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基础知识第一章

第一章 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期货市场的发展过程和国际、国内期货市场发展的基本特点,掌握期货交易与期货市场的基本概念。

学习重点:

期货合约、期货交易与期货市场的基本概念;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远期交易的区别;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阶段与趋势;中国期货市场的建立。

第一节 期货市场的产生

一、期货交易的起源

期货假意的起源--萌芽阶段

期货市场最早萌芽于欧洲;早在古希腊就出现过中央交易所、大宗交易所。到十二世纪这种交易方式在英、法等国家发展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也很高。

1571年,英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集中的商品市场--伦敦皇家交易所,后来成为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的原址;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建立了第一家谷物交易所;

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开设了咖啡交易所;

17世纪前后,荷兰在期货加以的基础上发明了期权交易方式,在阿姆斯特丹加以中心形成了交易郁金香的期权市场。

现代期货的产生

期货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人类社会的贸易形势:
(1)现货交易方式--即期贸易、货到款清交易
(2)远期合同交易--未来某个时点按现在确定的价格交付
(3)期货交易方式--标准化合约交易

(一)现代期货制度的产生--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问世
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在19世纪中期产生于美国芝加哥。
1848年,芝加哥82位商人发起组建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
1851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引入远期合同。
1865年,推出了标准化合约,同时实行了保证金制度,向签约双方收取不超过合约价值10%的保证金,作为履约保证。这促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的诞生。
1882年,交易所允许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促进了投机者的加入,使期货市场流动性加大。
1883年,成立了结算协会,向交易所会员提供对冲工具。
1925年,CBOT成立结算公司:芝加哥期货交易结算公司(BOTCC),从此,现代意义上的结算机构出现了。

(二)其他早期重要期货交易所--1874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前身产生
1919年9月,原芝加哥黄油和鸡蛋交易所,更名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
活牛、活猪期货合约
到1969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和畜类期货交易中心

(三)其他早起重要的期货交易所--1876年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产生(1987年新建)
19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属锡和铜的生产国。
1876年12月,300名金属商人发起成立了伦敦金属有限公司--1881年会员建立了金属市场与交易所有限公司--1987年7月,伦敦金属交易所组建。

(四)其他早期重

要期货交易所--1885年法国期货市场产生
交易品种主要是白糖、咖啡、可可、土豆。
1988年2月,法国商品交易所与法国金融工具期货市场合并为法国国际期货交易所(MATIF)。

二、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远期交易的关系

期货交易是在现货交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高级
的交易方式。没有期货交易,现货交易的价格波动风险无法回避;没有现货交易,期货交易没有根基,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期货不是货,而是一种合同,是一种可以反复交易的准化合约。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能够成为期货交易的品种。

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的比较

交割时间:现货交易是即时或短时间;商流与物流统一。期货交易是较长时间、时间差;商流与物流分离。

交易对象:现货交易是所有实物商品。期货交易是特定品种的标准化合约:油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交易目的:现货交易是获得或让渡商品所有权。期货交易是套期保值者转移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投机动中获得风险利润。

交易场所:现货交易是任何场所。期货交易是高度组织化的期货交易所内以公开竞价的方式进行(公开喊价、电子化交易)。

交易方式:现货交易是灵活方便,个体之间。期货交易是公开竞价,会员交易。

结算方式:现货交易是一次性结清、货到付款、分期付款。期货交易是少量保证金,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

商品的买卖实际上包含着两种运动:
物流:商品作为使用价值的载体而发生的空间运动。--类比使用价值
商流:所有权从让渡者向受让渡者的转移。--类比价值

远期交易:是指买卖双方签订远期合同,规定未来某一时间进行实物商品交收的一种交易方式。

远期交易在本质上属于现货交易,是现货交易在时间上的延伸。

期货交易与远期交易的相似点:两者均为买卖双方约定于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以约定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商品。

远期交易是期货交易的雏形,期货交易是在远期交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期货交易与延期交易的比较

交易对象:远期交易是 非标准化合约;商品无限制。期货交易是标准化合约;特定品种。

功能作用:远期交易是其价格的权威性和分散风险的作用比期货弱得多。期货交易是规避风险、价格发现。

履约方式:远期交易是实物交收,背书转让其最终履约方式也是实物交收。期货交易是实物交割、对冲平仓(为主)。

信用风险:远期交易信用风险高,依赖于缔约人的自觉。期货交易是保证金、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


保证金制度:远期交易是否收取及收取多少有交易双方商定。期货交易的交易所规定,通常是合约价值的5%-10%。

三、期货交易的基本特征

期货市场是在现货市场、远期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186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的标准化合约为标志,真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和期货市场开始形成。

(一)合约标准化

除价格外,期货合约的所以条款都是与现有期货交易所规定好的,具有标准化的特点。

期货合约标准化是期货合约与现货合同和现货远期合约最本质的区别。

合约十五项条款将在第四章《商品期货品种与合约》学习。

(二)交易集中化

所有的期货交易必须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

交易所实行会员制,只有会员能进场交易,其他的客户只有通过会员才能进场交易;

期货市场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市场,并且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期货交易最终在期货交易所内集中完成。

中国四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中国期货金融期货交易所。

(三)双向交易和对冲机制

双向交易:期货交易者既可以买入期货合约作为期货交易的开端(称为买入建仓),也可以卖出期货合约作为交易的开端(称为卖出建仓),即“买空卖空”。

期货交易的双向交易和对冲机制吸引了大量期货投机者参与交易。投机者的参与大大增加了期货市场的流动性。

(四)杠杆机制(保证金交易--杠杆效应)

保证金一般为成交合约价值的5%-10%。

期货交易所具有的以少量资金就可以进行较大价值额的投资的特点,被称为:“杠杆机制”。

期货交易的杠杆机制使期货交易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

保证金比率越低,期货交易的杠杆作用就越大,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就越明显。

(五)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

每个交易日结束进行结算。保证金账户资金不足时要求交易者必须在下一日开市前追加保证金,以做到“每日无负债”。

四、期货市场与证券市场

期货合约在本质上是未来商品的代表符号。

期货市场与证券市场的比较:

基本经济职能:证券市场是资源配置和风险定价,期货市场是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

交易目的:证券市场是让渡证券的所有权牟取差价获得利息、股息等收入和资本利得。期货市场是规避现货市场价格风险或获取投机利益。

市场结构:证券市场是一级发行市场和二级流通市场。期货市场是没有一二级市场之分。

保证金规定:证券市场是缴纳全额资金,期货市场是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第二节 期货市场的发展

一、期货市场的发展过程

国际期货市

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有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一)商品期货--标的物为实物商品的期货合约。

1、农产品期货: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诞生以及1865年标准化合约被推出。

谷物期货:小麦、玉米、大豆
经济作物:棉花、咖啡、可可
畜禽产品:晃悠、鸡蛋、生猪、活牛、猪腩
林产品:木材、天然橡胶

2、金属期货:1876年成立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开金属期货交易之先河。当时的名称是伦敦金属交易公司,主要从事铜和锡的期货交易。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国际定价权)、锡、铅、锌、铝、镍、白银

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1974年推出,国际定价权)、白银、铜、铝

3、能源期货:原油、汽油、取暖油、丙烷

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

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

(二)金融期货

目前,在国际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1、外汇期货(第一种金融期货)

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设立了国际货币市场分布(IMM),首次推出外汇期货合约。

2、利率期货

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上市国民抵押协会债券(GNMA)期货合约,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率期货合约。

1977年8月,美国长期国债期货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上市,是迄今为止国际期货市场上交易量较大的金融期货合约之一。

3、股指期货、

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开发了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

(三)期货期权

1982年10月1日,美国长期国债期货期权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上市。

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都具有规避风险、提供套期保值的功能,但期货交易主要是为现货商提供套期保值的渠道,而期权交易对现货商、期货商均有规避风险的作用。

目前,国际期货市场上的大部分期货交易品种都引进了期权交易方式。

目前,国际期货市场的基本态势是:商品期货保持稳定,金融期货后来居上,期货期权(权钱交易)方兴未艾(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权交易所)

二、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

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的变化,出先了市场经济货币化、金融化、自由化、一体化(电子化的结果)的发展趋势,利率、汇率、股价频繁波动,金融期货应运而生,是国际期货市场呈现一个快速发展的趋势,有以下特点:

期货中心日益集中--国际中心:芝加哥、纽约、伦敦、东京;区域中心:欧洲大陆、新加坡、香港

、韩国。

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体现在交易品种增加,交投活跃,成交量大,辐射面广,影响力强等方面。

市场规模不断壮大
全球交易量增长速度非常快
交易量呈现加速增长现象
全球期货、期权交易量的迅猛增长主要来自于美国以外的交易所。
金融期货的发展势不可挡

2006年全球期货、期权交易量中,金融期货、期权的比例高达91%,商品期货、期权的比例仅为9%。

期权交易后来居上

2000年,全球期权(现货期权和期货期权)交易总量第一次超过了期货交易的总量。

在期货交易中,无论是买进还是卖出期货,面临的高风险与高收益是对称的,即买卖者可能大赢也可能大亏。然而,在期权交易中,两者得到了分离。

联网合并发展迅猛(原因:1.经济全球化 2.竞争日益激烈 3.场外交易发展迅速)

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期货交易所。

交易方式不断创新--公开喊价和电子化交易
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改制上市成为潮流--其形成根源是竞争。

2000年底,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成为美国第一家公司制交易所。
其他改制的著名交易所:香港脚以及结算有限公司,纳斯达克。


第三节 我国期货市场的建立与规范

一、旧中国第一家交易所--1918年夏天,北平证券交易所

1920年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

“民十信交风潮”(民十指民国十年,即1921年)--1921年11月,有88家交易所停业,法国领事署颁布“交易所取缔规则”21条。

二、新中国期货市场

中国第一家商品期货市场--1990年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引入期货交易机制,是我国第一家商品期货市场。

1991年6月10日,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成立,并于1992年1月18日正式开业。1992年5月28日,上海金属交易所开业。

中国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1992年9月,广东万通期货经纪公司。

1992年底,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开业。

三、期货市场的清理整顿

(一)监管架构的确立

1999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将期货领域的犯罪纳入刑法中。

2000年12月29日,中国期货业协会宣告成立,是期货市场自己的自律组织,同时标志着我国期货市场的三级监管体系的形成。

2007年3月16日,颁布,4月15日起施行《期货交易管理条例》

(二)期货交易所的清理整顿

1993年11月4日,国务院开始第一次清理整顿工作。最终在1995年由中国证监会批准了15家试点交易所。

1998年,国务院开始第二次清理整顿工作,15家交易所被压缩合并为: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3家试点期货交易所。

(三)期货公司的清理整顿

1999

年要求期货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0万人民币。

(四)违规事件处理

1995年2月发生了国债期货“327”事件,同年5月又发生了“319”事件,1995年5月暂停了国债期货交易。

四、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

我国期货市场十多年来,经过1993年和1998年以来的两次清理整顿,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

(一)稳步发展期货市场

2004年2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稳步发展期货市场”作出了进一步阐述和部署,成为“指导期货市场发展的纲领”。

(二)规范发展期货市场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

2007年3月16日,国务院颁布《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指导性的最高法规),并于2007年4月15日起施行。在新条例中期货公司被定为金融企业。

(三)期货交易量呈现恢复性增长并连创新高

2004年全国期货交易金额达到14.69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2006年全国期货交易金额已突破20万亿元。

(四)新品中恢复上市

2006年底,全球首个PTA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

2007年3月26日,锌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

(五)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成立,有效降低保证金被挪用风险

2006年5月18日,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成立。该监控中心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决定设立的期货保证金安全存管机构,由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出资兴建,是非营利性公司制法人。

(六)中国金融期货交易苏成立,沪指300指数期货仿真交易推出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挂牌成立。该交易所是由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设立的。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2006年10月30日启动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仿真交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