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专题分类汇编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试题-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最新

高三化学试题-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最新

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一、选择题基本概念类:1.设某元素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述论断正确的是(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原子量(B)这种元素的原子量为m+n(C)若碳原子质量为W克,此原子的质量为(m+n)W克(D)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2.用下列方法来制备溶胶:①0.5摩/升BaCl2溶液和等体积2摩/升硫酸相混和并振荡;②把1毫升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20毫升沸水中,边加边振荡;③把1毫升水玻璃加入10毫升1摩/升盐酸中,用力振荡.可行的是(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③(D)①②③3.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是5s1,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其单质常温下跟水反应不如钠剧烈(B)其原子半径比钾原子半径小(C)其碳酸盐易溶于水(D)其氢氧化物不能使氢氧化铝溶解4.设N 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醋酸的摩尔质量与N A个醋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B)N A个氧分子和N 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6:1(C)28克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D)在标准状况下,0.5N A个氯气分子所占体积是11.2升5.下列四种元素中,其单质氧化性最强的是(A)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二周期元素(B)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ⅢA族的元素(C)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2s22p6的元素(D)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3s23P5的元素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中键能越大,键越长,则分子越稳定(B)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C)在化学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被还原(D)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不同离子,其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多而减小7.在四种化合物①NaHCO3、②Al(OH)3、③(NH4)2S、④中,跟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能反应的是(A)只有②④(B)只有①②(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8.下列反应中,通入的气体物质只作为氧化剂的是(A)二氧化硫通入氢硫酸中(B)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C)少量氯气通入氯化亚铁酸性溶液中(D)硫化氢通入溴水中9.四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①NaHCO3、②NH4HCO3、③Cu(NO3)2、④KNO3,各取1摩在高温下(100℃以上)加热完全分解,得到的气体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③>②>①>④(B)②>③>①>④(C)②>③>④>①(D)③>②>④>①10.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X-为Cl-、Br-或I-)离子,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A)Br -、Cl -、I - (B)Br -、I -、Cl -(C)I -、Br -、Cl -(D)Cl -、I -、Br -11.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的离子晶体,其中钠是+1价.NaH 与水反应放出氢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aH 在水中显酸性(B)NaH 中氢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氦原子的相同(C)NaH 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D)NaH 中氢离子可被还原成氢气12.在同温同压下1摩氩气和1摩氟气具有相同的(A)质子数 (B)质量 (C)原子数 (D)体积13.用N A 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摩钠作为还原剂可提供的电子数为N A(B)标准状况(0℃,101.3千帕)下,22.4升氯气中所含的氯原子数为N A(C)16克氧气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 A(D)18克水所含的电子数为8N A14.用R 代表短周期元素,R 原子最外层的p 亚层上的未成对电子只有2个.下列关于R 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R 的氧化物都能溶于水(B)R 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都是H 2RO 3(C)R 的都是非金属元素(D)R 的氧化物都能与NaOH 溶液反应15.下列物质容易导电的是(A)熔融的氯化钠(B)硝酸钾溶液(C)硫酸铜晶体 (D)无水乙醇16.在NO 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其质量比为(A)3:1 (B)1:3 (C)1:2 (D)2:117.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的是(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原子失去的电子比乙原子失去的电子多(B)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C)甲能跟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乙不能(D)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负极18.用1升1.0摩/升NaOH 溶液吸收0.8摩CO 2,所得溶液中的CO 32-和HCO 3-的摩尔浓度之比约是(A)1:3 (B)2:1 (C)2:3 (D)3:2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0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A)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和的甲烷和丙烷混和物22.4升,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 0(B) 标准状况下,1升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C)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1摩H 2,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2N 0(D)常温常压下,1摩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 020.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加入1.5摩氙气和7.5摩氟气,于400℃和2633千帕压强下加热数小时,然后迅速冷却至25℃,容器内除得到一种无色晶体外,还余下4.5摩氟气.则所得无色晶体产物中,氙与氟的原子个数比是(A)1:2 (B)1:3 (C)1:4 (D)1:621.1992年,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之一是发现了三种元素的新的同位素,其中一种是Hg 20880,它的中子数是 [](A)80(B)128 (C)218 (D)28822.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A)6和8(B)16和8(C)12和9(D)11和623.下列元素的单质中,最易跟氢气反应生成氢化物的是[](A)硼(B)氮(C)氟(D)碳24.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一氧化氮,另一个盛有氮气和氧气,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A)原子总数(B)质子总数(C)分子总数(D)质量25.摩尔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X、NaY和NaZ的溶液,其中pH值依次为8、9、10,则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HX、HZ、HY(B)HZ、HY、HX(C)HX、HY、HZ(D)HY、HZ、HX26.a、b、c、d、e分别是Cu、Ag、Fe、Al、Mg5种金属中的一种.已知:(1)a、c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2)b与d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单质d;(3)c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4)c、e在冷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由此可判断a、b、c、d、e依次为[](A)Fe Cu Al Ag Mg (B)Al Cu Mg Ag Fe(C)Mg Cu Al Ag Fe (D)Mg Ag Al Cu Fe27.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是a和b,它们的离子X m+和Y 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a=b+m+n(B)a=b-m+n(C)a=b+m-n(D)a=b-m-n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漂白粉的有效成份是氯酸钠(B)氟化氢在空气中呈现白雾,这种白雾有剧毒(C)碘化钾水溶液能使淀粉变蓝(D)氟气通入水中有氧气生成29.设N A代表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克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 A(B)2克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 A(C)在25℃,压强为1.01×118帕时,11.2升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D)17克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a30.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18克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A)等于1.18克(B)大于1.18克而小于2.86克(C)等于2.86克(D)大于2.86克31.X、Y、Z、M代表四种金属元素.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时,X溶解,Z极上有氢气放出;若电解Y2+和Z2+离子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又知M2+离子的氧化性强于Y2+离子.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X>Z>Y>M(B)X>Y>Z>M(C)M>Z>X>Y(D)X>Z>M>Y32.若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A)1(B)3(C)5(D)633.N和Ne的原子半径()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能肯定34.F2和Br2的沸点()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能肯定35.O 178和O 168原子的核外电子数()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能肯定36.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质量数为272.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A.111B.161C.272D.43337.下列物质中,既可与盐酸反应,又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A.NaHSO 4B.NaHCO 3C.Na 2SO 3D.NH 4NO 3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0表示阿佛伽德罗常数的值)()A.在常温常压下,11.2升氯气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0B.在常温常压下,1摩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 0C.32克氧气所含原子数目为2N 0D.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39.下列物质能跟镁反应并生成氢气的是()A.甲酸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C.氯化铵溶液 D .碳酸钠溶液40.在下列四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固体二氧化锰,能产生气体的是()A.3%H 2O 2溶液B.1摩/升NaOH 溶液C.1摩/升KClO 3溶液D.1摩/升盐酸41.原子核外的M 电子层和L 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肯定42.科学家最近制造出第112号新元素,其原子的质量数为277,这是迄今已知元素中最重的原子.关于该新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是112(B)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5,核外电子数为112(C)其原子质量是12C 原子质量的277倍(D)其原子质量与12C 原子质量之比为277:1243.将1体积选项中的一种气体与10体积O 2混和后,依次通过盛有足量浓NaOH 溶液的洗气瓶和盛有足量灼热铜屑的管子(假设反应都进行完全),最后得到的尾气..可以是() (A)Cl 2 (B)CO (C)CO 2 (D)N 244.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45.X 元素的阳离子和Y 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 的原子序数比Y 的小 (B)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 的大(C)X 的原子半径比Y 的大 (D)X 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 的小46.某溶液中有NH 4+、Mg 2+、Fe 2+和Al 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A)NH 4+ (B)Mg 2+ (C)Fe 2+ (D)Al 3+47.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A)提出原子学说 (B)发现元素周期律(C)提出分子学说 (D)发现氧气48.下列各组微粒中,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是(A)K +和Na + (B)CO 2和NO 2(C)CO 和CO 2 (D)N 2和CO49.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A)2mol·L-1H2SO4溶液(B)2mol·L-1NaOH溶液(C)2mol·L-1MgSO4溶液(D)硅酸溶胶5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51.某溶液含有较多的Na2SO4和少量的Fe2(SO4)3.若用该溶液制取芒硝,可供选择的操作有:①加适量H2SO4溶液,②加金属Na,③结晶,④加过量NaOH溶液,⑤加强热脱结晶水,⑥过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A)②⑥③(B)④⑥①③(C)④⑥③⑤(D)②⑥①③⑤52.已知铍(Be)的原子序数为4.下列对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铍的原子半径大于硼的原子半径(B)氯化铍分子中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C)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弱(D)单质铍跟冷水反应产生氢气53.向50mL18mol·L-1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A)小于0.45mol (B)等于0.45mol(C)在0.45mol和0.90mol之间(D)大于0.90mol5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0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在常温常压下,11.2L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0(B)在常温常压下,1molNe含有的原子数为N0(C)71gCl2所含原子数为2N0(D)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55.CaC2和MgC2都是离子化合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MgC2和CaC2都能跟水反应生成乙炔(B)C22-的电子式为(C)CaC2在水中以Ca2+和C22-形式存在(D)MgC2的熔点低,可能在100℃以下56.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还原产物是(A)NO2(B)NO (C)N2O (D)N257.X、Y、Z和R分别代表四种元素.如果aX m+、bY n+、cZ n-、dR m-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b、c、d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a-c=m-n (B)a-b=n-m (C)c-d=m+n (D)b-d=n+m58、300毫升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克溶质。

2020-2021高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铜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含详细答案

2020-2021高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铜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含详细答案

2020-2021高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铜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含详细答案一、铜及其化合物1.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Al2(SO4)3、较多的Cu2+和少量的Na+。

从工业废水中回收金属铝和金属铜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试剂X、Y、Z均过量)。

(1)试剂X为_______,加入试剂X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试剂Z为___________。

(2)操作②为____________(填实验分离方法)。

(3)溶液2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写出操作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5)金属铜能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产生的气体为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铝 2Al+3Cu2+=2Al3++3Cu 氨水过滤 Al2(SO4)3、H2SO4 Al2(SO4)3、H2SO4 SO2【解析】【分析】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Al2(SO4)3、较多的Cu2+和少量的Na+,由流程可知加入X为金属铝,用于置换出铜,溶液1含有Al2(SO4)3、Na2SO4,不溶性物质为过量的Al和Cu的混合物,向不溶性物质中加入试剂Y用于溶解Al,反应产生Al2(SO4)3,而Cu不能发生反应,则为稀H2SO4,溶液2含有Al2(SO4)3、过量H2SO4,由于Al(OH)3是两性物质,能够与过量的强碱NaOH溶液反应产生可溶性物质,因此向①②混合后加入氨水,可生成Al(OH)3沉淀,过滤、洗涤后加热分解生成Al2O3,电解熔融的Al2O3可生成Al,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操作①是过滤,不溶性物质为Cu、Al混合物,操作②是过滤,试剂Y是H2SO4,溶液1含有Al2(SO4)3、Na2SO4,溶液2含有Al2(SO4)3、过量H2SO4,试剂Z是氨水,操作③是过滤,操作④加热分解Al(OH)3,操作⑤是电解。

(1)由以上分析可知X为Al,可用于除去溶液中的Cu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Cu2+=2Al3++3Cu;试剂Z为氨水;(2)操作①②③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为过滤操作;(3)溶液2中含有的溶质有Al2(SO4)3、H2SO4;(4)操作④是加热Al(OH)3,Al(OH)3不稳定,受热发生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OH)32Al2O3+3H2O;(5)金属Cu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CuSO4、SO2、H2O,反应方程式为:Cu+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所以反应产生的气体为SO 2。

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汇编试题7套附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汇编试题7套附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汇编试题7套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汇编试题(01)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贴好考号条形码或将考号对应数字涂黑。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答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清洁。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S-32 Cl-35.5 Ca-40 Ti-48 Fe-56 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卷共7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研究表明,地球上的碳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石油与煤是可再生能源B. CO2是煤、石油形成淀粉、纤维素等的催化剂C. 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 图中所出现的物质中淀粉与纤维素为同分异构体2.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是一种淡黄色粉末,某课外小组利用下列装置检验草酸亚铁晶体受热分解的部分产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③和⑤中分别盛放足量NaOH溶液和CuO,可检验生成的COB. 实验时只需要在装置①中反应结束后再通入N2C. 若将④中的无水CaCl2换成无水硫酸铜可检验分解生成的水蒸气D. 实验结束后,①中淡黄色粉末完全变成黑色,则产物一定为铁3.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8gCH4O中含有的C-H键数目为N AB. 25℃时,100mLpH=8的氨水中NH4+的个数为9.9×10-8N AC. 56gFe和64gCu分别与1molS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均为2 N AD. 标准状况下,2.24 LCl2 溶于水所得氯水中含氯的微粒总数为0.2 N A4.网络趣味图片“一脸辛酸”,是在脸上重复画满了辛酸的键线式结构。

专题15 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题-三年(2022-2024)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教师卷)

专题15 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题-三年(2022-2024)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教师卷)

专题15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题考点命题趋势考点1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题在当前的旧高考中,"物质结构与性质"属于选择性考试内容,以综合性客观题形式出现,随着新课程的落实,"物质结构与性质"已成为选择性必修课程,将成为新高考的必考内容,在新高考中,部分卷区不再设置"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题,而是将其考查分散到选择题和其他综合题当中。

纵观近年来高考真题,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题基本上考的都是最基本、最典型、最主干的知识点。

以下是高考时时常考的知识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方面,如原子电子排布式,元素原子的性质;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方面,如杂化轨道类型,分子(离子)空间构型;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方面;如晶胞判断与计算。

试题均建构在以教材为主的中学化学基础知识之上,没有偏离教材体系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试题基本保持稳定。

试卷并不能把所有的知识面全部覆盖,也不能保证重要知识点可能反复出现。

1.(2024·北京卷)锡(Sn )是现代“五金”之一,广泛应用于合金、半导体工业等。

(1)Sn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5周期第IVA 族。

将Sn 的基态原子最外层轨道表示式补充完整:(2)2SnCl 和4SnCl 是锡的常见氯化物,2SnCl 可被氧化得到。

①2SnCl 分子的VSEPR 模型名称是_________。

②4SnCl 的Sn Cl —键是由锡的_________轨道与氯的3p 轨道重叠形成。

键。

(3)白锡和灰锡是单质Sn 的常见同素异形体。

二者晶胞如图:白锡具有体心四方结构;灰锡具有立方金刚石结构。

①灰锡中每个Sn 原子周围与它最近且距离相等的Sn 原子有_________个。

②若白锡和灰锡的晶胞体积分别为31v nm 和32v nm ,则白锡和灰锡晶体的密度之比是_________。

(4)单质Sn 的制备:将2SnO 与焦炭充分混合后,于惰性气氛中加热至800C ︒,由于固体之间反应慢,未明显发生反应。

2020年高考化学热点专题汇总-专题23 新信息型有机合成与推断

2020年高考化学热点专题汇总-专题23 新信息型有机合成与推断

2020年高考化学热点专题汇总-专题23 新信息型有机合成与推断【热点发现】1.苯环侧链引羧基 如(R 代表烃基)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生成,此反应可缩短碳链。

2.卤代烃跟氰化钠溶液反应再水解可得到羧酸如CH 3CH 2Br ――→NaCN CH 3CH 2CN ――→H 2O CH 3CH 2COOH ;卤代烃与氰化物发生取代反应后,再水解得到羧酸,这是增加一个碳原子的常用方法。

3.烯烃通过臭氧氧化,再经过锌与水处理得到醛或酮KMnO 4溶液共热后酸化,发生双键断裂生成羧酸,通过该反应可推断碳碳双键的位置。

4.双烯合成如1,3-丁二烯与乙烯发生环化加成反应得到环己烯,,这是著名的双烯合成,也是合成六元环的首选方法。

5.羟醛缩合有α­H 的醛在稀碱(10% NaOH)溶液中能和另一分子醛相互作用,生成 β­羟基醛,称为羟醛缩合反应。

6.硝基苯的还原反应7.芳烃的烷基化反应芳香化合物与烯烃在AlCl 3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烷基化反应,从而往苯环上引入烷烃基。

8.芳香烃的羰基化反应芳香烃在一定条件下与CO 、HCl 发生反应,在苯环上引入羰基。

【例】化合物H 是一种有机光电材料中间体。

实验室由芳香化合物A 制备H 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已知:①RCHO +CH 3CHO ――→NaOH/H 2O △RCH===CHCHO+H2O;②。

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

(2)由C生成D和E生成F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为甲苯的同分异构体,由F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用环戊烷和2-丁炔为原料制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其他试剂任选)。

2020高考 化学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 知识点13 物质结构与性质

2020高考 化学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 知识点1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知识点13物质结构与性质1、[2019全国Ⅱ]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铁系超导材料,其中一类为Fe −Sm−As−F−O组成的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As与N同族。

预测As的氢化物分子的立体结构为_______,其沸点比NH3的_______(填“高”或“低”),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成为阳离子时首先失去______轨道电子,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66s2,Sm3+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离子半径:F−__________O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一种四方结构的超导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晶胞中Sm和As原子的投影位置如图2所示。

图中F−和O2−共同占据晶胞的上下底面位置,若两者的比例依次用x和1−x代表,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为____________,通过测定密度ρ和晶胞参数,可以计算该物质的x值,完成它们关系表达式:ρ=________g·cm−3。

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分数坐标,例如图1中原子1的坐标为(111),则原子2和3的坐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22MgCu微小晶2、[2019全国Ⅰ]在普通铝中加入少量Cu和Mg后,形成一种称为拉维斯相的2粒,其分散在Al中可使得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形成所谓“坚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A.[Ne]B.[Ne]C.[Ne]D.[Ne]H NCH CH NH)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是(2)乙二胺(22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二胺能与2+Mg 、2+Cu 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填“2Mg +”或“2Cu +”)。

高中化学专题05 元素及其化合物-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

高中化学专题05 元素及其化合物-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

专题05 元素及其化合物1.【2020新课标Ⅰ】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法中,不能实现目的的是2.【2020新课标Ⅱ】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

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B.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C.“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3.【2020天津】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病毒期间,使用的“84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A.NaOH B.NaCl C.NaClO D.Na2CO34.【2020江苏】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室温下,Na在空气中反应生成Na2O2B.室温下,Al与4.0 mol﹒L-1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C.室温下,Cu与浓HNO3反应放出NO气体D.室温下,Fe与浓H2SO4反应生成FeSO45.【2020江苏】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铝的金属活泼性强,可用于制作铝金属制品B.氧化铝熔点高,可用作电解冶炼铝的原料C.氢氧化铝受热分解,可用于中和过多的胃酸D.明矾溶于水并水解形成胶体,可用于净水6.【2020江苏】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NaCl (aq)2Cl →电解(g)→石灰水漂白粉(s)B .NaCl (aq)()2CO 3gNaHCO −−−→(s)23Na CO →加热(s)C .NaBr (aq)()2Cl 2gBr −−−→(aq)()Nal 2aqI −−−→(aq)D .2Mg(OH )(s)()HCl aq −−−→2MgCl (aq)Mg →电解(s) 7.【2020年7月浙江选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l −会破坏铝表面的氧化膜 B .NaHCO 3的热稳定性比Na 2CO 3强C .KMnO 4具有氧化性,其稀溶液可用于消毒D .钢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主要是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8.【2020年7月浙江选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高压钠灯可用于道路照明 B .SiO 2可用来制造光导纤维C .工业上可采用高温冶炼黄铜矿的方法获得粗铜D .BaCO 3不溶于水,可用作医疗上检查肠胃的钡餐 9.【2020年7月浙江选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 2O 在空气中加热可得固体Na 2O 2 B .Mg 加入到过量FeCl 3溶液中可得Fe C .FeS 2在沸腾炉中与O 2反应主要生成SO 3 D .H 2O 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 2粉末生成H 2和O 210.【2020年7月浙江选考】Ca 3SiO 5是硅酸盐水泥的重要成分之一,其相关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发生反应:Ca 3SiO 5+4NH 4Cl Δ 3+2CaCl 2+4NH 3↑+2H 2OB .具有吸水性,需要密封保存C .能与SO 2,反应生成新盐D .与足量盐酸作用,所得固体产物主要为SiO 211.(2020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装置如图所示。

三年高考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3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含解析)

三年高考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3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含解析)

专题13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1.【2018新课标3卷】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答案】B【解析】D.蒸馏时,为保证加热的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烧瓶内溢出,一般要求液体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三分之二,选项D正确。

分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涉及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中和滴定、焰色反应、蒸馏实验等。

【试题点评】本题选项B涉及的是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的选择。

一般来说,应该尽量选择的变色点与滴定终点相近,高中介绍的指示剂主要是酚酞(变色范围为pH=8~10)和甲基橙(变色范围为pH=3.1~4.4)。

本题中因为滴定终点的时候溶液一定为酸性(二氧化碳饱和溶液pH约为5.6),所以应该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

对于其他滴定,强酸强碱的滴定,两种指示剂都可以;强酸滴定弱碱,因为滴定终点为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所以应该使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强碱滴定弱酸,因为滴定终点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所以应该使用酚酞为指示剂。

2.【2018北京卷】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NaCl溶液)。

①②③在Fe表面生成蓝色沉淀试管内无明显变化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比②③,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B.对比①②,K3[Fe(CN)6]可能将Fe氧化C.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①的方法D.将Zn换成Cu,用①的方法可判断Fe比Cu活泼【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考查牺牲阳极保护法、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试题点评】思路点拨:本题应该从实验现象进行判断,如③实验中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说明产生Fe2+,然后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专题分类汇编
化学与科技、社会、生活、环境
1.【2020新课标Ⅰ卷7】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
案指出,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CH3COOOH)、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对于上述化学药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H3CH2OH能与水互溶
B.NaClO通过氧化灭活病毒
C.过氧乙酸相对分子质量为76
D.氯仿的化学名称是四氯化碳
2.【2020新课标Ⅱ卷7】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
有苦泉,流以为涧。

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
B.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
C.“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
3.【2020新课标Ⅲ卷7】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
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
Cu(OH)2·2CuCO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