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西方国家政党制度

合集下载

西方政治制度考点笔记

西方政治制度考点笔记

西方政治制度考点笔记第一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一、单选、多选知识点1、古代希腊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城邦制度。

在古希腊的城邦中,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体,斯巴达实行的是寡头政体。

2、雅典城邦民主制的经济基础是奴隶制经济。

3、早期的雅典城邦由以下三个等级组成:世袭贵族、自由民中的工商业者和农民。

4、梭伦改革为奴隶制城邦民主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梭伦改革后,雅典人分成了平原派、海岸派和山地派三个派别。

5、古代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

在雅典,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核心特征是主权在民。

6、雅典民主制的特征包括:主权在民、直接民主、法治原则。

雅典民主制是西方政治制度的活水源头,是西方民主实践的思想摇篮。

7、陶片放26、在英国,为限制国王、枢密院和上院的权力,以及为使下院成为权力中心而提供法律保证,“光荣革命”后先后通过了《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案》。

27、美国的议会总统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直接结果,1781年,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1787年宪法使美国由一个松散的邦联过渡到联邦制国家。

28、法国议会共和制的形成是通过暴烈革命的方式实现的。

法国政治体制曾经充满变数的问题最终以议会共和制的结论得以解决,是在第三共和国。

29、代议民主制是以“议会主权”为基本特点;行政集权民主制则是以“行政集权”为基本特点。

30、瑞士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公民创制权和复决权的国家之一。

二、名词解释及简答1、民族国家――所谓民族国家,是指建立起中央集权制政府的、具有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以及同质的国民文化的、由本国的统治阶级治理并在法律上代表全体国民的主权国家。

2、城邦――所谓城邦,即城市国家,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附近若干村落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对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最严重的手段。

8、古罗马国家经历了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时代、罗马帝国时代;实行过的政体有军事民主制、共和制、元首制和君主制等。

古罗马王政时代政治制度的特征是军事民主制。

西方国家政党制度精讲

西方国家政党制度精讲

• 2.政党的作用

一是利益聚合功能。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来自社 会各方的政治利益要求纷繁复杂,不一而足,如果任 由各利益主体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与其他利益主体斗争, 并试图沿着自己的偏好改变政府的方向,那么,整个 社会将几乎没有共同的价值、目标或意识形态来寻求 全国性的支持。而政党作为通过选举来实现控制政府 政策的政治组织,必然要代表一定社会阶层的利益, 总是要吸纳尽可能多的社会力量在自己的周围,它可 以通过将各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聚合到一个更高的组 织从而有助与消除与缓和利益主体间的冲突。
• 2. 近代意义的政党产生的基础和方式
政党是一个历史范畴: 经济基础:自由、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 政治基础:代议制政府的建立和选举权的扩大 思想基础:主权在民说 社会基础:社会结构的多元化 产生方式:议会内;议会外
• 3.政党的分类:
• 以政党的阶级属性和阶级基础为标准,可以将其 分为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 以政党是否掌握国家政权为标准,可以将其划分 为执政党、在野党、反对党、参政党。 以政党是否合法为标准,可以将其划分为合法政 党和非法政党。 根据政党的活动范围,可以将其划分为国内政党 和跨国政党联盟
• 政 党 制 度
• 政 党 的 法 律 地 位 及 作 用
• 政 党 的 产 生 与 分 类
当第 代七 西讲 方 国 家 政 党 制 度
• 政党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演化的重要成果之一。 • 当今世界的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只有二十来个国家 和地区没有政党。西亚的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 合酋长国、阿曼、巴林、沙特阿拉伯以及南亚的马尔 代夫和不丹等国家。这些“无政党国家”大多是政教 合一的政体,禁止所有政党或者是因为政党在国内没 有群众基础,找不到生存空间。 • 实行两党制和多党制的国家有一百六十多个。 •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五千多个政党。 • 以政党为主角的现代政治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政 治的基本特征。

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最典型,较 鲜明的体现了三 权分立的特点
由于议会和君主分掌政权,君主拥有全部行政权并任命内阁,政府不对君 主负责,君主还有权否决议会的议案,权力的中心在君主,因此被称为二 元制君主立宪制。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简称二元君主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者妥协 的产物。其主要特征是:世袭君主为国家元首,拥有实权,由君主任命 议会成员,政府对君主负责,议会行使立法权但君主有否决权。1871 年~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和1889年~1945年的日本是二元君主制的典 型国家。20世纪80年代,约旦、沙特阿拉伯、摩洛哥等少数国家仍保 留这种制度。 “二元”即世袭君主与议会 ,他们都有权掌管法律。 君 主专制的国王是在法律之上的。
权,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
内阁:最高行政机关
首相:按内阁意志行使形式上的权力,承担国家元首等礼仪性职能(联
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英国国教的世俗领袖;英联邦元首)
[归纳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2)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国王不仅“临朝不 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他仅是国家元 首,代表英国,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象征)。
◆ 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 出兵伊拉克,因而在国内饱受 争议,你认为:
◆ 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 对?为什么?
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 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 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要么 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拓展练习
1、有人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

中西方政党制度

中西方政党制度

中西方政党制度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西方政党制度篇一: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比较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比较政党制度属于国家的政治制度内容之一。

政党制度涉及的是政党如何实现自身运转,关系行使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活动规则,是政党在对国家政权支配时形成的一种权力和地位划分的模式。

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历史发展、选举制度、生产关系、政治力量、国家政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下面仅就中西政党制度在四个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作一分析。

一、前提不同西方政党制度体现的是竞争,是以获得国家政权而展开的,是由西方社会特定历史环境和条件形成的。

中国政党制度体现的是合作。

这种合作的前提,是由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发展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理论指导和行为表现确定的。

西方政党有执政党和在野党(反对党)之别,形成一个竞争的格局。

“竞争”是西方政党政治活动的起点和生命,也是其活力所在。

在西方社会中,到底谁能掌权,最终由选民的选票决定。

所以,争取选民支持是西方政党的主要特点,最大限度获得更多的选票是政党开展竞选的中心任务和主要目标。

在西方社会中,政党代表不同群体、集团、阶层、派别的利益,因此,政党之间的竞争,本质层面是利益的竞争。

政党为获取更多的利益,经常不择手段。

在一些西方国家里,利益集团影响、控制、操纵选举的现象经常发生。

如在美国,利益集团与政党的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期的利益集团从属于强有力的政党,但随着政府行为的逐步扩大,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开始关注政治过程。

从19世纪后半期始,在华盛顿以及各个州府,都成了利益集团游说的重要场所。

有时,利益集团的影响甚至超过政党。

在西方,政党政治造就了利益集团政治,利益集团政治的发展也影响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

西方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是:(1)在特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利益结构。

西方政治制度史

西方政治制度史

《西方政治制度史》古希腊1.梭伦改革(BC6C):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按财产多寡分为四个等级。

一方面,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削弱贵族会议的权力(元老院);另一方面设立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和陪审法庭(四个等级皆可以参加)打破贵族对司法、立法、行政的垄断。

评价:梭伦改革是雅典平民反对贵族寡头斗争的一次胜利,为奴隶城邦民主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但梭伦改革没能使贵族和平民都满意,虽然在经济上袒护平民,但政治上倾向贵族。

妥协是最大的特点。

2.克里斯提尼改革(BC6C):取消原有的部落,划分十个选区,从而消除了氏族贵族在部落中的传统势力,清除了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部落。

五百人会议取代梭伦的四百人会议,准备议案、执行公民大会决议,一定程度上担任政府的作用;十将军委员会,一年一人,负责统帅军队;贝壳放逐法。

评价:彻底清除氏族制的残余,削弱了贵族的势力,完善雅典民主政治,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最后阶段。

3.伯利克里民主政治时期(BC5C):第一、官吏向所有阶层开放;第二、剥夺战神山元老院权利,分别归属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第三、抽签确定五百人会议议员,发放津贴。

第四、扩大陪审法庭的范围和权利。

第五、设立护法官。

第六、公民大会经常化。

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达到顶峰。

古罗马1.王政时代:BC753—BC510实行军事民主制。

元老院,有权预先讨论向库里亚大会提出的重大问题;库里亚大会,罗马公民大会,主要解决公社中重大问题,如选举高级公职人员(包括王)、通过或否决一切法律、审判重大案件。

勒克斯,军事首长,身兼最高祭司和审理某些案件的审判长。

塞尔维.图里阿(第六个国王)改革措施:①打破氏族制度的限制,按地区划分为四个区域。

②按财产划分为五个等级,并规定相应的义务。

③建立森都里亚大会作为新的民众大会,贵族平民都可参加。

改革的意义: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平民和贵族间的斗争。

一个新的以地区划分和财产差别为基础的真正的国家制度建立起来了。

西方政治制度书本中各章节内容精要

西方政治制度书本中各章节内容精要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内容、重点及考核要求导言一、课程内容政治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个统治形式,它不仅包含国体,也包含政体;不仅涉及政体、国家结构和政府制度,而且涉及国家机关、政府机关之外的一切政治单位或政治角色活动的具体形式和具体环节。

因此,政治制度实际上包含了政体、国家结构、政府制度和政治体制的所有内容。

其中,政体是政治制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国体国体指的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即哪些阶级是占统治地位的,哪些阶级是处于被统治地位的,由此决定国家的阶级属性,或者说,就是国家的性质。

国体决定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形式。

政治制度包括政体、政府制度、国家结构、政治体制等。

政体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如何组织自己的政权、即政权的组织形式。

包括国家机关的设置和权力配置的一整套原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具体指设置哪些国家机关,尤其是中央国家机关,以及如何组织、如何产生、权力如何划分、如何相互配合和牵制等。

当代政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最高国家权力的构成、产生方式和任期、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等,尤其是国家立法机关与国家元首和行政机关的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

政府制度在这里被理解为国家中央行政机关,主要内容包括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形式以及它在整个国家机关中的地位及与其他机关的关系。

国家结构是国家形式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指的是国家各个部分是如何整合而成为其为一个国家及其整合的形式;制度安排则具体表现为如何规范和维护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或全国政府与成员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

政治体制是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和具体形式、运作的具体方式、具体程序和具体环节,如国家机关产生和选举的具体方式、具体形式、国家机关的决策程序、政府机构的具体设置和规模、中央对地方实行领导和控制的方式和手段、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选用和管理方式等。

西方政治制度

西方政治制度

导言1、西方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包括:西方国家政权的本质和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统治管理形式;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

其中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2、西方政治制度的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方法(最可行、最传统);系统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

3、明确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是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前提。

第一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1、古代希腊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城邦制度。

雅典是民主政体,斯巴达是寡头政体。

2、雅典城邦民主制的经济基础是奴隶制经济。

垄断政治有两个条件,有产,有闲。

3、梭伦改革后,雅典人分成了平原派、海岸派和山地派三个派别。

4、古代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

在雅典,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雅典城邦民主制的特征是主权在民(核心)、直接民主、法治原则。

5、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讨论民主制、君主制和贵族制的性质时,认为一人执政是君主制,少数人执政是贵族制,多数人执政时民主制。

6、古罗马国家经历了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时代、罗马帝国时代;实行过的政体有军事民主制、共和制、元首制和君主制等。

7、古罗马王政时代的平民与贵族的矛盾集中在:土地问题(中心)、债务问题、平民向贵族争取政治权利的问题。

8、罗马民主程度最高的人民大会是特里布大会。

9、公元前326年通过的彼特留法,规定禁止将负债的罗马公民变成奴隶。

10、中世纪的欧洲,教权和王权冲突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王权的来源。

11、在欧洲中世纪先后出现过封建割据君主制、等级(议会)君主制和专制君主制三种封建君主制统治形式。

国王与大领主之间的这种松弛的主从关系是封建割据君主制的核心。

12、法国的等级代表机构称作三级会议,即贵族、僧侣和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机构。

13、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特征:自由、司法独立、有一部保障城市和平和安全的城市法。

14、自治城市的典型形态是城市共和国。

自治城市的最大特点是自治性,包括司法自治和行政自治两个方面内容。

城市市民与领主斗争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诉诸暴力,举行起义,成立公社,二是谈判妥协,达成协议。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代码:00316)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代码:00316)

西方政治制度(课程代码:00316)目录导言 (5)第一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 (7)第二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13)第三章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 (18)第四章西方国家的政党与利益集团 (22)第五章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 (28)第六章西方国家的中央政府制度 (33)第七章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制度 (38)第八章西方国家的司法制度 (45)章节重要考点出题方式历年考题一、当代政治学划分政体的主要依据P45:(1210简)从当代政治学对各国政体的研究以及对当代各国政体的划分比较来看,人们在划分政体时主要是依据最高国家权力的构成(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产生方式和任期、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等,尤其是国家的立法机关与国家元首和行政机关的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

二、政治制度P46:1.含义P46:一个国家的整个政治统治形式,包含国体和政体。

(1310选)2.类型P46:实际上包括了政体、国家结构、政府制度和政治体制的所有内容。

政体是政治制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3.形式P46:政体、政府制度、国家结构、政治体制等。

三、“西方”P46:1.含义P46:所谓的“西方”,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和政治概念。

2.认识过程P46:(1)近代以来,作为一个地理概念,“西方”指的就是欧美两大洲;作为一个政治概念的“西方”,只限于欧美地区的资本主义世界。

(2)冷战时期,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分野,进一步强化了“西方”的政治内涵,“西方”所涵盖的地理区域包括欧洲、北美和大洋洲以及其他地区实行资本主义类型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国家。

(3)地理上属于东亚的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所形成的经济制度、价值观念、教育体系等等,都大幅度地采用了欧美模式,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建立的政治制度基本仿照了英、美两国的制度,因此也被认为是一个西方国家。

3.本书在涉及具体国家时,多考虑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因此,我们在分析西方政治制度的一般特征时,将较多地以英、美、法、德、日等国作为分析的案例,同时适当兼顾其他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西方国家政党制度第一节西方国家政党制度概述一、政党的定义和特征1、定义:关于政党的含义,有关学者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比如说美国《西方政治学》书认为,“在任何系统中,力图谋求权力的集团可称之为‘政党’”;《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

综合这些定义,我们认为,政党是一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为了执掌和参与国家政权,以维护其利益而建立的、有政纲的政治组织。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党和政权是联系在一起的,然而,西方学者总是回避政党的阶级属性,实质上是竭力掩盖自己的阶级性质。

很显然,资产阶级政党是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代表,是资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然而,资产阶级政党为什么要回避政党的阶级性呢?归根到底是这些政党实际代表的只是少数资产阶级或集团。

2、特征(1)政党都具有阶级性。

政党一般都是由所代表阶级中最积极、活跃的分子组成的,而且政党的阶级性还十分复杂,有的代表一个阶级,有的代表一个阶层,有的还代表几个阶级或阶层。

(2)都有自己的政治纲领。

政治纲领就是阶级的奋斗目标和行动路线,不论政治纲领制定的长远的,还是成文不成文的,都反映自己的政治主张。

(3)都有明确的政治目标。

前面我们说到了政党是政治组织,但它却和其他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团体有区别,那么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就是政党和其他社会政治组织区别的最重要特征。

(4)都有相应的组织机构。

(5)都具有组织纪律性。

西方政党的组织记录有成文的,也有不成文的。

主要是用来控制党员在竞选中投本党候选人的票的。

二、资产阶级政党及政党制度的产生政党是阶级社会的产物,但它并不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是阶级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时才产生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也有过早期的派别之争,比如雅典城邦国家中的贵族派和民主派之争,还有意大利的教皇党和皇帝党之间的争斗,但这些都是忧郁政治利益或政治意见不同而造成的党派斗争,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政党。

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是在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政党,一般是议会中的不同派别发展起来的政党和议会外产生的资产阶级政党这两种形式。

如英国议会中的托利党、辉格党以及美国国会中演变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就是议会中的不同派别发展的,而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的现代政党都是在议会外产生的。

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发展是由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决定的,这些不同的利益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通过竞选争夺政权,以更好地维护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利益。

政党产生后,必然要求产生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就是一个国家的政党行使或干预国家政权控制政治活动的方式的总称,那么,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最早产生在英国,英国两党制的产生,同时也是政党制度的产生。

三、资产阶级政党制度的本质和作用(一)资产阶级政党的本质要讨论资产阶级政党的本质问题,首先,我们要正确地评价它,从本质上来说,西方政党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经济、政治统治和利益的工具,是资产阶级分赃制。

对于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的评析,我们教材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的。

1、西方政党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是适应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需要的,它的进步可以从八个方面反映出来,比如说它可以调节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集团的矛盾,有利于欺骗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可以组织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壮大和通过竞选执政等。

2、西方政党制度共同遵循的原则是维护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

3、西方政党制度千方百计组织无产阶级政党通过选举制执掌政权,资产阶级政党或者把自己装扮成人民党,认为他们本身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或者通过一些手段,把无产阶级政党改造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党。

总之,资产阶级政党就是采取种种手段和办法来组织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竭尽全力地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二)资产阶级政党的作用(从四个方面表现出来)阶级的宣传教育者、领导者、组织者以及国家政治权力的执政者或争夺者。

总体来说,资产阶级政党就是使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生活秩序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资产阶级政党的作用归根结底就是资产阶级维护其阶级利益的工具。

四、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一)首先,认识下政党的类型,也是政党的分类,可按照五种不同的标准来进行分类。

1、按政党所代表的阶级,分为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

2、按政党的政治地位,分为执政党和在野党,或分为合法党、非法党、地下党。

3、按政党在政党政治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分为体制内党和体制外党。

4、按意识形态,分为资本主义政党、民主社会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

5、按党的组织状况,分为组织严密型政党和组织松散型政党。

(二)政党制度的类型政党制度的分类是以国家内部的执政党的数目作为划分标准,可分为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

1、两党制就是由两个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的制度,两党制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在一个国家有两个以上的政党,但居垄断地位的政党只有两个;二是两个大党势均力敌,长期轮流执政执掌政治权力;三是两党通过紧固西安,夺取议会多数组阁或当选总统执政;四是其他小党没有希望掌权,但在政治上有一定影响。

实行两党制的典型国家是:英国、美国,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2、多党制:就是由两个以上的政党联合或轮流执掌政权的制度,多党制国家中也有一个政党控制多数议席而单独组阁的情况,但那只是一种特殊情况。

多党制起源于法国。

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有30多个政治派别在活动,并且参加了当时国民议会的选举。

这些派别势均力敌,没有一个派别能够左右政局,取得稳定的多数。

各个派别未了争取议会多数上台执政,便组成联盟参加竞选。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以后,法国正式确立多党制的政党制度。

随着议会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推行和发展,德国、意大利、爱尔兰、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丹麦、希腊等国也实行了多党制。

多党制在欧洲大陆国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社会结构比较复杂,存在多元的利益,思想和宗教,分别代表不同的政治主张,形成了多党纷争的局面。

同时在选举制度上,这些国家普遍采用比例代表制和少数代表制,使一些小党也能取得选票,争得一定数量的议席,从而在议会选举中难以形成取得绝对多数议席的大党,这种选举制度有利于巩固多党政治的局面。

3、一党制或单党制:在西方国家,实行这种制度的有以下两种情况:(1)法西斯主义的一党制,这象征法西斯的暴力统治。

(2)事实上的一党制:就是国内也存在其它政党,但只有一个政党长期执政,其他政党只处于陪衬地位。

第二节英国的政党制度一、英国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政党是当代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在当代各种政治体制中都处于重要地位。

英国是现代政党政治的发源地,又是实行两党制的典型国家,现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党制度和政党自身建设都和英国有着渊源关系。

深入了解英国的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对研究英国民主制度乃至整个现代西方政党与政党制度都有很大的补益。

科佩尔•平森说:“政党只有在一个国家的政体中建立起立法议会时产生。

”也就是说政党产生于议会。

英国政党制度也不例外。

1641年长期国会通过《大抗议书》时,议会分成赞成和反对的两大阵营。

投反对票的议员形成骑士党,而赞成《大抗议书》的议员构成圆颅党,但他们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只是不同的政治派别。

议会在1679年讨论《排斥法案》时,又分裂成两派,坚持维护王位继承正统性而支持詹姆士继位的一派为托利党,主张取消詹姆士王位继承权从而保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一派称辉格党,一般认为它们是英国两党的雏形。

但从组织系统和领导机构这些指标来衡量,它们与骑士党和圆颅党区别并不大,以阎照祥为代表的国内学者认为它们还只是议会中的两大政治派别,而不是正规的政党组织。

1688年,托利党和辉格党共同发动“光荣革命”,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初步改变了英国下院的成分,但是并没有动摇土地贵族在议会中的优势地位。

尽管如此,1832年议会改革仍然是英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阎照祥先生将之视为英国政党政治的转折点。

这次改革暂时调整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为工业资产阶级代表打开了议会大门。

从“光荣革命”到第一次议会改革之前,英国政治制度的变化是缓慢的、轻微的。

最突出的是产生于中世纪的议会选举制度不仅毫无触动,反因工业革命所引起的人口快速增长和工业布局的变化而显得更加腐败。

为此,这将近一个半世纪的落后过时的政治制度被英国后世学者称为“未经改革的制度”。

1832年议会改革后,两大新型政党——保守党和自由党——随之出现。

保守党由托利党转化而来,但和托利党有着明显的区别:托利党代表的主要是旧贵族利益,而保守党不仅代表土地贵族的利益,而且开始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自由党由辉格党转化而来,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区别:辉格党主要代表新贵族的利益,而自由党主要代表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保守党主要从国教徒中寻求支持,自由党则是主依靠非国教徒的投票。

英国两党制度采用轮渡执政的方法实行统治,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成为执政党,下院多数党的领袖担任首相,首相再从本政党中挑选成员组织内阁,并依靠多数优势以保证执政党政策和法令的顺利实行,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在议会中占次多数席位的政党成为在野党,行使“反对”和监督职能;并起着“后备政府”的作用。

由此可知,英国两党制度实为两党根据议会多数轮流组织责任内阁制政府的制度。

这一时期,英国政党制度发展迅速:1、两党内部组织结构更加系统化、制度化。

首先,党魁制度建立起来。

两党的领袖在野时是下院反对党的领袖,执政时成为内阁首相,负责政党内外政策的制定和政党及政府领导人员的任免,成为“无冕之王”。

其次,督导制度的完善化。

再次,正常中央总部的重建以及正常附属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使政党的组织结构更加完善。

2、政党与政治体制的相互关系更加规则化、制度化。

首先是执政党与反对党在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宪法惯例的形式确定下来。

其次,政党体制内外组织的相互关系日益规则化。

3、旧的政党纷纷改组或改革,新的政党纷纷建立,从而逐渐改变了原有的政党制度及格局。

首先,工党的崛起以及取代自由党而与保守党轮流执政。

其次,其它各种政党纷纷改组或建立,并开展一系列的政治活动。

总之,两党执政的英国政党制度是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得以长久存在和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和机制,是英国资产阶级维持其统治地位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与方法。

二、英国政府体制中的两大政党1、在这个大问题中,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一个概念——影子内阁,又称在野内阁或预备内阁,是指在议会竞选中失败的另一大党在成为反对党后,仍按照执政党内阁的组织形式组成下一届准备上台执政的班子。

如果在下届竞选中获胜,影子内阁就成为该党的执政内阁。

“影子内阁”虽名曰“影子”,但无论从它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实际作用方式来看,还是考虑到它的前途和归宿,都远非“影子”可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