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胶囊技术29页PPT

合集下载

食品微胶囊造粒技术(食品高新技术课件)

食品微胶囊造粒技术(食品高新技术课件)

(六)相分离法(凝聚法)
凝聚法又称相分离法,指在囊心物质与包囊材料 的混合物中,加入另一种物质或溶剂或采用其他 适当的方法,使包囊材料的溶解度降低,使其自 溶液中凝聚出来产生一个新的相,故叫做相分离 凝聚法。
此法一般按以下三步进行: 制备三种不相溶的化学相→囊膜的沉积→囊膜的 固化
凝聚法分单凝聚法、复凝聚法两种。
中(常用二氯甲烷)形成油包水乳液. 2.混合液经喷雾装置进入到冷的酒精中 3.有机溶剂中界面封以液氮,在-70℃温度下乙醇将微球中的
有机溶剂不断抽提,经过滤、干燥即可得包载药物的微胶 囊.
➢ 此方法制得的药物包封率可接近100%。
(三)空气悬浮法
1. 空气悬浮法的原理及特点 该方法是一种适合于多种包囊材料的微胶囊化技术。其工 艺过程是先将固体粒状的囊心物质分散悬浮在承载气流 中,然后在包囊室内将包囊材料喷洒在循环流动的囊心 物质粒子上,囊心物质粒子悬浮在上升的空气流中,并 靠承载气流本身的湿度调节来对产品实行干燥。该方法 可以使包囊材料以溶剂、水溶液乳化剂分散系统成热溶 物等形式包囊,通常只适用于包制固体的囊心物质,目 前一般多用于香精香料以及脂溶性维生素等的微胶囊化 。
,达到最大限度得保持原有的色香味、性能和生物活性, 防止营养物质的破坏与损失。此外,有些物料经过微胶囊 化后可以掩盖自身的异味,或由原先不易加工储存的气体 、液体转化成较稳定的固体形式,从而大大得防止或减缓 了产品劣变的发生。
➢ 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包埋在微小而密封的胶囊中 ,使其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以控制速率释放的 技术。其中,被包埋的物质称为芯材,包括香精 香料、酸化剂、甜味剂、色素、脂类、维生素、 矿物质、酶、微生物、气体以及其它各种饲料添 加剂。包埋芯材实现微囊胶化的物质称为壁材。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ppt课件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ppt课件

精选ppt
13
(7)微囊的固化:在不断搅拌下,将 约30℃蒸馏水400ml加至微囊液中,将 含微囊液的烧杯自50~55℃水浴中取下, 不停搅拌,自然冷却,待温度为32~ 35℃时,加入冰块,继续搅拌至温度为 10℃以下,加入37%甲醛溶液2.5ml(用 蒸馏水稀释一倍),搅拌15min,再用 20%NaOH溶液调其pH8~9,继续搅拌 20min,观察至析出为止,静置待微囊沉 降。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精选ppt
1
本章主要内容
一.微胶囊造粒的步骤 二.微胶囊制备的方法
精选ppt
2
一.微胶囊造粒的步骤
形象地说,微胶囊造粒是物质微粒的包衣过程。 其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A
B
C
D
微胶囊化的基本步骤
A 心材在介质中分散; B 加入壁材; C 壁膜沉积; D 壁膜固化
精选ppt
3
二.微胶囊制备的方法
精选ppt
9
复凝聚法
用两种带有相反电荷的物质作包埋物,芯 材分散其中,改变pH 值、温度或溶液浓 度,使两种壁材由于电荷间的作用溶解度 下降而凝聚成微胶囊析出
精选ppt
10
复凝聚法制备液体石蜡微囊
处方: 液体石蜡(ρ=0.91) 6ml 阿拉伯胶 5g 明 胶 5g 37%甲醛溶液 2.5ml 10%醋酸溶液 适量 20%NaOH溶液 适量 蒸馏水 适量
单体发生反应。
精选ppt7Fra bibliotek * 这种聚合方法在早期就被用来制作无 碳纸的微胶囊
* 此技术也应用在农业上的杀虫剂制作 * 利用表面聚合法制作含香料的微胶囊
精选ppt
8
物理化学方法
相分离法 相分离法又称凝聚法,是将 芯材料乳化或分散在溶有壁材的连续相 中,然后采用某种方法使壁材溶解度降 低并从连续相中分离出来,形成黏稠的 液相,包裹在芯材料上形成微胶囊。根 据包囊材料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可将 相分离法分为水相相分离法和油相相分 离法。

食品新技术-微胶囊技术

食品新技术-微胶囊技术

微胶囊技术微胶囊(micro-encapsulation)技术是一项用途广泛而又发展迅速的新技术。

自从1953年微胶囊技术问世以来,经过许多科学家和专业公司的努力,微胶囊技术获得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微胶囊技术在国际先进国家发展很快,已达到将此技术应用于细胞载体及液晶等高精尖水平,技术方法也不断完善在食品、化工、医药、生物技术等许多领域中已得到成功的应用,尤其在食品工业,许多由于技术障碍而得不到开发的产品,通过微胶囊技术得以实现,使得传统产品的品质得到大大的提高,为食品工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展现了良好前景。

食品中应用微胶囊技术的目的主要为将液体或气体成分转化成易处理的固体;保护敏感成分,防止其被氧化;控制释放的速度和时间等。

由于这些特点,使该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微胶囊技术近几十年来在西方国家食品中的应用十分活跃,美国、日本、西欧的食品中微胶囊应用较多。

我国在此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直接应用于食品中的实例不多。

一、微胶囊技术原理及意义微胶囊技术又称微胶囊化,是用特殊手段将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包裹在一微小的、半透性或封闭胶囊内的过程。

微胶囊的直径一般为2~2 0 0μm,囊壁厚10~20μm,此种微胶囊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可有控制的将所包裹的材料(称为心材)释放出来。

微胶囊可简单地看作由心材和壁材组成,食品工业中心材的范围很广泛,如维生素、色素、挥发性香料、风味物质、油脂、抗氧化剂、防腐剂、缓冲盐及无机盐等;此外,食品中一些不易贮存的或对其它组分产生不良影响的物质均可作为心材。

常用的壁材物质有蛋白类、植物胶类、纤维素类、缩聚物类、油类、无机盐类等,这些壁材既可单独使用,又可混合使用,同时还可添加一些增塑剂、表面活性剂、色素等改良剂来提高品质。

食品工业中,壁材的选用需根据产品的粘度、渗透性、吸湿性、溶解性及澄清度等因素来决定,并要求无毒、无嗅,对心材无不良影响。

微胶囊技术的优越性在于:(1)可有效减少活性物质对外界环境因素(如光、氧、水)的反应;(2)减少心材向环境的扩散或蒸发;(3)控制心材的释放;(4)掩蔽心材的异味;(5)改变心材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密度、分散性能)、化学性质等。

《微胶囊技术讲义》课件

《微胶囊技术讲义》课件

05
微胶囊技术的挑战与前 景
微胶囊技术的挑战
稳定性问题
微胶囊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会在 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
影响产品的稳定性。
生产成本高
微胶囊技术的生产过程复杂, 需要高精度设备,导致生产成 本较高。
粒径控制难度大
微胶囊的粒径大小直接影响其 性能,粒径过大或过小都可能 导致产品性能不佳。
应用领域有限
微胶囊的载药量与释放性能
要点一
载药量
要点二
释放性能
指微胶囊中药物的含量,是衡量微胶囊性能的重要指标。
指药物从微胶囊中释放的速度和方式,影响药物的治疗效 果和副作用。
微胶囊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稳定性
指微胶囊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影响产品的有效期和使用安全性。
安全性
微胶囊应无毒、无刺激性,对机体无不良影响,符合相关药物安全标准。
微胶囊技术讲义
目录
• 微胶囊技术概述 •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微胶囊的特性与性能 • 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实例 • 微胶囊技术的挑战与前景
01
微胶囊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将小分子物质或活 性物质封装在微小容器中的技术。
特点
具有保护性、缓释性、稳定性、可控 制释放等特性。微胶囊技术的应用领域源自在食品工业的应用01
02
03
食品添加剂
微胶囊技术可以用于包裹 食品添加剂,如香精、色 素和防腐剂等,以提高其 稳定性和延长保质期。
营养强化
通过微胶囊技术将营养素 包裹在微胶囊中,可以将 其添加到食品中,提高食 品的营养价值。
风味改良
利用微胶囊技术可以控制 风味物质的释放,改善食 品的口感和风味。

第十章微胶囊技术及应用PPT课件

第十章微胶囊技术及应用PPT课件
• 具体地说:它具有改变物态、体积和重量;控制释放和降低 物质挥发性、隔离活性成分;保护敏感物质等功能。
• 1、改变物态、体积和重量:将液态或气态物质微胶囊化后, 可得到细粉状产物。虽然在使用上获得了固体的特征,但其 内部仍然是液体或气体,因而可以保护其良好的反应性。如 在压敏复写纸制造中用于包封隐性染料。在彩色照相技术中 用来包封显色药品。经过微胶囊化后,物质的重量得到提高, 又由于能够制成含有空气的或空心的胶囊而使物质的体积得 以增加,这样如果紧密的固体,经微胶囊化后就可以转化成能 够浮在水面的产品。如汽油砖的制造就是采用微胶囊化技术 生产的,战争时期可以在水上运输。
• (1)在液态介质中微胶囊化; • (2)在气态介质中形成微胶囊; • (3)应用锐孔成型微胶囊。 该法对水溶性材料的微胶囊化特别有效,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6
2:过程:溶融混合或乳化 W/O 喷雾冷却或喷雾冻结
• 特点:
• (1):这两种方法的工艺与喷雾干燥法相似之处是心材都 均匀分散于液化的壁材中,经喷雾使混合液处于某种被控制 的环境中,使壁膜较快地固化。
– 微胶囊的聚合物壁壳称为囊壁、外壳或保护膜。
囊心(core)
– 被包埋的物料组分则称之为囊心、核、或填充物。
• 微胶囊不但可以包埋固体粉末,也可以包埋液体,如果采取特
殊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包埋气体。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 因此,微胶囊化过程,也就是将待包埋的目标组分分离、分细, 然后以这些组分的细粒为核心,将成膜材料(一般为聚合物) 在其上面沉积、涂层的过程。
微胶囊的大小及特征:
5-200um范围内,当囊的粒度小于5um时,由于其布朗运动而 难于收集,当其粒度超过200um时,由于其表面的静电磨擦 系数减小而稳定性下降。

营养强化剂及生物活性物质微胶囊技术28页PPT

营养强化剂及生物活性物质微胶囊技术28页PPT
营养强化剂及生物活性物质微胶囊技 术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8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