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思想史案例分析

第二章思想史案例分析
第二章思想史案例分析

案例一:

利达公司是一家经营绩效良好的企业。在前些年有过骄人的业绩。但近几年来,公司的盈利水平不断下降,一个中等规模的企业,盈利水平甚至不如本地一家小型企业。公司上下对此颇感迷惑,人心浮动,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一天,公司总经理把总经理助理赵立实叫到办公室。总经理首先跟他简单地讨论了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明显地表示了对这一现状的担忧。接着,总经理交给小赵一个特殊任务:集中一段时间,深入调查一下造成本企业目前盈利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提出对策建议。

小赵来这个企业工作时间不长。他过去曾系统学习过管理理论,对古典管理理论与现代管理理论都有较深的研究。他对总经理交办的这个任务高度重视,决心运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分析与解决本企业实际问题。

小赵首先将目光投向市场,在激烈竞争的今天,市场是决定企业盈利水平最首要的因素。在调查的过程中,小赵了解到,本公司为开拓市场,建立了本地同行业最庞大的营销队伍,而且每年的营销预算都高于同行其他企业,建立了与本地几家最大企业旗鼓相当的市场份额。他觉得营销环节问题不大。接着他调查了本企业产品开发与价格情况。他了解到,本企业有很强的技术力量,有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开发队伍。本企业的产品不比同行的产品差,而且价格合理,不高也不低。他也感到困惑,这怎么会造成盈利水平的不断下降呢?

他又深入车间了解一线生产情况。生产线运行正常,员工们工作也较为认真。当然,也发现有些员工积极性不是很高,工作节奏较慢。车间主任抱怨道:“去年每个人都涨了一级工资。咱厂在本地工厂中是工资最高的。可是这些工人的积极性一点也没提高。”关于严格管理,他说道:“其实咱厂管理是很严格的,有那么多的管理规章制度。我本人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对于那些迟到早退、生产不合格产品、材料损失浪费的工人从不客气,都狠狠地进行批评。可是这些现象就是屡禁不止,这生产率就是上不去。有的工人好像是在同厂里作对。其实厂子黄了你的饭碗也打了,这不是虎吗?我是没办法了。”小赵还了解到公司的管理机构庞大,管理费用高,产品生产成本也普遍高于同行,据说原材料进价也偏高┄┄调查的情况千头万绪,小赵决心运用管理理论进行分析,他也似乎觉得在运用泰罗的经济刺激手段与现代行为科学原理之间还有些冲突或需要进一步理顺的地方。

问题探讨

1、造成该公司盈利水平下降的原因有哪些?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解决该公司问题,应用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还是应用行为科学原理哪个更为重要?

3、请你对赵助理制定解决该公司问题对策方案提出建议。

案例讨论记录

案例二:

圣吉在他的《第五项修炼》中,多次讲述了一个“啤酒游戏”。这是他为“组织修炼”而设计的一个角色模拟项目。故事很简单,只有三个角色:一个生产商,一个批发商,一个零售商。每个参加者自选角色,有完全的决策自由,目标只有一个—利润的最大化。

这个故事中,零售商每周销售4箱啤酒,发出的订货单4周以后供货,所以他保持着12箱的库存。批发商也同零售商类似,每周批出4卡车,工厂给他的订单4周以后供货,所以也要保持12卡车库存。啤酒厂从开始制造到出货需要2周,所以也需要一定的库存。这种稳定的需求和供给关系已经在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

但是,由于某个电视剧无意之间给这种啤酒做了宣传,导致零售商的销量增加到每周8箱。于是,零售商在下次的订单中增加到8箱。不过,由于增加的订单4周以后才能到货,所以,第2周销出8箱后依然只来了4箱。多数人在这时就该着急了,因为此时他只剩下4箱库存,这将意味着本周将卖完所有啤酒。为了保证安全库存,零售商可能在下一个订单中增加到12箱。而此时,批发商可能只会给他送来5箱。在这种情况下,零售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极有可能继续增加订货量,于是本周发出的订单增加到了16箱。到第5周,零售商已经销光所有库存,开始缺货,只能继续订货,这次依然是16箱。第6周,批发商只送来6箱,此时面对每周8箱的需求,供不应求发生了。但由于前面下过大订单,所以,一个谨慎的零售商很可能不再贸然增加订货,而是继续把订单保持在16箱。

在批发商那里,需求突然由每周4卡车增加到8卡车,他会随着零售商同步增加向工厂的订货,但同样要面临着供货时间差。大概到第6周他开始发愁,因为他已经发光了所有库存,而订单数量还在不断上升。这时,他可能果断地把订单增加到20卡车(因为他的安全库存就需要12卡车,20卡车的数字还是比较保守的)。到第8周,批发商很可能会不断打电话催工厂,而且抱怨他们反应太迟钝。随后的几周,批发商会因为缺货而疲于应对零售商的催促,很可能会再度加大向工厂的订货量。由于各个零售商的订单都在增加,批发商可能会面临每周20多卡车的需求。所以,极有可能把对工厂的订单增加到40卡车。

作为生产厂家,啤酒厂可能在第6周前后做出反应—很显然,订单数量急剧上升。大约在第7周销光库存,工厂开始加班,而且订单数量持续攀高,所以,最正常的对策就是扩大产能,增加供给。经过一番努力,大约在第14~16周,工厂终于达到了生产的高峰。

但是好景不长,到第18周,工厂的产能上去了,批发商的订单开始下降了。因为从第16周开始,批发商的库存开始增加,零售商这时收到批发商的大量补货,面对堆积如山的啤酒,决定不再进货。于是,零售商的订单全变成了零,而批发商正在不断接到工厂发来的啤酒。他没有别的办法,同样只能在给工厂的订单上划零。马上,就轮到工厂傻眼了,零订单的需求和正在酿造的大量啤酒,会使总经理头疼。他无论如何也不明白,为什么前几周销售业绩那么突出,却突然遇到了滑铁卢?

大概到24周左右,批发商和啤酒厂都得面对着大量的库存发呆,而只有零售商那里清楚,啤酒的销量依然是每周8箱。工厂的销售经理这时有可能到零售商那里了解到实情,但他毫无办法。按照每周8箱的稳定销量,要消化工厂的库存,大约需要一年时间。

这一游戏的最后,往往是以零售商、批发商、生产商之间的相互责怪,以及卖不完的啤酒结束。哪怕是工厂解雇销售经理,另找别的批发商,采取有奖销售和降价促销等手段,也都见效甚微。

问题探讨

1、零售商、批发商、生产商谁是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元凶?

2、走出这种恶性循环的路径是什么?

3、如何理解超越自我和改善心智模式是一场真正的心灵革命?

案例讨论记录

案例三:

宁波方太厨具公司总裁的茅忠群坦言,在上学的时候,文科很差;而今,他在方太大兴儒学之风。

在创业初始,他对中国文化中的“情理法”颇有微词,在管理上,以西学为主,“方太前10年一直在学西方管理”; 1999年,方太在经历了较大的发展之后,从世界500强公司招募了“空降师”:人力资源总监来自日本美能达,企管总监来自日本富士施乐,销售总监来自美国可口可乐,热水器业务总监来自德国西门子。一方面,500强培训出来的职业经理人在职业道德上犯错误的概率要低许多,“国内比较鱼目混杂,看不清”;另一方面,“他们可以给我们带来世界500强的管理方法”。“我对西方管理也是非常了解的,我可以向他们学习。”

这个学习的过程的重大成果就是“方太管理的25条原则”。他们将其定位在“方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介于方太理念与制度之间;理念指出什么对公司是最重要的;制度明确规定员工的具体行为和工作流程等,并强制执行;原则为员工管理行为指明具体的方向和法则,尤其是没有制度规定的管理领域,并倡导自觉执行。”

十余年后,茅忠群却坚信:“世界上任何一个强国的管理,都是要根植于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没有一个强国是完全采用美国的管理,日本不是,欧洲不是,中国将来肯定也不是,肯定要根植自己的本土。”茅忠群坦言,方太在前十年一直学西方管理,或者说在学美国式管理,在近几年转而向国学和东方文化寻找灵感。“如果中国企业纯粹学西方管理,肯定不可能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我们在西方管理体系上还是很扎实的,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再提升,光是学西方是没有空间了,所以我们觉得还是需要从中国产生文化中吸取一些东西。”

例如,方太将员工的错误分为ABC三类,严重程度依次减弱,C最弱,譬如迟到早退就属于C类。以前,方太的做法是,迟到罚款20元。学了儒家思想之后,就对该制度做了创新。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理,有耻以格。”美国式管理以政令刑法,也即法家思想,来管理企业。按儒家的思路是,要让被管理者树立羞耻

之心。且,儒家有言“不教而杀谓之虐”,所以特别注重“有教”。因此,方太取消了迟到罚款20元的规定。“如果犯了这个错误,我们要求主管找你谈一次话,谈话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你内心的羞耻感。因为任何人都怕因为这样的事情见主管。这样,我们今年整个上半年取消罚款以后,C类错误的违反率比去年上半年下降50%以上。”在茅忠群看来,美国式管理中的20元钱让人忘掉羞耻之心,因为“20元就像埋单了,我一点都不脸红”。

除了在全公司范围内宣讲儒家文化,方太还要根据“仁义礼智信”的精神建立起以仁义为本的制度体系。至于何者为仁、何者为义,则需要通过协商讨论,这协商者包括高管,中层经理,也包括职工代表。“这就需要一个团队一直思考这些问题,最终达到儒家思想讲的中庸,即平衡点。”这个平衡点颇类似与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有效—除非损害他人的利益,否则你不能变得更好。

尽管不言,但是,真的有理由相信这种可能性:茅忠群领导的方太会在未来创造值得仿效的“方太管理模式”:这里没有体用之争,只有在集百家之贤的基础上,为实现其“有意义的事情”所做出的创新之举。

问题探讨

1、如何看待茅忠群“方太管理模式”的探索。

2、请结合实际谈谈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

关于全球化的例子

1成都穿汉服女孩被当穿和服遭强脱汉民族你还剩下什么? 10月16日下午,成都女孩孙婷(化名)遭遇了一件让她十分气愤的事,当她穿着一套汉服(曲裾)在春熙路附近的德克士就餐时,突遇一群大学生围攻,威逼下她不得不在公共场所脱下汉服,最后靠朋友借来的衣 成了和服,于是她开始和对方理论,但却没有收到成效。“他们像打了鸡血针似的,完全失去了理智,不断强调‘脱衣服’,‘你们不脱走不了’,‘要烧掉’。” 孙婷认为,从当时的情况看,部分人已经认识到自己摆了“乌龙”,把汉服当成了和服,但在当时的状况下,局面已经难以扭转。甚至有带头的学生说:“我不管!要平息下面的情绪!” 在一群暴民的威胁下,孙婷经朋友劝说,只好到餐厅厕所把汉服外套脱下递出。没想到对方不依不饶,要她把裙子也脱掉,她只好照办。这群愤青拿到衣服后,终于慢慢散去,这时孙婷身上只剩下一件T恤衫,躲在厕所没法出来,还是一个好心人把买给女朋友的裤子送给她,她才得以回到住处。 孙婷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发后我本来不想张扬,主要原因是当众被羞辱,这种事情被扩大是挺丢脸的,而且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但在朋友和博主的劝说下,孙婷最终决定通过媒体曝光此事,并公布事发现场的视频截图。 孙婷对这群愤青的行为评论说:“这群青年不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身为大学生连基本的个人素养都缺乏,寒窗苦读那么多年,书本的修养教育完全成了白费。拿着一流文凭,却做着鲁莽之人的事。这样的事影响是十分恶劣的,必须予以曝光以教育大众。” 2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但目前没有统一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华为的全球化战略

华为的全球化战略 作者:长江商学院项兵出处:《长江》Online 发布时间:2009-4-1 10:45:19 经过30年历练并完成全球架构的华为被看作是中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和全球化运营的最佳典范 在2006财年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的销售收入首次超过100亿美元(110亿美元),其中,65%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在接下来的2007财年,华为再次超越了自己,实现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同比增长45%,海外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15亿美元,成为华为的主要销售收入来源。目前,华为已经初步成长为一个全球化公司。华为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设立了20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及中国等地设立了12个研究所和31个培训中心。 华为所在的通信设备产业竞争激烈,行业领导地位长期被爱立信、诺基亚、思科、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占据,这无形中加大了华为参与主流行业竞争的难度。华为的业务涵盖了移动、宽带、IP、光网络、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众多领域,它几乎要在每一个细分市场领域内与不同优势的跨国公司展开正面竞争。然而,在这些领域,华为拥有许多专利和知识产权,已初步具备面向未来转型发展的先发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 任正非是华为的创始人,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 。一直以来,华为被看作是中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和全球化运营的最佳典范。任正非在华为所取得的成就,使其成为众多中国本土企业家所效仿的对象。特别是在实现公司全球化运营方面,“华为模式”不仅成为中国企业学习的样板,也是许多华为全球竞争对手所重点研究的内容。 本案例分析了华为的全球化战略内容。我们的研究表明,任正非有关中国企业全球化运营方面的一些创新性认知,使其超越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传统思维方式束缚;在看似“独立自主”发展模式背后,任正非的全球视野使华为构建起“以全球应对全球”的竞争格局。思维上的超越,让华为在进入21世纪之后快速发展成为一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通信设备供应商与服务商。 华为的早年历史(1988-1997) 任正非1982年从部队转业来到深圳,6年后在那里与朋友创建了华为公司,经营小型程控交换机、火灾报警器、气浮仪开发生产及相关的工程承包咨询。华为最初主要代销香港产HAX交换机。当任正非发现华为依靠贸易模式不能真正与跨国公司竞争,他开始将精力集中于研发与核心技术。 华为抵制了“市场换技术”的诱惑,任正非认为: 外国人到中国是为赚钱来的,他们不会把核心技术交给中国人,而指望我们引进、引进、再引进,企业始终也没能独立。以市场换技术,市场丢光了,却没有哪样技术被真正掌握的。 华为在1992年研制出一台小型交换机。在1994年11月,C&C08大型万门程控交换机诞生,并在首届中国国际电信设备展览会上取得较大成功。那一年,华为的销售收入超过了亿元。

案例第二章

案例2.1: 我生产企业向马来西亚客户出口汽车配件,品名为YZ-8303R/L,但生产企业提供了YZ-8301R/L,两种型号的产品在外型上非常相似,但却用在不同的车型上,因此客户不能接受,要求我方要调换产品或降低价格。我方考虑到退货相当麻烦,费用很高,因此只好降低价格15%,了结此案。 案例2.2: 我国某公司同日本公司签订出口羊绒衫合同,共出口羊绒衫10000件,价值100万美元。合同规定羊绒含量为100%,商标上也标明“100%羊绒”。当对方对我方公司出口羊绒衫进行检验后,发现羊绒含量不符合合同规定而提出索赔,要求赔偿200万美元。最后我方公司赔偿数十万美元结案。 试总结通过本案我们应吸取的教训? 案例2.3:凭样品成交合同的潜在风险 2000年3月15日,我国A公司与国外某商人洽谈铜搭扣的来样订货业务,双方达成合同规定,按买方来样成交确定合同品质,卖方试制的对等样品经买方确认后,作为交货品质依据;5月5日前装运,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付款时须提供由开证申请人授权的指定代理人在装运前签发的检验证书。4月5日,买方开来信用证,信用证规定装运期为5月5日,信用证有效期为5月15日。卖方认

为自己的工厂颇具规模,有多年的翻砂、铸造、冷轧经验,生产加工铜搭扣这类小商品没有问题,但在试制过程中,买方对寄去的对等样品一再认为不符合要求,不予确认。卖方经过多次试制,再将样品寄去,终获对方认可,但此时国际市场价格开始下降。4月30日,卖方将对等样品按来样加工就绪,发传真请买方派员前来验收。5月2日买方答复却是“检验员在国外,不能来华”。卖方再去传真,“如不来检验,请修改信用证装船期限”。5月4日,买方传真称,“合同的装运期即到,来不及修改信用证”。卖方去传真,要求索赔,买方置之不理。此时,卖方才想起买方开来的信用证中的软条款“付款时须提供由开证申请人授权的指定代理人在装运前签发的检验证书”,没有信用证中规定的检验证书,卖方就无法装船、向银行交单议付。卖方只得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请试归纳凭样品成交的合同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案例2.4: 中国某出口公司曾向西欧某外商出售一批农产品。成交前,该出口公司给外商寄送过样品。签约时,在合同品质条款中规定了商品的具体规格。签约后,卖方经办人员又主动电告买方,确认“成交商品与样品相似”。货物装运前,中国商检机构进行了检验并签发了品质规格合格证书。 但该批货物运到目的地后,买方认为,卖方所交货物品质比样品低,要求每吨减价6英镑。卖方则认为,合同并未规定凭样品成交,

华为的国际化战略案例分析

姓名:万强文 学号: 0911022176 学院:商学院 学校:江西师范大学

【摘要】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踏上跨国经营之路。华为在跨国经营的道路上,通过有效的策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华为的国际化战略之路,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来总结华为国际化之路的经验,并提出问题和对策。 【关键字】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国际化战略;swot分析 【前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 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总裁任正非,董事长孙亚芳。 一、华为国际化战略动因 (一)国际化需要 国内电信设备市场的总体发展速度放缓,而且由于政策原因,新技术应用难以大规模启动(如3G),国内市场已不能满足华为的发展要求;此时国际市场却有着广阔空间,尤其是中东、非洲、东南亚这些新兴市场进入门槛低,国际电信设备制造巨头也未高度关注,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华为选择“走出去”。 (二)国际化机遇 公司总裁任正非多次随国家领导人出访,为华为打开俄罗斯、埃及等国家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华为还利用各种国际展览会和论坛发言的机会宣传自己,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创造和把握海外市场商机。 (三)国际化能力 雄厚的实力是通信制造型企业赢得国际市场的基础,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启动国际化战略开始,华为在研发、制造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向国外领先企业学习,

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华为网络产品的技术领先度和价格性能比已充分具备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 (四)企业家精神 华为领导,主要是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使之具有比其他公司更强的对海外市场的野心和好奇心,能有意识地识别、挖掘和开发国际化机会。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一起规划《华为基本法》时,任正非就明确提出,要把华为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显示了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和高瞻远瞩。 (五)企业文化 任正非的一段话成功注释了华为的企业文化:“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狼,企业要扩张,必须要具备狼的3大特性: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的意识。”华为人发挥他们的土狼精神,对市场猎物有机敏的嗅觉,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为获取猎物不择手段。其无坚不摧的“土狼精神”既增加了华为“走出去”的勇气,也获得了公司内部员工对这项决策的认可和支持。 二、公司层国际化战略 在公司层国际化战略中,有三种企业国际化战略,分别是国际本土化战略、全球化战略、跨国战略。我认为华为的国际化战略中比较倾向于采取全球化战略。 三、国际化竞争的范围和方式 1、选择参与竞争范围

海尔的国际化营销案例报告

“海尔的国际化经营之路”案例报告 小组成员:王楠、张晓雪、吕斌、赵亮、贾子辉、谢爽、姚唐、周伟指导教师:吴晓云教授

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国界概念差不多消逝,全世界80%的本地生产、本地消费的经济形态迅速全球化。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全球化呈现出新的特点,作为一个跨国公司,其经营活动必定被纳入国际经济活动之中,从全球战略为动身点,在世界市场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在众多正在努力适应全球化潮流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之中,海尔无疑是在此道路上走得较快、势头强劲且颇受关注的企业之一。 本研究将深入剖析海尔的国际化经营模式,并将该经典案例与国际营销理论相结合,在分析海尔成功经验与面临的危机,以及整个国际市场进展趋势和特点的基础上,探究当今中国企业应如何抓住机遇,实现由多母国战略向全球营销战略的转化。 本研究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海尔美国市场的规划。该部分要紧通过案例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归纳出海尔集团是如何规划美国市场,并选择如何样的市场进入方式。 第二章海尔的成功经验。该部分探讨海尔集团国际化道路中成功的关键以及关于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来讲,海尔的国际化之路有

哪些方面值得借鉴。 第三章海尔全球化道路上面临的问题。该部分探讨在国际化乃至实现全球化的过程中,海尔当前面临的要紧问题,这将为下一章研究海尔国际化战略提升做好铺垫。 第四章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提升。该部分将运用Zou and Cavusgil 在2002年提出的全球营销战略整合模型(Integrating Global Marketing Strategy: IGMS)关于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提升进行分析。 本研究,通过小组成员数次激烈讨论、撰写报告、修改润色,现提交研究报告。对论文中的不当之处,诚恳欢迎老师、同学批判指正。

全球化品牌扩张策略及失败个案

全球化品牌扩张策略及失败个案 进入发展中市场需要特殊技巧 世界市场最主要的划分在于发达市场和发展中市场(也称欠成熟市场),后者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及南非等。这些新兴市场有许多未满足的需要,在食品、衣物、房屋、消费类电器、家电等许多产品上显示出巨大潜力。市场领导者常依赖发展中市场来支持企业的成长。联合利华和高露洁在发展中市场的业务占其业务总量的40%。 世界人口的20%生活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达地区。剩下80%的人口购买力较弱,生活条件从清苦到贫困不一而同。市场营销人员能不能很好地为他们服务呢?未来人口增长的90%都发生在欠发达国家,这将使得不平衡的情况日益加剧。 要想成功地进入发展中市场,企业需要一套特殊的技巧和计划。让我们来看看以下公司是怎么开创先河,为这些难办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的: ●格拉明手机在孟加拉的35000个村庄中雇用农村妇女作为代理,向其他村民按时间收费出租电话。 ●高露洁在大棚车上放映影片,来向印度村民们展示刷牙的好处。 ●菲亚特(Fiat)为“第三世界”量身定做了一款车型:派力奥(Palio)。这款车型在巴西、印度、土耳其、南非、中国等国家生产。 ● GEO集团在墨西哥建造廉价房。这些双卧室的标准化住户还可以进行扩建。公司现在正在向智利进军。 通过改变传统的营销做法,这些公司的营销人员实现了发展中市场的潜力。在发展中地区做销售不会是普通业务。在这些市场上,存在大量经济和文化上的差异,营销体系可能几乎不存在,当地的竞争可能十分激烈。在中国,个人电脑制造商联想、手

机制造商TCL、以及家电制造商海尔都在与强大的国外厂家竞争中幸存了下来。他们不仅对于中国消费者的偏好有敏锐的把握,还在广大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拥有销售网络。竞争也可能来自其他发展中市场。中国正在向非洲、南亚和中东地区出口汽车。印度的塔塔(Tata)、墨西哥的西梅克斯(Cemex)、马来西亚的Petronas都从发展中市场中崛起而成为强大的跨国公司,并在多个国家销售产品。 全球营销中的错误 ● 贺曼(Hallmark)在进入法国时失了,因为法国人不喜欢他们蜜糖似的祝词,宁可自己书写卡片。 ● 飞利浦在日本缩小了咖啡机的型号以适应日本人较小的厨房,也缩小了剃须刀的型号来适应日本人较小的手掌,这样才终于开始在日本盈利。 ● 在发现极少数西班牙人的冰箱大到能够放下两升的瓶子后,可口可乐从西班牙撤销了这种包装的产品。 ● 通用食品的果珍在法国失败了。这种产品原本是设计为早餐时候橙汁的替代品,可是法国人很少喝橙汁,更不要提在早餐的时候喝了。 ● 家乐氏的水果馅饼在英国推广失败,因为与美国相比很少英国家庭有用来加热该产品的烤面包机,而且它的口味对于英国人来说也太甜了。 ● 宝洁的佳洁士牙膏最初在墨西哥运用了美国的广告策略而效果不佳。墨西哥人不是那么注重牙膏的防蛀效果,科学导向的广告对他们也没有吸引力。

3 第二章 案例分析及习题答案

第二章案例分析及检测练习习题答案 【案例分析2-1】 答:1)“佳佳”和“乖乖”是曾经风靡台湾市场的小点心的商标。 2)“佳佳”上市时广告宣传策略中将销售对象确定为青少年,特别是恋爱中的男女,包括失恋者,广告语含有“失恋的人爱吃佳佳”,其产品口味为咖喱味,并采用大包装。 3)“乖乖”上市时广告宣传策略中将销售对象确定为儿童,广告语含有“吃”“吃得个个笑足颜开”,其产品口味为甜味,并采用小包装。 4)他们之所以会有差距之分,是因为他们所实行的方案不同,所运用的策略不一样。 乖乖面对的消费群体是小孩子,他们给这部分的消费群体的认识针对了小孩子的消费心理及本身资金来考虑,并且也考虑到了大人对小孩的情感,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啦,孩子要吃父母肯定会买,而且乖乖食品味道也引起了小朋友对新出来的食品的兴趣。而且这些也可以拉近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密的关系,因为小孩子时单纯的,父母帮自己买好吃的东西,孩子肯定会更加听话,这样父母会不买嘛。乖乖公司他们采取的方式不仅只推向了小孩子,也间接性的推向了大人。 佳佳他却运用了广告语,推销的对象是热恋中得男女及失恋的人,这样本就自相矛盾了,这样不仅不能让其意义发挥,反之让人有所误会,并且他们对这样的消费群体的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推向方向只有多大,也没有了解其情感,本乖乖和佳佳就是差不多系列的食品,而且像大人恋爱又会有多少人去买小孩子吃的东西,这样的食品对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连失恋的人都可以吃,难道要恋爱的人吃了就失恋然后再吃吗?就算真的味道真的好,只要想到这样的含义有谁还想吃了。 所以在消费的时候,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统一的,少了哪一项都不行,因为在很多时候我们买东西有时候买的不单单是味道还有意义及对它的认识,所以我们的购买行为就是靠这三合一而成的。 【案例分析2-2】 答:1)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一般过程分为购买前的准备阶段(包括购买动机的取舍、购买目标的确定、购买方式的选择及购买计划的制定等)、执行购买决定和评价购买决定阶段等。 2)茵茵购买手机时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来自妈妈的反对。 3)茵茵在有了明确购买手机的目标后,虽然有妈妈的反对,但她借助于姥姥的力量,克服了这一干扰,顺利实现了购买行为。当购买决策实施阶段她受到了爸爸及其朋友的建议

全球化整合战略方案之成功案例分析

正如我们字面上所理解的那样,江苏熔盛的地理位置在江苏南通如皋,而它的总部一开始就设置在上海,现在又移师到香港。上述变更反映了江苏熔盛超乎现实地理位置的野心。今天,江苏熔盛正在奔赴香港上市的途中。成为一家世界级企业一直是它的壮志。 这一切,都有赖于其全球化整合战略的成功。全球化整合是一种有别于之前国际企业与跨国企业的一种新兴的模式,这种模式可能是未来几年时间里,那些有意于利用全球化趋势的企业竞相效仿的模式。 在旧的跨国企业模式里,那些世界级企业,在有业务的每个国家或者地区里都建立一个缩微版,这最终被证明是一种缺乏效率和成本高昂的经营模式。全球整合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是“整合”的而不是“互联”的,工作只流向最适合完成它的位置。成本并不足以决定工作的流向。真正决定工作流向的是它的市场价值以及效率。 席酉民:每一个企业都有生命周期。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从两个维度表达:①企业的规模,②企业从年轻到逐渐衰老的过程。有些企业从年轻到老仍然是一个小企业,有些则发展成大企业,还有一些可能夭折。贵企业创建仅两年多的时间,正值年轻,就发展到年销售额10亿美金,并迅速壮大。这让我们做管理研究的人很是惊讶,真有一种时势造英雄的意味。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能否谈谈您对企业的构思,现阶段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从管理角度谈一下您的思考,企业为什么要这样做? 陈强:江苏熔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熔盛)是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从创建的第一天开始,其身份就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劣势在于,其社会信用不一定被认可,以及资金实力可能并不雄厚。所以,企业面临着发展规划与现有资源的矛盾。于是,我们的战略就是分三步走:第一步,起步;第二步,寻找合作。通过合作来提升整体的信用;第三步,引进国际资本,成为世界级企业。 我们确实也是按照上述思路来运作的。在我们开始建厂三个月之后,我们就成功地营销了第一批船。当然这笔生意主要是通过我的个人信用而获得。当时船东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只认识你,陈强。我可不认识熔盛。”现在情形刚好相反。他们说,“陈强,熔盛在欧洲很有名。”甚至很多领导人去欧洲访问,听说江苏有个熔盛,但我们国人自己还不知道这家企业出自何方,身价几许。 席酉民:这恰恰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在普通人的观念里,大规模的制造行业基本上属国有企业性质。因为它技术含量高,资金需求大,进入壁垒高,所以行业门槛高,管理难。你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思路,在造船这个行业里,以民营企业起家,且一起步就将自己定位成一个成世界级的企业是来自对自身的一种判断,还是某种特定资源 世界级企业可以说是你们企业的Vision(愿景)。一般来说,Vision与发展环境和资源关系可以不那么紧密,但它的实现必然与资源有关。为什么企业一成立就作出这样一个惊人的决策是市场的机会还是别的什么 陈强:这与我的成长经历有关。别人评述我是我仿佛因造船而生,是天生的造船人。我从小就向往着船、大海、军舰…… 我的父母在部队,陆军。突然有一天,大院里来了个海军,那飘带简直太可爱了。喏,那时我们还住在深山老林里呢。于是,我就开始憧憬大海,想象它究竟是怎样的。后来当我有机会去追逐梦想时,我毫不犹豫就选择了它。我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的都是以船为核心的专业。船就是大海,这是我儿时的梦想。 大学毕业,很多人选择去研究院所,可是我一定要亲自造船。于是,我选择了中国最古老的造船企业——江南造船厂。江南造船厂到今天已然有145年的历史,但它显然还不是一

案例2:第二章(答案版)

LOGO 过渡页 案例一 1 C 1. 下述关于决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大多数管理人员都愿意冒险 B. 大多数管理人员都讨厌冒险 C. 对风险的态度因人而异 D.应用定量决策法可以排除决策中的人为因素

LOGO 过渡页 案例二 2 2.有位先生想买辆小轿车,拟在甲、乙 、丙三个品牌中做出选择。他购买考虑 的主要方面是价廉、省油、可靠和舒适 ,并认为这四点重要性程度是均等的。

LOGO 过渡页 案例二 3 经过一番考察,他对三种品牌汽车作出了 如下评价: 甲品牌乙品牌丙品牌 价廉方面0.80.60.4 省油方面0.50.50.7 可靠方面0.70.60.6 舒适方面0.20.30.7 B 这位先生最不可能购买的车是()。 A. 甲品牌 B.乙品牌 C. 丙品牌 D. 不确定

LOGO 过渡页 案例三 4 3.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经 理艾科卡曾讽刺说: “等委员会讨论后决策射击, 野鸡已经飞走了。” C 关于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A. 委员会决策往往目标不明确 B. 委员会决策的准确性往往很差 C. 群体决策往往不讲究时效性,只考 虑作出合理的决策 D. 群体决策往往难以把握市场的动向

4.一家饮料厂总经理正在考虑其广告部门提出的 增加1000万元广告费的建议。 企业饮料的售价为每瓶3元,单位变动成本2元, 预计增加的广告投入需要至少能带来()瓶的 额外销售,总经理才能拍板作这笔广告投入。 A.33 333万 B .500万 C.1 000万 D. 1 500万 C

5.如果一个很穷的人得到一张彩票,他有50%的可能中2万元的大奖。加入这个人以8000元的价格将这张彩票转让给他人。对于这样的行为,最合适的评价的是() A.这个人没脑子,做出了一项错误的决策; B.考虑到8000元的收益对这个穷人已很可观,所 以,他的决策符合最优决策原则 C.这个人的决策虽然从风险性决策的角度来判断, 不是最优的,但它是令人满意的 D.这个人将可能中大奖的彩票转让给他人的行为,不能从决策方面来解释8000R MB C

第二章案例分析

第二章 案例一管理的理论流派 某大学管理学教授在讲授古典管理理论时,竭力推崇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的历史功勋,鼓吹泰勒所主张的“有必要用严密的科学知识代替老的单凭经验或个人知识行事”的观点,并且宣传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 后来,在介绍经验主义学派的理论时,这位教授又强调企业管理学要从实际经验出发,而不应该从一般原则出发来进行管理和研究。他还说,E.戴尔(Ernest Dale)在其著作中故意不用“原则”一词,断然反对有任何关于组织和管理的“普遍原则”。 在介绍权变理论学派的观点时,这位教授又鼓吹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不少学生却认为这位教授的讲课前后矛盾,胸无定见,要求教授予以解答。教授却笑而不答,反倒要求学生自己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资料来源《管理的理论流派》 问题: 1.你是否认为教授的上述观点时前后矛盾的?为什么? 2.在企业管理中,有无可能将管理原理原则与实践正确结合起来? 3.管理学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 案例二恩与威——从古罗马军威到现代管理 在第一次服役时,古罗马的士兵要在庄严的仪式中宣誓,保证永不背离规范,服从上级指挥,为皇帝和帝国的安全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宗教信仰和荣誉感的双重影响使罗马军队遵守规范。队伍金光闪闪的金鹰徽是他们最愿意为之献身的目标;在危险的时刻抛弃神圣的金鹰徽既是邪恶的又是可鄙的。某种更有实质内容的敬畏和希望加强了这种力量来源于想象的动机,在指定的服役期满之后享有固定的军饷、不定期的赏赐以及一定的酬报等减轻了军队生活的困苦程度;当然,另一方面,由于懦怯或不服从命令而企图逃避最严厉的处罚,那也是办不到的。军团百人队队长有权用拳打作惩罚,司令官则有权处决死刑。古罗马军队的一句最固定不变的格言是,好的士兵害怕长官的程度应该远远超过害怕敌人的程度。这样的值得夸奖的做法使古罗马军团的勇猛得到一定程度的顺服和坚定,凭野蛮人一时的冲动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在西方,这种管理方法终于总结为一句格言:“胡萝卜加大棒”。拿破仑说得更形象:“我有时像狮子,有时像绵羊。我的全部成功秘密在于:我知道什么时候我应当是前者,什么时候是后者。”在东方,则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视卒如爱子,可与之俱死”等等说法。又说:“将使士卒赴汤蹈火而不违者,是威使然也。”“爱设于先,威严在后,不可反是也。”孙子兵法总结说:“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为必取。”总之是一句话:“软硬兼施,恩威并济。” 案例三联合邮包服务公司 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PS)雇佣了15万员工,平均每天将900万包裹发送到美国各地和其他180个国家。为了实现他们的宗旨“在邮运业中办理最快捷的运送“,UPS的管理当局系统培训他们的员工,使他们以尽可能高地效率从事工作。UPS的工程师们对每一位司机的行驶路线都进行了时间研究,并对每种运货、暂停和取货的活动都设立了标准。这些工程师记录了红灯、通行、按门铃、穿过院子、上楼梯、中间休息喝咖啡的时间,甚至上厕

第二章案例

第二章供求理论 案例1 雪天的杂货店 1967年,一场大暴雪使得芝加哥市区的交通瘫痪,外面的生活必需品难以进入,当时还是大学学生的詹姆斯在住所附近有两家杂货店,一家杂货店慈悲为怀,坚持在大雪天对店内商品不涨价,其店中的商品很快被抢购一空,因为如此低的价格难以使其以高价向外界继续采购新的商品,这家店很快就关门大吉。另外一家杂货店则将所有的商品和价格暂时提高到原来的两倍,同时这家杂货店的老板出高价请当地的孩子乘雪橇从外地运进当地市民需要的各种商品。涨价的杂货店因为能够支付较高的雇佣雪橇拉货的成本,一直在雪暴过程中保证了对居民的基本供应,同时高的价格也自然促使居民根据新的价格状况理调整自己的需求,将自己采购的物品控制在自己能够承担的、确实也是必需的范围内。 讨论题: 1、案例所揭示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看不见手”在调节供求关系中的作用。 案例点评: 这就是“看不见的手”调节大暴雪期间的杂货店商品价格的一个小小案例。在市场供求决定价格水平的市场机制面前,不考虑均衡价格的波动而慈悲为怀,往往不会获得预期的效果,维持低价的杂货店必然会面对居民的抢购,因为不能以低价格补充新的商品而在雪灾之中不得不关门,好心的低价杂货店没有赚到合理的利润,居民也因为杂货店的低价而没有调整自己的商品需求,同时在低价杂货店关门之后,居民也就再也买不到所需的日用品了。倒是那位看起来发雪灾财的高价杂货店店主,始终维持了居民在雪灾期间的日用品的供应。也就是说,市场规则看起来无情,但是,正是因为它的充分作用,经济才能得到良好发展。 案例2 歌星的高收入合理吗 某歌星一场演唱会的出场费的收入是几十万元人民币,是普通人几年或几十年的收入,老百姓难免有不平衡之感,歌星的收入主要来源是门票的收入。我们分析演唱会门票的价格,如果想听演唱会的人增加了,而歌手的供给不变,则门票的价格就会上升,由于演唱会举办方与歌手都能从高价格的门票中得到更多的收益,他们还增加演唱会的场次;同理可以推出,如果没有那么多歌迷,需求减少,门票的价格必然下降,他们会减少演唱会的场次。如果歌手增加,门票的价格也会下降,演唱会的场次增加;同理可以推出,歌手减少,门票的价格也会上升,演唱会的场次会减少。这就是经济学分析的供求规律。 讨论题: 1、什么是供求规律? 2、为什么歌星的高收入是合理的? 案例点评: 歌星的高收入是由歌星的供给和公众的需求决定的,这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既然对歌星的消费需求如此之大,而供给方又稀缺,也就是说在市场上少数著名歌星有完全垄断地

经济全球化案例材料

(一)经济全球化:华为的机遇 互联网:全球化世界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华为抓住的机遇 1998年,产品数字微蜂窝服务器控制交换机获得了专利。成立南京研发中心,并于2003年6月通过了CMM4级认证。从1998年开始,华为就把触角探向世界的核心市场欧美。 1999年,华为在印度班加罗尔设立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获得CMM4级认证、CMM5级认证。成为中国移动全国CAMEL Phase II智能网的主要供应商,该网络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智能网络。 2000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设立研发中心。合同销售额超过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在美国硅谷和达拉斯设立研发中心。 虽然第一单合同只有38美金,但到2001年,华为与俄罗斯国家电信部门签署了上千万美元的GSM设备供应合同。2002年底,华为又取得了3797公里的超长距离国家光传输干线的订单。到2003年,华为在独联体国家的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位居独联体市场国际大型设备供应商的前列。 东欧、南欧相继打开市场后,华为开始挺进西欧、北美,并把欧洲地区部的中心设在巴黎。 2005年4月28日,英国电信宣布其21世纪网络供应商名单,华为作为唯一一家中国厂商,与国际跨国公司入围“八家企业短名单”。 华为海外销售就已达到220亿美元,产品已经进入包括德国、法国、英国、葡萄牙、荷兰、美国、加拿大等欧美14个发达国家。而且,华为还在全球建立了8个地区部、55个代表处及技术服务中心,销售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 随着华为生产研发和销售规模不段扩大,华为总部对世界各地研究基地和销售站点的管理控制的难度就加大了,但是华为利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作用,建成了强大的信息系统,这对企业核心业务能力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利用比较优势在全球扩大生产领域: 华为公司在俄罗斯建立了专门的算法研究所。算法研究所突破了移动网络的几个特殊瓶颈,使华为成为全球第一家实现GSM多载波合并的公司,能够通过软件打通2G、3G和4G网络。这一突破被华为运用到全球产品上。截至2013年底,华为基于全球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建立了40多个能力中心、30多个共享中心,距今最近的一个新建中心是华为在慕尼黑的“德国工程能力中心”,加强与德国产业界合作,同时提升华为在整机及硅光制造、自动化与智能机器人、测试、实时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能力。 (2)在欧洲扩大投资建立良好的商业生态环境: 截至2014年1月,华为在欧洲设立了两个研究中心,下辖14个研发机构,设立了财经、营销、服务等领域的六个能力中心,雇佣了7700多名员工,并与德国电信、沃达丰、宝马等多家知名欧洲公司开展合作。2013年,华为在欧洲的采购额达到34亿美元,用于购买元器件、工程服务和国际物流服务等,预计未来在欧洲的采购量还将持续增加。 为此,华为将在增强联接能力、改善联接体验、拓展全场景接入、使能行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努力,推动产业发展。 (3)面对几百亿的全联接市场,华为如何抓住机遇: 4月11日,华为在深圳举办了第十三届全球分析师大会(HAS)。今年大会围绕“加速数

经济全球化教学案例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济全球及跨国公司的含义,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和影响及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2、过程与方法:在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时,引导学生既看利的一面,又看弊的一面,既要看到机遇又要看到挑战,以此培养学生辨证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挑战,使学生认识到,面对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使学生树立起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志向,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开放观念. 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教学流程: 引课: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地球村,足不出中国就能买到很多外国品牌的商品,知道有那些呢?同样,中国制造也走向全世界,你知道有那些呢? 1.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通过同学们的举例,我们知道有许多商品在世界各国流通,那还有什么在全球各国流通呢?(展示劳务资金技术的图片课件) A.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B.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a.生产全球化(展示宝马汽车的生产的课件) 过渡:讲到优势,我们首先要发现自身的优势,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活动,请一位男生代表甲国,一位女生代表乙国,参加这个活动.好,我们到餐馆吃饭都要使用餐巾纸,第一个活动就是叠餐巾纸,好,准备,开始.好,结束.女生在这个活动中占优势.第二个活动就是吹气球, 好,准备,开始.好,结束.男生在这个活动中占优势. 提问:在国际市场上两国怎样利用各自的优势? b.贸易全球化 过渡: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贸易额由1950年的610亿美元到21世纪的20万亿美元以上,这么大的贸易额离不开一个要素的支持,它是什么呢?(展示资本跨国运动的课件) c.资本全球化 提问:经济全球化不止这三个表现,还有什么表现呢? 过渡:这么多全球化活动,主要是由什么机构来实现的呢? (展示海尔公司的图片课件) d.跨国公司的含义和作用 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这样的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阳光还是风雨呢?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a.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展示中国经济入世连续取得高分成绩及中国和拉美地区进行互惠贸易的课件) 过渡:就象我们看待一个人一样,既要看到他的优点,又要看到他

第二章一元线性回归案例分析

第二章一元线性模型案例分析 居民消费模式和消费规模分析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6029.88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4462.08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2.35倍。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 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随即扰动项中。为了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应,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的“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表2.5的数据: 表2.52002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

第二章案例

第二章案例 一、债券招标发行 (一)原理 招标发行法是指债券发行人先不规定债券发行价格(或其他某一债券发行条件),由投标人直接竞价,然后发行人根据投标所产生的结果来发行债券。通常认为,因为招标方式下的债券发行条件不是由发行人自行决定,而是众多投标人竞争的结果,所以这样的发行条件能够体现公平竞争的市场法则,也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由借贷资金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市场水平。 债券价格竞标有三种方式,分别为“荷兰式”、“美国式”和“混合式”。 1、荷兰式招标 “荷兰式”招标,又称统一价位招标或单一价位招标。具体做法为竞标结束后,发行系统将各承销商有效投标价位按一定顺序进行排序(利率、利差招标由低到高排序,价格招标由高到低排序),并将投标数额累加,直至满足预定发行额为止。此时的价位点便称为边际价位点,中标的承销商都以此价格或利率中标。 2、美国式招标 “美国式”招标,具体做法为投标结束后,发行系统将各承销商有效投标价位按一定顺序进行排序(利率、利差招标由低到高排序,价格招标由高到低排序)直至募满预定发行额为止,在此价位以内的所有有效投标均以各承销商各自出价中标。所有中标价位、中标量加权平均后的价格为该期债券的票面价格或票面利率。 3、混合式招标 市场当中纯粹的“荷兰式”或“美国式”并不多见,往往都是将这些招标方式混合使用,组合成为新的“混合式”招标。具体做法为投标结束后,发行系统将各承销商有效投标价位按一定顺序进行排序(利率、利差招标由低到高排序、价格招标由高到低排序)直至募满预定发行额为止。所有中标价位、中标量加权平均后的水平为该期债券的票面价格或票面利率,价格低于(利率高于)这一水平,以承销商投标价为准;价格高于(利率低于)这一水平,以平均水平为准。 在我国记账式国债发行规则中,有些国债发行使用混合式招标,有些国债发行采用荷兰式招标。 (二)事件描述 某5年期国债竞争性招标量为250亿,采用混合式招标方式进行招标。利率招标时,标位变动幅度为0.01%,高于全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一定数量以上的标位,全部落标,单一标位最低投标限额为0.2亿元,最高投标限额为30亿元。投标量变动幅度为0.1亿元的整数倍。在实际招标过程中,全部承销商最低竞投标位是3%,最高竞投标位是4%。假设到3.6%时,竞投数量累计为250亿元。 (三)分析与思考 因为到3.6%时,竞投数量累计为250亿元,所以,这3%到3.6%的利率区间就是计算混合式招标时全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的计算区间,具体计算方法是:将3%到3.6%之间所有标位按照竞投数量进行加权平均,即可得出全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假设这个利率是3.4%,而我们将3.6%命名为最优中标标位。 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利率区间段:3%至3.4%及3.41%至3.6%。 所有在3%到3.4%的标位之间进行竞投的承销商,都将按照3.4%的利率进行承销。所有在3.41%至3.6%之间进行竞投的承销商,都将按照各自投标利率进行承销。

全球化战略案例(李元旭)

案例1:海尔电器进军卡罗来纳州 2003年,当很多美国公司总裁看中了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试图将制造业转向中国时,中国最知名的企业之——海尔却对此此实施了有效的反击。海尔将其一部分冰箱制造转到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东北部的一些小城镇,由美国工人生产,目的是想让海尔像惠而浦和美泰克一样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品牌,并且这样做也可以节约运输费用。 对于一个年收入85亿美元的公司,这个新分厂是海尔开拓在美国的前景所迈出的重要一步。分厂于2000年建成,造价4000万美元,目的是为了灵敏地回应美国零售商的需求。海尔公司的一位资深副总经理戴维.帕克斯说,零售商们的存货量小,但现货售完后,他们希望可以及时补充,而从亚洲船运需要长达6星期的时间。帕克斯说:“分厂的建立非常合理,当你使用船运时,你同时也做了一些无用之功。”在国外建立分公司不仅可以节约金钱,而且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中国政府的目标是使中国有至少50家公司进入全球500强,但根据目前的官方数据,仅有11家公司在500强之列。 2003年,海尔公司使其总裁张瑞敏先生备受媒体关注。张先生常说自己是中国的杰克.韦尔奇,他将缺乏生机的国有企业转变成生机勃勃的家用产品巨人的事迹已经被制作成电影。许多中国人崇拜的对象已由革命家转向主管人员,所以张瑞敏先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了中国的英雄。海尔美国分厂的成立是经济和文化双方面的胜利。但是,想从惠而浦和美泰公司手中赢得市场并不容易。贸易杂志Appliance的编辑黛安娜.里奇说:“人们倾向于购买他们熟知的品牌,在美国,每个人都知道惠而浦、美泰克和Frigidaire,亲人们是购买他们的母亲或祖母购买的品牌。” “有些人甚至不能正确说出他们所购买的产品(海尔)的名字,”海尔的里奇女士说,“在自已的家中捅有一个连品牌也说不清楚的商品,也不是件坏事。”很多情况下,人们将Haier(海尔)读成Higer(更高)。海尔这个来自于中国青岛品牌已经在美国的货架上取得了一定的位置。根据麦肯锡——一家管理咨询公司的数据,海尔在美国销售三年以后,它已经取得了美国微型冰箱销售量的1/3,而且它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取得了美国冰酒柜一半的销售市场。2002年,海尔的销售量10万台,占美国冰箱销售量的2%,截止到2005年,海尔已经取得了美国冰箱市场1/10的销售量。美国人发现海尔的性价比很高。 在捅有6000人口的小城市卡姆登,此地的美国公司多处于紧缩或停产的状态,这陈旧的工厂仅能提供200个必需的工作岗位。海尔公司在此地的雇员基本是美国人,所以文化差异极小。在工厂的内部有很多从天花板上悬下来的条幅,用中文或英文写着标语(例如:“永远不要对市场说不”,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公司的存在。每个办公室都有张瑞敏先生亲笔签名颁发的证书。海尔公司支付给当地的美国操作工人稍多于10美元1小时,是中国工人水平的10倍,并且提供健康福利。唐纳.福特纳是一名当地的工人,她在三年之前开始为海尔公司工作。刚开始,她在一些中国技师的指导下工作,虽然她不太听得懂他们带有口音的英语,但是这些技师可以向她演示操作过时程。在该分厂建立时,人力资源部主管杰拉尔德.里夫斯带领10位工人的小姐到中国青岛总部,他发现中国工人纪律性极强,“他们在每天的总结会上都站成极其整齐的队列,我永远也不可能让我的员工站成那样。”他说。而总经理艾伦.古伯斯基则在此行中发现管理中的“战略经济单元”方法,此方法在青岛的海尔公司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种方案将每个工人当成一个独立的单元,奖励那些发明为公司省钱方案的工人,反之则处罚那些浪费公司资源的人。“我想让每个工

管理学案例之2长虹品牌的全球化战略

长虹品牌的全球化战略 加入WTO后,昔日“水土不服”的洋家电挟“高精尖”技术乘虚而入。长虹你还好吗?这是所有关心长虹的人们心底的一个共同疑问。2001年,长虹海外拓展取得重大进展,当年出口突破1亿美元,短短两年时间,增长了10倍。长虹,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着所有的支持者。 锁定目标 多年的价格大战使得整个中国彩电业举步维艰,中低端市场几乎无利可图。如何才能突出重围?在经过几个月长时间思考后,总裁倪润峰决定全面整合整个公司市场核心竞争力,培育适应世界一体化的经济模式和经营机制。于是大刀阔斧地进行“医治”,先“消肿”,再“清火”,在内部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成立电视公司、空调公司等模拟子公司,实行模拟独立核算。 同时,建立起市场快速反应机制。在2001年里,以总裁倪润峰为首的长虹高层领导频频走向国外,先后走访了日本、韩国、越南、印尼、俄罗斯、美国,去寻找全世界的商机,寻求借助全球性的市场机遇。在对国内外市场形势和自身特点进行分析后,长虹锁定了自己的目标—做一个消费类电子电器产品的全球主流供应商。 瞄准海外 长虹“精显”背投的推出,乃是长虹实行“全球化”战略以来的第一个得意之作。精显背投彩电自开发伊始就紧跟国内外两个市场。先看国内,由于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因此,提高生活品质成为百姓的迫切要求。再看海外,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已不再使用低值易耗的CRT电视,背投彩电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其国际市场需求实现了几何级裂变递增。长虹以精显背投作为突破口,就是一种优化选择。在研发上,长虹与美国硅谷的高技术公司联合攻关,历时数载,推出了领先世界的背投芯片,使“精显”背投综合性能可与索尼、东芝一决高下。在组合器件资源中,公司掷重金与松下共同建立了国内唯一的全封闭冷媒灌装线,还向国内著名的光学器材制造商采购背投彩电的关键器件—光学组件。 2001年11月初,倪润峰率团赴美考察,随行带去了“精显”背投,当地用户甚是喜爱,随即取得了较大份额的意向性定单。接到任务后,长虹投影公司的科研人员很快推出了功能强大、兼容广泛的“美式背投”。 人才战略 在全球化战略实施中,长虹非常重视人才全球化工作。早在2000年初,长虹上百名已有国内丰富营销经验的骨干人员脱产接受国际贸易专业一年期培训,随后几年,长虹又大力招收国际贸易人才,进而组建起一支扩展海外业务的生力军。 同时,长虹还大力推动海外市场本土化的人才战略。来自日、韩、美等国的大批技术、管理专家也开始加盟长虹。他们带来了新的观念、标准,推动长虹员工在观念上、在工作效率上与国际接轨。体制全球化—人才全球化—研发全球化—采购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品牌全球化。长虹就是这样一步步整合着自己的全球化战略。 不拘一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