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赫作品《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右手运弓技巧之探讨
浅谈小提琴演奏音色

浅谈小提琴演奏音色作者:宋庆善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7期摘要:小提琴的音色明亮、细膩、秀美、柔和、丰满,适于表现温柔、热烈、轻快、辉煌以及最富于戏剧性的强烈感情。
它特有的音质接近人声,非常富有歌唱性,是小提琴所具有的基本个性音色,这种个性音色成为演奏者头脑中的音色意识,它能指导演奏者头脑中对音色的想象与音色定型。
关键词:小提琴;演奏;音色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1-0096-01在小提琴丰富多彩的音乐调色板上诸如:柔和、强烈、纤细、粗糙、暗淡、明亮、轻盈、浓重等音色中,选择什么样的音色,必须根据作品的需要做到有的放矢,恰到好处。
离开具体作品而空谈音色,只能是“隔靴搔痒、南辕北辙”。
因此,懂得产生不同音色的关键因素,掌握获得音色美的正确演奏方法,对于提高小提琴演奏水平、深化艺术造诣至关重要。
在小提琴演奏中,“任何一部作品都会有相应的音色、力度变化要求,不同风格、不同时期创作的音乐作品对音色、力度的要求也相异。
这就要求演奏者根据对音乐的理解,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来表现出不同的音色。
通常人们在用改变弓速a、弓压等技术手段时,也会采取改变接触点的位置来达到这一艺术目的。
”小提琴音色的产生和控制主要取决于发音本体的质量、泛音的多少、琴弦振动、力度变化、弓速变化、运弓角度、触弦点、左手运指、揉弦、等等。
本文在这里主要论述由演奏者的演奏所产生的音色。
小提琴的演奏技法主要包括分弓、连弓、跳弓、顿弓和左手的按弦、揉弦、换把等。
这些技法的密切配合,能让演奏者自如地抒发喜、怒、哀、乐的内心情感,表现各种不同的音乐内容。
小提琴的分弓、连弓、跳弓、顿弓等都是以弓子触弦而发出声音的。
而弓子触弦的点、力度、角度、面积和左手按弦速度等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色、音质、音量、都会有明显的差别。
可见,影响小提琴演奏音色的因素主要有点、角、速、力、面、揉、准等七个方面。
小提琴演奏中的右手运弓探析

小提琴演奏中的右手运弓探析作者:陈敏来源:《神州·中旬刊》2019年第06期摘要:演奏基础是持弓,表现形式是弓法,承载音色是运弓要想把小提琴演奏的更加完美就要掌握各种技巧和正确的右手运弓。
然而,在小提琴的演奏过程中大部分的人都比较重视左手的技巧,没有对右手进行充分的重视,事实上左手和右手需要相互配合,因为发音的关键在于掌握右手技巧,也是演奏者技术水平和水准的展现。
然而在演奏小提琴时,作品的表现力最直接的展现在于右手的技巧,如果演奏者想让作品内涵更好的表现出来,就要对右手的技巧加以重视。
关键词:小提琴;右手运弓;探析前言:在西方,小提琴是弓弦乐器中广泛受大众喜欢的一种,它不仅演奏时需要丰富的技巧而且它演奏出的音色即优美还美妙,被称誉为“乐器皇后”。
几百年来作曲家都为之育睐,并为他们创作出数以百计、琳琅满目的伟大作品。
在小提琴演奏中,需要两只手协调并用,左手的任务是改变音高也就是按弦;演奏时发音技术的关键还是在于右手。
有人认为,在小提琴演奏过程中,生命所在在于右手的运弓技术;还有人认为,演奏过程中右手运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先不评论这种说法的正确性是否,但都能展现出右手的运弓重要性一、在小提琴演奏过程中右手运弓的意义右手运弓说的是小提琴演奏中,演奏家通过弓法的熟练运用,结合技巧,使得琴弦和琴弓两者间相互摩擦,从而产生共鸣,发出聆听悦耳的音色,让观众从中感受到艺术的激情和技巧所传发出的美感。
所以说在小提琴演奏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是右手技巧的提升和弓弦音色的控制。
然而在小提琴学习和教学中,对于右手运弓的技巧也有着重大实际意义。
二、在小提琴演奏过程中右手运弓的技巧(一)运弓的基本表现姿势如果演奏家想更好的从小提琴演奏中让自己的情感有所表达,不仅要从乐曲表现出,还要从肢体的表现中体现出,然而肢体的表现最主要的形式便是运弓。
运弓要领中最基本的就是“直、平、稳”这是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林耀基提出的。
其中说的“直”指的是码子在小提琴运弓时与弓始终平行‘“平”指的是运弓时的七个基本平面;“稳”指的就是在演奏过程中的稳定性。
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浅析及演奏研究

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浅析及演奏研究作者:陈小玮来源:《艺苑》2012年第02期【摘要】布鲁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于1866年举行首演,很快就取得成功。
乐谱出版时,布鲁赫把它题献给小提琴的一代宗师约阿纪姆,由于约阿纪姆的演出推广,这首协奏曲很快就被许多演奏家接受,并列为自己的保留曲目。
从那时起到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这部协奏曲从来没有衰微过。
本文主要对这首协奏曲的结构及其演奏技巧作分析。
【关键词】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演奏一、布鲁赫生平及作品马克思·布鲁赫(Max Bruch),是德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1938年6月生于科隆。
布鲁赫学音乐的机缘始于歌唱家的母亲,他在童年便开始作曲,7岁时作了一首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管弦乐七重奏,19岁时已在故乡科隆担任音乐教授,25岁时推出歌剧《罗蕾莱》。
他曾在科不伦士担任管弦乐团指挥,为期两年,这期间他完成了他的代表作《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他42岁时担任利物浦爱乐交响乐团指挥,54岁起在柏林音乐院任教直到退休。
他的一生都在持续地创作。
在那个时期他是最受人尊敬和钟爱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作品超过了200部,包括歌剧、交响曲、小提琴和管弦乐作品器乐协奏曲、室内乐、合唱、歌曲和一些钢琴曲。
根据研究他作品的学者表示,他最主要的作品是清唱剧《Odysseus》,但是在近百年已经很少有机会听到了,其苏格兰幻想曲及大提琴和管弦乐的《Kol Nidrei》偶尔还会被演奏。
《g 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是布鲁赫唯一还活跃在世界各音乐厅的作品,这是他三首小提琴协奏曲中的代表作。
二、关于《g 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作为布鲁赫的代表作,《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在音乐爱好者圈定的“十大小提琴协奏曲”里占有一席,与门德尔松的e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在表情方式上同属一类,优美而浪漫,旋律性强,此曲的旋律多少带有一些甜蜜的伤感,并且具有名演奏家所喜爱的演奏效果,形式虽然是普通的三乐章,但又比一般的协奏曲形式自由许多。
巴赫《g小调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分析与演奏心得——以第一乐章为例

巴赫《g小调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分析与演奏心得——以第一乐章为例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出生于德国,巴洛克时期伟大的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
其音乐创作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都有很大的关系,创作类别主要有两个载体:第一是宗教音乐,第二是世俗音乐。
在他众多的作品中,创作于1720年的复调音乐———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可以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的问世极大地丰富了小提琴曲目,为小提琴教学和演奏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但是当时的欧洲乐坛被意大利作曲家以及意大利风格的作品统治着,显然这部作品和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一样,在当时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渐渐的遗忘了这位伟大的人物。
”伊扎克·帕尔曼曾经说过,他一生曾带学生参加过很多的世界级小提琴比赛,多个国际小提琴比赛几乎毫不例外地把《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作为规定演奏曲目,借此来衡量演奏者在音乐上和技术上所达到的水准和取得的成就。
巴赫《g小调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柔板,是巴赫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速度较慢。
与其他作曲家创作的奏鸣曲有所不同,它不是由小提琴启发,而是作者纯灵感和艺术构思的结晶,因此在构思和创作中并没有考虑演奏的技术性、局限性问题。
演奏技巧较难,所以对演奏者的基本功要求很高。
和弦的理解和表达、多声部旋律的体现都需要对作品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才能将其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曲式分析在演奏时,做好曲式分析对于演奏者理解曲目、背诵以及更好地诠释作品有着重要的作用。
巴赫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属于古奏鸣曲式结构,由于在巴洛克时期的所有器乐曲目被通称为奏鸣曲,所以巴赫的这一套小提琴作品被称为“奏鸣曲与组曲”。
《g小调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柔板乐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小节———第8小节为第一部分,第9小节———第13小节为第二部分,第14小节———第21小节为第三部分。
关于巴赫《g小调第一奏鸣曲》(柔板)的演奏探析

关于巴赫《g小调第一奏鸣曲》(柔板)的演奏探析作者:张嘉慧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06期【摘要】巴赫《g小调第一奏鸣曲》(柔板)是德国著名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传世之作,也是我们在小提琴学习过程中必练的曲目。
本文将从和弦及单旋律音的演奏、保留旋律音和注意接触点的变化等三个方面进行柔板的演奏探析。
【关键词】巴赫;柔板;旋律音;接触点中图分类号:J6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6-0063-01巴赫六首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及组曲(BWV1001-1006),大约于1720年完成,其中包括三首奏鸣曲和三首组曲,使用了小提琴复调演奏法,达到了巴赫小提琴作品创作的巅峰。
这六首作品在全世界各大比赛中几乎成为必拉曲目,这也体现了巴赫无伴奏作品的重要性。
《g小调第一奏鸣曲》(柔板)作为开篇曲目,受到重视。
笔者从学习和演奏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关于柔板的演奏探析。
一、和弦及单旋律音的演奏从谱面上看,柔板由大量和弦和单旋律音构成。
由于创作时意在模仿管风琴,且受当时演奏使用的巴洛克弓的影响,演奏者在演奏和弦时虽然分两次拉,但是听起来要像一次完成的。
开始就是一组七和弦,要先确保弓子放好、放平稳再出声。
大量的和弦需要注意音准问题,不仅和弦中的每个单音要准确,而且要注意每个和弦发音的和谐度,平时练习需要慢练、清拉,让耳朵保持良好的状态,辨识音准。
在衔接处弓子不要离开弦,否则音乐将呈现断断续续的感觉,在衔接下一个和弦的时候,演奏者的头脑中要提前且清晰地反映出左手手指的变化,确保和弦平稳进行。
单旋律音成为和弦之间的过渡音,出现了很多三十二分音符和六十四分音符,在节奏上更难以把握。
如果我们按照平常的4/4拍来练习,很多复杂的节奏型不容易弄清楚,如果按照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方式来打节奏,也就是8/8拍来练习,会更加直观和准确地演奏。
当然在最初期的练习时,某些复杂的乐句也可采取以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为一拍的方式来拉奏。
《制琴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制琴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制琴记》,完成 18-21 题。
(共 11分)制琴记木匠胡三和琴行老板韩五决定一起制琴。
那年,胡三五十知天命,韩五三十而立。
念头起自胡三四十九岁那年召开的首届国际小提琴节,胡三被国际琴展上的名琴给镇住了,魔怔了一路,回家就跟老婆说,我要做琴。
胡三像个糙人,肿眼泡,狮子鼻,有些谢顶。
胡三出身木匠,手巧心细,喜欢琢磨。
三十岁上就练成了一等一的高手。
木匠做琴,隔着山,但架不住胡三的执着与投入。
大年初一就拉开架势,图纸铺了满床,逐步分解,归纳笔记。
二月初二,取料、晒料、刨料,打眼、锯榫头、组装,不分昼夜。
吃起饭来也是心事重重,个把月瘦了整十斤。
当做到他人生中第五把琴的时候,胡三觉得自己应该有一个搭档,于是想起了开琴行的韩五。
与胡三不同,韩五看上去像个文人,戴眼镜,瘦高个,食草动物的眼神,一张书生白面。
韩五自小跟爱拉琴的祖父生活,耳濡目染,对音质音色特别敏感。
大学毕业以后,他跟父亲借钱开起了琴行,代理各种机械琴。
韩五似乎知道每把琴的脾性,有时侍弄琴入了神,彻夜难停。
没几年,乐器行当里都知道城西有个韩五。
唯知音难逢。
大多时间里,韩五都是寂寞的。
胡三的提议,让韩五欣然应允。
半年后,琴作坊开了张。
在太阳下面,在月光里面,在木头的淡淡暗香里,胡三韩五,这一老一少,一动一静,一黑一白,一武一文,运用数学、物理学、造桥工艺、美学、声学甚至化学,开始做琴。
木匠出生的胡三,对木头有着一种由来已久的情怀。
在他眼里,好的木头一旦成了一把好琴,那简直是灵魂的重生。
用什么木头,韩五绝对听胡三的。
受韩五影响,胡三也开始参阅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
读书让胡三的工艺洁癖更严重了。
胡三在做琴,韩五也在做琴。
木匠与琴行老板在音乐里做琴,久而久之,他们在音乐中发现了另一个隐形的自己。
在木头的清香里,怯生寡言的韩五是放松的,甚至是亢奋的,他不停说话,说肖斯塔科维奇对恐惧与压抑的诉说,贝多芬穿过苦痛之门面对上帝召唤的谦卑,巴托克的孑世孤傲像极了巴塔哥尼亚的山峰⋯⋯胡三接不上话,但他明显放慢了手上的速度。
布鲁赫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探析

布鲁赫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探析作者:于颖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11期【摘要】《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866年脱稿于科布伦兹,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
它的旋律充满新意;形式自由,曲式严谨自然,音响效果纯美。
它不同于普通协奏曲,在协奏曲交响化的基础上融入了歌剧中的宣叙调。
初次演奏或欣赏时,让人觉得新鲜罕见、但却无凌乱之感。
第一乐章在整个协奏曲中起了一个引子的作用,它简短而有力,形象突出。
笔者在本文中主要就布鲁赫《g小调》作品概述和第一乐章的演奏特征进行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小提琴;协奏曲;布鲁赫;g小调第一乐章一、布鲁赫《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的概述《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布鲁赫作品中值得赞赏的不朽之作。
作品能获崇高的荣誉是因为它具有一种不多见的颇具概括性的史诗般的抒情能力。
这种史诗般的抒情,在布鲁赫的协奏曲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此曲的旋律带有一些甜蜜的伤感,并且具有演奏家们所喜爱的演奏效果。
形式虽然是普通的三乐章,但又比一般的协奏曲形式自由得多,因而大家时常把本曲的第一乐章当作前奏曲。
第一乐章,正是笔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要探析论述的[2]。
第一乐章被看作整个协奏曲的引子。
深受世人的喜爱。
在众多的演出和比赛时都能显现出它的身影。
因为它充满了旋律上的创意与形式上的自由,在技巧方面虽然不很容易,却也不至于过分艰深,而在表达旋律的美感方面才是演奏者应当注重的问题。
二、第一乐章的演奏方法:揉弦与运弓的配合揉弦与运弓的配合之所以会成为第一乐章的演奏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第一乐章做了形式上的改变:类似歌剧,并不像莫扎特协奏曲,或巴赫协奏曲那样非常的交响乐话,而它以融入了舞台的对话。
具体体现在:在本乐章开始的引子部,作曲家用独奏小提琴音乐代替了歌剧中的宣叙调,比较自由,但它们又是在一定的格式当中进行,所以记谱还是比较严谨的,我们可以在每个音的张力上做文章。
这里就要应用到揉弦与运弓相配合的原理,首先是渐强的用法:开始的第一个连弓要表达一个渐强的感觉。
高考高三三模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二及答案解析

制琴记阿占话说那天下午,胡三背着琴,像侠客佩剑一样,行于当街,去琴行与韩五见面。
胡三亮出了琴——一把手作小提琴。
琴体的造型和构造比照了欧洲制琴巨匠鼎盛时期的风格,整体弧度圆润。
雕工很有自信。
琴腰狭窄,便于演奏高把位和低音弦。
面板与背板中间有音柱支撑,位置不偏不倚。
琴表油漆均匀,不太硬也不太软。
琴箱内部处理得同样细致,没有留下任何工具的痕迹……真是一把有样貌的手作琴,韩五心中暗暗叫绝。
“爷们儿,你代理的那些机械琴不利于天才琴童形成个人风格,机械琴看上去就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饰物,手工琴却是艺术品。
我有匠人手艺,你有音乐资本,不如我们一起做琴吧。
”是年,胡三五十初叩天命,韩五三十恰逢而立。
胡三看上去像个糙人,肿眼泡,狮子鼻,头顶是谢的,常见油光,一张凡夫黑脸。
胡三木匠出身,十六岁学徒,三十岁上练成了一等一的高手。
四十九岁那年,首届国际小提琴节在家门口举办,胡三走了进去,结果被国际琴展上的名琴镇住了,太美了!他魔怔了一路,回家就跟老婆说:“我要做琴!”那年春节,他用两瓶茅台换回来两摞小提琴图纸,大年初一就拉开架势,图纸铺了满床满地,逐步分解,归纳笔记。
二月初二,开凌梭鱼上市的时候,胡三取料、晒料、刨料,继而打眼、锯榫头、组装,把自己放在半成品、木屑和工具之间,一边琢磨一边敲打,不分昼夜。
终于,樱花盛开的时候,他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把小提琴。
当然,第一把琴的音色不均、不圆、不润,自然也就不美,胡三很不服气,他决心一把一把地做下去,于是便有了第二把、第三把、第四把。
到了第五把,胡三觉得自己可以有一个搭档了,于是想起了韩五,也就有了开头的那段当街背琴疾行。
与野生的胡三不同,韩五看上去像个文人,戴眼镜,不高,偏瘦,食草动物的眼神,一介书生的白面。
大学毕了业却没脱下满身的学生气,韩五跟父亲借钱,开起了琴行。
韩五似乎知道每把琴的脾性,知道如何顺着琴的性子捋。
没几年,琴行就有了口碑。
乐器行当里,都知道城西有个韩五,性格孤僻,音乐学养却是极高的,侍弄乐器很有道道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8 0后布鲁赫 回到柏林 艺术学 院担任作 曲教 授 , 到 1 1 直 90
年退休 , 在柏林度过余 生 , 12 于 9 0年逝 世 。晚年 时期 , 他是备受
协奏 曲。 关 键词 : 鲁赫 布 《g小 调 第 一 号 小 提 琴 协 奏 曲 》 右 手 运 弓 技 巧
一
、
简 介 布 鲁 赫 的 生 平 及 作 品
威廉 - ( ag a la s这 两位 杰出的学 生。布鲁 赫也 于 1 1 I V u hnWii ) s lm 93 年获颁剑 桥以及柏 林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
品 中 旋 律 的 线 条 和 表 现 方 式 ,让 他 在 创 作 时 以旋 律 作 为 最 重 要 的根 本 之 一 , 仅 是 在 他 的声 乐 作 品 里 , 样 的在 器 乐 作 品 中布 不 同
的布商大厦管 弦乐团 当时的指 挥黎兹 (uis i z承 接着门德 Jl e ) uR t
布鲁赫于 13 年 1 6日出生 于德 国科 隆( oon )父 亲 88 月 C lge , 是一名公 职人员 , 母亲是一名歌手 , 是他 的音 乐启 蒙老师。 也 9岁 时开始创 作 , 了第一首歌献给他 的母 亲作为生 日礼物 , 写 从那 时 起他便爱 上音乐并得 到父母 亲的鼓励 。
号 小提琴协奏 曲》作 品 2 、 《 6 苏格兰幻想 曲》 Soi h a— (cts e n tc F
ts ) ai 作品 4 e 6和大提琴与管弦乐的《 神之 日》 K l ir的是 , 布鲁赫从小受 到母 亲身为歌手 的影 响 , 对于声乐作
最早 他 跟 随着 他 父 亲 的 朋 友 布 雷 登 斯 坦 ( ir hBe e— He i ri n nc d
布鲁 赫一生 中创作 出许 多作 品 ,尤其是 以声 乐作品方面居 多 , 中更 以合唱作 品为 主 ; 余 的还有三部 歌剧 、 当 其 一些 室 内乐
作 品 、器乐作 品以及管弦乐作 品等 。布鲁赫 为钢 琴写 的作 品不 多, 因为他不 喜欢钢 琴 , 比较 喜欢声 乐或小 提琴 , 而 尽管他 本身 也是一位很好 的钢 琴演 奏者。因此 , 他较杰 出的作 品大部份集 中 在声 乐作 品上 。此外 , 由于布鲁 赫的工作 通常都是担任指挥 的职 位 , 于管弦乐团和合唱 团都相 当熟稔 , 以他也创 作 了相 当多 对 所 大型作 品如歌剧 、 唱作 品等 , 合 还有 三首交 响曲 ; 尚有一些 给独 奏乐 器和管 弦乐团 的作 品 , 如现今 常被拿来 演奏 的有《 g小调第
一
s i)学 习音 乐理论 。 l tn e 4岁时 ,他 获颁 莫扎 特 基金 奖 ( zr Moat Fu d tnPi ) o n ao re ,此奖学金 提供他 于 15 到 15 i z 8 3年 8 7年 间的学
习 , 间 他跟 随 奚勒 (edn n ie) 习 作 曲 , 随 赖 奈克 期 FriadHl r学 l 跟
在科隆表演 , 此后他的老师建议他 到整个德 国去旅 行去 吸收 、 体 验不一样 的音乐 。
随 即展 开 他 的旅 行 , 站 到 了 莱 比锡 ( e z ) 当时 莱 比锡 首 Li i 。 pg 的 音 乐 生 活 主 要 是 受 到 门德 尔 松 和 舒 曼 的影 响 , 而那 里 最 著 名
布鲁赫作品《 \ g 调第 -4, ' 提琴协 奏 曲》
右 手运 巧 之 探 讨 弓技
圃 曹 阳
摘
要 : 9世 纪 的 音 乐 不 论 是 在 创 作 或 是 演 出 形 式 上 皆 有 很 大 的 变 化 ,代 表 小 提 琴 演 奏 技 巧 的 创 1 作 以协 奏 曲为 主 , 由各 小 提 琴学 派 的 钻 研 和 扩展 , 而发 展 出不 一 样 的 风 格 。 布 鲁 赫 经 进
身 为德 国后 浪 漫时 期 重 要 的作 曲家 ,最成 功 的地 方 就是 布 鲁赫 运 用 许 多演 奏 技 巧结 合 在
他特 有 的 音 乐' 1 中 , 就 是 他 的 坚 持 : 旋 律 是 音 乐 的 灵 魂 ”, 底 展 现 小 提 琴 优 美 歌 唱 5当 也 “ 彻
性 的本 质 , 得此 作 品能 够 历久 不 衰 , 音乐 价值 不 输给 当时 浪漫 乐 派其 它 著 名 的小 提 琴 使 其
( al ence 和布雷诺 ( ednn ru u g学 习钢琴 。 K rR iek ) F ria dBen n ) 布鲁赫 第一部 最有价值 的作 品是一部歌 剧 , 根据歌德 的《 话 , 是 笑 名单
与复仇) Sh r Lsu dR c e于 15 ) cez i n ah ) 8 6年所 写的 , ( , t 并于 1 5 8 8年
尊敬 的一位老 师, 也教出了雷史碧基 ( t r o epgi和佛汉 他 Ot i si ) onR h
-
¨
鲁赫 也发 挥得 淋漓尽致 。 在乐 曲里使用 民俗音乐 素材也是 布鲁赫最喜爱 的一种创作
尔松的职位 , 演曲 目致力于在 贝多芬舒伯特 、 表 门德 尔松和舒曼
等人的作品 ,如此高水平 的表 演让他非 常兴 奋且受 到不小 的影
响。
方式 ,他 的许多作 品中有从 苏格兰 、瑞 典和俄罗斯这 些国家而 来, 例如《 格兰幻 想 曲》 品 4 、 苏 作 6 合唱作 品《 的十字 架》 D s 火 ( a F urru ) 品 5 、 内乐作 品《 eekez作 2室 瑞典 舞 曲> S e i a cs作 > w ds D n e) (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