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青薯9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马铃薯青薯9号在镇雄县山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青薯9号在镇雄县山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青薯9号在镇雄县山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青薯9号是一种在镇雄县山区种植表现良好的马铃薯品种,其不仅适应山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还具有高产的特点,因此备受种植户的青睐。

本文将从马铃薯青薯9号的特点、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马铃薯青薯9号的特点马铃薯青薯9号是一种早熟、高产、耐储藏的马铃薯品种。

其外观为长椭圆形,皮色呈深薄黄色,皮薄质软,肉质细嫩。

品质优良,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在镇雄县山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马铃薯青薯9号能够生长茁壮,产量高,耐贮藏,为种植户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1. 适应性强:马铃薯青薯9号对土壤适应性强,对肥力要求不高,能够适应镇雄县山区的酸性土壤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2. 生长旺盛:马铃薯青薯9号生长势强,茎秆粗壮,叶面积大,叶片丰满,根系发达。

在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生长迅速,产量高。

3. 抗病性强:马铃薯青薯9号具有较强的抗病性,能够抵抗镇雄县山区常见的病虫害,如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等,减少病害对产量的影响。

4. 丰收稳定:马铃薯青薯9号种植在镇雄县山区,具有丰收稳定的特点。

根据种植户的反馈,种植这个品种每亩产量能达到5000公斤以上,且质量优良。

1. 土壤选择:马铃薯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

山区土壤通常偏酸,需要进行石灰化处理,提高土壤的PH值,增加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

2. 施肥管理:在种植马铃薯青薯9号时,要适当施入有机肥,提高土壤的肥力。

在马铃薯生长期间,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科学施入氮、磷、钾等化肥,保证作物的生长发育,增加产量。

3. 合理密植:马铃薯青薯9号的种植密度要合理选择,一般每亩种植数量在3-4万株左右,保证植株之间的距离,利于通风透光,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4. 病虫害防治:在种植期间,要定期检查田间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进行防治,避免对作物的影响。

青薯9号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青薯9号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是继玉米、小麦、水稻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生产作物,自2015年马铃薯国家主粮产业战略实施以来,马铃薯产业发展成为国家扶持的重点产业项目,对于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原西北部高海拔冷凉地区海拔850~1400m,有效积温在2700℃左右,无霜期120~140d,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马铃薯淀粉积累;土壤养分瘠薄,富含钾元素,生产的马铃薯淀粉含量高、质地优良、口感好。

2011年,太原市种子管理站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引进青薯9号马铃薯新品种。

2012年,在娄烦县示范种植200hm2,喜获丰收。

与农户常规种植的克新1号品种相比较,淀粉含量提高了6.76%,达到19.76%;干物质含量提高了7.62%,达到25.72%;还原糖含量降低了0.267%,仅为0.253%。

2013年,参加山西省马铃薯中晚熟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比对照晋薯16号增产40.1%,增产点比例100%。

2014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在古交市、娄烦县、阳曲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该品种芽眼浅,薯形薯块整齐,皮色鲜亮,爽口,商品性高,优质、高产、抗病,深受当地农民喜欢。

笔者结合当地的气候和种植经验,总结了青薯9号配套的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以期实现良种良法配套,确保增产增收。

1播种前准备1.1种薯选择种薯选用优质脱毒青薯9号马铃薯原种或一级种薯,符合国家脱毒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GB18133—2000)和国家种薯分级标准,种薯单粒重量在30g以上。

种薯块茎病害和缺陷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无各项马铃薯病菌、菌核。

种薯无绿头、无畸形、无烂薯。

1.2种薯处理播前晾晒种薯7d。

将种薯进行切块处理,每粒种薯块均在30~50g,并保持有1~2个芽眼。

切薯块的切刀要用高锰酸钾溶液或酒精消毒:准备2把以上切刀,放入高锰酸钾1g加水2.5kg配成的稀释液中消毒。

每刀切3~5个种薯后交换1次。

切块后拌种处理:①高巧拌种在地下害虫发生较重地块推荐使用,每667m2土地使用30mL高巧+100g 安泰生兑水1~1.5kg,拌切块种薯100kg晾干;②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约为种薯重量的0.3%);③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约为种薯重量的0.1%);④不含盐碱的植物草木灰拌种。

陕南山区青薯9号栽培技术

陕南山区青薯9号栽培技术

翻整 地 , 顶 凌 耙耱 , 整 平保 墒 。结 合 整 地 , 亩用
3 %辛 硫 磷 颗 粒 剂 2  ̄ 2 . 5 k g或 1 %敌 百 虫 粉 剂
3 - 4 k g 拌 毒 土沟施 , 防治地 下害 虫 。
王 永 久 , 陕 西 省 宁 强 县 农 业技 术 推 广 中心 , 邮 编 7 2 4 4 0 0 ; 伊 清宏, 宁强县种子管理站。
播全 苗 。
. 3 种 薯 处理 夏播 的开 花后 6  ̄ 8天采 收 。 当荚条 粗 细均 匀 、 荚 2 1 ) 选择 种 薯 。选 择正规 种 薯企 业生 产 的二 面 豆粒 未 鼓 起 、 达 商 品荚 标 准 时 , 为 采 收适 期 。
纯种 每亩 备种 1 5 0 k g , 套 种每 采收 时 , 要保 护好 花 序上 部 的花 , 不 能连 花 柄一 级 以上 脱毒 种薯 。 2 0 k g 。有 冻 伤 、 有 病 虫害 、 畸形 的薯块 不能 起采 下 。 一 般 盛荚 期 每天 采收 1 次, 后 期可 隔一 亩 1
收 稿 日期 : 2 o1 5 —1 0 — 2 3
2 . 2 测 土 配 肥 一 般 在 每 亩 施 腐 熟 农 家 肥
2 0 0 0  ̄ 3 0 0 0 k g基 础上 ,再施 人氮 肥 ( 折纯 N)
1 0 - 1 3 k g , 磷肥 ( 折P 2 0 5 ) 5 - 7 k g , 钾肥 ( 折 K i O)
进行 晒种 催芽 , 室 温最 好控 制 在 1 0 - 1 5℃ , 注 意 严 禁 缺墒 覆膜 , 以防烧 芽 。做 到垄 面平 整 , 覆 膜
夜 间温度 不 能过低 , 防止冻 伤 种 薯 , 薯 堆 应保 持 紧贴 垄面 ,两 头两 边用 土压 严 压 实 ,膜 面每 隔 潮 湿 而薯 块表 面不 结水 。 推 广小 整薯 播 种 , 一 般 5 m压 一土 腰带 , 以防大 风揭 膜 。 单 个小 整 薯 以 3 5 - 5 0 g为 宜 。5 0 g以 上种 薯 要

马铃薯青薯9号栽培技术规范

马铃薯青薯9号栽培技术规范

马铃薯青薯9号栽培技术规范马铃薯青薯9号栽培技术规范1、范围本技术规范为马铃薯青薯9号播种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贮藏等技术。

本规范适用于我市干旱、半干旱山区丘陵地区马铃薯栽培种植使用。

2、选用证照齐全种子企业生产的脱毒种薯选用太原惠农马铃薯薯科技、古交丰收种业,或有经营许可证种子企业经营的合格种子。

3、专用有机肥由专业有机肥厂生产的经发酵、腐熟、烘干、成粒的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机肥。

4、产量指标产量37500~45000千克/公顷〔2500~3000千克/亩〕5、播种前准备5.1种薯选择种薯应选用符合马铃薯青薯9号品种标准的优质脱毒种薯。

5.2种薯处理播前晾晒种薯一周。

薯块在50克以上的种薯播种前进行切块处理,切薯块时的切刀要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准备两把切刀,一把刀切3~5个种薯轮换一次,轮换刀放入高锰酸钾1克加水2.5公斤配成的稀释液中消毒。

每个薯块重量30~50克,确保每个薯块带有1~2个芽眼。

切块后拌种①高巧拌种:每套(30毫升高巧+100克安乐生)兑水2~3斤,拌切块凉干种薯200斤,播种1亩地。

②用多菌灵〔约为种薯重量的0.3%〕或甲霜灵〔约为种薯重量的0.1%〕或不含盐碱的植物草木灰拌种,并摊晾8小时以上再进行播种。

5.3地块选择与整地选择土层较厚、疏松、透气的壤土,坡度15度下面。

前茬作物以豆类、玉米等茬为好,前茬作物收获后,对地块进行秋深翻,耕深20~30厘米,并耙耱平整。

5.4施基肥根据“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要求,测土配方施肥。

氮肥总用量的70%以上和磷、钾肥料作基肥。

方案一:施足农家肥,需施有机肥1000~2000千克/亩,在播前整畦时施入。

同时每亩施用马铃薯专用复合肥1袋〔50公斤〕混合施用。

方案二:每亩施用精制有机肥3袋〔120公斤〕、马铃薯专用复合肥1袋〔50公斤〕、碳酸氢铵1袋〔50公斤〕、硫酸钾1袋〔20公斤〕混合施用。

方案三:每亩施用复合肥1袋〔50公斤〕、碳酸氢铵1袋〔50公斤〕、过磷酸钙1袋〔50公斤〕、硫酸钾1袋〔20公斤〕混合施用。

马铃薯青薯9号高产栽培策略

马铃薯青薯9号高产栽培策略

※种植与养殖2018, V ol.38, No.1193农业与技术马铃薯青薯9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培育的一个优良品种。

该品种具有抗旱,抗病,高产优质的特点。

目前青海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对高品质马铃薯品种需求量不断增加。

再加上地区农民群众科学种田意识不足,导致现有马铃薯品种性能逐渐退化,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不断下降。

为了确保地区马铃薯种植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青海省不断加强优质高产品种引进力度,选育出了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青薯9号就是其中一个优良品种。

1 青薯9号生产性能分析青薯9号是晚熟鲜食品种,植株高度在97cm以上,幼芽顶部呈现尖形,上部呈现紫红色,中部呈现嫩绿色,基部圆形,呈现蓝紫色,并附着有大量稀松的绒毛。

茎秆呈现紫红色,茎秆横截面呈现三棱形,叶子呈现深绿色,叶片较大,在叶子上附着大量绒毛,叶子平展,复叶较大,呈现椭圆形,整个植株叶子排列紧密。

有5对侧小叶,顶小叶呈现椭圆形,次生小叶6对,脱叶呈现圆形。

马铃薯薯块呈现椭圆形,表皮呈现红褐色,马铃薯内部呈现淡黄色。

芽眼生长较浅,每个马铃薯上芽眼数量大概为9.3个以上。

该品种结薯比较集中,结薯整齐,耐储存,大运输,休眠期在35d以上,单株产量能够达到950g以上,每株马铃薯结薯数量在8.6个以上,单个马铃薯重量在117g左右,整个生育期在170d以内。

2马铃薯青薯9号高产栽培技术2.1 科学选种马铃薯青薯9号在栽培之前要选择优质原种或一级种薯。

所选择马铃薯品种质量要符合国家脱毒马铃薯属质量标准和国家中暑分级标准。

单个马铃薯重量要在30g以上。

确保马铃薯种薯大小一致,无明显病虫害,无畸形,无腐烂马铃薯。

2.2 做好播种前的种薯处理工作马铃薯播种前将种薯从储存窖内取出,在室外晾晒1周,然后进行切块处理。

推荐使用小个马铃薯种薯。

对于质量较大的种薯应该进行切块处理,每个种薯大小应该维持在30~50g左右,确保每个石块上有1~2个健壮芽眼。

青薯9号在开州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青薯9号在开州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开 州 区地 处重 庆 市东 北 部 、三 峡 库 区小 江 支流 深得 薯农欢迎 。大 力引进 、推 广高产 、优质 、抗逆性 回水末端 ,四面环 山 ,北高南 低 ,立体气候 明显 ,属 强 、适 应性广 的青 薯9 号 中晚熟种 ,因地 制宜研 究 制 亚热带 湿润季 风气候 区 ,年平 均气温 1 8 . 5 ℃ ,无霜期 定 与之配套 的高产 高效栽培 技术 ,对于提 高土地产 出
高马铃薯 的单产 、总产 水平和 增加 农 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 词 青薯9 号;栽培技 术 ;优质 ;高产 ;重庆市开州 区
中图分类号 :S 5 3 2 文献标 志码 :B D OI :1 0 . 1 9 4 1 5 / j . c n k i . 1 6 7 3 . 8 9 0 x . 2 0 1 7 . 1 9 . 0 1 5
筛选 、示 范工作 ,对 表现 突出的新 品种开展 了多点试 光滑 ,红皮 黄 肉,商 品率 高 ,休眠 期 中等 ,耐贮藏 。 验和 小面 积示 范种植 ,青 薯9 号 以其 出苗率 高 、长势 中晚熟种 ,出苗到成熟生育期 1 1 8 d 左右 ,植 株较抗 晚
好 、结 薯多 、薯 块大 、产量高 、红皮黄 肉、品质优 、 疫病 、病毒 病。
青薯9 号在开州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姚朝 富 , 许辉霞 , 朱 军 , 卿德权 , 李铁军 , 王文华 , 蒋开才 ,பைடு நூலகம்唐定富 ( 1 . 重庆市开州区农业委员会 , 4 0 5 4 0 0 ; 2 . 重庆市开州区临江镇农业服务 中心 , 4 0 5 4 0 8 ; 3 . 重庆 市开州区白 鹤街道农业服务 中心, 4 0 5 4 2 7 ; 4 . 重庆市开州区谭家镇农业服务 中心 , 4 0 5 4 2 5 )

禄劝县青薯9号马铃薯冬季栽培技术初探

禄劝县青薯9号马铃薯冬季栽培技术初探
捞 出备用, 也可用草木灰沾切 口。为确保全 苗、 壮苗 , 种 薯应催 芽, 以芽长 l c m左 右为佳 。播前 7 ~l O d , 用九 二 0( 1 g九二 O对水 l O 0 0 k g ) 浸种 0 . 5 ~1 . O h , 取 出晾干 后选地 势 较高 、 通风凉爽 、 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催芽。 具体方法是将芽床整 平后先在地面铺上 3  ̄4 c m厚 的湿沙 , 然后铺上消毒切好 的种 薯, 再铺第 2 层 沙, 如此铺 2 ~3层 , 最 上面一层 厚度 4  ̄5 c m , 再盖上 周停止灌水 , 选择晴天采收。 薯块放在透 风避光处贮 存。 选择市场 稻草 , 如遇 雨天 要用 薄膜 盖 , 严 防 雨 水 进 入 苗床 。 经过 6 ~7 d就 能 行情好 的时期上市 。
1 0 、 结论 马铃薯冬季栽培在于选择好播种时期 、 合理施肥 、 合理灌溉 、 4 、 精耕细作, 合理密植 宜选择土质深厚疏松、 排灌方便 的沙壤土和 壤土 。水稻收割 病 虫害 防治等关键环节 , 能达到丰产 、 增 收的 目的; 能缓解冬 季马 后及 时翻 犁、 整地 , 要做到“ 细、 匀、 松” , 并开沟做畦 , 采用 高畦深 铃 薯市场紧缺 的局 面 , 也能解决冬春 季节性抛荒现 象 , 是增加农 沟栽培 。 一般畦宽 7 0 a m , 畦高 2 5 a m , 沟宽 2 5  ̄3 0 c m , 株距 3 3 c m , 每 民收入 的~条好途径 。 参考文献 : 穴下 一薯块, 栽种 5 . 2 5 ~6 . O 0万株 / h 为宜 。种植深度 要求芽 的基 部 至 畦 面 8 ~l O c m 。种 植 前 施 用 基 肥 , 并 与 肥 土 混 合 后 加 盖 『 1 1 杨文钰、 屠 乃 美. 作 物 栽 培 学各 论 『 M1 . 中 国农 业 出版 社 . 3 c m净土层再播种 , 播种后再用净土 盖种 3 c m 。种薯 宜倒放 , 芽眼 样 品名 称 :土壤 朝 下, 以利早发根, 早 出苗 。 送 P H 值 有机质 全氨 垒 磷 全 钾 永解性 有 效磷 速 效钾 5 、 地膜覆盖 样 ( g / k g ) ( N , % ) ( P , % ) ( K , % ) 氨 ( P , 晖/ 哗/ 待播种结束后 , 每亩用 2 . 5 k g地微膜进行 覆盖 , 以达 到 出苗 编 吨/ k g ) ) ) 早、 产量高、 提前上市 的目的。 号 6 、 施足基肥 , 增施磷钾肥 2 0 1 1 - 1 5 . 6 8 2 8 7 0 l 4 q 0 . 0 5 2 0 . 5 6 2 0 7 . 1 61 _ 2 3 7 6 每生产 1 O 0 0 k g鲜 薯需用 纯氮 4  ̄5 k g 、五氧化 二磷 1 . 5 ~ 2 . O k g , 氧化钾 1 O ~1 2 k g , 氮 : 磷 : 钾 比约为 1: 0 . 5: 2 . 5 。 此外, s - 1 6 5 号 还需镁、 硼、 锌、 铝、 锰、 铜 等微量元 素。试验地土 壤样品经 昆明榕 3 桦环 境科 技有 限公司检测 , 结果如 下表 : ( 表格见文尾) 分 析 t O Y / T I 1 2 1 1 1 2 1 N Y , T 5 N Y / 髑 N Y / T 8 L Y / T X 2 T 1 4 N 咖 8 根据 土壤检测结果 ,以重 施基肥为好 , 2 / 3肥料作基肥 , 1 / 3 依据 / . 2 — 2 ∞6 . 2 — 2 0 o 6 3 一 l g 8 8 — 1 g 8 7 ~ 1 9 8 9 - 1 9 9 0 9 — 1 9 9 0 9 _ 2 0 0 4 作追 肥。 鲜薯产量 3 0 t / h n  ̄ 的施肥量和施肥期如下: ①基肥 。 施腐 方法 7 8 8 熟 的有 机 肥 3 0 t / h 、 三 元 复合 肥 4 5 0 k g / h 、 硫酸 镁 3 0 ~

青海省马铃薯主导品种——青薯9号

青海省马铃薯主导品种——青薯9号
克。 ( 三) 栽 培技 术要 点
1 . 耕作要求 : 该 品种植株长势强 , 地上部分生长量大 , 结薯集 中; 喜排水 、 通气 良好 的沙壤土 , 适宜
在 中等 以上地力 的地 块种 植 。前荐 作 物收获 后 , 对土 壤进 行秋 深 翻 , 翻匀 、 翻松 , 翻地 前施 农 家 肥 , 有 灌

有5 0 % 速 克灵 可 湿性 粉 剂 2 0 0 0~2 2 0 0倍 液 、 6 4 %杀毒矾可湿 性粉剂 5 0 0倍 液或 7 2 . 2 % 普力 克水剂 8 0 0 倍液 5 0 %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 5 0 0倍 液等喷雾 , 交替使用这些药剂 , 每 隔 7—1 0 d 喷一 次, 共 4— 5次。也可以混合使用 , 如5 0 %扑海 因 可湿性 粉 剂 1 0 0 0~1 5 0 0倍 液 加 5 0 % 甲基 托 布津
溉条件 的应进行冬灌 , 并耙耱保墒。春灌地可在播前 7 一l 0天进行 , 播前进行施肥 、 灭虫、 灭草 , 深翻不
0 . 1 % 速 克 灵 可 湿 性 粉 剂 及 少 量 链 霉 素 水 剂 或
棚, 避免传播。 7 . 2 用红糖发酵液防治配制方 法是取红糖 、 白 衣酵母 、 水按 3 0 : 1 : 5 0的 比例混合均匀 , 在1 5— 3 4 范 围 内发 酵 , 最适温度 为 2 5~3 0 ℃, 发 酵 天 数 由当时 的温度 而定 , 一般 需 l 5~ 2 0天 , 待 长 出 层 白膜 为止 ; 然后 加 入 5度 米 醋 , 5 5度 烧 酒 各 1 0份 。稀释 1 0 0倍 液后 喷洒 植株 , 间 隔 7天 喷洒
烤病 部 , 可 减轻 危 害 。 出现病 株 后 要 减 少 人 员 在 株 间走动 , 更不 要在 已发 病 和未 发 病 的棚 室 间 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转第 10 页)
8 农业科技与信息 Nong Ye Ke Ji Yu Xin Xi
粮经栽培
liangjingzaipei
2015 年第 5 期(总第 454 期)
4 田间管理
4.1 查苗补苗 一般播后 8~12 d 出苗,幼苗出土时,要经常检查出苗情
况,及时将捂在地膜内的苗子掏出,再把播种口封严。 有缺苗现 象立即补种,种子用“两凉一热”温水泡一天,露芽后及时补种。 4.2 清除杂草
东南山露地栽培, 五月中旬锄苗松土,6 月上旬培土起 垄,垄高 20 cm,并追施尿素 225 kg/hm2,全生育期不定时拔除 田间杂草,收获前拔除杂、病弱株。 保证种薯质量和纯度;北 半山干旱全膜覆盖栽培区,播种后 25 d 左右,应每天检查 放苗,苗放出后用土封闭苗基部,以利保墒增温,防止杂 草 生 长 ,5 月 中 旬 用 打 孔 器 离 苗 15 cm 处 打 孔 追 施 尿 素
关键词:马铃薯;青薯 9 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6997(2015)05-0007-02
麦积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部,东与陕西省宝 鸡市相连,称为甘肃的东大门,渭河贯穿东西,素有“花牛苹 果之乡”之美称,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温暖、夏天无酷暑、秋 季多雨、冬天无严寒,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 11.5℃,年日 照 2 350 h 左右,常年降雨量 600 mm 左右,主要集中在 7、8、 9 三个月,占年降雨量的 70%以上,与马铃薯块茎膨大、干物 质积累相吻合, 无霜期 190 d 左右。 马铃薯种植区耕作层深 厚、土壤肥沃,温、湿度、降雨、气温、光照等自然条件为马铃 薯生产奠定了高产基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马铃 薯产业化带动,新建果园大面积套种及甘肃省启动脱毒种薯 全覆盖工程,种植面积稳步增加,栽培品种不断更新,产量逐 年提高,群众经济收入每年递增,马铃薯生产已成为麦积区 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集约发展的支柱产业。 但在栽培 中还存在部分种植户种植管理粗放,品种纯度不高,病虫防 治意识淡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马铃薯产业发展。 针对麦积 区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多年新品种引进筛选[1],通过 不同栽培模式,主要病虫害防治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该区 及周边地区种植的高淀粉新品种青薯 9 号、陇薯 7 号,一般 采用鲜食品种天薯 11 号及相配套高效栽培技术。 现就高淀 粉新品种青薯 9 号高度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安继宗(1974-),男,甘肃天水人,农艺师,主要从事种子管理工作。
7 农业科技与信息
Nong Ye Ke Ji Yu Xin Xi
粮经栽培
liangjingzaipei
2015 年第 5 期(总第 454 期)
21.6%;2009-2010 年参加中晚熟西北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 均产量 26 460 kg/hm2,较对照陇薯 3 号平均增产 40.7%;2010 年西北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 28 815 kg/hm2, 比对照陇薯 3 号增产 17.3%。 1.2.2 引 入 天 水 市 麦 积 区 历 年 产 量 2009 年 在 引 种 观 察 试 验 中 折 合 产 量 29 500.5 kg/hm2, 较 对 照 庄 薯 3 号 (27 199.5 kg/hm2) 增产 8.5%;2010 年在品种比较试验汇总 折合产量 27 391.5 kg/hm2,较对照庄薯 3 号(24 145.5 kg/hm2)增 产 13.1%;2011 年在大面积示范中平均产量 25 344 kg/hm2,较 陇薯 3 号(21 187.5 kg/hm2)增产 19.6%;在 2012-2013 年大面 积推广中,因 2012 年天水晚疫病发生大流行,经田间检查平 均产量 20 169 kg/hm2, 较庄薯 3 号 (18 490.5 kg/hm2) 增产 9.1%;2013 年晚疫病中度偏重发生,平均产量 27 582 kg/hm2, 较大面积种植品种陇薯 6 号(20 581.5 kg/hm2)增产 34.6%。 1.3 抗病性
750 kg/hm2 进行防治。 4.5.2 蛴螬 防治方法: 土壤处理, 用 5%毒死蜱颗粒剂 22.5~30 kg/hm2,在整地时施入;8 月份盛花期,用 5%毒死蜱 颗粒剂 15~30 kg/hm2,拌砂 750 kg,下雨时顺垄沟均匀施入。 4.5.3 叶斑病 防治方法: 开花前开始用 50%多菌灵 800 倍 或 75%百菌清 600 倍液喷雾防治,7~10d 一次,连防二三次。 4.5.4 青枯病 防治方法:发病时间一般在初花期,用 70% 甲基托布津 1 500 g/hm2 对水 750 kg 喷雾, 隔 7~10d 次,连 喷二三次。 4.5.5 根腐病及茎腐病 防治方法:深耕、晒种、轮作倒茬; 用 50%多菌灵按种子量 0.3%拌种。
出苗后,及时清除播种口杂草,对膜内的杂草,揭开大垄 上地膜缝隙,用细铁钩清除,然后压实地膜缝隙。 4.3 控制徒长
花生植株封行后,如出现徒长现象,可叶面喷施 50 mg/kg 多效唑水溶液,一般 750 kg/hm2,抑制徒长。 4.4 保叶防衰
为了保护功能叶片,防止早衰,促进饱果,在开花下针期 和饱果期, 如发现脱肥现象, 用 0.5%~1%的磷酸二氢钾或 2%的过磷酸钙加 1%的尿素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二三次,也 可在下雨时在垄沟内散施复合肥 150 kg/hm2。 4.5 病虫防治 4.5.1 蚜虫 蚜虫为害容易感染病毒病。 一般用 40%乐 果乳油 1 000~1 500 倍液或 25%吡虫啉 300 g/hm2, 对水
2 栽培技术
2.1 种植地域与模式 麦积区境内渭河贯穿全境,将山பைடு நூலகம்马铃薯种植区域分为
东南山阴湿区和北山半干旱栽培区,两区域栽培模式和生产 目的有较大差别,东南山栽培区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是马
铃薯种薯扩繁生产最佳区域,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油菜为 主,马铃薯种薯扩繁等生产应选择海拔 1 800 m 以上,土层深 厚,前茬小麦、玉米地块作为脱毒一、二级种薯扩繁基地,栽 培模式采用单垄单行或单宽垄双行种植, 一般 4 月中旬播 种,10 月上旬收获,所繁种薯自食自种外,全部销往其他栽培 区作为种薯。 北山半干旱栽培区推广地膜全覆盖沟播栽培, 以生产商品薯为主,3 月中旬播种,8 月中下旬收获, 此时正 值川道区早熟品种销售结束,比晚熟品种常规露地栽培提早 上市,解决初秋蔬菜淡季供应,增加种植户经济收入。 2.2 种薯处理
2015 年第 5 期(总第 454 期)
粮经栽培
liangjingzaipei
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青薯 9 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安继宗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种子管理站,甘肃 天水 741020)
摘 要:马铃薯生产是麦积区渭河东南、北两山农业经济支柱产业,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 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马铃薯产业化带动麦积区新建果园套种面积的不断加大,马铃薯种植面积每年稳步增加,经济效益 逐年提高。 但在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结合麦积区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多年 新品种引进不同栽培模式,病虫害防治等试验,示范推广,总结出麦积区渭河东南、北山不同栽培地域高产栽培技术。 这些技术 的推广应用,将对麦积区及相同地域马铃薯生产发展,群众增收起到较好作用。
青薯 9 号块茎大而整齐,五年平均商品薯率 86.4%,分别 高于庄薯 3 号(82.1%)4.3%,陇薯 6 号(76.2%)10.2%。
参考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所多年各级实验及在麦积 区引种观察,品种比较试验大面积示范推广结果表明,该品种单 位面积产量高,抗病性强,淀粉含量高,是淀粉加工鲜食菜用适 宜新品种。 目前,已在麦积区年推广种植面积 0.3 万 hm2 以上。
天水市在甘肃乃至全国是马铃薯病害常发区、 重发区, 特别是晚疫病, 十年有九年发生大流行, 青薯 9 号在 2009-2013 年这 5 年在麦积区自然感病条件下田间调查鉴定。 1.3.1 晚疫病 按全国 9 级分级标准平均病株率 100%,病 情指数 53.6%,较高抗品种陇薯 3 号病株率(98.7%),病情指 数(52.7%),分别高 1.3%、0.9%,病薯平均为 0;较陇薯 6 号病 株率相同(100%),病情指数(64.9%)低 11.3%、7.6%。 1.3.2 环腐病 按全国统一分级标准 5 级调查鉴定,青薯 9 号平均病株率 0.9%, 病情指数 0.22%, 病薯率切脐部检查 4.4%,均分别高于庄薯 3 号 0.3%、0.12%、0.8%低于陇薯 6 号 3.5%、2.1%和 8.4%。 1.3.3 病毒病 青薯 9 号病株率 56.3%, 病情指数 15.8%, 病株率分别低于庄薯 3 号 3.8%,陇薯 6 号 17.7%,病情指数 高于庄薯 3 号 0.8%,低于陇薯 6 号 10.4%。 1.4 商品薯率
东南山露地栽培于 4 月中旬播种,所有肥料混匀撒播 种沟内,种植模式采用单垄单行“○”点种,行距 60 cm、株 距 33 cm,密度 50 520 株 /hm2。 北山半干旱区 3 月中旬播种, 采用单垄双行地膜全覆盖栽培,播前结合整地将农家肥均匀 撒入地面,旋细耱平后划线开沟,再点种、起垄、覆膜。 膜宽 120 cm,垄距 80 cm,沟距 30 cm,沟深 20 cm,垄高 20 cm,垄 面宽 60 cm, 按施肥要求将各种化肥及油渣混合均匀撒入播 种沟,应避免薯块与化肥直接接触,以免烧芽。 在距垄边 10 cm 处按“△”点种,以充分利用天然降水。 行距 40 cm、株距 33 cm, 密度 55 110 株 /hm2,垄面每 20 m 用土压带,防止风吹揭膜。 2.5 田间管理
无论哪种栽培地域、模式,应在播种前 15 d 将种薯从贮 藏库中取出,放在湿温(15℃以上)散光处催芽,待块茎长出 0.5 mm 的绿芽时剔除病、 烂、 伤薯,50 g 以下的块茎整薯播 种,大薯按芽切块,每块应保持 2 个以上饱满芽,薯块切成 “Δ”形,块重在 30 g 以上。切块时用两把切刀,交替用 75%酒 精或 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防止真、细菌交替感染烂 种,保证种块质量与全苗。 2.3 整地施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