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部影视中看中外影视文化的差异

合集下载

由电影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由电影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由电影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全球化迅速发展起来,各地区以及各国文化迅速交融,日益深化。

电影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已经作为商业或者文化交流的主要工具。

电影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

不同国家的文化可以在电影中充分的显示出来。

中西方电影中的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以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

本文将通过电影这个文化载体讨论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一些差异。

关键词:电影、文化差异电影作为文化载体,反映了文化的方方面面。

它就像一个容器,把人生的酸甜苦辣咸融入其中,作为人对未来的展望,现在的理解和过去的总结。

1.战争片。

《拯救大兵瑞恩》对比《集结号》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是梦工厂1998年出品的一部战争电影,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汤姆·汉克斯、汤姆·塞兹摩尔和马特·达蒙等联袂出演。

电影描述诺曼底登陆后,瑞恩家4名于前线参战的儿子中,除了隶属101空降师的小儿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个儿子皆已于两周内陆续在各地战死。

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得知此事后出于人道考量,特令前线组织一支8人小队,在人海茫茫、枪林弹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并将其平安送回后方。

汤姆·汉克斯所饰演的米勒上尉在参军前是一个教师,刚刚经历过诺曼底登陆的弥勒上尉接到了上级命令去拯救二等兵瑞恩,他是整个小队的核心和领导者,他没有考虑过任务的价值,在他心里军令如山。

在拯救瑞恩的过程中队员一个一个的战死,最后找到了瑞恩,可是留给了观众一个问题:“这值不值得?仅仅是为了拯救一个二等兵,虽然这个二等兵是家族里的最后一个人。

”[1]《集结号》是2007年12月18日上映的一部以国共第一次内战和朝鲜战争为题材的中国电影,改编自杨金远的小说《官司》。

张涵予饰演的九连连长谷子地在1948年淮海战役中接到一项阻击战的任务。

从电影《功夫熊猫》看中西方文化差异.doc

从电影《功夫熊猫》看中西方文化差异.doc

从电影《功夫熊猫》看中西方文化差异近年来,随着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分析电影逐渐成为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差异的有效途径。

中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异,如价值观、集体感、隐私权等,这些差异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国际荧屏上,好莱坞拍摄的动画片《功夫熊猫》成为国际舞台上的又一佳作,其中以中国题材作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国际电影行业中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同时也引起了国人对于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的思考和反思。

因此,在当今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分析电影中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可以让我们在丰富传统文化内容的同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升华,并吸收国际上的新理念和新思维,使我国永驻于国际舞台之上。

一、介绍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迅速前进,当今国际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便是全球化趋势蔓延,继而广泛地对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渗透,不同的国家和社会环境导致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的繁衍。

一个国家的文化象征着其历史、政治甚至国民的整体发展和历程,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意义。

事实上,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的文化,其本身都存在自身的精华和糟粕,而中西方文化的显著差异是通过对自然环境、思维模式、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多方面来予以实现的。

矛盾又统一的中西方文化或是针锋相对,或是结合相容,都可以从另一种文化的保护下得以理解。

在多元化的国际大潮中,只有正视和接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在国际的洪流中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使我国的电影事业不断完善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以实现自身的本质飞跃。

正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建立在各自的环境和土地上,自称体系迥然不同,导致两种文化背景也大相径庭,使得中西方文化在对价值的追求观念上和伦理的取向上别有一番不同的味道,而中西方现实人格的差异也在长期的文化背景下大异其趣。

总而言之,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存在于不同国家的价值观基础上,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树立人们的文化系统和文化价值,从当今电影文化中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更好地对中西方文化理解和解释,也会对我国的电影事业起到推进的现实作用。

中外电影文化差异探究

中外电影文化差异探究

中外电影文化差异探究电影无疑是文化之间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

但是,随着世界各地文化的不断融合和交流,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也逐渐凸显。

本文旨在探究中外电影文化差异所在。

一、情节设置情节是电影的核心,而电影的情节设置往往受到本国文化的影响。

例如,在中国电影中,文化背景往往会成为情节中的重要因素。

《活着》从农民的角度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而《霸王别姬》则通过戏曲文化展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宏大背景。

相比之下,西方电影则更加注重个体。

《泰坦尼克号》讲述了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故事,而《肖申克的救赎》则是一个由囚犯组成的群体,探究每个人在囚禁状态下的内心变化。

二、人物性格电影中的人物性格也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

在中国电影中,人物性格往往更加内敛,表情语言也更加含蓄。

例如,张艺谋的电影中经常呈现出“满脸沉默”的画面,《千里走单骑》中的主人公文雄正是这样的代表。

而在西方电影中,人物往往更加情绪化,表情语言也更加直白。

例如,在《美国往事》中,主角马克·哈里斯扮演的角色充满了情感的爆发和激情的外露。

三、审美标准审美标准是电影创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不同文化的审美标准差异很大,这也导致了在电影中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呈现。

例如,在中国电影中,往往注重“意境”的塑造。

《梅兰芳》中的梅兰芳,用整个人的形象和所表达出的情感,寄托了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

相比之下,在西方电影中,影片展示的往往更多是肢体美和和谐感。

例如,电影《变形金刚》中,机器人的变形和震撼场面被赞誉为一种新颖的审美体验。

四、文化背景电影中的文化背景也是造成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文化中的传统美学观点,多元的艺术元素以及社会价值观在中国电影的创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例如,《举起手来》中传达出的民族精神,通过一位老兵的人物形象所体现;《大唐玄奘》中玄奘与弘一大师的以立场、以心灵、以智慧抗衡的传奇故事,大大提升了中国电影的国际地位。

而西方电影则更加注重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更容易引入科技元素、时尚元素和特效场景。

影视作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影视作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影视作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刮痧》,一部由梁家辉和蒋雯丽主演的影视作品。

该剧以美国为背景,以中医疗法“刮痧”为线索,展示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

纵观整个影片,其所反映的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值得我们思索。

下面我将对影片中的几个场景作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对比。

场景一:在影片开头的庆功会中,许大同的儿子丹尼斯和老板儿子干了一架,许大同要儿子向老板儿子道歉,丹尼斯没有接受因而挨了许大同的一巴掌。

许大同认为自己对儿子的教训是给老板面子,而其老板并不接受他的这种做法和想法。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观念中,对孩子的管教就应是严格的,自古严父棒下出孝子。

因此在丹尼斯与老板儿子打一架后,许大同脑中蹦出的第一想法就是要儿子认错并给儿子一顿教训。

中国家庭观讲究子从父,讲究自我反省、接受他人批评与纠正的成长观念。

这些家庭观念深受中国内在敛聚的伦理文化所影响,并最终在我们的脑中形成“打是亲骂是爱”的教养观念。

而在后面许大同在给丹尼斯讲述这句话后,丹尼斯就因对此传统观念的不理解,单纯地采用了西方直接性的理解方式,最终造成他与其伙伴矛盾不断。

场景二:许大同因“刮痧”事件被儿童权利保护中心告上法庭,许大同为证明自身清白请了自己最好的朋友版权律师John为自己辩解。

尽管John一直觉得此事不妥并建议大同请一个专业的家庭法律师,但大同一直坚持要John作为其律师,并声称John作为他最好的朋友,他不帮忙又有谁会帮忙呢。

上面的场景可以说是充分地体现出了以许大同为代表的中国民众传统的“朋友”观念。

在中国人眼中,“人多好办事”这一说法永不过时。

因而中国人喜欢与多个人之间产生联系,办理某件事时更倾向于找关系、找朋友,即使是可以以合理手续快速办完的事,也仍有不少人选择动用自己的关系。

许大同在此种观念的熏陶下,在明知自己的好友John律师不是家庭法律师仍要请其作为自己的辩护律师,只因他认为John律师是他最好的朋友,作为朋友John律师一定会站在他这一边并且竭尽全力为其打赢这场官司。

中外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差异浅析_刘莉

中外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差异浅析_刘莉

MOVIELITERATURE/新锐视点2010年第8期中外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差异浅析□刘莉(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潍坊261061)[摘要] 电影折射文化,是一个很好的文化载体,反映文化的方方面面,同时电影又是文化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受民族文化的制约,脱离了民族文化的电影是不存在的。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决定各个国家或民族电影特色的多样性。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对比几部中外影视作品,论述其文化含义及其中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以期帮助人们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提高文化素养,增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

[关键词] 中外影视;文化载体;文化差异作为一个很好的文化载体,电影不仅是那些想成为艺术巨匠的人整日琢磨和费尽心思去创作的东西,同时更是启发人的思维,发挥想象力,反映文化方方面面的一种媒介,所以说电影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产物。

与其他任何艺术形式或精神文化相比,它更能全方位地汲取物质文化的精华,已经上升为现代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之一,被称为“电影文化”。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电影是特定民族文化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受民族文化的制约,脱离了民族文化的电影是不存在的。

电影作为一门有百年历史的综合艺术,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又都在影响着电影,由此造就了电影本身的多元化与多样性。

本文以几部有代表性的中外影视作品为例,通过对比分析作品的文化含义及其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以期帮助人们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提高文化素养,增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

一、中美友谊观的差异友谊是一个温暖的话题,友谊有无数种细腻的解释,友谊是没有国界的。

作为一部热播10年的美国喜剧, 《老友记》的精彩不仅仅来源于对生活的再现,其中令人感到温暖的友谊更是其动人之处。

不管我们多么不情愿,Friends也会老的,如此孩子气的乔伊也渐渐有了眼袋,可爱的菲比皱纹也增加了几条,莫妮卡的脾气越来越暴躁,瑞秋的脸庞不再饱满,钱德有了人到中年的疲态,惟一变化不大的是罗斯,只是成熟了许多。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

的八 碎赵 庄 麦 的 锁 个 任 经 抗 群路 石家 , 收 民 了 村 和 常 日 众军 雷庄 掳 季 兵 附 庄 赵 遭 战 ,主 、。 走 节 总 近 的 家 日 争 全力 铁赵 一 , 结 的 民 庄 伪 时 歼部 夹虎 部 日 了 日 兵 民 军 期 进队 子领 分 伪 教 伪 组 兵 的 , 犯的 雷导 村 军 训 据 成 队 袭 胶 之配 、民 民 乘 , 点 联 长 击 东 敌合 头兵 。 联 不 , 防 赵 和 抗 。下 发巧 他 防 断 从 , 虎 “ 日 , 丝摆 们 民 改 而 壮 依 扫 根 经 雷地 让 兵 进 有 大 靠 荡 据 过 等雷 被 抢 地 力 了 群 ” 地 一 各阵 俘 收 雷 地 武 众 , 边 场 种, 村 麦 技 打 装 , 损 缘 激 各用 民 子 术 击 力 想 失 村 烈 样子 在 的 , 了 量 出 惨 庄 的 的母 队 机 使 日 ; 了 重 赵 战 土雷 伍 会 敌 军 一 对 。 家 斗 造、 前 , 人 的 方 策 为 庄 , 地连 踩 又 的 嚣 面 。 此 和 终 雷环 地 一 工 张 用 他 , 附 于 打雷 雷 次 兵 气 土 们 区 近 解 击、 , 偷 无 焰 造 一 武 几 救 敌钉 再 袭 法 。 的 方 委 个 了 人子 次 了 起 赵 地 面 会 村 被 。雷 进 赵 雷 家 雷 把 雷 庄 俘 在、 攻 家 。 庄 封 几 主 ,
带作 给为 观 众年 的代 是的 一西 番方 别电 样影 的, 体少 验了 ,美 糅国 合电 了影 爱的 情炫 ,目 奇特 幻技 及, 音多 乐了 。一 份 真 情 90
一 开了 是 失 从 成 烧被 点 ,最 放 自 不 了 炉人 男 痕 于后 弃 我 敢 一 工遗 主 迹 是, 了 。 离 名 在弃 角 就 , 从唯 上 纵 船 钢 男在 在 这 出一 岸 使 上 琴 主蒸 人 个 生的 寻 后 岸 大 角气 ( 间 既 开好 找 来 去 师 船 人 蒸 没 始朋 初 遇 , , 岁上 名 发 有 就友 恋 上 只 但 的的 ) , 出 没马 情 了 因 宿 时孤 的 就 生 有克 人 一 纽 命 候儿 整 如 纪 离斯 的 位 约 也 在, 个 流 录 开警 冲 一 无 令 意被 人 逝 , 过告 动 见 际 他 外船 生 了 也 维他 。 钟 的 天 中上 都 的 没 吉废 他 情 高 然 死一 已 音 有 尼船 永 的 楼 地 亡位 经 符 身 亚将 远 少 和 对 。好 是 一 份 号要 地 女 川 红 过心 一 样 证 的被 留 , 流 尘 人的 场 , 明 炸 在 他 不 俗 的烧 悲 渺 的 毁 船 思 息 世 天炉 剧 无 人 殉, 上 量 的 深 赋工 了 踪 , 船他 了 再 人 怀 使收 。 影 没 于也 , 三 群 戒 他养 他 了 有 海不 就 后 令 意 无, 是 。 留 底愿 算 , 他 , 师然 一 自 下 。离 到 还 迷 他 通而 个 1900 1900 8 1900

中西方影视文化比较

中西方影视文化比较

中西方影视文化比较首先,中西方影视文化在题材上存在差异。

西方影视作品通常更加注重个人和家庭的情感和心理,讲述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如《泰坦尼克号》、《阿甘正传》等。

而中国的影视作品更加注重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揭示,如《霸王别姬》、《活着》等。

此外,西方影视作品还更加关注个人英雄主义和个人追求,而中国影视作品更加强调社会责任和道德伦理。

其次,在表现手法上,中西方影视文化也存在差异。

西方影视作品更加开放和自由,不拘泥于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表现手法,常常运用非线性叙事、跳跃剪辑等手法。

而中国影视作品则更注重传统的叙事方式和叙事结构,讲究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此外,西方影视作品还更加注重视觉效果和特技,如《星际迷航》系列、《X战警》系列等,而中国影视作品则更注重思想性和文化内涵,尤其是在历史剧和文艺片中。

第三,中西方影视文化在观众群体上也有差异。

西方影视作品更加面向全球观众,其中大部分作品是以英语拍摄和发行的,具有国际化的特点。

而中国影视作品则主要面向国内观众,更注重本土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表达。

此外,由于西方影视作品在技术和投资上更加发达,其制作规模和视觉效果也更为出色,这使得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最后,中西方影视文化在产业发展上也存在差异。

西方影视产业完善并发达,具有独立于政府的市场导向,涵盖了电影制作、发行、营销和影院运营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而中国影视产业在开放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还存在政府干预过多、市场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尚未完全形成一个有机的产业体系。

综上所述,中西方影视文化在题材、表现手法、观众群体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念的差异所导致的。

因此,了解和欣赏不同的影视文化可以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丰富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东西方文化差异在电影中的体现

东西方文化差异在电影中的体现

东西方文化差异在电影中的体现摘要:迄今为止电影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伴随着世界电影发展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这样的在技术上的发展之后,世界电影更是经历了世界不同文化的洗礼。

不同的世界观将就有不同的方法论,电影发展成为了电影史,是人类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反应与延续。

因此,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电影必然和人类活动和地理文化有了不可或缺的联系。

然而,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使各国文化不断交流,但中西文化仍然有差异,不论是在政治,历史,经济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而电影则是更好的反映出了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

经过这百年的发展,电影所渗透的文化领域更加深入,电影已是各个国家历史文化发展的最好的反映。

关键词:文化差异,历史文化,价值观一:东西文化差异1.东方电影文化发展历程(以中国为例)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已有百年的历史。

中国电影史一般被划分为摇篮时期的中国电影,抗战前后的中国电影,解放区的中国电影,新中国十七年电影,“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新时期的中国电影。

每一个阶段都反映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与政治面貌。

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初为摇篮时期的中国电影,就目前所知,中国人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电影,可能是在1896年8月2日上海许愿“又一村”的一次游艺活动上观赏舶来品“西洋影戏”。

从此,电影的放映活动逐渐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等大中城市多了起来。

1905年春夏之交中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在中国的诞生。

主要的电影类型则有喜剧片,歌舞片,言情片,侦破片等。

早期中电影的叙事模式主要有时序性叙述、单线条结构(始终无二事,贯穿只一人)、外视点角度(全知视点,即无所不知的角度)、大团圆结局。

1931至1949年为抗战前后中电影时期,也是我国从无声片到有声片的一个跨越。

由于当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抗日情绪全面高涨,鸳鸯蝴蝶派的影片票房惨败,公司老板改弦易辙和中共加强了对电影的关注使“左翼电影”兴起。

随后又有“国防电影”的提出,也是与“国防文学”的口号相互呼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财经大学西方电影赏析结业论文电影就是电影从几部影视中看中外影视文化的差异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姓名:学号:2011年11月10日西方电影赏析---------从几部影片中看中外影视文化的差异摘要:人处在人的世界里,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陌生、冷漠、喧嚣又没有意思,再善良的人眼里也会透着冷漠。

其实,行走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生活。

所以,电影是个好东西,它经常把镜头锁定其中一个人,讲述关于他的故事,于是你的眼睛变得温柔起来,顺着他的感觉,一起喜怒哀乐,许多缺点、错误都被容忍,让你觉得顺理成章,情有可原,因为那是一个人,仿佛就是你自己。

电影就是这样,让人喜,亦让人悲。

而在今天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更多的是追求精神生活的充足。

电影迎合了人们的心理,所以今天电影的发展也倍受人们的关注。

带着对电影的热爱与关心,写下了你这篇心得。

回眸过去的电影发展史,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后,电影已发展到数字化时代。

奥斯卡金像奖、金棕榈奖等已成为中外电影人一生追求的目标。

然而,这些奖项却大部分被外国影人拿走,为什么中国的影视作品很难在国际上获奖?为什么中国影视不被世界所接受不禁提出疑问:-----大片仅仅是娱乐吗?关键词:中西电影比较中西文化差异一、《黄河绝恋》和《泰坦尼克号》这两部影片均以一段历史题材为背景,以爱情为主线。

可是《泰坦尼克号》成为响誉全球的大片,获得多项奥斯卡大奖,而《黄河绝恋》却在奥斯卡评选中早早出局。

为什么会这样呢?《泰坦尼克号》成功之核心----征服世界人民的“思想性”!“人性的考验!” ----江泽民总书记评价《泰坦尼克号》“人性的考验”确实是这部影片的最能牵动人心的地方。

在今天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在被超快感的忙碌渐渐冷淡下来的情绪中,人们可以从这部影片中找到些许人心的温暖。

在欣赏完这部电影之后,令我们感动的,难道仅仅是它美丽的爱情故事吗?不!在我们脑海里久久盘旋的镜头,是在生死关头还倾心的演奏交响乐的勇敢的乐手们,是在纷乱逃亡的脚步中还努力维持序的船员们,是在危急时刻仍然没考虑自身安危,主张先送走老人,小孩和妇女的举动,而老人们却安详的躺在床上,等待着与自己忠爱的伴侣化做永恒,把逃生的机会留给更多年轻的生命……,西方中产阶级价值观今天风靡世界,它的核心便是财富观念.这种观念的特点是一切判断均从财富出发。

《泰坦尼克号》的主要篇幅是鄙视以财富取人的,Jack和Rose身上,影片似乎寄寓着对以财富划分等级秩序的叛逆。

一般认为,这种叛逆正是美国自由平等精神的标志。

问题是叛逆不是针对财富,只是针对等级差别,而叛逆者自身最终也是为着追逐财富。

譬如Jack因赌博赢取了一张船票,要到美国发财的狂喜心态顿时溢于言表。

毫无疑问,jack身上的自由平等精神,是自由平等地获取财富的精神。

《泰坦尼克号》影片的大部分构思都是在炫耀财富的魅力。

豪华的游船本身已是一种象征:它把财富的魅力表现得很有生气,并尽量显示西方在二十世纪初叶所具有的因敛财有成而无法掩饰的傲慢。

Jack站在船头狂叫“我是世界之王!”后来导演卡梅隆在奥斯卡颁奖会上也如此狂嚣,充分说明了西方中产阶级在赢取财富方面倾尽心智的精神境界。

所谓浪漫爱情史诗尽管动人,但它可以视为这种西方财富观念的点缀。

无非是说,追逐财富本身不妨碍爱情生活的纯洁,因此,也就不妨碍把财富当成爱情生活的点缀。

价值连城的“海洋之心”贯串影片始终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Rose 既珍视爱情,同样珍视“海洋之心”的财富象征。

所以许多观众直观地认为,这一点已起码说明露丝的爱情不够纯洁。

为什么要用“海洋之心”作为贯串全片的重要道具呢?它难道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有任何衬托的意义吗?其实没有“海洋之心”,Jack和Rose的浪漫爱情丝毫无损。

“海洋之心”的介入,只是给这段爱情添入一种中产阶级财富魅力的氛围,让人感觉到财富的魅力真是无处不在。

它使Jack和Rose的爱情不可能完全只在三等舱里完成。

华贵生活的实现,似乎才是浪漫爱情的终点。

这样的浪漫史诗,说到底是西方中产阶级价值观照耀下的青蛙王子的故事。

以财富为中心的西方中产阶级价值观,和以自然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迥然不同的。

中国精神认为生命的价值是天地赐予的,只要人把自己看作天地之子,合乎自然与人性地生活,就已经在“享受每一天”了。

所以,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几乎百分之百的著名中国电影,都不会去涉及财富、等级、灰姑娘或者青蛙王子那样的课题。

大概这就是中国文化精神和西方价值精神的巨大差异。

但尽管有差异,《泰坦尼克号》在中国还是取得了很酷的票房收入。

不只是中国,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一样。

为什么呢?因为它有着比爱情更能打动人心的东西,“人性的考验!”,它有世界上最崇高的思想,以至于使世界都接受了它的思想。

二、《卧虎藏龙》和《黑暗中的舞者》这两部影片都有很强的艺术性,且都在国际上抱奖一堆,而《卧虎藏龙》则是中国第一部获得4项奥斯卡奖项的影片。

虽然它在国际上很辉煌,但是在中国的影响却不是很大。

而《黑暗中的舞者》却可以处处生辉,这又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

看《黑暗中的舞者》,却莫名地想到村上春树的小说的标题,《挪威森林》、《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舞!舞!舞!》、从比约克那张四分五裂渗透北欧气质的小脸上,森林,雨水,天籁,这些带着自然的气息弥漫过来,舞在塞尔玛,其实只是一种白日化的想象,现实里的她,却逐渐湮没在黑暗中,尽管内心的明亮和希望在黑暗中闪亮,却无法逃避悲剧命运的追随。

《卧》在美国被宣传为妇女解放而不是武侠片,成为西方人了解东方文化的一个窗口,美国人被剧中的东方的文化所吸引,令人所向往的神秘的东方国度,不被美国人所理解的“江湖”(却是吸引人处),其中的绚丽的武打场面,异域风情的强烈的色彩冲击,可能还有它所宣传的妇女解放吧,以上的种种理由使它击败了其他的竞争对手而勇夺4项奥斯卡大奖,成为当届最成功的外语片。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卧》在国外风光之后,回到国内却反应平淡,与获得4项奥斯卡大奖的殊荣不相对称,这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卧》在国内反应如此平淡是什么原因呢?是国人不认可呢?是拍的不好呢?还是情节不吸引人呢?据我们的调查所得,《卧》给国人的印象是“太烂,不行”。

也许是这类影片在国内太多了吧。

西方人不了解东方的文化,《卧》即是给西方以神秘,来吸引西方人,这是《卧》在美的成功之处。

《卧》的成功是它把东方的美丽文化带给了对东方一无所知的西方人,使他们开始了解神秘的东方,对东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致于对《卧》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喜爱。

大片真的仅仅只是娱乐吗?不是!这是我们在欣赏和对比完五部大片后的共同感受。

自从1895年巴黎以卖门票的方式宣告了它的诞生之日起,电影就被打上鲜明的商业烙印,以好莱坞为领军的进口大片更是如此。

屡试不爽的英雄美人题材,不惜动用核弹、舰艇、战斗机的宏大场面,至死不渝、缠绵动人的爱情童话,以及永远吸引观众的层层悬念等娱乐要素被近乎完美地组合在一起,强烈地冲击着观众的视听。

但是,好莱坞赢得观众的深层次的杀手锏却是其寓意深刻的思想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大片的“思想性”并不是直白的说教方式来体现,而是深深埋藏在故事情节和人物言行举止当中,即以艺术性的方式来体现思想性。

进口大片永远是以娱乐为目的的,但是娱乐也永远不会是唯一的目的。

一位影评人说,“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是以娱乐性为主的进口大片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三、影评《美国丽人》在电影进行到一半左右的地方,极度沉迷于V8摄影的男孩瑞奇给他新交的女朋友珍妮看他所拍过“最美丽的影片”。

片子里是一个迎风飞舞的透明塑胶袋,贴着红砖墙角不断飘动,飞上、飞下,左移、右飘,伴随着满地枯黄的落叶,恣意飞扬。

而那镜头就只是跟随着塑胶袋,锁定它曼妙的舞姿,幽雅而缓慢地飘动,一会儿好像即将要贴到地面,忽然一阵风又使它拔高飞起;萤幕画面停留在影片上,镜头越来越近,配合着平淡单调的乐音,刹时之间时间彷佛也暂停了,只剩下那单纯的节奏紧扣每位观众的内心,竟是好美好美…就这样,才几分钟的光景,导演却利用这平凡无奇的塑胶袋,交代了本片一个重要的主题:停下来,靠近点,看清楚。

这部电影首次执电影导演筒的舞台剧名导山姆曼得斯选择用轻松诙谐的方式呈现,别具巧思、喜感十足的音乐寓于沉重的主题之中,用略带嘲讽的口吻告诉你这样一个平凡的故事,平凡的悲剧,像是一首荒谬的中年协奏曲,让观众在开怀大笑之余,也能回过头来思考电影里隐隐传达出的悲哀讯息。

四、威尼斯电影节——中国电影走进后张艺谋时代当年张艺谋在威尼斯电影节上的表现到今天来看才知道是一个奇迹——他那时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凭借《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就抱走一头头金狮。

当然,天才毕竟是不多的。

——一个好的导演是成功的关键。

外国影院最有杀伤力的硬件动感电影起源。

被誉为本世纪文化娱乐领域新一轮朝阳的动感电影,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忽如一夜春风,被众多有识之士引入国内娱乐业。

人们也越来越多地被动感电影所带来的不可言表的惊险、刺激所征服。

动感电影自产生以来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历程,从最初的平台式和十人座发展到如今的870放映机,涡轮式100座300平米大视域的最大规模至尊设备“turbo tour ”系统。

该系统集成诸多当今最新技术:计算机远程控制技术、程控液压运动模拟技术、高清晰度超大画面放映技术、DTS数字音响技术、数码3D图像制作技术等。

但这种先进的硬件设施还没有真正的走进中国。

五、中国影视路在何方广泛吸外国成功之经验;兼容世界优秀文化,走自己的路!参考文献:赖大仁;中西文化精神论略[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2期肖长富;全球化背景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几点思考[J];探索;2004年03期王松林,李洪琴;电影的文学性、文化性与英美文学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9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