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的世界之传播学视角分析(精版)

合集下载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美学角度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美学角度

镜头里的“世界”与世界里的“镜头”——从美学角度看《楚门的世界》有这样一段话来评述一部电影,不知你是否听过:一则荒诞无稽的人生寓言一部颠覆人们世界观电影对惟利是图、践踏人权的社会现象的强烈讽刺激励人心、发人省思的黑色喜剧以讽刺的手法向人们展示了被媒体渗透了的世界有力地批判了“媒体万能”的价值观,用类似“乌托邦”的虚拟的完美世界寓意着“笼中鸟”式的生存悲哀它就是在上个世纪末的一部电影《楚门的世界》(1998),该电影用艺术的夸张手法影射了当代人真实的生存状况。

电影中,楚门是一个被全球观众关注的真人秀节目的主角儿,他生活在一个由节目制作组“创造”出来的世界中,当他终于发现了真相时,他不顾一切地逃离美丽的“桃源村”。

在这部24小时不间断且实况播出的电视影集,主角楚门从呱呱落地开始的三十几年生活,他居住的理想小镇-桃源岛是个超大的摄影棚,而他的亲朋好友和他每天碰到的人全都是职业演员。

他生命中的一举一动,分分秒秒都曝露在隐藏在各处的5000多架摄影机镜头前,这个摄影棚中唯一不知道有摄影机存在的人就是楚门。

我猜想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构思。

影片的主人公楚门是一个在小镇生活着的年轻人,有一份还算轻松的工作,看起来和普通人无异,而他却不知道从他出身起他就被电视制作公司作为肥皂剧《楚门的世界》的主演,从他出身起到现在的几十年里他都被无数的镜头包围着,并且他的一生也是被安排好的。

他周围的亲人、朋友甚至陌生人都是演员,他生活的小镇也是由一个巨大的影棚。

所有所有的一切,只有自己是真实的。

然而这些楚门一无所知,直到有一天一个女演员爱上了他,在剧中打破剧情告诉了他真相,这时楚门才意识到身边的一切都是计划好的,于是他开始了反抗。

最终尽管肥皂剧导演百般劝说,楚门仍毅然离开了这一世界,走向了远方的自由之路。

电影尽管情节上有些荒诞,但其所引发的人生思考却是耐人寻味。

随着电影的进行,观影者都会情不自禁的将自己想象成楚门,原因一是自己与楚门都是人类中的一员,在个体上是接近的;二是现实中的自己很难面临这样的情况,将自己化身楚门而达到一种全新的体验,这也正是一种内模仿。

电影赏析《楚门的世界》

电影赏析《楚门的世界》
详细描述:电影《楚门的世界》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发现自己生活在真人秀中的故事,情节错综复杂, 充满了惊奇和反转。
角色分析
总结词:立体丰满
详细描述:电影中的角色形象立体丰满,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动机,他们的行为和决策都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剧情发展分析
总结词:扣人心弦
详细描述:剧情发展扣人心弦,观众 始终无法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导 演通过巧妙的叙事手法和情节设置, 让观众始终保持紧张感和好奇心。
对电影行业的贡献
《楚门的世界》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 和深刻的主题思考,对电影行业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电影的创新性在电影制作和叙事手法 上为后来的电影制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和启示,对电影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 动作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电影背景介绍
创作灵感来源
该电影的灵感来源于1973年的一 部短片《楚门秀》,导演彼得·威 尔在1981年将其改编成长片。
拍摄地点
主要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拍摄。
影片风格
该电影融合了剧情、悬疑和科幻 元素,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视 觉效果,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思
考和体验。
02 剧情解析
故事梗概
总结词:错综复杂
电影的剪辑技巧
电影的剪辑非常流畅,通过快速 的剪辑手法,展现了楚门所经历 的一系列事件,让观众目不暇接。
电影的剪辑非常有节奏感,通过 剪辑手法的变化,让故事情节更
加紧凑和有张力。
电影的剪辑非常精准,每一个镜 头都与情节紧密相关,没有冗余 和无关的镜头,让故事更加紧凑
和有力。
05 电影的影响与评价
03 电影主题与意义
人性的探索
人性的复杂与脆弱
电影通过楚门的故事,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楚门在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欺骗时, 展现出了人性的软弱和易受伤害的一面,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坚韧和自我救赎的能力。

电影赏析《楚门的世界》(课堂PPT)

电影赏析《楚门的世界》(课堂PPT)
9
10
• 《The Truman show》节目的片头:背景 音乐是典型的电视节目片头曲,画面包括 楚门独白、主创人员的采访以及字幕。在 字幕中,我们可以发现,除了楚门之外, 其他演员除了剧中名字外都有自己的本名 ,但楚门却饰演他自己,以此暗示我们他 对节目的事毫不知情。而这三个被采访的 主创分别是导演、楚门的妻子和好友,他 们与楚门的关系也是本剧的主要任务关系 ,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楚门与导演之间的关 系。他们每个人采访时的话语都承载着一 些作用:导演的话——暗示了该节目的收 视火爆,楚门是家喻户晓的明星;妻子的 话——说明了节目的形式是“不分公私” 的生活,是纯粹的“真人秀”;好友的话 ——强调了该节目内容的真实,唯一加以 设计的只有“调控”。
妻子,有一个知心的朋友,每一天对他来说都
那么美好。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切竟
然都是电视台的安排。他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巨
大的摄影棚,他的朋友、邻居、甚至妻子和父
母都只不过是演员而已。从他呱呱落地开始的
三十年来,他生命中的分分秒秒都曝露在隐藏
在各处的摄影镜头面前。并成为一部受到全球
上亿观众喜爱的的肥皂剧——《楚门秀》。为
15
THE TRUMAN SHOW




影片的画面——色彩

影片中的色彩很丰富,前半部分主要是亮色调,来表 现楚门对生活的热爱,觉得生活充满着美好,但是慢 慢地色调变得黑暗起来,就是在楚门知道了所有的一 切都是虚假的之后,这种黑暗不仅表现了楚门的恐惧, 无助,更加暗藏了他将要冲出这个虚假世界的力量。
The Irving G. Salberg Memorial Award)他的电影作品中有三 部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外语片奖:《处女之泉》( Jungfrukällan)于1961年获奖;《犹在镜中》( Såsom i en spegel)于1962年获奖;《芬妮和亚历山大 》(Fanny och Alexander)于1984年获奖 • 入围最佳原创剧本奖:《野草莓》(Smultronstället)于 1960年 • 入围最佳原创剧本奖:《犹在镜中》(Såsom i en spegel)于1963年 • 入围最佳原创剧本奖:《哭泣与耳语》(Viskningar och rop) 于1974年 • 入围最佳影片奖:《哭泣与耳语》(Viskningar och rop)于 1974年 • 入围最佳导演奖:《哭泣与耳语》(Viskningar och rop)于 1974年 • 入围最佳导演奖:《面对面》(Ansikte mot ansikte)于1977 年 • 入围最佳原创剧本奖:《秋光奏鸣曲》(Höstsonaten) 于1979年 • 入围最佳原创剧本奖:《芬妮和亚历山大》(Fanny och Alexander)于1984年 • 入围最佳导演奖:《芬妮和亚历山大》(Fanny och Alexander )于1984年

楚门的世界PPT课件

楚门的世界PPT课件
电影中的原声音乐贴合了每个场景的情绪和氛围,为观众提供了更为立体的听觉体验。
音效设计
音效在电影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海浪声、风声等,增强了电影的真实感和临场感。
音乐与音效
05
楚门的世界对社会的影响
电影对传统媒体和娱乐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引发了观众对媒体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反思。
对媒体与娱乐的影响
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反映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主题和思想。
反映现实主义
电影的情节和表现形式为现实主义文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推动文学发展
对现实主义文
对真相与自由的思考
真相的重要性
电影表达了真相的重要性,即使需要打破常规的束缚,也要探寻到真实的世界。
电影提出了现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问题,引发观众对真实和虚构的思考。
真实与虚构的界限
电影表达了传媒的操控和遮蔽作用,使人们难以区分真实和虚构。
传媒的操控
电影使观众反思现实世界中真实和虚构的关系,以及传媒对真相的遮蔽。
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对现实与虚构的哲学思考
对自我认知的哲学思考
自我认知的过程
楚门在电影中逐渐发现自我,并对自我进行审视,引发观众对自我认知过程的思考。
对自由的追求
楚门渴望逃离这个虚拟的世界,追求真正的自由。
自由与束缚的双重性
自由和束缚是相对的,楚门在虚构世界中受到限制,但在某种程度上他也拥有自由。
01
02
03
03
自我认知与他人认知的碰撞
楚门的自我认知与他人认知产生了碰撞,这种碰撞引发了人们对于个体与社会的思考。
自我认知与他人认知
01
楚门的自我认知
悬念设置
通过不断揭露楚门生活中的“不可能”事件,如风暴来临、所有人在同一时间静止等,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紧张感。

《楚门的世界》风格分析

《楚门的世界》风格分析

《楚门的世界》风格分析作者:云卷云舒电影《楚门的世界》,在一开头即交代这是一场真人秀的剧中剧,让观众在全知型叙述中参与“真人实录”的观看,同时也旁观了其创造者基斯督对节目的操控,获得双重身份。

影片特殊的设置使观众与剧中除主角之外的其他角色所知范围都大于主角楚门。

而全片的情节发展就是楚门不断加深对他所处的人造世界的怀疑并最终挣脱这个世界的过程。

影片仍是采用叙事性的组织形式,将情节时间选定在从真人秀节目播出的第109日开始,中间穿插闪回镜头交代楚门的“诞生”,“学会走路”,“初吻”以及关于父亲的记忆。

在叙事上使用平行对应法。

大多数重要的技巧以我们所见的方式创造了一种平行对应。

例如开篇即通过剪辑,使剧中楚门的表现与剧外人物的解说评价平行发展,让观众在镜头切换中获得双重认同和全知的认识地位。

在整部影片中,剧内与剧外场景交替出现,平行的剪辑确定了场景之间的联系,使观众可以通过“剧外”基斯督工作室里的活动推测“剧内”事件的发展。

同时楚门的人造的虚假世界与基斯督“造人”的真实世界对应我们的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

随着情节的推进,场景的转换体现了“剧内”的楚门与“剧外”的操纵者之间的矛盾发展。

另外,在真人秀节目中事件是平行的,楚门每一天的生活已形成一致的模式。

从第109期的节目中,我们可以看见他早起,对着镜子自言自语;而后出门,笑着与邻居一家打招呼,接下来是一个推镜头,推向楚门的中近景,“假如再碰不见你们,早安,午安,晚安。

”他向史宾沙老人问好,受到史宾沙的斑点狗惊吓。

然后楚门驾车去上班,中途在报亭买报纸和时尚杂志,路遇双胞胎兄弟;下面是楚门在保险公司上班的镜头,最后是他下班在家割草。

而这一串流水账似的镜头在影片后面重复出现,甚至人物及服饰,对话,事件顺序,镜头的运用都变化很小,大体相同的平行对应和特殊的风格技巧,体现基斯督对楚门的生活章程化的控制。

再如楚门与他的挚友马龙的三次倾心交谈都安排在黄昏或夜晚,四周的黑暗既可以摒除外界干扰,又有利于在人物身上合理布光以突显人物面部表情并强化交流氛围。

《楚门的世界》影评 人生如戏,自由至上

《楚门的世界》影评 人生如戏,自由至上

《楚门的世界》影评人生如戏,自由至上《楚门的世界》影评人生如戏,自由至上导语:《楚门的世界》因为有着离奇设计的剧情,因而让很多观众为之着迷。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部跟奥斯卡擦肩而过的电影却被越来越多的影迷所津津乐道。

今天本店铺为大家推荐三篇精彩影评,希望你们喜欢。

影评一《楚门的世界》上映于1998年,这部电影获得了71届奥斯卡奖3项提名,在豆瓣的「人生必看250部电影排行」中也榜上有名。

主要讲诉了一个男人追求真实自由的故事。

30年前奥姆尼康电视制作公司收养了一名婴儿,他们刻意培养他使其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纪实性肥皂剧《楚门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公司为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这一切却只有一人全然不知,他就是该剧的唯一主角——楚门。

原来,这一切是由一个叫基斯督的人在操控。

从楚门出生开始,他的一举一动都在被无数个摄像头监控。

周围的邻居,朋友,妻子,甚至连父亲都是真人秀演员。

楚门的一举一动,都在全世界进行实况直播。

通过这个直播,基斯督打造了一个无数人观看,并且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节目。

小时候,每当楚门在课堂上表现出想要探索外面的世界时,老师就会告诫他,外面的世界很危险。

楚门的父亲,在楚门小时候和他一起出海。

为了遏制楚门出海的欲望,导演制造了一场暴风雨,楚门的父亲假装掉入海中淹死。

这件事成了楚门永久的痛,以至于他成年以后依然怕水,不敢坐船。

楚门曾经有过一个初恋,是一个名叫Sylvia的女孩,年轻漂亮、清纯善良。

她是整个桃源岛上唯一一个对楚门付出真心的人。

在与楚门陷入爱河之后,Sylvia受不了良心的谴责,通过种种暗示想要告诉楚门真相,此举惹恼了导演,命人将她赶出了桃源岛。

然而,由于节目制作组的一时疏忽,竟让楚门“死去“”的“父亲”再次露面,“父亲”立即被工作人员带走,直到楚门悲痛万分开始怀疑后,他们编织了一个完美的谎言让楚门“父子”相见,从而达到令观众满意的效果。

楚门心生疑窦,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

渐渐地楚门发现他工作的公司每一个人都在他出现后才开始真正的工作,他家附近的路上每天都有相同的人和车在反复来往,自称是医生并每天都去医院工作的妻子竟不是医生。

《楚门的世界》影评:世界虚假,人生却真

《楚门的世界》影评:世界虚假,人生却真

《楚门的世界》影评:世界虚假,人生却真《楚门的世界》影评:世界虚假,人生却真导语:《楚门的世界》是一部与众不同、创意十足的电影。

影片不仅内容发人省思、感人肺腑,同时也有令人会心一笑的幽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影评吧。

影评一什么是真实的?当人生成为一场戏,当所有的真实都成为欺骗,当发现自己所有的生活都是表演,那么,只有义无反顾的追求真正的生活,或是让所有的谎言有个完美的谢幕。

《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虚构了一个关于人生与自我救赎的寓言,这部电影发人深思,看似荒诞无稽的手法,却表达了极为深刻的含义,这样一部明确的高预算制片厂作品,却由于导演隐喻及自我参考风格的拓展,为这部电影增添了作者电影的标签。

整部电影弥漫着一股怀旧的气息。

楚门如同肥皂剧般的个人秀(当楚门逃脱,该节目结束时,两个保安毫无眷恋的更换了频道),还有路人迈着笨拙、虚假而冷漠的步伐兜圈,以及夸张的五六十年代的发型服饰,都体现出电影的怀旧氛围。

而天堂岛上近乎未来景象的布景,也从侧面体现出其本身的怀旧情调。

除了怀旧,压抑的氛围在影片中能够说是无处不在。

电影中多次使用具有控制性的视角,在一些重要镜头中,导演采用楚门周围无以计数的摄像机的角度来拍摄,来强调楚门所处在的被观察、被禁锢的状态。

同时,这种镜头的周围布满暗影的框式布局,给影片和主角带来了压抑的氛围。

而导演之所以没有每个镜头都采用这种取景方式,恐怕是想要表现楚门自己所拥有的那种心态,那种对外界监视并不知晓的生活。

同样体现出整个影片压抑氛围的,还有剧中那些看似自然实则完全按照剧本的“日常生活”,那些行人、商人、邻居等,包括楚门的招牌语言,都显得单调,这或许也能够理解为导演对现实生活枯燥无味的不满。

导演多次将镜头对准观看节目的观众,也是将天堂岛中的循规蹈矩的生活,与电视外活跃自由的普通生活进行比较,从而使影片的压抑氛围更多浓重。

这部电影中,让人所津津乐道的一点,就是它的讽刺潜能——批判新传媒对社会的操纵,批判商业主义和消费主义。

浅析《楚门的世界》中的“媒介控制论”

浅析《楚门的世界》中的“媒介控制论”

浅析《楚门的世界》中的“媒介控制论”《楚门的世界》是一部经典的科幻电影,讲述了一个被圈养在摄影棚中的男主角楚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一档电视节目的主角。

这部电影涉及了众多哲学命题和社会现象,其中关于“媒介控制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本文将从媒介控制论的概念出发,通过对《楚门的世界》中的具体情节和剧情展开分析,浅析电影中对媒介控制论的阐释和揭示。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媒介控制论”。

媒介控制论是由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恩提出的,它主要是指现代传播媒介对人类行为和思维产生的控制作用。

麦克卢恩认为,媒介不仅是信息的传递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对个体和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在《楚门的世界》中,楚门所经历的一切都是由电视节目制作方所设计的,这与媒介控制论中所阐述的媒介对人类控制的理论观点不谋而合。

在电影中,楚门被动地成为了一个电视节目的主角,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摄像机捕捉,成为了所有观众的焦点。

他的生活被设计成了一部娱乐节目,他所看到的景象,所经历的事件,都是经过精心安排和布置的。

这种情节恰好契合了媒介控制论中对媒介操控人们思想的观点。

实际上,楚门的整个世界都是由媒介所塑造的,他的认知、情感、价值观都是在媒介的操控下形成的。

在电影中,楚门所处的这个虚拟世界给人以虚幻和不真实的感觉。

每一个人物、每一件事情,都是被设计出来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这种不真实的感觉与媒介控制论中所论述的媒介的制造的“虚假现实”相呼应。

麦克卢恩指出,媒介不仅操控人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制造了一种虚假的现实,人们往往在这种虚拟的世界中迷失自我。

在《楚门的世界》中,楚门所经历的一切就是这样一个虚拟的世界,他原本以为是真实的世界,实际上却是一个被媒介所制造出来的全然不同于现实生活的世界。

电影中还通过描绘楚门和他的妻子之间的感情,以及他对这个虚拟世界的不满和渴望自由的心理斗争,进一步加深了对媒介控制论的探讨。

楚门和他的妻子的感情虽然是真挚的,但在整个节目的设定中却只是一种被安排好的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媒的“拟态环境”功能十分强大。对于影片的主人公楚门来说,他一直以为是真实的自然环境(风雨雷电,日月交替,海洋岛屿等),社会关系(同事、亲人、朋友、爱人等),甚至成长历程都是大众媒介建构的,是“议程设置”好的。媒体建构“真实”世界的同时,为了自身利益不可避免得印上了深深的意识形态的烙印,以致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男主角、环境建构者、观众都不可避免得失去了平衡。
三、引发的思考
(一)对窥视心理的批判
看完《楚门的世界》我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楚门秀”如此吸引观众的目光?因为它满足了观众的窥视心理?这是一部探讨媒体和人性的影片,对于媒体权利是既嘲讽又批评的,但同时也揭露了观众偷窥欲望的贪婪。人们津津乐道的“隐私”,本是西方社会一直信奉的东西,但在《楚门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人的隐私毫无保留得被曝露,时时刻刻得展现在别人面前的悲哀,而观众,正是这场“TrueM an秀”的帮凶。当楚门出现在电视上时,所有的观众目不转睛的表情暴露了人类特有的欲望——窥视。倘若偷窥的行为是为了满足某些功利目的也还罢了,至少可以解释其为利益存在的合理性。但人们对于他人无端的不建立在丝毫利益获得基础上的窥视,和进而引发的群体化的通过文化传播的窥视,其依托何在?我认为是种猎奇。社会中部分人出于不满足现状的状态:空虚着的,需要观察自我以外的人来消遣;自卑着的,需要从他人身上寻求自我平衡;更有扭曲着的,需要从窥视中寻找龌龊; 当然,也有乐观但彷徨着的,需要从他人身上看到方法和勇气。总之,大多窥探来自于诸多需要关照的心理状态,窥视成了排遣的突破口。在这个包容的社会,任何不影响他人利益的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未经允许探视他人隐私的行为就要斟酌了。而长期耽于对他人的窥探往往使人无意中迷失生活的重心,就像影片中,当“楚门秀”30年来第一次停播时观众的不知所措。现实中诸多的此类现象说明,这已然成为当今的焦点话题。从美国纪录上流社会的《保姆日记》到中国本土的《绝对隐私》到形形色色的各类隐私传记,虽然引发了不少争议但依然畅销。越来越多的人像“木子美”“芙蓉姐姐”般喜欢暴露自己的隐私,群体窥视心理是这种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也是《楚门的世界》要批判的。这就要求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使其能够穿透信息表层,解构思辨信息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能利用传媒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观点,参与到对媒体的反馈中,游刃有余得生活在这个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世界。
二、群体失衡的表现
(一)楚门的失衡
有人对楚门命运的评价:没有什么比生活在谎言和欺骗里更值得同情,没有什么比失去奋斗的欲望而安于现状更加可悲。楚门因为父亲在海上遇难陷入痛苦中,却发现这是导演的一手策划;以为自己只是千万人之中普通的一员,却发现自己是全球瞩目的明星;身边围绕的至亲、朋友都是跟他没有任何关系的演员; 从未见过真正的自然,看见的是高科技杰作。 楚门梦想做探险家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是节目导演不愿看到的,于是他运用各种手段千方百计阻挠他。楚门初恋的女子因为同情他想告诉他真相,被节目导演强行拉离节目组, 安排另外一个女人和楚门结婚,尽管他们互不相爱。楚门就这样如同宠物般被豢养在安宁平和的巨大摄影棚内,逐渐失去追求梦想的欲望。在众目睽睽之下过着自以为完全是私人的生活,却是世界上最没有隐私的人。他以为生来自由,却无时无刻不受到制约。他的需要、他的弱点、他的理想就这样为了一个自己不知道的节目而牺牲,被无情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三)观众的失衡
如此看来, 观众也很可悲。 楚门在为自己生活(即使只有他自己这样认为), 而他们全都全神贯注地看着楚门生活, 看他出生、 看他学习、 看他结婚、 看他过一切平凡的日子, 让自己的生命流逝在观看中。 无论是为他每天的谈笑风生而轻松愉悦, 还是为他即将发现这个众所周知的秘密而忐忑不安; 无论是为他逃离海景镇时的生命垂危而紧张, 还是为他终于走出了所谓的牢笼而激动,他们都沉浸在别人制造的生活中,几乎停止了思考, 看着楚门忘了自己。
从 《楚门的世界》看媒介拟态环境下的群体失衡
一、“楚门的世界”是媒介创造的拟态世界
影片中,楚门从小生活在一个小岛上。他不知道他其实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影棚中,周围是一群训练有素的职业演员和被规范了的临时演员,有5000架数字摄像机隐匿对着他,每天24小时无间断得记录他从出生开始经历的一切,并同时被全世界的观众观看着。
(二)环境建构者的失衡
比楚门可悲的是这部纪录片式肥皂剧的制作人兼导演克里斯托, 他不惜血本把楚门作为资金来源,如同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楚门一样,源源不断地制造假象来抚慰这棵 “摇钱树”。 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抓住观众“替古人担忧”的心理,抓住电视机前的观众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寄托的空虚感,满足他们窥探别人隐私的欲望,没有了楚门他 是最大的失败者。 而最可悲的是在这个虚假世界中“生活”的演员们。老至在影棚中终其一生的长者,小至刚刚出生的婴孩,他们一辈子都只能当别人的配角,在导演的命令下机械得表演, 作为支撑的工具。 那些一天三次在楚门家周围出现的花匠、报童难道一生就荒废在这永无止境的重复中吗?失去自己的人是可悲的。
毋庸置疑,媒介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毕竟在这个时代,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社会进步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然而需要思考的是,在大众传播的高效率与广泛性极大的方便了现代人日常生活的同时,我们是否已经沦为媒体的奴隶,我们是不是与楚门同样生活在一个完全由媒介操控与设定的“虚拟社会”中而浑然不觉。时间推移,当网络媒介、以至于所有媒介都可以被完全操控的一天,我们作为受众,又该何去何从。
早在1922年,美国著名新闻学家沃尔特•李普曼就注意到人们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并非都是源自经验性的接触,而是通过传播媒介完成的。也就是说,现代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很大程度上不是通过对客观真实环境的现场接触,而是通过对传播媒介构建的“拟态环境”的感知来进行的。媒介拟态环境叙述的是一种不同于客观现实的媒介现实,它是经过修饰化了的想像现实。拟态环境通过大众媒介有选择性的“提示”现实环境中的变动而结构出一个符号化的信息环境。
(二)对媒介责任的探讨
一个节目的盈利相当于小国的国民产值,这无疑是一个媒介成功运作的超级典范。 而支撑这一切的是一个普通人的种种隐私24小时不间断直播。《楚门的世界》 就是交代了令人惊叹的辉煌后,再告之凡此种种是牺牲道德换来的。它以一个全新角度带给人们一些新的思考, 人们更多得开始关注现实社会中比较尖锐的敏感话题, 如媒体对生活的侵犯、 广告的无所不在、道德的麻木等。利益使媒介的尺度放宽,对受众眼球的吸引使媒介的权利强大。在当今这个信息几乎主导一切的社会中,媒介所承担的不是一种单纯的大众传播工作,也不仅仅是大众生活娱乐的共享福地,还是无所不在的文化权利控制者,日常生活信仰的制造者。有人将其称为“传媒的文化控制权利”。也就是说媒介的权利在潜移默化间膨胀得无法窥其全貌了。科技的推助,会使其有日新月异的变化。若把《楚门的世界》中庞大媒体运营模式对观众的牵制作用看作是明日的预言,丝毫不失合理性。媒体的强大是必然的也是可喜的,但在现有的规则内,仍旧有可钻营的漏洞。最不寒而栗的恐怕是扪心自问: “楚门的事不会正在我身上上演吧?” 媒介肩负着提高传播效益,优化媒体生态环境,促进传媒事业的健康发展的重任。所以《楚门的世界》 启发我们关于媒介需要纠正的问题,关于如何善用媒介进行更多的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