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目录

文件编号: EMS/BD-CX-4.3.1-01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程序

1.目的

本程序是为了确定和评价本公司产品活动及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并确定那些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确保在制定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时,对这些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以达到对环境行为持续改进的目的。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识别环境因素,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及环境因素的更新。

3、职责

3.1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批准重要环境因素.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及初步评价,并将结果报办公室. 3.3办公室

3.3.1下发<<环境因素调查表>>.

3.3.2评价环境因素,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3.3.3登记汇总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

3.3.4负责组织对环境因素更新后建立台帐并重新组织评价.

4、工作程序

4.1环境因素的识别

4.1.1环境因素的识别必须覆盖本公司产品活动及服务的全过程,识别出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4.1.2识别环境因素应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考虑覆盖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以及所伴随的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

4.1.3识别环境因素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质;

b、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质;

c、对土壤的污染;

d、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e、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和管理;

f、各种资源、能源利用程度;

g、本公司活动对周围社区的影响.

4.1.4识别环境因素可使用下列方法:

调查法、现场观察法、排查法、过程分析法等.

4.1.5环境因素识别步骤

a、各部门进行环境因素排查,填写《环境因素调查表》,报办公室

进行汇总;

b、办公室根据各部门所报环境因素进行汇总、整理,经环境管理者

代表确认后,形成全公司的环境因素清单.

4.2环境因素的评价

4.2.1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使用<<重大环境因素评价矩阵表>>,综合评价出:

凡属第一类的为特别重大环境因素 ,应第一批控制;

凡属第一级的和第二、三、四类第二级的,为重大环境因素,应其次控制;

凡属第二、三、四类第三级和第五类第二级的,为一般环境因素;

其余为未来条件许可后改进的.

4.2.2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原则

a、不符合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直接评价为重要环

境因素.

b、危险废弃物的处置为重要环境因素.

c、资源、能源,如水、电、油等的消耗直接评为重要环境因素,其

它为非重要环境因素.

4.2.3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步骤

a、办公室根据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方法采用《重大环境因素评价矩阵

表法》填写<<环境因素清单及评价表>>,依据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

编写<<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环境管理者代表批准.

b、办公室把确认后的<<环境因素清单及评价表>>和重要环境因素

评价的结果及时传递给有关部门,以便建立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和

运行控制程序.

4.3环境因素更新

4.3.1每年1月进行一次环境因素更新、识别与评价.

4.3.2当本公司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更新重要环境因素.

a、管理评审要求;

b、本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发生变化;

c、有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发生变化;

d、相关方抱怨或提出合理要求;

e、其它情况.

4.3.3环境因素更新的程序与识别、评价程序一致.

4.3.4办公室负责保存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过程中的有关情况.

5、相关文件

6、附录

BD-JL-4.3.1-01《环境因素清单及评价表》

BD-JL-4.3.1-02《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BD-JL-4.3.2-01《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清单》

《重大环境因素评价矩阵表》

文件编号:EMS/BD-CX-4.3.2-01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评价程序

1.目的

为了及时识别、更新公司在活动、产品、服务中适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建立获取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渠道,以便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和更新。

3.职责

3.1办公室根据本公司活动、产品、服务中的环境因素,收集相关的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将收集的内容进行整理识别,并列出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清单。

3.2办公室订阅有关的环境杂志、报刊,收集环境信息;

3.3办公室负责将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下发到各有关部门,并监督其执行。

4.获取内容

4.1获取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范围

4.1.1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1.2国际上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

4.1.3本地区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

4.1.4环境保护有关的标准和要求

4.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途径

4.2.1办公室每六个月一次向常熟市环保局职能部门咨询了解国家最新环保法律、法规的变动情况,及时掌握最新动态,并记录在《环境信息交流表》上。

4.2.2办公室也可通过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图书馆、互联网、报刊杂志等渠道进行补充,以确保公司能够获取最新文本和动态。

4.3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使用性的确认

4.3.1办公室根据本公司的环境因素,从收集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中识别适合本公司环境因素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或摘录适用其条款)。

4.3.2办公室对已确定的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条款,在《法律与其他要求清单》中登记,并详细列明法律、法规名称、生效日期、发布部门等内容,报管理者代表确认。

4.4下发

办公室将已确认的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文件确定发放范围下发给各相关的部门,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5更新

4.5.1当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品、服务发生变化时,办公室应重新组织、

识别和获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5.2当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办公室应重新识别、登记和下发,并收回作废的版本。

5.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6.附录

BD-JL-4.3.2-01〈〈法律与其他要求清单〉〉

BD-JL-4.4.3-01〈〈环境信息交流表〉〉

文件编号:EMS/BD-CX-4.4.2-01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1.目的

为提高全体员工的环境意识,均需接受相关的培训,以保证所从事的质量和环境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确保体系的正常运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层次员工环境管理体系的人力资源控制。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最高管理者、部门主管、内审员的培训。

3.2办公室负责中层以下干部、管理人员、重要环境岗位职工、关键特殊岗位、一般工人新员工、检验员及相关方的培训。

4.管理内容

4.2培训计划

办公室根据EMS的需求制订年度培训计划,报管理者代表或总经理批准。年度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对象、时间、内容、地点、师资、教材和方法等。

4.3培训实施

4.3.1办公室根据批准的年度培训计划,作出具体时间安排。

4.3.2办公室负责培训的实施。

4.4培训方法

4.4.1对公司领导层由管理者代表或咨询人员(外请)采取面谈交流形式不定期进行。

4.4.2对中层干部及管理人员由管理者代表联系咨询人员进行集中授课培训。

4.4.3对重要环境因素岗位由办公室负责分批进行。

4.4.4对一般职工新员工由办公室安排培训。

4.4.5对内审员培训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行培训。

4.4.6对特殊工种如驾驶员等外培,并取得资格证书。

4.5对培训做好记录和考核的原始资料。

4.6培训效果的验证

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整理培训考核资料并建立公司职工培训教育档案。

5.相关文件

5.1《年度培训计划》

5.2《培训记录表》

5.3《培训签到表》

5.4《员工登记表》

文件编号:EMS/BD-CX-4.4.3-01

环境信息交流程序

1.目的

为了保证公司内外部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能及时有效地传递,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正常运行和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及全体员工对内外各类环境信息的交流。

3.职责

3.1办公室负责环境信息交流的归口管理。

3.2各职能部门负责相应工作业务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并及时反馈到办公室。

4.工作程序

4.1环境信息的分类及归口部门。

4.1.1环境信息按来源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A.内部信息

a.公司的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及贯彻情况

b.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c.紧急情况与应急响应信息

B.外部信息

a.环境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获取和更新

b.相关方信息(包括环保部门、社区居民、顾客意见、抱怨和投诉)

4.1.2公司内部的环境信息由办公室传递

4.1.3国家和当地政府机构、环保部门及社区居民有关环保信息由办公室负责接收。

4.1.4客户有关环保信息由营销部接收转交办公室。

4.2环境信息交流途径

4.2.1传递信息尽可能采用书面形式,口述必须做好记录。

4.2.2利用有关报告或会议、宣传栏等宣传工具,环境信息内容应准确可靠,收集传递要及时。

4.3内部信息交流的实施

4.3.1办公室以会议、培训、宣传栏等各种方式向公司员工宣传公司的环境方针、目标及指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及公司在环保方面的绩效。

4.3.2公司员工在环境管理方面的任何意见和建议,可通过电话、合理化建议、书面报告等形式告知办公室。

4.3.3办公室在收到有关信息后作相应的记录,必要时组织召开管理者代表参加的专题会进行讨论解决。

4.3.4办公室对处理结果及时向管理者代表报告,同时将处理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信息提出者。

4.3.5内部审核时的信息交流,根据《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程序》实施,内审报告出来后一周内由办公室下发到各部门。

4.4外部信息交流的实施

4.4.1外部环境信息的收集。

4.41A办公室负责外部相关环境信息的收集,如政府、主管机关、环保部门、附近的居民等。

4.4.1.B对收集到的信息,由营销部负责客户环境信息的收集在《环境信息表》上进行登记并交办公室。

4.4.1.C办公室接受环境信息后进行分类,对相关方的合理抱怨或申诉,由办公室接受登记和处理,并会同相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并报主管领导批准,形成处理决定后,三天内给予答复,及时反馈给信息提供者并做好记录。

4.4.2外部环境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4.4.2.A管理者代表、办公室利用接待来访,外出开会等方式,在对外交流中宣传公司的环境方针和环境绩效。

4.4.2.B营销部在与顾客交流中,宣传公司的环境方针以提高公司的形象。

4.4.2.C办公室负责对环境管理有关的外部信息的确认和反馈工作。

4.4.2.D与外界交流中涉及到的管理体系文件的发放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4.2.E关于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信息处理按《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程序》执行。

5.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6.附录

BD-JL-4.4.3-01《环境信息交流表》

文件编号:EMS/BD-CX-4.4.4-01

文件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确保对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场所都能使用现行有效文件,防止使用作废文件,特制订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有关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3 职责

3.1总经理批准发布管理手册,管理者代表批准程序文件。

3.2办公室负责所有文件的发放和资料管理。

3.3各部门负责相关文件的实施,文件制(修)订意见的提出,以及本部门文件和资料的日常管理。

4 管理内容

4.1文件分类

4.1.1内部文件和资料: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其他文件。

4.1.2外来文件和资料: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上级下发的管理文件、第二三方审核资料、环境报告、三同时报告、委托监测记录等。

4.1.3文件和资料分为“受控”和“非受控”,办公室根据文件和资料性质编制受控文件清单,并在受控文件上加盖“受控”印章和分发号。

4.2 文件的编写

4.2.1 质量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组织编写。

4.2.2 作业指导书和其他文件由各相关部门编写。

4.3文件的审批

4.3.1手册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4.3.2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其他文件由各职能部门会审,管理者代表批准。

4.4文件的发放

4.4.1受控文件的发放应发放到需要使用该文件的部门和岗位上,由办公室负责发放,确保在文件的使用处均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4.4.2领用部门在文件领用登记表上签名领取注有分发号和加盖“受控”印章的文件,每份文件有不同的分发号,便于追溯。

4.4.3文件使用人当文件破损严重影响使用时,到办公室办理更换手续,交回破损文件,补发新文件,新文件的分发号沿用原文件分发号,办公室将破损文件销毁。

4.4.4文件使用人将文件丢失后,应办理申请补领手续,经批准后,办公室补发文件,给新的分发号,并注明丢失文件的分发号作废,必要时将作废文件分发号通知各部门、防止误用。

4.5文件的更改

4.5.1文件需要更改时应有提出人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说明更改原因,附上充分证据,经管理者代表批准方可更改。

4.5.2文件更改审批后,由办公室实施更改,更改文件应注明更改标记、生效期,并按文件发放记录的名单发放修改文件,收回作废文件,并告知使用人更改的重要度。

4.6文件的换版与作废

4.6.1文件经多次更改或需要大幅度修改时应进行换版,原版文件作废,换发新版本。

4.6.2作废文件由办公室作相应的报废手续。

4.7文件的管理

4.7.1文件经批准后,办公室统一登记纳入管理,并编写《受控文件清单》,存入软盘也由办公室归档登记,防止丢失所有存入软盘的文件,应有备份并标识。

4.7.2需临时借阅文件,经办公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借阅,并应在指定日期归还文件。

4.7.3外部文件和资料由办公室统一编目登记后纳入本程序正常管理。

4.8定期评审

每年管理者代表对文件进行一次评审(一般可安排在管理评审会议中进行),办公室具体实施。

5 相关记录

5.1 《受控文件发放登记表》

5.2 《文件更改申请单》

5.3 《受控文件清单》

5.4 《文件借阅登记表》

文件编号:EMS/BD-CX-4.4.6-01

噪声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了保证本公司生产的正常运行,防止噪声对环境的污染,特制订本程序对噪声进行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的各类噪声的控制。

3.职责

3.1设备部:负责对设备进行管理,减少生产过程中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3.2办公室负责对厂区车辆和全体员工进行教育管理,防止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管理内容

4.2新设备选址

生产部在为新添置的噪声源设备选址时,应充分考虑厂界噪声。

4.3严格执行安装工艺

设备部在安装噪声源设备时应严格执行安装工艺,以减少噪声排放。

4.4噪声源的管理

4.4.1缝制设备的管理

4.4.1.A操作者开机前确认设备正常后,方能开机启动。

4.4.1.B操作者应按照《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4.4.2.空调的管理

各部门负责对空调设备的巡检及维护,发现有异常响声时及时维护。

4.5办公室负责车辆在厂区行驶禁止鸣笛,教育员工禁止晚间宿舍大声喧哗,防止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6 噪声监测结果超标,生产部填写,反馈至发生单位,通知发生单位限期整改,并报办公室监督检查。

4.7发生单位接到《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表》后,对故障设备进行整改,结束后通知设备部复查。

5.相关文件

BD-JL-8.2.2-03《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表》

《设备操作规程》

EMS/BD-CX-4.4.6-02

固体废弃物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了减少公司固体废弃物产生,回收利用废弃物,防止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实施废弃物的分类存放,集中处理,特制订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产生的一切固体废弃物的管理。

3.职责

3.1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废弃物分类堆放和处理。

3.2公司清洁工负责对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

3.3办公室负责危险废弃物的收集和暂存。

3.4生产部负责生产废弃物的收集和处理。

4.管理内容

4.1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工艺进行操作,严格控制好每个环节的废弃物,减少原辅材料及产品的废弃物的产生。

3.3固体废弃物的存放处置

4.3固体废弃物的存放及处置

4.3.1不合格面料、边角料分类存放、专人负责,定期出售

4.3.2废纸管、废纸箱、废样板、废捆扎带、办公废弃物等,专人负责,定期出售。

4.3.3生活垃圾,食堂垃圾由本公司清洁工每天清理堆放。

4.3.4各部门的废弃物放置区应保持整洁,分类明确,标识清楚,无废弃物混放和散落现象,并由各部门责任人负责监管。

4.3.5维修机器设备更换下来的废零件由设备部定点存放,专人管理,达到一定数量通知办公室进行处置

4.3.6危险固废弃物经分类后,由办公室按规定存放。

4.3.7办公室建立固体废弃物出售台帐,分类统计按月进行汇总,年度合计以掌握本公司固体废弃物的回收资料。

4.3.8办公室按规定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并填写《废弃物处置登记表》,

4.3.9各部门若有产生本程序分类中未明确的废弃物,部门负责人应填写《环境信息交流表》与生产部联系,以明确废弃物的分类和存放处理。4.3.10各部门按规定管理废弃物,并做好记录,在处置运送废弃物时,防止沿路漏洒,污染环境。

4.3.11凡需要委托外单位处理、处置的废弃物由办公室统一办理委外手续,以书面形式提出管理要求.办公室监督执行。

5.相关文件

6.附录

BD-JL-4.4.6-01《废弃物处置登记表》

BD-JL-4.4.3-01《环境信息交流表》

相关方的影响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了对相关方的环境行为施加影响,使其了解本公司的环境方针等环境事宜,促使其自觉保护环境改其环境行为。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物料供应方、废弃物处理、现场工作承包方、客户、社区邻居、相关政府部门。

3.职责

3.1办公室负责废弃物处理方、现场工作承包方,社区邻居、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

3.2各职能部门负责分供应方的控制管理

4.管理内容

4.1供方管理。

4.1.1各职能部门向供方通报本公司环境方针和环保要求,鼓励减少生产过程中使用有毒、有害材料并回收包装材料。

4.2承包方及服务的管理

4.2.1办公室负责对废弃物处理方评估,处理方应具备回收资格。

4.2.2办公室负责对能够控制的服务方应通过合同形式加以控制,提出环境保护要求,并通报本公司环境方针和相关程序文件,要求其参照执行。

4.2.3对其它相关方也要主动宣传本公司环境方针,可为公众所获取,共同搞好环境保护。

5.相关文件

EMS/BD-CX-4.4.6-04《固体废弃物管理程序》

6.附录

资源、能源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了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有效的节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及能源,制订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项能源,资源的控制管理。

3.职责

3.1办公室负责对公司行政办公费用、用水、用电、及汽车用油的监督管理。

3.2生产部对公司用油进行监控管理。

3.3财务部负责公司能源,资源的核算

3.4营销部负责。生产部、质检部协助做好原辅材料的控制管理

4.管理内容

4.1生产用原材料、辅助材料控制管理。

4.1.1按照《原材料检验规范》,对原材料、辅助材料要入库进行质量验收控制,防止因原辅材料不合格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4.1.2生产前,生产部对面料按规定标准测试,准确合理下达用料定额在生产全过程对原材料、辅助材料的节约控制管理。

4.1.3各部门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要求进行生产,质检部对生产过程进行质量全面控制,把公司次品率降至最低、减少原材料的浪费。

4.2能源、资源的控制管理

4.2.1生产部负责公司用油的控制管理,按月抄表统计并将相关数据报财务部

4.2.2办公室负责用水、用电的控制管理,按月抄表统计并将相关数据报财务部

4.2.3生活用水应坚持节约的原则,办公室负责教育住宿员工节约用水,对水管、水笼头及维护,防止滴漏和常流水现象,并指定专人检查

4.2.4纸张的使用由办公室负责,本着节约原则,打印、复印用纸可尽量采用双面打印

4.2.5公司的车辆用油不做库存,统一购买油票。办公室根据运输路程《百公里耗油统计表》来考核控制。

5.相关文件

6.附录

BD/JL-4.4.6-02《耗电统计表》

BD/JL-4.4.6-03《耗水统计表》

废水、废气排放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废水废气排放的有效控制,减少废水废气排放,特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生活中废水废气排放的控制管理。

3职责

3.1体系办负责公司生活废水废气排放的控制管理。

3.2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废气排放的监督与控制管理。

4.废水来源

4.1本公司无生产废水排放

4.2生活废水排放主要是食堂、各部门、洗手间废水排放

4废气的来源

1.1空调等使用氟利昂所泄露的气体

5.2 生产中产生的粉尘

5.3汽车尾气排放

6管理内容

6.1废水排放

6.1.1食堂污水排放,通过地面滤网及地下阴进过滤排入下水道

6.1.2办公室委托环保部门每月清理化粪池

6.1.3通过宣传教育要求员工使无磷洗衣粉以减少生活废水对水源的影响6.2废气排放

6.2.1尽量减少空调的开启和使用。气温在8℃-25℃之间的天气,所有办公室一律不得开启空调。

6.2.2生产过程中注意按操作,车间保持清洁卫生。

6.2.3公司使用的汽车应定期保养,按市规定检测,尾气排放符合规定要求。7相关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标题目录章节号 环境管理体系 程序文件 保定心慧教育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2012年 3月 8 日批准2012年 3 月 9 日实施

标题目录章节号 目录 编号编写者韩超 1、环境因素识别程序 2、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3、法律与其他要求获取更新程序 4、教育培训管理程序 5、信息交流管理程序 6、文件管理程序 7、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8、检测、监控管理程序 9、不符合、纠正预防与处理程序 10、环境记录管理程序 11、内部审核程序 12、相关方影响管理程序 13、能源控制管理程序 14、化学物品使用管理程序 15、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程序 16、噪声控制程序 17、废水污染防治管理程序

标题目录章节号 1.环境因素识别程序 1目的 对本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识别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环境因素。 3职责 3.1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环境因素识别的组织工作。 3.2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产生的环境因素进行排查识别。 3.3总经办负责对各部门排查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汇总。 4工作程序 4.1环境因素的识别 4.1.1各部门按照下列要求,对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一)各部门在实施环境因素识别工作时,采用输入输出法等排查方法,将本部门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进行分析,将各方面的环 境问题尽可能的全面识别出,没有遗漏。 (二)识别环境因素时考虑覆盖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三)对每个被确定的环境因素应尽可能多地确定其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实际存在的和潜在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 (四)对环境的影响可包括以下类型,但不仅限于以下类型:(1)对大气的污染 (2)对水体的污染 (3)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对环境的影响 (4)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对土壤的污染 (6)各种能源、资源及原材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7)生产经营活动对社区的影响 (8)其他地区性环境问题 4.1.2各部门将识别的环境因素填在环境因素排查表,交总经办,由总经办统一进行分类、汇总形成环境因素台帐。

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引言 0.1.背景 达到一个平衡的环境,社会和经济被认为是基本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目标是通过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问责的期望已经从环境污染、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方面发展了越来越严格的立法,对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这使得环境管理组织采用一种系统化的方法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目的是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支柱。 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本标准的目的是为组织提供一个框架,来保护环境和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与社会经济平衡的需要。它指定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实现预期的结果集的环境管理体系。 一个系统的环境管理方法,可以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来建立长期的成功和创建选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 ——保护环境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 ——减轻潜在的不利环境条件对组织的影响; ——协助组织实现合规义务; ——提高环境绩效; ——控制或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分布式、消费和处理,通过使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可以防止环境影响生命周期内无意中被转移到别的地方; ——实现财务和运营效益的同时,还实现环保的替代品,加强组织的市场地位; ——环境信息交流有关利害关系方。 本国际标准,就像其他国际标准,并不打算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要求。 0.3.成功因素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取决于承诺所有级别和功能的组织,由最高管理层组织利用机会来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提高有益的环境影响,尤其是那些具有战略和竞争的影响。高层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其风险和机遇,将环境管理融入到组织的业务流程、战略方向和决策,使他们与其他业务优先级,将环境管理融入其整体管理系统。示范的成功实现本国际标准可以用来向利害

ISO14001-2015全套环境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

全套ISO9001:2015及ISO14001:2015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 目录 0.1章颁布令 (3) 0.2 章管理方针、目标 (4) 0.3章公司组织机构 (5) 0.4章管理职责描述 (5) 1章范围 (9) 2章引用标准 (9) 3章术语和定义 (9) 4章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的背景环境 (10) 4.1 公司的内外部环境 (10) 4.2 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10) 4.3 管理体系范围 (11) 4.4 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11) 5章领导作用 (13) 5.1 领导作用与承诺 (13) 5.2 管理方针 (14) 5.3 岗位职责与权限 (14) 6章策划 (15)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15) 6.2 管理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17) 6.3 变更的策划 (18) 7章支持 (19) 7.1 资源 (19) 7.3 意识 (22) 7.4 顾客沟通/信息交流 (22) 7.5 文件化信息 (22) 8章运行 (23)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23) 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24) 8.3 设计与开发 (25)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28) 8.5 销售和服务提供 (29)

8.6 产品放行 (32) 8.7 不合格品控制/应急准备及响应 (32) 9章绩效评价 (33)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33) 9.2 内部审核 (35) 9.3 管理评审 (35) 10章改进 (37) 10.1 总则 (37) 10.2 不合格与纠正措施 (37) 10.3 持续改进 (38) 附录A: 质量管理职能分配表 (39) 附录B: 环境管理职能分配表 (1)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方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方法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733-77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方法(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是指组织内部对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是组织的自我检查与评判。内审的过程应有程序控制,定期开展。内审应判断对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预定安排,是否符合ISO14001标准要求。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了正确实施和保持,并将审核结果向管理者汇报。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对象是环境管理体系,一次完整的内审应全面完整地覆盖组织的所有现场及活动,覆盖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所有要素,并包括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受控情况,目标批标的实现程度等内容。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应保证其客观性、系统性和文件化的要求,应按审核程序执行。内审的程序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规定:

A、审核的范围,可包括审核的地理区域、部门或体系要素; B、审核的频次,应根据组织自身的管理状况和外部机构要求确定; C、审核的方法,一般可包括检查文件及记录,观察现场及*作,与相关人员面谈等; D、审核组的要求和职责,如审核组长及组员的能力与职责等; E、审核报告及结果的要求和报送办法等。在开展每次审核前应制定审核计划(方案),包括人员与时间的安排。审核的内容应立足于所涉及活动的环境重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 环境管理体系简称EMS,我国新版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准是:GB/T 24001:2004 等同于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程序文件汇编(2020年8月整理).pdf

文件编号: CC/EMS 版次/修改:A/0 XXX有限公司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编 (共13份程序文件) 发布日期:二0一六年六月一日实施日期:二0一六年六月一日

XXX有限公司 程序文件目录 序号程序文件名称文件编号页次 1 《应对风险和机遇控制程序》XR/EMS001 1 2 《环境因素识别及影响评价控制程序》XR/EMS002 6 3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XR/EMS003 9 4 《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XR/EMS004 11 5 《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XR/EMS005 14 6 《文件控制程序》XR/EMS006 16 7 《记录控制程序》XR/EMS007 20 8 《环境运行控制程序》XR/EMS008 22 9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XR/EMS009 25 10 《合规性评价程序》XR/EMS010 27 11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XR/EMS011 28 12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XR/EMS012 32 13 《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XR/EMS013 34 14 附录一环境管理三层文件目录清单36 15 附录二记录汇总表37 16 附录三程序文件编制、审核、批准39 17 附录四程序文件更改记录40

1.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公司环境风险事故应急机制,快速、科学地进行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处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环境风险控制程序。为有效防范环境风险事故发生,迅速、有效的处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全面控制和消除污染,保障职工身心健康,确保园区环境安全,特制定本程序。 2.工作原则 2.1预防为主。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公司员工防范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意识;坚持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库站各类污染源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2全面覆盖。对库站内大气、水体、固废、噪声等各环境要素全面覆盖,全面监控,以保证环境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 2.3突出重点。库站重点部位污染源实施重点监控。 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4.适用范围 4.1公司所属库站内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的控制和处置行为,除放射性事故外,均适用本程序的规定。 4.2因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风险事故。 4.3危险化学品及其它有害物品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环境风险事故。 4.4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 4.5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其它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 4.6其它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 5.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5.1应急队伍 由公司安全生产办负责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处置。应急处置设办公室,XXX担任办公室主任,组员由师钊、高强、曾伟、陈洪嘉组成;其主要责任是: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故的预测、预警、监测工作;制定和完善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人员进行有关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收集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发展及处置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适时分析,组织实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 5.2应急物资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环境治理体系程序文件

某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2012年 3月 8 日批准2012年 3 月 9 日实施

目录 编号编写者韩超 1、环境因素识不程序 2、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3、法律与其他要求猎取更新程序 4、教育培训治理程序 5、信息交流治理程序 6、文件治理程序 7、应急预备与响应程序 8、检测、监控治理程序 9、不符合、纠正预防与处理程序 10、环境记录治理程序 11、内部审核程序

12、相关方阻碍治理程序 13、能源操纵治理程序 14、化学物品使用治理程序 15、大气污染防治治理程序 16、噪声操纵程序 17、废水污染防治治理程序

1.环境因素识不程序 1目的 对本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操纵和可能施加阻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不,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识不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环境因素。 3职责 3.1环境治理者代表负责环境因素识不的组织工作。 3.2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产生的环境因素进行排查识不。 3.3总经办负责对各部门排查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汇总。 4工作程序 4.1环境因素的识不 4.1.1各部门按照下列要求,对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不。

(一)各部门在实施环境因素识不工作时,采纳输入输出法等排查方法,将本部门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进行分析,将各方面的环境问题尽可能的全面识不出,没有遗漏。(二)识不环境因素时考虑覆盖过去、现在、今后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三)对每个被确定的环境因素应尽可能多地确定其对环境的阻碍,包括实际存在的和潜在的、积极的和消极的阻碍。(四)对环境的阻碍可包括以下类型,但不仅限于以下类型:(1)对大气的污染 (2)对水体的污染 (3)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对环境的阻碍 (4)噪声对周围环境的阻碍 (5)对土壤的污染 (6)各种能源、资源及原材料的使用对环境的阻碍

ISO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环境管理体系一规范及使用指南﹕ ·ISO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对某技术委员会工作感兴趣的成员团体有权参加该技术委员会﹒国际上的其它组织﹐无论是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通过与ISO的联络参加其工作﹒ 由技术委员会正式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国际标准须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同意才能正式通过. 国际标准ISO 14001是由ISO/TC 207 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环境管理体系分技术委员会(SC 1)制定的﹒

·引言 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来控制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它措施都在陆续出台﹐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 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定自身的环境表现(行为)但仅靠这种“评审”或“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证﹐使之确信自己的环境表现(行为)不仅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律与方针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并将其纳入全部管理活动的整体﹒ 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它们可与其它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如同其它国际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该体系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各个层次与职能﹐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据以建立一套程序﹐用来设立环境方针和目标﹐并向外界展示这种符合性﹔同时这一体系还可用来评定程序的有效性﹒本标准的是支持环境保护的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应当指出的是﹐其中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或重复涉及的﹒ 本规范提出了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的要求﹐它用来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有重要差别﹒环境包容了全方位的内涵﹐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性与竞争性含义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展示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它已建立了妥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关于环境管理支持技术的指南见其它标准 本标准仅包含那些用于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目的﹐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需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应当说明的是﹐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对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进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外﹐未提出对环境表现(行为)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表现(行为)的组织﹐可能都是遵守本标准要求的﹒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全套程序文件(含环境管理手册)共121页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全套文件【管理手册+全部程序】共121页 文件清单 序号文件名称 1环境管理手册 2环境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程序 3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管理程序 4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5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 6信息与交流运作管理程序 7相关方管理作业程序 8文件与资料管制程序 9环境记录管理程序 10运行策划控制程序 11废弃物管理程序 12能源资源管制程序 13噪音、废水、废气管制程序 14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15消防演习控制程序 16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7合规性评价程序 18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19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20不符合控制程序 21纠正措施管理程序 22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XXXXXX有限公司 环境管理手册依据【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编制 文件编号: 版本: 生效日期:2019-7-1 批准审核编制

目录 章节号名称页码0.1 环境管理手册目录 0.2 手册修改记录 0.3 环境管理手册发布令 0.4 任命书 0.5 XXX有限公司简介 1.0 目的和适用范围 2.0 引用标准 3.0 术语和定义 4.0 公司所处的环境 5.0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环境方针 5.3 岗位、职责和权限 6.0 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 总则 6.1.2 环境因素 6.1.3 合规义务 6.1.4 措施的策划

章节号名称页码 6.2 环境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7.0 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和意识 7.3 信息交流 7.4 文件化信息 8.0 运行 8.1 运行策划和控制 8.2 应急准备和响应 9.0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0 改进 / 附件一:XXX有限公司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与权责一览表 / 附件二: XXX有限公司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 附件三: XXX有限公司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 / 附件四: XXX有限公司厂区图

最新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全套资料(手册+程序文件)

1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 全套资料 (手册+程序文件)

XXXXXXX有限公司 环境手册 IS O14001-2015 文件编号:E M-01 A/10 编写: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01日实施日期:2019年11月01日

修订记录

目录第1 章概述 1.1 颁布令 1.2 公司简介 1.3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1.4 环境手册的管理 第2章管理体系范围 第3章手册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3.1 引用标准文件 3.2 术语和定义 第4章组织的背景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管理体系的范围 4.4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第5章领导作用 5.1 领导和承诺 5.2 环境方针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第6章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 总则 6.1.2 环境因素 6.1.3 合规义务 6.1.4 措施的策划 6.2 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策划

6.2.1 环境目标 6.2.2 实现环境目标措施的策划第7章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信息交流 7.4.1 总则 7.4.2 内部信息交流 7.4.3 外部信息交流 7.5 文件信息 7.5.1 总则 7.5.2 创建和更新 7.5.3 文件信息控制 第8章运作 8.1 运行策划和控制 8.2 应急准备和响应 第9章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 总则 9.1.2 合规性评价 9.2 内部审核 9.2.1 总则 9.2.2 内部审核方案 9.3 管理评审 第10章改进

环境管理体系准则

精心整理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1、范围 2、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 4.2环境方针 a 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 d 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 f)传达到全体员工; g)可为公众所获取。 4.3规划 4.3.1环境因素 1) 2 4.3.2 ,用来 a)确定适用于企业环境因素的法律要求;企业应遵守的其他环境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 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 企业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它应遵守的法律要求和其他环境要求加以考虑。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企业应针对其内部每一有关职能部门建立相应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目标和指标应形成书面文件。 可行时,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法律要求及企业应遵守的其他环境要求的承诺。

企业在制定和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环境要求,它自身的重大环境因素、可选技术要求、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 企业应制定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 a.规定企业的每一有关职能部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4.4实施与运行 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企业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企业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 为便于环境管理体系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应明确规 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 b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这些要求。应保存相关记录。 b) 境效益。 c)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4.4.3 并将决定形成文件。如决定进 4.4.4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b)对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描述; c)对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 d)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 e)企业应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 4.4.5文件控制 应对本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的要求进行控制。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以规定: a.文件在发放前由授权人签字批准,确保其内容的准确性和适宜性;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供参考)

目录编号 1、环境因素识别程序 2、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3、法律与其他要求获取更新程序 4、教育培训管理程序 5、信息交流管理程序 6、文件管理程序 7、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8、检测、监控管理程序 9、不符合、纠正预防与处理程序 10、环境记录管理程序 11、内部审核程序 12、相关方影响管理程序 13、能源控制管理程序 14、化学物品使用管理程序 15、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程序 16、噪声控制程序 17、废水污染防治管理程序

1.环境因素识别程序 1目的 对本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识别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环境因素。 3职责 3.1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环境因素识别的组织工作。 3.2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产生的环境因素进行排查识别。 3.3总经办负责对各部门排查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汇总。 4工作程序 4.1环境因素的识别 4.1.1各部门按照下列要求,对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一)各部门在实施环境因素识别工作时,采用输入输出法等排查方法,将本部门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进行分析,将各方面的环境问题尽可能的全面 识别出,没有遗漏。 (二)识别环境因素时考虑覆盖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三)对每个被确定的环境因素应尽可能多地确定其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实际存在的和潜在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 (四)对环境的影响可包括以下类型,但不仅限于以下类型: (1)对大气的污染 (2)对水体的污染 (3)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对环境的影响 (4)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对土壤的污染

(6)各种能源、资源及原材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7)生产经营活动对社区的影响 (8)其他地区性环境问题 4.1.2各部门将识别的环境因素填在环境因素排查表,交总经办,由总经办统一进行分类、汇总形成环境因素台帐。 4.2新增项目的环境因素识别 4.2.1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或试运行时,由总经办负责组织对环境因素的识别、分类、汇总。 各部门按程序规定在二周内将新变化的项目的环境因素识别结果报总经办。4.2.2 4.3当原来排查的环境因素所依据的客观条件发生较大的变化时,相关部门在二周内按程序要求进行环境因素的更新,并将结果报总经办及时更新环境 因素台帐。 4.4总经办在对全公司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汇总形成环境因素台帐后,向各部门分发一份环境因素台帐。 5相关文件 5.1环境因素台帐 环境因素台帐(污染类物)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管理程序

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策划、频次、范围、方法。本程序适用于RRRRRR 有限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2.职责 2.1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审核计划并将审核结果汇报总经理。 2.2RRRR部在环境管理者代表领导下,负责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计划、组织、实施与验证。 2.3各被审核部门负责提供必要的条件与配合,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并采取整改措施。 3.控制要求 3.1内审标准和审核内容 3.1.1内审标准GB/T24001-1996idtlSOIS014001:1996标准、适用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 要求、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等。 3.1.2审核内容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审核标准要求;体系是否得到正确的实施和保 持。 3.2年度审核计划 3.2.1RRRR部经理编制年度审核计划,经环境管理者代表批准。 3.2.2计划应覆盖体系17个要素和公司所有部门,计划审核每年不少于一次,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部门或活动视情况可增加审核频次。 3. 2. 3特殊情况可追加审核频次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或相关方严重抱怨;环境方针、 目标指标、重要环境因素发生较大变化时;生产工艺、生产场所、组织机构发生较大变化时;第二方审核、第三方认证或监督审核前一个月。 3.3审核准备 3.3.1RRRR部每年应将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纳入年度计划,并经管理者代表批准,涉及所有要素部门的审核每年至少一次。对涉及重大环境因素的部门或活动可增加审核频次。 3.3.2每次内审,环境管理者代表指定具有丰富审核经验和具有内审员资格的人员担任审核组组长,审核组长组织审核员组成审核组。审核员必须经过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培训并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 3.3.3审核组长负责编写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审核计划包括审核目的与范围、审核准则、审核组成员、各受审核部门的预定审核时间及审核员分工,分工时考虑审核员应与被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根据需要安排首次会议和末次会议时间。 334审核实施计划在审核前五天内发放至各受审核部门,各被审核部门接到计划后,要确定本部门的联络员,做好接待准备。 3.3.5审核员按分工事先编写审核检查表(见附表1)。 3.4现场审核 3.4.1审核员通过交谈、查阅文件/记录、观察有关活动和现场,记录审核发现的证据。

新版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xx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文件号:ZZQA/M -2017A/0版 环境管理手册 [依据GB/T24001-2016idtIS014001:2015标准编写] 受控状态: 分发号: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7年1月1日发布 2017年1月10日实施

程序文件清单

1.目的 对与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在文件的各使用现场得到有关文件的适用版本,防止使用作废文件。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与环境-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的管理和控制。 3 职责 3.1 综合管理部负责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发放、统一管理,负责有关法律法规的识别。 3.2总经理负责批准发布环境手册、环境手册和程序文件。 3.3总经理负责审核环境手册和程序文件,并组织对现有体系文件的定期评审。 3.4品质管理部负责组织编制环境相关的技术性文件。 3.5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的编制。 4 工作程序 4.1 本公司控制的文件范围 a. 环境手册; b. 程序文件; c. 支持性文件,包括环境管理规范、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等; d. 环境支持性文件,包括环境管理规范、产品安全数据清单,以及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等; e. 记录; g.外来文件,如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顾客提供的技术要求等。 4.2 文件的编号 4.2.1本公司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之前发布的文件,继续沿用原编号,待下次修改时再按以下编号方法。 4.2.2环境环境管理手册的编号 ZZQA / M –口口 顺序号 环境环境管理手册代码 公司简称(拼音缩写) 4.2.3程序文件的编号 ZZQA / P –口口 顺序号 程序文件代码 公司简称(拼音缩写)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使用指南

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使用指南》 GB/T 24001-96 批准日期1996-12-01 实施日期1996-12-01 引言 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控制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他措施都在陆续出台,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 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定自身的环境表现(行为)。但仅靠这种“评审”和“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证,使之确信自己的环境表现(行为)不仅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律与方针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并将其纳入全部管理活动的整体。 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它们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如同其他国际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该体系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其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各个层次与职能,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据以建立一套程序,用来设立环境方针和目标,实现对它们的符合,并向外界进行展示这种符合性;同时这一体系还可用来评定程序的有效性。本标准的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应当指出的是,其中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或重复涉及的。

本规范提出了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的要求,它和用来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有重要差别。环境管理包容了全方位的内涵,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性与竞争性含义。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展示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它已建立了妥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关于环境管理支持技术指南见其他标准。 本标准仅包含那些用于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目的,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需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GB/T2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图1本标准环境管理体系(EMS)模式 应当说明的是,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对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进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外,未提出对环境表现(行为)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表现(行为)的组织,可能都是遵守本标准要求的。

环境管理体系手册模版

环境管理手册 浙江泰富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2018年 6 月 1 日批准2018年 6 月 1 日实施

目录 1、环境方针 2、环境管理手册的发布令 3、环境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4、公司简介 5、目的、适用范围、引用法规及标准、定义 6、环境管理手册管理 6.1总要求 6.2环境方针 6.3环境因素 6.4法律与其他要求 6.5目标和指标 6.6环境管理方案 6.7组织机构与职责 6.8培训、意识与能力 6.9信息沟通 6.10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6.11文件控制 6.12运行控制 6.13应急准备与响应 6.14监控与测量 6.15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6.16记录 6.17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6.18管理评审 7、附录 7.1厂区平面图 7.2厂区所在位置示意图 7.3生产工艺简介及流程图 7.4环保法律、法规标准要求清单 7.5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7.6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7.7环境管理组织结构图

发布令 各部门、各科室、车间: 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公司的环境保护也引起了高度重 视。为了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环境意识,公 司决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组织编写了符合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1:2004)及其它要求的《环境管理手册》。 《环境管理手册》是描述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及其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对环境实施有效控制、健全和完善环境管理体系的依据和见 证。《环境管理程序文件》及第三层文件是《管理手册》的支持性文件,具有同等效应。 《环境管理手册》及《环境管理程序文件》于2011年 3 月10 日发布,公司各部门、各科室、车间必须积极组织本部门职工学习贯彻。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后,作为我公司环境管理的法规,公司所有部 门和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执行,保证公司的各项活动按照手册的规定进行。 总经理: 2011年 6月 1 日

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管理程序

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管理程序 1、目的 建立和实施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确保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流程符合ISO9001:2000与ISO14001:1996标准,有效地执行、维护和持续改进质量环境管理体系,防止不符合现象发生。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实施包括全棉灯芯绒、全棉卡其、弹力灯芯绒、弹力卡其、麻类织物及特种功能整理的纺织印染产品生产、服务在内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及相关质量环境管理工作。 3、职责 各职能部门必须遵照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程序做好质量环境管理工作,切实落实质量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各项要求。 4、管理程序 4.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化结构,详见表1:质量环境管理体

系文件化结构。 4.1.1、第一层次:质量环境手册(规划公司质量环境方针、目标及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 4.1.2、第二层次:程序文件(规划公司系统化作业过程,各部门协作关系,信息传递的方式途径等); 4.1.3、第三层次:各级各类人员质量环境职责规定、作业指导书、技术文件(各级各类人员质量环境职责规定、作业指导书规定各岗位应做什么、应尽什么责任以及怎样做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作业方式;技术文件:国标、产品检验标准、原辅材料检验标准等); 4.1.4、第四层次:使用记录、表单等(确定信息交流和记录的格式及检测、评审的依据)。 4.2、ISO9001:2000标准和ISO14001:1996标准对照表,见附录1。 4.3、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见附录2。 质量职能分配表,见附录3。 环境职能分配表,见附录4。

4.4、质量环境管理规划 4.4.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规划: a)质量环境方针、目标、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流程、组织机构等要结合公司各类资源和将来发展方向进行全 面规划,以确定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和资源,做到质量环境规划真正切实可行; b)由于组织机构变更、所推行的质量环境管理标准变更或导入其它管理体系(如职业安全、卫生等),管理 者代表应重新评估、规划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质量环 境管理体系重新规划后,应进行内部质量审核,以确 保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适应性,有效性及与其它管理 体系的相容性,必要时应召开管理评审会议讨论; c)管理者代表,每年底对下一年度内部质量审核、管理评审等质量环境管理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制订“年 度质量环境工作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下发。 4.4.2、新产品/过程规划 本公司不适用,详见QEM/MZD101-2003《质量环境手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内容

参考资料

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得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与它应遵守得其她要求,以及关于重要环境因素得信息,制定与实施环境方针与目标.本标准适用于组织确定其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得那些环境因素.但标准本身并未提出具体得环境绩效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得组织: a)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b)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得环境方针; c)通过下列方式证实对本标准得符合: 1) 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声明; 2) 寻求组织得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得确认; 3) 寻求外部对其自我声明得确认; 4)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或注册)。 本标准旨在使其所有要求都能纳入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诸如组织得环境方针,活动、产品与服务得性质,运行场所与条件等因素。本标准还在附录A中对如何使用本标准提供了资料性得指南. 2规范引用文件 无规范引用文件。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审核员 auditor 有能力实施审核得人员。 3、2 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 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强化得过程,目得就是根据组织得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得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得所有方面。 3、3纠正措施 corrective action 为消除已发现得不符合得原因所采取得措施。 3、4 文件document 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注:媒体可以就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她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得组合。 3、5 环境 environment 组织运行活动得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得相互关系。 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3、6环境因素 environmental aspect 一个组织得活动、产品与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得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就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得环境因素。 3、7 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impact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得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得任何有害或有益得变化。 3、8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EMS) 组织管理体系得一部分,用来制定与实施其环境方针,并管理其环境因素。 注1:管理体系就是用来建立方针与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得一系列相互关联得要素得集合。 注2: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与资源。 3、9 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 objective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程序

为了加强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规范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程序,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于1998年23月发布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暂行管理规定》。该《规定》共分4 章23条,现予全文刊登如下: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暂行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改善各类组织的环境管理,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推进企业的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促进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由中国环境管理认证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管理。指导委员会社下列机构: (一)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以下简称认可委员会); (二)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环境管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环境管理认证人员注册委); (三)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指经认可委员会认可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对各类组织依据国际标准ISO14001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确认,并颁发认证证书的活动。 第五条本规定所称组织是指公司、集团公司、商业或社团及其它企事业单位,或上述单位的一部分或结合体。 第六条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循环自愿申请的原则。 第二章申请认证条件与认证程序 第七条申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遵守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及总量控制标准; (二)已按ISO14001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实施运行至少3个月。 第八条认证程序: (一)具备第七条所规定条件的组织可向机构认可委认可的认证机构提出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书面申请。 (二)认证机构应在收到认证申请之日起一个月内作出是否受理申请的决定,并书面通知该组织签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合同。对于不受理申请的组织,认证机构应说明不受理的理由。 (三)认证机构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审核。 (四)认证机构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审核、现场审核情况和市(地)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有关证明文件,决定申请认证的组织可否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市(地)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包括: 1.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批文复印件; 2.通过“三同时”验收证明文件的复印件; 3.污染物浓度及总量控制指标达标排放证明人;

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2015年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标准目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组织所处的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环境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4.4环境管理体系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与承诺 5.2环境方针 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6.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总则 6.1.2环境因素 6.1.3合规义务 6.1.4措施的策划 6.2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环境目标的策划 6.2.1环境目标 6.2.2实现环境目标措施的策划 7.支持 7.1资源 7.2能力 7.3意识 7.4信息交流 7.4.1总则

7.4.2内部信息交流 7.4.3外部信息交流 7.5文件化信息 7.5.1总则 7.5.2创建和更新 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8.运行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8.2应急准备和响应 9.绩效评价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总则 9.1.2合规性评价 9.2内部审核 9.2.1总则 9.2.2内部审核方案 9.3管理评审 10.改进 10.1总则 10.2不符合与纠正措施10.3持续改进

4组织所处的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相关、并影响其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外部和内部问题。这些问题应包括受组织影响的或能够影响组织的环境状况。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即要求); c)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将成为其合规义务。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界定其范围。 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 4.1中提及的外部和内部问题; b) 4.2中提及的合规义务; c) 其组织的单元、职能和物理边界; d) 其活动、产品和服务; e) 其实施控制与施加影响的权限和能力。 范围一经确定,在该范围内组织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均须纳入环境管理体系。 应保持范围的文件化信息,并可为相关方获取。 4.4环境管理体系 为实现组织的预期结果,包括提高其环境绩效,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组织在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应考虑在4.1和4.2中所获得的知识。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在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a)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 b)确保建立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并确保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及所处的环境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