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骨巨细胞瘤icds标准

骨巨细胞瘤icds标准

骨巨细胞瘤ICD-10诊断标准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ICD-10编码为M8717/1。

以下是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诊断、遗传因素和治疗方式等方面。

1.临床诊断骨巨细胞瘤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

疼痛通常为间歇性,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加剧。

肿瘤通常位于长骨干骺端,特别是膝关节和踝关节周围。

临床诊断需要考虑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病史。

2.影像学检查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为骨端偏心位、溶骨性、囊性破坏而无骨膜反应,病灶呈肥皂泡样改变。

X线表现为骨端偏心位、溶骨性、囊性破坏而无骨膜反应,病灶呈肥皂泡样改变;CT能显示骨皮质变薄无膨胀,病灶呈肥皂泡样改变,溶骨区内有间隔或斑点钙化影;MRI表现病变部位骨端偏心位溶骨性病灶,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其间可见条带状影,部分病例可见线状分隔。

3.病理学诊断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学表现为骨端偏心位、溶骨性、囊性破坏而无骨膜反应,病灶呈肥皂泡样改变。

镜下可见肿瘤由许多相互交错的片状或条状瘤细胞组成,这些瘤细胞由薄而弯曲的纤维分隔开。

肿瘤细胞的核大小不一,染色深,形状不规则,可见核仁。

部分病例可见瘤细胞多核现象。

4.遗传因素骨巨细胞瘤与遗传因素有关。

某些基因的突变可以增加患骨巨细胞瘤的风险。

这些基因包括P53、COL1A1和RANKL等。

因此,遗传因素也是骨巨细胞瘤诊断的一部分。

5.治疗方式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药物治疗等。

手术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主要方法,切除肿瘤并重建骨骼的稳定性是必要的。

对于不能切除的肿瘤或复发的肿瘤,可以采取放疗或药物治疗等辅助治疗措施。

总之,骨巨细胞瘤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诊断、遗传因素和治疗方式等方面。

对于每个患者,应该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腱鞘巨细胞瘤

腱鞘巨细胞瘤

腱鞘巨细胞瘤腱鞘巨细胞瘤概述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的皮损呈坚实性无痛性肿块,发生于手指和手部,足趾部少见。

青年人多见,女多于男。

肿瘤可侵蚀邻近骨骼。

约10%病例切除后复发。

此瘤常分叶。

小叶由致密、透明化胶原围绕。

腱鞘巨细胞瘤流行病学青年人多见,女多于男。

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目前没有其他相关内容描述。

腱鞘巨细胞瘤病因病因尚不明。

腱鞘巨细胞瘤发病机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腱鞘巨细胞瘤临床表现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he tendon sheath)的皮损呈坚实性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通常小于3cm,发生于手指和手部,足趾部少见。

青年人多见,女多于男。

肿瘤可侵蚀邻近骨骼。

约25%病例切除后复发,极罕见的恶性腱鞘巨细胞瘤亦有过报告。

另一个腱鞘瘤即腱鞘纤维瘤fibroma of the tendon sheath可能为腱鞘巨细胞的亚型也侵犯手指和手的屈侧肌腱,临床形态与巨细胞腱鞘瘤相同,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较巨细胞腱鞘瘤发病年龄轻。

腱鞘巨细胞瘤并发症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腱鞘巨细胞瘤实验室检查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腱鞘巨细胞瘤其他辅助检查组织病理:此瘤常分叶。

小叶由致密、透明化胶原围绕。

瘤内细胞由组织细胞样单核细胞,成骨样多核巨细胞,黄色瘤细胞,慢性炎症性细胞,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和胶原化基质以不同比例混合组成。

此瘤之另一亚型称腱鞘纤维瘤,临床上两者不能区别。

腱鞘纤维瘤无噬脂细胞和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仅偶见少数多核巨细胞。

腱鞘巨细胞瘤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腱鞘巨细胞瘤鉴别诊断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腱鞘巨细胞瘤治疗。

什么是腱鞘巨细胞瘤

什么是腱鞘巨细胞瘤

什么是腱鞘巨细胞瘤*导读:腱鞘巨细胞瘤我们并不常听到,它的发病率是比较低的。

如果身边出现腱鞘巨细胞瘤患者,那么作为家属和朋友,当然很关心患者的身体状况,想知道什么是腱鞘巨细胞瘤,它会给患者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为了让大家更多的了解腱鞘巨细胞瘤这种肿瘤,下面小编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腱鞘巨细胞瘤我们并不常听到,它的发病率是比较低的。

如果身边出现腱鞘巨细胞瘤患者,那么作为家属和朋友,当然很关心患者的身体状况,想知道什么是腱鞘巨细胞瘤,它会给患者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为了让大家更多的了解腱鞘巨细胞瘤这种肿瘤,下面小编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腱鞘巨细胞瘤的发病部位常见于青壮年的手部以及手指部位,多为无痛性肿块,椭圆形结节,女性患者要多于男性患者。

腱鞘巨细胞瘤生长比较缓慢,初期的是偶呈分叶状,小叶由致密、透明化胶原围绕,到了后期会侵犯邻近部位的骨骼。

一般早期可以通过手术进行切除,可能会复发,但是不会出现转移的情况。

腱鞘巨细胞瘤是比较容易诊断的,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就可以诊断出来。

所以当我们的手部出现任何的不适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千万不要以为只是普通的关节酸痛,很多时候患者容易将这个不起眼的疾病忽略,但是这些小毛病恰恰是身体在像我们发出信号,告诉我们身体出现了某些疾病。

诊断之后,医生会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

治疗腱鞘巨细胞瘤的方法有比较多,主要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

手术治疗腱鞘巨细胞瘤是最好的方法,通过手术直接将腱鞘巨细胞瘤切除,一般可以达到较好的疗效。

医生需要注意的是,对病变边缘不规则或者突出部分要完整的切除掉,如果切除不彻底的话可能会导致局部复发。

术后患者要多注意休息,不要走动,尽量卧床休息为主。

饮食方面要清淡为主,可以多补充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有助于伤口的恢复。

如果发现身体有其他并发症出现,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不要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总之,希望小编整理的以上关于腱鞘巨细胞瘤的相关信息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腱鞘巨细胞瘤 病情说明指导书

腱鞘巨细胞瘤 病情说明指导书

腱鞘巨细胞瘤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腱鞘巨细胞瘤概述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 GCTT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起源于腱鞘和关节滑膜层的软组织良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无痛质硬、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约0.5cm~5cm 大小,肿块压迫神经时可出现局部疼痛、麻木及关节活动受限。

常见于手部,其次为足、踝、膝、髋等。

好发于30岁~50岁的青壮年,以女性居多。

本病生长缓慢,极少数会发生恶变。

本病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一般将肿瘤彻底切除的病例预后良好。

英文名称: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TS其它名称:结节性腱鞘炎、腱鞘纤维组织细胞瘤、良性滑膜瘤、增殖性滑膜炎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性发病部位:全身常见症状:软组织肿块、压迫神经出现局部疼痛麻木及关节活动受限主要病因:创伤、慢性劳损、感染、骨破坏增生、脂肪代谢紊乱、血管功能失调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血尿酸、尿常规检查、病变关节 X 线平片、病变部位及关节磁共振成像(MRI)、病变部位及关节计算机断层扫描(CT)、病变部位超声、组织病理学检查重要提醒:本病术后复发率高且有一定的恶变可能,但很罕见,需遵医嘱定期复查。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腱鞘巨细胞瘤的发病特点三、腱鞘巨细胞瘤的病因病因总述:腱鞘巨细胞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是炎症反应性病变,可能与创伤、慢性劳损有关,也有感染、骨破坏增生、脂肪代谢紊乱、血管功能失调等相关学说。

基本病因:1、创伤、慢性劳损本病多发于关节或者肌腱组织处,特别是腱鞘较多滑膜组织密集的手足部位。

从解剖学角度入手,手关节肌腱组织长期处于活动状态,并且肌腱较为纤细,活动频繁,活动范围较大,腱鞘极易受到外部损伤或慢性劳损,从而易引起本病。

腱鞘巨细胞瘤影像表现

腱鞘巨细胞瘤影像表现

2
• 患者男性,60岁,右足第二趾包块40余年,近期 逐渐增大,影响穿鞋和行走。
3
4
5
临床
• 好发年龄:青壮年, • 部位: 多发于手部小关节及腱周组织, 上 肢占6 8.1 4 %, 下肢占3 0 .5 8 %, 上肢 以手指部多见、 下肢以膝部多见。 • 表现:无痛性软组织肿块 • 治疗:手术为主 • 预后:易复发,术后复发率高达2 3. 6 4 %
• 1、痛风 • 多见好发于中老年男性, 多见于第 1 趾跖 关节, 关节间隙正常或狭窄, 可见到 “ 痛风石” , T1 WI 呈低至等信号, T2 WI 呈低到高信号不等。临床有尿酸增高等 特点。
29
30
31
32
33
2、创伤后血肿
• 创伤后血肿有时也会在关节内或周围形成 类似的软组织肿块, 由于含铁血黄素的沉 积, 可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但创伤后血 肿在 C T图像上常有明显的钙化, 无侵袭 性骨质改变, 患者有明确的创伤史和明显 的局部疼痛症状, 结合病史和密切随访, 血肿随着时间的推移, MR I 征象会发生明 显的变化, 有利于鉴别。
60
肿块
腱鞘巨细胞瘤
无痛性肿块
骨质变化 年龄
外压性骨吸收, 有硬化缘,无骨 膜反应 骨质虫蚀状骨质 破坏或压迫呈透 亮区 。可有骨 膜反应 边缘骨质破坏, 骨髓炎性水肿, 少有含铁血红素 沉着 青壮年
好发部位
手足关节
滑膜肉瘤
痛性肿块,跨关 节生长 ,常有 分隔,多伴不规 则钙化,可有出 血、囊变 结核中毒症状, 关节疼痛肿胀。 冷脓肿,钙化多 见 痛风石
34
神经纤维瘤
• 与腱鞘/滑膜关系没有GCTTS密切,通常可 见分界 , 较少出血,缺乏MR的典型表现。 • 对骨质影响较轻。

腱鞘巨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43例

腱鞘巨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43例

本研究通过对43例腱鞘巨细胞瘤的临 床病理分析,发现肿瘤的发生与慢性 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有关。
手术切除是治疗腱鞘巨细胞瘤的主要 方法,但术后复发率较高,需要密切 随访。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需要 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对于腱鞘巨细胞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 除,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需要研发新的治疗 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复发。
THANKS
感谢观看
02
临床资料
Chapter
一般资料
1 2
年龄
患者年龄分布范围较广,平均年龄为45.8岁。
性别
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5:1。
3
发病部位
主要累及手部和腕部,包括拇指、食指、中指和 腕部。
临床表现及诊断
症状
患者通常表现为患处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体征
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
组织学特点
• 组织学特点:腱鞘巨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由多核巨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纤维细胞组成。肿瘤细胞 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胞质丰富,核大而圆,染色质均匀。
巨细胞类型及分布
巨细胞类型
腱鞘巨细胞瘤的巨细胞分为两种类型:组织细胞型和纤维细胞型。其中,组织细 胞型巨细胞较多见,胞质丰富,核大而圆,染色质均匀;纤维细胞型巨细胞较少 见,胞质较少,核小而深染。
06
治疗及预后
Chapter
治疗方式及疗效评价
手术切除
多数患者采用手术切除治疗,切除肿瘤及其周围部分正常组织,以降低复发风险。疗效评价通常以术后症状缓解 、肿瘤体积缩小及局部控制情况为指标。
放疗与化疗
部分患者术后需接受放疗或化疗,以杀灭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预防复发。疗效评价需关注肿瘤局部控制情况及 患者总体生存期。

腱鞘巨细胞瘤症状

腱鞘巨细胞瘤症状

腱鞘巨细胞瘤症状*导读:腱鞘巨细胞瘤又被称为黄色瘤,是由于患者的部分细胞吞噬类脂质,而吞噬类脂质里面含有胡萝卜素、叶黄素,使患者的肿瘤瘤体呈现灰黄色或者褐色,所以将腱鞘巨细胞瘤又称为黄色素瘤。

那么腱鞘巨细胞瘤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小编马上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腱鞘巨细胞瘤又被称为黄色瘤,是由于患者的部分细胞吞噬类脂质,而吞噬类脂质里面含有胡萝卜素、叶黄素,使患者的肿瘤瘤体呈现灰黄色或者褐色,所以将腱鞘巨细胞瘤又称为黄色素瘤。

那么腱鞘巨细胞瘤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小编马上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腱鞘巨细胞瘤是起源于滑膜细胞或者趋向滑膜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是发生在关节和滑囊内或者沿着腱鞘生长的良性肿瘤。

常见发病部位为手指关节个脚趾关节,女性患者多余男性患者。

腱鞘巨细胞瘤一般为良性肿瘤,生长比较缓慢,皮损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结节、无痛性肿块,一定要及时治疗,否则会侵害其他邻近的骨骼。

腱鞘巨细胞瘤的的平均发病年龄在30岁左右,是青壮年为主。

所以各位患者更应该及时治疗,目前诊断腱鞘巨细胞瘤的方法比较先进,一般根据患者的皮损情况,病理特征以及临床表现就能够诊断腱鞘巨细胞瘤了。

治疗腱鞘巨细胞瘤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手术将腱鞘巨细胞瘤直接切除,但是一定要注意将不规则的肿瘤切除干净,否则容易引起复发。

手术切除腱鞘巨细胞瘤是最好的医治的方法,见效快。

但是术后一定要护理好,否则非常容易复发。

手术之后,一方面要静养,患者应该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只需要做一些简单的动作,防止肌肉萎缩即可。

另一方面,患者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为主,补充丰富的维生素,适量进补,一些肉类含有高蛋白的可以多吃,对伤口的恢复比较有利。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如果身体出现了异常一定要及时去医院。

腱鞘巨细胞瘤虽然可以通过手术治好,但是也要谨慎引起其他并发症。

所以大家还有什么疑问最好能够去正规的医院咨询专家。

腱鞘巨细胞瘤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腱鞘巨细胞瘤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腱鞘巨细胞瘤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摘要】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MRI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

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至2018年45例经病理确诊的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MRI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45例均行MRI平扫,其中22例行MRI增强扫描。

结果:44例腱鞘巨细胞瘤发生于手部掌指骨,1例发生于足第1跖趾关节。

MRI表现:35例病灶T1WI与骨骼肌呈等信号,26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9例病灶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显示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结论:腱鞘巨细胞瘤多发生在手部,具有典型的MRI表现,MRI可作为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腱鞘巨细胞瘤;磁共振成像;诊断[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5-0256-01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 or of Tendon Sheath,GCTTS)亦称局限性腱鞘炎,是一种发生在手指及手部的坚实、无痛性肿块,肿块可侵蚀邻近骨骼[1-3]。

常附着在腕关节和指关节的肌腱上,GCTTS性质为良性,肿块固定、质韧,病情进展缓慢,最为常见的是腕部屈肌腱的,GCTTS足趾部、踝、膝、肘关节等部位则很少发病。

此瘤形态呈分叶状,有透明、致密胶原围绕小叶,青年人多见此病,女性高于男性。

治疗多为手术切除,术后复发率不等,约为5%-45%。

此病症状轻,无痛或仅有不适或轻微疼痛。

GCTTS恶变几率极低且无转移。

该瘤的另一症型称为腱鞘纤维瘤。

临床上两瘤不易区别,只能依靠病理检测鉴别。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为声脉冲辐射力与弹性超声技术的结合,是全新型的与常规超声检测有所不同的新型技术,对于评价组织、病变的硬度及弹性程度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高频CDFI主要功能是对机体组织、器官血管内的血流进行彩色显像,高频超声可使显像更加清晰。

作者搜集2014年至2018年经病理证实的的腱鞘巨细胞瘤45例报道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26Y,左拇指肿物2年余
鉴别诊断
F,36Y
F,13Y,右膝肿物半月余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与腱鞘巨细胞瘤有类似的组织学表现,早期认为 是发生不同部位的同一疾病。 膝关节为多发部位。 MRI表现滑膜弥漫性增厚,髌上囊、髌下脂肪囊 及关节腔滑膜呈绒毛、结节样隆起,关节腔积液, 并可见特征性形态不规则T1WI和T2WI低信号含 铁血黄素沉着。
M,86Y ,右膝关节疼痛30余年
M,50Y,右膝肿痛3年,(右膝关节)慢性滑膜炎
M,46Y,左膝肿痛4月,(左膝关节)符合痛风结节
滑膜肉瘤
起源于滑膜、滑囊或腱鞘的纤维母细胞肿瘤。 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块,跨关节生长,多伴 不规则钙化,邻近虫蚀状骨质破坏或压迫呈透亮 区,增强肿块明显强化。
三、影像表现
▪ MRI能清晰显示软组织肿块和邻近组织及关节滑膜的侵蚀 破坏。典型表现为紧贴或包绕肌腱腱鞘生长的异常软组织 信号。
▪ T2WI信号复杂,取决于肿瘤内有无出血、囊变、含铁血 黄素及胶原纤维组织的多少;T1WI与骨骼肌 增强呈明显强化。
M,48y,左膝肿物1年余,侵及周围横纹肌组织
小结
腱鞘巨细胞瘤包绕腱鞘生长软组织肿块,T2WI信 号复杂。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表现形态不规则T1WI 和T2WI低信号含铁血黄素沉着。 滑膜软骨瘤病关节腔内见游离体。
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腱鞘巨细胞瘤
一、概念
是发生在关节和滑膜囊内或延腱鞘生长的良性肿 瘤,生物学行为具有侵袭性。 形态学特征与纤维组织细胞性病变一致,而不是 真正起自滑膜。
二、病理
▪ 肿瘤为滑膜细胞组成,伴有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 胞、泡沫细胞、慢性炎细胞及含铁血黄素。
▪ 间质胶原纤维可有透明性变及骨化。 ▪ 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两种类型。
F,49Y,右膝疼痛3年
F,69Y,发现左膝肿物3年余
F,61Y,左膝疼痛2月,(左膝关节游离体)符合滑膜软骨瘤病
+C
+C
F,21Y,左膝疼痛8年余
(左膝关节滑膜)滑膜慢性炎症伴少量死骨
M,56Y,左膝疼痛、活动受限2周,(左膝关 节)滑膜慢性炎症伴大片坏死
慢性滑膜炎
滑膜受到刺激产生炎症,造成分泌液失调形成积 液的一种关节疾病。 青壮年多因急性创伤或慢性损伤所致。 老年人多继发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F,31Y, 发现右腘窝肿物2年
M,67Y,右膝肿物1年余
滑膜软骨瘤病
是关节的滑膜、滑囊或腱鞘内发生的,以滑膜化 生、滑膜内软骨或骨软骨结节形成,并产生游离 体的慢性良性关节疾病。 游离体是特征性影像表现。游离体中心密度相对 较低,周围有钙化或骨化阴影。 诊断标准:术中见到关节腔内有较多的游离体; 病理证实滑膜内有软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