型与教学模式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而且一种课型可以选择多种不同教学模式表征,一种模式可应用于多种课型。 3、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在哪里体现?毫无疑问,在课堂上。怎样体现?起码的一点,就是课堂教学中找准文体类型和基本课型的坐标,即上出文体特征,上出课型特征。 文体特征就是要按照不同的文体寻找不同的切入点。如散文要理清行文线索、抓住情感流露,训练动情朗读;小说要欣赏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主题思想;议论文要从中心论点出发,分清论据的侧重,知晓论证的方式,体会语言的严密。文言文要在扫清字词障碍,直译文言句段,落实特殊句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知晓文理。 二、课型的分类,因基点选择不同而有所区别。 课型一般按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主要划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结合语文教学中的课型特征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各自的教学特征,分清课型,不含混在两三种课型之中,搞成四不象。 新授课的课型模式及基本要求

浅谈王崧舟老师的语文教学风格

浅谈王崧舟老师的语文教学风格 东阳市白云昆溪小学许情怡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方式因人而异,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王崧舟老师的教学风格就非常独特,他的教学风格充满诗意,追求语文教学中的语感教学。[关键词]教学风格;教学理念;评价方法;语感;诗意 著名作家孙犁说过:“风格的形成,带有革新的意义。”又说:“创造一种风格,是在艺术的园林里栽培一株新树。”创造一种教学风格,也是在教学艺术的园林里栽培一棵新树,教学风格的形成,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因此,它是一切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所孜孜以求的。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必须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间接创造者,继承和传递着人类文化。如何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就要看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否能让其学生接受,是否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与自己产生共鸣。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影响学生。 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除了增强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以外,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风格也是至关重要的。而教师的教学风格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平时的不断实践,结合学生的个别差异,慢慢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适合学生,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 一、王崧舟老师的语文教学理念 (一)诗意语文 什么是诗意语文?或许大多数人都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而王崧舟老师现在的答案是一句话,诗意语文就是诗意语文。或许我们会觉得很奇怪,这不是在玩循环定义吗?没错,就是循环定义。其实,当我们对一个问题刨根究底问“是什么”时候,会发现我们走进了一个死胡同。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问“语文是什么”

浅谈如何抓好教研工作

浅谈如何抓好教研工作 孙晓明 教研工作是搞好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活跃学术气氛的一种好形式。作为教导处,应该充分认识教研以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就难以上台阶。 我们这里所说的教研工作一般意义情况下是指常规教研和专题课题研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背景下,教导处在教研工作的指导管理中,针对常规教研工作和专题课题研究工作,主要抓哪些方面呢 一、构建组织网络规范管理 实践告诉我们,建立科学合理的教研活动运行和管理机制,是启动和不断深化教研工作的前提。因此,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合理的机制,是教导处思考的头等大事。当然需要校长的配合、支持,应将此项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要注意抓好组织、管理、内容、奖励等几方面工作的落实。 1、组织落实 要统一规划、领导全校的教研、科研工作,就应努力建立以校长为龙头,教导处为主体的学校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教导处-----教研组-----参与教研的教师组成的三级教研组织结构。这样才能保证全员参与,对教研工作的考核、评价才能落到实处,才能推动教研工作上台阶。同时,可以聘请有关教研的专家开设讲座、进行指导,加强联系,提高这三级教研组织的研究水平与研究能力。 2、管理落实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要制定和完善诸如教研组工作细则;有关教育科研的选题论证、中期检查、成果鉴定和成果推广的工作规范;教研工作的检查考评意见;教学各部门和有关教学人员参与教研活动的职责要求;教研组长职责;集体备课要求……等等各项制度。应把教研方面的工作列为校内考核的重要内容,甚至作为评优、晋级、和职称评定的主要依据。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和措施的实施使教研工作步入正常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3、内容落实 无论常规教研还是专题课题研究,都必须做到内容落实。常规教研一般主要有集体学习理论、集体备课,组织须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时间保证、有活动记录。 特别是专题课题研究,是教研工作深层次发展的要求,是学校教研工作水平和能力的体现。各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符合学校实际、有研究价值的总课题,由教研组或教师自主申报承担其子课题的研究,最终确定各子课题的研究人员,发挥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动性。学校教学、教研工作都围绕总课题的研究来开展。课题研究一开始特别要注意规范化,子课题的申报包括子课题名称、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手段、研究成果形式等几方面。不仅要有实施方案,还要有具体的研究计划。根据计划、方案,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对课题研究中的不足进行修正,对取得的阶段成果进行交流总结,加强教研工作的过程落实、内容落实。 4、激励落实 应确立全面的成果意识,既注重教学成果,更要注重教研成果。因此,要采取多种方式促使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如: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外出学习,进行学校优秀论文评选、教研优秀教师评选,对于不同级别的获奖或刊物发表的文章的教师,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教师,要给予奖励,并且,要加大奖励的力度。要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教师参与教研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由于教师有不同层次,一般可分为新上岗教师、骨干教师、成熟型教师三种层次,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要采取不同层次的目标激励。

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作者:付丽丽改编:万飞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初探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初探 发表时间:2012-07-06T09:16:03.690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王志勇[导读] 导入新课指的是新课讲授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王志勇/河北省灵寿县青同镇初级中学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适合于以考试为最终目的的应试教育。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几个环节。然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显然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积 极探索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指的是新课讲授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导入能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多种多样,比如:故事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复习导入,可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而知新。设置悬念导入,中学生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导入方法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渴望知道答案的力量会推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古诗词导入,古诗词的语言特别精炼、意境深远、感情丰富,因此可以用学生易懂、熟识的诗词导入,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又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歌曲导入、影像视频导入、等等。导入的方法很多但我们要根据每节课的需要设计自己的导入语。 语文这门课程由于自身的特点,学习目标的制定比其它学科稍加困难,因此也就显得更加重要。语文课堂学习目标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要注重内容。所谓的注重内容就是能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中心。二是要注重重点。一篇课文可教的内容很多,许多老师想面面俱到,惟恐遗漏了任何一点,好像只有讲到了才放心,这是大可不必的,我们应以是否领悟课文的关键作为教学重点取舍的标准。三是要注重难点。到底哪些是难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的同时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把握难点。在课堂上要对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使学生更清晰的把握课文内容。学习目标制定后,在每节课上要明确给学生,使每位同学明白这节课的任务是什么,有章可循,循序渐进。 二、自学指导,紧张有序 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要做到四个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这样学生才能高效率地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可借助教师列出的纲要理清课文的主要结构,解决主要问题。 例如,在讲《捕蛇者说》时自学指导的设计如下,自学指导一: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做到读准字音(5分钟)。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边小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运用书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练习翻译,3分钟后比谁能准确译讲第1自然段。这样设计自学指导是学生的自学紧张有序,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 三、检测学生,探究方法 对学生自学成果的检测,不但要看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还要引导学生探究教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不同的文体其分析方法不一样,要求学生掌握多样分析方法,在此过程中,不单单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一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会更易掌握,从而不需教师的反复讲解。 四、综合探究,系统学习 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教师的点拨,初步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然后运用这一规律和方法进一步分析理解教材,完善与巩固学习的知识和方法。 例如,学生对课文的主题和大意有了基本的把握以后,可以再逐步分析段意和重点分析某些段落、字词,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学生能讲的也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学生有困难的,老师才讲的教学模式。一部分语文老师不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总担心学生自学不好,关于这种现象,首都师范大学的老师对10万学生进行调研,发现初中语文课,老师不讲,学生能看懂95%,因此每位老师可以消除顾虑,放手给学生。同时它也启发教师应不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和例子,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赏析的能力。另外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本着因材施教、差异教学的原则,对后进生还要个别辅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创新能力、语文综合能力以及语文素养。 自从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语文知识变得更系统、完整。“系统”表现为在每一册的后面都附录有语言手册、阅读手册、写作手册等,还在每一个单元的开始部分系统介绍本单元相关的文体知识,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更系统了。 初中语文老师,要借助“知识树”把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的编排顺序、知识结构讲给学生,让学生在七年级就知道在整个初中三年的时间要学习哪些知识。当学生学习一本新教材时,教师首先要上一堂综合课,结合知识树把这本书的知识结构系统地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全书的知识结构,在头脑中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同时一册教材也可以画成一棵知识树,每一学期的学期开端就要让学生学习这棵知识树,在之后的各个单元知识都相当于这棵知识树上的枝干、叶片、果实。教学中要不断地认识这棵知识树,把学到的每部分知识都回归到知识树上,一个学期结束,一册教材的知识树在学生心中也已硕果累累了。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长其知识,活跃其思维,让学生在新的语文教学课堂上焕发生命的精彩。

浅谈语文教师如何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

浅谈语文教师如何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 发表时间:2017-06-05T11:56:18.4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1期作者:聂巧霞[导读] 为数学课堂注入活力、注入激情,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展现自我的舞台、体验成功的乐园,让我们的课堂永远充满魅力、激情飞扬。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王岭中学745000 摘要:激情是一种激昂的情绪。没有激情的课堂就显得平淡乏味,没有激情的课堂就无从谈起高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有高效课堂,就必须善于用自己的激情去影响、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经意地就随着老师的引导走进知识的殿堂。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何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以供参考。 关键词:激情课堂教师语言师生关系 教育专家于漪老师说:“激情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激情是教师亲和力的表现,激情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有了激情的教学,教学活动就能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那么,教师如何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注重教态,传递激情 1.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用爱的微笑去征服学生的心灵,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更有效。”微笑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微笑则尤其重要,不仅可以缓解课堂压力,更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为创建和谐、高效、优质的课堂奠定基础。 2.教师要把爱心、趣味带进课堂。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联系实际生活解读教材,在教材中寻找乐趣,把这些展现给学生。这样的课堂必定会引起学生的注意,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3.充分利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灵动、多变的手势,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恰当的风趣和适时的幽默,不仅能化解紧张和疲劳,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一种积极愉快的感觉,保持大脑兴奋的连续性和持久性。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 二、创设情境,点燃学习激情 一节课能否上好,在于教师能否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课堂导入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使学生如沐春风,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动起来,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所以,教师要设法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创设成若干有趣、诱人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产生浓厚的学习愿望和兴趣。 三、多用赞赏激励的语言,“煽”起激情 在日常学习中,成功与快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习成效越高,情绪就越好;反之,情绪就越低。为此,教师要多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要多用赞赏、激励的语言,舍得表扬,乐于表扬,“煽”起激情,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认真、努力的学习,变“苦”为“乐”,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尤其对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教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使他们感到,经过自己的努力是会获得成功的。要随时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气氛,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比如:课堂上,每当学生解答正确时,我总是真诚地赞叹道:“太好了!”“棒极了!”“真不错!”若学生的解答有错误或欠准确时,只要他是认真的,我便说:“不要紧。如果再给你点时间,准能答对!”若是学生没有局限于老师的思路与方法而有所创新,我便热情地赞扬他:“真不简单!连老师都没有想到!”当学生做练习遇到困难时,我便鼓励他们说:“加把劲,只要有耐心,肯动脑筋,你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能难住你?我就不相信,你再试试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能够保持较佳的心理状态,渴望在同学、老师面前一试身手,迸发出最大的学习潜力,更点燃了乐学之志。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激情 平等、民主、亲密的良好师生关系是创设活力课堂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对学生来说,过分的情绪压抑、单调的学习过程、紧张的师生关系都会导致他们自我表现能力和兴趣爱好的抑制,情绪低下,在消极无奈中学习,甚至发展为恐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建立新型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涌动激情。同时,要最大限度地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即使学生的观点有所偏差,教师也不可一概否定,更不能为了捍卫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将学生独特的见解视为“异类”,一棍子打死。教师不得歧视差生、偏爱好生,要把每一位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女。教师应设法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以达到教学上的民主,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如果有这样的课堂,辅之以教师盎然的激情,学生注意力就会更集中,兴趣更浓厚,就能树立更强的自信心。 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激情的数学课堂,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数学课堂注入活力、注入激情,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展现自我的舞台、体验成功的乐园,让我们的课堂永远充满魅力、激情飞扬。 参考文献 [1]李泽岭高中数学选修系列3-1数学史选讲教学实践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2]崔海燕中学数学史教学案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心得

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心得 培养学生语文预习能力的思考 培养学生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是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现将自己有关预习心得做点小结,以期不断修正求得提高。 一、入手,扫除语言障碍 新课标要求教师“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学生阅读文本,首先遇到的是语言障碍。因此,指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首先是要抓好常规预习,从字词人手,扫除语言障碍。常规预习主要是指标记课文段落,划出生字新词,解释关键词语,尤其是成语意思,摘录文中令你最欣赏的句子,然后在摘录本上抄写或默写字词,并在课堂上检测。 二、读入手,理解课文内容 新课标高度重视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要求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呢?笔者的做法有三:一是默读方式,针对很多学生还在用手指着字阅读文章这种现象,要求学生必须两手捧着书读,默读时嘴里不能出声;二是默读时限,规定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400字为合格,不少于500字为良好,不少于600字为优秀,并且每次都给学生记成绩;三是默读要求,要求学生默读时应做到眼看、脑想、笔动,真正做到“用心读书”,根据各学段目标,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 三、读入手,体会作者情 朗读有助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新课标高度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扫除语言障碍、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时,就应指导学生从朗读人手,体会作者情感。笔者的做法有二:一是要求学生朗读时应做到字正腔圆,即普通话咬字要准确,吐字要清晰,声音要洪亮,朗读要流利,并且应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确定朗读的语速与语调;二是指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副词与动词、形容词,散句与整句,长句与短句,议论与抒情以及不同标点符号的朗读要求,让学生意识到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是可以通过朗读体会出来的。 四、材入手,掌握预习程序 新教材的编排有助于学生掌握预习程序。“导读提示”是本单元教材的学习指南,课文中的注释便于学生扫除语言障碍,课文后的习题提示学习要求。教师应该认识到“导读提示”、课文中的注释与课文后的习题并不仅仅是用来指导教师的教,还可用来指导学生的学。因此,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时,就应从教材人手,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程序:初读课文前,阅读“导读提示”,明确课文学习要求;初读课文时,寻找出生字新词,并能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行扫除语言障碍;课文阅读后,应根据课文后的思考练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与作者情感,检查预习效果。 五、疑入手,学会创新思维 新课标高度重视学生质疑间难能力的培养。笔者的做法有三:一是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质疑语句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二是依据文学作品主题的多元性原理,引导学生质疑主题,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三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能提别人所没有提的,能问书上所没有问的。魏书生先生在教学中,总是恰当地设计让学生提出一定问题的情景,故意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知识和习惯方法去解决情景中所出现的问题,形成学生认识“冲突”,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去探究。 六、价入手,培养鉴赏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