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多中医怎么调理
月经量多怎么办?月经量多吃什么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月经量多怎么办?月经量多吃什么药
导语:月经量多与气虚、血热和瘀血内阻有关。
治疗上以摄血止血为主,目的在于减少血量,防治失血伤阴。
平时宜安冲固冲以治本。
血瘀者重在化瘀止血。
宜慎用温燥走而不守之品,以免动血耗血。
月经量多怎么办?月经量多吃什么药
月经量多怎么办?
妇女月经期间,要以调为养,不可过食辛辣温热饮食,也不可过劳或剧烈运动,以防经量过多。
1、适寒温。
要根据气候环境变化,适当增减衣被,不要过冷过凉,以免招致外邪,损伤血气,影响正常月经。
2、调情志。
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郁怒,损伤肝脾,或七情过极,五志化火,扰及冲任而为月经疾玻
3、节育和节欲。
要重视节制生育和节欲防病,避免生育(含人流)过多过频及经期、产后同房,否则损伤冲任、精血、肾气,导致月经失调。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调经中药药方

调经中药药方经期是女性身体最虚弱的时候,适当对饮食进行调整,可以补充身体流失的营养、增强抵抗力。
下面小编准备了调经中药药方,希望对您有帮助!调经中药药方1、西瓜子仁9克制用法:研末,用水调。
于经期服。
适应症:月经过多2、马齿苋、益母草、地榆各30克,生蒲黄、茜草根各12克,升麻6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月经过多血热兼淤证3、炙黄芪、重楼各30克,太子参、大生地、贯众炭、乌贼骨各15克,炒黄芩12克制用法:水煎服。
气滞血淤可加炒柴胡、炒白芍、炒当归、制香附、煅花蕊石;肝肾阴虚加熟女贞、墨旱莲、炒川断、适应症:月经过多气阴两虚,营热扰冲或挟淤血、湿热证4、当归24克,赤芍、生地炭各15克,桃仁、红花、川芎各9克,益母草30克,泽兰12克,枳壳10克制用法:经前或来潮前1天开始服药,每日 1剂,分2次水煎服,服1-3剂后停药。
气血亏虚者加黄芪、潞党参、阿胶(烊适应症:月经过多血淤证5、蒲公英、茯苓各15克,黄芩、焦山楂、当归、赤白芍、陈皮、侧柏炭、山栀各12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3日为1疗程。
少腹坠痛加乌药、香附;血淤加益母草;湿甚加泽泻、苍术、车前子;腰酸痛适应症:放环后月经过多6、茵陈30克,荆芥炭20克,炒黄芩、制苍术、滑石、益母草、茜草、当归、地骨皮、地榆炭、川楝子各10克制用法:水煎服。
血淤甚者加桃仁、红花,重用益母草;湿热甚者,加贯众炭、败酱草、气滞明显者,加延胡索、炙枳适应症:放环后月经过多7、棉花子适量制用法:烧炭研为细末。
每用6克,饭前米汤调服。
病缓者每早空腹服1 次,急者可日服3次。
适应症:月经过多8当归、茯苓各12克,白芍、柴胡、白术、丹皮各9克,薄荷、栀子、甘草各6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月经过多、月经先期健康调经汤谱鸭血绿豆芽豆腐汤材料:鸭血250克,豆腐250克,绿豆芽50克,葱姜、盐、鸡精、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1、豆腐和鸭血洗净,切成块,绿豆芽洗净,葱姜切成末,豆腐先放入锅中焯一下水。
调经的中药方

调经的中药方月经不调是每个女性都会遇到的事情,一般来说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是妇科常见病。
调经的中药方呢?下面就让小编告诉你带你了解下吧,希望你喜欢!调经的中药方药方1当归、丹皮、炒栀子各9克,白芍、生地各15克,山药24克,云苓、地骨皮各12克,广木香、甘草各6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月经过多血热证药方2党参、黄芪各15克,炙甘草、升麻、炮姜炭各6克,白术、阿胶(烊化)、艾叶炭、乌贼骨各10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月经过多气虚证药方3马齿苋1把制用法:水煎服,至血止为度。
适应症:月经过多药方4党参、白术、炒枣仁、当归、熟地各16克,黄芪32克,升麻1.5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月经过多气虚证药方5阿胶6克,黄酒50毫升制用法:将阿胶用蛤蚧粉炒焦研细末,黄酒兑服。
适应症:月经过多血热证药方6槐花30克,粳米30-60克制用法:槐花洗净煎水去渣取汁,与粳米共煮为粥。
每日1剂,可连用3- 5天。
适应症:月经过多药方7地榆炭30克,米醋、水各90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月经过多药方8乌贼骨100克制用法:炙研细末,用细生地30克煎汤调服,每日2-3次。
适应症:月经过多调经食疗法地芍凉血汤〔自制。
〕治血热经水先期。
色鲜红,或紫黑,或成片成块。
或过多不止。
生地白芍〔凉血。
〕骨皮鳖甲〔清热。
〕竹叶〔或竹茹。
〕麦冬〔清心以主血。
〕山药甘草〔补脾以统血。
〕枸杞杜仲〔补肝益肾。
〕或加白薇〔苦咸性寒,益阴除热,〕壮实人血热,甚者可暂加知、柏、芩、栀之属。
如过多不止,加莲须、〔固涩。
〕枣仁〔敛摄。
〕此凉血清热,而补肝肾之剂,随宜加减用之。
阴虚内热人,不能服参、术者甚宜,或用六味地黄汤,参前药治之。
逍遥散〔见虚劳。
〕治肝脾经虚,经水不调,或前或后,或经闭不行,或过多不止。
宜加四制香附。
如因郁怒伤肝,而先期者,参加地、芍凉血汤方药;如因郁怒伤肝后期,或经来血少,或经闭不行者,加柏仁、枸杞、牛膝,熟地;如过多不止,加莲须、枣仁、萸肉之属。
经血过多 3款汤膳对症调理

经血过多 3款汤膳对症调理*导读:月经来潮时间长达10-14天就属于经血过多。
中医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即气虚型、血热型和血瘀型。
不同体质的月经过多调理药膳不同,分型用药方可见效。
……医师,我的月经量很多,感觉量多时连卫生棉都撑不住,实在很担心!经血量过多,一般定义是每次经期出血量超过80m,以卫生棉用量来换算,前几天量多时每1个小时卫生棉就满溢,甚至要使用夜间加长型的棉垫,1天要换10片以上卫生棉,整个周期使用超过60片,则有经血过多的问题。
至于怎么样的月经量才算正常?廖婉绒中医师表示,一般来说,经血来的期间平均4-7天,经血量约80ml左右。
量多集中在前2-3天,平均1天换6片卫生棉(平均2-3小时换1片)。
月经来潮长达10-14天属于经血过多此外,如果整个月经来潮时间长达10-14天,经血点滴淋漓不止,也属经血过多的范畴。
另外,如果除经血大量外,还有心慌、头晕、冒冷汗、腹部疼痛等状况,有可能是子宫外孕。
廖婉绒中医师表示,月经量多,中医常分气虚、血热、血瘀三种体质:【气虚】:典型症状是经血颜色很淡,无血块,多发生于青春期或更年期,为「无排卵性」子宫出血,此为正常生理现象;但是若发生在育龄期,多为「排卵功能不良性」子宫出血,则为病理现象,多是由于内分泌失调所致,患者容易疲累、头晕、流汗、喘气,所以不爱说话,说话轻声无力。
【血热】:典型症状是经血颜色鲜红或深红,黏稠偶有小血块,往往是感染所致,慢性子宫发炎最为常见。
睡不好、口干舌燥、小便颜色黄、大便干结不易解出,也是本症的症状。
【血瘀】:典型症状是经血颜色紫黑,黏稠而多血块,经前会胀乳,来潮时下腹会胀痛,按压时痛得更剧烈。
临床上常有子宫内膜异位、肿瘤等问题。
★气虚型月经量过多/人蔘鳝鱼汤:药材:高丽蔘3钱、黄耆5钱、升麻1钱。
食材:鳝鱼1条、米酒适量、生姜3片、葱段、盐适量、高汤2杯作法:1.药材洗净,装入药包袋中备用。
2.鳝鱼洗净、切段,川烫后备用。
月经量过多怎么办

月经量过多怎么办
如果月经量过多,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缓解症状:
1. 饮食调整:增加富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红肉、深绿色蔬菜和柑橘类水果,有助于增加血液中的铁含量。
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减少内脏充血和疼痛。
2. 休息:适当休息可以减少疼痛和不适感。
3. 热敷:可以试试热水袋或热敷毛巾,放在下腹部,可以缓解疼痛和舒缓肌肉。
4. 服用止痛药:如果疼痛剧烈,可以服用适量的止痛药,但要遵循医生指示和用药说明。
5. 中药疗法:某些中药配方有助于调节月经量,如当归、熟地黄等,但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6. 咨询医生:如果月经量过多且伴有严重疼痛、贫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咨询医生寻求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来确定,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用药分析

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用药分析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用药分析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月经不调问题在女性中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给女性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困扰。
传统中药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本文将对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用药进行分析。
一、艾灸调经方:原料:艾叶、炒苍术、炒白术、炒姜黄。
该方使用艾叶为主要草药,具有温经散寒、补气活血的作用。
炒苍术、炒白术、炒姜黄在配伍中起到了协同作用,增强药效。
艾灸调经方适用于经期延长、经量过少或过多、经痛等症状的女性。
二、桃仁红花调经汤:原料:桃仁、红花、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鸡内金。
该方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
桃仁和红花是活血化瘀的草药,能够消除经血凝滞,改善血液循环。
当归、白芍、川芎具有活血调经的功效,能够缓解月经痛。
熟地和鸡内金具有益气养血的作用,能够调整女性身体的机能。
桃仁红花调经汤适用于血瘀、经色紫暗、经量过多、经期不规律等症状的女性。
三、归芍调经丹:原料: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龙眼肉、桂枝。
该方以当归、白芍、川芎为主要草药,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功能,改善月经不调症状。
当归具有养血调经的作用,能够行气活血,调理子宫功能。
白芍和川芎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经痛。
龙眼肉和桂枝有补血养心的作用,能够改善女性身体的疲劳状态。
归芍调经丹适用于气血不调、经期提前或推后、经痛、经病等症状的女性。
四、三七调经丸:原料:三七、当归、广藿香。
该方主要使用三七和当归,可以补血调经、活血化瘀。
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祛瘀镇痛的特点,能够改善血液循环。
当归补血调经,能够改善经期不规律、经血凝滞等问题。
广藿香有理气、调经的功效,能够调节女性内分泌功能。
三七调经丸适用于经血凝滞、经期不规律、经痛等症状的女性。
以上四方是中药治疗月经不调常用的处方,通过采用草药的活血化瘀、补益调理等功效,能够有效缓解、改善女性月经不调的症状。
中医养生如何调理女性月经不调

中医养生如何调理女性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女性月经周期失常或月经量和质地异常的情况。
在中医养生的观念中,女性的月经是与阴阳调和和内外环境协调密切相关的。
在中医养生的理念下,调理女性月经不调主要包括调理阴阳平衡、调节气血、调节情绪和饮食调理等方面。
一、调理阴阳平衡根据中医理论,女性月经不调常常与阴阳失衡有关。
对于月经不调,要调理阴阳平衡,首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阴虚还是阳虚。
1. 阴虚调理:阴虚主要表现为月经提前、经量减少、质地稀疏、色淡等。
对于阴虚,可使用滋阴补肾的中药,如山药、枸杞、熟地黄等,或者采用调理阴阳平衡的中医针灸疗法。
2. 阳虚调理:阳虚主要表现为月经延后、经量过多、质地粘稠或有血块等。
对于阳虚,可以使用温补阳气的中药,如肉桂、干姜、人参等,或者采用艾灸等中医疗法进行调理。
二、调节气血在中医养生的理念中,女性月经不调与气血失调密切相关。
气血不足或瘀滞都有可能引起月经不调的症状。
因此,在调理女性月经不调时,需要调节气血运行。
1. 气调补气:若患者出现气血不足的症状,可通过中药调补脾胃,增加气血生成。
常用的气补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等。
2. 血调活血:若患者出现气滞血瘀的症状,可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或中医疗法。
如川芎、桃仁、红花等具有活血作用的中药。
三、调节情绪情绪的波动也是女性月经不调的重要原因。
女性在月经前后常常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情绪低落等问题。
通过调节情绪,可以有效改善月经不调的症状。
1. 情绪调节:在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压力过大或焦虑情绪的产生。
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放松心情,保持身心平衡。
2. 中医情志调理:中医认为七情六欲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通过针灸疗法或中药配方可以调理情志,达到平衡脏腑功能的目的。
四、饮食调理在中医养生中,饮食调理对于女性月经不调至关重要。
根据中医的观点,月经不调与饮食失调、营养不良有密切关系。
因此,调整饮食习惯可以有效改善月经不调的症状。
月经不调的中医常见症状及调理方法有哪些

月经不调的中医常见症状及调理方法有哪些对于女性来说,月经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而月经不调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给不少女性带来了困扰。
中医在调理月经不调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月经不调的中医常见症状以及相应的调理方法。
一、月经不调的中医常见症状1、月经周期异常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 7 天以上,甚至 10 余天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
这种情况多由气虚、血热等因素导致。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 7 天以上,甚至 3 到 5 个月一行。
其原因可能是血虚、虚寒、气滞等。
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时而提前,时而延后 7 天以上,连续 3 个周期以上。
这通常与肝郁、肾虚有关。
2、月经量异常月经过多:月经量明显增多,超过正常范围。
多因血热、气虚、血瘀等所致。
月经过少:月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
可能是血虚、肾虚、血瘀、痰湿等原因引起。
3、月经颜色和质地异常月经色淡:经血颜色较淡,质地稀薄。
往往是由于气血不足。
月经色紫暗:经血颜色发紫发暗,有血块。
多为血瘀、寒凝所致。
月经质稠:经血质地黏稠,多与血热有关。
4、经期异常经期延长:月经持续时间超过 7 天以上,甚至淋漓半月方净。
常见于气虚、血瘀、湿热等情况。
经期缩短:月经持续时间不足 2 天,量亦甚少。
可能是血虚、肾虚等导致。
5、痛经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
中医认为,痛经可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瘀阻型、气血虚弱型、肾气亏损型等。
6、闭经女子年逾18 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已行经而又中断3 个月以上。
闭经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是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气滞血瘀、痰湿阻滞等。
二、月经不调的中医调理方法1、中药调理辨证论治: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然后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气血不足导致的月经不调,常用的方剂有归脾汤;对于肝郁气滞型,常用逍遥散等。
中成药:市面上也有一些针对月经不调的中成药,如乌鸡白凤丸、益母草颗粒等,但使用时也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每次经量超过80毫升以上,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
常伴月经先期,属月经病。
可见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放环后月经过多、子宫肌瘤、血液病等,本病可发生于青春期、育龄期及更年期妇女。
预后要看其出血原因,如由子宫肌瘤或血液病引起的月经过多,治疗效果较差。
病因病理:
本病的主要病因病理是气虚统摄无权,血热经血妄行和血瘀阻滞,新血不得归经。
1.气虚素体气虚或病后气虚,以致气不摄血,经血过多。
2.血热素体阴虚或热病伤阴,阴虚内热,迫血妄行而经血过多。
或阳盛体质,又过食辛辣食品或辛热助阳药物,也可热扰冲任,引起月经过多。
3.血瘀经行不畅瘀血留滞,积于冲任,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
要点:
1.月经血量明显增多,超过80毫升以上,但月经周期和经期基本正常可诊断为月经过多。
但本病与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如气虚和血热,故在临床上常见到本病与月经先期同时并存。
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中见于排卵型月经过多,其周期正常,基础体温双相,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和血内分泌激素检查都提示雌激素偏高,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
放环后月经过多者在放环前月经基本正常,放环后出现月经过多,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也无明显异常。
子宫肌瘤者月经过多是由子宫肌瘤引起,尤其是黏膜下肌瘤和肌壁间肌瘤,可以引起大量出血,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可以提示子宫肌瘤的大小、部位。
如果排除以上出血原因,应考虑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或肝病等凝血功能障碍,临床需详细询问病史,并作必要的化验检查,或请有关科室会诊,明确月经过多的原因。
辨证施治:
一、治疗原则本病的治疗应掌握经期与平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平时治本以调经为主,经期需要辨证施治,固冲止血为主,需标本同治。
目的在于减少血量,防止失血伤阴。
平时应根据辨证,多采用益气,清热,养阴,化瘀等法以治本,慎用温燥动血之品,以免增加出血量。
1、气虚证
主症:行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乏力,小腹空坠,
治法:治以补气升提,固冲止血。
方药:方用举元煎或安冲汤加升麻。
常用药物;如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生地,当归,升麻,柴胡,煅龙牡,血余炭,炮姜,芍药,阿胶等。
若正值经期血量多者,酌加阿胶,艾炭,炮姜,乌贼骨,以固涩止血;如经行有块,下腹痛者,加泽兰,益母草,三七,蒲黄,五灵脂,以化瘀止血止痛。
若见腰骶冷痛,大便溏薄,为脾肾双亏者,酌加补骨脂,鹿角霜,炒续断,炒杜仲,炒艾叶,桑寄生,以温补脾肾,固冲止血。
兼头晕心悸者,改生地为熟地,加制首乌,麦动,五味子。
2、血热证
主症:经行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粘稠,和、口渴饮冷,心烦多梦,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治以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方药:常用方为保阴煎加炒地榆,愧花。
常用药物;如生熟地,黄苓,黄柏,怀山药,赤芍,续断,丹皮,炒地榆,愧花,仙鹤草,藕节,侧柏叶,麦冬,山栀子等。
若兼见气虚阴亏血热之象,可用安冲汤加党参,药用:黄芪、白术、生龙牡、大生地、生白芍、海螵蛸、茜草、川断,以健脾益气,养阴凉靴止血;若外感热邪,化火成毒,兼见发热恶寒,少腹硬痛拒按者,可用解毒四物汤加金银花
3、血瘀证
主症:经行量多,色紫黯,质稠有血块,经行小腹疼痛,或平时小腹胀痛,舌紫黯或有斑,脉涩有力。
治法:治以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方用失笑散加血余炭、益母草、三七、茜草根。
常用药物:如蒲黄,五灵脂,益母草,三七,茜草等。
若经行腹痛甚者,加延胡索,香附,血竭,广郁金;兼口渴心烦者,酌加麦冬,五味子,墨旱莲,瓜萎根,藕节。
中医食疗方:
月经过多的病人,从中医临床角度来看,可分为气虚证、血热证、阴虚证、血淤证等证型。
气虚证
表现为经来量多、色淡红、质清稀,伴有气短懒言、肢软乏力、面色白等,可采用下列方法:
1、参芪山药粥:黄芪30克,山药60克,党参15克。
先将黄芪、党参煎汁至
2、地黄当归白术汤:生地30克,当归10克,白术15克,羊肉250克,盐适量。
将羊肉洗净、切块,同生地、当归、白术同入锅中,加适量水,置火上,共炖至肉熟烂后,加盐适量即可,饮汤吃肉。
3、鸽蛋阿胶汤:鸽蛋5枚,阿胶30克。
先将阿胶放入碗中,加水适量,放在火上熔化,趁热入鸽蛋和匀即成。
具有补中止血的功效。
血热证
以经来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稠、有小血块为特征,伴有心胸烦躁、面红口干、小便短黄、大便干结等症状,病人不妨用以下方药:
1、贯众丹皮汤贯众15克,丹皮10克。
贯众醋炒后与丹皮加水煎煮,每日一剂,顿服。
具有清热止血的功效。
2、莲花芙蓉茶绿茶3克,莲花15克,芙蓉花15克,甘草5克。
将含苞欲放的莲花蕾与甘草、芙蓉花共加水300毫升,煮沸加入茶叶即可。
冷后饮服,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
3、生地白萝卜汁鲜生地60克,鲜白萝卜250克。
将生地、白萝卜洗净共捣,用干净纱布包裹取汁。
饮汁,每次50~100毫升,每日两次。
一、内在因素
1、排卵期出血:有些人仅是少量的咖啡色分泌物,一般持续半天或2—
3天,最多不会超过7天,可伴有轻微的排卵痛和腰酸。
2、接触性出血:性交后阴道有出血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接触性出血,多与阴道炎、宫颈糜烂、宫颈息肉、早期宫颈癌、粘膜下肌瘤等妇科疾病有关。
3、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表现通常是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过,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
二、外在因素
1、过度节食: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少女的脂肪至少占体重的17%,方可发生月经初潮,体内脂肪至少达到体重22%,才能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
2、起居无度:据研究妇女经期受寒冷刺激,会使盆腔内的血管过分收缩,可引起月经过少甚至闭经。
因此,妇女日常生活应有规律,避免劳累过度,尤其是经期要防寒避湿。
3、精神压抑:长期的精神压抑、生闷气或遭受重大精神刺激和心理创伤,都可导致月经失调或痛经、闭经。
生活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2、患有生殖器疾病的患者,在治疗妇科疾病的同时,还要注意生殖器的卫生清洁。
月经期间绝对不能过性生活,内裤要柔软、棉质且通风透气性能良好,要勤洗勤换,要把换洗的内裤放在阳光下晒干。
3、神经内分泌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应注意精神、情绪方面的调节。
因为月经病不是一个单一的妇科范畴的疾病,它与神经系统的关系极为密切。
4、不宜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油腻、生冷寒凉、辛辣香燥之品以免损伤脾胃而至生化不足,或聚湿生痰或凉血、灼血引起月经不调。
5、适寒温要根据气候环境变化,适当增减衣被,不要过冷过凉,以免招致外邪,损伤血气。
6、适劳逸要积极从事劳动(体力和脑力劳动),但不宜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过则易伤脾气,可导致统摄失职或生化不足而引起的月经疾病节饮食要注意饮食应定时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