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玉米螟的方法
如何控制玉米的玉米螟害虫

如何控制玉米的玉米螟害虫玉米(学名:Zea mays),被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来源。
然而,在玉米生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受到玉米螟害虫的侵害,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控制玉米螟害虫,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控制方法。
一、生物防治1. 天敌引入:引进天敌是一种常见的生物防治玉米螟害虫的方法。
例如,一些寄生性天敌,如福士小蜂和华蚜蜂,可以寄生于玉米螟卵或幼虫上,从而控制害虫数量。
2. 斩草除根:定期对田间杂草进行割除和清除,可降低玉米螟害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其滋生和繁殖的机会。
3. 植物提香法:在玉米田里种植一些具有驱避玉米螟害虫效果的植物,如姜、葵花等,利用其挥发出的气味来驱避害虫。
二、化学防治1. 农药喷洒:采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是一种常见的玉米螟害虫化学防治方法。
农药的选择应根据玉米螟害虫的发展阶段进行,包括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2. 化肥施用:适当的施肥可以改善玉米的抗虫能力,减轻玉米螟害虫的危害。
特定的肥料成分和施用时间可增加玉米对螟害虫的抵抗力。
三、物理防治1. 黄板诱捕:在田间挂放黄板诱捕器,使用特殊的颜色和黏性,吸引玉米螟害虫粘附其上,起到捕捉和控制害虫数量的作用。
2. 覆膜栽培:采用覆膜栽培可减少玉米螟害虫的入侵。
覆膜不仅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玉米生长,还可以防止害虫接触玉米植株。
四、农业管理措施1. 混作轮作:合理进行混作轮作可以减轻玉米螟害虫的危害。
通过在同一地块上种植不同的作物,可以打乱害虫的生命周期,减少害虫对玉米的威胁。
2. 及时清除虫源:在发现玉米螟害虫的蛀食痕迹时,及时清除受害玉米植株和附近的虫源,避免害虫扩散和病害传播。
综上所述,控制玉米螟害虫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涉及生物、化学、物理和农业管理等多个方面。
合理选择和运用上述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可有效地控制和减轻玉米螟害虫的危害,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为农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玉米螟防治方法

玉米螟防治方法玉米螟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玉米害虫,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危害,农民和农业专家们采取了多种方法进行防治。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玉米螟防治方法。
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或微生物来控制玉米螟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防治方式包括引入天敌和使用昆虫寄生虫。
例如,引入捕食性昆虫如蜘蛛、杨梅蜂等,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使用昆虫寄生虫如微小寄蝇等,它们会在玉米螟的体内产卵,幼虫孵化后会侵入玉米螟体内并寄生,从而控制玉米螟的繁殖。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使用农药来控制玉米螟的方法。
可以根据玉米螟的生命周期和危害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
常用的化学防治方法有喷洒、熏蒸和土壤处理等。
喷洒农药是最常见的方式,通过喷洒农药来杀死玉米螟的成虫和幼虫。
熏蒸是将药剂蒸发到空气中,通过空气中的药剂来控制玉米螟。
土壤处理是在播种前将农药施入土壤中,以控制玉米螟的幼虫。
3. 混合防治混合防治是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例如,可以先使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玉米螟的数量,然后再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来杀死剩余的玉米螟。
这种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方法的策略,能够有效地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4. 自然环境调控自然环境调控是通过合理调整农田环境和种植方式,减少玉米螟的危害。
例如,可以采取轮作制度,将不同作物轮流种植,以减少玉米螟的繁殖和传播。
同时,还可以采取适合的间作方式,如种植一些对玉米螟有抑制作用的植物,来减少玉米螟的数量。
5. 灾后处理在发生玉米螟灾害后,及时采取灾后处理措施也是非常关键的。
可以通过清除被玉米螟感染严重的植株、收集和销毁蛹和幼虫等方法,降低玉米螟的繁殖和传播。
此外,还可以进行地面清理、灭虫处理等工作,以控制玉米螟的危害程度。
总结:玉米螟是严重危害玉米生产的害虫之一,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十分重要。
通过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混合防治、自然环境调控和灾后处理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数量和危害程度,保障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玉米螟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农业害虫,主要危害玉米、高粱、小麦等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玉米螟主要以幼虫期为害,其幼虫在玉米植株上产卵孵化,幼虫在玉米植株上取食,导致玉米生长受阻,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对玉米螟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玉米螟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农民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一、玉米螟的危害特点(一)玉米螟的危害特点玉米螟是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害虫,其主要危害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寄主广泛:玉米螟主要危害玉米,但同时也对高粱、小麦等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
其幼虫主要在玉米叶片、叶鞘和花序中进行为害,导致玉米植株受损。
2. 危害严重:玉米螟的危害严重,一旦发生大面积的危害,容易导致玉米产量的严重下降,甚至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
3. 危害不易察觉:由于玉米螟主要为害于玉米植株的内部,因此其危害不易被发现,往往造成了隐藏的危害。
4. 抗药性较强:玉米螟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因此农药防治效果不佳,容易导致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二)玉米螟的危害表现玉米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玉米植株的叶片、叶鞘和花序等部位,其危害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叶片骗被卷曲:玉米螟的幼虫取食玉米叶片,导致叶片被卷曲,并在叶片内筑巢。
这样不仅影响了玉米叶片的正常功能,而且对虫害的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叶片被蛀食:玉米螟的幼虫在玉米叶片上产卵并孵化,幼虫取食玉米叶片,造成叶片被蛀食,从而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
3. 叶鞘损坏:玉米螟的幼虫也会在玉米叶鞘内进行为害,造成叶鞘的损坏,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4. 花序被蛀:玉米螟的幼虫也会在玉米的花序上产卵并孵化,造成花序的被蛀,严重影响玉米的结果。
5. 受损部位干枯:玉米螟的幼虫在玉米植株上取食,严重受损的部位会逐渐干枯,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
6. 引发病害:玉米螟为害后,容易导致病原菌侵入受损部位,引发玉米的病害,加重了玉米的危害程度。
玉米螟的化学防治

玉米螟的化学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叶末期防治:在心叶末期,即玉米螟幼虫孵化并潜入心叶丛为害的时期,可以使用药剂喷施或颗粒剂丢心的方法进行防治。
具体可选用
2.5%敌百虫颗粒剂沾心叶,每公斤500-600珠,或者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按1:50混细土配成毒土,每株2克撒入心叶。
此外,还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注露雄期的玉米雄穗,或使用含有噻虫嗪、吡虫啉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等方法进行防治。
2. 药剂喷雾防治:在玉米螟幼虫3龄前,即玉米心叶末期,使用超低量电动喷雾器把药液喷施在玉米植株上部叶片,以杀死为害心叶的玉米螟幼虫。
可用的药剂有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悬浮剂)、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悬浮剂(福奇悬浮剂)、9.4%高效氯氟氰菊酯+12.6%噻虫嗪微囊悬浮-悬浮剂(22%阿立卡微囊悬浮-悬浮剂)、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亮泰悬浮剂)和24%甲氧虫酰肼(雷通悬浮剂)等,用量分别为10毫升/亩、25毫升/亩、25毫升/亩、40毫升/亩和40毫升/亩。
3. 药剂灌心或撒施毒土:在心叶末期,每亩用50%巴丹100克兑水100公斤喷雾或灌于心叶内。
也可以用25%增效杀虫双水剂1公斤加水5公斤加细砂土25公斤配制成颗剂,每亩10公斤施于心叶进行防治。
或者使用含有辛硫磷等成分的颗粒剂配土防治成虫,在7月中上旬防治幼虫。
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虽然可以有效控制玉米螟的危害,但也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化学药剂时,需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避免超量使用或滥用,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同时,也可以考虑采用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玉米螟虫的防控技巧

注意安全使用农药
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在防控玉米螟虫时,应优先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避免对环 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范
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正确配药、施药,避免农药中毒事 故的发生。
合理安排施药时间
在玉米螟虫发生高峰期前施药,能够更好地控制虫害,同时避免农 药残留。
注意保护天敌
玉米螟虫的防控技巧
汇报人:可编辑
xx年xx月xx日
• 玉米螟虫的概述 • 玉米螟虫的防控方法 • 玉米螟虫防控的注意事项 • 玉米螟虫防控的未来展望
目录
01
玉米螟虫的概述
玉米螟虫的分布与危害
分布
玉米螟虫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 和北美洲的温带地区。
危害
玉米螟虫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 ,幼虫在玉米植株内取食,导致 玉米叶片枯黄、茎秆折断和产量 降低。
保护鸟类等天敌
01
鸟类是玉米螟虫的天敌之一,可以通过设置鸟巢、提供食物等
方式,吸引鸟类到田地中捕食螟虫。
保护寄生蜂等昆虫天敌
02
寄生蜂是另一种重要的玉米螟虫天敌,可以通过释放寄生蜂来
控制虫害。
避免使用对天敌有害的农药
03
选择对天敌毒性低的农药,保护天敌的生存和繁殖。
注意环境友好
减少农药使用量
通过科学防控措施,如农 业防治、生物防治等,减 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对环 境的污染。
02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共同 研发高效、环保、低成本的玉米 螟虫防控技术,如新型生物农药 、天敌昆虫等。
提高农民防控意识,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加强农民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对玉 米螟虫防控的认识和意识,让他们了 解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性和优势。
简述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简述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玉米螟是玉米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对玉米的幼苗、叶片、苞片、穗部等都具有破坏性。
为了防止和控制玉米螟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方法:
1. 农艺措施:选择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适当调整播种时间,避免幼苗期与玉米螟高发期重叠,减少害虫的损失。
2. 栽培方式:采用密植或留缺播种的方式,增加植株之间的竞争,降低玉米螟的危害程度。
3. 粘虫灯诱捕:在玉米田中设置粘虫灯,利用光线吸引玉米螟成虫,然后粘住害虫,减少其数量。
4.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控制玉米螟的繁殖和发展。
可以引入天敌如寄生蜂、蜘蛛等,或利用玉米蚜的寄生性病菌进行防治。
5. 化学防治:在玉米生长期适时使用农药喷洒,如选择对玉米螟具有高效杀虫活性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但需要注意使用农药的剂量、方法和安全间隔期等,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综上所述,综合运用上述防治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玉米螟危害,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玉米螟是玉米田间的一种重要害虫,它以玉米叶片为食,会给玉米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危害。
研究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玉米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玉米螟的发生规律1.季节规律玉米螟的发生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
通常来说,它们在5月下旬至6月初开始大量出现,这是因为此时气温升高,酷热的天气有利于玉米螟的孳生和繁殖。
而在秋季,随着气温逐渐降低,玉米螟的数量也随之减少。
在季节变化的这一规律下,农户需特别警惕玉米螟的发生,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2.生物规律玉米螟的发生和繁殖也受到生物规律的影响。
它们的卵期一般为5-7天,幼虫期为15-20天,成虫期为5-7天。
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玉米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3.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玉米螟的发生也起着重要作用。
其适宜的气候条件是温暖潮湿的环境,而干燥和寒冷的天气会抑制玉米螟的繁殖和生长。
在气候条件不利的时候,农户可以适当通过增加灌溉和喷灌等方式来调节环境,减少玉米螟的生长繁殖。
二、玉米螟的防治措施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方式,适合于有机玉米生产。
可以利用天敌昆虫如天敌蛾类、蚁类等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还可以引入一些捕食型昆虫如寄生蜂等来控制玉米螟。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的调节,促进天敌昆虫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2.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可以利用灯光诱捕来吸引玉米螟成虫,然后进行人工捕捉。
还可以利用红外线和紫外线等技术来驱除玉米螟。
这些方法不仅无毒无害,而且对于环境也不会造成污染,因此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式。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防治方式,通过喷洒杀虫剂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杀虫剂对于玉米螟的防治起着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对于幼虫期的玉米螟可以选择使用杀虫剂,但要注意控制用药量,以免对玉米产生不良影响。
玉米螟适期防治方法

玉米螟适期防治方法
玉米螟,又名玉米钻心虫、蛀茎虫,是为害玉米最主要的害虫,是玉米生产的大敌。
它不仅繁殖快,每年2-3代,而且为害时间长,无论是春播玉米还是夏播玉米均会遭受为害。
因此,防治玉米螟是提高玉来单产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
那么,怎样防治玉米螟呢?确定防治期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时期为心叶末期,也就是喇叭口期,这是防治玉米螟的关键时期。
因为玉米到了心叶末期,玉米螟全部集中在叶丛中进行为害,为用药消灭提供了有利条件,此时防治既能提高防治效果,又能降低生产成本。
怎样确定玉米的心叶末期呢?方法是用手捏玉米喇叭内基部,能感到雄穗的前端,但从喇叭内望不见雄穗,即为心叶末期。
掌握防治方法防治玉米螟除抓好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同时,必须切实抓好化学防治,具体方法有以下3种:撒毒土法用呋喃丹500克,拌细土30公斤,充分拌匀后,用手将毒土撒入喇叭口内,一般每亩用毒土7公斤左右。
喷灌法将菊酯类农药加水兑成1000倍液,或用50%辛硫磷乳剂500倍液,摘掉喷雾器的喷头,在玉米螟孵化盛期,将药液喷灌于心叶丛中。
一般1公斤药液可喷灌350株左右,每亩用药液6公斤左右。
喷雾法用40%水胺硫磷乳油1000-1200倍液,喷雾于玉米植株上中部,以杀死初孵幼虫。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治玉米螟的方法
玉米螟
一、主要症状
玉米心叶期钻食心叶,当心叶展开时形成排孔。
抽穗后蛀入茎秆或穗茎内,在穗期还可咬食玉米花丝、嫩粒或蛀入穗轴中。
茎秆组织遭受破坏,影响养分的输送,使玉米穗部发育不全而减产,茎秆被蛀后易被风折断损失更大。
二、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玉米螟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秸秆或玉米根茬里越冬,在冬春季成虫羽化前采用铡、轧、沤、泥封等方法处理玉米秸秆和轴穗,消灭越冬虫源。
2、化学防治:在玉米心叶期,当花叶率达10%以上时,在抽雄前心叶末期(大喇叭口期)以颗粒剂防治效果最佳。
可用0.3%辛硫磷颗粒剂或1%1605颗粒剂;2.5%西维因和3%呋喃丹颗粒剂灌到玉米大喇叭口内,也可用50%乙基1605乳剂1千克用10千克水稀释拌入50千克过筛的细炉渣颗粒上,撒入大喇叭口内,每株适量。
如心叶期中期花叶率已达30%以上时,应先防治一次,到心叶末期再治一次。
穗期发生时,用50%敌敌畏乳油800倍mdash;1000倍液滴灌雌穗花丝心。
3、生物防治:用含菌量为100亿/克的Bt乳剂或Bt-781等苏云金秆菌细菌农药,每亩用10倍的颗粒剂在心叶末期撒施效果很好。