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应力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焊接残余应力

焊接残余应力

焊接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是什么?残余应力是指在没有外力或外力矩作用的条件下,构件或材料内部存在并且自身保持平衡的宏观应力。

一、残余应力是哪种内应力?1内应力的分类根据作用范围大小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内应力(又称“宏观应力”)贯穿于整个物体内部;第二类内应力存在于单个晶粒的内部,当这种平衡遭到破坏时,晶粒尺寸会发生变化;2残余应力所属类别残余应力是第一类内应力的工程名称。

残余应力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微观上不同原子或者同种原子不同排列方式造成材料成分或者结构上的不均匀性导致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在宏观上的体现。

二、哪些加工成型过程会导致残余应力?铸造、锻压、焊接、喷涂以及各类机械加工成型过程中都会导致材料出现残余应力。

本文关注的对象是焊接残余应力。

焊接残余应力是焊件产生变形、开裂等工艺缺陷的主要原因,焊接变形在制造过程中危及形状与尺寸公差、接头安装偏差和增加坡口间隙,使制造过程更加困难;焊接残余应力可使焊缝特别是定位焊缝部分或完全断开;机械加工过程中释放的残余应力也会导致工件产生不允许的变形。

同时,焊接残余力可能引起结构的脆性断裂,拉伸残余应力会降低疲劳强度和腐蚀抗力,压缩残余应力会减小稳定性极限。

因此,焊接残余应力一直是焊接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三、焊接残余应力的控制方法在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措施和方法采用线能量小的工艺参数和焊接方法及强制冷却措施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和方向,调整残余应力分布1)先焊收缩量大的焊缝和应力较大的焊缝;2)焊缝交叉时,先焊短焊缝,后焊直通长焊缝;采取降低焊缝拘束度的工艺措施,补偿焊缝收缩量;锤击多层焊缝中间各层,使之延展,降低应力和拘束度;预拉伸补偿焊缝收缩(机械拉伸或热拉伸)局部加热,在构件的相应部分形成可补偿焊缝收缩的变形;低应力无变形焊接法四、焊接残余应力的消除方法1)利用机械力或冲击能分为焊缝滚压法、机械拉伸法、锤击法、振动法、爆炸法。

2)热处理整体高温退火、局部高温退火、温差拉伸法(低温消除应力法)、拟焊接加热法。

moldex 残余应力

moldex 残余应力

moldex 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是指材料在去除了外部载荷或温度变化的情况下所保留的内部应力。

这种应力是由于材料的非弹性变形或组织结构的改变引起的,与外部负荷无关。

在实际材料中,残余应力会对材料的物理和机械性能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介绍残余应力的形成机制、测量方法以及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残余应力的形成机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冷却、变形和相变等。

其中,冷却是最常见的残余应力形成机制之一。

当材料由高温状态迅速冷却时,由于内外部温度差异引起的热膨胀不均匀,导致材料内部产生应力。

另外,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和塑性变形过程中也会导致残余应力的产生。

此外,某些材料在相变过程中也会产生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的测量是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目前,常用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光栅法、X射线衍射法、中子衍射法和应变测量法等。

光栅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方法,通过测量光栅表面的位移来计算应力分布。

X射线衍射法和中子衍射法则是通过测量材料中晶体的衍射角度来获得应力信息。

而应变测量法需要在材料表面或内部粘贴测量应变片,通过测量应变片的应变来间接计算材料的应力分布。

残余应力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大影响。

首先,残余应力可能导致材料的变形和裂纹。

当外部载荷作用于材料时,残余应力和外部应力将合成为总应力,导致材料的变形。

而当残余应力的大小超过了材料的强度极限时,材料会发生破坏。

其次,残余应力还会改变材料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磁性和光学性质等。

例如,金属材料中的残余应力会改变材料的电阻率和磁化率。

最后,残余应力对材料的机械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

残余应力会改变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和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

为了减小残余应力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人们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通过合理的工艺控制和材料设计,可以减少材料的非弹性变形和组织结构的改变,从而减小残余应力的产生。

其次,合适的退火处理和热处理可以有效地消除或减小材料中的残余应力。

此外,适当的应力释放方法,如振动和冲击等,也可以减小材料中的残余应力。

第二章 残余应力

第二章  残余应力

第二章残余应力§2.1残余应力分类在各种金属构件加工制造过程中,构件内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残余应力。

生产过程中应力产生主要工艺分为:铸造残余应力、焊接残余应力、压力加工残余应力、切削加工残余应力、热处理残余应力、镀层残余应力、表面硬化处理残余应力、校直残余应力等。

§2.2残余应力的产生各种机械加工一如铸造、切削、焊接、热处理、装配等都会使工件内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残余应力。

从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来讲,可分成如下几类:1.由于机械加工产生不均匀的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

2.由于温度不均匀造成的局部热塑性变形或相变作用引起的不均匀塑性变形而产生的残余应力。

3.由于装配公差产生的残余应力。

此外还有化学变化等多种原因都可产生残余应力。

由于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不同,因此构建内残余应力的分布和良知也不相同。

某点的最终残余应力的量值,是由各种原因产生的残余应力的综合值。

现将产生残余应力的几种主要原因的力学模型分述如下。

一、机械加工引起的残余应力这是金属构件在加工中最易产生的残余应力。

当施加外力时,物体的一部分出现塑性变形,卸载后,塑性变形部分限制了与其相邻部分变形的恢复,因而出现了残余应力。

这种由局部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在很多加工工艺中均会出现,如锻压、切削、冷拨、冷弯等等。

这种残余应力往往是很大的。

二、温度不均匀引起的残余应力大多数金属都不是纯弹性或纯塑性材料,在冷却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塑性至弹性的转变。

以铸铁件和碳钢焊接件为例;无论是铸造和焊接均需要将构件加热到800℃以上。

加工后放在自然温度环境中,构件都要经过这个塑性—弹性转变温度区间700---400℃,由于构件冷却是从外到内的,就会产生外部成弹性温度区间,而构件内部还处在塑性温度区间,通俗的讲就是构件外部已经固化,而内部因为继续冷却而收缩,构件外部不让其收缩产生残余应力。

§2.3残余应力对金属构件的影响残余应力的存在对金属工件的强度疲劳寿命结构变形等方面的影响都是很大的,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必须予以考虑。

moldex 残余应力

moldex 残余应力

moldex 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是指物体在完成一定变形后,仍然存在的内部应力状态,即当物体内部已经没有外力作用时,仍然存在着一种不平衡状态的应力。

这种应力称为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形变过程中,由于内外部材质的差异,导致物体内部出现应力分布的不均匀。

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物体的材料性质、成型过程、温度变化、冷却速度等。

在工程应用中,残余应力的存在可能对物体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残余应力可能导致物体在使用过程中内部发生损伤和失效,从而降低了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另一方面,残余应力也可能对物体的工作性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提高物体的耐疲劳性、耐腐蚀性或其他特殊性能。

在材料加工过程中,残余应力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因素。

对于金属材料而言,残余应力主要是由于塑性变形和热处理过程中的冷却引起的。

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材料内部发生了屈服和流动,导致了局部的塑性形变。

而在冷却过程中,由于金属的热膨胀系数较小,冷却速度较快,使得物体的尺寸发生了缩小,从而产生了残余应力。

这种残余应力在金属件的形状和尺寸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塑料材料而言,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可塑性,残余应力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成型过程中的形状变化和冷却引起的。

在塑料成型过程中,材料在加热软化后通过模具进行形状变化,然后再通过冷却使其恢复原有的硬度和尺寸。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物体的形状变化和冷却速度的不均匀性,使得物体内部产生了残余应力。

这些残余应力可能会导致材料的变形、开裂和失效等问题。

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对物体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残余应力可能导致物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开裂和失效等问题,降低了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另一方面,残余应力也可能对物体的工作性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提高物体的耐疲劳性、耐腐蚀性或其他特殊性能。

为了减小残余应力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调控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

残余应力的符号

残余应力的符号

残余应力的符号【实用版】目录1.残余应力的定义与产生原因2.残余应力的分类3.残余应力的符号表示方法4.残余应力的影响与消除方法正文一、残余应力的定义与产生原因残余应力是指在构件受到外力作用后,当外力去除后,仍然存在于构件内部的应力。

它是由于材料内部的塑性变形或裂纹产生的。

残余应力会对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疲劳寿命产生影响,因此研究残余应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残余应力的分类根据残余应力的性质和分布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压缩残余应力:由于外力作用使材料产生压缩变形,当外力去除后,材料内部存在的应力。

2.拉伸残余应力:由于外力作用使材料产生拉伸变形,当外力去除后,材料内部存在的应力。

3.弯曲残余应力:由于外力作用使材料产生弯曲变形,当外力去除后,材料内部存在的应力。

4.扭转残余应力:由于外力作用使材料产生扭转变形,当外力去除后,材料内部存在的应力。

三、残余应力的符号表示方法在研究残余应力时,需要对其进行符号表示。

残余应力的符号表示主要包括应力分量的表示和应力主方向的表示。

1.应力分量的表示:采用三个主应力σx、σy、σz 表示材料在三个正交方向上的应力分量。

2.应力主方向的表示:采用一个矢量 n 表示应力主方向,与应力分量的关系为:σx = n·σy,σy = n·σz,σz = n·σx。

四、残余应力的影响与消除方法残余应力会对构件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如降低强度、刚度和疲劳寿命。

为了减小残余应力的影响,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设计优化:在设计阶段,通过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材料选择,减小残余应力的产生。

2.加热处理:通过适当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材料内部的组织结构,消除残余应力。

3.机械加工:通过磨削、拉削等机械加工方法,消除残余应力。

焊接残余应力

焊接残余应力

焊接残余应力一、焊接残余应力的分类1.按焊接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分类(1)温度应力(又称热应力):它是由于金属受热不均匀,各处变形不一致且相互约束而产生的应力。

焊接过程中温度的应力是不断变化的,且峰值一般都达到屈服强度,因此产生塑性变形,焊接结束并冷却后产生残余应力保存下来。

(2)组织应力:焊接过程中,引起局部金属组织发生转变,随着金属组织的转变,其体积发生变化,而局部体积的变化受到皱纹金属的约束,同时,由于焊接过和中是不均匀的加热与冷却,因此组织的转变也是不均匀的,结果产生了应力。

(3)拘束应力:焊件结构往往是在拘束条件下焊接的,造成拘束状态的因素有结构的刚度、自重、焊缝的位置以及夹持卡具的松紧程度等。

这种在拘束条件下的焊接,由于受到外界或自身刚度的限制,不能自由变形就产生了拘束应力。

(4)氢致应力:焊缝局部产生显微缺陷,扩散氢向显微缺陷处聚集,局部氢的压力增大,产生氢致应力。

氢致应力是导致焊接冷裂纹的重要原因。

2.按照焊接残余应力在结构中的作用方向分类(1)单向应力:应力在焊件中只沿一个方向产生的应力。

(2)双向应力:焊接应力存在于焊件中的一个平面不同方向上(也称平面应力)。

3.体积应力:焊接应力在焊件中沿空间三个方向上发生。

二、控制焊接残余应力的工艺措施控制焊接残余应力应从设计和工艺两个方面考虑。

(1)设计方面:在保证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焊缝的数量和尺寸,选择合理的接头形式,将焊缝布置在构件最大应力区之外。

(2)工艺方面:1)选择合理的组焊顺序施焊时,要考虑焊缝尽可能的收缩,以减小结构的拘束度,从面降低焊接残余应力,其原则是:减小拘束,尽量使每条焊缝能自由的收缩;多种焊缝焊接时,应先焊收缩量大的焊缝;长焊缝宜从中间向两头施焊,避免从两头向中间施焊。

2)选择合理的焊接参数需要严格控制焊接残余应力的构件,焊接时尽可能地选用较小的焊接电流和较快的速度,减小焊接热输入,以减少焊接的受热范围。

关于残余应力的基本概念3

关于残余应力的基本概念3
在平径角为φ的截面内材料表 面法线成Ψ角方向的应变εφ,ψ与 主应变的关系是:
图7 描述应力状态和应变状态的坐标系
εφ,ψ=ε1sin2Ψcos2φ+ε2sin2Ψsin2φ+ε3cos2Ψ
(9)
利用广义虎克定律,可得
εφ,ψ=[(1+ν)/E](σ1cos2φ+σ2sin2φ-σ3)sin2Ψ
-(ν/E)(σ1+σ2)+σ3/E
为此,X射线应力测定基本方程(15)中必须代之以所谓X射线弹性常数(1/2)S2(hkl) 和S1 (hkl) ,(hkl)为产生衍射的晶面的面指数。与此相应X射线应力常数表达式(22)应 改写为
K=[(1/2)S2(hkl)]·(-1/2)cotθ。·(π/180)
(24)
X射线弹性常数(及X射线应力常数)考虑了晶体弹性各向异性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在 X射线应力测定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为了获得它,可通过实验标定或理论计算两种途径 获得。
根据弹性力学求得。 – 从X射线法测得的晶格应变可推知宏观应力。
①宏观应变和晶格应变的概念
单轴应力状态下的宏观应变是:
ε ε x=(X-X。)/X。=σx/E= ψ=90° ε ε z=(Z-Z。)/Z。=(-ν/E) σx= ψ=0° εψ={[(1+ν)/E]sin2Ψ-(ν/E)} σx
定 义 晶 格 应 变 的 示 意 图
历史回顾
1860年 Woehler 指出火车轴的断裂有内应力作用这个因素。 1925年 Masing 首次提出将内应力分为三类。 1935年 Давиденков依据各类内应力对晶体的X射线衍射现象具
有不同的影响也将内应力分为三类。 1973年 Macherauch提出了新的内应力模型

残余应力知识学习汇总PPT文档共26页

残余应力知识学习汇总PPT文档共26页
残余应力知识学习汇总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磨削热如果使马氏体回火,表层比容减小,产生拉应力; 2、如果进而发生再淬火,则会产生压应力。
拉伸作用引起凸出效应
垂直于表面的塑性“凸出”, 按照波松比关系,必然会产生 平行于表面的塑性收缩,而表 面之下未收缩,所以,
在被切削平面产生残余拉 应力
耕犁阶段
材料塑性滑移阶段
即“塑性凸出”,表面塑性收缩阶段
表一 残余应力峰值与喷丸预应力的关系
p(Kgf/mm2) +100 +75 +50 0 -98 rp(Kgf/mm2) -91 -88 -83 -63 +5
rp 51.30.5p(Kgf/mm2) (1)
上式的线性回归相关系数为0.973。
然后,对施加不同预应力喷丸,得到不 同残余应力的的钢板弹簧进行疲劳试验, 得到了这样的S—N曲线
残余应力基本知识简介
• 残余应力概念界定 • 残余应力的产生 • 残余应力的作用 • 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
一、残余应力的基本概念
定义
• 内应力:没有外力或外力矩作用而在物体内部存在并自身保持平衡的应力。
•历史回顾 1860年 Woehler 指出火车轴的断裂有内应力作用这个因素 1925年 Masing 首次提出将内应力分为三类。 1935年 Давиденков依据各类内应力对晶体的X射线衍射


残余 应力 (MPa)
实际测试得到的分布曲线却是这样的
400
300
200
100
剥层深度 (mm)
0
10
8
6
4
2
0
-100
-200
实测曲线与理论分析所得曲线 形状相似,区别在于表层及其 以下区间多了显著的拉应力。
实际情况是:钢板弯折 并没有达到90度,焊接 时施加外力,强制焊接 成型,于是把弹性变形 固定下来。
后凝固,后冷却,后收缩
+
由于受到已经定型的边杆的支撑, 中杆不能充分收缩,便有拉应力残留下来。
相应地,边杆会承受残余压应力。
心部 表面
心部
表面
表面
心部
不均匀的相变引起残余应力
• 例如轧辊表面淬火
表面产生马氏 体,而马氏体 是过饱和固溶 体,比容比较 大,有膨胀的 趋势,但是受 到心部组织的 牵制,不能充 分膨胀,所以 表面产生压应 力。
2、对于轧辊、齿轮、轴承、弹簧、曲轴之类的零部 件,主要考虑如何通过调整残余应力状态来提高零 件的疲劳寿命。
3、对于在具有腐蚀性环境或介质里工作的零部件, 还必须考虑应力腐蚀问题。残余拉应力,和外加载 荷的拉应力一样,是促成应力腐蚀的因素之一。
4、对于精密零部件,则应当关注残余应力对零件形 状尺寸稳定性的影响。宏观残余应力的释放必然会 引起形状尺寸的变化。
表2 σa-A 关系
喷丸预应力(Kgf/mm2) +100
面积A (Kgf/mm) 疲劳极限a (Kgf/mm2)
-23.4 38
+75 -21.4
33
+50 -18.5
31
0 -12.1
20
-98 +0.2 13
σa=11.3 - 1.04A
上式的线性回归相关系数为0.970
以何家文教授为首的西安交通大学学者 们,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入地、专注地 研究了残余应力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预应力越大,喷丸残余 压应力峰值越大、深度 越大,则疲劳极限越高。
不加预应力喷丸板簧的 疲劳极限 如果预应力是负的,喷 丸后得到的残余应力是 拉应力,疲劳极限下降。
图2 在不同预应力下喷丸的55SiMnVB板簧试样的S-N曲线
实验研究表明,疲劳极限的提高取决
A于喷丸残余应力峰值和残余压应力的 深度,实际上和残余应力分布曲线与 横坐标所包围的面积A密切相关。
残余应力的作用
分三种情况:
第一,希望消除残余应力;
第二,希望附加残余压应力;
第三,个别情况下,需要附加拉应力。
1、钢结构残余应力测试实例
二滩水电站转轮 示意图
转轮在工厂制造成两 个1/2,然后到现场 对焊成整体转轮。
显然焊接残余应力是 不可忽略的。它关系 到转轮乃至整个发电 系统的质量、寿命和 安全。
现象具有不同的影响也将内应力分为三类。 1973年 Macherauch提出了新的内应力模型
内应力分类
示意图
Macherauch的定义
多第第第优一二个在在点三在M类类晶材较是类a极内内粒料大c:内小h应应范的的应e的r力力围较材a力材u(()小料(c料h内范区σσ模σ区r几围域rⅡⅠr型域Ⅲ乎())的()是很几 均关的与(域相足当个匀i力个)σ匀)的每一联这够的原或晶r间完σ的内内个个系种多Ⅰ。子内粒r整的。近力截晶的平的Ⅰ与间力的相、的关与乎在面粒内衡晶σ距矩足关体系第均横上或力遭粒σr)在够Ⅲ的系明rI贯处晶或到匀中Ⅱ类内小大内。确。整于粒内破是和相内也范的力,与个平内力坏平关应是围部σ矩是物衡的矩时衡的力σ不(分rⅢ相一r体。区在也的Ⅱ内相均一)之个。
至于敏感系数m值如何确定,残余应力σr如何选取,请研 读他们的学术专著。
对于扭转疲劳、轴向加载疲劳,关于残 余应力的作用,他们的工作都得到了明确的 结论。
还针对缺口试样研究了残余应力对其疲 劳强度的影响,得到极有价值的成果。
与此同时,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王仁智研 究员也做了大量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取得 卓著成果,并且在航空工业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表面淬火的残余应力
整体淬火的残余应力 (设法排除热应力)
纯热应力
大尺寸钢件水淬
小尺寸钢件淬透
纯相变应力
表面加热的纯热应力
渗碳淬火
• 不均匀的弹塑性形变 • 不均匀的温度变化 • 不均匀的相变
在许多情况下,残余应力的产生都是 多种因素组合作用的结果。
以 磨削应力 为例
第一,塑性凸出效应——产生拉应力; 第二,挤光效应——产生压应力; 第三,热应力——产生拉应力; 第四,相变应力——
把第二类和第三类内应力合称为“微观应 力”(Microstress)
残余应力可以认为是第一类内应力的工程名称。
残余应力的产生
不均匀的弹性和塑性形变 不均匀的温度变化 不均匀的相变
不均匀塑性变形引起
残余应力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冷卷圆柱弹簧
弹簧螺旋管的内壁
弹簧螺旋管的外壁
分别是什么残余应力状态?
• 在机械加工中,各种各样的冷弯、冷卷、冷拔、冷校直工艺,产生 残余应力的情形都和上面的例子类似。
图为对焊缝进行电解抛光, 为X射线应力测定作准备。
1998年我们携带X射 线应力仪到二滩水电 站,测定转轮现场焊 缝的残余应力。
测试结果图表之一
二滩水电站5# 转轮焊接应力测定 结果评述 (简略)
• 叶片上中部垂直于焊缝方向检测到过大的压应力,这是特定的 局部热处理方式和上冠热装卡栓共同作用的结果。
• 从提高疲劳强度的角度来说,叶片表面压应力似乎是有好处的。但 是,必须意识到,本测试工作无法全面测试转轮各处,特别是叶片 与上冠、下环结合处角焊缝的应力;叶片表面压应力,必有未知区 域的拉应力与之相平衡。所以绝不可为测到的压应力盲目乐观。
• 转轮各处极不均匀的应力,在运行过程中自然会逐步释放,但 是必然以产生永久变形为代价。转轮的变形将破坏原有的动平 衡状态,特别是叶片之间迷宫间隙的不均匀,会引起附加振动。 显然,这些因素有损于转轮的寿命。
航空发动机钛合金铝合金“叶片匣” (环状,直径900至1200mm)的残余应 力备受关注,目标是严格控制变形。
齿面 残余应力测试 同倾法
测试点
二二重重 风风电电大大齿齿圈圈 齿齿根根残残余余应应力力测测试试
3、残余应力与应力腐蚀
上海东方明珠塔高467.9米。1994年竣工。
在即将开放的时候,发现有螺栓头掉落下来。为此工作 人员捡起螺栓头找到上海材料研究所郑文龙教授咨询。 郑教授问这螺栓是什么材质,工作人员不无自信地回答 是高强度螺栓。郑教授说:那就是了,你们再回去寻找, 这不是偶然的现象。
他们认为,对于光滑试样,扼要地讲,可以把残余应 力看作与疲劳过程中的平均应力等效。按照Goodman关系 可以得出,由残余应力σr而引起的材料疲劳极限的变化为
r w
m r
式中m为平均应力敏感系数。这个公式非常明确地解释了为 什么残余拉应力使材料的疲劳极限下降,反之,残余压应力 使其提高;而且,只要求得了系数 m 就可以定量地评价残 余应力的作用了。
磨削应力
塑性凸出效应 挤光效应
拉应力
压应力
热效应
相变效应
拉应力 拉应力或压应力
被磨削材料的材质、硬度 砂轮的材质和锋利程度
磨削进给量 砂轮旋转的线速度
工件行进速度 冷却液的组分和流量
残余应力的作用
1、对于钢和铝合金制作的结构,特别是大型拼焊构 件,人们普遍考虑的是残余应力对结构安全和寿命 的影响;过大的残余应力,或者过分不均匀的残余 应力,可能导致构件变形或开裂,造成早期失效, 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岔管焊接残余应力测试
2、残余应力与疲劳强度
航空材料研究院王仁智研究员,上世纪60年中期代开始研究喷丸强化, 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喷丸残余应力。1969年12月26日,根据当 时的研究成果,正式把喷丸强化纳入国产歼5飞机叶片的制造工艺之 中。
初期的推广应用示例
当年北京内燃机总厂张德长、梁中天工程师的应用实例, 具体生动,效果显著,具有典型意义。对残余应力技术的 推广起到示范作用。
哈尔滨汽轮机厂
残余应力技术应用实例 之一
叶片 叉形叶根
发现的工艺缺陷: 琴键式变形 收档、开档变形
叶片残余应力的产生
残余应力测试结果
云南大朝山水电站转轮 叶片缝残余应力测试
其它实例
云南大朝山水电站转轮 下裙焊缝残余应力测试 贵州引子渡水上电海站天然岔气管管焊网缝残残余余应应力力测测试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