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放的应用实例和设计指南讲课教案

运放的应用实例和设计指南讲课教案
运放的应用实例和设计指南讲课教案

运放的应用实例和设

计指南

1.1 运放的典型设计和应用

1.1.1 运放的典型应用

运放的基本分析方法:虚断,虚短。对于不熟悉的运放应用电路,就使用该基本分析方法。

运放是用途广泛的器件,接入适当的反馈网络,可用作精密的交流和直流放大器、有源滤波器、振荡器及电压比较器。

1) 运放在有源滤波中的应用

图5.2 有源滤波

上图是典型的有源滤波电路(赛伦-凯电路,是巴特沃兹电路的一种)。有源滤波的好处是可以让大于截止频率的信号更快速的衰减,而且滤波特性对电容、电阻的要求不高。

该电路的设计要点是:在满足合适的截止频率的条件下,尽可能将R233和R230的阻值选一致,C50和C201的容量大小选取一致(两级RC电路的电阻、电容值相等时,叫赛伦凯电路),这样就可以在满足滤波性能的情况下,将器件的种类归一化。

其中电阻R280是防止输入悬空,会导致运放输出异常。

滤波最常用的3种二阶有源低通滤波电路为

巴特沃兹,单调下降,曲线平坦最平滑;

切比雪夫,迅速衰减,但通带中有纹波;

贝塞尔(椭圆),相移与频率成正比,群延时基本是恒定。

二阶有源低通滤波

电路的画法和截止频率

2) 运放在电压比较器中的应用

图5.3 电压比较

上图是典型信号转换电路,将输入的交流信号,通过比较器LM393,将其转化为同频率的方波信号(存在反相,让软件处理一下就可以),该电路在交流信号测频中广泛使用。

该电路实际上是过零比较器和深度放大电路的结合。

将输出进行(1+R292/R273)倍的放大,放大倍数越高,方波的上升边缘越陡峭。 该电路中还有一个关键器件的阻值要注意,那就是R275,R275决定了方波的上升速度。 3) 恒流源电路的设计

如图所示,恒流原理分析过程如下:

U5B (上图中下边的运放)为电压跟随器,故V4 V1=;

由运算放大器的虚短原理,对于运放U4A (上图中上边的运放)有: V5 V3=; 而

()421

2020V4-Vref V5V R R R ++?=;

()019

1819

0-V2 V3++?=R R R ;

有以上等式组合运算得:Vref V1 V2=-

当参考电压Vref 固定为1.8V 时,电阻R30为3.6Ωk ,电流恒定输出0.5mA 。

该恒流源电路可以设计出其他电流的恒流源,其基本思路就是:所有的电阻都需要采用高精度电阻,且阻值一致,用输入的参考电压(用专门的参考电压芯片)比上阻值,就是获得的输出电流。

但在实际使用中,为了保护恒流源电路,一般会在输出端串一只二极管和一只电阻,这样做的好处第一是防止外界的干扰会进入恒流源电路,导致恒流源电路的损坏,二是可以防止外界负载短路时,不至于对恒流源电路造成损坏。

4) 整流电路中的应用

4-20mA+

4-20mA-IN

C44

0.01uF

D12

MMSD4148T1G R102

20K

-

+V+

V-U11A TLC2272AID

41

32

8

D11MMSD4148T1G

R104

10K U12XTR115UA

VREG 8VREF 1Iin 2Iret 3

V+7B 6E 5Io

4

R103

10K +5V_GL

D13

MMSD4148T1G

C430.022uF

TVS8

SMBJ26CA D10

MMSD4148T1G Q1

MJD47G

C47

0.1uF

GND_GL

GND_GL

+5V_GL 4-20mA+

4-20mA-Vref Iin

图5.5 整流电路

上述电路是一个整流电路,将输入的一定频率的脉冲整流成固定的电平电压,再用此电压控制4-20mA 电流的输出电流。

该电路功能类似一些DAC 功能的接口。 5)热电阻测量电路

以颜色为主题的教学设计Color(颜色)

以颜色为主题的教学设计Color(颜色) Color(颜色) 执教者:廖丽君 Teaching aims: Help Ss learn the colors. Help them describe some things Teaching key points: The colors are the key points of this class. Teaching difficult: It is hard to make sure Ss can pronounce the words correctly. Teaching aids: picture, a bottle of water ,a bag, colorful letters, a bottle of etc Teaching procedures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课前问候 T says “hello” to Ss Step 2 : Lead in导入新课 Before our new class ,I want to show you a magic.look it is a bottle of water and it is have no color .now it is put into a pink bag and shake it教师把一瓶水放进一个粉红色的袋子里.经过摇晃后,水变成了粉红色。Today’s topic is color 颜色. Step 3: Presentation新授

T shows some pictures and Ss tell her what are these and the color of them. 教师出示不同的图片学生用中文说出这些东西的颜色 The first one : rabbit white(白色) The second one : bird black(黑色) The third one :apple red(红色) The fourth one:bananayellow(黄色) The fifth one:leaf green(绿色) The sixth one:sky blue(蓝色) The seventh one :flowerpink(粉红色) The last one : grapespurple(紫色) Step3: Practice 操练 Ⅰ: Magic fingers魔法手指游戏: how many fingers ,how many times. Ⅱ: Golden eyes 火眼金睛. T shows the pictures quickly and Ss speak out the color quickly. Step 4: Stick the colorful letters on the blackboard . There is a white “T” , a black “h” ,a red “a ”, a yellow “n” , a green “k” , a blue “y” , a pink “o” and a purple “u”. All of the letters get together is “Thank you”.把不同颜色的字母粘贴在黑板上,组成

《设计色彩》教案

课时授课计划(教案) 2017 ~2018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系部艺术学院 课程名称设计色彩 教学课时64课时 专业班级17级艺术设计本、专科 授课教师 职称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2017年9月11日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课时授课计划(教案)授课班次与时间: 课题名称: 第一章设计色彩的理论知识 第一节设计色彩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设计色彩的形式规律 第三节设计色彩的表现技法 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设计: 【本章节教学重点】设计色彩的形式规律、表现风格、表现方法 【本章节教学难点】设计色彩的表现方法以及运用 【教学方法设计】结合图片讲解及多媒体教学形式 附件及说明: 一、教具、幻灯、电化教学手段的说明 二、新课内容小结 三、作业布置 四、后记

五、课时授课计划(教案)以一次课(2学时)为单元编写,每一单元有一首页 六、教学内容,小结,作业布置,后记等书写在竖直线左边,其它内容书写右边 七、青年教师需提供板书设计(最后) 备课日期:年月日第页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课时授课计划(教案)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设计色彩的理论知识 第一节设计色彩的基础知识 一、设计色彩的定义 所谓设计色彩就是按照美学的形式法则及作者主观的认识和感受,对 描绘对象运用装饰手法进行制作的表现形式的一种色彩技法。与以往绘画 色彩不同的是它更具备装饰性和平面性,对于静物质感的表现要求没有绘 画类色彩那么高甚至是不要求,但对于装饰性因素以及构成式的色彩分割 感则有一定的要求与设计理念。 二、设计色彩的特征 (一)设计色彩的造型特征 1.单纯化 装饰造型是一个概括提炼的过程,抓住“简而变”,通过造型构思, 用简洁朴素的艺术语言,来达到单纯的艺术效果。 2.平面化 装饰造型的重要基础,将客观存在的立体物象转化为平面形象为特征。 其中又分为客观平面化,即形象平面化,构图仍存在空间状态,较为 写实的平面化;以及主观平面化,即形象平铺,平视观察。 3.意象化 指对形体进行主观想象性设计和绘制。 4.夸张化 是指在装饰性绘画中,夸张就是变形变色,出于抒发情感,营造有意 味形式,为突出主题和生活本质,追求感染力为目的。 (二)设计色彩的色彩特征 1.色彩形象固有色 它是一种最具普遍意义的色彩形象,用与设计色彩表现就带有本质色 彩的特征。 2.色彩布局均衡性 所谓均衡不是面积上的平均,而是主要指分量的对称。色彩均衡重在 相互呼应,比如某中色出现在一方,要在彼方有同性色或近似色的“再现” ,才能相映成趣。 3.色彩表现高纯度 意思是指颜色的鲜艳要符合一般的审美要求,所以装饰性色彩追求高 纯度色彩搭配。 4.色彩观察移动性 备课日期:年月日第页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课时授课计划(教案)是指集中于一点来观察,这对远近,左右,上下空间反映比较清楚。

《设计色彩》讲课教案

《设计色彩》

《设计色彩》教学教案 第一章概述 1.设计色彩的定义 從古代的遺蹟中我們可以發現,人類從很早以前就有色彩的運用,即使到了今日,色彩仍與我們息息相關。雖然色彩的運用可以追溯到 20 萬年前,但在歷史上,希臘是最先將色彩問題提出討論的。希臘的四原色論將火 ( 白色 ) 、水 ( 黑色 ) 、空氣 ( 紅色 ) 、土 ( 綠或黃色 ) 認定為色彩基本的四元素,此時對色彩之研究僅限於哲學性。真正對色彩的研究,是直到 1666 年牛頓經由三稜鏡得知了光譜,才邁入色彩科學的新紀元。色彩是經由光線刺激眼睛所產生的視覺現象,沒有光線就沒有色彩。光照射在物體上,物體吸收了某些色光、反射了其餘的色光,透過視覺器官傳到大腦,由大腦感覺色彩 ? 雖然科學家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至今尚無法完全了解當我們觀察色彩時,會在大腦中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2、色彩原理 ?光是色彩的本原 ?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 1 )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 0.39 微米到 0.77 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波长大于 0.77 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 0.39 称紫外线。 ?( 2 )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体色的呈现 我们所见的各种物体,可以区分为发光体和不发光体两大类。前者是能够自身发光,因而它的光色可以不受周围光线的影响;后者是自身不能发光,要靠反射外来光线的照射,它们才能反射出不同的颜色。 发光的物体,例如太阳,日光灯,钨丝灯,蜡烛等,它们自身有发射光波的能力,是发光体。与太阳的光谱相比,其他的发光体的光谱都不平衡,难于像日光那样形成白光,日光灯光偏绿,钨丝灯光偏橙黄色,蜡烛光偏黄红色。

设计色彩教案2

2016年10月31日第9周第二次课课题:构成艺术中的设计色彩 授课时数 讲课:4课时实训:8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色彩构成的概念,掌握色彩的对比关系。能力目标: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以及色彩色调调和原理调出协调的画面。 德育目标:通过对色彩语言纯理性的系统练习,让学生建立起理性、清晰的色彩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掌握色彩调性的原理来进行色彩练习。 教学难点:掌握色彩调性控制能力,主色调的确定。 教具:电脑,投影,色彩相关各类图片,优秀作品,色彩范例图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指导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中有哪些对比现象? 2、寻找生活中的对比色。 清洁工的衣服为什么是橘红色的?——醒目,突出,防止别人撞他。师引导提醒:这种色与周围环境。学生一起说:对比强(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的观察)动手术的医生为什么穿绿色的?学生议论纷纷。色彩对比除了前面我们说得给人们影响,强烈的互补色还可以缓

解人的疲劳,因为血是红色的,与绿色的衣服是互补色,这样穿医生可以更好的做手术。 二、新课讲解 1、色彩的均衡:色彩组织构成后,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类似于力的一样的平衡安定感,也叫平衡状态感。 (1)大小、比例的色视觉均衡 (2)轻与重的色视觉均衡感 (3)胀与缩的色视觉均衡现象 (4)不均衡的均衡 (5)节奏与韵律、 2、构成设计色彩的基本点 (1)色相对比 不同颜色并置,在比较中呈现色相的差异,称为色相对比。各色相由于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远近不同,也形成强弱不同的色相对比。 例如,用湖蓝与钴蓝相比较,就会感觉钴蓝带紫味,在对比中,这两种色的特征更明确了。色相对比可以发生在饱和色与非饱和色之间。用美丽的、未经调和的色环纯色对比,可以得到最鲜明的色相对比效果,在古老时代里,人就学会从自然界的植物或矿物中提炼颜料,用于装饰服饰用具,或者用于巫术活动中,这说明人类对鲜明色彩的喜爱。鲜明的颜色对比能够给人们视觉和心理带来满足。

《色彩的对比》教学设计.docx

《色彩的对比》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与第3课《同类色与邻近色》第5课《色彩的调和》都是初中色彩基础知识课。 色彩是绘画的形式因素,是艺术表现的语言之一,它不仅是一门知识,也是一样工具,美术创作和欣赏活动中不开色彩知识的积淀,所以, 色彩知识是美术学习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在学习美术欣赏、美术基本技能以及美术创造中,具有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相对于初中其他年级,正处于好奇心强、感受力强的时期。他们形象思维强,但抽象思维弱,在理论性知识讲授时需要更直观的展示。 教学方法: 采用图片导入、设问引导、现场练习、课堂巩固四种方法相结合进 行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色彩知识的讲解和欣赏,让学生理解什么是 色彩对比;认识色彩的象征意义,理解色彩给人的心理感觉。 (2)过程与方法: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让学生感受对比的形

式美感并能初步运用对比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与搭配强烈对比和柔和对比的色彩。 教学方法:启发式法、观察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节课 教学准备:课件、彩纸、剪刀、胶棒 给学生分组:分成几大组,6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我们为什么能看到彼此---因为有光,有了光我们有了色彩的世界。看幻灯片,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色彩。每天生活在色彩的世界,同学们肯定有自己喜欢的颜色,师生交流自己喜欢的颜色。简单介绍三原色,色彩三要素。那么这么多的颜色怎么有的在一起会很好看,会很鲜亮,有的在一起会很温和,有的在一起会很沉闷,它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呢?那在我们的美术中会有怎样的对比效果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色彩的对比》。二.讲授新课: 问学生有没有这样的时候,当我们在阳光下长久看校园里一张红色的海报,当你转动眼睛看周围的人时会觉得他们的脸色很绿;当我们在都是 蓝色墙壁的地方待一段时间,突然来到正常光线下时,会觉得正常光线

《春天的色彩》教学设计及反思

《春天的色彩》教学设计及反思 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向文军 教学内容:苏少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6课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和感受春天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表现春天的常用色彩。 2、感受利用各种媒材,大胆表现所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识别能力。以及善于发现、大胆表现、乐于交流、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和记忆色彩,能够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表现,并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教学难点: 表现方法的运用以及整体色彩的把握及创新表现。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看一看) 1、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原有的自然界的体验产生回忆,启发学生的想象。 2、我们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春天的景色吧!(教师用媒体展示春天的画面)。 (学生观察、记忆、想象,感受春天的色彩。) 3、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春天来了,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观察、体验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二、感受色彩 (一)主动交流,启思联想,(想一想) 1、同学们,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描述一下春天。 (教师启发学生除了绘画方法还可以通过音乐、诗歌、舞蹈等多种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春天,体现学科的综合性,让学生体验、感受艺术表现的多元性。) 2、可以用你的歌声唱出来,也可以把自己听到的有关春天的故事讲给大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我。 (二)观察联想,合作探究。(说一说) 1、你发现春天都有哪些色彩,主要是以什么颜色为主? 通过观察,学生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讨论、探究春天的色彩 2、学生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探究的结果。 有粉红色、桃红色、黄色、绿色、湖蓝色等,主要以绿色为主。教师用色块粘贴在黑板上。 3、教师出示课题:春天的色彩 (三)欣赏感受,拓展思维(赏一赏)

设计色彩教案1

2016年10月31日第9周第一次课课题:关于色彩 授课时数 讲课:4课时实训:5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概念,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的三属性,进行色彩认知学习。 能力目标: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以及色彩的三属性,能运用色彩表现出色相环,能运用色彩进行混色调和色彩并置。 德育目标:通过对色彩语言纯理性的系统练习,让学生建立起理性、清晰的色彩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三属性及调和色彩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以及色彩的三属性,能运用色彩表现出色相环及运用色彩并置来处理画面。 教具:电脑,投影,色彩相关各类图片,优秀作品,色彩范例图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指导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放出一张黑白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接着再放一张有色彩的图片让学生思考,那张图片更能吸引她们?她们更喜欢哪一张呢?为什么?由色彩的图片引入我们的新课——色彩。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要素之一,但是它又不能离开形体、空间、

位置、面积、肌理等而单独存在。 (2)关于色彩学习要点: 色彩是设计艺术的基础。 1.基础是什么?基础就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和起点,它的基本内容:一是气质、精神、意识;二是基本知识和技能。 2.色彩是纯粹的基础的理论和色彩的学习,主要培养对色彩的创造性归纳性运用思维。 3.学习的内容:色彩的类别与属性;色彩的物理原理;色彩的分类与特征、色彩的混色、构成设计色彩、色彩归纳、色彩创作。 二、新课讲解 1、色彩的基本原理 1.1色彩的产生 在完全黑暗中,看不到周围景物的形状和色彩,是因为没有光线,然而光线很暗的情况下,有人却看不清色彩,因为视觉器官不正常,(如色盲)或是眼睛过度疲劳。在同种光线条件下,可以看到物体呈现不同的颜色,是因为物体表面具有不同的吸收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能力。反射光线不同会看到不同的色彩,。因此,色彩的发生时光对人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视知觉。 由此看来,需要经过光---眼---神经的过程才能见到色彩。 光通过以下三种形式进入视觉: 光源光----光源(本身能发光)发出的色光(各种灯、太阳、月亮等)透射光----光源穿过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之后再进入视觉的光线。透

设计色彩教案

设计色彩教案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色彩教学是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通过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设计色彩概念,现代色彩设计的理论,训练实际色彩设计能力和现代艺术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色彩的基本对比规律;色彩的感情;色彩的心理联想。 2、了解色彩设计的意义及特征;掌握色彩设计的方法和程序。 3、通过相关实验,使学生了解设计色彩的设计制作方法、技巧,增强审美能力及构思设计能力。 4、使学生理解归纳色彩的功能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掌握色彩设计的方法和程序。 四、教学难点:理解色彩归纳的功能和意义。 五、教学要求:在教学中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的艺术感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六、教学准备:范画5-8张;色彩幻灯(课件)资料等。 七、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之实践训练与写生为主设计色彩创意运用为辅,结合理论知识的讲解采用直观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绘画特点因材施教。教学以技法训练为主,采用集体讲课和个别辅导方式相结合,以教师示范方式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分析研究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和技法,启发学生发挥个性特点,探索色彩表现的多样性。 八、教学安排: (一)、色彩理论10时,讲评2课时(累计); (二)、实践训练32时,机动4课时,共计36课时。 (三)、教学教具:水果、陶罐、衬布,上课前十分钟布置好写生物品。 九.教学过程(理论授课部分):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导入新课:《设计色彩》 第一章色彩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色彩原理 1、色彩的来源 ①对光的认识 ②有光才有色 2、色彩的分类 ①原色:无法调配出来的三原色。(红、黄、蓝) ②间色:两种原色相混合后产生的色彩称间色。(橘黄、绿、紫) ③复色:三种或三种以上的颜色混合产生的色。如:红灰、黄灰、绿灰、紫灰然等。 3、色彩的三要素 ①色相:色彩的相貌。 ②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 ③纯度:色彩的饱和鲜艳度。 4、影响色彩关系的要素

设计色彩-教案1-第一章

二、课程导入阶段 [10分钟] 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本门课程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切入(5分钟) 兴趣引导:提问个别同学关于色彩的认识等问题? (5分钟) 三、讲授新课(100分钟) 第一章关于色彩 第一节光与色 提到色彩,光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色彩时随着光学的发展而派生出来的。从牛顿的发现中我们明白了从光学的角度来说,世界上一切物体之所以呈现不同的颜色,是由于光源照射的结果。而光的主要来源是太阳。太阳光是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六种色光混合而成。 不同的光源由于自身能量分布的不同,给予人们的色觉也不相同,中午时分阳光是直射的,而早晨的日出和傍晚的日落却与中午阳光大不相同。自然与人工光源给人的色觉感受也不会相同,每种光源或照明体的光谱能量也各自具有其独特的性能。 第二节色的类别与属性 1、色相 色相是表示色彩自身的独特性质,它与色彩的强弱、明暗没有关系。色相即是色彩的相貌,是色彩的最大特征。世界上一切物象都有不同的颜色。这种千差玩别的颜色是无法统计的,而且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有色物象产生。在十二色兴趣引导(10分钟)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100分钟) 理论结合实践,举

相环中可清楚的分辨出色相环由三原色组成进而发展变化的 全部过程:三原色→三间色→复色,即三原色中两个相邻色 相混合就产生橙、绿、紫三种间色。(图1-1) 图1-1十二色相环 2、明度 明度是指任何一色都具有的视觉明暗程度。在众多的色 相中,从明度上来区分有深有浅。 3、彩度 彩度即色彩的纯粹程度。彩色又称纯度、艳度、饱和度。 4、色的混色 由三种原色光或三种原色相相互混合会形成千万种色 彩,这其中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相互混合,即色彩的混 色。色彩混色包括:原色混色、加色混色、减色混色、中间 混色等。 第二章构成艺术中的设计色彩 例分析 课堂实训(20分 钟

色彩的冷暖教学设计

《色彩的冷暖》教学设计 朱玉秀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第七册。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六册色彩知识的加强课。为以后色彩知识等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主要知识为色彩的冷暖,是加强学生对色彩的运用,从而提高审美情趣。 教材中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了色彩的冷暖,这种简洁的说明对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帮助。其中的色相环明确指出了冷暖色,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清了冷色与暖色。并提供了冷暖色调对比图,让学生感受色彩的冷暖,以及可以用冷暖色调表现生活中的景色和景物,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绘画用色的表现能力,这也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美是无处不在的。 教学目标: 1、认识冷暖色,了解色彩基础知识,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2、让学生在游戏、欣赏、亲身体会学习的基础上,认识冷暖色,能用冷暖色进行简单绘画练习。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认识及判断冷色与暖色。

教学难点: 运用色彩的冷暖知识,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具学具: 欣赏图片、课件、油画棒或彩笔、图画纸等。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冷暖。 教师准备两个图片,做拼图游戏,在黑板上展示:在学生脑海中基本形成了感觉冷的凉的色就是冷色,感觉暖的热的色就是暖色这种概念。 【设计意图】以游戏方式引入新课,选用《海底总动员》和《狮子王》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动画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同学们对冷色和暖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找出不同,认识冷暖。 1、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图片中的不同颜色。认识冷色包括哪些颜色,暖色包括哪些颜色。下面,我们把相应颜色的画笔,按照图片上的顺序,把他们排列起来。 2、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冷色和暖色,认识到色彩的冷暖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理解冷色和暖色的相对性。变魔术,教师展示一朵黄色的花,让学生说说它属于冷色还是暖色。(此时学生的回答肯定不一样)教师总结,通过两次图片的对比观察,同学们发现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背景下,它的冷暖色性也不同,这就是色彩冷暖的相对性。

《色彩的色相》教学设计

《色彩的色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是一节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识的课程,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欣赏生活中色相的呈现以及各类艺术作品中色相的利用,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理解色彩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色彩美感意识,激发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丰富对色彩的感受,提高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 本课可以使学生在充分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发现色相的特点,表达感受,并进行色彩创造。 (二)教材版面分析 在色彩中,不同的色相组合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在色相环中相对应的颜色放在一起会使人感到跳跃、活泼,于是我们把这些颜色更多地应用于运动场所、运动服装和儿童领域中;而在色相环中相邻的颜色放在一起会显得比较温和,许多性格温柔的朋友会喜欢这样的色彩搭配。所以,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可喜的改观。书中通过多幅摄影、设计、绘画作品,向学生传达色相给人的视觉带来的美感,如富于活力的运动服装、色彩对比活泼的儿童房、颇具装饰感的农民画和生动活泼的学生作业。鲜艳绚丽的色彩,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希望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同学们能感受到色相的使用在生活中、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与美感。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色彩中的色相知识,体会色彩的美。 应会:利用色彩的色相知识进行绘画创作,使画面变得更美观、漂亮。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感受色彩中不同色相的美感,培养对色彩知识的探究欲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识。 难点:如何更好地运用色相知识进行创作。

(五)学习材料 色相环、美术书、民间工艺品、服装、图画纸、水粉(或水彩笔)等。 二、教学设计参考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设计一

《色彩与生活》教学设计

《色彩与生活》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寇晓夏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45分钟 授课对象:初一学生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初一美术课本第七课《色彩与生活》,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色彩带给我们的神奇与欢乐。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色彩的三要素和色彩冷暖的知识,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同时,它还使学生在充满好奇性的学习中,增强对生活中色彩现象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敏感的目光。 二、设计思路: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着重介绍色彩知识。如今社会中的色彩更是眼花缭乱,学生的眼睛也被这种绚丽夺目所熏陶,在这个课题中我们主要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色彩的三要素和色彩冷暖知识以及原色之间相互混合,可以产生许多色彩变化。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研究能力,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并学习应用,装点我们的生活,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色彩三要素和色彩冷暖知识,初步学习运用色彩三要 素和色彩冷暖知识分析美术作品及生活中简单的色彩现象,并能 用语言文字进行评述。能运用色彩三要素和色彩冷暖知识选择适 当的美术手段进行表现。 2、能力目标:感受和认识生活中色彩的美好和丰富。尝试运用美术方法表达对 色彩的感受和理解。用语言文字表达对色彩现象的感受和理解。 3、情感目标:乐于对生活中的色彩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认识色彩对人生的重 要作用,亲自体验色彩表达带来的乐趣和感受。 四、教学重点: 学生对色彩三要素和色彩的冷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比较熟练地运用到作品及生活中去。 五、教学难点: 学生能比较准确地分析作品中及生活中的色彩现象,借此提高色彩欣赏水平,陶冶情操。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教材、教具、各种颜色的卡纸、彩铅、马克笔等 2、学生准备:课本、彩笔、铅笔、画纸等 六、教学法:观察法、讲述法、师生互动法

设计色彩授课教案

运城学院教案 美术与工艺设计系(部)2014 - 2015学年第二学期 教研室名称设计教研室 课程名称设计色彩 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考试 授课教师周霞 职称助教

适用对象:艺术设计专业 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理论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通过进行富有针对性或规定性的课题训练,使学生了解掌握设计色彩的基础理论以及设计色彩的象征性与色彩心理效应,掌握设计色彩的造型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客观物象观察、分析和审美选择,使学生将特定的物象进行梳理、提炼,再通过夸张、变形、分解重构等手段表现在作品上。较系统地培养学生设计色彩的构成方式、表现技巧、形式风格,使学生建立起在观察表现上的新的造型观念,开拓其创意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学生设计的创造和表现能力,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设计色彩的造型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建立起在观察表现上的新的造型观念,开拓其创意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学生设计的创造和表现能力。 三、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色彩行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色彩开发、色彩计划、色彩研究等驾驭色彩的能力,具有实施色彩计划,进行色彩设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媒体教学。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建立明确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中正确地运用色彩和表达色彩。 1、色彩是创作特性的元素之一,为了求取个性化,应有计划使用色彩。 2、色彩对人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要考虑心理和生理上的因素,以此 来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 六、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色彩搭配设计师》中西色彩(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编著中国纺织出版2007 参考书: 1、《色彩战略》南云治嘉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2、《色彩搭配设计专业能力》中国流行色协会编著中国纺织出版2009 七、教学内容

色彩教学设计

<<色彩的情感表现>>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色彩情感的表方法并学会运用进行表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色彩的魅力,学会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二、教学重点 了解色调知识,掌握色彩情感的表现方法。 三、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色调进行色彩情感的表现。 四、教具 多媒体课件、色彩绘画工具 五、学具 白板纸、色卡纸、剪刀、胶水

六、教学过程 (一)以实例引入新课 展示了两个同样轻重、大小的箱子,一个深蓝色,一个白色,分别请同学们观察比较:哪个箱子重,哪个箱子大。 由于对比非常明显,大家会一致认为深蓝色的重,浅黄色的大。这时再请同学通过实际搬起来比较和用尺子测量得出结果:两只箱子轻重、大小都是一样的。从而可以知道:不同的色彩会让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说明色彩是具有情感的。由此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 共设置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了解色彩所表达的情感 活动分为两个环节 1、先出示几道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问题,比如:在家里放一台红色的冰箱你感觉舒适吗?为什么?假如道路正在施工,采用什么颜色的路障更为醒目?……来一个快速抢答,让学生知道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涵着色彩的情感

2、再设置一些常见的小问题,例如:看到红色你会马上联想起我们中国的哪个节日?、 学生不假思索就会回答:春节。过春节时都有些什么是红色的?由于学生对此非常熟悉,因此都会抢着回答:鞭炮、灯笼、对联窗花……。这时再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红色给你什么感受?另外几种常用的颜色也用类似的方法,设置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性以及带给我们的心理感受。 活动二:体验色彩所表达的情感 分为三个环节层层深入 1、展示3幅图案相同,色调不同的作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色调的概念。 2、放一首乐曲片断,让学生以色调的形式描述乐曲所表达的意境。 3、听第二首乐曲片断,推选四位同学分成两组,到黑板前边听音乐边作画,将对曲子旋律的感受用色调的形式表现出来。

色彩的设计应用教案

《设计色彩》教学教案 第一章概述 1. 设计色彩的定义 從古代的遺蹟中我們可以發現,人類從很早以前就有色彩的運用,即使到了今日,色彩仍與我們息息相關。雖然色彩的運用可以追溯到 20 萬年前,但在歷史上,希臘是最先將色彩問題提出討論的。希臘的四原色論將火 ( 白色 ) 、水 ( 黑色 ) 、空氣 ( 紅色 ) 、土 ( 綠或黃色 ) 認定為色彩基本的四元素,此時對色彩之研究僅限於哲學性。真正對色彩的研究,是直到 1666 年牛頓經由三稜鏡得知了光譜,才邁入色彩科學的新紀元。色彩是經由光線刺激眼睛所產生的視覺現象,沒有光線就沒有色彩。光照射在物體上,物體吸收了某些色光、反射了其餘的色光,透過視覺器官傳到大腦,由大腦感覺色彩 ? 雖然科學家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至今尚無法完全了解當我們觀察色彩時,會在大腦中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2、色彩原理 ? 光是色彩的本原 ? 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 1 )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 0.39 微米到 0.77 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波长大于 0.77 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 0.39 称紫外线。( 2 )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 体色的呈现 我们所见的各种物体,可以区分为发光体和不发光体两大类。前者是能够自身发光,因而它的光色可以不受周围光线的影响;后者是自身不能发光,要靠反射外来光线的照射,它们才能反射出不同的颜色。

设计色彩教案汇总

《设计色彩》教案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建立在一般色彩写生基础上的对新的写生方式的一种探索,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进行富有针对性或规定性的课题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装饰色彩造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学生对客观物象观察、分析和审美选择,能够将特定的物象经梳理、提炼、夸张、变形等处理,表现在画面上。在其过程中,可使学生较系统地认识和学习装饰色彩造型在构图、构形、构色以及在画面构成方式、表现技巧、形式风格等方面的问题,以此强化绘画写生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开拓其创意思维和想象力,并使学生将这些方法和技能运用到今后具体的艺术设计中,提高学生艺术设计的创造和表现能力。 概括而言,本教程将能使学生基本达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的: 1、具有对客观物象的新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2、具有对描绘对象的概括、提炼、整合以及画面构成和表现能力 3、具有主动探索、求新、求异的创造能力 4、具有在今后专业设计的应用能力。 教学训练模式 教学内容及过程纲要 立体归纳能力训练主观构成能力训练 平面归纳能力训练

立体概括能力训练 第一学期:48学时 1立体概括归纳 2、 客观平面归纳 3、 主观平面归纳 4、 理论学时 5、 实训学时 第二学期:56学时 1、 分解与重构归纳 28学时 2、 非写生性的归纳 24—25学时 3、 理论学时 3—4学时 4、 实训学时 53—54学时 第一学期 第一讲:立体概括归纳写生 教学内容纲要 平面归纳能力训练 主观构想能力训练 客观平面归纳训练 主观平面归纳训练 对自然物象的分解与重构训练 非写生性的主观归纳训练 17学时 12学时 16—17学时 3—4学时 46—47学时

装饰色彩》教学设计

6、装饰色彩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知道装饰色彩在生活中和艺术中的应用,了解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方法,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 3、了解色彩的写实性与装饰性的区别,在教学体验中感受装饰色彩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和表现方法。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方式方法,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 教学难点:装饰画的造型突出夸张变形,色彩对比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牛的图片 提问:自然界中的牛与装饰画中的牛在颜色对比上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装饰色彩 二、讲授新课 1、讲授装饰色彩的概念。装饰色彩是提取自然形象中的色彩,进行

夸张和对比,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给人以质朴、真挚的感受。 2、通过出示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装饰画中常用的色彩。 3、复习色彩的基本知识。 4、归纳总结出民间装饰色彩中用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 2、欣赏、分析作品 (1)农民画《耱地》师:装饰色彩常常和现实生活中的色彩不一样,虽然它源于自然,但不是对自然色彩的复制。你看《耱地》里的牛多漂亮!可是现实生活中的牛真有这么多色彩吗?农民画家敢于把牛画的这么艳丽,显示了他们对色彩的丰富想象力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2)学生优秀作品 比较写生色彩与装饰色彩上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吗? 三、作品展览、激发创作激情 优秀作品欣赏,强调色彩鲜明,艳丽、明快。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欣赏了装饰画的色彩,你的体会是什么? 3、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五、作业提示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色彩的明与暗教案

《色彩的明与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明度的含义。 2、学会用色彩明暗对比的方法用水粉颜料涂色,提高色彩表现力。 3、在尝试色彩明暗的各种表现方法中感受色彩的美感,提高学生对色彩的鉴赏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暗色调的基本知识。 难点:明、暗色调的配色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等常规作画工具,剪刀、双面胶。 (教师)课件、彩笔、白纸、有关明暗对比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欣赏揭示课题 1、复习已学过的色彩知识:媒体出示关键字:三原色、间色、复色。 2、播放课件,欣赏俄国画家夏加尔的作品—《我与村庄》 提问:(1)看了这些作品后,你有什么感觉? (2)学生互相交流感受 3、教师小结:《我与村庄》是俄国画家夏加尔的作品,他用有条不紊的组织方法来描绘不同时空下的现实生活,他以想像和回忆来构思画面形象。他笔下的人物和景物都超脱了呆板的规律,每个细节都保留着生活的真实、完全的自由和尽可能的优美雅致。这幅画充满对童年的追忆、对故乡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 作品中有许多色彩,每一块颜色又有明暗不同的层次,有的色彩较亮,是明色,有的色彩较暗,是暗色,这就是色彩的明暗强度,我们称它为色彩的明度。 4、揭示课题:明色与暗色 (三)自学方法尝试调配 1、学生欣赏教材内的调配方法并反馈。 2、媒体板书调配方法:

明色和暗色的调配方法: 明色——加白色使色彩变亮。 暗色——加黑色使色彩变暗。 3、学生尝试调配明色和暗色,教师辅导。 要求:随意加白和加黑。 (四)、教师演示学生创作 1、教师演示用不同层次的明度: 师:你们看色彩层次感的体现就在这随意间的加白和加黑而形成的,你们说有趣吗? 2、出示未涂色的画面: 3、师提出作业要求: (1)在这四幅画里选择一幅涂色。 (2)用色彩的明暗对比的方法涂色。 (3)可以自己创作涂色:造型简单。 (五)创设情景,评价作品 1、展示作业。 学生依据黑板上的评价标准把作业贴在相应的位置。 2、自我评价。 3、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你们可真棒,整个学习的过程都在自学、自主、自我的活动中完成,老师希望你们今后也能像这堂课一样表现出自我和个性的风采。好吗? (六)课后延伸 1、教师课堂总结。 2、提出课后要求:回家以后,可以找一些有关色彩明暗强烈对比的图片,和你的好朋友们一起分享交流。

设计色彩教案完成版

设 计 色 彩 教 案 主讲教师:崔若健 《色彩》授课计划 一、授课计划编订说明 二、授课教学进度计划表

课程名称:设计色彩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课程性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必修课。 考核形式:考试 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设计色彩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它包括色彩基础理论、写实性归纳写生、平面性归纳写生、意象性归纳写生、设计性归纳写生、非写生性色彩归纳练习及各自的表现技法。通过理论教学及写生练习使学生熟练运用色彩语言掌握色彩表现技法和提高色彩表现力,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掌握色彩性能,了解色彩规律。 2、了解色彩装饰语言与形式语言。

3、提高鉴赏力和积累创作经验。 4、熟练运用色彩的各种表现技法。 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从艺术设计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和技能诸方面去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创意性思维和各种色彩归纳及应用的能力。 难点:对色彩的理性认识及在专业学习中的具体运用。 课程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色彩基础理论(10课时) 重点:从形与色的关系去发现设计色彩的个性特征。 难点:设计色彩的象征功能及艺术风格与个人情感的认知关系。 教学目标及要求:让学生认识到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区别,能够正确分析设计作品形与色的关系。 教学方式:多媒体讲授和课堂辅导 第一章绪论 人类所占有的全部信息有90%以上是靠视觉获得的,而视觉对于色彩是最敏感的,色彩悦目的艺术作品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打动人心,它不但影响着人的视觉感受,而且提升着人的精神和审美感受。借鉴自然色彩、现代色彩科学理论、传统装饰艺术色彩以及其他艺术的色彩形式是设计色彩的来源,它们对色彩设计具有指导作用。色彩设计的内容首先应从色彩的来源、形与色的关系以及设计色彩的个性特点等方面去研究。 第一节设计色彩之来源 五彩缤纷的色彩装扮了整个世界,我们在生活中尽情地享受着色彩的恩惠。不论是绘画色彩还是设计色彩,探其来源,不外乎三个方面,一个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色彩的启示,一个是现代色彩科学理论体系,还有一个就是对传统艺术和其他艺术色彩形式的借鉴。 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自然色彩 一年四季中的春夏秋冬,绚丽芬芳的大自然无不闪烁着灿烂的光彩。云雾缭绕的崇山峻岭,波光粼粼的江河湖泊,万紫千红的花木园林,光彩夺目的鱼虫贝壳,美妙绝伦的珍禽羽毛,在这里,色彩对渲染自然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种情趣盎然、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无论是色彩的对比、明暗层次,还是面积比例等都搭配得如此和谐与统一,自然之美的无穷魅力使人倾倒和臣服。设计师正在进一步深入大自然并在大自然色彩中捕捉艺术灵感和吸收艺术营养,从而开拓新的色彩创意思路。缤纷的大自然随时令的更替、色光的变化而时时刻刻变换着束装。春天的色调是青春焕发的少女,夏季把少女推向成熟与饱和,秋天似浓妆艳抹的贵妇人,冬天则红妆素裹分外妖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视野开始延伸,对自然色彩的视野已扩大到离我们十亿光年的宏观宇宙和肉眼看不到的微观原子中。自然的色调瞬息万变,展示了色彩美的自然属性,为创造色彩美感奠定了物质基础。受大自然的启示,向大自然索取色彩,在大自然中提炼色彩美感,并运用其规律实现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那么,色彩设计的思路和创意便会无限广阔。 二、现代色彩科学理论

〖语言〗春天的色彩教学设计

〖语言〗春天的色彩教学设计Color teaching design in spring

〖语言〗春天的色彩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本教案是根据2~6岁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活动设计思路:春天悄悄得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虽说春天的脚步静悄悄,可是也躲不过孩子们敏锐的眼睛。当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告诉我他们的发现时,我们开始了春天的主题。中班时我们也开展过春天的主题,在中班的基础上,我们将重点放在帮助幼儿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春天的美上。 于是,我们设计并开展了: 春天的秘密启发幼儿发现春天里的变化。 我眼中的春天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即兴创编成散文。 春雨的色彩尝试用接色的方法表现春天的美。 春天进行曲尝试用小乐器设计演奏春天进行曲。 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孩子们生成了《我眼中的绿地》、《春天里的为什么》、《绿色和黑色》(创编小青蛙和小蝌蚪的故事)等活动。

我们还尝试从多方位、多纬度给孩子美的感受,如: 视觉环境创设注重色彩对孩子视觉的冲击。如绿地的翠绿、蔬菜镜框中深深浅浅的绿、草莓园的红等。 听觉环境创设用班德瑞的《春》作为我班近期活动的背景音乐。 春天的色彩 1、通过听听、画画、编编、讲讲,感受春天的美丽。 2、大胆表现自己对春天的感受,体验合作创编散文诗的乐趣。 音乐、不同色系的油画棒、卡纸、ppt。 一、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请幼儿看屏幕。(ppt1) 提问:你们看见什么?这里漆黑一片,猜猜看这是在哪里?听了散文诗,你们就知道了。 二、感受理解散文诗。 1、完整欣赏散文。(一边演示ppt一边朗诵) 提问:散文好听吗?还想听吗?这次请你听清楚谁告诉小熊春天是什么颜色的? 2、再次完整欣赏散文。 重点提问:谁告诉了小熊春天的颜色?它们是怎么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