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2017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2017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3.学习对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物理变化

1.阅读课本第6页实验1-1(1)“水的沸腾”。

①介绍实验1-1(1)有关仪器名称,拿出仪器让学生说一说。老师做演示实验。

②实验前观察水的颜色是无色,状态是液态。然后将水加热至沸腾看到试管内的现象是水沸腾,试管口的现象是有白色的雾,玻璃片上的现象是有小水珠。

③实验1-1(1)中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最后又变成了液态。这个实验中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④完成第7页的表格(1)中的填空。

2.阅读课本第7页的实验1-1(2),完成下列填空:

①教学生认识实验1-1(2)中的研钵和研杵,让学生知道该实验的操作过程叫研磨。

②实验1-1(2)中,反应前胆矾的颜色是蓝色,形状是块状,经研磨后胆矾的颜色是蓝

色,形状是粉末状,反应前后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③完成第7页表格(2)中的填空。

④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1.在实验1-1(1)和1-1(2)中,反应前后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2.这两个反应是不是物理变化?为什么?

3.书本上举了几个物理变化的例子,你能举几个例子吗?相互之间说一下。

物理变化中物质的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在状态、形状、颜色等方面发生了改变。

1.下列变化中,是物理变化的有哪些?ACDEFGIJ 。

A.铁铸成锅

B.葡萄酿成酒

C.木头制成桌椅

D.汽油挥发

E.气球爆炸

F.灯泡发光

G.花香四溢H.蜡炬成灰I.滴水成冰J.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多选)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BC )

A.牛奶变酸

B.灯泡通电

C.酒精挥发

D.蜡烛燃烧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

A.木炭燃烧

B.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

D.火药爆炸

4.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C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化学变化

1.阅读实验1-1(3),老师拿出药品和实验仪器,按照书本要求做实验。做实验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胆矾溶于水形成溶液是物理变化,澄清溶液是蓝色,氢氧化钠溶液是无色的,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看到的现象是有蓝色的沉淀生成,该沉淀是氢氧化铜。在1-1(3)这个实验中,变化后有新的物质生成。

②完成第7页表格(3)中的填空。

2.阅读实验1-1(4),认真观察老师拿出的药品,老师介绍有关实验器材,然后做演示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①向盛有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盐酸时,试管中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烧杯内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完成第7页表格(4)中的填空。

③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1.变化中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就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2.发光、放热的反应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发光、放热、变色、有气体、有沉淀不能作为判断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例如:灯泡发光、无色的气态氧气变为淡蓝色液态氧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最根本的区别:看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1.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的有ACEFJ ,化学变化的有BDGHI 。

A.玻璃破碎

B.蜡烛燃烧

C.酒精挥发

D.钢铁生锈

E.冰雪融化

F.钢丝弯曲

G.食物腐烂

H.煤的燃烧

I.植物的光合作用

J.海水的蒸发

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 D )

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

B.放热和发光

C.有气体逸出

D.有其他物质生成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A.冰融化成水

B.铁生锈

C.豆磨成豆浆

D.汽油挥发

4.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D )

A.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

B.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

C.蜡烛燃烧、乒乓球变瘪

D.菜刀生锈、牛奶变酸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2.蜡烛燃烧的过程中,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石蜡蒸气燃烧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包含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关键是要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

1.理解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

3.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区别

认真阅读课本第8—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酒精挥发——物理变化

酒精会挥发——物理性质

1.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常会用到哪些字或词?

2.从时态上看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有什么区别?

性质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将来时;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正在进行时。表示性质的句子,叙述中通常有“可以”“能”“难”“易”“会”等词。

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②木炭可以燃烧③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旺④水加热变成水蒸气⑤氧化铜是蓝色的固体

性质:②③⑤;变化:①④。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氢气能燃烧,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铁能生锈,说明氧气具有氧化性;用墨写的字能长久保存,说明碳具有稳定性;碳在高温时能置换出氧化铜中的铜,说明碳具有还原性;盐酸是酸,呈酸性。

2.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可溶性、挥发性等。能用感官感知和仪器测量的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的性质:一般在语言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可以”这些关键字,去掉关键字后是化学变化的就是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去掉关键字后是物理变化的就是该物质的物理性质。

1.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气体,且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请归纳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质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

化学性质:能与水反应。

2.下列各组物质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物质,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写出鉴别它们的方法:

①醋和酱油气味;②白糖和食盐味道;

③铁丝和铜丝颜色;④水和汽油气味。

3.①铁熔化成铁水②葡萄酿成酒③铜能变成铜绿④胆矾是蓝色晶体⑤食物变质⑥通电后灯泡中的钨丝发热、发光。上述情况:

(1)描述物理性质的是④;(2)描述化学性质的是③;

(3)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①⑥;(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⑤。

4.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C )

A.酒精会挥发

B.氧化镁是白色固体

C.石蜡能燃烧

D.氢气难溶于水

5.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D )

A.可燃性

B.酸碱性

C.氧化性

D.挥发性

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1.阅读第9页实验1-2,先两人一组分别说一说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小组长做好记录;再根据它们各自的性质说一说如何去鉴别这两种物质。

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可以用它来灭火。

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又能反映物质的性质。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 )

A.铝合金用于制造门窗

B.氢气用于清洁燃烧

C.食醋用于清除水壶中的水垢

D.氮气用于制化肥

2.金的导电性很好,能不能用它作电线?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认真阅读课本第11—1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用小刀可切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导学案化学方程式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 O-16 S-32 Ca-40 C-12 K-39 Mn-55 Cl-35.5 【复习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知识梳理】: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变化; (2)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质的意义 ②量的意义:通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可知 2.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原则: ;。3.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一“写”:根据事实,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时用“+”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 二“配”: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并使之成最简整数比),使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都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切不可改动化学式中的数字 ............! 一般用最小公倍数法或观察法。 三“改”:将短线改成等号。 四“注”:即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五“标”:气体用“↑”,液体中生成固体用“↓”,但当 .............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气体或 固体时,不须标出! .........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计算的依据: (2)计算的步骤:①“设”②“写” ③“找”找出之间的质量关系④“列” ⑤“求”⑥“答”。 典型例题分析及点拨: 【例题1】根据所给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1)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硝石(KNO3)、木炭、硫粉组成, 点燃后生成硫化钾、二氧化碳和一种气体单质,并产生猛烈地爆炸威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点拨: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的条件,然后在等号的上面标出反应条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黑火药爆炸后的已知产物中少了氮元素,故而产生

2014年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导学案(全册,48页)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一金属材料第一课时 导学知识目标点: 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通性和个性) 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课时:1课时 导学方法:创设情境—联系实际—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由金属材料制成家里的日常生活用品: 2、金属材料包括和。 3、Al、Fe、Cu发现朝代有早到晚排列顺序是:、、。 二、课堂导学: 1、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①仪器和药品(在家中寻找一些废弃的金属用品,如:易拉罐、废电池皮、回形针、铜导线、罐头瓶盖等。) ②步骤 a把它们打磨后,观察颜色状态,并试试能否被弯曲折断。b用小刀在表面刻划,比较它们的硬度的大小。c在火焰上方烧烤,试试它们能不能传热。d用铁锤锤击,看能否拉长压扁。e用电池、导线和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 ③交流讨论 金属的物理性质: ①;②; ③;④。 个性:。 2、讨论:课本P3 3、金属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考虑的因素: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物是否易于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金属之最: ⑴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⑵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⑶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⑷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⑸硬度最高的金属—铬⑹熔点最高的金属—钨⑺熔点最低的金属—汞⑻密度最大的金属—锇⑼密度最小的、最轻的金属—锂 课堂练习: 1、大多数金属都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一般有金属光泽,______ 和_ 较大,较高,具有良好和、性能。在室温下除外,金属都是,但不同的金属还具有各自的一些特性,而且各种金属的颜色、硬度、密度、熔点、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物理性质差别也较大。

初中化学 人教版 教案 导学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2课时) 本课题课标要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 一、情境设置,诱发参与 (一)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发展史。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1、化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2、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难点:化学发展史。 (二)相关知识回顾 1、铺垫练习 (1)家中有①炊具,②餐具,③食盐,④大米。其中_________属于物态,_________属于物体。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气态,请你按下列要求各举两例: ①固体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液体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气体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冶炼青铜;__________炼铁;__________湿法炼铜。 2、引新练习 (1)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不是天然存在的是() A、冰 B、食盐 C、玻璃 D、氧气 (2)下列是各学科研究的对象,其中数学研究的是__________;物理研究的是__________;化学研究的是__________;生物研究的是__________。 A、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 B、空间形成和数量关系 C、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D、物体的运动规律 (三)尝试题:完成下列各题说说自己的发现(共15分) 1、教室中下列物品由天然材料直接制成的是() A、玻璃 B、铝合金门窗 C、木质桌椅 D、陶瓷地板 2、提出一分子论的科学家是()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 C、拉瓦锡 D、道尔顿阿伏加德罗 3、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能根据化学方程式实行简单的计算,并做到格式规范。 学习导航: 一、课前自主学习、 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计算:18克水通电分解,能够得到氧气和氢气各多少? 二、导入新课 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能够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有数量关系。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能够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能够增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实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 三、自主互助学习、展示提升 学点一:利用化学方程式实行相关的计算 例1:加热6克KMnO4,可得氧气几克? 1、设未知量; 2、准确写出方程式并配平; 3、找出相关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已知量,未知量 4、列比例式求解; 5、简明写出答案。 练一练:工业上用煅烧石灰(CaCO3)可制生石灰(CaO)和CO2,如要制取10吨氧化钙,需要CaCO3多少吨? [练习]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6.4g铜,需要多少克氧化铜? 注意格式,书写规范 三、课堂小结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②格式要规范,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四、反馈练习: 1、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和生成物质量比是____________ 2、3克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等质量的物体使之完全反应,得到O2最多的是( ) A、KClO3 B、KClO3和MnO2混合物 C、HgO D、KClO3和KMnO4混合物 4、现有H2和O2共10克,点燃使之充分反应,生成7.2克水,则反应前O2质量可能是( ) A、0.8g B、3.6 g C、6.4 g D、9.2 g 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O2 (1)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制8克O2,最少需要KMnO4质量为________g。 (3)该反应完全后,剩余混合物中,氧化物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 6、原煤中含FeS2,与O2高温下生成SO2和氧化铁,SO2污染空气。 (1)FeS2和O2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燃烧含FeS2 5.7%的原煤1000Kg,能产生SO2_________Kg。 7、(课后思考) 有一种含CaCO3和CaO的混合物,其中Ca%=50%,取此样品16克,高温煅烧后,剩余固体投入足量水中,固体全部溶解生成Ca(OH)2,则Ca(OH)2质量为 A、3.7g B、7.4g C、14.8g D、22.2g 5.56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 6. 12g镁与足量稀盐酸起反应,可制得氯化镁和氢气各多少克?(Mg+2HCl=MgCl2++H2↑) 课堂小结:学完本课题你有哪些收获?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导学案(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和使命感。体验化学的科学美。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意义。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 识。 (4)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方面所 作出的重要贡献。 (5)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与比较,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善于思考,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 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学习难点: 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预习导航: 1、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古代我国()的制造,()的冶炼与应用,()的发明,()的烧制都是举世文明的。 2、近代以来,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如为工业的发

展提供了更多的( )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 3、当前人类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的发展。 4、你能说出那些自然资源。 五、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从而带领学生从此刻起真正进入化学的学科殿堂, 展现化学的独有魅力。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学习任务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你所知道的化学方面的科学成就 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当今世界面临的与化学相关或依赖化学 科学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2、讨论结束有小组共同展示讨论结果 3、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完成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介绍简单的 实验知识。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通过实 验探究,你认为碳酸氢铵逐渐减少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应该 如何保存它? 4、有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5、学生一个人为单位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知道的化学对于认识 周围物质世界的作用,然后再组内进行交流 学习任务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播放录像:播放有关水、钢铁、白色污染、化工生产、环境污 染的影片剪辑。老师小结强调水、环保的相关知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水污 染?如何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2、由指定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3、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代表演示铁丝生锈、高锰酸钾褪色的 实验。 4、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得出你所知道的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人类 遇到的问题还有哪些?请你提出解决思路。 学习任务三: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已有知识,说出自己知道的化学与新科技的 知识。 2、动手探究:分组探究不同玻璃材料的性能差异。 材料性能特点 (三)系统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备注 学生刚接触化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讨论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并且在他人展示过程中学会倾听 这是第一个实验,要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此过程中体现集思广益 让学生亲自动手,体会实验的乐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整理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学习研讨: 1、什么是化学? 【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 【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内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4).怎样学习化学? 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化学的发展历史 ①.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②.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道尔顿、阿附加的罗) ③.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门捷列夫)

④.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3.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密切关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归纳总结: 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点出课题1)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目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为人类造福打好基础。那么,如何能学好化学呢?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 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评价样题: 1.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但组成纸屑物质的基本元素只有() A.3000多种 B.1000多种 C.30多种 D.100多种 3.1896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史于 4.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 D.防治环境污染 教学后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案.docx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 (二)科学探究的途径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 、、。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 药品的使用原则 (1) “三不”原则:不能; 不能去闻药品的气味; 不能。 (2) 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mL,固体只需。 (3) 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要放在。 2.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块状:用夹取,放入平放的 滑落至底部,可防止打破容器底。 ②粉末: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再将容器慢慢直立(横放竖),使块状物轻轻(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较多量:倾倒法,瓶塞,标签,瓶口与容器口紧挨。 ②较少量:用滴加,注意要“垂直悬空”。 ③一定量的液体:所用仪器:和 (3)取用一定量的药品 ①液体用:a.量筒应放,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 改用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b.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若视线偏高(俯视),读数偏;若视线偏低(仰视),读数偏; ②固体用:a.将游码拨零,调节天平平衡; b.称量物放盘,砝码放盘。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放在纸片上(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砝码要从到加,用镊子拨动游码; 称量物的质量 =的质量 +的质量。 3.物质的加热 ⑴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和三部分,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应 用加热。 ②灯壶内的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全册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2.通过统计调查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状况,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设计家庭节水计划,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节水从我做起”的信念。 【课前预习】搜集有关水资源和节水的资料。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等途径搜集。 【情境导入】“长寿村之谜”:于都县小溪乡坳下村总人口200多人,百岁老人三四个,80岁以上的习以为常,双胞胎五六对。这是什么原因呢?(2010年4月《赣南日报》) 二、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第59页至61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地球的表面积约有__________被水覆盖着;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是______; 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______;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大约有_____种; 2.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_____位,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_,中国人均水量约占世界均值的_______,我国人均水量最多的省(地区)是______; 我国人均水量最少的省是____。 3.世界水日是__月___日。 4.世界上有多少人口处于缺水状态____,南水北调工程将使我国北方44座大中型城市摆脱缺水困难,请问是将_____水调往北方。 【归纳小结】小组内交流讨论,明确以上问题,师生共同小结。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地球储水 地球上总储水量约为 1.391×1018m 3 ,地球表面约 %被水覆盖──“水球”。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为:(如图) 2.水资源概况:总水量 ,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 。 3.海洋水: ⑴储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 %; ⑵作用:繁衍水生生物;蕴藏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 多种元素,其中含量最高的是 元素;海水的含盐量很高,人们可从海水中提取出大量无机盐。) ⑶探究方向:淡化海水 4.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 位,但人均水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且分布不均匀。 【阅读】课本第61页至63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爱护水资源从哪些方面入手? 2.水体污染是指什么?水体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3.如何节约用水?预防和治理水污染? 【归纳小结】小组内交流讨论,明确以上问题,师生共同小结。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 ,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中国节水标志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⒈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 ⒉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用途和制取氧气的方法 ⒊知道氧化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⒋了解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⒌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新课预习】教材第二单元 【课堂导学】 知识点1 空气 ⒈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第一个用天平对空气组成进行定量分析化学家是:)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 d.结论: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可能原因: 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为什么? ③能否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为什么? ⒊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⒋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 ,影响 ,破坏 .全球 ,臭氧层和等 保护:加强大气,改善,使用能源,工厂的废气经 后才能排放,积极、、等 ⒌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⒍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如登山、潜水、宇航、医疗急救、)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金属切割) ②氮气: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化工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冷却剂、麻醉剂 ⒎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学案及习题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课时) 【学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实验探究】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过程见教材) 拓展知识:碳酸氢铵是农村常用的氮肥,俗称,化学式,色体, 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若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其现象是:色固体逐 渐,产生有气味的气体,试管口有生成,同时产生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 化学方程式 如何保存碳酸氢铵 如何使用碳酸氢铵 补充:二氧化碳(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一)人类在衣、食、住、行方面离不开化学; ! (二)氮气的性质及用途 1性质:常温下,氮气(化学式)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氮气的用途 (1)氮气可以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是因为; (2)氮气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防止; (3)液氮用于; (4)氮气可用于制氮肥。 > 3铁的锈蚀实验 光亮的铁丝放在盛有食盐水的锥形瓶中,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下列现 象:⑴铁丝表面,(这是由于铁跟、同时接触 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的缘故)。⑵右侧导管中,(这是由于铁生锈时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使得瓶内气压(增大、减小),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导管中。) 实验说明了: 化学方程式

思考:生活中如何保存铁制品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代:、、 / 近代: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课时)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技术成就与化学无关的是() \ A.瓷器的烧制B指南针的发明C火药的发明D青铜器的制造 2.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A.N2 B. O2 C. CO2 D.空气 3.下列物质属于气体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A.水 B. CO2 C. NH3 D. NH4HCO3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开发新能源 B. 合成新医药 C. 设计电脑程序 D. 防止环境污染 5. 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 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6.下列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A.制氮肥 B. 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C.填充探空气球 D. 灯泡填充气7.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 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年,媒体不断宣传预防肝炎病传染的方法,从防疫和环保考虑,你认为下列一次性餐具最有发展前景的是() A.瓷器餐具B.淀粉餐具C.塑料餐具D.银质餐具 … 9.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XX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二、主观题 年,科学家在内蒙古齐纳河岸旁的一座汉代古烽火台废墟下发现了一张写有文字的纸。这张纸可以上溯至公元110年,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纸。造纸是我国发明较早的化学工艺之一,请写出其他四项化学工艺、、、。11.常温下,氮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初中化学备课 年度: 学校: 姓名:

重点:能进行给物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难点:给物质加热、洗涤仪器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在实验室里我们通常使用什么仪器对物质进行加热?(个人思考,组内交流) 2.在实验室里(1)哪些常见的仪器可以直接加热,(2)哪些仪器需要垫上石棉 网才能加热,(3)哪些仪器不能加热?(个人思考,组内交流) 二、自主学习;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用3分钟阅读课本第20页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归纳 使用酒精灯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 (1)绝对禁止。 (2)绝对禁止。 (3)向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4)用完酒精灯,必须,不可用嘴去吹。 (5)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 (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其中温度最高。因此,应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 【实验1-9】点燃酒精灯,按照课本第21页实验1-9进行实验。 二、讨论交流: 为什么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 实验探究:按照课本第21页活动与探究进行实验。 讨论交流: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2.如果 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为什么?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为什么? 2.物质的加热: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的注意事项:⑴给液体加热可以;给固体加热可以用等。有些仪器如集气瓶、量筒、漏斗等不允许用酒精灯加热。 ⑵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然后加热,以免容器炸裂。 ⑶加热的时候,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也不要离得过远,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加热效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否则可能破裂。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⑷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该先进行。预热的方法是: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对已固定的试管,可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固体的部位加热。评价 ⑸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也要进行预热,同时注意液体 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 时,使试管倾斜一定角度(约45度角)。在加热过程中 要不对地移动试管。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 人,加热时切不可让。 【观察思考】 观察给固体物质的加热装置,思考下列问题: 【归纳总结】 1.总结给固体物质加热的方法: 2.总结给液体物质加热的方法: 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P22-23页洗涤仪器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用完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 2.以试管为例,说明如何洗涤仪器? 3.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 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P152-153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常见仪器的连接有哪些? 讨论交流:在称量药品时不慎将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会造成怎样 的结果? 课堂小结: 学科:化学主备:审核:执教老师: 班级:九()学习小组:()学生姓名: 课题: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时1)课型: 学习 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 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玻璃仪器的洗涤 化学实验 基本操作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 仪器:酒精灯 方法: 方法: 洗涤干净的标准 1.对于已经固定的试管,怎样进行预热? 2.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微向下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导学案(全册)

导学案设计本 学校 ——————————————————班级 ——————————————————学科 ——————————————————教师 ——————————————————

导学须知 教师在导学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宽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的创造者,思维矛盾的挑动者,茫然无助时引路人、示范扶持者,攀登历练的加油助威者,成功进步时的喝彩者…… 一、导学“八认真” 1. 认真搜集资料 2. 认真备导学案 3. 认真上高效课 4. 认真辅优补差 5. 认真实习实作 6. 认真批改作业 7. 认真考核评价 8. 认真反思总结 二、导学“六要素” 1. 教材要让学生读 2. 问题要让学生提 3. 过程要让学生说 4. 规律要让学生找 5. 实验要让学生做 6. 结论要让学生下 三、导学“五原则”: 1. 胸中有纲 2.心中有书 3.脑中有题 4.目中有人 5.手中有法 四、学习“三方式” 备导学案时重点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个维度加以设计。 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导学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者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指学习者不是一个人单独地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而是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去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活动时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又互相帮助。它表现为: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探究学习:即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导学过程。 也就是说指学习者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满足于接受现成的答案,把导学过程变成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追寻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学好“十时刻” : 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印在第一页的背面) 导学案设计本检查记录 (至少每半学期检查一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情境导入 1.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为什么将少量蔗糖固体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固体消失? 学习研讨 一、溶液 【自主学习】 【实验9-1】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思考】混合物的特点。 【讨论交流】(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阅读】阅读课本P27-28 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液体互溶,一般把____________叫做溶剂,_______________叫做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______叫做溶剂。 溶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__;碘酒中_________是溶剂,______是溶质。 【交流讨论】 1、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 2.联想生活中的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 【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3.知道收集氧气的方法。 4.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 5.知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课前预习】 1、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有: ⑴氧气的工业制法,它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____不同分离出氧气。具体步骤是:首先将空气___________除去杂质等,然后在___________的条件下,使空气___________,控制温度蒸发液态氮气,沸点较低的___________先蒸发出来,余下的是沸点较高的 ___________色液态氧气,贮存使用。 ⑵在实验室里,常用某些含氧物质分解放出氧气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如: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3、如下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⑴指出仪器的名称A. ___ _____B.________C.________D. ________ ⑵用酒精灯_____焰加热(填“内”或“外”),因为__ ____ _____; ⑶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____倾斜(填“上”或“下”),原因是___________; ⑷收集氧气通常采用___________法,当集气瓶口处有_________冒出时,表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还可以用瓶口向__ _排空气法(填“上”或“下”),这是因为__________ _。 ⑸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 【课堂探究】 观察与思考 1、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 ⑴仔细观察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将其物理性质记录在下面: ⑵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二氧化锰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交流研讨:⑴将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默写在下面(同桌相互检查默写对了吗?): ⑵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上分析以上反应的共同点。

九年级下册全册化学导学案含答案

2013年九年级下册全册化学导学案(含答 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导学2 课题2 化学肥料 【学习目标】 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并能举例,学会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了解化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后填空: 1、由于农作物对氮、磷、钾三种元素需要量较大,因此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2、可用作氮肥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3、_________、_________等根部有根瘤菌的豆科植物能进行氮的固定。 4、常用的磷肥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常用的钾肥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6、有些化肥中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这样的化肥叫做_____________。 7、常用复合肥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对提高农作物的 产量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二、合作探究 9探究初步区分常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10、铵盐的检验方法? 三、精讲点拨 四、反思整合 1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2、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达标测试 13、农村有句谚语:“雷雨发庄稼”,这是由于在 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了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容易被农 作物吸收的硝酸盐。雷雨给庄稼施加了()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复合肥 14、被誉为“春果第一枝”的大樱桃已经成为烟台农业经济的一个亮点。为了预防大樱桃在成熟期发生裂 果现象,果农常施用一种钾肥。这种钾肥的水溶液能与

(完整word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初三化学全套复习学案

初三化学全套复习学案 说明:本学案设计可供中考学生自主复习使用,可以算是课本导读,所以不用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5、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的杯子中, 观察到的现象原因说明鸡蛋壳中有什么物质 (1) (2)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以下涉及物质时,都写化学式)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氧气导学案

课题2 氧气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知道碳、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能够写出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知道氧气具有氧化性。 3.掌握化合反应的特点并能利用该特点对反应的类型进行准确地判断。 4.知道氧化反应有剧烈和缓慢之分,并能举出相应的反应实例。 【课前预习】 1.凭借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你能说出你对氧气都有哪些认识吗?(只要是与氧气相关的内容都可以) 2.在大家罗列了有关氧气的很多内容后,我们能否将这些内容进行归类呢? 【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1、氧气的物理性质:(出示一瓶氧气。) 【讨论交流】①请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②想一想,氧气有味吗?③氧气溶于水吗? ④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 2、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观察老师演示实验[2-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 小贴士:此方法通常用于氧气区别于其它气体的鉴别。

【交流讨论】 1.物质的燃烧与氧气有密切的关系,我们怎样解释物质在空气与氧气中燃烧的不同? 2.①铁丝为什么绕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起什么作用? ②集气瓶底为什么要先放少量水? ③铁丝在空气中加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里燃烧,这说明了什么? 3.通过以上实验我们能发现这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 知识点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1、化合反应:或物质生成新物质的反应。(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讨论交流】 1.请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此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为什么? 3.化合反应的反应物必须是两种物质吗? 2、氧化反应:物质和_______发生的反应。(不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是特征反应。)【注意事项】 1.在氧化反应概念中,氧指氧元素,包括氧气,也包括化合物中的氧元素,不能将概念中的氧改为氧气,会缩小氧化反应的范围。 2.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3.氧气在氧化反应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讨论交流】 1.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下列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哪些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1)碳 + 氧气二氧化碳(2)铁+ 氧气四氧化三铁 (3)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4)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3.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吗?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吗? 4.在什么情况下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一定是氧化反应呢? 【小结】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有氧气参加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在这种情况下的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在 项目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 特点 举例 相互联系 【讨论交流】人呼出的氧气比吸入的氧气少,说明氧气参加了我们身体的新陈代谢,属于氧化反应,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都有氧气参加,也属于氧化反应,它们与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小结】1.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虽也有_______过程,但很不容易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 2.燃烧与缓慢氧化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氧化反应:⑴_______ ,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爱护水资源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2.通过统计调查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状况,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设计家庭节水计划,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节水从我做起”的信念。 【情境导入】 1、俗话说“人可三日无食,但不可一日无水”这是什么原因呢? 2、“长寿村之谜”:于都县小溪乡坳下村总人口200多人,百岁老人三四个,80岁以上的习以为常,双胞胎五六对。这是什么原因呢?(20XX年4月《赣南日报》)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阅读】课本第68页至70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地球的表面积约有__________被水覆盖着;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是______;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______;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大约有_____种; 2.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_____位,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_,中国人均水量约占世界均值的_______,我国人均水量最多的省(地区)是______;我国人均水量最少的省是____。 3.世界上有人口处于缺水状态,南水北调工程将使我国北方44座大中型城市摆脱缺水困难, 【交流展示】小组内交流展示,明确以上问题,师生共同小结。 知识点2:爱护水资源 【阅读】课本第70页至72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爱护水资源从哪些方面入手? 2.水体污染是指什么?水体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3.如何节约用水?预防和治理水污染? 中国节水标志【交流展示】小组内交流展示,明确以上问题,师生共同小结。 三、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2.防止水体污染: (1)水体污染是指什么?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2)水体污染源: ①工业污染:工厂的“三废”(、、 )倒入江河、地下,污染江河和地下水。 ②农业污染:、的不合理使用,也易造成水的污染。 ③生活污染:生活及生活的任意排放,造成水的污染。 ④其他污染:A、病原微生物污染、B、需氧有机物污染、C、富营养化污染(赤潮)、D、恶臭物污染、 E、地下水硬度升高、 F、重金属离子污染(水俣病)、J、石油泄露造成的海水污染、H、热污染、I、放射 性水污染。 (3)水体污染的危害:破坏,影响工农业和渔业生产、危害人体健康。 (4)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工业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对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 ②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和。 ③生活上:污水实行。 【交流展示】小组内交流展示,明确以上问题,师生共同小结。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