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桂利嗪的药物分析及临床应用熊松柏
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会出现视觉和体觉的先兆,偏头痛多起病于青春期,多数发生在 1.4 效果评估:治疗效果,参照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
中年后,对精神状态与生活质量均构成一定威胁。为了研究该 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002)》,临床与病理杂志社出版的
病的临床治疗效果,选择 66 例患者,分析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 《脑电图在偏头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将治疗效果分为:痊愈
嗜睡
国 药准 字 H14020768, 产 品规 格:10mg伊100s) 治 疗,3 次/d,
10mg/次,治疗时间为 3 个月[3]。予以观察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 对照组(n=33)
9
(黑龙江百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3021009,规格:5mg) 观察组(n=33)
2
治疗,1 次/d,5耀10mg/次[4],用药时间为每日睡前,口服。治疗 30d
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治疗后,头痛症状消失,未发现复发)、显效(治疗后,头痛症状
1 资料与方法
得到显著的改善,发作时间和频率明显降低)、有效(治疗后,头
1.1 一般资料:纳入 66 例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偏头痛患者,收治 痛症状得到缓解,发作时间和频率低于治疗前 1/2)、无效(治疗
时间为 2017 年 1 月耀2018 年 1 月,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 后,未达到以上条件,头痛情况加剧)。
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呕吐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 (11):1678-1679. [3]饶杰,彭镌宝.不同干预措施预防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 恶心呕吐的效果研究[J].微创医学,2018,13(4):439-441. [4]桂雪梅.曲马多联合托烷司琼对剖宫产麻醉后寒战和牵拉痛 的预防作用观察[J].当代医学,2018,24(20):51-53. [5]蔡翠婷,常惠礼,王淑燕.盐酸帕洛诺司琼、托烷司琼预防麻醉 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 子杂志,2018,5(38):161-162.
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作用分析

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作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作用。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2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根据双色球抽取法平均分作2组,其中参照组46例患者运用心得安联合罗通定常规治疗方案,研讨组46例患者采取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方式,对其临床疗效及作用进行评价。
结果治疗后研讨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价分值低于参照组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10.87%低于参照组患者的50.00%,组间数据的比较符合统计学差异,P值<0.05。
结论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极佳,可明显改善疼痛症状,安全有效,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盐酸氟桂利嗪;偏头痛;临床疗效;作用分析偏头痛属于临床极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不仅发病率高,且病情反反复复,具有较高的治疗难度,多发于中青年人群,相比之下女性更多[1]。
患者常伴有一侧波动性疼痛,可能同时发生呕吐、恶心、畏声等症状,一般可在安静环境中改善症状,对其工作、生活产生严重影响[2]。
盐酸氟桂利嗪作为临床偏头痛的常用药物,有必要对其疗效、安全性等进一步研究分析[3]。
本文结合我院1年来收治的偏头痛患者分组运用心得安+罗通定常规治疗方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方案,对其临床疗效及作用进行评价,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2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根据双色球抽取法平均分作2组,其中参照组46例患者运用心得安联合罗通定常规治疗方案,研讨组46例患者采取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方式。
纳入标准:与头痛疾病国际分类标准中偏头痛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患病时间已超过90天,对于研究事项均已知悉,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脑血管类疾病患者,近期使用尼莫地平、阿司匹林药物的患者,具有精神类疾病表现的患者。
本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研讨组:年龄19-48岁,平均(36.52±10.41)岁,男女比例28:18。
氟桂利嗪治疗40例儿童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龙源期刊网
氟桂利嗪治疗40例儿童偏头痛的临床观察作者:李红梅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年第10期
【摘要】目的:分析氟桂利嗪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
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偏头痛儿童患者80例,总结其临床疼痛特点,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予以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40例)予以托吡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
率分别为87.5%、92.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40%,两组患者不良发生情况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偏头痛;儿童;临床特点;氟桂利嗪;托吡酯
【中图分类号】1174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9-0029-01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儿童偏头痛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症状常不典型,且患儿常描述不清楚,给其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成为困扰儿童生活、学习的主要问题之一。
目前,氟桂利嗪预防及其治疗儿童偏头痛具有良好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目的:观察应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分析。
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48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周期为3个月,对前后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的头疼程度、频率以及持续时间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无显著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的同时未出现出血以及血压波动大的不良反应,安全高效,值得在临床应用。
标签:盐酸氟桂利嗪;偏头痛;临床疗效;安全性偏头痛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神经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原发性的头痛,发作时可表现为中重度以及搏动样头痛。
偏头痛所表现出来的头痛多为偏侧,一般可以持续4~72 h,安静环境或者休息可得到缓解。
偏头痛多起源于儿童以及青春期,在中青年期即30~45岁达到高潮。
研究显示,偏头痛的发病具有性别差异,女性高于男性,询问病史,常可见家族史。
偏头痛就诊的患者占神经内科全部门诊量的15%左右,必须引起更为广泛的关注。
目前临床上治疗偏头痛的药物很多,总体来说效果不够理想。
有学者认为,偏头痛很有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离子通道出现问题导致病变。
因此,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盐酸氟桂利嗪或许对其有一定的疗效。
鉴于此,本次研究通过对48例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来观察应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分析,现将具体操作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由于偏头痛就诊的48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35例,平均年龄33.5岁。
经过入院检查,临床诊断标准符合2004年1月发布的《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中的偏头痛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在就诊前的三个月内,平均每月头疼发作两次以上或者头疼日达4 d以上;排除了继发性头疼,神经影像学检查,无其他脑血管疾病。
不同剂量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研究初探

不同剂量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研究初探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来我院进行偏头痛治疗的患者87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4例)。
对照组给予10mg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5mg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41例,93.18%)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40例,93.0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例,4.55%)明显低于对照组(10例,23.26%),两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采用5mg和10mg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5mg治疗能减少不良反应。
所以,采用5mg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最为适宜。
关键词:不同剂量、氟桂利嗪胶囊;偏头痛;临床效果偏头痛属于一种血管性头痛,其具有周期性。
用于治疗偏头痛的药物比较多,临床医学认为氟桂利嗪胶囊是治疗偏头痛的最为有效的药物之一[1]。
氟桂利嗪胶囊属于一种选择性钙离子阻滞剂,有利于扩张脑血管和外周血管,能有效地控制患者偏头痛以及眩晕等临床症状。
但是目前临床医学一直对氟桂利嗪胶囊的用药剂存在着很大的争议[2]。
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不同剂量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为治疗偏头痛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详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来我院进行偏头痛治疗的患者87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4例)。
在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27—81岁;平均年龄(35.02±2.31)岁;平均病程(7.03±3.23)年。
在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29—79岁;平均年龄(35.56±2.12)岁;平均病程(7.12±3.06)年。
中医药对比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评价和Meta分析

中医药对比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评价和Meta分析中医药对比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评价和Meta分析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性头痛症,其主要特点是周期性的、反复发作的头部疼痛。
氟桂利嗪是一种经典的药物治疗偏头痛的选择,而中医药也被广泛应用于偏头痛的治疗。
本文旨在评估中医药与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并进行Meta分析,以提供指导临床实践的依据。
方法:1. 文献筛选: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
2. 数据提取:从入选文献中提取中医药和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数据,包括疼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等指标。
3. Meta分析:将提取的数据进行合并分析,计算中医药和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比值(OR)和95%置信区间(CI)。
结果:经过文献筛选,最终共纳入10篇相关文献。
其中,有5篇研究比较了中医药与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氟桂利嗪治疗组相比,中医药治疗组在疼痛缓解率(OR=2.32,95%CI:1.11-4.85)和头痛持续时间缩短率(OR=1.84,95%CI:1.17-2.90)方面表现出更好的疗效。
但在发作频率的减少方面,两者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OR=1.29,95%CI:0.86-1.93)。
讨论:本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治疗偏头痛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优势。
中医药通常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如针灸、中药调理等,从而改善气血循环,调整身体的平衡状态。
而氟桂利嗪则是一种经典的临床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达到治疗偏头痛的效果。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纳入文献数量较少,研究质量参差不齐。
其次,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方法多样,疗效评价标准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Meta分析时存在一定的异质性。
最后,由于没有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相比于氟桂利嗪具有更好的疼痛缓解率和头痛持续时间缩短率。
氟桂利嗪治疗原发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氟桂利嗪治疗原发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杨鉴洲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第31期【摘要】目的探讨氟桂利嗪治疗原发性头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头痛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氟桂利嗪联合萘普生治疗(观察组,47例)与采用萘普生治疗(对照组,46例)的临床疗效差异。
结果经临床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达到了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6%,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9,P【关键词】原发性头痛;氟桂利嗪;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1..01头痛大致可分为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两类。
原发性头痛不能归因于某一确切病因,也可称为特发性头痛,常见的如偏头痛、紧张型头痛等,并多为良性病程。
原发性头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中医理论认为头痛与内伤或外感病因致使失养或脉络拙急有很大的关系[1]。
而采用氟桂利嗪则可促使血管平滑肌的收缩性得以减小,解除患者脑血管痉挛症状,促进患者颅外血管扩张压力的有效降低。
本文主要就针对采用氟桂利嗪联合萘普生治疗原发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情况展开了相关的探究工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头痛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排除高血压、脑外伤、代谢性疾病等所导致的头痛情况。
观察组47例,男16例,女31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38.6±4.2)岁;头痛类型:无先兆性头痛37例,有先兆性头痛10例。
对照组46例,男16例,女30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9.1±4.3)岁;头痛类型:无先兆性头痛38例,有先兆性头痛8例。
比较各组患者的各项常规性统计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氟桂利嗪的药物分析及临床应用

氟桂利嗪的药物分析及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氟桂利嗪的药物分析,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效果。
方法:氟桂利嗪为新型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与桂利嗪同属二苯烷基氨类化合物,为抗癫痫的辅助用药。
结果:对脑血管的扩张作用较好,而对心肌血管的扩张作用较差,不影响心率及血压,其安全性较桂利嗪高。
结论:氟桂利嗪药物毒副反应较小,神经系统的作用很广泛,尤以脑血管为明显,解除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改善脑部氧供应,近年其临床应用又有了扩展。
【关键词】氟桂利嗪;药物分析;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109-02氟桂利嗪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在甲醇或乙醇中略溶,三氯甲烷中微熔,水中极微溶解,苯中几乎不溶;熔点204~210℃,熔融时同时分解。
临床上用于多种神经系统和脑血管病的防治。
1.药物分析1.1 鉴别取约10mg本品,加3mL乙醇,振摇溶解后,加氢氧化钾试液2滴,摇匀,加高锰酸钾试液1滴,紫色立即消失。
取约6mg本品,加5mL乙醇与5mL盐酸溶液(稀盐酸24→1000)溶解后,摇匀,量取适量,加上述盐酸溶液制成每1mL中含12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26nm±2nm与253nm±2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21nm±2nm与234nm±2nm波长处有最小吸收。
与标准红外图谱对照。
取约5mg本品,加1mg乙醇溶解后,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显有机氟化物的鉴别反应。
1.2 检查1.2.1酸度:取0.25g本品,加20 mL水搅拌5min后,过滤,取滤液依法测定,pH值应为1.5~3.0。
1.2.2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2.5g本品,置25mL容量瓶中,加适量聚乙二醇400-水-乙醇(5∶2∶3),超声处理使溶解后,稀释至刻度,摇匀,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l号浊度标准液比较,不得更浓;如显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400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不得过0.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氟桂利嗪的药物分析及临床应用熊松柏
发表时间:2018-06-26T09:59:28.95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4期作者:熊松柏
[导读] 探讨氟桂利嗪的药物分析,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氟桂利嗪是一种新型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属于二苯烷基胺类化合物熊松柏
湖北省赤壁市新店镇卫生院 437324
摘要:目的探讨氟桂利嗪的药物分析,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氟桂利嗪是一种新型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属于二苯烷基胺类化合物,是抗癫痫的辅助药物。
结果对脑血管具有良好的扩张作用,但对心肌血管扩张作用较差,不会对血压及心率产生影响,与桂利嗪相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结论氟桂利嗪药物具有广泛的神经系统作用,尤其是对脑血管的扩张作用十分明显,可以有效改善脑部氧供应,解除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
关键词:氟桂利嗪;药物分析;临床应用
氟桂利嗪是双氧化哌嗪衍生物,可选择性组织钙内流,防止多种组织因钙超载引起组织损害,保护内皮细胞,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改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同时降低前庭兴奋性,改善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具有抗惊厥和抗组胺的作用,在临床中通常用于防治脑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1]。
1.药物分析
1.1鉴别:取本品10mg,加乙醇3ml,在振摇溶解后加2滴氢氧化钾试液和1滴高锰酸钾试液,紫色消失。
取6mg本品加入5ml盐酸溶液和5ml乙醇,待溶解后摇匀,取适量加入盐酸溶液,制成12/ml溶液,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后,最大吸收波长为(226±2)nm和(253±2nm)。
取本品5mg,加1mg乙醇,溶解后显氯化物鉴别反应。
1.2检查
1.2.1酸度:取本品0.25g,加入20ml的水搅拌5min,过滤,对滤液依法进行测定,PH值应在1.5-3.0范围内。
1.2.2溶液澄清度与颜色:将本品2.5g置于容量为25ml的容量瓶中,按照5:2:3的比例加入适量聚乙二醇,水和乙醇,在经超声处理溶解后,稀释到刻度,摇匀,溶液此时应澄清无色[2]。
如显浑浊,则将其与1号浊度标准液进行比较,不得更浓;如显色,则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波长为400nm处测定吸收度,吸收度应在0.07以内。
1.2.3相关物质:取本品0.25g,按照2:1的比例将二氯甲烷与甲醇制成10mg/ml的溶液,将其作为供试品溶液。
精密量取适量,同样按照2:1的比例将二氯甲烷与甲醇稀释成0.10mg/ml或0.05mg/ml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
按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10L的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在同一硅胶薄层板上分别放置,在实验室中进行试验,放在有2.5%氨溶液的小烧杯中,烧杯容量为10ml,将环己烷-丙酮作为展开剂,饱和1小时后展开10cm,晾干,在紫外光灯下检视。
如供试品的溶液有杂质斑点,和对照溶液主斑点相比不得更深[3]。
2.临床应用
2.1适应症:通常在脑动脉缺血性疾病中较为适用,如短暂性脑缺血、脑栓塞、脑血管痉挛、脑动脉硬化和脑血栓等,治疗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睡眠节律紊乱和易激动。
治疗眩晕、头晕与耳鸣等,其中眩晕包括前庭和内耳系统的周围型眩晕,如前庭周围型损害、迷路兴奋性增高、内耳迷路损害等,同时还有中枢性眩晕,如脑缺血性血管病或动脉硬化等所导致[4]。
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如四肢发凉、雷诺综合征、四肢营养不良、间歇性跛行、夜间痉挛、踝水肿等。
防治血管性偏头痛。
是抗癫痫的辅助用药。
2.1.1癫痫:氟桂利嗪可以通过阻断钙超载,防止阵发性去极化改变及脑癫痫放电,具有抗癫痫的作用。
2.1.2偏头痛:氟桂利嗪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释放多种介质,如前列腺素、5-羟色胺等所引起的血管痉挛,改善红细胞变形性与血液粘稠度,组织血管收缩,用于预防性治疗偏头痛。
目前在临床中认识到,氟桂利嗪在偏头痛治疗时,对于临床症状改善较为缓慢,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疗效会逐渐显现出。
2.1.3眩晕:氟桂利嗪可以改善前庭器官微循环,增加耳蜗内辐射小动脉血流量,对血管疾病或前庭功能紊乱所引起的慢性眩晕与急性眩晕等都具有治疗作用。
2.1.4耳鸣:在特发性耳鸣治疗中,疗效较为显著[5]。
曾有相关医学研究者在特发性耳鸣26例患者治疗中,采用氟桂利嗪治疗,每晚睡前服用10mg氟桂利嗪,一个疗程为10次,在一疗程后有8例患者的耳鸣症状消失,在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13例患者耳鸣症状消失或明显减弱,总有效率为80.77%。
2.1.5偏瘫:目前对于儿童交叉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较少,研究不深入,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时,采用氟桂利嗪可以产生明显的改善或是抑制作用。
2.2不良作用:氟桂利嗪常见不良反应为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1%。
其他不良反应有口干,胃痛、抑郁、皮疹、失眠、恶心或体质量轻度增加等。
长期服用氟桂利嗪药物,会产生锥体外系症状,如随意运动障碍,该症状多发于老年患者。
在停药后可恢复,但需要数月时间。
通常锥体外系症状与剂量大小有关,有锥体外系症状或帕金森病者慎用。
2.4药物相互作用:在抗癫痫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氟桂利嗪,可以有效提高抗癫痫的治疗效果。
与镇静药物与催眠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强其镇静作用。
与胺碘酮联用会加重房室传导阻滞与心动过缓等病情,对于不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与病窦综合征患者在临床用药中应避免将氟桂利嗪与胺碘酮药物合用[6]。
与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联合使用,会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与低血压等,在药物联合使用时应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仔细监测,尤其是对于具有潜在心动过缓与心力衰竭者。
和卡马西平联用,会增加卡马西平毒性,降低本品血药浓度。
参考文献:
[1]任代平.盐酸氟桂利嗪用于脑血管痉挛性头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1):202-203.
[2]张香君.尼美舒利分散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J].智慧健康,2017,3(07):94-95.
[3]陈艳.氟桂利嗪联合丙戊酸钠用于偏头痛治疗预防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09):1301-1302.
[4]梁友云.山莨菪碱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02):158-160.
[5]刘志群.山莨菪碱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4,33(14):112-113.
[6]韦宁.应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06):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