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胶囊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现代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现代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早在本世纪初,人们就设想利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对微小液滴进行包埋,达到对某种产品不流失、不挥发、易贮存、易运输的目的。
经过多年的实验,直至50年代初期National Cash Register company才成功地以微胶囊化技术制成“不需碳粉的复写纸”产品。
随着科技进步,微胶囊化技术得以迅速发展。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农业、香料、石化、生物技术等领域。
所谓微胶囊技术, 就是利用一些可成膜的物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通常称为壁材),对核心物质——固体、液体或气体等(通常称为芯材),包埋在一微小且封闭的囊体内的一种技术[1]。
微胶囊化技术具有独特的功能特点,能有效地提高食品的产品质量,解决了食品加工领域中某些古老难题,把食品工业的发展带进了一个新的领域,展现出其美好的前景。
1 微胶囊的基本特点及主要技术方法微胶囊是将被包埋物作为芯材,外面聚合物作为壁壳的微容器或包装体。
微胶囊的大小为5~200μm,囊壁的厚度一般在0 2μm至几微米内,在特定的条件下,囊壁所包埋的组分可以在控制的速率下释放。
在食品工业中,为了获得特殊的胶囊化产品,关键就是要选择好具有该特性的壁材。
目前在食品工业中最常用的壁材为植物胶、阿拉伯胶、海藻酸纳、卡拉胶、琼脂等,其次是淀粉及其衍生物,如各种类型的糊精、低聚糖。
此外还有蛋白质类、油脂类等。
在微胶囊化技术中,要根据不同芯材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壁材,可达到改变物态、体积和质量,控制释放和降低物质挥发性,隔离活性成份以及保护敏感物质等功能。
目前还没有一种完善的分类方法可以系统地包括所有的微胶囊技术方法,因为许多微胶囊化方法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的综合。
微胶囊化大致可分为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机械法,具体方法有20多种,如喷雾干燥法、喷雾冷冻法、喷雾冷却法、空气悬浮法(又称沸腾床法)、真空蒸发沉积法、多孔离心法、静电结合法、单凝聚法、复合凝聚法、油脂分离法、挤压法、锐孔法、粉末床法、熔融分散法、复相乳液法、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分子包埋法和幅射包埋法等。
微胶囊化技术及应用

微胶囊化技术及应用微胶囊化技术是一种将液体或固体包裹在微小胶囊内的方法,通过包覆物质可以实现保护、控释、隔离等功能。
这项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医药、食品、化妆品、油墨等行业。
本文将重点探讨微胶囊化技术的原理、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
一、微胶囊化技术的原理微胶囊化技术的原理是利用胶体或聚合物等材料将目标物质包裹在微小的胶囊内。
这些胶囊通常具有稳定的结构,可以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实现目标物质的保护和控释。
胶囊的壁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如透明性、生物相容性、控释性等。
通过微胶囊化技术,可以将不同性质的物质包裹在一起,实现特定的应用需求。
二、微胶囊化技术的制备方法微胶囊化技术的制备方法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乳化法、凝胶化法、溶剂挥发法等。
乳化法是将目标物质溶解在油相中,再通过乳化剂和乳化机械均匀分散在水相中,最终形成乳液。
通过控制乳化条件和加入固化剂,可以实现胶囊的形成。
凝胶化法是将目标物质溶解在溶剂中,再通过添加交联剂等方法实现胶囊的形成。
溶剂挥发法是将目标物质溶解在溶剂中,再通过溶剂挥发或冷冻干燥等方法实现胶囊的形成。
三、微胶囊化技术的应用领域1.医药领域:微胶囊化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的保护和控释,延长药效时间,减少药物副作用。
例如,将药物微胶囊化后可以实现肠道缓释、靶向传递等功能,提高药物的疗效。
2.食品领域:微胶囊化技术可以用于食品添加剂的包埋,提高添加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例如,将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剂微胶囊化后可以实现长时间保持香味和颜色。
3.化妆品领域:微胶囊化技术可以用于化妆品的控释和稳定性提升。
例如,将活性成分微胶囊化后可以实现在皮肤上的持续释放,提高化妆品的效果。
4.油墨领域:微胶囊化技术可以用于油墨的包埋和控释,提高油墨的质量和稳定性。
例如,将颜料微胶囊化后可以实现油墨的均匀分散和长时间保存。
微胶囊化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胶囊化技术将会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利用纳米微胶囊技术改善食品的稳定性

利用纳米微胶囊技术改善食品的稳定性纳米微胶囊技术是当今食品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改善食品的稳定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利用纳米微胶囊技术来改善食品的稳定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从纳米微胶囊技术的原理入手,探讨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和优势。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纳米微胶囊技术的原理。
纳米微胶囊是一种极小的胶囊,尺寸在纳米级别,通常由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制成。
纳米微胶囊的制备过程中,将所需的活性成分或香味物质封装在胶囊内部,形成一层保护壳。
这层保护壳可以在外界环境中起到隔离、保护和控制释放的作用,从而提高食品的稳定性。
在食品领域中,纳米微胶囊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
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是在食品添加剂的保护和控制释放方面。
许多添加剂在食品中使用时容易受到热、光、氧和水分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其稳定性下降。
而利用纳米微胶囊技术可以将这些添加剂封装在胶囊中,避免其与外界环境接触,从而提高添加剂的稳定性。
此外,通过控制胶囊的壁厚度和材料性质,可以实现添加剂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使其发挥最佳功效。
此外,纳米微胶囊技术还可以用于改善食品的储存稳定性。
许多食品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质量变化,如脂肪氧化、色素退化和香味流失等。
通过将抗氧化剂、色素稳定剂和香料等物质封装在纳米微胶囊中,可以形成一层保护壳,阻止外界因素对食品的影响。
同时,可以根据食品的特性和需求,调整纳米微胶囊的材料性质和壁厚度,以达到理想的储存稳定性。
不仅如此,纳米微胶囊技术还可以在食品领域中实现功能性成分的传递和释放。
例如,一些脂溶性维生素和营养素在食品中加热或加工过程中容易损失。
通过纳米微胶囊技术,可以将这些功能性成分封装在胶囊内部,保护其在制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而当食品被摄入人体后,纳米微胶囊可以在胃肠道释放这些成分,提高其生物利用率,从而增强人体对营养的吸收效果。
然而,纳米微胶囊技术在食品领域中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微胶囊技术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微胶囊技术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进展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将液态或固态物质包覆在微小的胶囊中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在保健食品领域,微胶囊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
本文将就微胶囊技术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进展进行详细的介绍。
微胶囊技术在保健食品中主要应用于保护和控制活性物质的释放,改善口感和色泽,增加产品的稳定性和储存期限。
常见的应用包括维生素、膳食纤维、益生菌、酶、植物提取物等。
1. 保护活性物质微胶囊技术能够将不稳定的活性物质包覆在微小胶囊中,有效地保护其免受氧化、光照和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维生素C在常温下容易氧化失活,但经过微胶囊技术包覆后,可以有效地延缓其氧化速度,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2. 控制释放速度微胶囊技术还可以控制活性物质的释放速度,使其在肠道内缓慢释放,提高活性物质的吸收率。
这对于益生菌等活性成分尤为重要,可以保证其在肠道内较长时间内保持活性,达到更好的保健效果。
3. 改善口感和色泽微胶囊技术可以改善保健食品的口感和色泽,使其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将香精、植物提取物等具有强烈气味和苦涩味的成分通过微胶囊技术包覆后,可以减轻其刺激性,改善产品的口感。
微胶囊技术还可以用于调整产品的色泽,使其更加鲜艳、自然。
4. 增加稳定性和储存期限微胶囊技术可以提高保健食品的稳定性和储存期限,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减少质量变化和营养物质的流失,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维生素类保健食品微胶囊技术在维生素类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
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经过微胶囊技术包覆后,可以有效地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增加产品的可溶性,改善产品的口感和吸收性。
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也可以通过微胶囊技术加工成糖果、口香糖、颗粒等形式,便于携带和食用。
益生菌类保健食品是近年来备受消费者关注的产品之一,而微胶囊技术在益生菌类保健食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将液态、固态或气态物质包覆在一层微小胶囊中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保护物质的稳定性和活性,延长物质的使用寿命。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下面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1.调味料的微胶囊化调味料是食品中重要的添加剂。
但是一旦加入食品,会导致调味料挥发、流失、分解等问题影响产品的品质。
微胶囊技术可以将调味料包裹在胶囊中,形成微囊,避免了调味料的流失和分解问题,同时能够缓释调味料的味道,使得其在人体内缓慢释放,从而增强食品的口感和持久性。
2.饮料中的微胶囊微胶囊技术可以将饮料中的营养物质、香料等物质进行微胶囊化,从而增加饮料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此外,微胶囊还可以将饮料中的微粒子固定在悬浮体系中,使得饮料具有更好的悬浮性和口感,提升了用户的感官体验。
3.微胶囊对冰激凌品质的提升微胶囊技术可以将冰激凌中的乳化剂微胶囊化,从而增强其乳化水平,使得冰激凌口感更好,质地更加均匀细腻。
此外,微胶囊可以保护冰激凌中的乳化剂不受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延长乳化剂的使用寿命。
4.微胶囊技术在烘培食品中的应用微胶囊技术可以将面粉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包覆,保护其不受外界的污染和破坏。
此外,将酵母菌进行微胶囊化处理,不仅可以延长酵母菌的保质期,还可以增强酵母菌对面粉的松软度的作用,使得面包香甜蓬松。
总之,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不断壮大,并且不断拓展着应用领域。
通过微胶囊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口感,同时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
纳米微胶囊技术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微胶囊技术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纳米微胶囊技术在功能食品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纳米微胶囊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纳米级封装技术,能够将活性成分、营养素或其他功能物质封装在微小的胶囊中,从而保护其免受外界环境的破坏,提高其在食品中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
本文将对纳米微胶囊技术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讨该技术在提高食品营养价值、改善食品口感、延长食品保质期等方面的潜在作用,以及目前面临的技术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介绍纳米微胶囊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方法,包括常见的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法等。
随后,将重点综述纳米微胶囊技术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实例,如营养强化食品、功能性饮料、保健食品等,并探讨其在提高食品营养价值、改善食品口感、延长食品保质期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
还将对纳米微胶囊技术在功能食品应用中所涉及的安全性问题进行探讨,包括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纳米胶囊在食品中的释放行为及其对食品稳定性的影响等。
本文将对纳米微胶囊技术在功能食品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分析其在提高食品品质、促进食品工业发展等方面的潜在价值,同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食品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纳米微胶囊技术的制备方法纳米微胶囊技术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纳米微胶囊制备方法:界面聚合法:此方法通常是在两种不相溶的液体界面处,通过聚合反应形成微胶囊的壁材。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实现纳米级别的微胶囊制备。
界面聚合法具有制备过程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的优点,因此在功能食品领域应用广泛。
喷雾干燥法:喷雾干燥法是将含有壁材和芯材的溶液通过喷雾器雾化成小液滴,然后在热风中迅速干燥,形成微胶囊。
这种方法制备的微胶囊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适合大规模生产。
然而,喷雾干燥法可能会导致芯材的损失,因此在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
微胶囊技术原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微胶囊技术原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和口感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工业也在不断地寻求新的技术手段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微胶囊技术就是其中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技术,它可以将一些有益的成分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从而保护这些成分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和质感。
本文将介绍微胶囊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一、微胶囊技术的原理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将液体、固体或气体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的技术。
这些胶囊通常由一种或多种聚合物组成,如明胶、壳聚糖、聚乙烯醇等。
微胶囊的大小通常在1-1000微米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微胶囊技术的原理是将需要包裹的物质与聚合物混合,然后通过喷雾干燥、凝胶化、沉淀等方法将其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
这些胶囊可以保护物质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氧化、光照、温度等,从而延长其保质期。
此外,微胶囊还可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和质感,如增加产品的口感、口感、口感等。
二、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1. 食品添加剂微胶囊技术可以将一些有益的成分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如维生素、矿物质、香料、色素等,从而保护这些成分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和质感。
例如,将香料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可以使其更加均匀地分布在食品中,从而增加产品的香味和口感。
2. 调味品微胶囊技术可以将调味品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如酱油、醋、酱料等,从而保护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和质感。
例如,将酱油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可以使其更加均匀地分布在食品中,从而增加产品的味道和口感。
3. 饮料微胶囊技术可以将一些有益的成分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如维生素、矿物质、香料、色素等,从而保护这些成分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和质感。
例如,将维生素C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可以使其更加稳定,从而增加产品的营养价值。
4. 糖果微胶囊技术可以将一些有益的成分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如维生素、矿物质、香料、色素等,从而保护这些成分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和质感。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香精中的应用研究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香精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食品科学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改善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微胶囊技术作为一种新颖的技术手段,已经逐渐应用于食品香精的领域,为食品工业带来了一定的创新和发展。
什么是微胶囊技术?微胶囊技术是指将一种或多种物质封装在微小的胶囊中,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控制释放功能的微胶囊体系。
在食品香精中的应用研究中,利用微胶囊技术将香精的活性成分通过胶囊封装,能够实现精确的控制释放,延长香精的持久度,提高香气的质量和稳定性。
首先,微胶囊技术能够实现香精释放的时空控制。
传统的食品香精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导致香气的流失或失去原有的口感。
而通过微胶囊技术,可以将香精成分封装在微小的胶囊中,形成一个保护层,避免香精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从而减少香气的流散,提高香料的保留率。
此外,微胶囊还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通过调节胶囊的材质和结构,实现对香精释放速率和释放量的精确控制,使香气在食品中逐渐释放,达到最佳的风味效果。
其次,微胶囊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香精在食品中的挥发性。
传统食品香精中的香料成分由于其挥发性,往往在食品生产和储存的过程中容易流失,影响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而采用微胶囊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香精挥发的速率,延长食品的香气持久感。
通过封装香精成分在微胶囊中,可以形成一层隔绝层,减缓香精成分的挥发速率,使得香气能够更好地渗透到食品中,提高食品的香味质量。
此外,微胶囊技术还可以实现对香精成分的保护。
香精中的活性成分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受到氧化、水解等反应的破坏而失去原有的活性。
通过封装成微胶囊,可以形成一种保护膜,避免香精成分与外界因素直接接触,从而延缓活性成分的降解速度,保持香料的鲜味和活性,提高香精的稳定性和持久度。
然而,微胶囊技术的应用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微胶囊的制备过程相对较为复杂,需要使用一定的生物和化学合成方法,在生产上的成本相对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食品科学与工程0801 曾奎杰
微胶囊技术是一项用途广泛而又发展迅速的新技术。
在食品、化工、医药、生物技术等许多领域中已得到成功的应用,尤其在食品工业,许多于技术障碍而得不到开发的产品,通过微胶囊技术得以实现,使得传统产品的品质得到大大的提高,由于飞此项技术川以改变物质形态、保护敏感成分、隔离活胜物质、降低挥发胜、使不相溶成分混合并降低某些化学添加剂的毒性等,为食品工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展现了良好前景。
一、微胶囊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概况
1 微胶囊技术的基本概念
微胶囊技术是指利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将分散的固体、液体,甚至是气体物质包裹起来,形成具有半透性或密封囊膜的微小粒子的技术。
包裹的过程即为微胶囊化,形成的微小粒子称为微胶囊。
微胶囊化后川以实现许多目的:改养被包裹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外观、表观密度、溶解胜);使物质免受环境的影响,提高物质的稳定胜;屏蔽味道和气味;降低物质毒胜;将不相容的物质隔离;根据需要控制物质的释放等
微胶囊化技术将被包埋物作为芯材,外面聚合物为壁壳的微容器或包装体。
微胶囊的大小为5 一200um,囊壁的厚度一般在。
2um至几微米内,在特定的条件下,囊壁所包埋的组分川以在控制的速率下释放。
在食品工业中,为了获得特殊的胶囊化产品,关键就是要选择好具有该特性的壁材。
目前在食品工业中最常用的壁材为植物胶、阿拉伯胶、海藻酸纳、卡拉胶、琼脂等,其次是淀粉及其衍生物,如各种类型的糊精、低聚糖。
此外还有蛋白质类、油脂类等。
在微胶囊化技术中,根据不同芯材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壁材,以达到改变物态、体积和质量,控制释放和降低物质挥发胜,隔离活胜成份以及保护敏感物质等功能
二、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
微胶囊技术应用于飞食品工业,使许多传统的工艺过程得到简化,同时也使许多用通常技术手段儿法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极大的推动了食品工业由低级初加工向高级深加工产业的转变。
目前,利用微胶囊技术已开发出了许多微胶囊化食品,如粉末油脂、粉末酒、胶囊饮料、固体饮料等,风味剂(风味油、香辛料、调味品)、天然色素、营养强化剂(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甜味剂、酸味剂、防腐剂及抗氧化剂等微胶囊化食品添加剂也已大量应用于生产中。
概括起来,微胶囊技术应用于食品工业川以起到以下作用。
1、改变物料的状态
能将液态、气态或半固态物料固态化,如粉末香精、粉末油脂、固体饮料等,以提高其溶解性、流动性和贮藏稳定性,容易与其他原料混合均匀,便于深加工加工处理,也便于使用、运输和保存。
2、保护敏感成分
以防止某些不稳定的食品辅料挥发、氧化、变质,提高敏感性物质对环境因素的耐受力,确保营养成分不损失,特殊功能不丧失。
例如,应用于飞肉类香精和海鲜香精的美拉德反应产物是一种很重要的呈味物质,这种物质以液态形式存在时极不稳定,制成了微胶囊产品后,稳定性得以提高,应用起来更加力便、广
泛。
3、控制芯材释放
微胶囊产品与通过预先设计的溶解和释放机理,在最适时问以最适速率释放心材物质。
例如,烘焙工业中使用蓬松剂时,要求在面胚表面升温到某一程度,淀粉糊化和蛋白质变形已具备了保气功能后再产气。
这样生成的气体形成的气泡才不会溢散,从而使产品蓬松胜好,这是烘焙食品的关键工艺。
采用微胶囊技术,以具有一定耐热胜的材料为壁材,所制备出的微胶囊蓬松剂就会在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可破裂或熔化,释放出产气材料,这样即可有效的解决该工艺的难点,加工出高质景的烘焙食品。
4、降低或掩盖不良味道
某些营养物质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或滋味,如臭味、辛辣味、苦味、异味等,这些味道川以用微胶囊技术加以降低或掩盖。
制得的微胶囊产品在口腔中不熔化,而在消化道中溶解,释放出内容物,发挥营养作用。
5、隔离组分
运用微胶囊技术将川能相互反应的组分分别微胶囊化后,就可稳定的共存于同一物系中,各种有效成分有序的释放,分别在相应时刻发生作用,以提高和增迸食品的风味和营养。
例如,有些粉状食品对酸味剂十分敏感,因为酸味剂吸潮会引起产品结块,并目酸味剂所在部位1 > 11 值变化很大,导致周围色泽变化,使整包产品外观不雅,将酸味剂微胶囊化后,即可解决上述问题。
此外,应用微胶囊技术还可以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降低食品添加剂的毒理作用等。
如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微胶囊的生产成本,其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四、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香料
在食品贮藏过程中,为防止香味的挥发和与其他物质反应并对热和潮湿敏感,应用微胶囊化和控制技术使香味在食品中能长期保存。
如在口香糖、咖啡香料、蒜味香料组分、橙油等生产中,以提高产品香料含景,延长释放时问,有利J 飞包囊香料的贮存,防止氧化。
一般应用明胶、阿拉伯胶、梭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糊精、麦欲等作为壁材,用挤压、喷雾干燥、喷雾冷却等力法制备微胶囊。
2、乳制品
在乳品生产中,应用微胶囊技术,以生产各种风味奶制品,如可乐奶粉、果味奶粉、姜汁奶粉、发泡奶粉、啤酒奶粉、粉末乳酒及膨化乳制品等。
将大麦牙、啤酒花、香精以一定比例混合包埋后再与奶粉、际llC03 等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干燥、包装,制得保健啤酒奶粉,具有冲调胜好、啤酒风味突出、泡沫洁自细腻等特点。
3、茶饮料
p 一CD 较适合J 飞包埋茶汤中的儿茶素等物质,有利J 飞茶汤原有的风味和色泽,将红茶用水经95 ℃萃取后迅速冷却至35 ℃再用p 一CD 处理,过滤后可得澄清透明、风味良好的茶饮料。
在绿茶中,加入p 一CD 川包埋芳香物质,减少其在加热杀菌中的变化和包埋臭味物质。
p 一cD 还可提高速溶茶香气、防止茶叶提取物乳化、有利J 飞速溶茶赋形和防潮、延长保质期、包埋芳香物质、给茶叶调香等。
4、糖果
在糖果生产中,用p 一CD 包埋胡萝卜素、核黄素、叶绿素铜钠、甜菜红等,对糖果迸行调色,经日光照射不褪色。
营养素经包埋后加入糖果中,川强化糖果营养,产品亦不会产生风味劣变、氧化酸败,并能延长保质期。
用p 一cD 包埋大豆磷脂,并迸行均质和喷雾于干燥后加入糖果中,以明显掩盖其异味。
香精经p 一CD 包埋后加入糖果中,其挥发胜、热分解和氧化作用显著减慢。
经微胶囊化的香精具有较大的稳定胜和特殊的水溶胜,制成干剂后利J 生产加工。
在果汁奶糖的生产中,将果汁包埋后再加入奶粉、炼乳中制成奶糖,以防止果汁中的单宁、有机酸等成分与奶中蛋白质反应而变胜和降低营养价值,并能改养产品品质,提高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率。
5、油脂
油脂是人们日常生活和食品加工的重要物质,但油脂易氧化变质,氧化后的油脂会产生不良风味,并引起机体的氧化,从而引发癌症和人体衰老。
另外,油脂的流动胜差,给调料和汤料在包装和食用时带来很大不便。
经微胶囊化处理后,川将油脂制成粉末,克服了油脂本身的缺点。
使其成为胜质稳定、取用力便、流动性好的营养价值高的优质原料。
6、甜味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
微胶囊化是一种稳定食品添加剂的力法。
阿斯巴甜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甜味剂,通常将其以微胶囊的形式包裹在脂肪、油、淀粉等材料内,以防因水、高温等而带来的甜味丧失。
为防止食品污染,将柠檬酸、抗坏血酸、乳酸等胶囊化,作为杀菌剂,起到食品防腐作用。
茶多酚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抗氧化剂,它还具有降血糖血脂、抗菌消炎、清除人体自由基、抗癌、抗衰老等一系列药理作用。
但茶多酚易溶于水,难溶于油。
微胶囊技术既可提高茶多酚的稳定胜,以免遭外界因素的破坏,又使其适用于油溶性食品的抗氧化,扩大其使用范围。
天然维生素E 作为一种抗氧化剂,有其独特的优点,为增加其稳定胜,用水包油的乳化系统对其加以乳化包囊,使其应用更为广泛、有效
7 饮料
利用微胶囊技术制备固体饮料,可使产品颗粒均匀一致,具有独特浓郁的香味,在冷热水中均能迅速溶解,色泽与新鲜果汁相似,不易挥发,产品能长期保存。
如芦荟中含有多种游离氨基酸和生物活胜物质,其营养价值和有效成分都很高。
但新鲜的芦荟液汁中有效成分的胜质不稳定,易挥发,而目芦荟汁中有一种令人难以接受的青草味和苦涩味,直接应用于食品不宜被人们接受。
采用微胶囊技术将其包埋处理,可减少或消除异味、稳定其胜质,并能延长保存期。
8、其他方面
微胶囊技术还应用于烘焙食品、保健食品、酶的包囊,以及固定化酵母培养等力面。
随着微胶囊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泛
五、微胶囊技术前景与展望
微胶囊化技术是食品行业中引入的一项新技术,它的引入对食品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影响微胶囊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推广障碍主要是成本较高,其次是所用的壁材中,相当一部分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范围,还必须开发同样性能的食品壁材,有些力法还遇到废水回收或处理等相关问题而限制了它
的应用。
但随着人们对微胶囊化技术认识的不断加深,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开发,微胶囊化技术将会沿着它这一独特的方式活跃于食品工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