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预防食物中毒教案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教案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2. 让学生掌握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食物中毒的概念、类型及预防方法。
2. 教学难点:食品安全知识的运用和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食物中毒相关资料、图片、案例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食物中毒吗?1.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2. 自主学习2.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食物中毒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案例分析3.1 教师展示食物中毒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3.2 学生讨论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教师总结并强调预防措施。
4. 课堂互动4.1 教师设计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学生分组参与。
4.2 教师提问,学生抢答,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
4.3 比赛结束后,教师总结并表扬优秀团队。
5. 总结提升5.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鼓励学生践行良好饮食习惯。
五、课后作业1. 学生编写一篇关于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稿。
2. 学生和家长一起进行一次家庭食品安全检查,记录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3.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6.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食物中毒的案例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食物中毒的严重性。
6.2 学生观看视频后,分组讨论视频中提到的食物中毒原因及可行的预防措施。
6.3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本组的讨论成果。
6.4 教师点评各组的汇报,并对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进行归纳和强调。
七、实践操作7.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如生食蔬菜的处理和烹饪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操作。
7.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食品安全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预防食物中毒教案

预防食物中毒教案一、背景介绍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后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食物中毒不仅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预防食物中毒非常重要。
本教案旨在向大家介绍如何预防食物中毒,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中毒的概念和危害;2. 掌握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和症状;3. 学习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和措施;4. 培养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1. 食物中毒的概念和危害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后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常见的食物中毒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腹痛、发热等。
严重的食物中毒还可能导致肝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死亡。
2. 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和症状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化学物质等。
常见的食物中毒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腹痛、发热、头痛、乏力等。
不同的食物中毒原因和症状需要采取不同的防范和处理方法。
3. 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和措施(1)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的食品,避免购买过期或变质的食品;(2)储存食品要注意分开存放,生食和熟食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3)食品加工要注意卫生,洗手后才能接触食品,生熟食品要分开加工;(4)烹饪食品时要彻底加热,确保食品熟透;(5)食品摆放要注意卫生,避免食品长时间暴露在室温下;(6)食品残渣要及时清理,避免成为细菌滋生的场所;(7)饮用水要经过安全处理,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水源。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讲授结合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食物中毒的概念和危害,引导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严重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食物中毒原因和症状,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概念和危害。
2. 讲解:讲解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和症状,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3.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不同的食物中毒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原因和症状,并提出预防措施。
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教案

1.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学生思考关键问题。
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情景导入
1.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变质食品,提高情景导入的真实性。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案反思
1.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本节课的内容涵盖食物中毒的类型、原因、预防措施等,但需关注是否涉及所有关键知识点,避免遗漏。
1.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2.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践任务,如正确储存、保鲜、清洗等。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五、作业设计的要求
作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下为作业设计的要点:
1.作业题目应紧密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具有实际意义。
2.答案要求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提高家庭食品安全意识;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例题讲解的选取。
4.实践操作的安排。
5.作业设计的要求。
6.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1)重点:食物中毒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需要学生掌握。
5.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检查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合适,避免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情况。
6.课后反思是否深入: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找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语言语调
1.讲解食物中毒类型、原因等理论知识时,语言要清晰、准确,语调要适中,避免过于平淡或夸张。
2.在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时,可适当提高语调,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预防食物中毒教案

预防食物中毒教案一、引言食物中毒是指通过食用受污染或者不洁净的食物或者饮水而引起的疾病。
食物中毒可能会导致轻微的不适,也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预防食物中毒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以匡助人们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
二、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1. 细菌污染:细菌是食物中最常见的污染源之一。
常见的细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细菌可以通过不洁净的水源、不洁净的厨具、不洁净的手以及未充分煮熟的食物传播。
2. 病毒污染:病毒是另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
常见的病毒包括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
病毒可以通过未洗净的水果和蔬菜、接触感染者的粪便等途径传播。
3. 寄生虫污染:寄生虫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如包虫、蛔虫等。
寄生虫可以通过未煮熟的肉类、未洗净的蔬菜等途径传播。
4. 化学物质污染: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污染也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常见的化学物质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添加剂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通过食物的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不当使用而被污染。
三、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1.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措施之一。
在接触食物前、烹饪过程中和饭前洗手,可以有效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2. 食材选择:购买食材时要选择新鲜、无霉变、无异味的食物。
鱼肉、肉类等易腐食品要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要选择无斑点、无烂熟的。
3. 食物储存:将食物储存在适当的温度下,避免过长期存放。
生肉和熟食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4. 充分煮熟:确保食物被充分煮熟,特殊是肉类、海鲜等易受到细菌和寄生虫污染的食物。
5. 食品加工卫生: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洁净的切菜板和刀具,避免交叉污染。
烹饪前要彻底清洗食材,去除污垢和农药残留。
6. 饮用安全水源:饮用水要选择经过处理消毒的水源,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水。
四、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1. 及早就医:如果浮现食物中毒的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应及早就医。
防食物中毒安全教案(精选

防食物中毒安全教案(精选教案名称:防食物中毒安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材来源于人教版《健康》教材,第三章,第四节“预防食物中毒”。
内容主要包括食物中毒的类型、食物中毒的原因、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类型及原因;2. 培养学生掌握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和意识;3. 提高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食物中毒时的应对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食物中毒的类型及原因;2. 教学重点: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讲述一个食物中毒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食物中毒现象。
2. 知识讲解:介绍食物中毒的类型(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等)及原因(如食物保存不当、烹饪不熟等)。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案例,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严重性。
4. 预防方法:讲解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如保持厨房卫生、煮熟食物、避免食物交叉污染等。
5. 互动环节: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于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掌握情况。
强调在生活中要注意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
7. 课后作业:设计一份预防食物中毒的计划,包括具体的方法和步骤。
六、板书设计:1. 食物中毒类型及原因;2. 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出五种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答案:洗净蔬菜水果、煮熟食物、避免食物交叉污染、保持厨房卫生、关注食品安全动态。
2.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预防食物中毒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食物中毒的类型及原因掌握情况良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运用预防方法还需加强;2. 拓展延伸:邀请食品安全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在本教案中,食物中毒的类型及原因是教学难点,因为学生需要理解和记忆不同类型的食物中毒,以及各自的原因。
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教案20篇

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教案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
2.认识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3.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活动准备]1.视频:关于食物中毒的新闻报道。
2. PPT:食物中毒的症状和原因。
3.实物展示:发霉的食物和新鲜的食物对比。
[活动过程]一、导入:1.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食物中毒。
2.观看视频,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
二、基本部分:1.讲解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2.分析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3.展示发毒的食物和新鲜的食物对比,让幼儿了解食物的新鲜程度对健康的影响。
4.引导幼儿讨论:如何避免吃发毒的食物。
5.讲解如何正确保存食物,防止食物变质。
6.引导幼儿认识食物中毒的症状,如呕吐、腹泻.发热等,以及发现食物中毒后的应对方法,如立即停止食用、及时就医等。
7.通过实例讲解如何正确选择食物,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
8.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9.引导幼儿认识食品安全标志的含义,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
10.通过实例讲解如何正确选择食品,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11.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学握食品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2.总结活动内容,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活动延伸]1.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选购食品,让孩子了解食品的种类、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培养孩子的食品安全意识。
2.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增强幼儿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食物中毒预防教案

食物中毒预防教案教案:食物中毒预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小学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健康饮食》中的第二节《食物中毒预防》。
该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食物中毒的定义、类型、原因和预防措施。
具体内容包括:1. 食物中毒的定义:食物中毒是指人通过食用有毒食物或被有毒食物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突发性、感染性疾病。
2. 食物中毒的类型: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食物中毒可分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等。
3. 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的原因主要有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和物理性因素。
其中,生物性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化学性因素包括农药、化肥、工业污染物等,物理性因素包括食物变质、交叉污染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定义、类型、原因和预防措施,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3.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使他们在遇到食物中毒问题时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食物中毒的定义、类型、原因和预防措施。
难点:食物中毒的类型和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食物中毒案例图片。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食物中毒案例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PPT讲解食物中毒的定义、类型、原因和预防措施。
3. 案例分析(10分钟)分析食物中毒案例,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严重性,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4.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关于食物中毒的的选择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课堂讨论(5分钟)6. 板书设计(5分钟)板书食物中毒的定义、类型、原因和预防措施。
7. 作业设计(5分钟)作业题目:1. 简述食物中毒的定义、类型、原因和预防措施。
答案:1. 食物中毒的定义:食物中毒是指人通过食用有毒食物或被有毒食物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突发性、感染性疾病。
类型: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等。
【幼儿教案】中班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教案设计《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幼儿教案】中班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教案设计《如何预防食物中毒》【幼儿教案】中班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教案设计《如何预防食物中毒》这是幼儿园优秀【幼儿教案】中班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教案设计《如何预防食物中毒》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幼儿教案】中班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教案设计《如何预防食物中毒》含反思!第1篇、中班安全活动教案:防食物中毒教案活动目标:(一) 教学目标:1、指导小学生知道变质的食物有害身体健康。
2、学会辨别常见的变质食物和过期食品。
(二)情感目标:1、培养小朋友注重饮食健康的好习惯。
2、对于食用变质或过期食品不赞同或进行阻止的态度。
(三)行为目标:1、注重饮食安全,不食用变质或过期食物。
2、对于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敢于制止。
活动重点:学会辨别最基本的致人中毒的食物,初步培养健康饮食的意识。
活动准备:1、自制赋有童趣的食物小录像四段、幻灯四张。
2、各小组卡通食物头饰若干。
3、本课所需健康食物和相应的变质食物图片,文字条幅。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和老师一起步入小学生《防食物中毒》专题课的学习!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长得如此健康、强壮,食物在其中可起了很大的作用,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他们吧!(播放日常食物的自制小录像,引导小朋友们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以及作用。
)提问:小朋友们,你最喜欢小录像中的哪种食物?说说看,为什么?(讨论发言)板书:教师按学生答复张贴健康食物小图片。
小结:恩,真不错,大豆富含蛋白质,可以另小朋友们营养大脑,长的更聪明;西红柿富含维生素,可以另小朋友们增强抵抗力;大馒头含淀粉,可以让我们长的更健康等等,他们都有益健康。
板书:在健康食物后板书"有益健康"。
二、讲授新课过渡语:小朋友们说的真好,这些食物各有各的营养,老师现在就想吃了,但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喜欢的食物如果变质了,那会怎么样呢?1、看第二段自制小录像片段《变质的豆豆》,认识如果大豆变质了,对于我们身体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食物中毒教案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提高自我救护意 识,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教学重点: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 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记得有个伟人说过我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祖国的未来属于我们,而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应该珍爱它,才能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力量。可是,我们却经常听到一些无端横祸向我们学生飞来的噩耗;看到一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灾难在我们身边发生。 师:看完以上这些,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指名让个别学生回答。 小结:由此看来,掌握食物中毒方面的知识,学会预防食物中毒,这是非常重要的! 师:那么,你知道什么是食物中毒吗?食物中毒有哪些特征吗?怎样分类?如何预防食物中毒呢?请你联系生活和你收集的案例资料,选择一个问题在小组里讨论。 二、先让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边讲解边补充。 1、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人吃了有毒食物所引起的一类急性疾病的总称。 2、食物中毒的分类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于温度较高的夏秋季,因为这个时期的气温适合病原菌增殖和产毒,致使病原菌污染食品而发生中毒。(多媒体出示) (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动植物或食用方法不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包括:①有毒动物组织中毒,如河豚鱼、贝类、动物甲状腺及肝脏等;②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覃、木薯、四季豆、发芽马铃薯、山大茴及鲜黄花菜等。 举例:豆角中毒。一般豆角不中毒,但食用没熟透的豆角能引起中毒,原因可能与豆角中含有红细胞凝集素没被加热破坏有关。豆角中毒潜伏期短,最快食后10分钟发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有的出现胸闷,出冷汗,四肢麻木等。 预防措施:菜豆宜炖食,加工时间要长,可使毒破坏,切不能急炒,更不宜凉拌。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健康人经口摄入了正常数量,在感官上无异常,但确含有某种或几种“化学性毒物”的食物,随食物进入体内的“化学性毒物”对机体组织器官发生异常作用破坏了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的急性中毒,称为化学性食物中毒。 a、蔬菜不新鲜,腐烂变质时可能产生亚硝酸盐中毒。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也能产生亚硝酸盐。制作熟食加过量的发色剂,亚硝酸盐过量引起中毒。 b、有机磷农药中毒。 (四)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a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b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c不吃变质剩饭菜。 d少吃、不吃冷饮,少吃、不吃零食。 e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f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g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h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i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从家里所带腌制品在校不能超过2天。 j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是否标示清楚、合格。 总结:只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同学们的身体健康。
常见的食物中毒 常见的食物中毒类型主要有 1、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病率仅次于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因农药、化肥、鼠药、亚硝酸盐及铅等有毒化学物质大量混入食品所致。这类食物中毒的症状都比较严重。 2、有毒动物中毒:如海豚鱼、生鱼胆等中毒。只要是因动物体内含有某些毒素,在加工、烹调时没有清除或破坏掉,使食用后引起中毒。 3、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苦杏仁、生扁豆、发芽土豆中毒等。这主要是因为误食有毒植物,或因种植、储藏、加工方法不对当而没能除去植物性生物中的天然霉素所致。 4、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面、霉变甘蔗中毒、霉变花生或玉米中毒等,这主要是因为食物在生长、收割、运输、储藏、加工、销售过程中,被产毒霉菌污染并在食物中产生大量霉素而引起。 5、细菌性食物中毒:约占全部食物中毒的60%--70%,其主要原因是食物受到细菌污染,使食物含有大量致病的活细菌,或有两者同时存在于食物中,而导致食后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发于高温、潮湿的夏秋季节,尤其是6—9月份。因为这时极易引起细菌在各种动、植物上迅速生长繁殖,加之烹调、储藏不当、灭菌不严,易发生中毒。 食物中毒的情况发生率还是很高的,现如今有很多朋友正遭受到食物中毒的侵扰,这与生活环境以及日常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息息相关,了解常见的食物中毒类型以及食物中毒的相关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食物中毒发生,发生食物中毒的朋友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应的诊治。
其 他 食 物 中 毒 1、生豆浆 致命毒素: 皂素 致使机理:由于生大豆中也含有毒成分,因此,如果豆浆未煮熟时就食用,也可引起食物中毒。特别是将豆浆加热至80℃左右时,皂素受热膨胀,泡沫上浮,形成“假沸”现象,其实此时存在于豆浆中的皂素等有毒害成分并没有完全破坏,如果饮用这种豆浆即会引起中毒,通常在食用0.5~1小时后即可发病,主要出现胃肠炎症状。 解毒方法: 为了防止饮用生豆浆中毒,在煮豆浆时,出现“假沸”后还应继续加热至100℃。煮熟的豆浆没有泡沫。 2、新鲜木耳 致命毒素:啉类光感物质 致命机理:鲜木耳含有一种啉类光感物质,它对光线敏感,食用后经太阳照射,引起日光皮炎,个别严重的还会因咽喉水肿发生呼吸困难。 解毒方法: 不可食用。 3、发芽马铃薯 致命毒素: 茄碱 致命机理:马铃薯是家庭餐桌上经常食用的蔬菜之一,但它含有毒成分茄碱(马铃薯毒素、龙葵苷),马铃薯全株都含有这种毒素,不过,各部位含量不同,成熟马铃薯含量较少,一般不引起中毒,而马铃薯的芽、花、叶及块茎的外层皮中却含有较高的茄碱,马铃薯嫩芽部位的毒素甚至比肉质部分高几十倍至几百倍。未成熟的绿色马铃薯或因贮存不当而出现黑斑的马铃薯块茎中,都含有极高的毒性物质。 解毒方法:为了防止马铃薯中毒,我们可将马铃薯贮藏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防止发芽。吃时,如果发现发芽或皮肉呈黑绿色时,最好不要食用。 4、剩菜 致命毒素: 亚硝酸盐 致命机理:青菜中的荠菜、灰菜等野菜都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如果人体摄入过量亚硝酸盐,可将人体内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此外,亚硝酸盐还可阻止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氧,从而引起组织机体缺氧,使人发生中毒。 解毒方法:那么,怎样才能预防亚硝酸盐中毒呢?其实很简单,一定要让家人食用新鲜菜,煮熟的菜不宜久闷存放,腌菜应在腌制一个月以后洗涤后才可食用。 5、四季豆 致命毒素: 皂素 致命机理:如果四季豆未煮熟,豆中的皂素会强烈刺激消化道,而且豆中含有凝血素,具有凝血作用。此外四季豆中还含有亚硝酸盐和胰蛋白酶,可刺激人体的肠胃,使人食物中毒,出现胃肠炎症状。 解毒方法: 为了防止出现四季豆中毒,一定要将四季豆煮透、煮熟。 6、蚕豆 致命毒素: 巢菜碱苷 致命机理:蚕豆种子中含有巢菜碱苷,人食用这种物质后,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蚕豆黄病)。春夏两季吃青蚕豆时,如果烹制不当,常会使人发生中毒现象。而且一般在吃生蚕豆后4~24小时后发病。 解毒方法: 为了防止出现蚕豆中毒,最好不要吃新鲜的嫩蚕豆,而且一定要煮熟后再食用。 7、黄花菜 致命毒素: 秋水仙碱 致命机理:黄花菜又被称为金针菜,是人们喜爱的菜肴之一。但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如果人体摄入秋水仙碱后,会在人体组织内被氧化,生成二秋水仙碱。而二秋水仙碱是一种剧毒物质,可毒害人体胃肠道、泌尿系统,严重威胁健康。一个成年人如果一次食入鲜黄花菜50~100克即可引起中毒。 解毒方法:要防止出现鲜黄花菜中毒,可将鲜黄花菜在沸水中稍煮片刻,再用清水浸泡,就可将大部分水溶性秋水仙碱去除。也可将鲜黄花菜煮熟、煮透,再烹调食用。 8、蓝紫色的紫菜 致命毒素: 环状多肽 致命机理: 紫菜水发后若呈蓝紫色,则说明在海中生长时已被有毒物质环状多肽污染。 解毒方法: 这些毒素蒸煮也不能解毒,不可食用。 9、十字花科类蔬菜 致命毒素: 芥子油 致命机理:十字花科类蔬菜包括油菜、芥菜、萝卜等,这类蔬菜大多含有芥子油苷,这种芥子油苷是一种可阻止人体生长发育和致甲状腺肿的毒素。不同的蔬菜,或同一种蔬菜的不同部位含芥子油苷含量差别也很大,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使人们出现甲状腺肿大、代谢紊乱,出现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解毒方法: 那么,怎样处理这类蔬菜呢?在烹制此类蔬菜时,可用沸水先焯一下再食用。 10、木薯 致命毒素: 亚麻仁苦苷 致命机理:尽管木薯的块根富含淀粉,但其全株各部位,包括根、茎、叶都含有毒物质,而且新鲜块根毒性较大。因此,在食用木薯块根时一定要注意。木薯含有的有毒物质为亚麻仁苦苷,如果摄入生的或未煮熟的木薯或喝其汤,都有可能引起中毒。其原因为亚麻仁苦苷或亚麻仁苦苷酶经胃酸水解后产生游离的氢氰酸,从而使人体中毒。一个人如果食用150~300克生木薯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解毒方法:要防止木薯中毒,可在食用木薯前去皮,用清水浸薯肉,使氰苷溶解。一般泡6天左右就可去除70%的氰苷,再加热煮熟,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