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第41讲)探索性问题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第41讲)探索性问题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第41讲)探索性问题

题目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探索性问题 高考要求

高考中的探索性问题主要考查学生探索解题途径,解决非传统完备问题的能力,是命题者根据学科特点,将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并赋予新的情境创设而成的,要求考生自己观察、分析、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重难点归纳

如果把一个数学问题看作是由条件、依据、方法和结论四个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那么把这四个要素中有两个是未知的数学问题称之为探索性问题 条件不完备和结论不确定是探索性问题的基本特征

解决探索性问题,对观察、联想、类比、猜测、抽象、概括诸方面有较高要求,高考题中一般对这类问题有如下方法

(1)直接求解;

(2)观察——猜测——证明;

(3)赋值推断;

(4)数形结合;

(5)联想类比;

(6)特殊——一般——特殊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 例1已知函数1)(2++=

ax c bx x f (a ,c ∈R ,a >0,b 是自然数)是奇函数,f (x )有最大值21,且f (1)5

(1)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

(2)是否存在直线l 与y =f (x )的图象交于P 、Q 两点,并且使得P 、Q 两点关于点(1,0)对称,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最值问题、直线方程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依托 函数的奇偶性、重要不等式求最值、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对称问题

错解分析 不能把a 与b 间的等量关系与不等关系联立求b ;忽视b 为自然数而导致求不出b 的具体值;P 、Q 两点的坐标关系列不出解

技巧与方法 充分利用题设条件是解题关键 本题是存在型探索题目,注意在假设存在的条件下推理创新,若由此导出矛盾,则否定假设,否则,给出肯定的结论,并加以论证

解 (1)∵f (x )是奇函数

∴f (–x )=–f (x ),即 1

122++-=++-ax c bx ax c bx

∴–bx +c =–bx –c

∴c =0

∴f (x )=1

2+ax bx 由a >0,b 是自然数得当x ≤0时,f (x )≤0,

当x >0时,f (x )>0

∴f (x )的最大值在x >0时取得

∴x >0时,22111

)(b a

bx x b a x f ≤+= 当且仅当bx

x b a 1= 即a x 1=时,f (x )有最大值2

1212=b a

∴2b

a =1,∴a =

b 2 ① 又f (1)>

52,∴1+a b >5

2,∴5b >2a +2 ② 把①代入②得2b 2–5b +2<0解得2

1<b <2 又b ∈N ,∴b =1,a =1,∴f (x )=12+x x (2)设存在直线l 与y =f (x )的图象交于P 、Q 两点,且P 、Q 关于点(1,0)对称,

P (x 0,y 0)则Q (2–x 0,–y 0),∴???

????-=+--=+020002001)2(21y x x y x x ,消去y 0,得x 02–2x 0–1=0

解之,得x 0=1±2,

∴P 点坐标为(42,21+)或(4

2,21--)

进而相应Q 点坐标为Q (4

2,21--)或Q (42,21+) 过P 、Q 的直线l 的方程 x –4y –1=0即为所求

例2如图,三条直线a 、b 、c 两两平行,直

线a 、b 间的距离为p ,直线b 、c 间的距离为2p ,A 、B 为直线a 上两定点,且|AB |=2p ,MN 是在直线b 上滑动的长度为2p 的线段

(1)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求△AMN

的外心C 的轨迹E ;

(2)接上问,当△AMN 的外心C 在E 上什么位置时,d +|BC |最小,最小值是多少?(其中d 是外心C 到直线c 的距离)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轨迹方程的求法、抛物线的性质、数形结合思想及分析、探索问题、综合解题的能力 知识依托 求曲线的方程、抛物线及其性质、直线的方程 错解分析 ①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如何建系是难点,②第二问中确定C 点位置需要一番分析 技巧与方法 本题主要运用抛物线的性质,寻求点C 所在位置,然后加以论证和计算,得出正确结论,是条件探索型题目 解 (1)以直线b 为x 轴,以过A 点且与b 直线垂直的直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AMN 的外心为C (x ,y ),则有A (0,p )、M (x –p ,0),N (x +p ,0), 由题意,有|CA |=|CM | ∴2222)()(y p x x p y x ++-=-+,化简,得

x 2=2py

它是以原点为顶点,y 轴为对称轴,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2)由(1)得,直线c 恰为轨迹E 的准线

由抛物线的定义知d =|CF |,其中F (0,2

p )是抛物线的焦点 ∴d +|BC |=|CF |+|BC |

由两点间直线段最短知,线段BF 与轨迹E 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

直线BF 的方程为p x y 2

141+=联立方程组

?????=+=py x p x y 221412得???

????+=+=.16179)171(41p y p x 即C 点坐标为(p p 16

179,4171++) 此时d +|BC |的最小值为|BF |=p 217 例3已知三个向量a 、b 、c ,其中每两个之间的夹角为120°,若|

a |=3,|

b |=2,|

c |=1,则a 用b 、c 表示为 解析 如图–a 与b ,c 的夹角为60°,且|a |=|–a |=3 由平行四边形关系可得–a =3c +23b , ∴a =–3c –2

3b 答案 a =–3c –23b 例4 假设每一架飞机引擎在飞行中故障率为1–p ,且各引擎是否有故障是独立的,如有至少50%的引擎能正常运行,飞机就可成功飞行,则对于多大的p 而言,4引擎飞机比2引擎飞机更为安全?

2 解析 飞机成功飞行的概率分别为 4引擎飞机为 422244334222

4)1(4)1(6C )1(C )1(C P P P P P P P P P P +-+-=+-+- 2引擎飞机为2

22212)1(2C )1(C P P P P P P +-=+-? 要使4引擎飞机比2引擎飞机安全,则有

6P 2(1–P )2+4P 2(1–P )+P 4≥2P (1–P )+P 2,解得P 32 即当引擎不出故障的概率不小于

32时,4引擎飞机比2引擎飞机安全

学生巩固练习 1 已知直线l ⊥平面α,直线m ?平面β,有下面四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是( )

①α∥β?l ⊥m ②α⊥β?l ∥m

③l ∥m ?α⊥β ④l ⊥m ?α∥β A ①与② B ①与③ C ②与④ D ③与④ 2 某邮局只有0.60元,0.80元,1.10元的三种邮票 现有邮资为7.50元的邮件一件,为使粘贴邮票的张数最少,且资费恰为7.50元,则最少要购买邮票( ) A 7张 B 8张 C 9张 D 10张 3 观察sin 220°+cos 250°+sin20°cos50° =43,sin 215°+cos 245°+sin15°2cos45°=4

3, 写出一个与以上两式规律相同的一个等式

4 在四棱锥P —ABCD 中,侧棱P A ⊥底面ABCD ,底面

ABCD 是矩形,问底面的边BC 上是否存在点E

(1)使∠PED =90°;

(2)使∠PED 为锐角 证明你的结论

5 已知非零复数z 1,z 2满足|z 1|=a ,|z 2|=b ,|z 1+z 2|=c (a 、b 、c 均大于零),问是否根据上述条件求出12z z ?请说明理由

6 是否存在都大于2的一对实数a 、b (a >b )使得ab ,a

b ,a –b ,a +b 可以按照某一次序排成一个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a 、b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7 直线l 过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且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对于抛物线上另外两点A 、B 直线l 能否平分线段AB ?试证明你的结论

8 三个元件T 1

、T 2、T 3正常工作的概率分别为0.7、0.8、0.9,将它们的某两个并联再和第三个串联接入电路,如图甲、乙、丙所示,问哪一种接法使电路不发生故障的概率最大?

参考答案 1 解析 ①l ⊥α且α∥β?l ⊥β,m ?β?l ⊥m

②α⊥β且l ⊥α?l ∥β,但不能推出l ∥m

③l ∥m ,l ⊥α?m ⊥α,由m ?β?α⊥β

④l ⊥m ,不能推出α∥β 答案 B 2 解析 选1.1元5张,0.6元2张,0.8元1张 故8张 答案 B 3 解析 由50°–20°=(45°–15°)=30°

可得sin 2α+cos 2(α+30°)+sin αcos(α+30°4

答案 sin 2α+cos 2(α+30°)+sin αcos(α+30°)=43 4 解 (1)当AB ≤2

1AD 时,边BC 上存在点E ,使∠PED =90°;当AB >21AD 时,使∠PED =90°的点E 不存在 (只须以AD 为直径作圆看该圆是否与BC 边有无交点)(证略)

(2)边BC 上总存在一点,使∠PED 为锐角,点B 就是其中一点 连接BD ,作AF ⊥BD ,垂足为F ,连PF ,∵P A ⊥面ABCD ,∴PF ⊥BD ,又△ABD 为直角三角形,∴F 点在BD 上,∴∠PBF 是锐角 同理,点C 也是其中一点

5 解 ∵|z 1+z 2|2=(z 1+z 2)(1z +2z )=|z 1|2+|z 2|2+(z 12z +1z z 2)

∴c 2=a 2+b 2+(z 12z +1z z 2)

即 z 12z +1z z 2=c 2–a 2–b 2 ∵z 1≠0,z 2≠0,∴z 12z +1z 2z 2=1

2112221z z z z z z z z + =|z 2|2(21z z )+|z 1|2(12z z ) 即有 b 2(21z z )+a 2(1

2z z )=z 1z 2+z 1z 2 ∴b 2(21z z )+a 2(1

2z z )=c 2–a 2–b 2

∴a 2(12z z )2+(a 2+b 2–c 2)(1

2z z )+b 2=0 这是关于

12z z 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此方程即得12z z 的值 6 解 ∵a >b ,a >2,b >2,

∴ab ,

a b ,a –b ,a +b 均为正数,且有ab >a +b >a

b ,ab >a +b >a –b 假设存在一对实数a ,b 使ab ,a b ,a +b ,a –b 按某一次序排成一个等比数列,则此数列必是单调数列 不妨设该数列为单调减数列,则存在的等比数列只能有两种情形,即

①ab ,a +b ,a –b ,a b , 或 ②ab ,a +b ,a b ,a –b 由(a +b )2≠ab 2a

b 所以②不可能是等比数列,若①为等比数列,则有

??

???+=+=??????=-+-=+22710257 ))(()()(2b a a b ab b a b a b a ab b a 解得 经检验知这是使ab ,a +b ,a –b ,a

b 成等比数列的惟一的一组值 因此当a =7+25,b =2

2710+时,ab ,a +b ,a –b ,a b 成等比数列 7 解 如果直线l 垂直平分线段AB ,连AF 、BF ,∵F (2

p ,0)∈l ∴|F A |=|FB |,设A (x 1,y 1),B (x 2,y 2),显然x 1>0,x 2>0,y 1≠y 2,

于是有(x 1–2p )2+y 12=(x 2–2

p )2+y 22, 整理得 (x 1+x 2–p )(x 1–x 2)=y 22–y 12=–2p (x 1–x 2)

显然x 1≠x 2(否则AB ⊥x 轴,l 与x 轴重合,与题设矛盾)得

x 1+x 2–p =–2p 即x 1+x 2=–p <0,这与x 1+x 2>0矛盾,

故直线l 不能垂直平分线段AB 8 解 设元件T 1、T 2、T 3能正常工作的事件为A 1、A 2、A 3,电路不发生故障的事件为A ,则P (A 1)=0.7,P (A 2)=0.8,P (A 3)=0.9

(1)按图甲的接法求P (A ) A =(A 1+A 2)2A 3,

由A 1+A 2与A 3相互独立,则P (A )=P (A 1+A 2)2P (A 3)

又P (A 1+A 2)=1–P (21A A )=1–P (1A 22A )

由A 1与A 2相互独立知1A 与2A 相互独立,得

P (1A 22A )=P (1A )2P (2A )=[1–P (A 1)]2[1–P (A 2)] =(1–0.7)3(1–0.8)=0.06,∴P (A 1+A 2)=0.1–P (1A 22A )=1–0.06=0.94, ∴P (A )=0.9430.9=0.846

(2)按图乙的接法求P (A ) A =(A 1+A 3)2A 2且A 1+A 3与A 2相互独立,则P (A )=P (A 1+A 3)2P (A 2),

用另一种算法求P (A 1+A 3)

∵A 1与A 3彼此不互斥,

根据容斥原理P (A 1+A 3)=P (A 1)+P (A 3)–P (A 1A 3),

∵A 1与A 3相互独立,

则P (A 12A 3)=P (A 1)2P (A 3)=0.730.9=0.63,P (A 1+A 3)

=0.7+0.9–0.63=0.97

∴P (A )=P (A 1+A 3)2P (A 2)=0.9730.8=0.776

(3)按图丙的接法求P (A ),用第三种算法

A =(A 2+A 3)A 1=A 2A 1+A 3A 1,

∵A 2A 1与A 3A 1彼此不互斥,

据容斥原理,则P (A )=P (A 1A 2)+P (A 1A 3)–P (A 1A 2A 3), 又由A 1、A 2、A 3相互独立,得P (A 12A 2)=P (A 1)P (A 2)=0.830.7=0.56, P (A 3A 1)=P (A 3)2P (A 1)=0.930.7=0.63,

P (A 1A 2A 3)=P (A 1)2P (A 2)2P (A 3)=0.730.830.9=0.504,

∴P (A )=0.56+0.63–0.504=0.686

综合(1)、(2)、(3)得,图甲、乙、丙三种接法电路不发生故障的概率值分别为0.846,0.776,0.686 故图甲的接法电路不发生故障的概率最大 课前后备注

高三数学复习专题讲座

2010届高三数学复习专题讲座 数列复习建议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袁保金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重要衔接点,由于它既具有函数特征,又能构成独特的递推关系,使得它既与高中数学其他部分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而且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应用的广泛性和思想方法的多样性,所以数列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纵观江苏省近几年高考数学试卷,数列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般情况下都是以一道填空题和一道解答题形式出现,填空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内容,对基本的计算技能要求比较高,具有“小、巧、活、新”的特点,解答题属于中高档难度的题目,甚至是压轴题.具有综合性强、变化多、难度较大特点,重点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内容为主,考查数列内在的本质的知识和推理能力,运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纲解读 2、考纲解读(1)考纲中对数列的有关概念要求为A级,也就是说只要了解数列概念的基本含义,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2)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要求都为C级,2010年数学科考试说明中共列出八个C级要求的知识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占了其中两个,说明这两个基本数列在高考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具体要求我们对这两个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公式需要有深刻的认识,能够

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解决综合性较强的或较为困难的问题.这也说明涉及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综合题在高考中一定出现.(3)由于数列这一章含有两个C级要求的知识点,可以命制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综合题,也可以命制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点相融合的综合题,以及数列应用问题,着重考查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题启示1、考题分布 自2004年江苏省单独命题以来,对数列知识的考查一直是命题的重 2、考题启示(1)数列在高考试卷中占的比重较大,分值约为13%左右,呈一大一小趋势,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都有考查,纵观近几年江苏省高考试题,我们会发现江苏考题与全国卷、其他省市卷数列题有很大区别,具有十分明显的特色,对数列的考查不与其他知识综合,同时也回避了递推数列和不等式,主要揭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内在的本质性的知识,形成江苏卷的一大特色.因此复习中在递推数列方面,特别是利用递推数列求通项,要大胆取舍,不要深挖.(2)客观题主要考查了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突出了“小、巧、活、新”的特点,属容易题或中档题.主观题年年都考,且以中等和难度较大的综合题出现,常放在压轴题的位置.回顾江苏省单独命题以来,对数列的考查可以称得上到了极致.如2007年、2008年在倒数第二题,2005年、2006年在最后一题,2009年数列题前移到第17题,以中等题形式出现,这一显著地变化似乎一种信号,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高中数学经典例题100道

例1 判定以下关系是否正确 (1){a}{a}? (2){1,2,3}={3,2,1} (3){0}??≠ (4)0∈{0} (5){0}(6){0} ??∈= 分析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解 根据子集、真子集以及集合相等的概念知①②③④是正确的,后两个都是错误的. 说明:含元素0的集合非空. 例2 列举集合{1,2,3}的所有子集. 分析 子集中分别含1,2,3三个元素中的0个,1个,2个或者3个. 解含有个元素的子集有:; 0? 含有1个元素的子集有{1},{2},{3}; 含有2个元素的子集有{1,2},{1,3},{2,3}; 含有3个元素的子集有{1,2,3}.共有子集8个. 说明:对于集合,我们把和叫做它的平凡子集.A A ? 例已知,,,,,则满足条件集合的个数为≠3 {a b}A {a b c d}A ?? ________. 分析 A 中必含有元素a ,b ,又A 是{a ,b ,c ,d}真子集,所以满足条件的A 有:{a ,b},{a ,b ,c}{a ,b ,d}. 答 共3个. 说明:必须考虑A 中元素受到的所有约束. 例设为全集,集合、,且,则≠ 4 U M N U N M ?? [ ] 分析 作出4图形. 答 选C . 说明:考虑集合之间的关系,用图形解决比较方便.

点击思维 例5 设集合A ={x|x =5-4a +a 2,a ∈R},B ={y|y =4b 2+4b +2,b ∈R},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 A A B B A B C A B D A B .=...≠≠ ??? 分析 问题转化为求两个二次函数的值域问题,事实上 x =5-4a +a 2=(2-a)2+1≥1, y =4b 2+4b +2=(2b +1)2+1≥1,所以它们的值域是相同的,因此A =B . 答 选A . 说明:要注意集合中谁是元素. M 与P 的关系是 [ ] A .M = U P B .M =P C M P D M P ..≠?? 分析 可以有多种方法来思考,一是利用逐个验证(排除)的方法;二是利用补 集的性质:M = U N = U ( U P)=P ;三是利用画图的方法. 答 选B . 说明:一题多解可以锻炼发散思维. 例7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 U ( U A)={A}

论文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 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3、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4、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5、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6、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7、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第讲直线方程及其应用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第讲直线方程及其应用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题目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直线方程及其应用 高考要求 直线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是解析几何最基础的部分,本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以及两直线平行、垂直、重合的判定都是解析几何重要的基础内容 应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线性规划是直线方程一个方面的应用,属教材新增内容,高考中单纯的直线方程问题不难,但将直线方程与其他知识综合的问题是学生比较棘手的 重难点归纳 1 对直线方程中的基本概念,要重点掌握好直线方程的特征值(主要指斜率、截距)等问题;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与距离有关的问题等 2 对称问题是直线方程的一个重要应用,中学里面所涉及到的对称一般都可转化为点关于点或点关于直线的对称 中点坐标公式和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是解决对称问题的重要工具 3 线性规划是直线方程的又一应用 线性规划中的可行域,实际上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求线性目标函数z =ax +by 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时,设t =ax +by ,则此直线往右(或左)平移时,t 值随之增大(或减小),要会在可行域中确定最优解 4 由于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因此有关函数、数列、不等式、复数等代数问题往往借助直线方程进行,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 例1某校一年级为配合素质教育,利用一间教室作为学生绘画成果展览室,为节约经费,他们利用课桌作为展台,将装画的镜框放置桌上,斜靠展出,已知镜框对桌面的倾斜角为α(90°≤α<180°)镜框中,画的上、下边缘与镜框下边缘分别相距a m,b m,(a >b ) 问学生距离镜框下缘多远看画的效果最佳 命题意图 本题是一个非常实际的数学问题,它不仅考查了直线的有关概念以及对三角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更重要的是考查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知识依托三角函数的定义,两点连线的斜率公式,不等式法求最值 错解分析 解决本题有几处至关重要,一是建立恰当的坐标系,使问题转化成解析几何问题求解;二是把问题进一步转化成求tan ACB 的最大值 如果坐标系选择不当,或选择求sin ACB 的最大值 都将使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技巧与方法 欲使看画的效果最佳,应使∠ACB 取最大值,欲求角的最值,又需求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 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AO 为镜框边,AB 为画的宽 度,O 为下边缘上的一点,在x 轴的正半轴上找一点C (x ,0)(x >0),欲使看画的效果最佳,应使∠ACB 取得最大值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 A 、B 两点坐标分别为(a cos α,a sin α)、 (b cos α,b sin α),于是直线AC 、BC 的斜率分别为 k AC =tan xCA = x a a -ααcos sin ,.cos sin tan x b b xCB k BC -==αα 于是 tan ACB = AC BC AC BC k k k k ?+-1αα ααcos )(sin )( cos )(sin )(2?+-+?-= ++-?-=b a x x ab b a x x b a ab x b a

2021新高考数学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18 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及探索性问题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18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及探索性问 题 1.(2020河北石家庄5月检测,18)如图1,在Rt△ABC中,∠C=90°,BC=AC=4,D,E分别是AC,AB边上的中点,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C=A1D,如图 2. (1)求证:平面A1CD⊥平面A1BC; (2)求直线A1C与平面A1BE所成角的正弦值. 2. (2020贵州贵阳适应性训练,19)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且平面PAD⊥平面ABCD,F为棱PD的中点. (1)在棱B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CF∥平面PAE?并说明理由; (2)若PA=PD=AB,求直线AF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3.(2020浙江台州模拟,19)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AC=BC=3,AA1=2.以AB,BC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连接DA1和DC1. (1)求证:A1D∥平面BCC1B1; (2)在线段BC上是否存在点F,使平面DA1C1与平面A1C1F垂直?若存在,求出BF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2020云南昆明一中模拟,19)图1是由边长为4的正六边形AEFBCD,矩形DCGH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将其沿AB,DC折起得几何体ABCD-EFGH,使得CG⊥AD,且平面EFGH∥平面ABCD,如图2.

(1)证明:在图2中,平面ACG⊥平面BCG; (2)设M为图2中线段CG上一点,且CM=1,若直线AG∥平面BMD,求图2中的直线BM与平面AHB 所成角的正弦值. 5.(2020北京通州一模,18)如图1,已知四边形ABCD为菱形,且∠A=60°,取AD中点为E.现将四边形EBCD沿BE折起至EBHG,使得∠AEG=90°,如图2. (1)求证:AE⊥平面EBHG; (2)求二面角A-GH-B的余弦值; (3)若点F满足=λ,当EF∥平面AGH时,求λ的值.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第42讲)应用性问题

题目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应用性问题 高考要求 数学应用题是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他领域中的问题 高考对应用题的考查已逐步成熟,大体是三道左右的小题和一道大题,注重问题及方法的新颖性,提高了适应陌生情境的能力要求 重难点归纳 1 解应用题的一般思路可表示如下: 数学解答 数学问题结论 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实际问题 2 解应用题的一般程序 (1)读 阅读理解文字表达的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这一关是基础 (2)建 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利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熟悉基本数学模型,正确进行建“模”是关键的一关 (3)解 求解数学模型,得到数学结论 一要充分注意数学模型中元素的实际意义,更要注意巧思妙作,优化过程 (4)答 将数学结论还原给实际问题的结果 3 中学数学中常见应用问题与数学模型 (1)优化问题 实际问题中的“优选”“控制”等问题,常需建立“不等式模型”和“线性规划”问题解决 (2)预测问题 经济计划、市场预测这类问题通常设计成“数列模型”来解决 (3)最(极)值问题 工农业生产、建设及实际生活中的极限问题常设计成“函数模型”,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 (4)等量关系问题 建立“方程模型”解决 (5)测量问题 可设计成“图形模型”利用几何知识解决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 例1为处理含有某种杂质的污水,要制造一个底宽为2米的无盖长方体沉淀箱(如图),污水从A 孔流入,经 沉淀后从B 孔流出,设箱体的长度为a 米,高度为b 米, 已知流出的水中该杂质的质量分数与a 、b 的乘积ab 成反 比,现有制箱材料60平方米,问当a 、b 各为多少米时, 经沉淀后流出的水中该杂质的质量分数最小(A 、B 孔的 面积忽略不计)? B A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极限的概念及其运算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极限的概念及其运算 高考要求 极限的概念及其渗透的思想,在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们研究许多问题的工具 旧教材中原有的数列极限一直是历年高考中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是指导考生深入地理解极限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有关极限的运算问题 重难点归纳 1 学好数列的极限的关键是真正从数列的项的变化趋势理解数列极限 学好函数的极限的关键是真正从函数值或图象上点的变化趋势理解函数极限 2 运算法则中各个极限都应存在 都可推广到任意有限个极限的情况,不能推广到无限个 在商的运算法则中,要注意对式子的恒等变形,有些题目分母不能直接求极限 3 注意在平时学习中积累一些方法和技巧,如 )1|(|0lim ,0)1(lim <==-∞→∞→a a n n n n n ???? ? ????><==++++++--∞→时当不存在时当时当l k l k l k b a b x b x b a x a x a l l k k k n ,,0,lim 0 1 1 10110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 例1已知lim ∞ →x (12+-x x -ax -b )=0,确定a 与b 的值 命题意图 在数列与函数极限的运算法则中,都有应遵循的规则,也有可利用的规律, 既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因而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的这种能力 也就是本知识的系统掌握能力 知识依托 解决本题的闪光点是对式子进行有理化处理,这是求极限中带无理号的式子常用的一种方法 错解分析 本题难点是式子的整理过程繁琐,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出错 技巧与方法 有理化处理 解 b ax x x b ax x x b ax x x x x +++-+-+-=--+-∞ →∞ →1)()1(lim )1(lim 2 2 22 b ax x x b x ab x a x +++--++--=∞ →1) 1()21()1(lim 2 222 要使上式极限存在,则1-a 2=0, 当1-a 2=0时, 1) 21(1)21(1111)21(lim 1)1()21(lim 22 2 22=++-++-=+++--++-=+++--+--=∞→∞→a ab a ab a x b x x x b ab b ax x x b x ab x x 由已知得上式 ∴

高中数学选择题训练10道(含答案)

数学高考选择题训练一 1.给定集合=M {4 |πθθk =,∈k Z },}02cos |{==x x N ,}12sin |{==a a P ,则下列关系式中,成立 的是 A.M N P ?? B.M N P ?= C.M N P =? D.M N P == 2.关于函数2 1)3 2(sin )(||2+-=x x x f ,有下面四个结论: (1))(x f 是奇函数; (2)当2003>x 时,2 1)(>x f 恒成立; (3))(x f 的最大值是2 3; (4))(x f 的最小值是2 1-.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过圆01022=-+x y x 内一点P (5,3)的k 条弦的长度组成等差数列,且最小弦长为数列 的首项1a ,最大弦长为数列的末项k a ,若公差∈d [3 1,2 1],则k 的取值不可能是 A.4 B.5 C.6 D.7 4.下列坐标所表示的点不是函数)6 2 tan(π-=x y 的图象的对称中心的是 (A )(3 π,0) B.(3 5π-,0) C.(3 4π,0) D.(3 2π,0) 5.与向量=l (1,3)的夹角为o 30的单位向量是 A.21(1,3) B.21(3,1) C.(0,1) D.(0,1)或2 1 (3 ,1) 6.设实数y x ,满足10<x 且1>y B.10<x 且10<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竞赛中的数论问题

竞赛中的数论问题的思考方法 一. 条件的增设 对于一道数论命题,我们往往要首先排除字母取零值或字母取相等值等“平凡”的情况,这样,利用字母的对称性等条件,往往可以就字母间的大小顺序、整除性、互素性等增置新的条件,从而便于运用各种数论特有手段。 1. 大小顺序条件 与实数范围不同,若整数x ,y 有大小顺序x m ,而令n =m +u 1,n >u 1≥1,得-2 (m -1mu 1)(22112=--u mu m 。同理,又可令m = u 1+ u 2,m >u 2≥1。如此继续下去将得u k+1= u k =1,而11+-+=i i i u u u ,i ≤k 。故n m u u u u k k ,,,,,,121 +是不大于1981的裴波那契数,故m =987,n =1597。 例2. (匈牙利—1965)怎样的整数a ,b ,c 满足不等式?233222c b ab c b a ++<+++ @ 解:若直接移项配方,得01)1()12(3)2(222<--+-+-c b b a 。因为所求的都是整数,所以原不等 式可以改写为:c b ab c b a 234222++≤+++,变形为:0)1()12 (3)2(222≤-+-+-c b b a ,从而只有a =1, b =2, c =1。 2. 整除性条件 对于整数x ,y 而言,我们可以讨论其整除关系:若x |y ,则可令y =tx ;若x ?y ,则可令y =tx +r ,0,则q a b +≥。结合高斯函数,设n 除以k ,余数为r ,则有r k k n n +?? ????=。还可以运用抽屉原理,为同余增设一些条件。整除性与大小顺序结合,就可有更多的特性。 例3. 试证两相继自然数的平方之间不存在自然数a q )由p ,q 的互素性易知必有q |a ,q |b 。这样,由b >a 即得q a b +≥。(有了三个不等式,就可对 q p 的范围进行估计),从而q n n q a d b d q p q q q ++<+≤=<+=+22)1(111。于是将导致矛盾的结果:0)(2<-q n 。这里,因为a ,b 被q 整除,我们由b >a 得到的不仅是b ≥a +1,而是更强的条件b ≥a +q 。 例4. (IMO-25)设奇数a ,b ,c ,d 满足0

论文研究方法

论文研究方法 一、方法 系统科学方法 思维方法 数学方法 描述性研究法 经验总结法 信息研究方法 探索性研究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数量研究法 功能分析法 个案研究法 跨学科研究法 定性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 实证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 实验法 观察法 调查法 二、具体论述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3、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第40讲)化归思想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第40讲)化归思想 高考要求 化归与转换的思想,确实是在研究和解决数学咨询题时采纳某种方式,借助某种函数性质、图象、公式或条件将咨询题通过变换加以转化,进而达到解决咨询题的思想 等价转化总是将抽象转化为具体,复杂转化为简单、未知转化为,通过变换迅速而合理的查找和选择咨询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重难点归纳 转化有等价转化与不等价转化 等价转化后的新咨询题与原咨询题实质是一样的 不等价转化那么部分地改变了原对象的实质,需对所得结论进行必要的修正 应用转化化归思想解题的原那么应是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尽量是等价转化 常见的转化有 正与反的转化、数与形的转化、相等与不等的转化、整体与局部的转化、空间与平面相互转化、复数与实数相互转化、常量与变量的转化、数学语言的转化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 例1对任意函数f (x ), x ∈D ,可按图示构造一个数列发生器,其工作原理如下 ①输入数据x 0∈D ,经数列发生器输出x 1=f (x 0); ②假设x 1?D ,那么数列发生器终止工作;假设x 1∈D ,那么将x 1反 馈回输入端,再输出x 2=f (x 1),并依此规律连续下去 现定义1 2 4)(+-= x x x f 〔1〕假设输入x 0=65 49 ,那么由数列发生器产生数列 {x n },请写出 {x n }的所有项; 〔2〕假设要数列发生器产生一个无穷的常数列,试求输入的初始数据x 0的值; 〔3〕假设输入x 0时,产生的无穷数列{x n },满足对任意正整数n 均有x n <x n +1;求x 0 的取值范畴 命题意图 此题要紧考查学生的阅读审题,综合明白得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知识依靠 函数求值的简单运算、方程思想的应用 解不等式及化归转化思想的应用 解题的关键确实是应用转化思想将题意条件转化为数学语言 错解分析考生易显现以下几种错因〔1〕审题后不能明白得题意〔2〕题意转化不出数学关系式,如第2咨询〔3〕第3咨询不能进行从一样到专门的转化 技巧与方法 此题属于富有新意,综合性、抽象性较强的题目 由于生疏不易明白得并将文意转化为数学语言 这就要求我们慎读题意,把握主脉,体会数学转换 解 〔1〕∵f (x )的定义域D =〔–∞,–1)∪(–1,+∞) ∴数列{x n }只有三项,1,5 1 ,1911321-===x x x 〔2〕∵x x x x f =+-= 1 2 4)(,即x 2–3x +2=0 ∴x =1或x =2,即x 0=1或2时 n n n n x x x x =+-= +1 2 41

10道经典高中数学题

1.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又S6=36,Sn=324,S(n-6)=144,则n=? ①Sn是等差数列 S6=a1*6+6(6-1)/2*d=36,则2a1+5d=12......& 最后六项的和S=an*6-6(6-1)/2*d=6an-15d S(n-6)=Sn-S=324-(6an-15d)=144,则2an-5d=60......@ &+@:a1+an=36 Sn=(a1+an)/2*n n=18 ②解:Sn-S(n-6)=a(n-5)+a(n-4)+......an=324-144=180 而 S6=a1+a2+...a6=36 有 Sn-S(n-6)+S6= a1+a2+...a6+ a(n-5)+a(n-4)+....an =6(a1+an)=180+36=216 那么 (a1+an)=36 Sn=n(a1+an)/2=324 即 36n/2 =324 所以 n=18 2.已知f(x)=(x-1)^2,g(x)=4(x-1),f(an)和g(an)满足,a1=2,且(an+1-an)g(an)+f(an)=0

(1)是否存在常数C,使得数列{an+C}为等比数列?若存在,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设bn=3f(an)-[g(an+1)]^2,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1)存在 C=-1 证明如下 (an+1-an)g(an)+f(an)=0 将f(x)、g(x)带入并化简 得4an+1 - 3an -1 =0 变形为4(an+1 -1)=3(an -1) 所以an-1是以3/4为等比 1为首项的等比数列 (2)an-1=(3/4)^n bn=3f(an)-[g(an+1)]^2 将f(an) g(an+1)带入不要急着化简先将an+1 - 1换成 3/4 (an-1) 化简后bn=-6(an -1)^2=-6*(9/16)^n bn是首项为-27/8等比是9/16的等比数列 Sn=a1(1-q^n)/(1-q)=54/7(9/16)^n-54/7 已知函数f(x)=x^2+ax+b,当实数p,q满足p+q=1,试证明pf(x)+qf(y)>=f(px+qy) pf(x)+qf(y)>=f(px+qy) <=> px^2+pax+pb+qy^2+qay+qb>=(px+qy)^2+apx+aqy+b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精编WORD版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主要是对平行、垂直关系的探究,对条件和结论不完备的开放性问题的探究.这类试题的一般设问方式是“是否存在?存在给出证明,不存在说明理由”.解决这类试题,一般根据探索性问题的设问,首先假设其存在,然后在这个假设下进行推理论证,如果通过推理得到了合乎情理的结论就肯定假设,如果得到了矛盾就否定假设. 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底面ABCD,PA=AB=1,AD=√3,点F是PB的中点,点E在边BC上移动. (1)点E为BC的中点时,试判断EF与平面P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求证:无论点E在BC边的何处,都有PE⊥AF. (3)当BE为何值时,PA与平面PDE所成角的大小为45。? 拓展提升 (1)开放性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一种常见题型.一般来说,这种题型依据题目特点,充分利用条件不难求解. (2)对于探索性问题,一般先假设存在,设出空间点的坐标,转化为代数方程是否有解问题,若有解且满足题意则存在,若有解但不满足题意或无解则不存在. 9如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2倍,P 为侧棱SD上的点.

(1)求证:AC⊥SD. (2)若SD⊥平面PAC,求二面角P-AC-D的大小. (3)在(2)的条件下,侧棱S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E∥平面PAC?若存在,求SE:EC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 l B l C 1 D l 中,M,N分别是AB,BC中点. (1)求证:平面B 1MN⊥平面BB 1 D 1 D; (2)在棱DD 1上是否存在点P,使BD 1 ∥平面PMN,若有,确定点P 的位置;若没有,说明理由.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底面ABCD,侧棱PA=PD=√2,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其中BC∥AD,AB⊥AD,AD=2AB=2BC=2,0为AD中 点. (1)求证:PO⊥平面ABCD; (2)求异面直线PB与CD所成角的大小: (3)线段AD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它到平面PCD3若存在,求出AQ:DQ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向量解法 高考中立体几何试题不断出现了一些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试题。对于这类问题一般可用综合推理的方法、分析法、特殊化法和向量法来解决。立体几何引入空间向量后,可以借助向量工具,使几何问题代数化,降低思维的难度.尤其是在解决一些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时,更可以发挥这一优势.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综合运用.docx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 综合运用等价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解决函数综合问题 高考要求* 函数综合问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和重点内容么一,一般难度较大,考查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木节课主要帮助考生在掌握有关函数知识的基础上进-步深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基木解题技巧和方法,并培养考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重难点归纳? 在解决函数综合问题时,耍认真分析、处理好各种关系,把握问题的主线,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逐步化归为基本问题来解决,尤其是注意等价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的综合运用,综合问题的求解往往需要应川多种知识和技能,因此,必须全而掌握有关的函数知识,并且严谨审题,弄清题口的已知条件,尤其要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学法指导*怎样学好函数学习函数要重点解决好四个问题*准确深刻地理解函数的有关概念;揭示并认识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数形结合的特征和方法;认识函数思想的实质,强化应用意识(一)准确、深刻理解函数的有关概念 概念是数学的慕础,而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苗数概念贯穿在中学代数的始终.数、式、方程、函数、排列组合、数列极限等是以函数为中心的代数,近十年來,高考试题中始终贯穿着函数及其性质这条主线, (二)揭示并认识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函数是研究变量及相互联系的数学概念,是变量数学的基础,利用函数观点可以从较高的角度处理式、方程、不等式、数列、曲线与方程等内容,在利用函数和方程的思想进行思维中,动与静、变量与常量如此牛动的辩证统一,函数思维实际上是辩证思维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所谓函数观点,实质是将问题放到动态背景上去加以考虑,高考试题涉及5个方血* (1)原始意义上的函数问题;(2)方程、不等式作为函数性质解决;(3)数列作为特殊的函数成为高考热点:(4)辅助函数法;(5)集合与映射,作为基本语言和工具出现在试题中,(三)把握数形结合的特征和方法 函数图象的儿何特征与函数性质的数量特征紧密结合,有效地揭示了各类函数和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基本属性,体现了数形结合的特征与方法,为此,既要从定形、定性、定理、定位各方而精确地观察图形、绘制图形,乂要熟练地掌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对称变换, (四)认识函数思想的实质,强化应用意识 函数思想的实质就是用联系与变化的观点捉出数学对象,抽象数量特征,建立函数关系,求得问题的解决,纵观近几年高考题,考查函数思想方法尤其是应用题力度加大,因此一定要认识函数思想实质,强化应用意识,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 例1设几r)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其图象关于直线*1对称,对任意[0,1], 都有f(x}+X2)=fi X[)? /(兀2),且几1)=0>0? (1)求/(*)、几扌); ⑵证明/⑴是周期函数;

数学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教案:探索性问题的常见类型及其求解策略

探索性问题的常见类型及其求解策略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有关探索性问题频频出现,涉及代数、三角、几何,成为高考的热点之一。正因如此,初等数学中有关探索性问题也就成为大家研究的热点。多年来笔者对此也做了一些探讨。 探索性问题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的问题,此类题目的条件或结论不完备。要求解答者自己去探索,结合已有条件,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它对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及综合运用数学方法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分析、归纳、判断、讨论与证明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探索性问题一般可分为:条件追溯型,结论探索型、条件重组型,存在判断型,规律探究型,实验操作型。每一种类型其求解策略又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求解时就必须首先要明辨它是哪一种类型的探索问题,然后再根据所属类型制定解题策略。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一、条件追溯型 这类问题的基本特征是:针对一个结论,条件未知需探索,或条件增删需确定,或条件正误需判断。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策略是:执果索因,先寻找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再通过检验或认证找到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在“执果索因”的过程中,常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是不考虑推理过程的可逆与否,误将必要条件当作充分条件,应引起注意。 例1.(2002年上海10)设函数)(,2sin )(t x f x x f +=若是偶函数,则t 的一个可能值是。 分析与解答:∵是偶又)().22sin()(2sin )(t x f t x t x t x f ++=+=+函数 ∴)22sin()22sin()()(t x t x t x f t x f +-=++-=+即。由此可得 )(2)22(222222Z k k t x t x k t x t x ∈++--=+++-=+πππ或∴)(4 12Z k k t ∈+=π 评注:本题为条件探索型题目,其结论明确,需要完备使得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可将题设和结论都视为已知条件,进行演绎推理推导出所需寻求的条件.这类题要求学生变换思维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结论探索型

探索性

探索性 什么是探索性研究? 目的-提供对问题或状况的理解。 作用-加深对市场问题的理解,帮助分清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真正的问题。有助于考察、解释消费者动机、态度与行为,并可提供未来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常用探索性研究技术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探索性研究就是定性研究。但实际上,两者虽然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却仍有所不同。定性研究指由于收集的数据类型的限制其结果不能进行统计分析,因此可以说它是根据研究项目产生的数据的特点确定的。而探索性研究是由研究的目的定义的。 情境调查与个案研究 研究某种情境的一个方法就是考察其它相似的情境。如果效果理想,就可以将从其它情境中得到的信息有效地应用于目前想要研究的情境。

情景调查:选择曾遇到过相似情境的人或了解该情境的内行,向他们了解对该情境的体验。例如,当一个公司要设计自己的MIS 系统时,可能会去寻找那些曾设计过其他的信息系统的顾问,向其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经验。情境调查的数据通常从与个体的交谈中获得。 个案研究:研究其他情境并为之开发出一个详实、深入的情境测验,应用到目前的情境中。例如,利用个案研究在一段时间跟踪、监测一个高效的和一个低效的销售,其行为上的差异是可能导致成功的原因,但这些假定需要进一步验证。除与个体交谈外,个案研究的数据有多种来源,如公司记录的数据、已公布的信息、简单的观察均可以对研究有所帮助。 小组访谈:相对其它探索性研究技术而言,各公司更常应用小组访谈。小组访谈一般8-12位参加者,有主持人监控,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非结构性的讨论,时间约为1-2小时。参加访谈的人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讨论的主题和与会者的类型。一般来讲,有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第36讲)数形结合思想

题目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数形结合思想 高考要求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数”与“形”结合,相互渗透,把代数式的精确刻划与几何图形的直观描述相结合,使代数问题、几何问题相互转化,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充分考查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巧妙结合,来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运用这一数学思想,要熟练掌握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及常见曲线的代数特征 重难点归纳 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应注意以下数与形的转化 (1)集合的运算及韦恩图 (2)函数及其图象 (3)数列通项及求和公式的函数特征及函数图象 (4)方程(多指二元方程)及方程的曲线 以形助数常用的有借助数轴;借助函数图象;借助单位圆;借助数式的结构特征;借助于解析几何方法 以数助形常用的有借助于几何轨迹所遵循的数量关系;借助于运算结果与几何定理的结合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 例1设A={x|–2≤x≤a},B={y|y=2x+3,且x∈A},C={z|z=x2,且x∈A },若C?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命题意图本题借助数形结合,考查有关集合关系运算的题目 知识依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依靠一元二次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求法确定集合C进而将C?B用不等式这一数学语言加以转化 错解分析考生在确定z=x2,x∈[–2,a]的值域是易出错,不能分类而论巧妙观察图象将是上策不能漏掉a<–2这一种特殊情形技巧与方法解决集合问题首先看清元素究竟是什么,然后再把集合语言“翻译”为一般的数学语言,进而分析条件与结论特点,再将其转化为图形语言,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 解∵y=2x+3在[–2, a]上是增函数 ∴–1≤y≤2a+3,即B={y|–1≤y≤2a+3} 作出z=x2的图象,该函数定义域右端点x=a有三种不同 的位置情况如下 ①当–2≤a≤0时,a2≤z≤4即C={z|a2≤z≤4} 要使C?B,必须且只须2a+3≥4得a≥ 2 1 与–2≤a<0矛盾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折叠问题最值问题和探索性问题测试卷

立体几何中的折叠问题、最值问题和探索性问题 (一)选择题(12*5=60分) 1.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2DC=2,DAB=60∠?,E 为AB 的中点,将ADE ?与BEC ?分别沿ED 、 EC 向上折起,使A 、B 重合于点P ,则三棱锥P DCE -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 A . 27 B .2 C. 8 D .24 【答案】C 2.ABCD 沿对角线AC 折成一个直二面角B AC D --.则四面体ABCD 的内切球的半径为( ) A .1 B .1 D .2【答案】D 【解析】设球心为O ,球的半径为R ,由D ABC O ABC O ADC O BCD O ABD V V V V V -----=+++,知2r =选D. 3.【湖南省株洲市2018届质量检测】已知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棱长为6,且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用一平面截此棱柱,与侧棱111,,AA BB CC ,分别交于三点,,M N Q ,若MNQ ?为直角三角形,则该直角三角形斜边长的最小值为( ) A. 【答案】C 【解析】建立直角坐标系如下:点M 在侧棱1AA 上,设M ()0,1,a -,点N 在1BB 上,设) N b ,点Q 在1CC 上,设()0,1,Q c ,则( )( ) 3,1,,3,1,MN b a QN b c = -= -- 因为MNQ ?为直角三角形,所以 ()()020MN QN b a b c ?=∴--+=,斜边

MQ==≥= =,当 a b b c -= -时取等号. 故答案为故选 C. 4 2.236 ≈,如图,在矩形ABCD中,3, AD AB E F ==、分别为AB边、CD边上一点,且1 AE DF ==,现将矩形ABCD沿EF折起,使得ADEF BCFE ⊥ 平面平面,连接AB CD 、,则所得三棱柱ABE DCF -的侧面积比原矩形ABCD的面积大约多() A B D F A.68% B.70% C.72% D.75% 【答案】D 5.【河南省漯河市2018届第四次模拟】已知三棱锥P ABC -中,AB BC =,AB BC ⊥,点P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为AC的中点,若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9 2 ,那么当该三棱锥的外接球体积最小时,该三棱锥的高为( ) A. 2 B. C.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