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残余应力的基本概念3

合集下载

残余应力的概念与残余应力的产生

残余应力的概念与残余应力的产生

残余应力的概念与残余应力的产生目录弓I言 (1)1.应力•内应力•残余应力 (1)2.残余应力的产生 (2)2. 1.不均匀的机械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 (3)2. 2.不均匀的温度变化引起的残余应力 (4)2. 3.不均匀的相变引起的残余应力 (5)2. 4.实例分析1——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 (6)2. 5.实例分析2一—磨削残余应力的产生 (8)引言在涉及金属材料的制造业,“残余应力”这个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了。

我还听到许多齿轮、弹簧行业的朋友直接说“残余压应力”。

那么到底什么是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是怎样产生的,残余应力起什么作用呢?还有如何测试残余应力? 如何调整残余应力?笔者依据自己的积累,就残余应力问题作一个漫谈,希望不浪费大家的宝贝光阴。

1.应力•内应力•残余应力一个物体受到外力P的作用时,它内部任意截面单位面积的力就叫做应力。

(如图1所示)可以把它理解为对外力的回应,所以叫做应力。

有时候这个截面不一定垂直于外力P,如左图所示,所以截面上的应力会有垂直于这面的和平行于这个面的两种,前者叫正应力。

(这里正字不是分别表示拉应力和压应力的正负的正,而是正对着平面的正),后者叫剪切应力T。

如果去除外力P之后,这个截面仍然存在着应力,那就是内应力了。

不过,须注意这时的内应力不会和外力作用下的应力相同。

按照我国工程技术界普遍接受的德国学者马赫劳赫1973年的观点,内应力依据其作用范围的大小分为三类(如如图2所示),其中第一类内应力在材料的较大区域(很多晶粒范围)几乎是均匀的,它在贯穿整个物体的各个截面上维持平衡。

这种第一类内应力在工程上就叫做残余应力。

给残余应力下个定义吧!欧盟的X射线残余应力测定方法标准(EN 15305: 2008)关于残余应力的表述是:存在于不受外力作用或约束的物体内部自身平衡的应力。

我国修订GB7704《X射线应力测定方法》时给出的定义:在没有外力或外力矩作用的条件下构件或材料内部存在并自身平衡的宏观应力。

残余应力 表面张力-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残余应力 表面张力-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残余应力表面张力-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本文将详细探讨残余应力和表面张力这两个与材料性质和力学行为相关的重要概念。

残余应力是指在材料内部存在的一种应力状态,表征了物体负荷之后在去除载荷后剩余的应力。

而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处存在的一种特殊力,使得液体表面呈现出收缩的趋势,使液体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的表面膜。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对残余应力进行详细的介绍。

残余应力可能源自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热应力、冷却应力、加工应力等,它们会对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将着重讨论残余应力的产生机制和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同时还会介绍一些常见的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其次,我们将探讨表面张力的概念和作用。

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结果,是造成液体表面紧缩的力。

我们将详细讨论表面张力的产生原理、表征方法以及在液体行为中的重要作用,如液体的凝聚现象、液体的形状和液滴的稳定性等。

最后,我们将探讨残余应力与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

尽管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从分子层面来看,它们都涉及到材料内部或表面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存在。

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调控残余应力来影响表面张力,并且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残余应力和表面张力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材料的行为和性能,从而指导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同时,对于了解材料的疲劳性能、形变行为以及液体的稳定性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于残余应力和表面张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揭示残余应力和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启示。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如下形式:1.2 文章结构本篇长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每个部分都有相应的小节,具体的内容安排如下: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说明残余应力和表面张力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要性。

同时,引言部分将介绍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残余应力与表面张力关系的探讨,揭示它们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启示。

Moldflow 残余应力优化分析技术与应用

Moldflow 残余应力优化分析技术与应用

41
优化后
残余应力改善案例之一
试模结果
– 应力痕得到彻底改善
42
CAD-IT 15th User Conference
残余应力改善案例之二
汽车连接器 主要问题:中间断裂 解决方案:改变浇口位置和数量 材料:PA66
43
CAD-IT 15th User Conference
残余应力改善案例之二
原始产品分析结果
温度超过材料允许的最大 熔融温度
剪切应力超过材料允许 的最大剪切应力
44
剪切速率超过材料允许 的最大剪切速率
CAD-IT 15th User Conference
残余应力改善案例之二
优化对比
优化前
优化后
1gate
CAD-IT 15th User Conference
45
2 gates
36
CAD-IT 15th User Conference
残余应力改善案例之一
产品肉厚分布
37
CAD-IT 15th User Conference
残余应力改善案例之一
问题分析
CAD-IT 15th User Conference
38
t=1.5 mm
t=1.0 mm
残余应力改善案例之一
实际产品问题
残余应力概念解释
残余应力---是指注塑件出模后残余在制品中未松弛的各种应力 之和,通常认为残余应力包括流动残余应力和热残余应力
1)流动残余应力 流动残余应力是熔融塑胶料填充流动过程中的剪切应力shear stress。如果这种剪切应力过大或分布不均匀,会造成尺寸变 化、分子链断裂、局部残余应力过大、制品强度下降
残余应力对电镀或喷漆工艺有较大的影响 一般用冰醋酸测试

工件中残余应力的形式,产生原因、测试方法总结1

工件中残余应力的形式,产生原因、测试方法总结1

残余应力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1.1应力残余应力是在无外力的作用时,以平衡状态存在于物体内部的应力。

在外力的作用下,当没有通过物体表面向物体内部传递应力时,在物体内部保持平衡的应力系称为固有应力或初始应力。

热应力(Thermal stress)和残余应力(Residual stress)是固有应力的一种。

而固有应力也被一些研究者称为内应力。

通常说来,物体的内力是指物体内部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在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就存在着的。

就是是这种内力,使物体各个部分紧密相连,并保持一定的几何形状。

通常我们关心的不是内力的大小,而是构件中所承受内力最严重的所谓“危险点”。

为了描述截面上各点承受内力的程度,以及内力在截面上的分布状况,引入内力集度(即应力)的概念。

如图2.1所示,设在受力物体内某一截面m-m 上任取一点K ,围绕K 点取为面积∆A,若在∆A 上作用的内力为∆P ,则在∆A 上的内力平均集度为:m P P ∆=∆A(1)图2.1应力概念示意图P m 称为作用在∆A 上的平均全应力。

如果所取微面积∆A 越小,则P m 就越能准确表示K 点所受内力的密集程度。

当∆A 趋于0时,其极限值定义为K 点的全应力(Total stress ),即 lim 0P dP p dA A ∆==∆A∆→ (2) 全应力p 是一个矢量。

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常把全应力p 分解为垂直于截面m-m 的分量σ和相切于截面m-m 的分量τ。

σ称为法向应力或正应力,τ称为切向应力或剪应力。

[2]1.2内应力概念、原理由于物体是由无数质点组成的,因此,在未受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间就已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力,它使各质点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从而物体才能保持一定的形状,这种力称为物体的固有内力,即自然状态粒子结合力。

固有应力也被一些研究者成为内应力(Internal stress)。

内应力是指产生应力的各种因素不复存在时(如外力已去除、加工已完成、温度已均匀、相变已停止等),由于不均匀的塑性变形或相变而使材料内部依然存在并自身保持平衡的应力。

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

减小材料在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均 匀变形;
对加工件进行热处理;
进行机械处理。
2020/6/16
19
Lesson Ten
减小不均匀变形
正确选定变形的温度-速度制度 减小金属表面上的外摩擦 合理设计加工工具形状 尽可能保证变形金属的成分及组织均匀 ……
2020/6/16
20
Lesson Ten
侵蚀试样所用的溶液,对于含锡青铜可用水 银及含水银的盐类,对于钢可用弱碱及硝酸 盐类。
2020/6/16
34
Lesson Ten
在判断应力的形式时,若出现横向裂纹,则 可认为是纵向应力作用的结果,若出现纵向 裂纹,可认为是横向应力作用的结果。在实 际中准确地确定裂纹出现的时间比较困难, 不过与其它机械法相比较,还是可以定性地 看出破裂时间与残余应力的关系。
X射线法
Lesson Ten
在X射线法中可包括有劳埃法和德拜法。
在劳埃法中可根据干扰斑点形状的变化来定 性地确定残余应力。当无残余应力存在时, 各干扰斑点呈点状分布。有残余应力时,各 干扰斑点伸长,呈“星芒”状。
2020/6/16
40
Lesson Ten
铝晶体的劳埃图
(a)铝晶体未变形的劳埃图;(b)铝晶体塑性变形后的劳埃图
2020/6/16
Lesson Ten
30
Lesson Ten
根据公式
1 r 和 2 r 绘制这些数值与钻孔剖面积F的关系曲线。
并用作图法求出此曲线上任一点的导数
d1 和 d 2 。
dF
dF
2020/6/16
31
Lesson Ten
变形与钻孔横断面积关系
2020/6/16

材料力学杆的塑性变形第5节 残余应力的概念

材料力学杆的塑性变形第5节 残余应力的概念
• 残余应力:当承载构件某些局部的应力超过屈服极 限时,这些部位将出现塑性变形,但构件的其他部 分还是弹性变形。这时如果将所承受的载荷全部卸 去,已经发生塑性变形的部分不能恢复其原来的尺 寸,同时阻碍弹性部分变形的恢复,从而引起内部 相互作用的应力,这种应力称为残余应力。
• 初应力:凡是没有外部作用,物体内部保持自相平 衡的应力,称为物体的固有应力,或称为初应力。 残余应力是一种固有应力。
对于拉压超静定杆系, 若在某些杆件发生塑性变 形后卸载,也将引起残余 应力。
例如对图所示桁架,如 在 3 杆已发生塑性变形, 而 1、2 杆仍然是弹性变形 的情况下卸载,则 3 杆的 塑性变形阻碍 1、2 杆恢复 原长度,这将引起残余应 力。
• 残余应力的危害:如会引起机械零件翘曲或扭曲变 形,甚至开裂,经淬火或磨削后表面会出现裂纹。 零件的残余应力大部分可通过适当的热处理消除。
设矩形截面梁为理想弹塑性材料,在弯矩最大的截 面上已有部分面积变为塑性区,如图所示。把卸载过 程设想为在梁上作用一个逐渐增加的弯矩,其方向与 加载时弯矩的方向相反,当这一弯矩在数值上等于原 来的弯矩时,载荷即已完全解除。
将加载和卸载两种应力叠加,得卸载后余留的应 力如图d)所示,这就是残余应力 方向相同的弯矩,则应力—应变关系沿图b)中的直线
d d 变化。新增应力沿梁截面高度也是线性分布的。
就最外层纤维而言,直到新增应力与残余应力叠加的 结果等于时,才再次出现塑性变形。可见,只要第二 次加载与第一次加载的方向相同,则因第一次加载出 现的残余应力,提高了第二次加载的弹性范围。

关于残余应力的基本概念.ppt

关于残余应力的基本概念.ppt
不均匀材料中由于各向异性引起内应力的情况如图所示。
左图为拉伸至一定的应变水平后卸载,因为E不同、σs不同 、n不同所造成的结果。 右图为拉伸至一定的应力水平后卸载,因为E不同、σs不同 、n不同及εp所造成的结果。
造成材料不均匀变形的原因主要有:
i)冷热变形时沿截面弹塑性变形不均匀; ii)工件加热、冷却时不同区域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
热胀冷缩不均匀; iii)热处理时不均匀的温度分布引起相变过程的不同时
性。
二、X射线应力测定的基本原理
X射线应力测定——用X射线衍射技术来测定材料中 的残余应力(或外载应力)
优点:①属于物理方法,不改变原始的应力状态。 ②理论严谨。 ③方法成熟。
缺点:①测定的是表面应力。 ②对材料的表层状态比较敏感。
关于残余应力的基本概念 和X射线应力测定的基本原理
绍兴文理学院 张定铨
从事X射线应力测定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包括:
(一)力学基础知识 (二)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三) 金属物理基础知识 (四) 工程实践知识
一、残余应力的基本概念 1、定义
内应力:没有外力或外力矩作用而在物体内部存在并自身保持平衡的应力。
ii)衍射园锥
图5法线园锥和干涉园锥形成的示意图
法线园锥: 由有利位向的晶粒中能产生干
涉的、指数为(hkl)的晶面法线 形成,园锥的顶角为2η。,η。 为入射线(或衍射线)与晶面法线 之间的夹角。
干涉园锥: 由从上述(hkl)晶面产生的干涉 线形成,该园锥的顶角为4η。
iii)入射线、衍射线、晶面法线和材料表面法线间的角度关系
2、产生
残余应力是材料中发生了不均匀的弹性变形或不均 匀的弹塑性变形而引起的,或者说是材料的弹性各向异 性和塑性各向异性的反映。

电镀的残余应力-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电镀的残余应力-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电镀的残余应力-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电镀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通过将金属物品浸入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利用电流将金属沉积在物品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金属覆盖层。

这种覆盖层可以提高物品的耐腐蚀性能、增强外观装饰、改善导电性能等。

然而,电镀过程中可能会引入残余应力,这种应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物品的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探讨电镀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同时提出应对电镀残余应力的方法和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对电镀残余应力进行全面的了解,有助于提高电镀工艺的稳定性和效率,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为读者提供对整篇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

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1.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将介绍电镀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的研究目标。

2. 正文部分包括电镀的原理、残余应力的概念和影响残余应力的因素三个小节。

将详细介绍电镀的工作原理,残余应力的概念以及影响残余应力的因素。

3. 结论部分包括总结电镀残余应力的重要性、应对电镀残余应力的方法和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三个小节。

将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和对电镀残余应力的重要性进行归纳,提出应对电镀残余应力的方法,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本文的内容和组织,方便其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1.3 目的文章的目的是探讨电镀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对零件性能和质量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应对这种残余应力。

通过深入分析电镀残余应力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和表现形式,可以更好地理解电镀工艺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

此外,通过对电镀残余应力的研究,可以为未来的电镀工艺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因此,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电镀残余应力的问题,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晶体材料是一个各向异性体。
多相多晶体材料在宏观上表现出“伪各向同性”。 在微区,由于晶界的存在和晶粒的不同取向,弹塑 性变形总是不均匀的。
各 向 异 性 引 起 内 应 力 的 示 意 图
不均匀材料中由于各向异性引起内应力的情况如图所示。
左图为拉伸至一定的应变水平后卸载,因为E不同、σs不同 、n不同所造成的结果。 右图为拉伸至一定的应力水平后卸载,因为E不同、σs不同 、n不同及εp所造成的结果。
在平径角为φ的截面内材料表 面法线成Ψ角方向的应变εφ,ψ与 主应变的关系是:
图7 描述应力状态和应变状态的坐标系
εφ,ψ=ε1sin2Ψcos2φ+ε2sin2Ψsin2φ+ε3cos2Ψ
(9)
利用广义虎克定律,可得
εφ,ψ=[(1+ν)/E](σ1cos2φ+σ2sin2φ-σ3)sin2Ψ
-(ν/E)(σ1+σ2)+σ3/E
Аксенов认为, εJψ=0°=εz εJψ=εψ
②晶体的X射线衍射基础
图4 布拉格选择反射条件示意图
i)布拉格方程 当一束强度为I。的X射线以掠
射角θ。照射到一个无应力的 晶体上,若相邻两个原子面散 射的X射线的光程差正好等于波 长λ的整数倍。
2D。sinθ。=nλ (6) 则在对称于晶面法向Np的相同角 度θ。处会出现一束强度为I的 衍射线(又称反射线或干涉 线)。
(1) (2) (3)
①宏观应变和晶格应变的概念
定 义 晶 格 应 变 的 示 意 图
材料的微观应变: 受力后多晶体中各个晶粒的某一晶面间距的变化与各个晶粒的不同取向有关。
εJψ=0°=(Dψ=0°-D。)/D。
(4)
εJψ=( Dψ- D。)/D。
(5)
①宏观应变和晶格应变的概念
定 义 晶 格 应 变 的 示 意 图
(17) (18)
由于X射线衍射仪一般测得的是衍射角2θ,因此晶格应变的表达式(8)可改写为
εJφ,ψ=-(1/2)cotθ。(2θφ,ψ-2θ。) 代入式(18)可得
(19)
σφ=[1/(1/2)S2] (εJφ,ψ/ sin2Ψ) ={[1/(1/2)S2]·(-1/2)cotθ。} (2θφ,ψ/ sin2Ψ)
3、X射线弹性常数
在X射线应力测定基本方程式(15)中包含了Voigt弹性常数(1/2)S2 和S1,它们是根据式(12)、(13)由宏观弹性模量E和泊桑比ν计算而得。 E和ν适用于各向同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由于X射线衍射的选择性, X射线衍射法测得的是某一晶体学方向的弹 性应变。此时晶体的弹性各向异性将表现出来,若仍沿用Voigt弹性常数, 由X射线衍射法测得的应力值和由弹性力学求得的应力值将不相等。
根据弹性力学求得。 – 从X射线法测得的晶格应变可推知宏观应力。
①宏观应变和晶格应变的概念
单轴应力状态下的宏观应变是:
ε ε x=(X-X。)/X。=σx/E= ψ=90° ε ε z=(Z-Z。)/Z。=(-ν/E) σx= ψ=0° εψ={[(1+ν)/E]sin2Ψ-(ν/E)} σx
定 义 晶 格 应 变 的 示 意 图
Ⅱ r

在材料的较小范围
(一个晶粒或晶粒内的区
域)内近乎均匀。Ⅱr 与
相联系的内力或内力矩在
足够多的晶粒中是平衡的。
当这种平衡遭到破坏时也
会出现尺寸变化。
Macherauch的定义
第三类内应力(
Ⅲ r

在极小的材料区域
(几个原子间距)内也是
不均匀的。与
Ⅲ r
相关的
内力或内力矩在小范围
(一个晶粒的足够大的部
残余应力可以认为是第一类内应力的工程名称。
至于通常所说的“热处理应力”,“焊接应力”, “铸造应力”等则是实施这些工艺的过程中产生并最终 残留的残余应力(即第一类内应力)的简称。
2、产生
残余应力是材料中发生了不均匀的弹性变形或不均 匀的弹塑性变形而引起的,或者说是材料的弹性各向异 性和塑性各向异性的反映。
图中Np:晶面法线 I。:入射X射线 I:衍射X射线(又称干涉 线或反射线)
布拉格方程在仪器可测 的衍射线位置(布拉格角θ) 和材料的微观尺寸(晶面间 距D)之间建立起定量关系。 为我们探测材料的微观晶格 应变开辟了有效的途径。
ii)衍射园锥
图5法线园锥和干涉园锥形成的示意图
若材料的晶粒足够细小, 被X射线照射的微小材料体 积内存在许多无规取向的小 晶体,且其中正好处于能产 生干涉的有利位向的晶粒也 为数不少,这样可以想象有 两个以入射线为对称轴的园 锥存在。
可得
εφ,ψ=(1/2)S2·σφ·sin2Ψ+ S1(σ1+σ2)
(12) (13)
(14)
iii)基本方程
根据Аксенов的晶格应变与宏观应变一致的基本思想,可得
εJφ,ψ= -cotθ。(△θ) φ,ψ =(1/2)S2·σφ·sin2Ψ+ S1(σ1+σ2)=εφ,ψ (15)
式(15)就是X射线应力测定的基本方程。它表明了作用在试件 表面某个方向的待测应力σφ和用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的衍射线角位 移(△θ) φ,ψ之间的关系。
优点:①属于物理方法,不改变原始的应力状态。 ②理论严谨。 ③方法成熟。
缺点:①测定的是表面应力。 ②对材料的表层状态比较敏感。
1、基本原理
X射线应力测定的基本原理由俄国学者Аксенов 于 1929年提出,它的基本思路是: – 一定应力状态引起材料的晶格应变和宏观应变是一致
的。 – 晶格应变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测出;宏观应变可
2、X射线应力测定的sin2Ψ法
根据X射线应力测定基本方程式(15)
εJφ,ψ=(1/2)S2·σφ·sin2Ψ+ S1(σ1+σ2)
(16)
由于主应力之和(σ1+σ2)是应力不变量,所以上式的第二 项为常量。 上式表明,在平径角φ一定的任意截面内不同Ψ角
方向的晶格应变εJφ,ψ与方位角Ψ的正弦平方(即sin2Ψ)线性相 关。
历史回顾
1860年 Woehler 指出火车轴的断裂有内应力作用这个因素。 1925年 Masing 首次提出将内应力分为三类。 1935年 Давиденков依据各类内应力对晶体的X射线衍射现象具
有不同的影响也将内应力分为三类。 1973年 Macherauch提出了新的内应力模型
Macherauch的定义
造成材料不均匀变形的原因主要有:
i)冷热变形时沿截面弹塑性变形不均匀; ii)工件加热、冷却时不同区域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
热胀冷缩不均匀; iii)热处理时不均匀的温度分布引起相变过程的不同时
性。
二、X射线应力测定的基本原理
X射线应力测定——用X射线衍射技术来测定材料中 的残余应力(或外载应力)
若以测得的εJφ,ψ为纵坐标变量,以sin2Ψ为横坐标作图可得 一条相关直线。
2、X射线应力测定的sin2Ψ法
s in 2
法 测 定 应 力 的 示 意 图
mφ = εJφ,ψ/ sin2Ψ=(1/2)S2·σφ 即 σφ= mφ/(1/2)S2=[1/(1/2)S2] (εJφ,ψ/ sin2Ψ) 式(18)就是X射线应力测定中sin2Ψ法的基础 。
分)是平衡的。当这种平
衡破坏时,不会产生尺寸
的变化。
Macherauch的定义
Macherauch模型的优点是:
i) Ⅰ 、 Ⅱ 和 Ⅲ 之间
的关系r明确,r是一个完r 整的体 系。
ii)内应力与材料的组织结构 有了紧密的联系。
什么是残余应力
国内科技文献习惯将于第一类内应力称为残余应力
一般英、美文献中把第一类内应力称为“宏观应力” (Macrostress) 把第二类和第三类内应力合称为“微观应力” (Microstress)
2Dcos • 2sin • D 0
Dcos • sin • D
D ctg •
D
负号表示在λ一定时.晶面间距增大,而布拉格角变小。
0 tan0 D D0 / D0
(7)
(D D0) / D0 (D) / D0 J ctg0( )
(8)
ii)宏观应变
对宏观均匀、各向同性的材料 来说主应力方向与主应变方向 一致。
M= 2θφ,ψ/ sin2Ψ
(23)
M是在不同Ψ方向测定的衍射线角位置2θφ,ψ与sin2Ψ直线关系的斜率。
如果知道了X射线应力常数K,又在-45°≤Ψ ≤+45°范围选择若干个Ψ方向测量衍射线 角位置2θφ,ψ,作出2θφ,ψ与sin2Ψ之间的相关直线,并求出斜率M,就可以计算出σφ值。
使用sin2Ψ法的前提条件是被X射线照射的材料表面区域处于平面应力状态,大多数情 况下的实际测定对象是符合这个假定的。
关于残余应力的基本概念 和X射线应力测定的基本原理
绍兴文理学院 张定铨
从事X射线应力测定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包括:
(一)力学基础知识 (二)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三) 金属物理基础知识 (四) 工程实践知识
一、残余应力的基本概念 1、定义
内应力:没有外力或外力矩作用而在物基本方程(15)中必须代之以所谓X射线弹性常数(1/2)S2(hkl) 和S1 (hkl) ,(hkl)为产生衍射的晶面的面指数。与此相应X射线应力常数表达式(22)应 改写为
K=[(1/2)S2(hkl)]·(-1/2)cotθ。·(π/180)
(24)
X射线弹性常数(及X射线应力常数)考虑了晶体弹性各向异性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在 X射线应力测定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为了获得它,可通过实验标定或理论计算两种途径 获得。
(20)
又由于X射线衍射仪测量出来的衍射角2θ往往用度为单位,在计算应力值时需换算成 弧度,故又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