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发展_教育_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陈秀媚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达到了640.9万人,假如按照每年5%的比例发展学生党员,每年将发展学生党员32.045万人。
成为了党员发展壮大的主渠道。
近年来,高职院校尽管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在学生党员发展中存在着体制机制问题、数量与质量兼顾问题、重发展轻管理问题、人员与经费问题、程序与流程亟待规范问题等,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岗位经历,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肤浅的调查研究,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使之与新形势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具体要求相适应。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工作研究一、高职院校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体制现状大多数高职院校下设的二级院(系)党总支一无专职党建干事,二无经费,学生党建工作的经费主要依靠学生活动费来完成;大多数高职院校二级院(系)都设置了学生党支部,但是支部书记由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兼任,而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又要负责繁重的学生管理、教育和服务工作,无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抓学生党建工作,从而导致了学生党建工作出现了诸多问题。
(二)下列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党的知识匮乏。
在党员发展工作中,大多数培养对象只参加党课培训,拿到结业证后,就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很少自觉学习《党的章程》和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政治意识淡薄,对党的历史知之甚少,认识肤浅,党性观念不强。
尤其对国家当前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信息了解甚少,导致在预备党员接受大会上思想汇报肤浅,对党的认识不到位。
二是功利性较强。
有的学生入党是为了毕业后好找工作,为以后的升迁奠基础,带有明显的功利性。
三是行为与信仰脱节。
入党本身是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一种自觉的追求。
但是,一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情况说不清楚,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概念模糊,认为自己优秀,有入党的条件,就应该入党,究竟为什么要入党,入党后做什么讲不清楚,对党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之甚少。
探析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018·10世纪桥B R I D G E O F C E N T U R Y探析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包涵(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连116000)【摘要】各高校是社会精英的摇篮,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的重任,在众多高校学生中将其中的优秀分子发展成为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心,发展优秀党员及提升学生党员的个人思想和觉悟,既是高校的基本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党组织交给各高校的一项长期任务。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思想的泛滥,广大学生党员的认知发生变化,新形势下高校党组织工作的难度增加,工作中问题进一步暴露,所以高校党组织应积极面对当前形势,分析并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不足之处和暴露的薄弱环节。
本文就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作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问题;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9-0037-02【收稿日期】2018-07-12【作者简介】包涵(1981-),女,辽宁省新宾人,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党建工作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学生党员的发展情况,因为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未来党组织的后继力量是否有较高的觉悟,是否有过硬的素质。
当前思想和信息呈多元化发展,良莠不齐的各类风气弥漫校园,影响各高校学生身心的同时,也对高校党员发展工作产生极大的挑战。
如何对学生进行启蒙和培养,从中挑选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发展成为党员,健全选拔机制,解决当前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中面临的困难,是各高校在新时代普遍需认真对待和处理的工作重点。
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现状(一)学生党员年级比例不均通过对多个高校大一到大四各年级党员数量的调查,我们发现无论是哪个专业的学生党员人数都按年级呈现递增趋势,也就是说低年级的党员数目普遍低于高年级。
当然,造成这种学生党员年级比例不均的现象与入党程序有关,入党积极分子要经过一年考察合格后才能入党,所以低年级学生从学生到入党积极分子,最后发展成为党员最快也要两年,很多学生到了大四才真正成为党员,但这个时候他们的重心往往是在寻找工作,虽然这些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会继续发光发热,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却无法以“学生党员”的身份为众多高校同窗起到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因此,经过高校党组织层层选拔出的学生党员往往对学校党建工作的作用影响甚微。
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
的是 培养 程序 , 而并 非 大 学 生 党 员 的 内 在 素养 。在 党组织 对 发展 对象 的考 察 中 , 由于考 察对 象较 多 , 再 加 上 时间 过于 紧迫 , 很 多时候 , 党 组织 的考 察 常常 流 于形式 化 和表 面化 , 许 多决 议 往 往 也 只 是 象征 性 地
基 层党 组织 战 斗力 的发挥 。
差异 , 主要集 中于 学 校 教 育 以及 学生 党 员 的 自我
要求 两个 层 面上 。很 多 的高 校 大 学 生 在 入 党 前 , 为 了使其 自身思 想行 为符 合 入 党 标 准 , 往 往 非 常 注 重
自身政 治 素养 的提 升 , 在专 业 学 习上 也 非 常 勤 奋 努 力, 高 校也 较为 重 视对其 入 党前 的一 系列 教育 培 养 ;
2 O 1 3年 0 3月
高校 大 学 生 党 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育 培 养 存 在 的 问题 与 对 策 ①
李 祥
( 盐 城 师 范学 院 商 学 院 , 江苏 盐城 2 2 4 0 0 2 )
摘 要 : 高 校 党建工 作极 为 重要 的任 务就 是教 育 培养 大 学生 党 员, 为 我 国党 员队伍 补充 新鲜 的
校党 建工 作所 存 在 的 另 一个 突 出 问题 , 便 是 对 大 学 生在 入党 前后 的教育 培养 工作 存在 显著 的差 异 。这
一
现象 , 在 高校 大学 生 群 体 中造成 了一 定 程 度 的负 面
影 响 。究 其深 层 次原 因 , 主要 是 高校 大 学 生 党 员 教 育 培养 工作 出现 了 问 题 。这 些 问 题 的存 在 , 影 响 了
当前高职学院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高职学院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丁思勇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
随着近年来高职学院的异军突起,高职学生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群体。
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对于高职院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如何加强党员发展工作力度,提高发展工作水平,充分认识并不断探索、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就此做一粗浅探讨,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当前高职学院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高职学生对党的认识相对不足,入党动机更为复杂,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难度加大。
当代高职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且基本生活在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的改革开放年代。
他们对党的认识和了解更多地来自于党史教材和他人的介绍。
不可否认,多数高职学生在申请入党时对党有较清晰认识,入党动机端正。
但是,不少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中掺杂有明显的个人利益因素。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思想,市场经济诱发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主义,也导致了一部分积极分子本着‚入党做官、入党评职、入党求职‛的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提出了申请要求,还有部分学生只是追求表面的‚光荣‛而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缺乏对党的真正认识和坚定信念,有很多积极分子几乎没有关心国内外时事的习惯。
当前高职学生对党认识的相对不足以及入党动机的多元化,增加了高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难度。
2.高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周期相对较短。
目前,三年制高职学生实际在校时间只有两年半。
在党员发展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按照目前的考察程序,毕业前能够真正发展为预备党员的往往只有在一年级阶段就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才有条件,大批入党积极分子因为考察时间不够在毕业前无法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即使成为中共预备党员的学生也很难在毕业离校前完成转正。
这是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党员发展工作相比较最大的劣势。
广西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与对策

广西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与对策【摘要】广西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与对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介绍了广西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加强组织引领、加强党课教育、加强实践锻炼、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等对策。
强调了深化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展望未来持续加强学生党员建设工作的必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探讨,可以为广西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有助于推动广西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广西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对策、组织引领、党课教育、实践锻炼、考核评价机制、结论、未来展望、政治素养、工作能力、自觉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广西高校学生党员队伍逐渐壮大。
作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学生党员在促进学校发展、服务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学生党员大量增加的背景下,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也逐渐浮现。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党员数量增加迅速,但是发展质量和素质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些学生党员缺乏党员的自觉性,只是形式上入党而缺乏对党的认识和理解,影响了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些学生党员虽然能够认真学习党内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不尽如人意,缺乏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
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也会导致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促进全体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
有必要对广西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努力提升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为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所具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需要我们加强研究和关注。
1.2 研究意义广西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与对策学校教育是培养国家栋梁的重要阵地,学生党员是学校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
当前,广西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面临着一系列质量问题,如发展缓慢、责任意识不强、政治素养不高等,影响了学生党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1 O O年 7月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会科学版 ) 社
J r a fCh n c u i e st f Te h o o y( o ilS in e ii ) ou n lo a g h n Un v r iy o c n l g S ca ce c s Ed t on
[ 摘 要 ] 在 新 时 期 复 杂 的 社会 政 治 经 济 形势 下 , 学 生 党 员数 量 的快 速 增 长 给 高 校 党建 工 作 带 来 了 巨 大 压 力 , 大 部
分 大 学 生 党 员 入 党 前 后表 现 不 一 , 校 普 遍 存 在 重 发 展 、 高 轻教 育 的 倾 向。 本 文 针 对 目前 高 校 大 学 生 党 员 后 续 教 育 的
VoI 2 No 4 .2 .0
J 12 1 u. O 0
口 高 校 生 态 文 化 建 设 与 思 想政 治 教 育研 究
大 学 生党 员后 续 教 育 现状 及 对 策 研 究
修 新 路 冯 丽 娟 宋 冰 霜
( 北 财 经 大 学 工 商 管 理 学 院 , 宁 大 连 16 2 ) 东 辽 1 0 5
现 状 和 问题 , 出 了下 移 培 训 重 心 , 宽 实 践渠 道 , 建 “ 织 员一 培 养 人一 新 党 员一 积 极 分 子 ”的“ 帮 带 ” 系 等 提 拓 构 组 传 体
对 策 , 实 加 强 高 校 大 学 生 党 员后 续 教 育 。 切
[ 键 词 ] 大 学 生 党 员 ; 续 教 育 ; 策 关 后 对 [ 金 项 目1 2 1 基 0 0年 辽 宁省 高 校 党 编 号 : 4 — 1 —5 ) 大 ( D 2 5 —5 。 [ 者 简 介] 修 新 路 ( 9 7 ) 男 , 士 , 北 财 经 大 学工 商 管理 学院 团委 书 记 , 理 研 究 员 , 要 从 事 大 学 生思 想 政 作 17 一 , 硕 东 助 主
新形势下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高校;党员发展;问题;对策;青年教师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不断增多,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骨干、管理骨干、学术带头人、留学归国人员中的青年教师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做好这部分优秀青年教师的党员发展工作,不仅能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还可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项工作发展滞后,步伐缓慢。
一、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党员发展面临的问题根据调查统计,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存在“一低,二少,三难”的突出问题,即青年优秀教师入党比例偏低;申请入党人数少、发展党员少;对青年教师启发教育难、发展工作难、党支部在发展优秀青年教师加入党组织中有畏难情绪。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校党组织对优秀青年教师党员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充分,工作措施不给力,培养力度不够各级党组织对发展优秀青年教师党员思想上不够重视,对其重要性和紧迫感认识不足且普遍缺乏开拓进取和主动精神。
不少党支部抱着“顺其自然”、“坐等上门”的态度,对优秀青年教师个别指导少、个别谈心少、培养教育少、主动登门做工作少,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没有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2)活动的内容及形式枯燥陈旧,缺乏创新和吸引力目前,大多数高校党组织活动多采取单一的会议形式,支部生活变成了工作会、培训会或传达会。
会议仅是教条地将党的通知、理论灌输给党员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内容十分“高大上”且“不接地气”,空洞陈旧、缺乏新意,缺乏与实际工作结合,容易“走形式”和“走过场”。
这些都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打消了不少优秀青年教师的入党积极性。
(3)优秀青年教师入党意识淡化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部分青年教师承担了大量教学和科研任务。
除此之外,还面临评职称、争取课题和科研项目等任务。
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对策研究

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对策研究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对策研究摘要: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和个别采访等方式对桂林三高校259名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深入调研,总结了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质量;对策为进一步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笔者对桂林三高校259名大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进行了调研,以深入了解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实际状况,总结和反思近年来高校在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为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高效的对策提供决策依据。
一、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总体状况笔者主要采取抽样调查、座谈会和个别采访等方式对桂林三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分析。
向三高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发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调查问卷》270份,收回有效问卷25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9%。
从本次调研结果看,近年来桂林三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的总体质量较好,调查中认为质量较低的仅占4.2%。
具体表现为:(一)大部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认同度较高调研结果显示:85.8%的被调查者是因为认同党的宗旨才申请入党的,只有14.2的人选择“随大流”或“其他”;100%的人认为自己身边的党员在学习、工作或生活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模范带头作用,1/3的人认为党员在班风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很大。
(二)大部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党员发展程序的满意度较高100%的被调查者都对高校党员发展的基本程序了解较多,其中37.5%的人非常了解,这部分人中以党员居多;91.5%的人认为大学生党员“发展流程有序”;95.8%的人认为党支部对大学生党员发展情况经过了公示,且对反映上来的情况进行了认真核查。
(三)大部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党支部的信任度较高70%以上的被调查者经常参加高校的党支部活动,62.5%的人认为周围学生党员参加党支部活动的态度比较积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第3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3,2014(总第1 4 5期)
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Serial No.145
[收稿日期]2013-09-23
[作者简介]陈秀媚(1987-),女,五邑大学组织部教师,研究方向:党建工作。
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陈 秀 媚(五邑大学,广东 江门 529020) [摘 要] 目前,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通过加强入党前的教育、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创新教育载体、建立党内帮扶机制等渠道引导大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党员发展;党员教育;党员管理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14)03-0051-02
近年来,高校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学生入党前的教育、培养和考察等工作是较为完善和规范的,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何引导大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确立今后发展的方向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高校的党建制度建设日臻完善,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断壮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学生入党的动机不一,大致可分为四类:渴望成为优秀者,认识到党内汇集大批优秀人才,希望入党后更多地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眼前利益的实用者,申请入党主要是为了找工作或升学需要;盲目从众者,看到身边的同学申请入党,于是跟风,以至于不“落伍”;被动入党者,应父母或亲戚朋友的要求,被催促入党。(二)对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标准存在不同认识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在对学生党员标准的把握上,多数基层党组织能将思想政治素质、专业学习成绩、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但有不少学生简单地将思想政治素质等同于人际关系的好坏,他们认为,只要在同学中有威信、乐于助人、热心于集体工作,即是思想政治素质高,也有人把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参加社团的工作能力或某一方面专长和成绩同党员标准混同起来。由于存在此类模糊的认识,影响到一部分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三)党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入党后再教育环节较薄弱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入党后再教育薄弱现象比较普遍,主要体现在:党员的组织活动与党外活动脱节,与团组织、学生社团群体活动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基层党建工作与专业培养不协调。重教育,轻考察;重入党前的教育,轻组织发展后的教育;重思想理论教育,轻实践锻炼教育;重眼前教育,轻长远教育。基层党组织生活内容贫乏、形式相对单一、缺乏新意、质量不高,组织生活多半是用来解决新党员发展问题或读报念文件,而思想的交锋、深入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与专业相结合、增强党性修养的活动较少,容易导致学生党员在思想意识上、行为表现上松懈。(四)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迁出学校的后续教
育管理困难一是去向难以把握。学生毕业后一时难以找到工作或找到一个临时工作难以落实党组织关系,处于“断线”状态,基层党组织很难掌握他们的具体流向和现实表现。二是组织活动难以开展。这部分党员活动地点不固定,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不闻不问,多数党员无法参加从业地党组织活动。三是管理措施难以到位。接收组织关系的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党员管理措施,很少做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致使许多党员成为“三不”(不参加党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履行党员义务)党员或“口袋党员”。四是党员的作用难以发挥。党员长时间远离党组织,得不到党组织的教育帮助,思想政治素养得不到提升,起不了党员的带头作用。(五)高校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的比例呈增长趋势,增加了学生党建的工作量,而从事基层党务工作的教育管理人员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发展学生党员和学生党员发展后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主要落在学院的总支书记、专职辅导员以及少数兼职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党员教师身上,而他们又把组织工作的重点放在大学生党员发展上,学生党支部也就成了一部发展党员的“机器”,只负责生产,不负责“售后服务”。再加上这部分老师的党建业务知识储备不够,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没有做细做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
·15·了他们在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管理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六)学生党员跨支部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
学生党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仅限于支部内部,较少与其它支部进行互动。对于自己所在支部的情况、组织生活状况基本只能“自享”,优势无法“共享”,尤其是高质量的组织生活方式得不到推广,支部创新组织生活无经验可借鉴,评优机制无法确立。以人际交往为手段,增强学生党员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七)贫困、弱势学生党员的帮扶形式单一、成效不突出,党员的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困难党员的认识不多、帮扶的投入不足、帮扶的效果不实是党内关爱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贫困学生党员,学校是按统一标准给予助学金、贷款等资助,缺乏专门的资助渠道。对学生党员在学习、就业、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没能形成全方位的机制和体系。二、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的对策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过程是吸收优秀分子、培养壮大党组织队伍的过程。高校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从细处着想、从实处着手,采取有效实际的措施着力抓好学生党建。(一)增强入党前教育,明确入党动机大学生申请入党是一种要求进步的表现,而如何引导使之明确入党动机是党员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内容选择上,入党前的教育应与党史、党情、国际国内形势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的自身发展、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相结合;入党后的教育应与专业知识、社会实践、党员参与社会建设相结合。在手段选择上,应加强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在“入口关”上,学生党员发展应以质为主,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高校应改进和完善培养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方式,注意优化结构,保持合理的梯度分布。(二)完善学生党员的考评激励机制,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学生党员考评激励机制是提高党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1.进一步完善入党前的考核机制。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注重考察学生的平时表现,结合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群众基础,进一步优化入党前的考核机制。2.建立学生党员入党后的考核评价机制。构建党内考核与群众评价相结合的先进性考评机制,考评后征求意见和提供建议相结合,学生党支部将党员考核评价结果和收集的意见建议向党员反馈和征求本人意见,并建立考评结果运用机制,使考核评价结果与学生党员奖惩、年度评优相挂钩。3.建立党员能力增强机制。建立学生党员“促学”机制,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建立学生党员“助学”机制,解决怎样学的问题;建立学生党员“督学”机制,解决学得怎样的问题;建立学生党员“践学”机制,让党员在实践锻炼中检验学识、增长才干。4.建立党员责任落实制。要分类明确学生党员的责任,将党员义务与党员身份、专业特点结合,细化落实学生党员的责任义务,根据党员的专业和工作能力,制定操作性强的责任目标。5.建立党员激励机制。建立多样化的学生党员党内激励制度,让学生党员对党内激励有稳定的预期,使学生党员做出的贡献能得到组织的肯定,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激励。(三)创新载体,强化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1.坚持教育内容创新。从党员的专业特点出发,立足专业特色,激发学生党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通过建立一支专业知识扎实的党员队伍,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为学校的基层党建注入新鲜活力。2.不断进行教育方式创新。随时代发展,原有的教育培训方式已不能满足党员的学习需求。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打造信息化教育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取微博、微信等现代手段促进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建立网上党支部,广泛开展各种网上组织生活,形成网上网下联动。定期邀请有关教师和专家学者通过网站的聊天室与学生进行交流,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进行网上党建教育。3.建立—支精干的党建工作队伍。培养—支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又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的党建工作队伍,是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这支队伍—般包括学院专职党总支部书记、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专职干部、主要学生干部等,采用“菜单式”的方式,“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党建工作队伍要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实际需要,采取“配菜”加“点菜”的模式,进行菜单式、个性化教育,引导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4.探索党员管理监督机制创新。将目标管理、激励管理等科学理念与方法引入学生党员队伍的管理当中,构筑先进的党内管理思想,让学生党员在管理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监督中不断提升自己。(四)建立党内帮扶机制,提升学生党员的服务水平
高校应积极探索学生党员之间相互关爱的渠道与方式,形成党员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和校风,通过党内谈心、互帮互学等方式,建立党内“传帮带”机制,发挥优秀党员的作用,提升党员的服务水平。1.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一级的党内关爱机制。通过设立学生党员服务中心,建立学习服务小组、生活服务小组、党员活动服务小组等,统筹协调党内关爱活动。2.强化学院的关爱帮扶工作。以辅导员、专业教师党员、优秀学生党员为基础,建立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形式结对帮扶制,建立起以专业学习和学生发展相结合的党内服务长效机制。3.设立党内关爱基金。以党员关爱中心为平台,采取党员捐助模式筹集党内关爱基金,建立“党内关怀”资金专户,用于解决困难党员的实际问题。4.邀请优秀校友返校分享经验。充分利用优秀校友资源,通过校友现身说法对大学生党员进行鼓励、引导,让学生党员获得比课堂教育更直接、更真实的感受,帮助学生党员们在今后的求学、就业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心态,确定明确的目标,为自身的职业生涯作出正确的规划。[参
考 文
献
]
[1]包丽颖.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入党动机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研
究,2010(5):100-102.
[2]连毅,李燕.大学生入党后党性继续提高的研究[J].中国电力
教育,2010(12):167-169.
[3]林文伟,曹小玲.加强大学生党组织建设的路径探索[J].高校
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4]韩清波,姖志洲.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的实践[J].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